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2022-07-03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育任务包括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拟结合目前中学英语课堂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探讨新时期中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两部分。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篇1: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既是指英语教师自身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以及适应性,也是指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策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文以广元市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文化测试及访谈等方式发现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主动性不强,参与度较少,缺乏对文化异同的深入理解和适应能力;二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环境较差,可利用资源匮乏;三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方法不多,效果不明显。从英语教师个体意识和外部环境两个大方面出发提出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四个有效策略,即动机培养策略、知识对比与渗透策略、技能强化策略以及政策引导策略,以期有助于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策略;英语教师;农村中学

1、引言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秋颁布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在内的一个统一体。笔者认为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研究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能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文化素养,而且能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对教师跨文化意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跨文化意识的概念最早由Hanvey提出,根据他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一般来讲这种认识包括四个层次。跨文化意识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在行为和观念上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敏感度和洞察力,它不仅仅表现在一种外在的、显性的知识,更体现在一种内在的、隐性的能力和素质。跨文化意识是可以培养的,根据其显性与隐性共存的特点,实施有效的培养策略,就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者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在多文化交流背景下自觉运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

英语教师不仅自身是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者和实践者,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任。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好的跨文化意识。从这个角度来看,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研究的重要落脚点就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最终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跨文化意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英语教师本身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以及适应性;二是英语教师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策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问题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主动性不强,参与度较少,缺乏对文化异同的深入理解和适应能力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绝大部分都经历了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习,具有较扎实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对英语语言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都能认识到跨文化意识对英语教师的重要性,但文化测试的统计结果反映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英语教师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平均高于跨文化理解运用,尤其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对言语行为和社交约定俗成两个方面的理解和使用较差,在跨文化交际行为测试统计结果中,正确率最低分别只占到了51.5%和61.2%。

问题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受环境因素限制较多,现有资源利用率低。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既受到教师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政策导向和领导重视程度上对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会产生重要的影響。从大环境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没有把农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行培训,很多受访教师都谈到所参加的教师培训几乎都是与教材教法相关,只有在外教参与的培训当中才会接触到。

问题三: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重视不够,方法不多

英语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既能展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也能传承跨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洞察力。受访地区的大部分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尽管在理念上认识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重要关系,但是对新课程标准当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调查显示只有54.6%的教师基本了解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的要求。

4、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4.1动机培养策略

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首先是对这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认识和态度的培养。态度和认识决定行动。正确对待中西文化就是要以平等、包容的态度去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两种文化及其之间存在的差异。吴非,仲玉英(2005)在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阐述中把文化平等意识和文化理解意识放在首位,表明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首先是对文化的平等对待,相互理解和尊重。对两种文化的全盘否定或自大都是不正确的态度,都不利于正确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4.2知识对比与渗透策略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两种以上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洞察力。在跨文化理解中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关系。英语教师学习目的语文化,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站在目的语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既要避免受母语文化的干扰和影响,带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异国文化,也要避免全盘吸收目的语文化,完全以目的语文化的价值观看待各种事物。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的理解是跨文化学习的基础。

4.3技能强化策略

全面提高跨文化意识离不开技术手段的支持。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改善,校园网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教育资源共享共建的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广泛装配和运用到一线教学中,有些农村中学校实现了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全部配备电脑进行教学。

5、結语

英语教师既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承担着语言文化播撒的重任,也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指路人,架起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语言教师除了教语言以外,也应该是外国文化的介绍者和教育改革的促进者。”(Claire Kramsch,1994)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既是自身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语教育最终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非,仲玉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期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杨慧

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篇2:

论加强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与策略

摘 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育任务包括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拟结合目前中学英语课堂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探讨新时期中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

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包括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两部分。众所周知,语言教育离不开文化教育,而且文化教育是英语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外语中的文化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广义上的文化,用大写字母C表示。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地理、自然、政治、哲学、文学、经济、教育和科技等。二是狭义上的文化,包括表层和深层文化,用小写字母c表示。表层文化指某一特定文化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举止、传统和人文精神等,深层文化是指文化的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表层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元文化共存和交流发生改变,而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内在的精神本质是相对稳定的。深层文化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表层文化表现出来。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要同时学习期文化,掌握其内在的深层次的精神本质。

一、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学习英语而不懂英语国家的文化,人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和情感方式,难免会造成理解上的误差甚至是不必要的误解。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大学英语尤其是英语专业学生中得到重视,然而在中学阶段很少有教师意识到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英语教育离不开英语国家的文化。包括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事实上,我国的英语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民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却远不如亚洲其他国家如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水平。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考试成绩仍然是中学英语教学的衡量标准,教学围绕中、高考笔试展开。另一方面,教学法改革裹足不前,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很少被重视。学生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薄弱。21世纪的中学生已经生活在多元文化空间,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联系不可避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英语教育必须要从中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中学英语跨文化培养现状

中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有效开展。如教师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学校的测评机制,学生的整体水平等。鉴于中西文化差异巨大,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语系,英语跨文化教育实施起来尤其困难。这些问题在广大农村中学更加突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低于城市中学生,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文化素养没有得到提高,文化敏感度低,建立在母语学习基础之上的英语学习无法从母语文化的外部观察自身文化。正如英国学者Byram(转自陈申,2001)指出:“文化意识的教育应该设计两种观点,使学生同时成为研究者和被研究者,让他们通过比较获得一种视野。在从两个角度进行的比较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跨文化能力。”有此可以看出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获得一种新的文化视野是心的文化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其结果是学习者文化观念的转变(转自林娟娟,2006)。整体来说,大部分中学生没有进入目的文化的框架来思考和理解目的文化,他们增加的只是一些语言信息和文化碎片信息,而依然以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念为标准去衡量目的文化。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最终会导致跨文化交际无法有效进行。

三、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当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策略应当是多元化的。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力、洞察力和扬弃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发现和理解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通过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树立起明确 跨文化意识,培养对不同文化模式的容忍性,避免产生文化偏见,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策略是让学生站在文化的内部和外部看文化,让学生同时成为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通过比较获得新的视野,从而让学生获得跨文化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进入目的文化的框架来思考和理解目的文化,摆脱站在自己的文化观念标准去衡量目的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有目的、系统和有效地实施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让学生通过词汇、语法、句型和篇章的学习以及听说、阅读、写作等课程感受和领悟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细致地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之间的微妙关系,学习理性地把握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规则,形成自觉的跨文化意识。例如,人教版的初次见面介绍示范是:“What’s your name, please?”。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介绍方式是主动报上自己的名字。西方英语国家通常是多元文化的集合,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普及印度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禁忌。总之,中学教师应该通过实际的交流活动,让具体的语法规则和文化规则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活动机制,从自觉的跨文化意识发展到不自觉的、下意识的、自动化的文化敏感性。

四、总结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其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外语学习需要建立在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之上。在英语学习中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西方文化,认知并掌握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文化差异的本质并加以总结,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性。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文化的相似之处和本质的不同之处,以便在工作和生活中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林娟娟,跨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J].北京, 2006.

作者:黄祎

跨文化农村中学英语论文 篇3:

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一、引言

近10年来,我国不少学者密切关注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为此做了一些研究。学者们的这些研究大致上可以归纳如下:杨萌玺[1]、张翠云[2]、周江愉[3]等以歧义为切入点,主张除歧义,加强对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耿晓红[4]、巫峻[5]、邓元华[6]、康月梅[7]、周鸿[8]、刘海波[9]、陈泽诞[10]、陈希[11]、刘家林[12]、王广利[13]、唐幼明[14]等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就提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等提出了一些意见;也有学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就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王如娟[15]通过问卷调查,找出农村高中跨文化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农村高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若干建议;罗颖德[16]选取上海市268位高中学生作为对象,就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测试,与40位高中英语教师以及参加测试的学生就跨文化教学做了问卷调查;邓兆红[17]对湖北省荆州市288名高中学生及53名高中英语教师,就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制约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因素,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提高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些有效途径;邵颖[18]通过对辽宁省抚顺市第一职业高中60名学生进行问卷与测试,掌握了职业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调查及测试的结果,提出一些建议;高晓艳[19]对上海市某一高中的学生就跨文化交际能力开展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的结果,提出若干建议。毫无疑问,上述的这些研究,对于提高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上述研究也表明,我国极少有学者以中学英语教材为中心,探讨如何培养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有鉴于此,本文收集、整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英语》)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分析如何进一步培养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期为提高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二、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

在分析如何培养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之前,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厘清有关规定与要求。关于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已有明确的规定:“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对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0]《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于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规定表明,培养我国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

三、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措施

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尤其是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因此,任课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英语教材,才能在英语课堂上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换言之,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将英语教材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较之于小学生,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看待问题具有一定深度、广度。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如下三点:其一,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内容设计要符合中学生认知规律,使得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其二,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适合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利于拓宽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其三,课堂设计要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使得教学氛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而引领中学生更进一步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

纵观《英语》这套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这套教材强调教师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学习程序。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必须要让全体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所作为”。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任务型教学,设计出的教学方案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需要。所以,我们认为,中学英语教师在词汇、文化、对话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任务型教学,就能使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1.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必然要涉及词汇教学。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而言,词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涉及跨文化内容的词汇,加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在《英语》(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就是关于颜色的六个词汇:red,yellow,green,blue,black,white。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英汉颜色词的隐含意义不一样,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任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一些例子,讨论汉语颜色词的基本含义,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颜色词的兴趣。随后,教师通过比较法,列举一两个例子加以说明,汉语中,要表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可以用“眼红、妒忌”来表示,而在英语中,则要用green-eyed来表示;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红茶、绿茶等之分,而英语中却是用black-tea来表示“红茶”。虽然只是一两个简单的例子,却可以让学生明白,英汉颜色词的含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会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使用英语颜色词奠定基础。

2.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必然涉及到文化。关于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本文将结合如下3个具体的例子做进一步的分析。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有关英语文化知识时,不能过于抽象。如果教师的讲解太抽象,不利于中学生的理解、接受,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必须要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授有关英语文化知识时,教师的讲解要具体一些、形象一些。

在《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中的French fries,hamburgers有着较为浓厚的英语文化。因此,如果条件允许,任课教师可以实物来教学。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得French fries,hamburgers具体化、形象化、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French fries,hamburgers均为食物,即French fries为炸薯条,hamburgers为汉堡包。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再讲解这两个词的由来。French fries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驻守在法国的美国士兵食用当地的炸土豆,他们将这种炸土豆称为French fries。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士兵将法国人食用土豆的方法带回美国。因此,在美国French fries又称为French fried potatoes。

至于hamburger这种食物,与德国西北部的一座城市汉堡(Hamburg)存在一定的关系。据说,早在19世纪中叶,汉堡的居民喜欢将牛排捣碎并排成一定的形状,然后才食用。此后,这种食用牛排的方法被德国的移民带到了美国。另外一个说法是,早在1836年,在美国人的菜单上就已经出现了“汉堡牛排”(Hamburg steak)这道菜名。及至20世纪初,美国人烹饪Hamburg steak的方法,就是将碎牛肉、洋葱、胡椒粉等拌在一起。此后,也就是在20世纪晚期,在美国,Hamburg steak的烹饪方法有了改进,并成为快餐店主要的一道菜。

在《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0有一则广告help wanted。对于广告,现在的中学生并不陌生,毕竟广告是现代社会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help一词,多数中学生认为该词的含义为“帮助”,这就是说,中学生对一些词汇,尤其是一词多义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杨萌玺、张翠云、周江愉等学者已经做了具体分析,本文不再赘述。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固然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他们的认识水平及知识结构有关,本无可厚非。但对任课教师而言,则要引导中学生正确理解help wanted这则广告。为此,在课前的备课阶段,任课教师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际上,在这则广告中,help的含义是“佣人、雇工”,而Help wanted(招工)是英语中的固定搭配。(《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813页。)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任课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也只要这样,才能引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3.对话

纵观《英语》(七年级上册),这套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例如,在Unit 1 My name’s Gina中的对话,就包括介绍自己、问候他人、介绍他人等。

(1)介绍自己

A:Hello! I’m Mary.

B:Hi,Mary!I’m Jim.

A:My name’s Jenny.

B:I’m Gina.Nice to meet you!

(2)问候他人

A:Hello! What’s your name?

B:My name’s…

A:I’m…

B:Nice to meet you!

(3)介绍他人

A:This is his sister.

B:These are his brothers.

对于上述对话,任课教师该如何实施教学呢?对此,本文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就对话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做简单的解释;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仅仅是带领学生朗读对话,或者是让学生跟着录音机朗读,而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具体而言,教师要依据任务型教学的要求,结合对话涉及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分小组讨论、对话等形式,要求学生结合上述关于介绍自己、问候他人、介绍他人的语境进行口头、双边、多边的交际活动,特别要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大胆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句子进行交流的能力。事实上,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课题活动,学生就能熟能生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充分利用对话这种文体,对于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尤为重要。

四、结语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并非一蹴而就,而必须要尽早抓。对于我国中学生而言,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英语教师就必须要结合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发挥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在词汇、文化、对话等教学环节上,强化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萌玺.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成功(教育),2007(6).

[2] 张翠云.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考试周刊,2009(45).

[3] 周江愉.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4).

[4] 耿晓红.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5).

[5] 巫峻.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入跨文化交际知识.龙岩师专学报,2003(2).

[6] 邓元华.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5(4).

[7] 康月梅.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8] 周鸿.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3).

[9] 刘海波.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初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1).

[10] 陈泽诞.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11] 陈希.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的策略.教育教学论坛,2009(2).

[12] 刘家林.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分析.才智,2010(35).

[13] 王广利.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科技信息,2010(18).

[14] 唐幼明.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中学教学参考,2010(22).

[15] 王如娟.农村中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6] 罗颖德.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7] 邓兆红.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视野下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8] 邵颖.中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19] 高晓艳.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陈国庆)

作者:徐敏 李华

上一篇:药品包装情感化设计论文下一篇:术后感染手术室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