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2022-09-11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 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 彻底摧毁了“田园式”的传统图书馆模式, 也给图书馆的自下而上发展空间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生产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惩冲击, 促使传统的机制、运作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新型服务模式的雏形已出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代阅的文献需求为主, 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模式, 其主要特点:

1.1 开放型服务模式

图书馆开始突破围墙, 跳出固定场所, 主动接触社会, 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 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 面向网络环境, 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放服务系统。

1.2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在完成公益性服务的同时, 开展各种类型的有偿信息服务, 已经得到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不仅可以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 也可以促使图书馆有自我生存的自身发展能力。李岚清副总理在视察车家图书馆时曾指示:“图书馆主要是公益事业, 但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适当的产业化经营不但是允许的, 也是必要的。”1.3主动型服务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 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 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 了解需求, 采用新的服务方式, 主动为读者服务。例: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剪报中心, 主动与大中型企业联系, 了解信息需求, 编辑专题剪报, 提供信息服务, 收到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清华大学图书馆, 聘用专业人员为学科馆员, 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 主动为教学科研服务。

1.4 针对型服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社会的建立, 图书馆开始冲破传统服务模式, 紧密地配合社会需求, 提供特色服务, 有针对性的服务, 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率。

1.5 多样型服务

现代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 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 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 把服务推向市场, 开展信息的深加工。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休更广泛。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才, 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才、开发者和提供者。

1.6 知识密集型劳动

信息社会需要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图书馆开始从以文献单元的加工, 深入到以知识单元为主的加工, 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将从借借还还的服务, 转移到多层次信息咨询服务, 有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事信息的组织, 直接参与市场, 成为信息技术的中介, 在信息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增加智力投入。

1.7 产业型服务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机构从单纯公益型向以公益型为主, 经营型为辅的服务机构。新型的信息服务机构, 以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主, 出现以经营型为主的服务机构。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的需求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 知识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 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与网络化, 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从总体上, 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图书馆的服务观念;从“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图书馆的服务形象:从热情、周到的“服务员”转变到迅速、方便的“信息导航员”。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1) 利用图书馆的整体化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与协调, 使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中充分实现。促使因特网上的电子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

(2) 国家应该从宏观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协调我国图书馆网络与科技、教育、经济等专网及其网络有关系, 在国内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3) 强化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 网络信息资源的二次开发与综合信息服务。有计划、分期分批建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图书馆。促使更多的有中国特色数据库在网上服务。

(4) 实现图书馆网络化和知识信息的社会化管理, 建立网络化信息保证组织和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信息法、数据库法, 确保网上信息安全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对策:

(1) 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 宏观协调, 分工合作在网络环境下, 我国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由于原有格局分布, 必然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局面, 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强调分工协调, 资源与信息的网上共享, 网上服务共享, 避免各自为政。

(2) 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要提供信息本身的价值, 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 提高服务质量,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图书馆要通过服务, 满足社会的需求, 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 扩大服务的效果和服务的能力, 使人们在网络和信息时代离不开图书馆的服务。

(3) 探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 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 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

(4) 培养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才实现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 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服务的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 向智能化发展, 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问题。组织、设备、资金、机构的落实可以说是硬件, 在短时间可以达到, 但人才问题就是几年、十几年的问题。因此, 国家要在宏观计划中, 注意人才的培养。图书馆在人员的使用中, 要注意发挥专业特长, 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才。

摘要: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 其天职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也是社会的需求。本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作以分析。

关键词:模式的变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景海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的发展[J].图书馆现代化, 1998 (3) :18~21.

[2] 潘卫, 姜险峰.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信息资源建设[M].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9 (1) :47~49.

[3] 刘建国.网络出版:图书馆事业新生长点[M].图书馆, 1999 (2) :34~38.

上一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研究——对宝鸡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的分析下一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原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