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论文

2022-04-19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引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许多新概念、新方法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胆引进了许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应用的新概念。新会计准则通过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使其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起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论文 篇1:

中国资本市场组织方式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

摘 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会计国际化的目标。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首先要制定公认的、高质量的基准会计准则,才能在国际资本竞争的推动下使各国会计准则向基准会计准则靠拢。这是会计国际组织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双向沟通过程,这一过程将是长期、复杂的。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文章通过探究中国特殊的资本市场组织方式,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提出我国对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的总体策略。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成为世界各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回顾我国会计改革以及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一直是我国会计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也是最终的目标。趋同的直接结果不仅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最终使我国会计和世界会计接轨。

二、资本市场组织方式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组织方式,实际上就是讲国家中企业的筹资来源的问题。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背景不同,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缓慢的又一诱因。相比之下,国际会计准则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资本市场基础之上的,各方面的基本条件已经确立。

1.美国——投资者导向型。美国的证券市场高度发达,股东高度分散,需要会计为股东提供有助于决策的相关信息,会计因此承担了维护股东在企业中所享受权益的责任,这就要求会计真实、公允地对各种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美国,负责会计的政府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以证券市场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实际上是代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提出要求。由此导致美国会计属于投资者导向会计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就在于从实用主义出发,将会计作为一种独立的技术来发展,也就是将会计视为能够自我发展、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而美国制定会计准则是由民间机构来完成的,这无疑也跟这种自由的经济体制模式相吻合。因此,这种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一般不从属于政府的政策和任何经济理论,而是强调会计原则的科学和财务报告的真实公允。

美国由于其实行的是自由的市场经济,因此其资本市场高度发达,企业融资具有外向型的特点。相对法国而言,美国企业的国有化程度不高,不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的企业,都主要依靠自主的从资本市场上筹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资者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因此,会计准则是由民间机构制定的。

2.英国——股权投资者导向型。英国作为工业革命和独立审计的发源地,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典型的英国企业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据统计,英国有大约8000家公开上市公司和将近100万家私人持股公司。公开上市公司与私人持股公司所使用的法律规范和制度规定有比较大的差别。这种情况体现了英国向公司持有者提供报告的重要性;也反映了英国将公司财务报表重点放在为决策制定者提供帮助,而不是为贷款人保护或税务评估服务。由此可见,英国的会计模式与美国比较接近,都是投资人导向,不同的是英国更倾向于股权投资人导向,两者的运行机制也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是英国会计准则的来源是由民间机构和会计法共同承担。

3.法国——债权人导向型。法国企业的融资行为相对封闭。第一,中小企业构成了法国经济的主体,这些企业大都从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独立与安全是他们经营的信条。因此,他们的资金大都来源于家庭集资和利润再投资。第二,法国的大企业的资本构成也比较封闭,或是来源于国家(国营企业)或是依靠企业间的交叉投资。第三,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国家和银行这种途径,债权人是企业通常重视的资金来源。法国经济的这一特点造成了投资者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法国经济的上述特点导致法国的证券市场相对于美国和英国而言不发达。因此,来自于投资人的会计信息要求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纳税就成为编制和公布财务报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政府在会计规范领域自然取得了优势,因此就有债权人导向的性质。

4.德国——双重导向型。德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闻名于世,其巨大的经济规模和社会发达程度相比,德国证券市场显得不发达,尤其是股票市场规模较小。长期以来,德国企业的会计不是设法向公众提供真实公允的信息,而是设法满足银行和税务机构的需要,从而形成了“建立在稳健原则和贷款人保护基础上的德国会计”。与此同时,德国会计实务中又特别强调会计处理和报告规则应该面向公司,保护公司利益,“只要求公司给予最高限度的揭示”,“允许公司建立秘密储备”等描述和概括经常出现在有关介绍这一模式的文献中。而德国的税法、商法、有限责任公司中的会计规定从不同的方面支持公司利益。因此,德国会计模式具有债权人利益和企业利益双重导向。

5.中国——欠发达的政府导向型。如果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少数几个大股东、银行,则对信息的披露要求较低,其会计准则常倾向于稳健,以迎合债权人的偏好;相反,如果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分散的股东,则对信息披露要求较高,其会计实务处理方法与标准的选择权与自主性就越大,其会计准则往往倾向反映较高的收益水平,借以吸引股东的投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形式。在我国大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其资金来源于国家。虽然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属于欠发达状态。中外合资企业的资本也是被有限的几方控制,即便是已经上市的公司,其中的绝大部分也由国家控制着大多数的股份。因此,在目前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还是国家投资和银行融资为主。而资本市场不完善促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很多业务还未涉及,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不合理,也不现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的货币价格和外汇价格—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目前中国的商品市场应当说已经较为成熟了,但是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我国还未完全实行浮动利率机制,资本项目下的外汇交易还不可以自由兑换,外汇汇率机制也没有采用浮动汇率制。

二是我国的金融产品还比较单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慢,政策上的限制较多,因此,金融衍生品实务在中国还属于一个新生事物,对于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如果一下子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处理金融衍生品会计问题,恐怕并不现实。

最后,中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刚刚起步不久,保险精算师队伍也刚刚开始建设,所以,采用精算技术计量保险合同和养老金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还需假以时日。在这样的资本市场大环境下,如何计量与保险合同和养老金有关的资产和负债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以此类比,如何能与国际会计接轨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

三、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本态度

当前很多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文章和报道都大声呼吁,我国应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当然也包括应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简单的从动因上看,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的确使不少的国际经济业务往来受到严重限制,从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趋同首先是为本国整体经济服务的,它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如果单纯为了趋同却不顾趋同的基本前提和所处环境而盲目引进或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就毫无意义可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已渐融于世界经济体系,在会计准则建设中考虑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建立在发达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与我国市场经济所处初级阶段这样的背景尚存在矛盾,要将当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代表的一整套市场经济会计惯例强制性与中国会计规范、会计实务结合起来,是不现实的。这也解释了我国目前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采取的态度,即“既要吸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地照搬照抄国际会计准则”。

1.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建设也应当向国际趋同方向迈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离不开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我们需要以务实的态度逐步减少不必要的差异,坚持和完善与我国特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会计标准,从而使其更加合理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要避免“盲目定论”、“急于求成”、“被动接轨”和“放弃制定本国标准”等认识上的误区。

2.在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趋同过程中,推进我国会计实务的规范。因为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趋同不仅只是从“形式”上进行的建设和发展,其最终还是体现在会计实务上。但“形式”和“实质”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两者能否趋于一致,还取决于方方面面的诸多因素。为使会计准则理论能有效地规范会计实务,目前我国急需提高资本市场的成熟度、改进公司治理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性等。

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该采取渐进和稳健的路径。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反复权衡加以协调或予以保留的会计准则差异,跟踪评估相关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通过在原有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逐步修改达到国际趋同的目标。这种渐进式的路径要求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趋同要遵循以下几点:逐步推进,分步到位,先易后难,先解决急需,后解决一般,然后再进行整体趋同。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责编:吕尚)

作者:王 倩

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论文 篇2:

会计准则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引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许多新概念、新方法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胆引进了许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应用的新概念。新会计准则通过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使其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起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新会计准则在体系的完备性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也更加注重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实质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必要条件,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从会计信息生成的技术过程看。经济活动发生以后,会计人员首先将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输入到会计系统,然后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判断这些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最终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如果会计人员完全遵循这一过程,那么,会计信息有可能就是对经济活动实质的反映,当然反映的有效程度如何,取决于反映人员的素质和会计准则的质量,会计准则的质量越高。会计信息质量也就越高。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思想

1、新会计准则体系突出资产负债和综合收益观、淡化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确定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会计准则制定中的资产负债观是指在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时,首先规范由此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入:资产负债观确立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如果反过来,交易事项发生后,首先规范收入、费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然后据以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要素,则属于收入费用观。

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带来了会计准则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准则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着眼于资产、负债要素,要求详细考察每笔交易和事项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影响,确保企业各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存量的真实准确,从根本上明确该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资产减值处理。所得税会计准则“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规定都是资产负债观在会计处理中的具体表现。第二。淡化收入费用观,取消了会计准则质量要求中的配比性原则。配比性原则实际上是收入费用观提出的一项要求,因为根据“利润=收入-费用”的要求,收入和费用必须按一定方式配比,所以在收入费用观指导下的收益计算关键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收入费用观刺激了人们对财务业绩的追求,甚至有人挖空心思在“配比”方式和金额上做文章。以实现对利润的人为影响。第三,强调综合收益观。根据资产负债观的理论,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可以表现为净资产的增加额。而净资产增加额一般不仅仅包括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还包括利得和损失的影响、直接计人资本公积的项目等。因此。资产负债观的确立,突出了业绩评价的综合收益观的理念,是准则在财务报表列报要求中取消利润分配表而增设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理论基础。第四。要求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关注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更加关注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营运效率,对利润操纵行为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2、新会计准则体系强调原则导向。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是近年来出现的与会计准则制定相关的理论。按规则导向制定的准则试图为每一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計处理提供“唯一”操作性极强的规则。按原则导向制定的准则只对交易和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并不力图回答所有问题或对每种可能情况提供详细的规则。规则导向制定的准则缺乏会计政策选择性,存在大量例外事项和“明界”(Bright line)。界线附近性质相同的事项可能采用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原则导向的准则能较好地根据经济业务的本质进行会计处理,但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较高。

新会计准则体系突出了原则导向的使用。例如。针对借款费用问题,强调按照经济业务的实质进行会计处理,允许存货占用资金的费用有条件的资本化: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有条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表明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主要是提供原则标准。实务操作中只能依靠职业判断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自己认为最适当的方式。在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问题时,要求企业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因为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个规定同样给会计人员留下了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

3、新会计准则体系均衡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新准则协调了受托责任观和有用观的关系,相应地导致了可靠性与相关性原则的合理均衡:(1)提高相关性。新准则明确了相关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强调企业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使用者做出评价或者预测:通过引入公允价值、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赋予会计人员对更合理方法的选择权等多种方式。提高决策相关性。(2)确保可靠性。新准则对相关性的追求是以确保可靠性为前提的,包括:确立资产负债观,严格按产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在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时。要求企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取消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放弃使用公允价值。以避免利润操纵等。此外,会计方法的选择保持必要的稳健。也有利于落实可靠性。这些做法体现了准则在追求相关性的同时。并没有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而是尽可能谋求二者的适度均衡。

4、新会计准则体系突出了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的结果。以“报告”为核心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个特征。我国会计国际趋同后也体现了突出财务报告的理念,在规范会计确认、计理等问题的同时。高度重视对财务报告行为的规范和调整。例如,基本准则的第十章、企业会计第30号等五个具体准则、应用相当篇幅专门针对财务报告问题做出规范。突出财务报告的理念实质上体现的准则要求充分披露会计确认、计量结果的思想,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全面披露的要求,也就是所有决策相关的信息都应该适当地披露出来;其二,重点披露的要求。由于信息的披露是有成本的,准则并不要求把企业纷纭复杂的经济信息全部披露出来,而是披露使用者关心的、需要的信息。除上述专门针对财务报告的有关规定。突出会计确认、计量结果的思想还提出了一些要求:(1)原来表外披露的项目,主要是准则将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2)其他重要事项在表外充分披露,主要是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应充分披露承诺、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交易等重要项目。

5、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新准则将原来的16项企业会计准则扩展为38项,并对原准则

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得原有的偏重于工商企业的会计准则扩展到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成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有机统一体系。这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资本市场和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6、新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部分,表达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一个重要思想。准则体系的建立和施行可以从多个方面自上而下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一,有利于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如对持有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公司管理层对资产负债结构、产品赊销政策进行优化。第二,有利于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如对资产减值的规定可推动企业重视赊销、发放贷款、对外投资等多种业务的风险。第三,可以促使企业放眼未来,尽可能减少短期行为。第四,准则的实施要求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确保企业规范发展。第五,准则实施能提高信息质量和信息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有利于降低企业投资融资的成本。第六,新准则引入资产负债观和综合收益观,制约超前分配收益,促使企业着眼于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7、新会计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新准则和国际准则之间实现了基本趨同。这种趋同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大大加强了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透明度。有助于海外投资者消除原先由于会计准则不一致而产生的担心和顾虑。从而增强其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时,这种趋同减少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中的可比性。降低我国企业信息报告成本的融资成本,有利于推进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有利于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审计国际趋同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

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特点及突出变化

1、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引进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许多新概念、新方法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大胆引进了许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所应用的新概念。对我国原准则中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同的计量方法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使之尽可能地符合国际惯例。

(1)金融工具新概念。我国过去在会计上从未将金融工具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提出来并为之建立一套计量方法。这次我们引入的金融工具概念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一致。它包括所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从最简单的现金到复杂的嵌入衍生金融工具,范围也包括之前投资会计准则中所涵盖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和某些长期股权投资。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作了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样的分类。如将金融资产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四类。还对每一类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

(2)投资性房地产新概念。这也是一个新概念,过去我们并没有这个分类。以前的处理方法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或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在存货或固定资产中核算(土地使用权在“无形资产”中核算)并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现将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单独归类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并对其计量作了选择性的规定。

(3)股份支付。过去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未对股份支付业务做出过明确的规范,对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散见于各种相关文件的规定中。鉴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股权激励。这次大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也是新近才公布的准则),首次规范了企业以自身股份为基础进行支付的业务。并将其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两类,其内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股权为基础的支付》大体类似。

(4)修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在原来的准则中,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的资产,是用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的。当初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非货币性的交换创造虚假收益,但这种计量方法和国际惯例不同。这次在公布新准则时,对此做出了重大的修正。即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时候,以公允价值计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单独的对应准则,但本准则与和《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的有关条款的原则基本一致。

(5)修正债务重组收益的计量。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在这次公布的新准则中也作了重大的修下,引进了公允价值,使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即将原先因俩权人让步而导致俩务人豁免或减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2、新会计准则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要求。

(1)金融工具的计量。在前文提到的四类金融工具中。对第一类金融工具要求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对第三类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也要求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的变动要计入权益,直至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至损益。

(2)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的计量。这次新公布的企业合并会计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第一类基本上用权益结合法处理,第二类基本上用购买法处理,即在购买日,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均按公允价值确认。

(3)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备选方案,对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公允价值计量。一旦选用这种模式。就不再折旧,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果具有商业性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换入资产按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

(5)债务重组的计量。对债务重组的计量作了重大修订,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而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计人当期损益(以往作为资本公积)。债务重组时,债务人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或股份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享有的股权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6)股份支付的计量。股权激励计划中,如果是以权益计算的股份支付(如授予职工的股权和期权),要求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所获得的服务的价值以及相关的权益的增加。

3、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情况。

(1)中国国有企业受同一控制的问题。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洒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原则上按照购买法处理。

(2)资产减值的转回处理。国际会计准则允许资产减值在一定条件下转回,但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要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一经提取,不得转回。但需注意的是。这一要求并不适用于在存货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存货、应收账款、银行贷款,以及某些类型的投资。

(3)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国际会计准则涉及设定提存计划与设定受益计划,而新准则没有涉及有关的设定受益计划。

三、新准则对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的影响

1、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就是股市会出现自我解释的状况,也就是说,随着股市的不断上涨,即使上市公司的经营没有任何变化。只要存在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随着股市上涨而不断上涨,而上市公司业绩的不断上涨又反过来支持股市的进一步上升,因此有可能会出现股市上涨而市盈率和市净率不升反降的极端情况。

2、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使某些资产占用形式主要为金融性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资产和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其实这是对此类公司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在经营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开始随着新的会计政策的变更开始大幅波动起来,而波动幅度加大意味着风险加大。因此,此类公司的管理者为了稳定经营业绩,必然会大量使用股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产品来管理风险,由此又导致对金融期货产品的需求剧增。

参考文献:

1.田翠香.中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建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洁.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7.

4.姜丹.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8.

5.杨美丽.公司治理中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6.

6.程培先.会计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8.

作者:李 鹏 田高良

资本市场会计准则论文 篇3:

新会计准则对外资本市场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和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将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

日前,财政部在北京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经财政部决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必将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005年,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的推广势如破竹。欧盟、俄罗斯和中国香港地区先后使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而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也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这标志着我国企业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与国际企业对话。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严格界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既坚持了历史成本原则,又引入了公允价值。

例如,新股份支付会计准则中,在计量基础上,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要采取公允价值。作为股份支付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也需要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该准则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与国际惯例在实质上是趋同的。

新的会计准则吸纳了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会计原则,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这种可比性的提高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领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为相互理解会计政策与会计信息消除了隔阂,将会降低中国投资人了解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境外投资人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成本。这将进一步刺激国内和国际资本投资,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获得国际认可.还有助于促进我国企业在海外融资,降低融资的成本,并且有助于降低企业在海外经营时遵循不同国家或地区会计标准的成本。

对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开宗明义地指出,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真实、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信息供给的约束,从而有效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加透明和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利于降低投资者风险。

比如,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在报送半年报和季报时都应披露是否存在资产减值的情况,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在披露半年报和季报信息时,就应当披露报告期内发生减值的资产及金额等情况。

再如,新套期保值准则要求企业确认在套期业务中的浮动盈亏,并且根据金融工具列报准则,需要将相关衍生金融工具在报表上予以列示。因此,采用新准则后,上市公司将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有关套期合约的公允价值。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新会计准则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使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空间缩小。但是,在一些业务上它同时赋予了企业较大地调整会计政策的权利,使企业仍然存在利润操纵的空间。这就要求投资者仍然需要擦亮双眼。

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就是在计量方面引入了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更能体现会计信息相关性,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会计执业人员水平局限以及利益的驱动等因素,上市公司可能在判断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时存在不合理甚至作假的行为。对此,投资者仍需谨慎分析和理性投资。

(两作者均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作者:刘东明 张 玉

上一篇:资产减值会计信息论文下一篇:口岸物流发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