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历史作为公共基础知识,在中学阶段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一些农村中学,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再加上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致使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

第一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农村中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探索

摘 要:目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有效体现,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扩大化,学生学习视野较为狭窄等,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实施,需要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积极地对这些瓶颈环节进行分析,并有效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继而实现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本文将就农村中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每一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探索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目前的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使得农村语文课堂最终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还需要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再接再厉,积极就目前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全面化解决,继而助力农村中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 积极引入合作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有效推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但是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依然使用被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活力不足、兴致不足,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引入合作学习模式,真正的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登幽州台歌》小节内容时,语文教师不妨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需要中学语文教师认真组织和精心准备,如为学生设计具体的讨论学习任务,并在遵循自愿自主和优势互补的原则上进行有效的小组划分,还要为学生搜集和提供相应的合作学习资源,确保后续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化的进行。另一方面,需要中学语文教师全面的激发农村中学生的讨论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放下羞涩,积极发言,大胆自信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积极提出质疑,有效的对古诗的创作背景、各句古诗的意思、古诗的情感表达等进行讨论和学习,继而不断的助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二 有效实现分层教学,全面兼顾学生差异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征,但是部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特征的把握,使得课堂教学的精准性和针对性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自然会影响到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理解农村学生的这种学习现状,并积极地引入分层化教学模式,以充分的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例如,在学习《登飞来峰》小节内容时,一方面,需要中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精准化和透彻化的了解,如可以借助师生谈话的形式对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量、个人最近的学习状态、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并结合对班级学生的全面化了解来合理将学生进行分层,为后续的分层教学实施助力。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的实现分层教学,将分层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分层化教学目标,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基础性任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此外,在备课和课后练习环节中也要体现差异性,从而真正的兼顾农村学生差异,助力教学效能的提升。

三 全面延伸学习空间,不断拓展学生视野

由于农村中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四十几分钟时间,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和视野较为狭窄,不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相应的语文知识内容,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价值和意义所在,积极的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校现有资源为学生开设有效的语文学习空间,继而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断开阔学生语文学习视野。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强化“小组学习”,如可以将班级中不同能力、个性特点和综合实力的学生进行互补性的小组划分,并引导学生就语文阅读、作文模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交流,进一步延伸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师要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的构建线上学习空间,如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并每天在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的作文、写作技巧等,还可以组建QQ群组,引导学生开展线上交流学习,从而进一步延伸学生学习空间,全面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综上所述,不断提升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夙愿,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但目前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总体学习效能,还需要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认真化与全面化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入合作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有效实现分层教学,全面兼顾学生差异;全面延伸学习空间,不断拓展学生视野等,真正的掌握农村中学语文课堂高效施教的对策,助力农村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永辉.農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68-69.

[2]高毅军.农村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7(20):49.

作者:余艳

第二篇:试析农村中学历史教学

历史作为公共基础知识,在中学阶段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然而,一些农村中学,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再加上教师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致使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需要引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重建学校课程结构,让中学的历史课程纳入新的课程结构体系中,从而促进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观念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过分注重教学中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洗耳恭听,被动接受,全然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多时候,教师不辞辛劳地讲完一节课后,多数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仍不甚了解。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已经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推陈出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同样,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学生也需要转变学习理念,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感受那个时代的人文背景;跟随老师遨游历史长河,重新认识历史学科,激发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加强教师内在素养

俗话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养,具备高尚的师德、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广博的知识结构、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端庄,使学生产生敬爱之情,让学生在老师的身上学会创造美好人生。与此同时,作为历史教师需要精通教育理论内容和历史专业知识,能不断吸收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结合科学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求知欲,从而实现历史教学质的飞跃。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一堂课45分钟,怎样才能在这有限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一堂课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要求教师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科学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课堂结构的设置。一般说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预习,可以用5~8分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材阅读,通过自学的方式初步了解教材,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并标记发现的新问题。二是巩固练习,可用10~15分钟完成。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上的达标测试,标记不会的知识点,然后生生间自主讨论、交流、探究,教师及时点拨矫正,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三是课后拓展延伸,可用10~15分钟完成。教师提供一些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供学生课后拓展延伸,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应运能力。四是回顾总结,可用5~7分钟完成。教师和学生总体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重点讲解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漏补缺。科学的课堂结构和合理的时间安排,不仅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还能较快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总结教学经验

目前,每一所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然而,每所学校情况各异,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必须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虚心学习,及时反馈总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不断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要虚心接受并付诸行动去研究探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记得一次课后,一个同学问我:“老师,你在复习某一段历史知识时,可不可以给我们拟出一个便于记住的框架。”当时我很懵,只是点了点头就离开了。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回忆了刚才的课堂,又重新研读了教材,以便给学生一个比较满意的回答。于是,我對自己的教学观念、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理性思考,并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二次备课。比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牢记中国的历史概况,我穿插一些顺口溜“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为了让学生记住马克思的出生年月日,我采用谐声记忆方法,如马克思出生后,”一巴掌”“一巴掌”地把帝国主义打得“呜”“呜”哭了起来,谐声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

综上所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整个历史进程,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技巧,提炼日常教学经验,总结得失,力争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级中学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曾龙

第三篇: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初探

近几年,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让语文教学也随之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纷纷闪亮登场,在经历了种种批判、争议之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且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在实施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似乎正迎来了她的春天。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仍是困难重重。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目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如下几个问题:

一、落后而贫乏的家庭教育造成部分学生情商的缺乏

所谓情商,是指了解、控制、调整和激励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增强注意力和创造力的能力。情商,大体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包括诸如兴趣、爱好、动机、态度、内驱力、情感、性格、毅力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专家提出,对于孩子未来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而80%取决于情商。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环境,亲子关系是孩子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孩子对待自己的情绪和环境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因此,父母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情商的发展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然而,在农村的大多数家庭里,由于家庭缺乏经济来源,生活困苦,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外出打工,导致孩子因缺乏必要的家庭管教而四处玩耍,有些孩子还受到社会中的不法分子的教唆,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有的农村家庭由于家长知识的贫乏、观念的陈旧,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纯真的感情,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远远不能适应孩子的心理需要,大大地扼杀了孩子的情商,使其厌学、逃学。

二、民族区域性对语文教学的制约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人类精神世界的开拓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水平的发展。农村中学的教师主要由中专、大专学历的教师组成,整体素质教低,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而以落后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先进生产力,无亦于痴人说梦。很多农村中学的教师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一方面从事教学工作,一方面又从事农业生产。这样一身二用,一心二用,使他们缺乏对教材、教学技巧、教学理念的深入探讨。他们深受“本地话”的影响,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在授课上总是“跑调”。有的地区在字母的拼读上相互混淆,如“f”“h”不分,把“花”念为“fuā”;“q”“c”不分,把“吃”念为“qī”等。这样就会给孩子们很多的误导。同时,有的地区有自己的语言,如苗族的苗语,侗族的侗语。平时学生都说本民族的语言,进入课堂后汉语其实就是他们的一门“外语”,有时教师教学的时候还要用当地的民族语言来解释才明白。写作文时,学生们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句不通,要么错字连篇,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各种原因不能被运用

在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还很恶劣。有的没有图书馆,有的没有多媒体,教室里仍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有些中学具备这些设施,但只是一种摆设,从来没有老师去尝试。学生从早到晚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没有广播室,没有文学社,没有课外文学辅导。学生的语文知识仅仅从教材中获取,而且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从中找到乐趣。虽然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若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的辅助,语文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中学的师生在语文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也未能端正对语文的态度,抱残守旧、不知创新。结果是一支笔,一本教材,一本教参(或笔记本)便打发了三年的语文学习,最终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陷入一种停滞。从某种程度上说,广大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是向往语文教改,向往实施素质教育的,但是现实决定了他们只能是“瞎子”“聋子”,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探寻,可以说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是所有语文教师中最痛苦也是最困惑的。

综上所述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要学会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用语文知识了解社会,用语文素养参与社会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听和读是对语言的理解,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输出信息。接受和理解的过程就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表现形式,思维活动才是它的内在本质。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思维活动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阅读课文,能领会其中丰富的情感,捕捉其中细腻的情趣,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这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一种较高境界。要达到这一结果,除了要对作品语言进行精细琢磨,反复咀嚼,还要调动阅读者的情感体验。对于情感不够丰富的人来说,是不太容易形成感动的,这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声音、图象等方面加以引导,是能较容易把读者带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的,这也是看电影容易激动而看书籍却相对平静的原因。只有在语文课堂中培养了自己的真性情,才能做一个社会中真正的“人”。

二、加大软、硬件资源建设,吸引优秀教学人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因子,抓住高素质人才,才能促进农村中学教育的发展。首先应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待遇,只有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高于或等同于城市同级同类学校的水平,才能吸引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加强对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的培训,可选派一些语文教育教学专家进行巡回讲座,宣讲一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把握当今语文学习的目标等。加强远程教育学习,让农村中学教师与城市学校的名师们同轨发展。其次,要建立城市与农村中学教师的定期轮换制度。规定城市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有资格晋升职务或评职称。同时还应防止一些教师只为晋升职务、评职称而下乡任教的镀金现象,因此要监督其在农村的教学表现,成绩不好的,视为不合格,不记入晋升、评定职称范围之中。第三,试发行“教育彩票”,以解决教育所需经费问题。目前,全国“体彩”“足彩”“福彩”的发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教育也可采用这一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来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三、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资源

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囿于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中,处于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其实,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一定比城里的孩子差,特别是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还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我们可凭借农村中学的优势,因势利导,利用我们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美丽的大自然,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引领学生关注自然、体悟自然。在观察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跨越世纪的语文教师,咀嚼过两千年仁德治国、礼仪之邦的滋养,秉承着中华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熏染,接受了当今世界先进文化信息的浸育。虽然我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缓慢的原因种种仍待探索,当今世界的教育理念又思潮叠起,但只要我们勤于思考,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积极创新,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作者单位:贵州省雷山民族中学

作者:王淑禄

上一篇:群文阅读教学优秀论文下一篇:高中语文古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