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探析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探析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我国学生的总体英语阅读能力现状不容乐观,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对中学英语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发现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现阶段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和学生阅读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课堂观察;问题;对策;优秀人才

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一)阅读

阅读是英语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传递文化、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的基本途径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阅读?

《教育大辞典》从阅读的社会功能和认知方面对阅读做出了这样的定义:“一般指默读和朗读,主要指默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也就是把阅读看作一个理解文本中作者含义的过程。”[5](315)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从阅读主体的心理过程出发对阅读做出了这样的阐述:“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6](505)这仅把阅读看作是一种个体体验与感知的过程。现代阅读观则从审美功能着眼,揭示了阅读的本质,认为阅读就是吸收,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就是唤醒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儿童在入学前已经学会了正确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小学阶段是儿童正式接受书面语言学习阶段的开始,中学阶段不断完善语言学习。从解释学角度来说,阅读就是一个理解与解释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细致地揭示文本内涵的过程。而文本意义的生成又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交流和对话的过程,如果读者不在阅读的过程中参与其意义的生成,对他来说就毫无意义可言。从心理学的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通过认知、体验、领悟、吸收等已有的认知结构来理解书面符号意义的复杂心智过程。

(二)阅读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既包括英语阅读的教,也包括英语阅读当中的学。阅读者一般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确实教就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就是为了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习阅读,从而正确、精彩的表达。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要靠阅读教学来实现。叶圣陶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教学的现状基本反映出英语教学的状况,所以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越来越侧重于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正确地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简单的说,阅读是个体单独的活动,而阅读教学是教与学,师生互动。但是阅读与阅读教学又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

(三)阅读目的

阅读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阅读目的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模式和阅读方法。他们会随着阅读目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Rivers and Temperley (1978)认为阅读的目的: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满足于对一个话题的好奇心;为了得到乐趣和消遣;为了与朋友同学保持联系;为了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2](156)阅读不只是为了学习单词和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并且获取新的知识。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因此,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样他们可以特别留意所需的信息,即他们能够更加有选择性、更加正确地进行阅读。

(四)阅读策略

Cohen(1988)认为策略指一般的学习路子,也可以指学习中采取的具体行为或技巧。Stern认为策略泛指学习者采用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目的性。[3](146)束定芳、庄智象(1996)提出策略则是阅读者为了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采取的某种手段或方法。[4](52)Cohen(1998)将策略定义为“由学习者有意识进行选择并可产生一系列行为如储存、记忆、回忆及应用语言信息加以外部语言学习和使用的[1](112)过程。”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使用相应的阅读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在阅读过程中事半功倍。而常见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略读、跳读预测、推理文章内容、猜词等。自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学者提出要让读者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二、课堂观察与访谈分析

(一)课堂观察

为了准确反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我利用实习机会到鹤壁市淇滨区第六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课堂调研(随机听课35课时),由于初三年级备战中招时间紧我主要选择了初一初二年级。以下是英语教学课堂中的不同年级不同教师的教学片断:

淇滨区第六中学初二(4)班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erts? Reading 步骤一

教师: Turn to the wordlist and read the new words after me. 学生:(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步骤二 教师:We will learn the reading part in Unit 1 in this class. Firs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I will ask you some questions after listening.

学生:(Listen to the tape) 步骤三

教师:Ok, after listening, could you tell me will people have Roberts? 学生:(Some students answer this question) 步骤四:

教师:Now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Before that ,I want you to look at the exercises, after listening to the tape ,I will give you some minutes to finish the exercises. 学生:Listen to the tape 淇滨区第六中学初一(2)班

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Reading 步骤一

教师:First of all, look at the new words and read after me please. 学生:(Read the words after the teacher) 步骤二

教师:Read the passage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on the blackboard 学生:(Discuss the question) 步骤三

教师:Now I will point out some key words and grammar in this passage 步骤四

教师:Ok, Let’s do some exercises. 淇滨区第六中学初二(3)班

Unit 2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Reading 步骤一

教师:Turn to the passage, we will learn the new words in this passage and read after me. Then I will give you some minutes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 学生:(Read after the teacher and remember) 步骤二

教师: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学生:(Read the passage and do the exercises) 步骤三

教师:Explain the passage and correct the answer. 学生:(Write down the main point)

(二)访谈分析

通过对35课时英语阅读课的调研,我发现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从以上所选择的三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这几位教师基本上都采用同一步骤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首先教会学生单词,然后听磁带、问问题、让学生思考、讲解、做练习巩固。教学中不注重阅读策略。虽然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并让他们思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并不是唯一方法,如果教师常遵循这个流程,学生务必会感到阅读课比较枯燥。并且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在黑板上的问题如果对学生来说难度大时,学生很可能就会对这篇文章失去阅读兴趣。教师应当设计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这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进行的那些课堂活动是不够的,教师对文章结构、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介绍的也不够。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学生阅读现状,我又对淇滨区第六中学初二年级(2)班5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之所以选择初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这些学生通过一年的英语学习,基本已经有了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因为马上要进入初三年级,这个时候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初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接受的课堂阅读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思维相对初三学生也稍微活跃一些。相对来说初一年级刚进入初中没有完全适应新环境,而初三年级忙于中考,因此,选择初二年级作为访谈对象效果最佳,得到的结果与课堂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在下文将仔细阐述。

三、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采用传统的“领读单词→引入新课→检查阅读→课文讲解→课后练习”步骤进行教学。他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结果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缓慢,降低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受中考指挥棒以及升学率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吃透课本,教师总是抱着几本教科书“精耕细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书本知识的重复和枯燥训练之上,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之中,无暇顾及课外阅读,从而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久而久之,教学就会很乏味。

(三)阅读策略和技巧指导不足

大多数教师忽略对阅读技巧的讲解和指导。究其原因还是受传统“领读单词→引入新课→检查阅读→课文讲解→课后练习”步骤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把课本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然后举例说明,再通过大量枯燥的练习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此外,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缺少对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相关理论的掌握,自然无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目的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

(四)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课堂观察发现,有些老师连班上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师生关系的冷淡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许多被忽视的同学上课时态度十分消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是万幸,更不用说配合教学了。也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不好,自卑或焦虑情绪强,加上教师没能及时疏导,从而造成成绩越不好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阅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学生,时间久了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阻碍阅读能力的发展。

(五)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一些学生在阅读时习惯指读或者小声朗读,还有一些学生遇到生词就查字典,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部分教师忽视了对这些问题的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些对阅读水平的提高很不利。

(六)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薄弱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更是英语阅读的基础和前提,阅读的关键在于词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觉得读不懂英文文章的主要障碍在于生词较多,词汇量小就不能扩大阅读量,许多学生一遇到生词多就紧张烦躁担心读不懂文章,而且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靠,无法对整个句式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限制阅读能力发展。

(七)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调查发现,尽管有些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较完备的语法知识,但是还是会在阅读理解和言表达上遇到不少困难。导致这些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他们缺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存在因语言、民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语言交流障碍。同时还发现部分学生对老师有极强的依赖性,老师抓得紧成绩就进步,反之则停滞不前甚至退步,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差。

四、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对策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应加强学习,掌握大量的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转变教育观念上狠下功夫,更新观念,掌握现代教学理念,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英语组内的老师可以互相听课、评课,促进英语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发展。

(二)尽量多积累词汇,加强语法知识的掌握 众所周知,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生词,如果没有词汇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将无从谈起。扩大词汇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常见的构词法如转化法、派生法和合成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运用构词法记忆单词,同时,学生要有意识的多记多背一些单词,并经常听写一些已学过的单词,避免造成前学后忘。

有扎实的语法基础知识,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课文读的朗朗上口,可连五个基本句型都不清楚,可想而知,在阅读中简单句还可以凭借语感来理解,可是一遇到句型结构较为复杂的从句就很难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了,因此要加强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阅读当成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才会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才会产生自信心。教师要注重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化。还可以选择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四)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下的猜词能力,阅读中的生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对于这一类词,不要一定弄懂他的意思,完全可以跳过去不予理会,另一类是对文章理解有直接相关的生词,对这一类词,老师要教育学生不要忙于查字典,教育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及语境来猜测单词意思。

在阅读每篇短文前,应先看1—2个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短文。这样就可以在短文中及时发现问题所在的确切位置,并可以立即做出准确判断。尽量避免花费大量的时间看懂每一个单词、句子,然后再开始做题。避免看了后面的内容,前面的内容已经遗忘,做题时不得不再看一遍的现象。

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起来多少有点烦,头绪可能就会乱。但是只要留心找出主旨句,我们就可以知道每段的大致中心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往往在文章的第一段,并且最后一段通常作者会在最后重申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告诉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当然也有些中心思想是贯穿全文的,因此还应该教育学生学会纵观全文,注意文章的整体性。

许多学生在阅读时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实践证明出声阅读会使阅读效率受说话的限制,正常的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学生出声阅读无形中已经分散了精力无法完全领会文章的主旨内容,还影响到阅读速度。因此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默读习惯。

(五)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英文电影、电视等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起阅读兴趣。网络在传播信息的时效性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浏览英文网站不仅可以快捷地获取世界最新的咨讯,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但是要防止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其他不健康内容。

(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注重背景知识介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者,更应该是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是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应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西方由于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应用有很大的差异,介绍课文背景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背景知识介绍,扩大学生视野。

(七)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师生情感沟通很重要。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他们对教学的看法和体会。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师生配合默契,学生上课也会积极参与。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状况,教师要通过其言行表情,分析其心理动态,引导他们的情感向有利于认识活动的方向发展。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我评价,少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鼓励,以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同时教师应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总结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过目成诵、下笔成文的神才俊童,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典型?学无止境,阅读理解能力也无止境,要大幅度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能力,提高总的文化素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模式。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都应该是学习对象的激活者、示范者、指挥者以及管理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当代教学模式的特点。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掌握阅读的“点金术”,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成长为个性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人才;我们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了根本的保证。 本次调查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本科期间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没有亲身教学体验,所以不能完全准确的把理论与实际融汇为一体,未能将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存在的全部问题反映出来,有待在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做进一步的调查和实践,以获得更具代表性的资料。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争取借助更多的条件,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得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地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第二篇: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探析

摘要:

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二是: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三是: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四是: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实验教学探析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上好科学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科学课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笔者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实验科目的基本要素

(1) 明确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明确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

(2)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山区的学生也是一样,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

第 1 页 共 4 页

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 明确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4) 明确实验结果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

在《磁铁》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老师可以提示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验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二、千方百计拓展实验空间

(1) 因地制宜开辟实验场所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

如在教学《观察植物根的生长》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做实验,看看种子萌发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植物的根向哪里生长,根的生长速度怎么样。根有哪些作用,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植物茎的作用和怎样开花结果的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种植,并把每天的生长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2) 就地取材选择实验材料

农村学校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就地取材,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

如在做《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材料需要土豆、西红柿、米饭、苹

第 2 页 共 4 页

果、梨等新鲜蔬菜和食品,就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

三、 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 寓欢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蚯蚓的身体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点亮小灯泡》、《种子发芽的实验》《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做一个钟摆》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

四、 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

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浮的还是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其中一个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这时候有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就说:“哦,浮的一盆水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学生都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

第 3 页 共 4 页

又如在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老师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先不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是提出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利用现成的仪器去实践,并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争着去比一比谁最快让小灯泡发光,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参评类别:教学组

作者: 陕西省 丹凤县 峦庄镇 马家坪完全小学 黄庆学 邮编:726202 职务:教师

电话:15991400460 电子邮箱:mjphqx@sina.com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三篇:探析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王朝旺

【摘要】: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问题,着重从师生融洽建情感、生活源头积情感、巧创情境诱情感、强化练习促情感四个方面作有益的探析。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

情感培养

前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习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件礼物来领取了。”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去行动,产生情感效能。情感是作文的灵魂,真情实感是文章的生命。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1.师生融洽建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相反,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触、心理交流受阻碍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学生如果跟哪位老师感情比较好,那么对这位老师教的课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和兴趣。目前师生之间的“代沟”现象还是有的,学生不愿意对老师讲真话,更不愿讲心里话。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僵化。为此,教师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好朋友,重视师生之间积极平等的情感交流。平时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有畏惧感,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感,缩短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距离,经常与学生个别交谈或笔谈。课堂教学中有时要巧妙运用幽默、笑话等方式调节教学气氛,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把自己对教师的爱和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迁移到教师身上和所教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生活源头积情感

真情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是作文的前提,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走进生活,直接与生活对话,让他们感悟生活,体会生活之美,获取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情感体验的累积。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我们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科学实验、趣味游戏等活动,可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搞一些课外阅读的专题指导。例:让学生写“关于春天”的文章时,不妨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让他们零距离接触自然的蓬勃与朝气,让他们真切感受那山的苍翠、水的灵动,让他们在与春天的接触中萌发写作的冲动,形成对春的体验与哲理思索。这样坚持下去,时间长了好文章自然出现。

3.巧创情境诱情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载体的激发,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潜力,激发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中学作文大致可分为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想象等几大类。一般来说,写人、叙事的可用情景再现法,唤醒学生的感情;描景、状物类则课通过现场观摩,实物展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感情。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教学中的情境,教师要做到针对实际,灵活创设,考虑情境作用的有效性。从目前的情境教学研究来看,教师可在作文教学采用问题情境、音乐情境、图像情境、游戏活动情境等,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设悬念情境、回忆情境、情感共鸣情境等,教师尽量用灵活、新颖的情境增强刺激的新异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例:曾看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指导课,教学内容是通过观看三位同学劝阻猎人打鸟的现场表演,结合环境课《鸟是人类的朋友》的资料,写一篇作文。课始,老师没有直接切题,而是通过设问:“同学们,碰到不良行为,你敢不敢出来批评?”唤起学生的行为感知,造成情感的波澜。而后老师扮作猎人,手拿猎枪,蹑手蹑脚,瞄准打猎。接着一个个学生上去劝阻猎人不要打猎,这样通过触景生情,使学生先前的情感活动在表演中得到进一步激活、强化,这为下面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4.强化练习促情感 矛盾说:“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社会事件的评论,中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例1:部分学生在日记中曾对给他送伞、送雨衣、雨鞋的长辈们深表谢意。如给他们一抒胸臆的机会,他们定会淋漓尽致地表达一番。于是,我搞了一次命题作文《雨天里的爱》,结果写得很感人。当然,在习作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就材料展开、延伸、挖掘,这就成了习作上的再生情感。

例2:我校七年级曾开展过“年段日记接龙”,活动中,教师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日记实践活动。我在日记接龙的扉页上用心地写上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行动起来吧!用你们富有个性的语句记下童年成长的乐趣,展示你们纯洁无暇的童心,记载下幸福难忘的经 历。我愿走进你们的世界,为你们加油、喝彩。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最动情、最优美的语句来描绘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吧!”此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日记氛围,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局面。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写插图日记、摘抄日记、观察日记、心情日记、数学日记,也可写儿童诗、童话、寓言等开放题材、体裁。

总之,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挖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其它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感情的波澜冲击我,有说话的欲望,有倾吐的需要”。

第四篇:探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时间:组织者:参与者:本校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情感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源泉,以恰当的途径,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知识探究技能。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巧妙利用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显著。

二、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般来说,学习态度的好坏受到学习价值观的影响,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的价值和对个人意义的看法。学习的价值越大,对个人的意义越大,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就越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保持和谐多样的情感表现

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可以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每一位学生。

(三)进行及时恰当评价,强化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它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体,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包括当事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能做什么”)以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的规划(“我应该怎样”)。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于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认识以及学习过程的认知体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与教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及时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强化自我概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有许多,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自评、作业评语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真实、及时、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 结束语

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第五篇:探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论文

摘要:准备活动是中学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准备活动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基本部分任务的完成,它对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伤害事故,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以我校高中三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就中学的准备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准备活动;职称论文

1 前言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课的基本部分,而忽略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时段的健身功能的发挥,对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开发上缺乏创新点,慢跑-定位徒手操成为当前中学体育课的不变定律,学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组织形式与练习内容单一,致使学生对体育准备活动感到枯燥无味、厌学,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效果。因此,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2.中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懂得或了解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半数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内容与体育课主教材内容的关系和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但仍有不少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认识不足或错误。如22%的学生认为体育准备活动可有可无等,同时通过交谈和观察,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错误地认为准备活动“太卖力”的话会消耗体力,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特别是遇到有教学比赛、测验,准备活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则更为严重。

2.2学生对待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态度方面

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待准备活动持无所谓态度。老师盯得紧一点,学生练习就认真点,准备活动已完全成为一种形式。近13%的学生敷衍了事应付完成和不愿做准备活动练习,更说明有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对准备活动的练习已产生反感,这足够引起我们重视了。

2.3体育课准备活动采用的组织形式与编排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体育课准备活动组织练习形式,最多采用的是由教师指定固定学生带练;较多采用的是由教师带练;很少采用的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练习。由此说明,目前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形式单

一、死板,是学生对准备活动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2.4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一套基本徒手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2.5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2.6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教学中的一部分。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练习,而且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使学生能认真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做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3.1.2 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在每节课上,学生情绪表现是不同的,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绪,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造一个健康向上,节奏明快,气氛活跃的课堂,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所以教师要带做准备活动,并以自己标准、优美的示范和准确宏亮的口令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2 建议

3.2.1 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与课的基本教材相结合

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做到场地规划紧凑合理,减少发放器材,队伍的调动次数。并把一些模仿性、诱导性和辅助性练习或分解练习都充实到准备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增加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而且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从而还提高了课的质量。

3.2.2 准备活动内容要不断创新

目前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形式单

一、死板。要克服单调死板又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不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好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3.2.3 准备活动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活动情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准备活动,这样准备活动才能真正达到活动筋骨和锻炼身体的目的。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选择有关项目进行锻炼,这样既能弥补学生肌体练习中的不足,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同时在运动负荷的这安排上也能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运动欲望,提高准备活动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雄.初议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合理安排与选择[J].湖北体育科技

[2]李刚.论准备活动的生理意义[J].辽宁体育科技

[3]胡涛.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再认识[J].科技信息

[4]彭恩.如何做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5]王焕波.准备活动的分类及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

[6]鞠菁.准备活动对体育课的重要性[J].苏州大学学报

[7]李章芳.体育课准备活动改进的几点意见[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上一篇:农村文艺汇演领导讲话下一篇:年度工资专项集体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