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演示大学物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对于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从创新理念、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以及科学普及等几个方面深入探索了演示实验价值,并对传统物理演示实验价值进行了重构,以更加符合当前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错误演示大学物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错误演示大学物理论文 篇1: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阐述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目前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地介绍了长沙理工大学针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所做的探讨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范志强(1982-),男,河北临西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资助的课题。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变化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学科,它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许多新应用技术领域的开拓都源于实验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对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创新意识。目前,物理演示实验课程被公认为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有效课程。

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是教师演示物理现象并同步讲解的实验过程,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使物理规律直观化,它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科学实验能力。[1]

1.演示实验能加深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理现象,学生的头脑中没有感性材料,只凭老师的语言叙述,学生难以理解。演示实验可以将很难理解和想象的物理规律多次重复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物理规律得到直接的实验验证。

2.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的抽象概念,如果仅凭教师的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物理学中因抽象、枯燥而产生的畏难、厌烦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3.演示实验能拓宽物理学的知识范围

利用演示实验中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音频和动画,全范围多视角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这种方式弥补了大学物理教材无色彩无动态的缺陷,使有限的课时容纳更多的信息,使讲授内容具有真实感、实在感,更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也更富于启发性,从而提高了讲授效率和效果,克服了大学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的内容多、学时少的不足,同时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物理学知识。

二、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建设都十分重视,做了很多工作。部分著名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演示实验室和演示长廊的建设,供学生观摩与学习。然而,对于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很多高校没有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适当的改革,导致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前提保证。然而,许多高校在演示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却没有对演示实验的教学目标进行正确地定位。片面地认为演示实验只是物理教学的一个辅助形式或者只把演示实验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和科普课程,导致演示实验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2]

2.教学方式陈旧,教学班级安排不合理

多数高校的演示实验授课方式仍然沿袭传统理论课程的讲授方式。在演示实验课堂上,一般都是由老师先讲解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然后进行仪器操作并讲述实验原理。在实验讲解过程中,学生只观察到实验现象却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其中,无法对演示实验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3]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在实验讲解完毕后,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和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在教学班级安排方面,部分高校仍然以自然教学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由于演示实验仪器数量固定而自然教学班级人数不统一,往往会造成实验仪器数量的过剩或者不足。当自然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时,教师无法有效地控制课堂秩序,同样会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人数过多同样会导致教师对每位同学的监督力度下降,一旦发生学生错误操作演示仪器而教师没有及时发现的情况,就有可能造成演示仪器的损坏,无法继续承担教学任务。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高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平时的实验报告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依据,根据学生的预习、实验操作过程、数据处理等综合评定一个实验项目,一学期所有实验项目的综合评定即为该学生的实验成绩。另一类是采用笔试的方法。两种考核方式弊端很大,学生只要写好实验报告或试卷考好,就能得到很好的成绩,这样学生更多的心思放在实验报告上和书本上,而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部分高校将演示实验划分为选修课程或者科普课程,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分走进课堂,实验教师也只是仅凭课堂出勤率和个人印象给学生评定成绩,无法对学生的综合成绩给予评定。

三、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长沙理工大学于2006年9月一次性投入专项经费90万元建设了物理演示实验室。于2007年投入使用,能开出涵盖力、热、光、电、磁和近代物理等120多项定性或者半定量的演示实验项目,承担了全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演示实验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对于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探究模式和现象分析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主角,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准确定位演示实验的教学目标

鉴于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必须对物理演示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合理的定位。演示实验不应该被视为物理教学的一个辅助形式,而应该被视为学生获取知识更加直观更加有效的学习项目。因此,长沙理工大学将物理演示实验定位成和大学物理实验一样的基础实验课程,制定了相同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

2.合理安排教学班级

以自然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会造成实验仪器过剩或者不足、课堂秩序不好掌控等问题,严重地影响实验教学效果。为此,学校购买了实验室管理系统并与教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打破了以自然教学班为单位的教学安排模式。在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实验教师可以自由设定实验课时间,同时根据实验仪器的数目安排实验课的人数。实验教师还可以将实验课程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等理论课程较少的时段,保证学生上课时更有精神更有活力。学生登陆实验室管理系统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选课,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选课时间和选课项目的调整,最大限度实现了实验课程的自我安排,大大地降低了因课程安排冲突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旷课几率。

3.调整教学方式

与基础实验课一节课只安排一个实验项目不同,演示实验课每节课的实验项目比较多,实验现象直观,实验原理比较基础,因此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演示实验课程。

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尝试,目前演示实验课程采用的是探究模式和现象分析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主角,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实验教师为每项演示实验编号并根据自己试做演示实验后的心得体会编写实验项目提示牌,包括实验项目的名称、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析实验现象所需要的公式与原理以及与该演示实验相关的扩展知识和思考问题。

(2)学生按照自主选定的时间和选择的项目进入相应的实验室并签到,签到表上的序号为每位学生的实验序号,即每位学生所负责的实验项目。学生按照序号找到实验项目和提示牌。

(3)签到完毕后,实验教师宣讲实验规则。学生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根据书上对应的演示项目介绍以及该实验项目的提示牌进行演示实验试做。由于实验项目被固定分配,降低了学生不当操作造成实验器材损坏的几率。在学生试做时间内,教师进行课堂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演示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操作。

(4)学生准备完毕后,按照实验序号的顺序每位同学为大家进行实验演示,概述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现象的实验原理。讲解完毕后,实验教师对实验原理进行补充与修正,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表现进行实验操作成绩的评定。

(5)实验项目依次讲解完毕后,学生可以互相交叉试做演示实验,实验教师进行全场监督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6)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负责的实验项目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写清楚实验装置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重点要阐述实验现象的形成原理并对预留的思考题进行解答。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是课程的主导者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原理总结。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思考、探索,因此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记忆深刻。由于对新教学方式的好奇,学生在聆听别的同学进行讲解时也更加专心,更利于实验知识的记忆。

4.实施多样性的实验考核办法

实验考核成绩是对学生实验课程最直接的判定,不应单方面以最后的考核成绩或者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为评定标准,应该对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考核方式要能够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实验素养,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探索精神。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课程的实验考核按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按比例记入总分,平时成绩按实验预习、操作,报告三个方面,分别按不同的权重综合考核,记入成绩;实验考试可以是操作考试,进行基本技能实际操作考核,考核的内容可以是所开设的实验题目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常用仪器的使用。

四、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的转变后,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操作演示和思考讨论,并且可以提出很多问题。这说明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对演示实验课程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发独立主动地完成实验。在完成实验报告的时候,学生也能积极思考,对提示牌中给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多数同学还将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实验项目的建议写入实验报告。

总之,学生在演示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培姣,赵颖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工程技术,2009,(19):137-138.

[2]陈慧敏,石雁祥,张承据.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07,(4):95-99.

[3]孙锡良.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J].物理与工程,2007,(3):32-34.

(责任编辑:刘丽娜)

作者:范志强

错误演示大学物理论文 篇2: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价值分析

摘 要: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对于强化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从创新理念、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以及科学普及等几个方面深入探索了演示实验价值,并对传统物理演示实验价值进行了重构,以更加符合当前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大学物理 演示实验 价值 创新理念

一般来说,物理实验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定性实验与定量测量实验。前者是从定性角度,在课堂上演示物理实验,而后者则多从严格的测量、理性分析角度得出实验结论。但也可以将物理实验更具体地划分为现象演示、半定量以及定量测量实验。其中,定量测量实验主要是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锻炼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及科学品质等。半定量实验及现象演示实验则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某些物理现象及原理而设置的实验,演示实验可使学生更容易抓住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以大学物理演示实验作用为基础,深入分析演示实验的内在价值,同时基于目前演示实验存在的问题,探讨演示实验的价值重构途径。

一、演示仪器、过程融入创新教育理念

演示实验的原理较为简单,这导致很多学生及教师对这些简单的演示实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演示实验的创新价值及实践价值认识不到位,演示实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演示实验主要是为重点突出某个物理本质,对工艺和技术方面不需要很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演示实验中加入创新教育理念,提高演示实验的功能。具体可以从演示仪器及流程入手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学生不仅学习和体会基本物理演示实验的突出本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演示实验教学模式

由于认知上的错误,传统演示实验仅仅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更好地导入新课。正是这种认识上的错误,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的功能表现较为单一,而且整个演示过程主要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参与不足,只能被动地学习。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学模式应该具备较好的教学情景。但是,演示实验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却恰好均具备上述两个条件。

情境教学属于一种去中心化的过程,需要教师真正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去,使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交流學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热情。情境学习不但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还重视学生的情感以及技能的发展。演示实验情境教学正是一种可以被充分认知学习的一种特殊教学方式,不但能够采取学科的优势创建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利用新颖的物理现象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保持好奇心,另外,还能够合理运用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

通过情境教学的基本设计原则,将已经成功的演示实验进行优化组合,并形成专题系列。结合学生对物理学的真正认知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情境,创建多媒体课件,调整并完善大学物理理论在教学中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性,根据半定量化实验,重点强调实验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性,进一步渗透创新性教育理念。

三、建立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工具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评价通常是其中较重点的教育评价环节之一,主要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针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品德状况、个性发展以及体质体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价值评判,将评判结果反馈到教育实践中,从而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完善,这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行为变化的一种评价。因此,可以设计出部分难度较低,设备和资金要求较低的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定位性评价,演示实验的评价大体可从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物理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能力3个方面进行。例如,可要求学生独立组装一个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20S延时电路等。

四、立足现代化传播平台,辅助科学普及

在我国,从1992年开始,每两年都会对公众科学素养作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众获取科技知识与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亲友或是报刊等。大概有92.3%的公众一年内没有去过科技馆,而有88.9%左右的公众则在一年内甚至没有听说过或者听说却没有参加过科技周 ( 节、日)活动。

有些经验有利于自我成长与发展,但是,并非任何的经验都能直接获取或必须直接获取,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很多人的学习都是在观察他人行为(也被称为模仿)以及此行为给样本带来的结果而获取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效率与深度,我们在学校的网站上创建了物理演示实验室的相关链接,将一部分演示实验的文字介绍以及图片等各种相关资料提前发布在网上,使学生能够提前预习。每周在网上发布一次网络报名通知,动员、组织全校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在每周的其中一天晚上来参观物理演示实验室。在进行参观的过程中,可以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解说任务,通过年龄相近、学习情况类似的学生讲解,能够很快形成相互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同伴在相互学习之间针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解决的地位更平等、讨论更灵活、形式更自由。最后,对参观的学生提出要求,让其任意选择实验室里的一个实验,再根据其操作方法、原理、应用以及改进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写一篇图文并茂,一千字以上的小论文,以考察其学习掌握的情况。

五、结束语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关键是有效教学模式的设计,核心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评价以及科学普及则在演示实验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拓展。对于后面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不是很多,但是这对提高学生能力有很好的帮助。因此,随着创新型社会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演示实验的作用必将逐渐体现,并在整个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YZJY1105

参考文献:

[1]王汉清,况志华.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5

[2]J·莱夫.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作者:吕静峰 杨炳君

错误演示大学物理论文 篇3:

地方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来在地方院校大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针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介绍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改革新思维,即通过大学物理教学的“四个结合”为突破口,探讨如何发挥大学物理基础课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和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关键词:落脚点;课程教学改革;地方院校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对于《大学物理》课程及教学在高素质理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不少高校理工科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为了进行所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压缩学分,取消了大学物理的课程,或将课程的学分降到让人啼笑皆非的地步。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作为主管教学的院校负责人对于《大学物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甚至是误解,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够。

2.作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自身改革做得远远不够,教师“固步自封”,缺少对于人才培养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缺少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引导和支持。

3.《大学物理》课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所起到的作用由于短时间无法观测到,结果就使得一些人形成此专业不需要学习大学物理的错误和肤浅的认识。从大的方面说,可能会影响到几届甚至十几届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的严重缺失。

4.大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大学物理课程的兴趣以及一些专业老师对于学生的误导也是导致对于大学物理课程重视不够的原因之一。五邑大学作为一个地方性高等院校,其理工科学生比例超过65%。《大学物理》课程组近十年来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自身和老师入手来探讨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入手,以“四个结合”为突破口和抓手,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程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在多年的地方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中的酸甜苦辣。首先,地方院校的学生整体入学分数偏低,物理、数学的基础普遍不够扎实,加上一些学生和老师的错误认识,对于学习数学和物理,尤其是物理,总是带有一定的抵制情绪,这就为地方院校学生的培养带来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其次,大部分大学物理老师都来自985或211院校,用一些985院校和211院校的教学方法来为这些学生教授大学物理是十分困难的,往往很“失败”和“失效”。“要求过高”显然很不现实,也完全违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再次,由于绝大部分国内的教材大多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理论与实际工程、工业应用的结合与联系,很多所谓的精品教材放在985学校还可以,但放在地方院校很显然是不合适的。近些年,我们通过“四个结合”的实践,发现上述问题是可以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加以解决的。

1.大学物理教学和物理实验的结合。国内很多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往往与物理实验教学脱节,各教各的,缺乏必要的交流,甚至出现相互指责的现象。我们觉得,大学物理的教学必须要和物理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五邑大学所有上大学物理课程的老师,也都承担物理实验课教学,不仅在知识内容上有衔接,在教学内容上也要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其次,这种结合使老师既要了解物理的思想、理论体系以及物理的哲学史,也要清楚这些知识体系是如何通过实验得到并加以验证的,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谈到最原始的创新和应用。第三,这种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更完整的理解,对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有了更系统的训练。与此同时,我们还增加了综合性设计实验、开放性实验、学生自选实验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演示实验装置和有别于传统实验的新的实验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大学物理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以及专业拓展的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引导鼓励广大学生利用物理的基本原理在其所学的专业上进行拓展,鼓励他们组建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坚持长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同学申请学校的课外科技活动项目课题,积极参加学校的多种科技竞赛活动和国家、省“挑战杯”竟赛和科技制作、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等。这不仅取得了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应用物理的积极性,使得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大学物理教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以及实际生产应用的有机结合。教学现代化是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是教学改革的最重要课题。要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光靠原有的“基础框架”是不行的。大学物理的教学必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工业生产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更需要教师持续科研积累起来的物理功底。如,中国高铁的力学设计、青藏铁路等的减震系统设计、各种电器的基本物理原理、工业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各类传感器技术与物理、各种光学器件薄膜的设计、纳米技术、纳米器件、光伏技术、超导磁悬浮、隐身材料、光电子器件等内容的引入,不仅学生十分感兴趣,而且很多学生被“诱惑”到实验室和科研课题中来。

4.大学物理教学和专业培养的结合。大学物理的教学能够与专业培养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升了学生们利用物理原理来结合专业课程的专业发展能力。要想实现这种结合,首先承担相应学院物理教学的老师要对所在学院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找到物理的知识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结合点,比如振动与波动与通讯电子专业、路桥专业以及机电工程专业的结合,电磁理论与自动控制、轨道交通、物联网、大数据等专业方向的结合点,等等。

三、教學建设与实践效果

近四年来,大学物理课程教师先后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120余篇被SCI、EI收录,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40篇,同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共获得校教学研究立项18项,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校教学改革一等奖2项和其他教学成果奖多项。先后有4位教师连续被校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评为“优秀”。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在省挑战杯竞赛、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以及国家和广东省的多个科技竞赛中获得多项大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8篇。

四、教学建设的一些体会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四个结合”能够在五邑大学大学物理教学中顺利实施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首先,要有一批乐于奉献、致力于不断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精干师资队伍;其次,要不断更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敢于突破传统的观念,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摆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再次,教师要有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第二课堂)的学习、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第四,教师作为教学体系的主要实施者,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认识水平,把培养学生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知识的传播、知识的运用、知识的创新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忆,朱慧群,曾庆光.地方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9,6(7):18-19.

[2]朱慧群,王忆.探索教学与科研互融,构建激发创新意识的大学物理教学新体系[D].第四届全国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9.6:104-106.

[3]王忆,朱慧群,丁瑞钦,曾庆光.大学物理教学的四个结合与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物理与工程(2009年第十届大学物理教学研讨暨教师培训会论文集),2009.8:69-72.

作者:王忆 范东华 代福 朱慧群 曾庆光

上一篇: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下一篇:数学应用意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