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研究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之下,我国乡镇政府在其职能定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职责不清、职能错位、职权越位等问题,必须要对其管理体制改革。文章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思想,探讨了我国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现存的问题,并借鉴了新公共管理思想,提出了乡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研究论文 篇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普遍展开和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和职能转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已成为诸多学者的共识,同时,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论文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乡镇政府 职能转变 职能定位 农村税费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全面论述政府职能转变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管理创新,以适应当前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国家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他们首先通过强化改革者的权威、中央的权威和执行的权威来重建政府的权威。其次是通过获取政党、下级政府、公众、工会、私人部门等的支持,推进行政改革。面对改革中出现的阻力,他们想办法将阻力化解在政策设计中,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这些成功的改革经验给我们以借鉴。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农民、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农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乡村社会经济,而乡村经济的发展又与政府权责和效能及乡镇政府职能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解决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一、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与职能转变的内涵

乡镇政府是居于农村、管理农村的基层行政单位,承担着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是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具有直接管理的特点。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计划和措施;组织和动员本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制定乡镇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方案;加强对乡镇企业的指导、服务和监督,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技术素质,把乡镇企业建成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结构优良、高效益的体现地域优势的工业体系;管理乡镇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依法行政、规范管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做好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执行上级政府的调节指令,准确及时的把调节信号传达给社区各个经济实体,同时组织社区内的经济实体对调节信号作出积极正确的反馈;安排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城镇化步伐;协调乡镇各地域经济组织、专业性经济组织以及企业之间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关系;发展乡镇社会事业,特别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按照国家的人口政策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等等。

然而,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普遍展开和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围绕后农业税时代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林修果等认为,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应当主要体现为:服务职能。乡镇政府要和上级政府一道负责为所辖区域内的农村和社区提供充足而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协调职能。乡镇政府要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驻乡镇各单位、各行各业、各村、各经济组织以及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关系;指导职能,主要是对村委会的指导;监督职能,即对辖区内的组织和公民进行执法监督;教育职能,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金太军等认为,当前乡镇政府职能由农村市场化进程决定,并受政府治理变革进程的影响,其职能可以归结为:实行“法治”,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界定和保护产权,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规范市场;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合法发展,培育乡村公民社会;加强服务行政,允许中介组织、自治组织等与其共同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小城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姬秀娟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应当定位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到农村基层;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和方式,搞好社会管理;提高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锻造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乡镇政府应加快乡镇财源建设,有序化解乡村债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财力保证。

尽管诸多研究者对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体系或职能结构的具体描述不尽相同,但都突出和强调了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说明在乡镇政府职能定位问题上研究者们已具有高度的共识,与中央确定的乡镇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是契合的。由此可知,基于新时期乡镇政府新的职能定位,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也迫在眉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指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和基本任务的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乡镇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主要是指乡镇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职能具体管理内容的转变,其中一些职能的内容范围在缩小,而另一些职能内容范围在不断扩充和深化;乡镇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即乡镇政府职能结构的重心由一个职能转变为另一个职能的过程,其他职能并不消亡,而只是相对弱化;乡镇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乡镇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将由政治性、行政性、命令性、直接性转向经济性、法律性、服务性和间接性为主。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21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不过,在发展上仍然存在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就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观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的高度,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成就和深刻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强调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立体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其内涵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强调增长不是根本目的,而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的发展的手段;强调增长速度和效益、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注重增长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乡镇政府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也就会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就会对鄉镇政府职能转变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也会相应地随之转变。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在政府职能上,要求进一步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完善间接调控体系,制定各种法规和市场规则,规范一切市场主体与市场行为,营造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管理理念上,树立总揽全局、统筹协调、为民服务、求真务实的思维观念;在管理责任上,要切实履行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能和义务,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相应地必须承担公共责任,以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关键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在经济管理职能和管理机制上,努力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继续改善宏观调控,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这就要求乡镇政府树立“以民为本”的政府观。为了实现“以民为本”的理念,政府必须能正确理解自己的角色与责任,把握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从目前来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服务是硬要求。在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的同时,乡镇政府及基层干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一方面大力加强农村公共管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实行权力下放、资金下拨、人员下沉、服务下移,将公共服务送到农村社区及农民之中,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这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也是服务型政府的真谛之所在。

由此可知,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现在一些地方在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的种种失衡以及较为严重的“环境透支”现象,往往与乡镇政府“见物不见人”、片面追求GDP增长、没有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镇政府不同程度地充当了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解决好当前的各种积累性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体制,努力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艰巨的任务,“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奋斗目标,是我国各级政府的一次根本性革命和全面转型,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理念的重塑、政府体制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运行机制的优化、政府行为方式的调整、管理和服务技术的革新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任务的艰巨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满足了这一客观要求,对于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在行政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的施政能力,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计划经济时期管制型政府向市场化背景下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建设一个以人为本、民主、公正、法治、透明、责任、廉洁、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政府。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不是否定乡镇政府发展经济的责任,更不是否定乡镇政府在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而是要求地方和乡镇政府转变发展经济的思路,改革经济管理的方式,划清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边界,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这也要求乡镇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从直接抓生产经营、催种催收,转到落实政策、行政执法、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总之,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才能协调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群众、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建设一个真正“公正、透明、规范、效能”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2]林修果,郑心瑜.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几点认识[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3).

[3]金太平.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4]姬秀娟.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J].甘肃社会科学,2007,(2).

[5]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作者:程明华

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研究论文 篇2:

新公共管理思想下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摘要: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之下,我国乡镇政府在其职能定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职责不清、职能错位、职权越位等问题,必须要对其管理体制改革。文章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思想,探讨了我国乡镇政府管理体制现存的问题,并借鉴了新公共管理思想,提出了乡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思想 乡镇政府 管理体制 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运動主要思想

上世纪80年代初,以层级分明、权力集中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弊端越来越突出,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对于政府效率提升的要求,为更好迎接全球一体化的潮流,提高政府效率,在美国和英国两个国家,率先掀起“再造公共部门”、“重塑政府”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在实践中,各国对于新公共管理运动采取的措施各不相同,但是在价值理念方面,都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于政府而言,纳税人是其主要服务对象。第二,强调在政府管理部门引入竞争机制,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让更多的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全面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第三,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要在政府管理过程中,使用企业成功的专业化管理方法,以效率为目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第四,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大社会、小政府”,政府应该通过授权或者是分权的方式,尽量减少政府职能,使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政府管理之中。

二、我国现阶段乡镇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管理机构,承担着法律法规宣传、组织经济生产、各种涉农税费征收、维护社会治安、开展计生工作、推动农业生产、决定经济社会事务等,历来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之下,政府在其职能定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宣传不到位

政府承担着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各种职能,但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基本无可支配的财力,使其教育宣传职能未能得到很好发挥。一方面,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政策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使得乡镇政府对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各种方针政策在宣传方面,会出现不到位的问题,或者会出现实质内容避而不宣,宣传职能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需要乡镇政府配套资金的政策宣传贯彻落实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明显。

2.乡镇政府职能错位越位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乡镇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往往会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和管理,但是在微观经济管理领域,这种管理手段和方式,则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在发展农村经济问题上,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可以根据村民的需求和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乡镇政府职能不清的原因,乡镇政府越俎代庖,直接对各村的农业结构进行一刀切,统一规划,所谓的千亩大棚蔬菜、万亩梨园等,被村民形象称之为是形象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甚至出现整村拆迁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搞得村民怨声载道。实践证明,乡镇政府职能越位和错位的问题,不仅不被基层干部所接受,也不被村民所接受,造成集体和国家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3.乡镇政府职能错位

位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乡镇政府收入,一些乡镇政府把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乡镇政府的一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把自己当成了市场主体,当做经济发展的主导者,对企业规模、产业结构、产品调整、公司战略都进行了干预,这些工作本该是企业自己就可以解决的,乡镇政府则是通过召开党委会、乡镇长办公会的形式来研究,并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干预,对企业管理行为进行干涉。当前,这种现象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在不同地区还仍有存在,造成乡镇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职能错位,影响了当地企业经济发展。

三、新公共管理思想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乡镇政府在机构改革中,要巧妙转变政府职能,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更好体现新公共管理思想,促进乡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的更好延伸。

1.以公共服务为核心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管理机构,其职能应该是要始终体现出公共服务的要求和特征的。在职能内容上,首先就是要减少政府决策人员数量,避免职能交叉问题。要把大部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下放到社区提供服务,提高乡镇政府为民服务人员比例;通过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改变传统的等村民上门的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登门提供服务,零距离为群众提供服务,更好搭建基层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方式和平台。

2.创新我国乡镇政府的农村管理体制

针对当前乡镇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授权或者是分权的方式,创新农村管理体制,特别是要在乡镇政府中建立一个扁平化的乡镇政府组织,培育和扶持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之中,建立更多的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着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村委会和乡镇政府之间担负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3.整合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

提倡在乡镇政府职能之内,建立农村的社区服务中心,打造一个“两公里服务圈”,确保在本区域范围内的村民都可以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对于乡镇政府的公共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统一管理,并且对这些公共服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样,直接方便了辖区村民办事,缩小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效率,切实体现了以群众需要为导向的新型乡镇政府服务方向。

参考文献

[1]胡亚昆,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突破——山东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0(13).

[2]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尹志芳,杜文萍,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6(6).

作者:郝思宇

乡镇政府行政职能研究论文 篇3:

旧村改造背景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研究

摘 要: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我国政府就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具体政策不断改善,旧村改造工程在这一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舊村改造的顺利开展可以大力减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而旧村改造的开展是否顺利与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贯彻落实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在这一大前提下,对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旧村改造;乡镇政府;职能

一、乡镇政府职能内涵及特征

基层政府的职能指基层行政机关在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所承担的基本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组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乡镇政府的这一地位使得乡镇政府职能具有它自己鲜明的特征:(1)职能行使的直接性。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关,在它之下再无任何下属行政组织,所以它的职能行使是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具有直接性。(2)行政体制的不完整性。乡镇政府虽然也是我国行政体系中的一层,但是它的行政体制不像中央、省、市政府部门那样完备,存在一人多职、一部门多功能的普遍现象。(3)公共服务性突出。相比中央、省、市政府,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性特征突出,注重对当地居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给予居民必备的公共产品。

二、旧村改造过程中乡镇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乡镇政府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利益相关者冲突严峻

“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人”,旧村改造过程涉及征地建设、拆旧搬迁、农民再就业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政府、开发商是整个旧村改造的切实利益相关者,在整个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三方都从自利角度出发维护自身导致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2.土地争议问题突出

完整的土地产权制度是对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产权制度已经日渐完善,但在农村地区却并不健全,旧村改造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土地收益是旧村改造工程全过程的主要经济来源,土地争议问题也是利益相关者的主要冲突。

3.决策机制民主性不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核心要求是健全公民民主参与制度,旧村改造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一环更需要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旧村改造工程中却出现了决策机制缺乏民主性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旧村改造中,完善村民公共服务体系是改造进程顺利进行的一大核心,而我国大部分乡镇政府在职能履行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现象,导致政府职能的缺位。

(二)乡镇政府职能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乡镇官员缺乏职能转变理念

“政府的社会职能是指政府在政治、经济领域之外其它领域的职责,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在旧村改造过程中需要政府符合时宜地建立职能转变理念、转变社会职能,将政府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而政府职能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便是职能转变理念缺乏。

2.土地产权制度和流转制度不规范

土地产权制度和流转制度的规范化是旧村改造工程的重要支撑,但我国大部分乡镇政府在旧村改造工程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乏在规范土地制度方面的精力投入。

3.旧村改造相关决策缺乏村民民主参与和监督

乡镇政府职能“错位、缺位、越位”问题在思想根源上是政府官员意识转变的不合格,政府官员“官本位”的错误意识占据高台,并以此为依据将自身放置于“管理者”角色之上,缺乏对村民的服务意识,进而导致政府的决策意识缺乏民主意识的参与,村民对政府的相关决策监督力度不够。

三、旧村改造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对策分析

(一)转变乡镇官员职能管理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乡政府是关键。”旧村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所以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是旧村改造的关键。要合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首先要求乡镇政府官员理念的调节转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成政府自身观念的调节转变:

1.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我国决定实施旧村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城乡差距大,农民生活质量落后的问题之上,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乡镇政府服务性职能的缺失,乡镇政府只注重自己的管制型职能,缺乏服务型职能。因此,如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公共资源配置的更加公平合理,扩大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充足的公共产品,尽力缩小城乡服务差距,是各级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更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

2.从全能主义向有限责任转变

现如今,我国的旧村改造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框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国乡镇政府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既要发挥政府宏观统治全局的作用,也要积极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3.从利己主义者向利益协调者转变

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在某项活动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个人、群体和单位。旧村改造涉及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参与者有不同方面的利益诉求,如果各方利益协调不当便极易引起利益冲突。这就要求乡镇政府要把自身的职能定位从利己主义者向利益协调者转变。因此,政府在旧村改造进程中需要扮演矛盾的“协调者”和问题“解决者”的角色。

(二)完善土地转让制度,探索多元筹资渠道

旧村改造中的土地转让问题涉及政府、开发商、村民的三方利益,是引起矛盾冲突的焦点问题,所以,乡镇政府要汲取经验教训,在旧村改造工程伊始,完善土地转让制度,获取土地出让收益,同时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有效解决工程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增加可耕土地储备量

获取土地出让收益的大前提是有足够的土地储备量,只有增加可耕土地的储备量,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土地出让收益。政府因此要采取合理相应的措施增加可耕土地的储备量,例如拆除旧村村址的闲置废旧建筑以还田、科学提高贫瘠土地肥力。

2.科学精确核算转让土地数量

在土地使用相关的系列问题上,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核算好开发用地面积和安置用地面积,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测量手段核算可转让土地数量,减少先前人工大致测量的失误,并结合市场土地价值先行核算收益。

3.给予村民土地耕种工作

旧村改造后,村民由于丧失了手中的土地而缺乏基本经济来源。因此,在土地转让后,乡镇政府应积极主动联系村委为村民提供土地耕种工作,保证村民收入,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4.科学有效利用社会资金

在对旧村土地进行科学系统划分后,乡镇政府可以在此基础上允许开发商在规划范围内对开发用地进行住宅开发建设,加大政府的可接收投资量,使旧村改造的项目资金充足有效运转。

(三)调动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构建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1.拓宽乡镇居民的民主参与渠道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灵魂是提高农民民主意识。”提高农民民主意识就要帮助引导村民树立“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并将政府事务进行透明化,让村民充分享有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进行行政决策前,让乡镇居民更广泛地参与到民主决策中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得政府最终的行政决策能够最大程度地符合最广大居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减少旧村改造过程中的利益纠纷、民事纠纷,进而让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更加顺利、高效率地加快旧村改造进程。

2.构建社会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乡镇政府职能是否依法有效贯彻离不开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相反,我国大部分农村村民长期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下,缺乏监督意识,对于行使自身的监督权更无从谈起,所以在旧村改造进程中,社会要构造起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一方面,完善上级政府组织对乡镇政府职能的监督机制,将乡镇政府的权力放到制度的“笼子”里,防止鄉镇政府职能越位。另一方面,建立社会大众的监督机制,让乡镇政府的职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疏通社会大众的监督反映渠道,让乡镇政府权力的行使透明化,更好地保障旧村改造中有关村民的基本权利。

(四)借鉴国内外改造的成功经验

在旧村改造工程方面,在西方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发展较快,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地区,各方面发展迅速,政治、经济、文化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些地区城市发展较快、城乡差距问题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它们较早进行了旧村改造工程,积累了许多经验。国外关于旧村改造的研究分析虽然立足于不同的国情,旧村改造的具体实施策略不同,但它们在旧村改造工程上取得的成果较大,我国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求同存异。

四、结语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大浪潮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旧村改造,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阶段,事关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是旧村改造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乡镇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切实有效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层面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正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寻找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政府在职能行使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行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是当下我国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现代我国进行旧村改造的大背景下,研究乡镇政府职能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层面的要求,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万忠.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与突破[J].学习月刊,2008(04).

[2]张侠等.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关系分析与应对[J].经济地理,2006(05).

[3]陈建平.加快旧村改造步伐实行集约节约用地—记乐清市翁祥镇后西门村旧村改造[J].浙江国土资源,2008(01).

[4]Sui TAN,Jiang WU,”Positioning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Service-Oriented Township Government Construction”[C],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2015.

作者:王晓蕾 孟佳

上一篇:生物安全立法诉求探讨论文下一篇:风险评价研究煤矿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