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2024-04-12

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精选6篇)

篇1: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广袤而巍峨的山体架起了西部山区的骨骼,星星点点的耕地从河谷延伸到山顶,构成了西部山区延续生命的温床。千百年来,人们用一种乡土精神在贫瘠的土地上精心地耕种。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正全面解构着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念,乡土情结面临着冲击。在传统乡土观和时代价值观下成长起来的中国西部农村青年,是夹缝中艰难的一代,现代媒体带来的新思想剥离心中黄土痕迹的过程注定是充满阵痛的过程。

这是四川西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几乎包含了西部农村的典型特质:高山、少地、交通不便。

身后的一对农村妇女正在大嗓门的谈论着自己的孩子,大致是孩子初中毕业后就不在上学了,外出打工,现在读书没有什么用。旁边几位村民也在随声附和。

这是农村的“读书无用论”,在这样一个小山村,只有区区几个学生参加高考,其余的都弃考了。其实整个山村,高中生都没有几个,更不要说高考会有什么好成绩。

农村教育的凋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麦克斯调查机构显示,来自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数目所占百分比正在逐渐减少,并且随着学校的层次越高,农村学生的数目是逐渐递减的。连续的高校扩招,繁荣了我国的高等教育,但是产业化的高等教育并没有让农村教育呈现出欣荣的风貌。09年高考人数的减少和数万名的学生弃考正印证着人们对教育模式的质疑,但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学生构成了这支弃考军的主力。

在大多数西部山区里,很多学生仅仅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开始辍学自谋生路,中国人固有的读书为上的观念在这里并不明显。荒凉的农村教育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果:农村薄弱的经济实力让孩子在接受教育之处就输在起跑线上,人才剪刀差抽离了大量的农村精英,整个农村处于文化真空状态,高校扩招让大学生就业变得异常艰难,小农思想不能支撑教育的长线投资……

农村青年是整个农村的未来,应该作为农村最为激进的一代去接受现代文明和科技,可是一些社会经济和农村自身结构的局限成为他们接受教育路上的绊脚石。多数西部农村青年人的文化素质是底下的,较低的文化素质让他们的综合竞争力大打折扣,在惨痛的竞争面前,他们往往碰壁。因此在低端制造业和服务业里充斥着他们年轻的身影,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更多的农村青年人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到西部农村青年的另一个极端——优秀的农村人永远不会再回到农村。工农剪刀差造成了人才剪刀差,抽离了大量的农村精英。这些所谓的农村精英大都是通过教育改写了自身的符号,最后远离了黄土。我们不能去责怪他们,农业是中国所有产业中的“弱势群体”,产出与投入比让市场经济中的人们望而却步,来自农村,又回到农村,决策者的一厢情愿对每个农村家庭来说却是一个悲剧。纵观这些人才的成长之路,一条明显的经济索链牵引着他们的方向——优越的经济和来自城市的符号才是他们的向往。二

西部农村青年,大都经历了小学、初中,然后迅速走入社会,外出务工,其中一部分人上完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极少数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也就是说大部分西部农村青年带着较低的学历水平涌入了外出务工的洪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东南沿海轰鸣的车间接纳了他们。

根据调查,西部劳务输出愈来愈年轻化,80后甚至90后占外出务工的比重很大,有很多青年人甚至长年累月在外,基本上远离了乡土,近乎零利润的西部农业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梦。

在农村,我们也会看见很多衣着光艳、着装时尚的新农村青年,他们时尚的外形虽是俗气,却也绝不会让你联想到农民一词。他们正是长期在外务工,一直在城市环境浸润下的农村青年;他们会大声的唱两只蝴蝶讨论超级女声,他们会上QQ、斗地主、打游戏。有人称他们是二代农民工,在城市繁华的商业购物中心,你可能会认为他们是对面写字楼里面的白领。不管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他们都会努力从外部形象上改善,以期达到人们眼中的身份平等。顶着尴尬的身份在城市的夹缝中生存,西部农村青年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信息化的时代创造了网络世界,他就像一个漩涡一样吸引着西部年轻人的参与,不需要任何身份认证,不需要任何社会阶层的背景,零门槛的准入让任何公民都能平等地在虚拟世界中发言和搏杀。超越身份和阶层的世界正是西部农村青年内心最为渴望的地方。

时代进步的洪流将农民一词冲向了一个尴尬的角落,全球化的风浪借助现代对媒体技术将自我意识吹到了中国西部农村,在城乡巨大差距面前,西部农村青年开始思考自我,开始寻求身份改变,无奈我们的社会给与他们的上行通道还太少太少,日趋固化的阶层结构和城乡二元构成关闭了草根阶层上涌的阀门,西部农村青年只有在城市的边缘存在。多年的打工生涯里,城市的烙印深深的留在了他们的心里,和老一代农民工不同,西部农村青年的乡土意识逐渐淡薄,可在向城市求同的过程中却遭到了来自制度的阻抗,城市并不会完全接纳他们。不愿回到故园,而城市对他们来说却又很遥远;想要甩掉身份,可阶层确是存在,也许只有真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才能改变大多数西部农村青年的这种生存状态。可是制度的破冰只是变革的开始,更深层次的改变来自人心,我们要思考的是人的观念意识能否支撑这样的社会变革。

篇2: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蔡辅健

摘要:教育是科教兴国的根本,而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石,他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发展我国西部基础教育就成了能够促进西部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这国家大力进行西部大开发之际,我国西部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东西部教育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因此改变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

在新世纪发展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教育是人才来源的根本,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1]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 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一、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义务教育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展开,‘两基’工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西部农村的义务教育也基本普及。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

“为促进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部、财政部于1998----2000年在西部地区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工程’共投入58.93亿元,覆盖了西藏、青海、甘肃、新疆、贵州等9个省(自治区)的469个项目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306个,省级贫困县110个),覆盖人口9664万人,‘工程’项目共修建和装备小学13023所。初中1919所。例如在西部最贫困的469个县中,截止2001年,已有242个(占52%)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164个(占35%)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义务教育的实施较大的改变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面貌,对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有重要作用,表现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义务教育的程度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国务院及时提出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努力缩小西部地区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尤其是在人烟稀少的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民的居住又比较分散,因此办学条件较差。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完成之下,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增长,入学巩固率、升学率提高。西部地区由2003年的77%提高到98%,提高了21个百分点。国家在西部地区推行的‘两基’攻坚计划,给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西部大开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尽快解决好制约西部农村地区实现“两基”计划的“瓶颈”问题,中央决定从2004起投入100亿元,用于实施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学校建设工程,用4年左右的时间,新建、改扩建一批西部以农村为主的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工程的实施较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条件。把我过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寄宿制的比例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西藏云南青海等省均超过了20%,西部初中的寄宿生比例达到53%。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特别重视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招募高校毕业生到我国西部“两基”攻坚县的农村学校任教,及时缓解“两基”攻坚县师资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两基’攻坚最显著的成果表现在,西部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不仅能让西部农村的孩子“进得来,留得住”,而且为他们“学得好”创造了条件。这些主要得益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虽然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和义务教育卓有成效,然而,由于历史发展以及地理环境自然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的缓慢以及教育发展的滞后,使得教育依然是制约西部发展的一个瓶颈。

2.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设备差。在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却还普遍存在教学仪器的质量低、校舍面积小、危房多、图书不达标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体育设施方面,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就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及相应的运动器械,没有多少达标的实验室,这样就使得我国部分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无法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在课外书籍阅读上,由于学校没有标准的图书室,藏书较少甚至是没有藏书,导致大多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很少能阅读到丰富的课外书籍;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很多西部农村边远地区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这个信息工具,就谈不上利用网络这个学习的平台。这样的状况,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相差甚远。

(2)师资的流失与不足。在我国西部偏远的农村,由于西部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和条件的不足,致使大量的优秀教师外流,剩余的教师基本为中职毕业及民办转正教师。在我国西部的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与西部城镇教师的收人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生活条件也比周边城镇差,因此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流向周边条件好、待遇相对高的行业和部门等等。一些高校毕业也不愿会本地任教,因而剩下的教学人员,具有高学历人才少,甚至有高中生出来就教书的现象。据调查:“2001年我国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大的低于城市,其中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低于城市的22个百分点,初中低58个百分点,小学有大专以上,初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分别低于城市的20.69%和14.16%。”以上这些都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环境比较差,许多高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致使我国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队伍长期得不到补充,这就严重的造成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紧缺的程度。同时,偏远农村的许多教师是一位老师身兼几门课程,有的甚至是一个老师一个班级,这样就常常出现教师教授的课程同自身所学的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3)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的推广,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与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协调,给师生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时甚至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的整体质量偏低,因而就很难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4)还存在适龄儿童辍学的现象。在我国西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义务教育实施的力度不够,不少学校适龄儿童辍学现象还存在。据全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已达96%以上。但是在我国偏远的西部农村地区,适龄儿童的辍学率却远高于周边城镇的辍学率。一方面,在对贫困学生的补助确定上,缺乏严格的认定程序,还存在相当裙带关系的现象,因此导致部分真正的贫困生得不到相应的贫困补助,因而致使他们很难完成自己学业。另一方面,在我国偏远的西部农村,有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还大量存在,间接的导致一部分学生读书的后劲不足,以至厌学,最终辍学。

(5)教育观念有待提升。由于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深受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极为僵化的思维方式和一种思维的惯性。因此他们多数在对子女教育的投资问题上,往往是看孩子毕业后是否能收回耗费的教育投资成本,就是看有没有培养前途。很多农村家庭的家长只让孩子读到初中毕业,就是让孩子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在他们看来,就算孩子能考上大学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供不了上大学的费用,就算能供得了上大学却也不一定能有分配,如果不分配的话,那大学也就等于白上了,回收不了自己的投资的成本,还浪费了几天早日找钱的[3]

时间。像这种只看重教育的眼前意义却忽略教育的长远意义的思想根深蒂固,其结果是必将影响其在教育上的投资,从而导致教育的落后。

二、解决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并且充分确保教育经费能具体的落实到位和经费的正确使用。“加大力度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尤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设备、实验设备等,以便达到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4]要解决好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差的关键就是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加强教师福利等问题的改善,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研究调查并加以改善,要让优秀的农村教师能够留得下来,安心的扎根在农村任教。

在这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时期,政府还应该积极的拓宽融资的渠道,使得融资的渠道多元化。比如运用财政和税收等政策。充分的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以及企业来投资办学,吸纳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不断的完善我国西部地区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体制。并且巩固改善好现有的各种融资途径。最大限度的确保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推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推动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良性互动的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来当老师,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5]”。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建立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各项工作的完成。帮助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可以缺经费,但不能缺志向;可以缺能力,但不能缺责任’[6]”的精神,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水平,帮主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民教师”,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应该要加大力度引进优秀的教师队伍,创造优厚的条件吸引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本地毕业生回乡任教。真正做到以提高当地的教育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3.加强地区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建立建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的进修制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尽力达到资源共享。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如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

农村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的对口支援关系,„结对子’‘手拉手’,就近组织城镇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课、带教或‘走教’,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和学科结构失衡的矛盾,组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系列活动,发挥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7]”。同时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考察吸收外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法,通过对外界学校进行客观的分析比较,进而认识到自身不足。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善,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转变家长的观念。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还普片存在着严重的小农经济意识,以及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了解比较少,对孩子受教育的认识不足,政府应当做好对家长的说服教育以及相关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得家长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使之能积极的支持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能考虑到孩子的今后发展,积极配合学校、建立起学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系,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平台。

5.更新观念,树立“科技兴农,科技治富”思想。积极通过有关的政策、舆论工具及典型示范等方式,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改革,尽量从观念上改变农村教师对老教育模式的依赖。让西部农村教师多了解一些目前教育政策、现状及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在意识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从而实现西教育的跨越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落后地区,也是我国教育落后的地区,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会,利用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西部的教育。同时对西部农村的农民也要进行一定的教育思想的宣传,让他们认识到送子女读书的重大意义,配合好教师的教学。从而推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注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使西部农村得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条件差,使得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不少,发展滞后。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西部农村各地区的学校要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的开展城乡交流与合作,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好“三农”工作,大力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做到真正改善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推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和,张艳。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经济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2007,(9)

2、国家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政策月制度热点〔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李华。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制度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高如峰。对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分工的建议方案〔J〕。教育研究,2005,(3)。

5、王磊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6、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7、王童,杨该学.“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

8、余艳琴,黄尚海.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

9、张力《2000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1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0、原春琳、刘万永《教育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保证教育的平等状》1 《中国青年》,2002~3~13111、张力《面对贫穷:中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1 广西教育出版社1

12:何尚武。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不足”问题的辩证分析。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第二期(总第140期)

注释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37-38

[2]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年》资料统计整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 姜沛民、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实录:农村义务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2008年02月26日17:08来源:教育部网站

[4] 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第二期(总第140期)

[5]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6.[6] 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人民日报,2009-1-5

[7] 叶仁荪.培养有责任感创新型教师的三个落脚点[N].中国教育报,2009-3-9

篇3: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在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十五计划中我国提出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想实现这一任务, 搞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关键。所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也是实现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

尽管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状况确不尽人意, 甚至令人堪忧。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兴的城市文化在城乡文化的交流中逐渐传入农村并呈现替代农村文化的趋势, 因此, 对农村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城市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开始在农村文化中传播开来, 加之农村文化自身的消极因素, 使得农村文化更加的不能满足现代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 农村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也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农村文化建设的弱势确实是个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农村文化不仅现状堪忧而且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限制其发展的问题。

首先, 现行的农村文化运行体制并不能真正的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县乡文化部门来实施的。但是县乡文化部门长期以来并没有发挥其作用, 没有能力也没有积极性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文化服务。部分县乡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出现长期不去工作单位的现象, 更别说深入广大农村开展文化建设了。同时, 县乡文化部门的行政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一部分人员甚至不知道农村文化为何物, 其在该部门工作的目的主要是获得财政编制和稳定的工作。在这种体制下, 文化部门为了满足职工经济利益的需要甚至将原本用于开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设施进行出租, 获取利润以满足本单位职工的经济需要。致使县乡文化部门形同虚设, 根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成为农村文化体制与农村的市场经济越来越不相适应, 阻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向前发展, 阻碍农村文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其次, 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投资不足。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资严重不足, 致使农村基础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得不到更新, 不能满足文化建设的需要。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村文化经费的投入远低于城市文化经费投入。与城市的图书馆和电影院相比, 农村可以说没有任何用于文化传播和文化娱乐的设施, 在我国西部农村更是如此。再加上政府文化管理体制不顺, 机制不

材占了二分之一以上.

5.《汉传密教》第7页.学林出版社, 1999年.

6.《敦煌密宗文献集成.前言》林世田.申国美编.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出版.2000年.

7.《晋书》.第8册第2485-2486页.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年.8.《魏书》第2册.第591—592页.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

9.如密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道家真言“急急如律令”.

活。政府文化投入是政府出钱, 请文化部门和文化团体为农民办事, 造成投入者 (财政) 无法监督, 受益者 (农民) 无权监督, 这种机制不改, 财政投入再多也没有效益。

再次, 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建设是我国建设的重点, 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而言相对落后。而且文化建设不像经济建设可以清楚看到客观效果, 更不能够明显的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 在农村建设中, 政府部门往往把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中, 而忽略农村文化建设。同时由于参加文化活动不仅不能直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劳动, 所以农民也没有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因此,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和农民都没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从而不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进行。

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想改善农村文化状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要改变农村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动力不足。因此,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提高其动力。为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可以将市场体制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中。市场体制的引入可以改变以前文化建设中未能把经营性文化和公益性文化区别开来, 政府统包统揽, 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 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的问题, 从而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在调节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动力。

其次,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发挥那么的主体创造作用。农村文化是为农民服务的, 所以农村文化建设中要以农民为中心, 这就决定了农民才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这就要求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改变以往那种由政府部门垄断农村文化建设的状况。大量的实践证明, 农民办文化既有热情, 又有信心, 也有能力办好。东北农村文化建设就是很好的典范。

再次, 发挥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城市文化由于有着雄厚的经济支撑, 取得了突出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文化不仅设施先进, 而且有着浓厚的现代化氛围。城市文化所有的这些都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所急需的。因此建立城市文化反哺农村的机制能够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同时城市文化还可以吸收农村文化的特色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 建立城市文化反哺农村的机制能够实现城乡文化的共赢。

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也是我国社会经济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现阶段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相信只要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转变运行机制,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建立良好的城乡文化互动体制, 我国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冉.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路径选择[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10, (10) .

[2]陈赵阳.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5) .

篇4:西部周边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分析

[关键词]西部农村;小学英语;现状;建议

1.西部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师资力量不足。素质教育难实施

1.1.1许多西部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专业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岗位大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或是支教学生来兼任的。英语老师的紧缺,致使一位英语老师通常要跨几个年级,身兼数职。加之没有教学辅助设备,繁重的教学任务势必影响着备课质量、教法创新,教学改革等其他工作,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以白家河小学为例:小学英语教师2名,支教英语学生2名,一共4名且都兼代有其他两至三门以上的其他课程,其中3名是非英语专业。

1.1.2由于农村小学的大部分英语教师都并非英语专业,以至于英语水平有限,所以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都有所欠缺,尤其在口语方面更是错误频频。对于刚开始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小学英语教师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启蒙教师,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對于受启蒙者的将来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农村小学生英语从基础上便已经落后城市里小学生一大截了。

1.2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落后

教学方法上就是仍然以传统的“灌输”为主,单一教学,以老师为教学主体,学生被动吸收。由于经费等条件限制,许多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等辅助学习的设备,例如电脑,投影,教学挂图等,即使有些小学配有几部录音机,老师也常常没有意识去利用这些,在英语课堂上仍然使用粉笔+黑板+汉语进行英语教学。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尤其在听说方面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硬件设配,加之有些英语教师对英语基础培养方面的忽视和许多非正规的语音的使用,使学生在听力口语方面得不到很大的进步,英语教学很难真正展开。

1.3农村家长对小学英语的重视不够

在农村小学英语的课堂上,时常会看到学生偷偷拿着语文数学的作业:开家长会的时候,语文数学老师周围挤满了家长,英语老师那却无人问津。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相对受教育程度较低他们思想认识比较落后,认识不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仍持传统观念认为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数学就可以了,英语仅限于一门不起眼的副课。在这样的负面思想引导下,这些学生家长自然就不愿意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投资,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英语学习的忽视。

1.4缺乏学习英语的学习氛围

在城市,小孩从上幼儿园开始慢慢接触英语学习,家长和学校也都非常注重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培养,利用各种有利手段来激发小孩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和潜能。而农村的孩子一般从小学三年级9 10岁左右才刚开始从最基础的ABC学起,而且相对城市还孩子,农村孩子比较腼腆胆小,羞于说英语。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2.对西部农村小学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2.1满足师资需求,为教师创造有利条件

2.1.1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和福利,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许多西部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极其艰苦,以白家河小学为例,当地不仅缺少生活用水,而且冬季这里平均在零下15°左右,办公地方缺少供暖设备,生活条件可想而知。加之,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性,英语老师的工作压力非常之大。试想:如果没有待遇作为保证,在同等的条件下,农村地区如何才能吸引优秀教师的到来、如何留得住优秀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享有应有的待遇,并且要结合当地情况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2.1.2改善英语教学条件教学经费上在一定时期内应向农村小学倾斜,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尽快开展起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笔者支教的小学在当地的还属教学设备较完善的,也只有两台电脑,和供英语教师使用的四台录音机。小学英语教学应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教学效率。相关教育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各小学领导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这些设备,建立起语音室,配合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软件资料、挂图等教具进行英语教学。

2.1.3对在岗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各县级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去请一些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根据当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县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或是鼓励一些英语老师利用假期去进行专业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接触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动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2优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在西部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在无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外语情景化教学情形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也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题。以本人在西部农村小学支教期间的经历,从具体细节方面谈谈可行性措施。

心理学表明人在学习语言时,要经历一个错误时期,过了这个时期,这些语言错误就会被纠正,尤其对于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的农村学生,首先让他们说出英语,培养他们对英语的自信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在英语课堂要鼓励,让学生多说,即使说错也应用温和的态度加以纠正,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在上课时可采用分组学生自己评分制,把学生分组,根据上课期间各组完成活动的情况,让学生自己评出小组名次,增强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相互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特点来时常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制作一些卡片或做些简单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来猜单词,编故事唱儿歌,有节奏的拍手朗读单词课文,快速“英汉翻译”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把教材内容形象化、生动化。

2.3乐与家长交流,加强家校互动

由于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英语有深远影响,所以小学英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以白家河小学为例,四年级一共27人,但每天完成英语家庭作业的人数不到一半。由于小学生自制力、控制力不强,所以在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后,家长在家庭英语教育中的督促显得至关重要。大部分农村地区学生的父母缺乏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的认识,因此,英语教师应主动向家长介绍小学英语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反映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使家长了解小学英语,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督促学生在家里独立完成作业,配合教师共同教好英语。

3.结语

现实中的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状况根本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改善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条件,提升英语教师队伍质量,优化教学手段,从而提升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朝彦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3).

[2]唐明贤,骆小平,西部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2).

篇5: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以宁夏原州区西关明德小学为个案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10化学陈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南京晓庄学院实现新发展的开局之年。为了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文件精神,深刻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材”的要求,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树立当代大学生关注民生、体验民生、服务民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同时也响应校团委的号召,传承弘扬陶行知先生求真务实的品格、大爱奉献的精神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以及王景光精神,我们志翔西部支教调研团决定组织开展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可见,国家对教育事业十分重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些都说明了教师在教育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农村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西部农村教育更是如此。那么教师的哪些方面又会制约着西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寻求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南京晓庄学院志翔西部支教调研团一行14人来到宁夏原州区西关明德小学进行为期二十几天的支教调研活动。

在此次支教调研活动中,我们共发放给该校教师40份《西部地区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教师卷)》,共回收38份,其中汉族教师占86.84%,回族教师占13.16%。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和整理,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在38份问卷调查中,无30岁以下的教师;30—40岁的教师占36.84%,超过40岁的教师占63.16%。这些数据中反映出该校教师存在老龄化的现象,并且出现年龄断层。针对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需要建立职称评聘机制,平衡学校师资结构比例,以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

1.青年教师认为西部农村教师的薪金过低以及津贴福利较少,不足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

2.青年教师有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趁年轻时奋斗一下,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目标;而年长的教师相对来说则追求平稳平淡的生活。

3.由于学校的教育硬件设备较差,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源不稳定,地理环境偏远,教学理念不先进,信息相对较闭塞,同时这里的教师没有太多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青年教师认为在西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

4.由于在西部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平时的学习也仅限于学校课堂,放学后回家无人进行督促、辅导,并且社会高度关注西部的教育事业,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在西部农村教学就会承担较多社会责任。

5.我国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但广大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工作时间过长,管理压力过大,责任重大,已经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

6.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则留在本地学校教学。

7.男青年教师考虑到在农村不好找对象,女青年嫁出去也都离开了村庄。

。。。

由表可以看出教师数量严重紧缺,连校长都要代课。在此次调查中,38人中有语文教师15名,数学教师14名,英语教师人数为0.并且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大专及其以下学历的教师占64.44%,本科学历的教师占35.66%,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人数为0,据该校校长说,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几乎全部是函授的。且88.37%的教师以前学的是师范类的,同时女教师人数大约是男教师人数4.5倍。

学历的普遍偏低的的确确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该校教师能够通过函授大专和本科来接受再教育,提高自身学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做法还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我们也希望教师能够靠自己的实力来传授学生无穷的知识。此外,该校没有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师,大都由语文教师兼做英语教师,这反映了该校英语教师的极度匮乏。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师资水平有关。下面是某次听课时一位六年级语文教师对我们队员说的话,大意如下:我一个六年级的教师,下学期要教英语。可是我连26个字母都不能认全,更不要说去教这些小学生了。我这个暑假要补英语课的,唉……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确,另一位语文教师连hello、teacher等一些基本的单词都不会拼写,她的听课笔记还是我们去听课的队员帮忙记录的,这种情况着实使我们大吃一惊。那次的英语课,坐在我身边的几位听课教师基本上感觉是在听天书。事后我了解到,上这节课的学生是临时记忆上课内容的,并且这节课他们已经演练了好几遍。针对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他们自己本身由于学历的限制没有学过英语或者曾经学习过部分简单的但时间长了早已记忆不深或遗忘了。2.英语教学在该校还没有真正的被贯彻和落实。3.当地学习英语的氛围比较冷,同时家长教师学生没有充分的重视英语,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对于学生将来求学就业等地重要性。此外,该校绝大多数教师对计算机基本的功能也不能熟练地应用,以至于在计算学生平均成绩和学生成绩排名时要请教其他教师,其中就有部分教师向我询问或者希望我来帮他们做一下这项任务。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43.86%的教师为资料条件的缺乏所困惑,31.58%的教师对教学方法感到困惑,各有12.28%的教师在教学目标及了解学生程度上有困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手段和信息化程度落后,同时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不到位,致使老师不了解学生。关于后一现象,可能的原因如下:1.60.42%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偏大或过于繁重,以至于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学生。2.由于该校是一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家庭分布较散,以至于教师无法系统全面的了解到每一位学生。3.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要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因为他们认为学习成绩才是第一位的。4.部分学生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与教师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调查表明,该校26.92%的教师认为收入偏低,25.96%的教师认为津贴和福利较少,20.19%的教师认为办公条件差,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的支持和关心,工作忙不能顾家与住房问题有待改善或解决。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的发放是关系教师的基本生存和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据调查,82.35%的教师的年收入低于35000元,年收入高于40000元的教师只占5.88%,同时22.00%的教师的工资被拖欠过,学校为教师缴纳的保险种类少且集中于医疗保险,28.30%的教师没有被缴纳保险。这些数据表明:西部农村教师的发展前景不太乐观。而在中部和东部,大多教师的待遇与公务员的待遇相当,缴纳的保险也是相当的齐全,并且教师的发展空间很大,教师也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学习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识。

有人把教师工资的提升看成了一场追赶公务员收入的赛跑。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虽然教师的基本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基本工资,但是公务员的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补贴,这样就比教师高出很多。《教师法》里教师的工资是说教师的基本工资还是基本工资加补贴并不明确。实际上公务员工资连年三级跳,教师工资却远远落在其后。这种情况在城市中都存在,更不要说是在西部农村了。

通过访谈还了解到,有些教师提出,全社会对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缺乏必要的关注,广大老师长期为职业病所困扰,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虽然教师的职业病表面看来微不足道,并不像其他重大安全领域那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但正是它这种隐蔽性和长期性,会对教师的身心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更应值得人们关注。而西部农村教师因为当地经济状况和自身经济、工作压力等原因,其身体健康情况也远远不及城市教师。

总之,从整体上来讲,西部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可以说与公务员有较大差距。

通过与该校学生谈心以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83.69%的学生对现在的教育很满意,这不仅说明学生们对学校及教师的肯定,还说明学生们了解的知识面过于狭隘,未能接触到先进教育,不知道大城市中的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的优越,与城市中的孩子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侧面也反映出该校教学水平较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对于西部地区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力度。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保证制度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此外,《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继续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设立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优秀教师到西部地区工作,并且设立”奖教金”奖励在贫困地区长期任教的优秀教师等举措,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到西部,从“教育投入”方面进一步解决贫困落后地区师资匮乏的局面。

第二、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所谓薄弱学校是重点学校制度的结果,相对重点学校而言,薄弱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教师工作的硬件环境较差、福利待遇较差、职称晋升指标较少,由此可见,扶持薄弱学校的发展将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从而更多的教师才会义无反顾的来到西部。

第三、推动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针对我国城市、农村地区师资不均衡的情况,我国也可以适度采用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尤其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

篇6:中国西部农村青年现状

——浅谈考察学习江苏等省市中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古城镇学区:高义堂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近日,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随同考察学习团到江苏、上海等地的中小学进行考察学习,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对东部教育的突飞猛进,良好的办学条件感叹,同时也为西部教育的薄弱而感到自责,静心一想,还需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而思: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为此,结合考察学习的所见所闻作以浅谈。

一、东部教育的现状。随同考察第一感觉,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决定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苏州的三条路小学、瑞金中学等校考察时,发现各学校管理严、发展快,均有一支政治过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职工学历达标率为100%,而且学校均重视教科研工作,立项课题多,教研成果硕。还发现各学校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音响系统、走廊监控系统和电子阅览室,有规模大的“快乐体育园地”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软件开发室等30多个教育功能室。到教学班级参观时,发现班班有“四机一幕”,而任课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各学校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考察学习的同时,我在当地和相关的教育人士作了了解,谈到“一费制”的贯彻落实,学校的公用经费的下发等情况。当地教育局的有关人士作了这样的回答,一费制在我市早已贯彻落实,财政部门能按时足额下拔发放,还筹措大量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危改,、兴建教学楼,购置教学设施,硬化、美化、绿化校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还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培训,政府、教育部门都很重视,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考察的同时,我深深地为我们当地的教育自责,心中默默地和苏州、上海的教育作了对比,发现我们凉州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设备陈旧无力更新。另外,近两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需要大额资金,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更谈不上各种功能室的配备。

2、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5年,但看现今农村,小学教育课堂,却仍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个别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个别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3、教师队伍素质欠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微机、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4、学校管理水平不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部分学校管理无序、质量落后,这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能力紧密相关。因为校长管理能力有限,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有的在用人策略上任人唯亲,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结果好的上不去,差的罚不了,优的进不来,劣的淘不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这样的学校,难免一片混乱,教育质量受到了影响。

5、农村、社会、家庭等环境影响教育,造成一些学生流失,冲击着教育的发展。

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严重的,更早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有的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

三、促进西部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考察学习之后,默默地分析了我们当地的教育状况,结合我们凉州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对凉州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谈一酌见:

1、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从上到下,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具体学校校长教师,到家长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过关,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心。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比如,现在我们教育上每年都要进行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另外,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二是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教育听证会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2、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使学校能够购置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调整农村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三是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

3、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阔教师眼界,方便教学,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四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

4、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强抓管理,严抓质量。各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教育教学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还要强抓教研工作,不断了解教改动态,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5、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必须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小学。一是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多少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上学的安全和经济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规划设置学校网点,力争方便家长和学生。二是应尽快取消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实现县城以下城乡教师、生源、物力财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调动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

6、优化学校人事管理

上一篇:使自己进步的成功秘诀下一篇:哎这件事小学生作文6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