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

2024-05-08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通用6篇)

篇1: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

2013年组织工作

市级重点调研课题

金城江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中共金城江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金城江区的实际来看,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综合改革的推进,乡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乡镇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因此,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金城江区建设河池首善之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研究背景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政府及其职能的历史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失去了权威基础,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此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

治理体制的新模式。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新概念。1991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中要求“在县级机构综合改革试点中,省、地、市要适当地下放权力给县,县要适当地下放权力给乡镇。要在县级政府转变职能的基础上,逐步理顺县与乡镇的关系,让乡镇一级能够办更多的事情”。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目前先要坚决把不在编人员精简下来,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从2006年1月1日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中央也多次提出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历史演变的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征,其转变的快慢直接受制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变革基本是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循环中往复,陷入所谓的“黄宗羲定律”中。

(二)乡镇政府职能的涵义和定位

乡镇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现行《宪法》第95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0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行政机关。”这些规定表明,乡镇政府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最基层政机关,它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直接领导着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有益农村建设的各项社会活动。由于乡镇事务具有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通常意义上的乡镇政府其实包括乡镇党、政、群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行为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具有下列职能: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政府应定位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

理职能等四种职能。

(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现状

农业税取消以后,国内有一定数量的学者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进行研究,学界大致有三种意见:撤消论、保留论和自治论。以邓大才等为代表的“撤消论”学者认为,乡镇级政府早该撤消,其理由是:乡镇没有能力建立一级完全政府,乡镇级政府已没有多少职能,撤销乡镇级政府的收益大于成本,撤销乡镇级政府不会影响农村的管理等等。以徐勇、赵树凯等为代表的“保留论”者认为,乡镇政府主要功能是收取税费,但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管理活动或行为大为减少,因此,彻底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乡镇政府应改为县级政府派出机构。以党国英、温铁军、李昌平等为代表的“自治论”者认为,只有乡镇自治才能从根本解决乡镇政府目前存在的债务负担重、机构庞大、职能不清等问题。学者们对政府机构与职能变革的重点、难点、治理主体结构、配套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为后人研究此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基础。

二、金城江区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金城江区乡镇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

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是从上到下垂直管理的体制,中国的宪法规定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盟、自治县)——乡(镇)。但是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四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地区、盟)——县(自治县、县级市、旗、区)——乡(镇、街道办事处)。

(二)职能定位(政府工作报告)

(三)运行状况(列图表)

(四)转变现状——金城江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之路

三、阻碍乡镇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是,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征。二是,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处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末梢,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快慢直接受制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因而它具有多层次性、上下连动性和左右协调性。三是,当人们谈论“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这一话题时,往往会忽略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一切官僚机构都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和持续膨胀能力,机构庞大、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是威权政治惯有的通病”(即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事实上,“‘官’字下面的两个‘口’,不仅意味着维持政府运转需要花费成本,而且政府官员也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只是这种利益追求往往会被权力的公共形式所遮蔽罢了”?輧?輮?訛。因此,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最大的障碍是地方各级政府官员的“牟利性”和部门“寻租行为”,这又使得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呈现出了利益多元性、可变性和反复性等特征。

一是政府职能与政府目标不一致;

二是各部门职能尚未理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政经、政事、政社职能错位;

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中出现某种虚假现象……

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对策与建议但因此,我们必须重塑乡镇政府职能,提高组织运行与服务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课题负责人:班果隆金城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课题组成员:覃琴金城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组织员办主任

莫仕杰金城江区委组织员办副主任、组织股股长

黄齐成金城江区委副科级组织员、组织部调研股股长

覃立金城江区委组织部副科级干部 黄大辉金城江区基层办干部

篇2: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

中共苏波盖乡委员会

苏波盖乡人民政府

(2012年4月6日)

按照旗政协的调研精神,现就苏波盖乡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乡基本情况

1、总体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苏波盖乡总面积163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最远的村距乡政府35公里。共有10169户32710人,其中外出人口11813人,占36.1%。有耕地11万亩,均为水浇地。近年来,苏波盖乡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先后引进总投资31.68亿元的天喔食品、旺旺食品和明旺乳业、三固水泥、肥醇联关、奥东食品、佳禾会馆6个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运营或开工建设。2011年完成财政税收7873万元,完成净上解财力2320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93%和100%。今年1-3月份,完成财政税收万元,完成净上解财力万元,分别完成任务的%和%。农牧业产业化有-1-

序推进。引进总投资8300万元的亿力公司、圣泰农林苗木场、清华大学农业开发公司和小尾羊公司4个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保护地蔬菜种植、苗木花卉种植、盐碱地开发改造和万只肉羊养殖四个特色农牧业示范区,成为全旗一产业的“试验田”。截止目前,全乡建成蔬菜保护地亩,其中塑料大棚亩,日光温室亩。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开展。加快美岱桥村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完成了规划设计,投资1980万元开展古官道、古戏台、古庙和休闲广场复建和太阳能路灯安装工程,开工建设农牧民健身中心、高标准老年公寓工程。

2、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情况。乡镇机构改革后,苏波盖乡设党政综合办公室(挂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牌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农牧业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事务所(挂牌文化站)。旗编办核定我乡编制60名,其中行政编制30名,事业编制30名。现实有人员30人,其中行政人员13人,事业人员17人,另规划局、国土局4人占我乡行政编制。

3、春耕备耕工作开展情况。春耕备耕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一是紧紧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总目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保护地蔬菜和苗木花卉种植等现代农业,同时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实施农业集约化经营。今年全乡将新建成蔬菜保护地亩,总数达到亩。同时建成千亩以上集约化经营点个,百亩以上家庭农场个。二是积极帮

助农户,落实春耕播种面积及种类,联系农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储备春耕所需物资。现已落实春耕播种面积11.48万亩,其中,播种小麦2.8万亩、玉米6.5万亩、甜菜2000亩、葵花1.2万亩、蔬菜3000亩,其它农作物4800亩;已组织储备农家肥3200吨、各种化肥1200余吨、地膜3吨、各类良种22000公斤,其中,小麦8600公斤,玉米11000公斤,葵花600公斤,瓜果、菜籽等1800公斤,其余为群众自备种。三是是积极与信用社、包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协调发放支农贷款514万元。

4、乡镇当前工作现状及职能转变情况。乡镇当前承担的主要工作有项目建设和财政税收、农牧业、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保民生、维护稳定和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几年来全体领导干部的不懈努力,苏波盖乡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共同推进,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均有亮点,有特色,一产业如苗木花卉、保护地蔬菜、盐碱地改造、小尾羊万只养殖园区,还有正在争取的油房营村5000亩光农互补项目等;二产业有奥东食品、旺旺食品和明旺乳业、天喔食品等项目;三产业有佳禾会馆,还有牛五营村今年准备新上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等。按照上级关于乡镇职能转变的有关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这几年乡镇的职能也在逐步转变中,如机构改革后我乡设立的农牧业服务中心,主要开展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发放、农业保险等工作;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要开展生殖保健、流动人口婚育管理、一杯奶发放、孕检等计生服务工作;社会保障事务所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医疗

保险、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等等,都是乡镇的主要工作职能,都实实在在的惠及了广大群众,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了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困难,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二、当前乡镇职能转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转变乡镇职能,最主要的是建设服务型党委、政府,面向群众搞好各种服务,发展产业,促农增收,改善社会民生等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员少,工作量大。我乡核定编制总数60名,其中行政实际空编17名;事业空编13名。由于干部人数较少,有的干部身兼数职,有的干部除做好乡机关工作外还要包3个村的工作,工作量较大,被动应付的多,主动服务的少,影响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由于人数较少,公务员和事业人员大量混岗,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存在同劳不同酬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兴办公益事业难。由于缺乏大的项目做支撑,自有税源严重不足,财力有限,兴办公益事业只能争取上级的配套扶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加上历年乡镇欠债多,财政收入在维持乡政府的正常运转、偿还债务等以后用于社会民生工作的支出比较少。三是驻乡单位与地方政府的配合不够紧密。我乡现驻乡单位有派出所、司法所、林工站、规划所、国土所等,人事任免、业务工作等均归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但相应职能仍由乡镇承担,所以在办理规划、审批、行政执法等过程中往往要抽出很大的精力去协调驻乡单位,一定程度上存在职权不相等的体制障碍。

三、关于加快乡镇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去年,我乡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了建设服务型党委、政府和落实乡村干部服务责任制即“双服务”活动,在乡政府设立了民生服务大厅,将党政、计生、民政、社保、农牧等各类面向群众的审批办理职能统一集中起来,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南片相对集中的三间房村(原三间房乡政府所在地)设立便民服务站,在各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指定一名村干部为专职代办员,运行以来,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配套建立了周一领导班子碰头会,周二上午干部例会学习、下午定期下村,干部轮流讲课等制度,有效提高了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发展水平和干部队伍知识素养、能力素质。今年,结合党员干部“四进家门”活动的深入开展,乡党委组织各帮扶单位及包村干部到乡到村联系对接,着手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乡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总体部署,立足所包村实际,发挥部门、单位的优势特长,初步拟定了包村工作计划。截止目前,各帮扶单位共确定了58户困难群众为帮扶对象,8名乡领导共确定联系帮扶80名农户,拟定了26个帮扶项目,涉及到道路交通、变压器增容、机电井兴上、村容整治、活动场所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实实在在的惠及人民群众。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一是要大力加强农村公共管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二是要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快

篇3: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

乡镇,是乡村和集镇的统称,是行政区域的基层组织,它设有国家基层政权及其乡镇机构。国家按一定的条件在乡村(包括集市)设置的行政机构,称乡人民政府,习惯称乡政府;按一定的条件在集镇设置的行政机构,称镇人民政府,习惯称镇政府,二者统称为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指的是乡镇政府根据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所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按照有关主体的意愿和要求,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使乡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做出相应调适和发展的过程和目标的总和。

二、当前乡镇政府职能履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的基层行政机关和乡镇人大的执行机关,负责执行乡镇人大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虽然宪法和其他法规对于乡镇政府的职能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职能履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三位(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而“三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使乡镇政府的职能弱化,使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一)越位: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干涉

所谓“越位”,是指政府干预了不该干预的事,越过了它的职权范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也就是说,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并不是行政上的隶属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是在现实中,我们总是发现乡镇政府把村民委员会作为自己的下属机关随意安排行政任务,肆意干涉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影响村民民主选举,甚至为了方便工作开展,直接指定村级领导人,对村民选举出的领导人不予承认,或不予交权,企图把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权力收归乡镇政府[2]。

(二)缺位:县乡间的压力型体制、条块结构、党政不分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肢解

所谓“缺位”,指的是应该是政府管的不管,管理出现了真空和盲点[3]。首先,目前县乡之间主要是一种“压力型体制”[4]。县政府通常将各项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细化为各种指标下达给乡镇,并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由于这些任务及其指标的主要评价、考核方式采取“一票否决制”,将乡镇政府领导人的升迁、奖惩与之挂钩,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乡镇政府在压力的“逼迫”下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中,成了对上负责的政府,而疏于乡村治理和乡村发展。其次,条块结构和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职权,使其不能成为一级完备、统一、效能的政府。所谓条块结构,就是指乡镇政府与县级政府职能部门设在乡镇的“七站八所”之间的关系状态。最后,乡镇建制内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使乡镇政府的权力再次受到剥夺,而因管理不善成为众矢之的。

(三)错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所谓“错位”,就是指管了不该管的事。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可以说不只是乡镇政府的“专利”,在其他各级政府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由于矛盾的激化和其他原因,乡镇政府更加惹眼罢了,成为专家学者们竞相击的“替罪羊”。在一段时期内,乡镇企业也曾经历了短暂的辉煌,还曾被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们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有农民在实践中摸索所取得的第二大成果”,也称“第二次革命”。而后,由于各种因素,不幸病入膏育。乡镇企业自“出生”起,就与乡镇政府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虽然经过后来的乡镇企业的改制,政府并没有失去对企业的占有、决策、处分和收益等权利。乡镇政府的自利性使其沦为了“赢利性经纪人”。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角色使其在与其他私营企业拥有无与伦比的绝对优势,却也遭来了更多的批评与指责。政企不分既不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不利干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三、三、新农村建设中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对策措施

(一)深化机构改革

抓住当前乡镇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合理调整乡镇布局,因地制宜推进村组优化组合。充分考虑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和税费改革后的新情况,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行政机构,精简乡镇行政编制。扎实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合理划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择优定员,优化干部结构,提高行政效率。

(二)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事权和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上级部门特别是与乡镇工作联系密切的县级机关要顺应乡镇工作新变化,相应地转变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做到管理有序、指导有方,既保证服务到位,又不对乡镇过多干预。乡镇和区市县部门之间应加快建立起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沟通联系,共同抓好工作落实。特别是对上划为以区市县管理为主的乡镇站所,县级主管部门在人事任免、工作监督、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应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做好管理工作。

(三)转移工作重心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将乡镇工作重心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服务、抓产业转移。重新整合乡镇机构岗位设置,大量精简合并一般事务性机构,把乡镇事业单位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重新组建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服务机构,赋予其总揽整个产业市场调研、订单签订、基地建设、技术服务、产品推介等各个环节一条龙服务职能,摒弃原先那种在生产上行政命令、只管种不管卖等传统作法。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界定,使乡镇工作与外部市场、与农民收益、与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检验乡镇工作效果,从而强化乡镇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职能。

(四)完善考核机制

乡镇的内部考核,要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考核目标的确定,从过去单一的数量考核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实行一个产业、一支服务队伍、一套考核标准,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彻底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实行岗位分配和目标责任分配制,使干部有权力也有压力,有责任也有动力,充分认识到落后就会受罚、不努力就会淘汰,增强干部紧迫感和责任感。上级对乡镇的考核机制要切合实际,要坚决取消种种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真正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引导到为群众办理实事、提供服务上来。

乡镇职能转变是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新时期农业生产需要、农村工作形势和农民增收致富要求,推进乡镇职能转变,从转换乡镇工作机制、完善建立乡镇工作制度入手,切实解决好困扰乡镇的诸多难题,逐步使乡镇工作与群众需要相统一,与发展相同步。

参考文献

[1]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凡.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2004[R].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篇4:浅谈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关键词:职能转变;新农村建设;财政体制

一、乡镇政府职能概念

政府职能相关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学研究的范围,而且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方向之一。政府职能具体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是政府作用的具体化。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中的一个方面,如果说国家职能侧重于功能的总体行政和本质行政,则政府职能则偏向于实际化操作。

乡镇政府职能指的是政府在乡镇管理事务中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乡镇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方面,是执行国家具体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乡镇政府管辖区域明确,有自己独立的管理组织体系并且拥有一定的经济独立权力,所以乡镇政府有明确的管辖范围,有完整的组织体制,有相对独立的财源,这些特殊性决定了乡镇政府能够承担一部分政府职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

二、乡镇政府职能的现状

1.开始转变管理思想理念,逐渐建立城镇思想,加强对城镇的管理。由于城镇建设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各个乡镇的领导应该各司其职,加强对城镇建设和规划的指导,同时,要想城镇面貌得到好的改观,就需要重视城镇中心区域的总体规划和相关执行。

2.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以农民为中心的物质建设,更重要的是农村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建设。政府领导班子要在新农村建设当中起带头作用。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同时也转变了政府的行政方式,“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民众为中心。”

3.理顺政府部门关系,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能。政府部门在进行相关政府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避免出现交叉管辖和管辖真空状态,理顺各部门的职能问题。

4.政府职能配置有所变化。对于农村社会保障进行了相关的建设,同时取缔了农业税的征收和管理职能,农村义务教育也得到重新分解。

三、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政府是国家最基础的政府部门,直接体现着人民当家做主。并且,乡镇政府又承担着多种行政职能,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镇政府最主要的工作是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为国家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管理着辖区内的科、教、文、卫、经、安全等各项基础的行政工作,可以说是涉及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正是由于乡镇政府在经济过程中管理的太宽泛,扮演的角色太多,管理经济工作中的领导并不具有相关经济管理能力,做出的决定往往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很多社会问题,造成相关经济损失。这样的一种行政作为方式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这几年,我国乡镇政府设置了各类的服务中心,但是却呈现出服务中心很少服务,乡镇中心工作依旧很多的局面。本来应该由乡镇政府部门服务的三农工作基本上已经是不存在了,政府行政人员为农服务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更有一些乡镇的职能人员和部门领导在市场经济中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官本位思想严重,出现了很多行政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现象,自身在经济建设中的服务能力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对乡镇政府事业单位进行换血,建立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事关稳定全局,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乡镇职能只有得到很好的转变,找准定位,切实履行好职能,农村社会才能得到稳定,基层政权得到稳固,生产才能得以发展。

四、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策略

(一)裁减机构和冗员,改革压力型的行政体制

通过上面的这一措施,为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创造有利的基础性条件。如果要想解决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这一问题,就必须要理清我国各阶层政府的关系,而压力型的行政体制是理清我国各阶层政府关系的敲门砖。

我国宪法规定中国政府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遵循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

这种组织原则的实质仍然是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作祟。从具体实践中来看,这种组织原则的侧重点在于集中而非民主这个方面。前面所提到的压力型行政体制造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是基层政府服务人员过多,冗杂,养了很多闲人。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部门,在压力型行政体制之下基层政府对于基础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是没有自主性的,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上级政府的安排。我国各阶层政府内设机构的设置往往讲的是上行下效,其实这个完全没必要,类似的行政机构可以进行相关整合合并。

(二)改革不合理的财政体制

现行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愈来愈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地普遍存在着财权往上敛,事务往下推,尤其是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汲取能力下降,再加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不到位,乡镇自身负债累累,乡镇政府处在责任大、权利小、事务多、办事难,有为农民分忧的愿望,而无为农民服务的能力的尴尬境地。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理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按照“财力向下倾斜,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要积极稳妥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一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落实财政对村级组织的补助政策,并逐步提高补助水平,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培养高素质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队伍

第一,改革培训机制,增强干部素质。培养干部队伍要按照具体工作中的实际业务来培养,培养实际的应用型服务人员。采取派相关人员走出去看,走出学,请优秀的具有相关经验的工作者来进行现场指导,从而实际的提高乡镇行政人员的办事能力,服务水平,从而为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第二,改革干部政绩考核的评估体系,准确辨识和考察相关人员的政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有效的政绩考核体系有利于政府职能向着合理性和科学性转变。过去乡镇行政人员的考核标准往往是看在任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总量,这样的一种考核机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往往为了自己在任时候的政绩而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虽然短时间内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却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目的的发展方式。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服务型政府的相关理念,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了政府最基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做服务型政府。

第三,改革乡镇干部队伍。在乡镇干部队伍的岗位上要打破固有思维,创新晋升体系。政府部门可以在高校毕业生之中选择优秀的人才,通过他们在基础岗位上的发展锻炼,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年轻有为,思想活跃的干部队伍。

(四)积极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制度

乡镇政务公开是政府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中民主的重要体现,对于解决乡镇管理体制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乡镇事务公开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在行政工作中做到透明,公开,切实做到党中央的要求“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完善各种监督体系。对于重大问题的解决应该征求人民意见,进行相关认真讨论之后才能做出决定。财务和预算也要进行相关公开,接受人民的监督。

(五)进一步提高乡镇干部责任意识

乡镇职能发挥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虽弱。因此,需要对乡镇干部的职责进行明确和规范,强化其责任意识,实行按实绩严格考核;职务晋升由主要采取“伯乐相马”的方式转为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不看关系,靠比德才比实绩”;工作岗位由“一次分配定终身”改为全面推行轮岗、转岗等制度,人员交流初步实现制度化;对乡镇干部,不但由上级来进行考核,还要由服务对象来评议,对不合格者定期加以淘汰。

(六)理清乡镇政府职能边界问题

篇5: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一、明确转变职能方向

《国务院关于做好2004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温家宝总理强调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就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指明了方向。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有三个明显特点。一个是行政职能不全。由于设在乡镇的站所基本上“三权在上”,经济调节的功能小。另一个是自主权小。乡镇政府的决策受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约较大,基本是按上面部署抓落实,上级部署啥抓啥。再一个是手段少。乡镇政府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很小,抓工作难以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政府的特点决定,其职能总的应是在落实国家经济调节相关政策措施,协助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搞好市场监管的同时,加强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应循转变职能方向,认真解决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吉林省一些地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点在“两还”、“一剥离”、“四加强”上下了功夫。即:从催种催收退出来,还农民经营自主权;从直接管理村级事务退出来,还村民自治权;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工作中剥离出来,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帮助农民拓宽生财之道;加强公共事业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积极扶持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在改革实践中坚持这样探索下去,必将收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效应。

要把握好方向,积极稳妥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主要应把握好四点。一是积极主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关键在于乡镇干部特别是领导者的积极主动性。应引导乡镇干部自觉转变观念,打破“全能政府”观念,树立“有限政府”观念,改变“全面控制”的做法,主动从不应该管的事务中退出来;破除“政府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的观念,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走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经济发展服务上;矫正片面对上负责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到建设服务型政府上来。二是循序渐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能一蹴而就,应尊重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可能逐步进行。三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乡镇间参差不齐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客观条件上有高有低,在步伐要求上也应有快有慢。四是在改革中推进。应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统一起来,根据必须行使的职能“量体制做”,设机构,定岗定员,使转变职能与机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放权于社会。乡镇要将适于市场运作的事务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需要社会组织以足够的能量承接下来。因而应按“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管理目标模式,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社会组织,以其自治、自律等特点,处于政府与农民、政府与市场、农民与市场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市场经济中,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下放一些资源控制权。但在一些公共领域,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政府又无力包揽下来,就需要一种介于政府与市场、公共与利益个体之间的社会组织来承担这些职能。行业协会以其在会员间的公正、公平,社会中介以其在市场主体间的公正、公平,可依法发挥相应的管理、监督、公证等职能作用,促进有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社会组织通过承担政府不该管的事或管不了的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多种服务,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转变职能不可替代的社会

力量。

培育和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应从乡镇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配合,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第一,政府主动“瘦身”,放权于社会。政府把可剥离的管理权下放给社会,社会服务组织才能有发展的空间。政府瘦身放权,是一场行政管理的重大变革。一方面要把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根据可能,逐步交给社会组织去办。另一方面,要下决心撤掉不该设的机构,精简不该设的岗位,从根本上克服人浮于事、没事找事做、挤占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等倾向。政府放权于社会,乡镇政府需要作出努力,但主要在于县以上政府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原有职能,基本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政府配置资源的模式形成的。应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下决心简政放权,为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宽松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二,拆除“官办”门槛,坚持以民间组织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一大“先天不足”是“官办”色彩浓厚。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多数是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的,人员来自机关或下属事业单位,往往按政府部门的意愿开展业务活动,不注意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市场效应。对于官办行业协会、中介服务等机构,应纳入行政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将需要政府办的服务机构全面规范,净化职能,脱掉行政色彩,完全依据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运作。对于适合民间办的,应借鉴国企改革经验,全面进行体制转换,逐步实现民办化。同时,应在人才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扶持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从而以政府小的付出,实现社会化的大服务。

第三,由小而大,在发展中整合。乡镇政府面向农村培育社会服务组织,应根据相关资源条件,由小抓起,由不规范的雏形抓起。农村中以能人带动型、专业户集聚型的专业协会、研究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供销等服务,并减轻了乡镇政府工作负担。应以此为基础,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组织。

第四,以城带乡,统筹推进社会服务组织发展。设在大中城市的服务、培训、监督、公正、认证等社会服务机构,应面向周围农村张开服务网。这样,既可为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创造宽松环境,又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设在城市的社会服务机构向农村张网,是要有投入的。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扶持,支持社会化服务业下乡。

三、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并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国家财政。为确保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弥补市场的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要强化缺位明显的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增加公共财投入。国家确立的农村综合改革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财政制度,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但除发达地方外,县乡两级财政较困难,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很低。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必须由上而下,统筹考虑,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加大上级财政面向农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为实现以公共财政支持公共服务,县级以上财政应设专项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用于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业,重点应该用于扶持五个领域的公共服务。即:农业、牧业等技术推广;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建设和农民培训;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国家和地方政府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的专项投入,既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又可解决乡镇功能不全在转变职能上遇到的困惑。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县乡财政收入。面向农村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在产业政策上,应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合理空间。农业产后部门,尤其农副产品加工部门,今后上项目,应布局在县(市)城区及小城镇。这样,不仅

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第三,建立节约型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开元与节流并重。有些地方乡镇财政拮据,但并没有抑制住开支的膨胀,其节省开支的潜力远远大于精简人员。在解决“食之者众”的同时,还应解决食之者“奢”的问题。建立节约型政府,应以治奢作为突出口,将思想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统一起来,努力集约开支,调整支出机构,增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

四、围绕依法行政目标加强法制建设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也需要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问题。应以十年基本建成法制政府的目标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法制化,行政行为法制化。

第一,依法规范国家公权力。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国家公权力在制衡关系上得到加强,公权力受到一定约束。但按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还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国家公权力。首先,应依法进一步规范县级政府权限。乡级作为基层政府,基本是按上级政府的部署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上而下压下来的任务。往往出现上边越位它越位,上边错位它错位。应进一步规范上级特别是县级政府职责,防止不问基层实际,一刀切式的往下压任务。其次,规范县级及其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的关系。有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凭借具有在农村兴办事业的财力、物力及掌握的人权,向乡镇政府下达工作任务。部门下达任务,很少考虑农村工作全局和基层实际,往往影响农村工作统筹安排,影响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这种“条块”关系,应考虑五点。其一,对乡镇政府工作部署,由县级政府“一个漏斗向下”,有关部门不能面向乡镇政府部署工作。其二,对乡镇工作考核,应由县级政府按国家的相应规定,统一确定考核内容,设定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对乡镇政府工作进行考核、设奖。其三,部门在农村兴办事业,应与乡镇政府各负其责,防止部门以督查者对乡镇政府指手划脚。其四,用于农村的财力、物力,尽可能由县级政府统一掌握。在财力、物力分配使用上,应当公开透明。其五,设在乡镇的事业站所,应强化当地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由乡镇政府定期组织服务对象评议事业站所工作,并作为对事业站所业绩考核的基础。从而使事业站所的服务工作既能突出行业特点,又能符合当地需要。第二,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在政权建设上相继清除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但在一些地方以行政手段在基层搞形式、摆花架子之类的做法,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乡镇政府难以分神于公共服务。在依法规范行政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应加强“四个控制”。一是控制会议数量和质量,防止将“落实”演绎为繁衍会议。二是控制文件的数量和质量,特别应防止“政出多门”,使基层无所适从的问题。三是控制检查评比。依法精选有实效的评比活动,取消形式主义的检查评比。四是控制奖励。奖励是广泛使用的激励手段。但一部分乡镇,财政拮据,甚至举债维持运转,而先进乡镇的奖牌、奖状挂满“会议室”的墙壁。应依法规范,提高奖励效应,减轻基层政府压力。

篇6: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

市编办 孙大庆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组织,其职能定位准确与否,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能否在基层农村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亿万农民能否早日致富奔小康。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准确把握乡镇职能定位,打造服务型基层政府是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也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从事机构编制工作同志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清晰地表述了乡镇的四项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这为我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尊重客观规律

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10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然环境和条件各有不同,比如按地理条件不同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按地理位置可分为近郊型、偏远型;按照产业不同可分为资源占有型、生产经营型,其中生产经营型还可再分为农业主导型和工业商贸型等等,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在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的同时,根据乡情、镇情转变职能,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不可千篇一律。根据中央精神,目前乡镇政府应该具有以下基本职能:

第一、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执行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第二、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传统产业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直接的经济干预中退出来,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和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三是按照农业、农村工作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用服务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用服务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努力实现乡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三、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是着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争取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下,做好基础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关系协调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等综合治理手段,为农民建立一种农村治安机制,让农民在安全、祥和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三是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完善农村养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服务,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质量,四是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功能,积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实现乡风文明。

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理顺县乡之间关系

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要条件。随着我市“东向发展、工业强市和城镇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乡镇政府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第一,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已建成集镇的房产、土地升值潜力加大,集聚效应凸显,农民建房热情空前高涨,伴随而来的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屡屡出现,而相关的诸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监察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无权处罚,尽管镇政府成立了执法队伍,也只能是延续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牵扯大量的人力,效能低下,一旦工作做不下去,只得“进城搬兵”,请县级执法队伍处罚,工作周期长、行政成本高。解决类似问题,一是县级政府将有关执法权力向乡镇政府授权或委托执法,健全乡镇执法队伍,确保乡镇执法队伍的职责合法性,二是维持现有体制,壮大县一级的执法队伍。要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从效能的角度看,前一种做法比较可行。

第二,随着集镇面积的扩大,工业化程度提高,乡镇政府还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市政设施维护、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社会治安维护等职责,与县级政府掌握的财力、人力相比,显得权责不对称,必须依靠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加以解决。

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加强自身建设

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保证乡镇机构高效运转。在行政编制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现有人员总量不增的前提下,逐年适当为乡镇机关补充录用公务员,以改善乡镇机关人员结构,同时,乡镇要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需要一方面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效能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级相关政策,发挥在乡镇“三支一扶”优秀大学生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上一篇: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加强职业教育 发展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