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论文

2022-04-30

摘要:上市公司追求的本质目的是盈利,即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基于这样的诉求,上市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尽可能从市场上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投资者的资金支持。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企业所提供的分析来了解企业当下的经营发展状况以及财务状况,以帮助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商品的一种,也是会受到供需关系的直接影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信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信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论文 篇1:

试论会计信息 失真的治理对策

【摘要】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惩处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关键词】治理 会计信息失真 对策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主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有关企业状况的信息,它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能否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成果及财务状况,而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本质属性,它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内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进行合理决策与改善经营管理,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与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程序不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不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目前,部分企业经营者者和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各部门各自为政,监督责任不明确,监督不到位。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格的失信惩戒机制,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主体不惩罚,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风险和付出成本偏低,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一、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当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必须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将国家和公众利益作为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准则,按会计法律法规办事,坚持原则,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敬岗爱业、客观公正、遵纪守法,在社会上树立会计人员威严和神圣的形象。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和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建立道德行为档案,供社会查阅,将会计工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督促全行业逐步重塑会计诚信。引导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和会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要坚持不懈地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法律规定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法纪观念和道德水准,使他们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惩处机制

加强《会计法》的宣传教育,以立法手段割除积重难返的造假账的“毒瘤”。一个单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要追究直接主管的责任,而且也要追究违规会计的责任。现行《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规中尽管已有条款涉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民事责任,还应当尽快完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中各责任主体民事责任的规定。要细化处罚及量刑依据,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罚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企业除了给予企业及主要责任人以罚款、通报批评和警告等行政处罚外,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给投资者、管理部门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的会计造假者,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加强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等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建立不实信息查询网,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可随时查询提供不实会计信息的企业及责任人员,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外部监督机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必要条件,能够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落到实处。企业经营者作为《会计法》的责任主体,也是落实内部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履行领导职责,建立健全企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使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实行企业内部控制有助于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会计信息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是指国家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是指财政、审计、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委托注册会计师公正地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反映。加强财政、审计和税务等部门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力度与会计造假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经营者及会计人员的违规名誉风险和违规成本,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业标准,做到客观公正,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监督,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从源头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四、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

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决定了企业经营者与会计人员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于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接受政府和企业双重领导,其行为受到企业经营者影响,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又使得会计人员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立、政企职责的分开,仍旧沿袭现行体制会使会计人员常处于两难境地,其立场势必会出现摇摆。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员工的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的权力压制下,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从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积极推进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家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可以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受企业经营者制约,降低了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由会计主管部门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改变了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变会计人员由企业所有为社会所有。实行委派制是对会计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它可以摆脱会计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依附与从属关系,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综上所述,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会计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建立严格惩处机制,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合法性,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与运行机制体制。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会计界人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实施和完善,以及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联: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

[2] 姚敏:对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探讨[J].审计月刊,2008(6).

[3] 石凌: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治理对策[J].现代商业,2009(2).

[4] 丁海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6).

[5] 杨桂梅:略论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4).

(责任编辑:胡冬梅)

作者:陈建春

会计信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论文 篇2: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与供给

摘 要:上市公司追求的本质目的是盈利,即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基于这样的诉求,上市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尽可能从市场上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投资者的资金支持。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企业所提供的分析来了解企业当下的经营发展状况以及财务状况,以帮助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商品的一种,也是会受到供需关系的直接影响。但由于其公共产品的特殊性,导致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供与求之间的关系难以平衡,进而导致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与求之间的制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供给;需求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本文主要从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阐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

1.质量需求特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需求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包含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及客观性三个层面。可靠性要求企业不能根据没有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对经济业务中客观物质的计量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要求相对合理;会计人员在会计计量中不能带有主观倾向性。

(2)相关性。指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能反映出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企业相关信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多种需求,上市公司必须提供多种计量属性的信息。

(3)可比性。可比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涵盖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还应反映出其他企业的相同经济业务的经营现状,且对于同行业之间的相同经济业务的计量应采取相同的方法和程序,以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能通过数据反映出的情况将企业与同行业之间的实际经营情况展开横向对比。

2.会计信息内容需求特征

(1)会计信息需求内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要求,内部使用者提升完善企业管理的需要。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多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同時满足政府机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要。

①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依然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管理的责任,具有市场监督以及宏观调控的职能。而企业会计信息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切实依据。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满足政府实施市场监督、宏观调控两项职能的需要。第一,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是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因此,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反映出企业对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执行现状。第二,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必须以各行业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因此,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反映出企业经营现状与当下市场经济大环境的联系。

②投资者。投资者分为现有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现有投资者通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以及财务状况。而潜在的投资者通过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以帮助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③债权人。债权人通过会计信息可以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以便债权人可以客观的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

④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实际管理能力与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最直接信息来源,通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以及企业战略的实施效果等。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调整管理方案,并及时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等。

(2)会计信息内容构成

通过对当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能反映企业往前的经营现状和财务状况,还需要能对未来企业风险预测识别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信息。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包含如下内容。

①历史财务信息。包含三表一注。分别反映企业所掌握的资产和资金来源;企业盈利能力和结构;现金流量。而报表附注主要补充报表中没有记录或是对报表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②预测性财务信息。预测性财务信息是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等变化趋势的前瞻性财务信息。通过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对企业未来时段的盈利状况以及财务状况等进行预测,进而帮助其作出正确的决策。

③分部信息。是指上市公司从地理分布或者行业分布的视角出发所提供的区域内或行业内可比性较强的财务信息。分部信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且客观的对比不同企业之间的销售能力及面临的机遇及挑战,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是促进企业实现价值的根本支柱。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中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揭示,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深入的了解企业的管理状况,以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作出及时调整。

⑤资信状况。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对资信状况揭示,主要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而言。于投资者而言,企业资信状况是其评价企业投资价值及风险的重要参考依据;于债权人而言,企业资信状况是其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⑥社会责任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主要针对政府等国家机构,公布社会责任信息有助于国家控制宏观经济的总量,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解决外部性问题,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产品质量的保证、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宏观经济变量。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分析

1.会计信息供给现状

信息披露状况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状况最直观的体现。然而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且披露不完全现象严重。不少上市公司为满足其股票上市或者利益的需求,披露不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且披露的会计信息受企业经营管理者主观影响严重。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没有及时接受甚至接收到了错误的会计信息,增加了投资者面临的巨大的风险。

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成本

本文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可计量成本。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以明确计量且支付的信息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相关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成本。其二,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计才能交由相关报刊进行公布。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支付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以及向报刊支付的费用都是上市公司可计量的成本。

(2)不可计量成本。不可计量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当上市公司公布会计信息时,任何企业包括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会计信息了解该企业的运营能力、盈利能力、负债情况、资产持有数量等一系列的数据,竞争企业会通过相应地手段调整其企业目标、管理模式、经营战略等战略管理模式。进而使企业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不可计量的成本之一。其二,一些上市公司在该会计年度中并没有实现其预测中盈利的数字,会通过一些违反相关法律的行为弥补,会使企业的信誉度降低,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产生的失信成本或支付的罚金,都是企业不可计量的成本。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给收益

企业考虑到公布会计信息的成本问题,在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才会愿意公布会计信息。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是在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的前提下而进行披露的,因此具有自愿披露的动机。但是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必须由企业自行负担,企业不能从提供的会计信息中得到补偿,进而形成当前会计信息供给不足的局面。

三、平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需关系的对策建议

从上文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以及供给的相关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对此,笔者针对如何使上市公司會计信息供需平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质与量

财务报表是通过相关会计人员编辑制作而成,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无法将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呈现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所以优化会计信息供给必须先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企业应会计人员优化会计环境同时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才能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企业应根据内外部环境调整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先进的战略管理方法和监督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证企业与不同企业在发生类似业务时使用相同的会计政策,注重提升宏观经济环境中的公平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

2.加强处罚力度,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

根据相关部门调查,我国当前的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审计的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必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消极影响。要利用行政与法律的手段,对违法相关法律的上市公司加强处罚力度。对于公司管理层人员授意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的行为,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违法的中介机构要严厉整顿。

3.拓展会计信息供给范围

在现代会计制度中会计主体指的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会计作为连接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桥梁,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两者内容必须一致。但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些业务并不只涉及资金运动的过程,包含了代理关系客体对于整个企业所承担的责任。随着我国的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对象正呈现从企业局部变化为企业整体。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会计组织要求揭示出不属于资金运动的“非财务信息”。

4.完善财务报告模式,拓展信息披露范围

获得会计信息的渠道便是财务报告,我们可以知道当前一些业务涉及到了企业整体的核算,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也需要知道“非财务信息”,基于当前的需求,必须相应的调整善财务报告模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要求,在财务报告现有的模式与内容下,尽可能地增加反映企业筹资来源、风险管理政策以及企业业绩影响因素等不确定事项的相关信息的公布。可以借鉴英国成功经验,比如:增设财务预测报告增值表等。进一步拓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范围。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的要求也相应地逐步提高,企业必须依据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随着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会计计量的对象正呈现从企业局部的资金运动向企业整体迈进的趋势,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随之扩大,希望能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会计信息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考核。然而要解决当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求关系不平衡的问题,需要企业、执法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隋文静.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供需均衡研究[D].辽宁大学,2013.

[2]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0(04).

[3]赵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及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02).

[4]李林.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信息供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作者简介:文方鹏(1992.11- ),男,汉,重庆市綦江区,本科在读,长江师范学院,专业:财务管理(会计)

作者:文方鹏

会计信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论文 篇3:

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因素分析

摘 要: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往往是信息需求和信息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信息需求者的地位不同,使得各自的需求满足程度也不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供给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成本的影响和会计理论的完善。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 供给因素 成本 会计理论

会计信息是指通过一系列特定的会计核算、分析、报告、提供的有关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资料、数据,它是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客观表达。现在的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优化资源、促进会计的技术进步和会计事务管理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然而会计信息在其发挥巨大功效的同时,也起着一种负面的影响。这主要因为会计信息在其生成、提供、揭示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现状

(一)会计信息披露虚假

会计信息披露的虚假行为是指会计信息供给者人为地修改会计信息,歪曲会计事实,从而达到特定的考核需要。目前,企业管理层通常出于业绩考核的需要,对会计信息资料进行调整,修改原来的会计资料,进而达到提高经营业绩的目的。管理者的这种行为,改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种典型的会计信息虚假行为。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公司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许多企业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对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信息,披露的比较全面,而对于不利的信息,则存在信息披露滞后的现象。企业管理者这样的行为,影响着信息需求者的判断。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完整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信息披露必须准确完整。企业要将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给信息需求者,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然而,许多企业管理层出于利益的考虑,对于有利的信息则全面的披露,对于不利信息则实施隐瞒。即使在社会制裁压力之下的信息披露,往往将一些无关紧要或偏离重点的信息披露出来,而重要的核心信息,并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不高

我国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格式作出了完整的规定,而且对会计信息的层次性及结构性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企业会计信息提供明确指导。但在实践活动中,公司出现的财务报告资料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对一些相同的业务内容,在不同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其格式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在特定内容披露上,要遵循一致性原则,来保证会计信息供给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因素及成本影响

(一)会计信息需求对会计信息供给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需求制约着会计信息的供给,没有会计信息的需求,就没有会计信息的供给。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即会计信息需求是影响会计信息供给的首要因素。会计信息供给数量的合理度,需要供求双方取得一致,达成共识。会计信息需求者自身也面临着制约因素,信息需求者的动力、成熟程度与群体影响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会计信息需求本身。这些因素也会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供给,而且会计信息不同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相应的变,信息需求者的地位不同,满足程度也不一样。例如,在股东占主要地位的美国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更多地体现为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而在债权人占主要地位的德国和日本,会计信息披露则更多的倾向于满足债权人的要求。

(二)影响会计信息供给行为的成本因素

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是指企业为进行会计信息披露而可能发生的一切支出项目,以及由于某一披露行为可能为企业带来的损失,这些成本大体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企业在会计信息生产中实际发生的以货币支付和计量的成本,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比如会计信息在加工、处理、报告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审计费用等等。直接成本一般是随着会计信息生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此外,企业内部管理提供的信息成本要从直接成本中剔除,因此无论这部分信息是否公开对外披露,企业都要自己承担这部分的费用。

2、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信息的披露而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部分成本不需要企业实际支付货币,而且也很难准确计量。间接成本主要包括竞争劣势成本、筹资成本、行为管束、诉讼成本以及政治成本。

三、其他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因素

(一)会计理论的完善程度

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是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以外的另一个影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关键因素。某一信息能否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影响能否合理解释预测、并提供可操作的方案的制约。理论上无法解决的东西在实践必然受到限制,而会计理论发展的滞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到迄今为止,尚没有探寻出一套原则、方法、程序,使之提供的信息能完全切合用户的信息需求。正是由于会计理论的不完善和滞后性,不能预测和揭发某些会计实务,使许多复杂的业务以及创新的经济业务无法进入财务报告体系,从而使信息供给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

在会计信息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评估、判断和选择,还有为了优化会计信息供给结构与质量所做的各项会计改革,都需要一定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做保证,如果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目前情况看,会計人员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相关的经济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经验三个方面

(三)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

会计信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内部信息供给,即会计信息制造者的信息加工质量,将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加工质量,受到信息监督机制的制约。有效的会计信息制约机制,能提高会计信息加工质量,而缺乏制约的监督机制,或监督机制的弱化,将消弱监督的效果,进而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目前,出于内部利益的驱动,建立在企业内部制约基础上的监督机构,其作用被削弱,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管理层的行为

在企业管理机构体系中,管理层直接管理着企业,对企业的资料可以优先知道,因而,在信息处理及利用方面存在优势。所以,不难理解在现在企业管理机构中,管理层一直拥有主动优勢,在企业的利益群体中,管理层是一个重要的利益群体,具有利益最大化特征。管理层通常为了自己的利益来修改会计资料,使会计信息利于自己,从而获得利益。正是由于管理层的收益与会计信息供给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修改和调整会计信息的目的就是获取直接利益,出于这种利益的考虑,管理层有主动修改会计信息的冲动。因而,不难理解有利于业绩提高的会计信息,会得到全面系统的披露,而对业绩不利的会计资料,会被会计人员所忽略,甚至没有得到有效的披露。

(五)政府的监督管理

1、政府监管的完善程度

政府机构的监督管理,是制约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有效途径。政府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会计信息虚假的制裁上,即通过实施强制性措施,威慑会计信息虚假行为,来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政府部门的会计监督管理,其效果通常取决于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方式和制裁的力度上。目前,由于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建立的滞后性,使政府对新兴经济业务的监督管理缺乏依据和手段,导致业务监督的空白,这是会计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政府部门的会计信息监督行为,受到人员的数量及人员工作方式的制约,所以监督行为没有获得实质效果。

2、政府监管的态度

事实表明,政府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并不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完全吻合,因为显然前者很难完全了解并适应后者。因此,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政府通过法规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可能过大,也可能过小,始终是处于调整状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成本也受到其自身成本的制约,包括组织成本、研究成本,对企业的监督成本以及由于措施不当而造成的整个企业成本上升等。

四、结语

在我国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供给因素影响下,会计信息披露供给存在披露虚假信息、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等问题。原因是由于会计信息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导致了投资者的决策失误和控制失调,严重制约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因素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相信只有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供给质量、拓宽会计信息供给途径和建立健全财经法规制度,规范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探索较为科学的会计信息供给目标,以兼顾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利益为基础,寻求两者利益的契合点,最终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作者:陈婷

上一篇: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论文下一篇: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园林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