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2022-07-23

第一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职能转变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特别是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与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乡镇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机构臃肿, 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是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目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

3、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

4、财政实际缺口大,基层运转难,实施农村税改后,尽管各级财政给予了大量的转移支付,但实际缺口仍然较大,乡镇一级尤为突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就是如何解决当前乡镇职能转变和乡镇机构改革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将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

第二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纲

2013年组织工作

市级重点调研课题

金城江区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中共金城江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从金城江区的实际来看,随着农村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综合改革的推进,乡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乡镇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因此,新形势下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是金城江区建设河池首善之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研究背景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政府及其职能的历史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失去了权威基础,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乡、民族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农村按居住地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此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

治理体制的新模式。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这个新概念。1991年10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中要求“在县级机构综合改革试点中,省、地、市要适当地下放权力给县,县要适当地下放权力给乡镇。要在县级政府转变职能的基础上,逐步理顺县与乡镇的关系,让乡镇一级能够办更多的事情”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目前先要坚决把不在编人员精简下来,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从2006年1月1日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在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中央也多次提出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历史演变的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征,其转变的快慢直接受制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变革基本是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循环中往复,陷入所谓的“黄宗羲定律”中。

(二)乡镇政府职能的涵义和定位

乡镇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现行《宪法》第95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0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行政机关。”这些规定表明,乡镇政府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最基层政机关,它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直接领导着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其它有益农村建设的各项社会活动。由于乡镇事务具有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通常意义上的乡镇政府其实包括乡镇党、政、群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等行为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具有下列职能: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保护公民私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有的自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从实际情况来看,乡镇政府应定位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社会管

理职能等四种职能。

(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现状

农业税取消以后,国内有一定数量的学者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进行研究,学界大致有三种意见:撤消论、保留论和自治论。以邓大才等为代表的“撤消论”学者认为,乡镇级政府早该撤消,其理由是:乡镇没有能力建立一级完全政府,乡镇级政府已没有多少职能,撤销乡镇级政府的收益大于成本, 撤销乡镇级政府不会影响农村的管理等等。以徐勇、赵树凯等为代表的“保留论”者认为,乡镇政府主要功能是收取税费,但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的管理活动或行为大为减少,因此,彻底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乡镇政府应改为县级政府派出机构。以党国英、温铁军、李昌平等为代表的“自治论”者认为,只有乡镇自治才能从根本解决乡镇政府目前存在的债务负担重、机构庞大、职能不清等问题。学者们对政府机构与职能变革的重点、难点、治理主体结构、配套改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为后人研究此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研究基础。

二、金城江区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金城江区乡镇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及其机构设置

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是从上到下垂直管理的体制,中国的宪法规定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盟、自治县)——乡(镇)。但是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四级: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地区、盟)——县(自治县、县级市、旗、区)——乡(镇、

街道办事处)。

(二)职能定位(政府工作报告)

(三)运行状况(列图表)

(四)转变现状——金城江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之路

三、阻碍乡镇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一是,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具有渐进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等特征。二是,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处在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末梢,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快慢直接受制于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因而它具有多层次性、上下连动性和左右协调性。三是,当人们谈论“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这一话题时,往往会忽略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一切官僚机构都具有自我繁殖能力和持续膨胀能力,机构庞大、人员臃肿、行政效率低是威权政治惯有的通病”(即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事实上,“‘官’字下面的两个‘口’,不仅意味着维持政府运转需要花费成本,而且政府官员也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只是这种利益追求往往会被权力的公共形式所遮蔽罢了”?輧?輮?訛。因此,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最大的障碍是地方各级政府官员的“牟利性”和部门“寻租行为”,这又使得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呈现出了利益多元性、可变性和反复性等特征。

一是政府职能与政府目标不一致;

二是各部门职能尚未理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政经、政事、政社职能错位;

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中出现某种虚假现象……

四、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对策与建议但因此, 我们必须重塑乡镇政府职能, 提高组织运行与服务效率,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

课题负责人:班果隆金城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课题组成员:覃琴金城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组织员办主任

莫仕杰金城江区委组织员办副主任、

组织股股长

黄齐成金城江区委副科级组织员、

组织部调研股股长

覃立金城江区委组织部副科级干部 黄大辉金城江区基层办干部

第三篇: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服务型乡镇政府

市编办 孙大庆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组织,其职能定位准确与否,履行职责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能否在基层农村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亿万农民能否早日致富奔小康。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准确把握乡镇职能定位,打造服务型基层政府是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也是各级政府,特别是从事机构编制工作同志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今年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清晰地表述了乡镇的四项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这为我们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一、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尊重客观规律

滁州市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10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然环境和条件各有不同,比如按地理条件不同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按地理位置可分为近郊型、偏远型;按照产业不同可分为资源占有型、生产经营型,其中生产经营型还可再分为农业主导型和工业商贸型等等,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在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的同时,根据乡情、镇情转变职能,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或产业集群,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不可千篇一律。根据中央精神,目前乡镇政府应该具有以下基本职能:

第一、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执行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第二、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要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传统产业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直接的经济干预中退出来,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和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强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三是按照农业、农村工作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及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

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用服务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用服务优化

一、

二、三产业的比例结构,努力实现乡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三、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农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是着力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争取上级政府的项目、资金支持下,做好基础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关系协调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等综合治理手段,为农民建立一种农村治安机制,让农民在安全、祥和的环境中生产与生活。三是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完善农村养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服务,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质量,四是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功能,积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实现乡风文明。

二、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理顺县乡之间关系

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是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重要条件。随着我市“东向发展、工业强市和城镇化”三大战略的实施,农村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乡镇政府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

第一,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已建成集镇的房产、土地升值潜力加大,集聚效应凸显,农民建房热情空前高涨,伴随而来的违法占地、违章建筑现象屡屡出现,而相关的诸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监察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无权处罚,尽管镇政府成立了执法队伍,也只能是延续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牵扯大量的人力,效能低下,一旦工作做不下去,只得“进城搬兵”,请县级执法队伍处罚,工作周期长、行政成本高。解决类似问题,一是县级政府将有关执法权力向乡镇政府授权或委托执法,健全乡镇执法队伍,确保乡镇执法队伍的职责合法性,二是维持现有体制,壮大县一级的执法队伍。要合理界定县乡政府的事权划分,处理好乡镇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从效能的角度看,前一种做法比较可行。

第二,随着集镇面积的扩大,工业化程度提高,乡镇政府还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市政设施维护、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以及社会治安维护等职责,与县级政府掌握的财力、人力相比,显得权责不对称,必须依靠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加以解决。

三、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加强自身建设

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保证乡镇机构高效运转。在行政编制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现有人员总量不增的前提下,逐年适当为乡镇机关补充录用公务员,以改善乡镇机关人员结构,同时,乡镇要着力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需要一方面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效能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级相关政策,发挥在乡镇“三支一扶”优秀大学生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第二,要完善工作制度,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提高乡镇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宗旨意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减少“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现象发生;加强对社区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指导,严格遵守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居民、村民自治。与此同时,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与上级有关部门信息通报机制;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重大灾情、疫情预防、处置等应急机制,提高乡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社情民意互动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拓宽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和政情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政府的决策、行政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第四篇:浅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我国原有的政府职能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与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乡镇发展的新形式。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得如何,事关行政效率,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农村税费改革直至取消农业税,为乡镇政府按现代行政管理模式转变职能提出了客观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保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确定乡镇政府的职能结构,促进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 从而对加强新农村改革的深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这里,就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谈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乡镇政府 职能转变 发展历程 制约因素

一、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发展历程 .......................................................................................................... 2

(一)第一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第二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第三个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4

(一)乡镇政府人员过多,机构复杂 ..................................................................................................... 5

(二)乡镇政府行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 4

(三)乡镇政府机构臃肿,层次不明确,从而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 5

(四)乡镇政府行政环境状况对乡镇政府职能的实行也有一定的制约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党政关系没有处理好、使得乡镇政府管理职能弱化变得模糊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 乡镇财政部门系统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发挥 ........................................................................... 5

三、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上级的各种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发展经济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职能越位现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在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出现政府职能缺位现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从而导致政府职能错位现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乡镇政府官员形式主义盛行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有关农村乡镇政府建设的法律制度等不完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树立的基本理念 ............................................................................................ 6

(一)农村需要国家统一治理而不能自治 ............................................................................................ 7

(二)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府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 ............................................................................. 7

五、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位 .................................................................................................................... 7

(一)上级指示执行职能 .............................................................................................................................. 7

(二)推动经济发展 ....................................................................................................................................... 7

(三)提供公共服务 ....................................................................................................................................... 8

(四)管理社会事务 ....................................................................................................................................... 8

(六)维护社会稳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协调各个方面关系的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 ................................................................................................ 8

六、总结 ...................................................................................................................................................................... 13 参考文献 ...................................................................................................................................................................... 13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背景和意义概述

乡镇政府的地位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最基层行政机关。在经历了数次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机构主要是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和财税所、劳动保障所。乡镇政府职能是指乡镇政府在国家和辖区事务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它是整个国家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国家政府职能的延伸和具体化。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期。发展至今,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建国时期到人民公社运动前;1958年到1983年为人民公社的政社合一制时期;1978年到现在,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乡镇机构改革,每次改革都是以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为主,但始终没有触及改革最核心的内容,没有最终实现改革的初衷--彻底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此,不仅要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快事业单位整合与改革,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后税费时代,取消农业税,是继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又一次重大变革,带动了乡村社会上层建筑的变革。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的目标应当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已经进入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

就基层政府来说,乡镇政府原有的管制职能必然弱化,而服务职能必然加强。乡镇政府将从包揽一切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职能的重心转移到为广大农民服务上来。因此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温家宝

总理曾指出,“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现在,我们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实践都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乡镇政府存在着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情况。各地在试点中普遍感到减人、减支都比较难,深层次的原因是对乡镇政府职能界定不清,事减不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公共行政原则,乡镇政府应该履行哪些职责,如何有效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府机构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其工作对象是我国社会的基层群众,乡镇政府是国家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行政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乡镇政府的运作状况关系到农村社会生活的稳定。因而推进乡镇政府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推进基层民主,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政府要积极地推动农村民主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要求农民自己说话,建立农民自己表达意见的机制;要求农民广泛参与农村管理,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从而推进农村民主建设的发展,促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引导村民自治。

(二)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 农村的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政府作为跟农民直接接触的基层政府,具有执行国家意志的义务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有责任维护好农村社会的稳定,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调解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和纠纷,抓好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稳定基层社会秩序,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惠民政策,把中央的精神不走样地落实到位,为农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

农村的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有些乡镇政府在发展经济中职能中越位,干涉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不切实际地强制农民进行所谓经济结构的调整,漠视群众的需求不向农民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诸多不和谐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

和谐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乡镇经济的繁荣发展,改善农民生活,乡镇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待加强。

(四)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职能

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农不养政”变为现实,这意味着乡镇将面临更大的财政缺口,从而更加依赖于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农民的生活改善需要基层政府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乡镇政权依靠中央财政统筹,使得乡镇政府能够转变职能为农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乡镇政府要承担起由市场、企业和个人无法有效提供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就要求乡镇政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做政府最该做的事情。

三、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职能的运行实践来看,在上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乡镇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尽管我国乡镇政府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中发挥了重要而又有效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许多因素制约了政府职能的更加充分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政府行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乡镇公务员作为乡镇政府行使职能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理论修养水平,思想认识的深刻程度直接影响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由于乡镇生活工作条件相对与城市来说较为艰苦,往往导致高素质的人才的流失。一些人员的政治觉悟、政策执行能力以及业务素质等无法很好的承担起乡镇政府工作责任。总结根源,主要是由于乡镇政府人员来源复杂,综合素质不够硬。有些人是依靠各种关系进入政府,有的人是上级下派,带有情绪工作,有些人是不科学的招聘随意招进来的,这些往往造成了政府人员素质不符合工作需要。作为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公务员的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的工作习惯,使得乡镇政府一些公务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当中,存在许多如理论修养不足,思想观念落后,民主政治意识等不强问题。从而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

(二)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根深蒂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而发生了深刻变化。

然而,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法也有不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没有根本转变过来,尤其是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些重大问题,传统的观念影响还很深远。主要表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职能转变的意义认识不足,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管理意识淡薄。并且存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领导”而非“服务”的错误理念。

(三)乡镇政府机构复杂,职能定位不明确

一方面人员过多,造成冗员冗官,管人和治事相互脱节。在乡镇政府中,除了有编制的干部、职员、工人,还有招聘进来的干部,工人,也有临时雇请来的临时人员。由于人事结构复杂,不仅仅使得管人和治事相脱节,也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由于目前乡镇政府在实际上成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就导致了人员使用、工资福利、招聘去留、业务检查等权利集中在县里,而乡镇政府通常只负责正常的行政事务管理。给乡镇领导们加强统一管理,协调内外事务造成了障碍。另一方面乡镇政府机构臃肿,职能定位不明确。目前,县级政府在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财政、税务、工商、信用社、林业、水电、农机、农技、公安、司法供销、粮食等等,从经济部门、生产部门、安全部门、流通部门等各方面削弱了乡镇政府的整体职能。从而不利于乡镇部门统一指挥当地行政管理,不利于乡镇政府统一协调各个职能部门,导致乡镇政府处于有名无实的地位,基本职能实际上被县政府的各个派出机构所架空。

(四)不合理的财政体制系统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的发挥

首先是财政的各种权利受到制约,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由于乡镇政府没有权利处理财政和行政经费,包括信用社的资产,导致乡镇财政只负责催收而不是获利。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在财权层层向上集中的同时,县乡政府需要负担的开支并没有减少,上级政府甚至还利用在政治上对下级政府的绝对权威,又普遍将原有事权下放下一级政府,这就造成了上级政府将财权上收,将事权下移,使县乡两级财政收入明显下降。而农村税费改革又使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的矛盾更加

突出:一方面,农民负担减轻了,基层政府的办公经费仅维持低水平运转,根本无力履行职能,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虽然减少了,但是承担的事权并没有减少,从而使收支矛盾加剧。从而削弱了乡镇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管理的作用。

再有因为乡镇财政部门缺乏严格明确的管理制度。上级拨付资金的向下转移对促进乡镇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在运行中也呈现出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转移支付中乡镇常常发生挪用挤占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现象。二是转移支付制度缺乏法律上的支持,补助量的多少没有明确严格的事权界限和合理规范的测算标准,没有专门的法律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三是转移支付的随意性。由于转移支付资金的争取和拨付上较大的随意性,一些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向上级政府跑关系争取而来的,或者说是“跑”出来的。在资金分配上显失公平,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也给一些“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的产生和泛滥提供了温床。导致有些乡镇政府花钱如流水,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还有乡镇财政危机取消农业税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成效是不容质疑的,但由此导致乡镇财政拮据。由于税改前农村税费制度不规范,还可以通过税外收费,通过各方面的借债,可以勉强维持。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主要依靠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填补基层财政缺口,辅以“一事一议”的村民集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开始转向制度内供给为主。在这样的供给模式下,由于转移支付体系以及预算体制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对基层政府来说总是存在较大缺口,乡镇原有债务无法化解,新债务又不断出现。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收入渠道变窄,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危机使得乡镇政府在为村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丧失了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本来职能。可见,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不仅致使其供给公共产品的能力大大削弱,而且导致其对公共服务职责的淡漠而无心于公共服务,从而使乡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匾乏。

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理念与定位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应当是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新形势,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乡镇公务员应当树立民为本的意识,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完善财政体制,依法行使职能。面临的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应当采取各种手段、创造各种条件使乡镇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做出相应调整和转变,包括管理理念的转变,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的转变。

(一)乡镇政府应树立理念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仅要与我国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方向相一致,也要符合我国目前农村的发展现状,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相一致。因此,我国乡镇政府必须要树立两个基本理念。一是农村需要国家统一治理而不能自治,目前就我国现状而言,乡镇自治并不适合我国农村。因为农村生活多事自给自足,因此村民自治组织是集体经济组织而不是政治组织,在政治方面,这种组织是无法代替乡镇政府的。其次,由于地区上的分散性,农民之间缺乏交往,只存在着地域条件上的联系。因此无法形成全国性的联系,进而形成不了政治组织,所以只能通过执政党和政府来保证他们的权利不受侵犯。二是村民自治和乡镇政府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这两种组织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着各自不同而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村民自治组织的存在,能够最大限度的抑制中国农村传统的族姓和家族划分的势力,同样可以保证村民的民主权得到最大的保障。另一方面,就乡镇政府的存在来说,主要是加强了国家与农村的联系。乡镇政府的存在,可以保证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政策可以传达到村级组织,从而加强国家和农民之间的亲合力。若取消了乡镇政府,那么国家和农民之间的联系纽带就没了。

(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位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主要侧重于社会管理。其中以提供公共服务为首要内容。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定位与以下几个方面:

1、上级指示执行职能,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行政机关下达的命令和决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本地区各项发展规划的等等。

2、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建

设依旧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内容,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政策,要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加大环境建设、教育建设等,要积极培育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市场。

3、提供公共服务,首先,乡镇政府作为一个基层的管理组织,应该保证公共服务到位,向农民和经济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其他服务。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公共服务一个重要方面。最后,政府服务也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社会管理转变到提供服务上来。要一切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真正服务于人民。

4、管理社会事务,首先是要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次是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各项事业,从各个方面提高公众的综合素质,将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大国。最后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团体力量。乡镇政府要加强群众自治能力。

5、要加强有关乡镇政府的法律制度建设,要想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改善,必须依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村发展制度保证建设。要严格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完善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乡镇政府各项职能的不明确和不完善,必须要加强有关乡镇政府行政工作职能的法律法规建设。使得乡镇政府完善行政管理职能有法可依。

6、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乡镇政府必须回到自己的职能范围内,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合理划分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责范围。

五、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和谐行政生态环境

行政体制的弊端造成了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再完善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也很难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同时要尽快改革现行政治体制中不和谐之处。

1.科学设置乡镇机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以精干、高效、服务为原则,根据本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区域布局和财政收入状况,围绕服务职能重新设置党政机构和事业岗位,依法合理核定机构和人员编制,确定机构规模和干部编制,走建立小政府、大服务的新型乡镇政府的新路子。政府部门设置不搞“蜂窝煤”式,不搞一事一职。裁减机构和冗员,并有计划地安置分流人员,为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创造基础条件。总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必须从机构建设入手,使其符合职能转变的要求,其设置要突出服务职能,减弱行政色彩。 2.改革压力型体制

尽管压力型体制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体制的缺陷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不利于乡镇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因此,要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改革这种压力型体制,建设一种灵活性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级政府相协调、互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新局面,以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3.扩大公民参与,完善考核机制

创新绩效考核机制。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确保乡镇政府的工作成效,确保乡镇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乡镇政府组织及公务员在工作中的政治素质、业务表现、行为能力和工作成果等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与评价,并以此作为公职人员奖惩、职务升降、工资增减、培训和辞退等客观依据。引导乡镇政府的工作方向,指导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使乡镇干部围绕着评估指标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为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供有利的依据。找出人民群众对乡镇政府提供的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找出乡镇政府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大引入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力度,了解公众需求、征求公众意见,根据乡镇政府的绩效评估的结构进行不同方面的调整,归根结底还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把群众的满意度、乡村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的提供作为检验乡镇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确保乡镇政府的工作成效,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乡镇决策、执行的法治化、人本化,建立政务公开及民主评议制度,建立民主表达机制,让人民群参与到社会公众事务中来,表达自身意愿以及价值选择,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用制度保证农民的话语权。”这样可以打破自上而下的政府问责体系,使乡村民众不再成为旁观者。通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乡镇政府的行为进行评估,可以帮助乡镇政府查漏补缺,帮助乡镇政府明确究竟该干什么,干了什么,干得怎么样,应该怎样干,同时激发工作人员的动机和活力。切实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办事的效率。

(二)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财政制度

1994年来至今,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体制改革需要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规范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不足为奇的。但对于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否则,必将加大改革不应有的成本,影响县乡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最终也必将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据此,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应是,化解基层政府原有债务问题,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配合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具体的对策建议如下:

1.逐步化解基层政府债务

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尽快解决各地乡镇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逐步化解”的原则。一是全面清理己经形成的乡镇政府债务,制定合理计划,逐步化解。二是建立项目审批制度。乡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原则上不举债,防止超越财力搞建设而形成新的债务。对确有必要的特殊情况,必须举债的,要经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才能立项。三是严禁乡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对外提供经济担保或进行财产抵押。四是加强乡镇财源建设。把经济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能够迅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乡镇可用财力的财源建设项目上。

2.严格遵循“权随事走,财由事定”的原则

明确规定哪些是属于乡镇的事务,哪些是不属于乡镇的事务,需要各级政府按责任和能力大小分担。对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人畜饮水等涉及到基本国策、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支出,可由中央和省、市、县、乡政府共同负担。在明确界定事权在政府间归属的基础上,必须对各级政府现有事权进行相应详细、合理、科学的划分和调整。并用法律的形式对各级政府的事权作出明确规定,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对于事权范围内的事务决策权,以及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协作的项目在不同政府间的划分。 3.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在上下级政府及同级政府之间的无偿转移。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被用来支持政府的社会福利计划,包括养老、医疗、教育、救济等各个方面,为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分税制实行以后,地方很多财权被上收,这造成了地方财政不足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要加大中央对乡镇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要给予足额补助税改后乡镇收入缺口部分,把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基础设施。适当加大给基层政府更大的自主权,更好地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要对上级的各项拨款进行合理分类,增加拨款数量和用途的透明度。提高专项拨款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从制度上杜绝不规范争取资金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更好地在财政体制中体现民主。同时要建立政府支出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政府支出效益,避免政府支出效益愈低而得到上级财政补助愈多的不合理现象,维护转移支付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转移支付制度的立法工作,用法律手段保障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转移支付工作,监督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乡镇公务员素质

乡镇政府的工作是由乡镇公务员去完成的,乡镇公务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着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农村社会能不能稳定,农业能不能发展,农民能不能富裕,关键是基层公务员队伍素质。因此,要想保证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成功,就必须加强公务员的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1.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可以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执政能力和自身修养,使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理论学习,对公务员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在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划清基本界限,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要学习政治理论,同时他们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形成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没有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2.树立民本位观念

乡镇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坚持“以人为本”,农村工作的琐碎和复杂需要乡镇干部耐心细致灵活的处理方式,这也决定了乡镇政府的公务员必须对政府职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乡镇政府要在思想上真正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 只有真正树立了服务意识,才能很好地与农村实际,特别是建设新农村的实际贴近。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乡镇政府工作比较艰苦,生活比较清苦,条件比较困苦。这就要求乡镇干部一定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用责任心忠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农民为兄弟,带着感情做工作,用爱心促进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公务员要淡化权力思想,对待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服务农民、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四)完善行政组织法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我国《地方组织法》对乡镇政府职能规定的过于笼统和泛化,导致乡镇政府在现实中不知道究竟该怎样行使职能,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应该尽快修改和完善《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用法律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机构及管理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形成一个统

一、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法律体系,使乡镇政府职能所依据的法律规范、科学、正确,对乡镇政府的实际工作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细化乡镇政府职能内容

根据200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

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表述的乡镇的四项职能,要从法律上明确细化规定乡镇政府在农村的职能范围,使乡镇政府切实将注意力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上来。尽快制定法律,使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法治的手段来规范、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使乡镇政府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样,乡镇政府职能可以进一步具体化、明晰化,真正实现乡镇政府行政行为有切实保障,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法律依据。 2..执法权与责任的统一

现行法律、法规的执法权大都赋予县级以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责任却要乡镇政府承担,造成了权责不统一。所以,应当赋予乡镇政府综合执法权。同时规定乡镇政府如没有履行好这些执法权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实现执法权与责任相统一。把一些执法权授予给乡镇政府,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减少行政机构、执法人员,真正减轻农民负担。同时可以使乡镇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切合实际地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提供政策指导,进一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旦发生乡镇政府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其主要领导及相关执法人员就应依法受到追究,从而在法律上确保乡镇政府依法行政。

六、结论

乡镇政府作为中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联系上级政府和人民的桥梁,是推动国家各项工作在农村开展的重要力量。税费改革的全面完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推进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中央到地方,乡镇政府改革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并没有作为重点,或者乡镇政府意识到了应当转变职能,但是由于思想认识不深刻,或是由于财政体制、行政体制等客观原因影响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在“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新形势下,如何摆脱“全能型”政府理念的束缚,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农民利益格局调整的新要求合理定位乡镇政府职能,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课题。2009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将乡镇政府的职能概括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这就要求乡镇政府认清当前形势,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扎扎实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上来,切实发挥好乡镇政府的各项职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以更好的推动我国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六、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政府职能体制也需要不断改革至完善。政进行要从原来的全能型政府逐渐转变为有所选择的去管理的政府。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要围绕着“惠农”政策来转变。要立足于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农民的需求,来定位乡镇政府职能的定位。要强化乡镇政府的服务职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做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是我国目前县镇政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针对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本位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未来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定位。由于各个地区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乡镇政府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

参考文献

1、徐世雨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顶到农业大学学报 2007年3月第19卷第1期

2、季允石 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3、《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课题组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研究 地方政府管理1998年10月15日

4、何精华 构建乡镇“惠农型政府”: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

5、徐世雨 转型期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研究——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 西华大学学报 2007年2月第26卷第1期

6、栗波 略论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理论广角

7、王露 周定财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的责任缺失及矫正 管理学刊 2010年6月第23卷第3期

8、刘继先 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改革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9、宗景才 顾先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1996年第5期

10、曾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研究回顾与评析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1月第11卷第1期

11、高小平 加强公共性问题研究 推动新郑管理研究与实践 中国行政管理 2009年第3期

12、王阳 转型期地方政府定位 人民出版社 2005年21期

13、于建嵘 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北京:商务出版社 2001

14、欧文·E·休斯 公共管理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5、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16、傅青青 乡镇政府职能定位及体制创新研究——浙江省绍兴县为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3月

第五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农村免税后乡镇政府都在探索自身的职能转变,经过几年的探索,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一、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

乡镇干部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工作忙。哪一级行政干部没有星期

六、星期天的概念,哪就是乡镇干部。然而老百姓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有什么忙,他们是没事找事。不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也说,他们有什么忙的,又不收农业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任务型政府” 特色明显。完成上级布臵的各种任务成了乡镇工作的主旋律。多年来,乡镇工作形成了一种基本定式:随着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任务忙,围着检查考核转。现在催粮缴款的任务虽已解脱,但计划生育仍是乡镇最难也是最忙碌的中心工作,除此外还有许多阶段性工作,如“三个代表”学教、先进性教育、干部作风整顿、“十七大”宣讲、防汛抗旱、维稳、安全生产、合作医疗收缴等等。中心工作加之应付各种会议文件、检查考核,乡镇政府也渐渐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并为此耗费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

2、“经济建设性政府”特色明显。政府直接充当市场主体而从事经济活动。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要实现全民小康,发展农村经济迫在眉急,上级给乡镇政府下达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须提高××元,招商引资须达到××万,为完成这些任务,乡镇主要领导走南闯北,普遍在为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

济而忙碌。

3、“全能型政府”特色明显。乡镇虽小,其职能却不简单。据一些条例、条款规定,乡镇人代会有1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乡镇党委有6项职责任务。乡镇只有一套人马,基层党组织、政府、人大很难分开,乡镇政府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管,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党、政、社无所不包的全能型的大政府。

二、 乡镇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直接面对群众,大部分乡镇干部都能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为促进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但由于历史的、政策的、制度的原因,乡镇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论学习抓得不紧。由于乡镇工作的特殊性,即工作具体、繁杂,时效性强,大多数乡镇对学习抓得不紧,学习多以“集体”学习为主,方法简单,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存在形式主义

2、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干部因编制性质、开支渠道、人员身份等原因,国家干部有“铁饭碗”的优越感,合同制干部觉得自己是“泥饭碗”,有后顾之忧;同样在一个单位工作,有的可以评职称,工资待遇较高,有的不能评职称,待遇低;有的干行政的活,拿事业的工资等等。由于待遇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一岗多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不强。

3、工作作风不实。具体可概括为“四化”:即乡镇“机关化”。调查研究少,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包村形式化。虽然都

建立健全了包村制度,但包村干部一般只做“传达员”,蜻蜓点水转一转的多,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少;工作简单化。一些乡镇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工作被动。形象“非公仆化”。少数乡镇干部下乡时热衷于奔大户富户和村干部,无形中拉大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再加上个别干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十分反感。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外在形象。

4、生活待遇较差。乡镇大多数办公经费极为紧张,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与县级部门形成了巨大反差。乡镇干部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作为下乡交通工具,但加油钱全部自己掏腰包,成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乡镇因财力紧张无法补贴。

5、社会理解少。乡镇下对群众,上对县级各部门,各项指令性任务、检查和各类考核评比检查很多,乡镇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上级评比往往又是“一票否决”,这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政策常有不理解之处,再加上乡镇的具体工作以前更多集中在收费上,农民群众普遍有怨言。另外,一些电视剧中也或多或少地丑化乡镇干部形象,乡镇干部普遍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和委屈感。

三、乡镇政府的财政困惑问题

财权上收,事权下移是目前乡镇普遍存在的现实,取消农业税以后,许多地方都把财权上收了,如 “乡财乡用县管”,这种规定对控制基层的支出,

防止新债务的产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造成财权与事权的脱节。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在财权上收同时,事权却在下移,与此相适应,治理责任也在下移。如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市场体系的培育,以至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安臵等,主要是靠地方政府运用自身财力来努力实现。这种上级富、下级贫,上级责任轻,下级责任重的现实延伸到乡镇一级,使其陷入到了空前的困境。

上一篇:医保报销药品目录下一篇:一百字左右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