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2022-04-19

农村中学的住读生较多,离家进入中学后,不少学生形成了内向、任性、固执、偏激等个性。加上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后进生”增多,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困难,逐渐丧失信心,导致组织纪律观念和文明意识的淡薄,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1:

核心素养下农村初级中学美育与传统文化教育整合的探究

摘 要: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在现代工艺美术中依然占据不可缺少的地位,蕴含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依然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元素。农村初级中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农村学校特点,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吸取优秀的传统工艺文化和民族精神,将传统农耕文化挖掘出来,从而引入初级中学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优秀农耕文化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农耕文化;教育实践;艺术创造

乡村农耕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土地,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城镇化、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载体的农耕文化,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手工工匠急剧减少,许多优秀的民间工艺因缺乏保护出现后继无人等问题,只能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记载在书本中。面对这样的现实,切实保护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工艺品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成为加快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务之急。而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本土民间传统文化的教育还是一个空白,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甚至不知其家乡有哪些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因此,學校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基础上,广泛吸取农村的优秀文化成果,并以学生可接受的、符合学生美育发展规律的方式和形式呈现给学生,吸引他们了解、热爱、探索自己家乡的民间传统农耕工艺文化,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一、整合民间艺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美育与本土的传统民间工艺特色相结合,充分体现乡村特色。我们农村大多数农户的妇女都熟悉用竹子剖劈成篾片或篾丝编织成各种农耕用具和工艺品的手工艺,它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素有广东最美乡村之称的金林水乡有很多竹编织工艺小作坊,多以世代相传或以口传身教为主,一般做竹篮、箩、筐、箕畚。做出来的产品会在一年一度的金林圩(农历五月十三)拿出来摆卖,我选择一间小作坊作为教学实践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探究学习和实践体验,了解祖辈的生存状态,感悟时代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民间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用竹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用品,如竹篮、箩、筐、箕畚、鸡笼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我们将制作好的竹编工艺品用丙烯颜料绘制上传统图案,作为一种装饰手段,学生设计制作出来的工艺品透露着民间美术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学生个性。

这种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传统工艺学习的兴趣,能给学生提供全方面的生活体验,同时给美育增添新的元素。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向学生展示本地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把民间艺术作品及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在让学生把传统的民间农耕文化运用现代设计的观念表现出来,推动农耕文化的薪火传承。

二、从多方面给传统民族文化加入新元素,使之古为今用

1.与生活经验相联,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风格和文化,我们生活在农村,所在的学校附近到处都是竹林。竹子曾被誉为“穷人的材料”,但由于它环保高效又优雅,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生态材料。我将学校附近这些随处可见的竹树竹枝纳入美术活动课内容,根据各类竹子自身的特点、质地进行创作,与学生制作出了一座座手工模型。另外,我们还在民俗风格上加入现代元素,例如在传统的竹篱笆上绘制上传统吉祥如意的花鸟画图案。又如我们活动课中用竹子制作出的储物架子,在传统造型制作基础上加入现代视觉元素,从而大大提高了视觉艺术冲击力。这些乡土乡风的手工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形成了让学生放飞梦想、大胆创新的学习习惯。

2.在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在现代设计艺术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本土文化的自我延续具有积极的意义。课堂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全方位地与学生学习探究欣赏上海世博会场馆的设计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运用。让学生欣赏越南国家馆的设计案例,用竹子制拱券,竹条构成的连续的巨大拱券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又展现出竹材的韧性美,进行弯曲、穿插、固定形波浪状的墙面令人想到越南优越的自然水文环境,夜幕降临时别有一番朦胧昏黄的美丽体验。细竹排列组合成的一体化立面使展馆显得十分优雅。学生在欣赏完后无不惊叹小小的一根竹子居然做出如此高雅的艺术馆。这也说明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间有种内在的天然联系,是它与现代设计同宗同源、一脉相承的显现,是现代设计不可能割裂与民间艺术的血脉关系而独立存在的证明,民间艺术正是现代设计所需要寻找的源流。

传统农耕文化资源与美育课堂整合,拓宽了学校美育教学的空

间,让教师和学生关注乡村民间农耕文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民间艺术文化,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使得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让学生学习了解认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彩图版)[M].东方出版中心,2012-08-01.

[2]金柏松.东阳工艺竹编[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01.

[3]沈镇昭,隋斌.中华农耕文化[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3-01.

作者:梁槠光

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如何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农村中学的住读生较多,离家进入中学后,不少学生形成了内向、任性、固执、偏激等个性。加上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后进生”增多,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困难,逐渐丧失信心,导致组织纪律观念和文明意识的淡薄,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近年来,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如何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提高农村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美的要素

苏联的马雅可夫斯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他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

1、体育的自然、健康美

体育的自然美是借于人的实体来表现的。如健美运动,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那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 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是水乳交融。

2、体育的创造美

体育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例如,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 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予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 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 育美的享受之中,去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二、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1、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美育渗透

体育运动是在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活动,应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辨明是非,尊重事实。对好的就应该支持,对错的就必须批评反对,从而培养了学生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常做一些队列练习,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整体效果。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动作整齐一致。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美育渗透

教师要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把美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亦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例如:在速度素质教学中针对起跑当中“抢跑”现象,进行及时教育,讲一些体育道德,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道德,和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在接力跑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互相协作、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队列练习就能培养学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以及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组织纪律的优良品质;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拔河等集体性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韵律操的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在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的对比,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等事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相应措施,确保美育渗透任务的完成。

3、结合竞赛活动进行美育渗透

体育运动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顯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观。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体育比赛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人人在体育比赛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获得优胜提供了机会和尝试的可能性,使每个学生在竞赛中都能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体育比赛中不论胜与负都是自然的,朴素的,美好的;胜有胜的喜悦,败有败的风采。这样,让学生体会失败之美、成功之美。

作者:杨建国

农村中学美育教育论文 篇3:

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的中学美术教育进行分析,在大力提升教育素质的今天,我们中学美术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结合目前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条件,指出中学美术教育素质中的重点问题,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普遍性,最终进行合理改进落实。

关键词:美术教育;普遍性;重要性

在中学的美术教育中,不仅仅是结合一系列的机能培训,使学生理解与掌握造型能力和技巧表现,应该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美术是一种文化艺术的表现方式,紧密地关系到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校园当中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审美标准的技术方法,促进了人们艺术感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把它成为素质教育,而当下的素质教育早已被校园教育命名为重点培育概念之一。进一步的实施高层次素质教育成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飞跃起始点。由于,当前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理想中的美术教育需要有所改进。

一、正确认识中学美术教育的自身定位

所谓的美术教育是教育者利用艺术手段,贴切实际的培养深受教育的人群,总结出艺术整体性的认知行为和创造思维能力。当今的中学校园里不断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中学美术教育在整个教育层次覆盖下受到了更特殊的重视,更多的校园普及美术教育的课堂,更创新开展了种类样式多元化的美术活动课程。国内各省市针对美术教育大力宣传与鼓励,例如举办书法、美术绘画、黑板报、纸版画等创意性竞赛等,历年来都举行大型赛事,促使了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学的美术教育体系正在逐步更新与改进,我国的美术教育起始相对较晚,因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中学美术教育在国民经济稳步提升、科技日益发达先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早已成为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正确实施与落实成为我们万众瞩目的焦点,更应该正确定位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1、个别学校对美术教育的主观态度认识不明确。因为升学等各个问题的出现,美术教育从未被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眼前素质教育的体制下,校园教育应该鼓励推动应试教育。那么与考试没有关联的美术课却被忽略,还有一部分中学美术教育体制仅仅集中培养部分美术特长生,目的是为了升学,名义上理解是美术教育,实质就是考试培训,依旧沿着老套路去实行美术教育。部分校园中学生的美术教育只是形同虚设,和所谓的主科课程形成陪衬与摆设,没有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政策,甚至有些学校就不开设美术课,又存在和其他课程兼并的现象,美术教育没有地位、不受重视,所以不会实现它的应有价值体现。

2、相应的专业美术教师与基础教学素材的匮乏。即使一些学校开设了美术课程,但是并没有利用专业的美术教师,而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所代替,一旦遇到补课或者考试等情况,一般都是把美术课停课,失去了完善的校园美术教育体系。正因为经济条件与就业方向等问题的出现,类似这种实例在乡村的中学校园里体现的尤为突出,农村美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数量很少,达不到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标准化教学需求。另一部分中学教师开设了美术课堂,具备专业的美术教师,但根本不受重视,教学设施和基础的教学材料严重缺乏,影响了美术课堂的质量。

二、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特性

美术课作为普通中学的基础文化课,它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在普通的中学教学里占有一定地位,自身独特的审美教育是最大的特色。在《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强调,初中的美术教育课,是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根本途径,使学生陶冶情操、引领才能、促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纲内容里还强调,运用合理的美术教学,面向学生传授初级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愛国主义精神,培养优质的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1、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教育是专业美术培训的教育者通过专业艺术方式,实施培养接受教育者对美术体系整体认识和创意性思维能力的行为。要考虑中学美术教学的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型的美术教学思想,真正意义上的引领学生提升素质的教育理念,更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伴随着近些年来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校园素质一直深受重点培养。所以说,美育更深刻的被人们接受。艺术类教育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更具备一种表现欲望,带有强烈的综合性、丰富性和内涵性。把视觉艺术和创造理念、空间艺术装饰等结合到一起,完善艺术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被统称为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组成形式。他们思维紧密联系,形象思维是根本基础,它的产生引出了后期的逻辑思维。所以说,要想提升人的思维能力,特别针对广大青少年来说,重点强调形象思维教育。常理来讲,人的道德修养层次和知识水平能力与思维方式是成正比,但并非如此,还有具备正确的心里组织层次,可以把只是和道德转化成一种智慧。生活当中这种实例屡见不鲜,这类人群人品端正且阅书万卷。但是,涉及到实际应用缺成为短处,甚至成为书呆子,这种现象就是缺乏美育教育的体现,形象能力较低,缺乏创意性的想象力。

三、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广泛性

中学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前提条件。在普通中学的教学里承受着无可取替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对美的认识、懂得欣赏美的能力、创作艺术美的技术,完善正确的思想品德,促使学生智力的提高。广大的中学生加强参与美术技能的培训,对参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我们清晰的认识美术的教育并不是针对某一人群,而是面向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审美教育。因此,它具有强大普遍性与广泛性。学校应该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点。首先是中学的美术课一定要开设,并且大力鼓励宣传力度,投入人才资源和材料资源。另一点,要在校园里普遍开设,避免出现以往的课程代替和升学问题引出的一系列原因,这些客观因素会对美术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整体来讲美术教育在当代中学教育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当下稍有所改进,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改进。最终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单纯是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审美能力,而更应该是朔造学生的心灵美。

(作者单位:大连市普兰店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赵中建,校园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9

[2]成文光.基础美术教育与外部教学资源的利用[J].艺术探索,2005,4:77-76

[3]赵德全.保证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因素[J].技术监督纵横,2001,6:62

[4]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174

[5]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8—49

作者:都建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