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市场经济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大厦的安危,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只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及措施,才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根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会计信息市场经济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会计信息市场经济论文 篇1: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

摘 要:文章论述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其危害,提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危害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都有了划时代的进步,《会计法》、“两则”和新财会制度的颁布实施,使我国会计工作开始走向国际惯例接轨的道路,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风气在会计领域里渗透,使我国企业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樊永山

会计信息市场经济论文 篇2: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

[摘 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大厦的安危,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只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及措施,才利于这一问题的彻底根治。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会计政策的模糊性导致的,也有会计人员的本身素质不高所致。当然,更有甚者是由于单位领导指导思想不正所引起的。下面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一)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

1.会计信息失真的博弈模型。作为当代激励理论的重要基石——公平理论认为:个体不仅关心自己经过努力所获得的报酬的绝对数量,也关心自己的报酬与其它人报酬的关系。如果A和B两个上市公司业绩一般,但由于B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而使自己的业绩显得很优秀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如股价的上升和知名度的提高)。那么,如果A上市公司是理性的经济人,根据公平理论,其也会选择披露虚假会计信息而非努力经营的方法来获取收益。下面我们通过博弈论来证明。

有A、B两个上市公司,其可以选择披露真实会计信息和虚假会计信息,前种行为的收益为0,后种行为的收益为4,如同时披露虚假会计信息,则收益各为2,博弈矩阵如下:

A 上市公司

B 上市公司

从博弈矩阵可以看出,如果B公司披露真实信息,则A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收益更大,如果A公司披露真实信息,则B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收益更大。如果两家都选择披露虚假信息,则收益达到均衡。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是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这也就揭示了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另一个原因。

2.会计信息披露博弈模型分析。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披露虚假信息的目标是在最小被查处的情况下以最大限度的筹集资金(这里我们不再考虑股价上涨收益,因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主要目的是筹集资金)。根据上文的分析,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成本是随着证监会查处力度的增大而增加的,所以上市公司的均衡点是在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边际收益等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边际成本的时候。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收益取决于资本市场,而成本则取决于证监会的查处力度,那么,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加大证监会的查处力度,应当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二)从供需层面分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也符合经济学的供求理论。根据经济学原理:只有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即只有当企业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中所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披露的成本时),企业才会主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常成为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信息披露成本包括信息提供成本和竞争劣势成本,信息提供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所引起的成本。

如果企业采取降低信息披露成本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比如,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发生变化时,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会增加会计信息的维持成本,而此项培训支出的牺牲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另外,会计信息披露越是充分详细,就越有可能导致竞争劣势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因而企业在披露此类信息时往往予以淡化或含糊其辞,甚至不披露,而此类信息却是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取舍评价时特别关心的最具相关性的信息。现实中企业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竞争劣势成本这一矛盾时往往选择了降低竞争劣势成本,因而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从企业利益根源分析

根据科斯奠基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由于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契约的双方(即作为委托人的资产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资产使用者)。现代企业普遍实行委托代理机制,但是,在委托代理条件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会产生利益冲突。祝祖强、尹娜在《挖经济学根源治会计信息失真》一文中提出:委托人(所有者)与受托人(经营者)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财务与会计》2000.01)。委托人和受托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他们的效用目标通常是不一致的。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受托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增加闲暇时间,追求在职消费等。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在这个时候,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追求自身效用(包括经营业绩和报酬)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要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四)从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源分析

西方经济学者道格拉斯·思诺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游戏规则。这一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部分组成。而企业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实施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

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在组织中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经营者心理上的不平衡或物质上的不满足。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变革的年代,可变因素太多,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设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而使经营者违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损失,助长了其违规行为。

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博弈模型的启示

1.加大处罚力度,引导社会舆论。上市公司没有自愿披露公司真实状况的动机是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因为上市公司本身仍旧存在着只披露好消息不披露坏消息和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而不是反映公司的真实状况。按理说,作为信息披露的主体,上市公司应当以很好的主动性来完成这件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大陆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披露要求,其实也就是公司与监管部门博弈的结果。

由模型可知,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概率与上市公司知名度的损失和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经济处罚呈反比。但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不仅监管体系薄弱,监管手段落后,而且对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的惩罚还仅限于行政处罚方式,对直接责任人既不追究刑事责任,也不要求民事赔偿,所以其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是很有限的。因此,证监会不仅要加大对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健全民事赔偿合同制,造成他人损失的,就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要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让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上诚信尽失,让上市公司不敢为之。世界各国的监管都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真正的问题是已经发现了问题,但没有或无力去解决。中国的监管应属于这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做的是,首先,引入战略投资者改造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是根本性的措施。其次,要充分借鉴社会力量监控,仅靠政府力量是远远够的。“当然是允许社会力量从加强监控中获取市场化的利益,也就是要设计市场化的社会监控机制。”再次,要加大与上市公司有关的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最后,充分调动各方舆论的力量。

2.制定和完善监管规则,提高公司上市的门坎。我们应该看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从无到有,虽已形成一定的规范,然而,信息披露失真现象还是屡见不鲜,这就要求相关法规应把重点放在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上面。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过程中,证监会与上市公司作为博弈的两方,在给定的空间和收益的情况下进行博弈。但我们更应当注意到,证监会不仅是博弈的参与方,也是博弈规则的制订者。所以,它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制订博弈的规则。在保证金融效率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有效的监管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本市场的风险。在制定上市公司的进入市场门坎时,对每一家申请上市的公司都进行严格的审查,并且健全本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规则,从源头上削弱上市公司违规操作的念头和获利空间,从而实现金融监管的目标。

(二)完善会计和民事诉讼法规的建设,改变举证方式

1.完善会计法规。第一,要使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进一步接轨,除了借鉴与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外,还要注意法规制度的本土化、亲和力与普及,要让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法规制度的制定、修订和讨论。努力使会计法规的建立过程成为一个博弈过程,使之成为各方都认可、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法规。第二,要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一些行业性、地域性较强的会计业务,尽量在法规中予以明确,以减少会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判断的问题,减少制度性、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

2.完善民事诉讼法规。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体系中,举证责任一般由原告承担,即“谁主张,谁举证”,而在涉及不实会计信息的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的位置通常是不平等的。原告和被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突出,被告控制信息的来源,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所以举证容易,而原告则举证困难。因此应将举证方式改为被告负主要举证责任,采用推定过错原则,即原告只须证明自己受到了损失且损失和不实会计报告有直接因果关系或被告有过错即可请求赔偿。而被告如不能举证自己无过错即被推定为有过错而承担民事责任。

(三)建立契约约束机制,控制会计信息失真

资产所有权的委托人应当充分论证考虑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双方可接受底限,合理设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契约目标,并建立科学的契约约束及激励机制来保证契约目标的实现。首先应在契约中明确授权范围,即在契约中对经营者进行明确而科学的授权,使经营者或代理人明确其“有权为”及“无权为”,“应为”及“不为”。其次,应在契约中明确责任目标,使经营者所得及收益和责任目标挂钩,对经营者实行责任目标约束时,应注意使责任目标建立在公司未来发展和收益的较准确的估计基础上。因为不合理的目标设置将诱发不实会计信息的产生。最后,应在契约中规定违约责任,建立契约处罚条款,处罚条款的内容应能保证使经营者或代理方的违规行为的预期成本远高于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从而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手段,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来实现的。而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又有赖于高质量、真实的会计信息。因此,对于如何预防和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 考 文 献]

(1)李若山,孙铮.会计与诚信(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3(10).

(2)蒋尧明,罗新华.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与会计信息失真(J).会计研究,2003(8).

(3)王少英.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对策(J).财会与审计,2002(5).

(4)陈秀霞.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5)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

(责任编辑:佳 忠)

作者:秦 晖

会计信息市场经济论文 篇3:

刍论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成因及其治理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顽症。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理论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和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探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治理措施

作者:王民治

上一篇: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心理素质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