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体育模式下的社会体育论文

2022-05-01

[摘要]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对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社区体育在当前存在着设备、管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全民健身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优化、整合现有体育资源,依托学校现有设备建立学区体育是实现全社会共享,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区体育模式下的社会体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区体育模式下的社会体育论文 篇1:

“学区体育”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学区体育”作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展“学区体育”发展现阶段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三点发展对策:一是完善学区体育管理措施;二是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与学校合作;三是促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给学区体育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关键词:学区体育;学校体育设施;社区体育;体育场馆开放

前言

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已超过50万所。在此基础上以相对集中的学校为中心划分体育设施区域范围、以学校作为主要体育活动主要场所、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有效地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成为当下我国进一步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开展“学区体育”的优势

学校作为学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发展的状态将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进度。在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对开展学区体育的优势分析主要为以下两点:

1、学校体育设施(场馆)为学区体育发展提供场地

我国大量良好的体育设施资源在学校居多,因此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已经成为解决我国人民群众健身体育设施不足的重要途径。仅以小学为例,其体育运动场馆的面积占学校比例的84.77%,体育器械的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9.99%。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设施,有效利用我国覆盖面积较大的各级学校内的体育器材,对于缓解我国人民群众健身时所需体育场馆不足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学校为学区体育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在我国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的同时,也在高校教育期间积极培养着一批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体育教师,而这些人才在走出校园之后也多是进入我国各级学校担任体育教师。这些经过专业技能教育、专业文化教育的体育教师通过学校进入社区后,以其专业、热情的工作态度给群众体育锻炼带来更为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进而推动学区体育的发展,最终做到学校体育与社区团体与的共同发展。

二、“学区体育”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落实不到位

由于安全、管理等诸多原因导致学校的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并不能正常实施,成为现阶段我国学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根据成都市教育局《2019年(上)各区(市)县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备案表》中,成都市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达到1253所。但在笔者走访中发现,由于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管理条例不完善、安全责任体系设施不健全等多方面原因,成都市金沙小学、磨子桥小学分校等在备案表中的学校其体育设施并没有对社区开放。

2、学校体育设施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缺失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原则建立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时间之上,因此在社会人员进入学校进行体育锻炼时为学校的放学时间,而该时间段属于学校教师的下班时间,少有教师愿意留在学校负责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管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阶段的管理条例难以逐一落实。由此导致的大小问题层出不穷:儿童在体育场所骑自行车、玩滑板;遛狗;赤膊训练;横占跑道等。

3、利用学校体育设施,进行盈利性体育行为

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关于学校场馆开放可依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免费、优惠或有偿开放方式,但是规定有偿开放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而随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面向社会开放,滋生了社会人员利用校园场地开展以盈利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其中以体育“考前培训”为主。笔者通过实地调查主要总结出以下三点:1)场地冲突;2)运动形式的冲突;3)运动环境的冲突。而这些往往容易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影响学区体育的正常开展。

三、未来“学区体育”發展的建议

1、完善学区体育管理措施,促进专业化、信息化、科学化发展

在各类体育APP发展的同时,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通过制定手机APP,将学校体育场馆信息在平台上进行说明,让周边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通过客户端可进行实名认证、信用记录、记录运动轨迹等操作,约束社会人员在使用学校体育设施时的不规范行为,为学校体育设施的完整、维护提供保障。

2、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与学校合作,解决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经费问题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与学校沟通协商,主动承担一定的费用,为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提供经费支持;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的规定,主动为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的学校购提供各项保障;此外,各地教育部门也应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大力筹措资金,通过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共同支持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

3、促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给学区体育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高校作为培养具有专业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人才的摇篮,需要根据现阶段我国的体育实际发展情况,根据需求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此外,高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体育部门合作,加大对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管理、指导工作,提供专业的人才储备,进而为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

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阶段,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丰富其体育技能、完善其体育理论知识在这个阶段显得尤其重要。而发展学区体育作为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与场地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离不开学校、社会、政府的多方支持,通过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投入与管理,推动学区体育发展的信息化、专业化、科学化,实现我国社区体育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鸽.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协同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5

[2]李春兰.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一体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

[3]杨红果.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发展的资源保障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

[4]赵蕾.试论学校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J].新西部(理论版),2016(08)

作者:黄胡

学区体育模式下的社会体育论文 篇2:

浅我国学区体育

[摘要]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对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社区体育在当前存在着设备、管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着全民健身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优化、整合现有体育资源,依托学校现有设备建立学区体育是实现全社会共享,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区体育 学区体育 探索

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主要载体,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人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在社区建设中起到了增进社区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联络感情等作用。但目前在发展社区体育中,有两个突出的问题,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一是社区内的体育场地、设备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体育锻炼的需要;二是社区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居民科学锻炼的需要。现阶段如何发展社区体育,本文认为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社区体育组织,即以社区内学校为中心的学区体育,本文就此作了一些探讨,以供参考。

一、学区体育的概念

社区,是指若干群体或社会集团(包括家庭、团体、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聚集在某一地域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社会生活单位。学区是指以一所或几所相对集中的学校为中心划分的地区范围,学区体育就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学校体育资源,包括场地、器材、体育教师和体育氛围,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以社区成员为对象,使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学区体育使我国有限的体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是解决社区全民健身中场地、设置不足的有效办法,是推动全民健身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学区体育的必要性

1.实施学区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1997年由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将社区体育界定为:“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身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但由于街道办事处本身的特点,无论在组织管理、开展活动的形式、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成为影响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1)建立学区体育可解决社区体育场地设备不足的问题

社区体育,首先是体育,而体育这种文化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其动作过程具有空间占有性,因此场地设备条件便成为开展社区体育的重要前提。有研究者更将场地设施匮乏视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目前全国有61万多个体育场馆,教育系统占67.17%,而且大多数学校校园绿化面广,空气清新,环境优雅,体育场馆、设施比较完善,是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去处。而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除平时教学训练实使用外,晨晚、双休日和节假期基本闲置,因此,通过建立学区体育这种模式,在不影响校内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将闲置的场地设备向社区群众开放,可弥补社区体育场地设备不足。

(2)建立学区体育可为社区体育提供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地组织和科学地指导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调查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特征,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贫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在学校里,有一大批学历层次较高、年富力强、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强的体育教师。这些教师具有专业体育知识和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只需进行适当培训,通过学区体育,使他们走出校园,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健身方法和体育管理方法,带动社区体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3)建立学区体育可解决社区体育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主要是由街道办事处或居民委员会进行组织管理,而街道办事处或居民委员会大量缺乏专业的体育管理人员,使得社區体育的活动组织、场地设备的管理维修等远远落后于社区体育的发展,甚至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而学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是由学校、街道办事处或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三方构成学区体育委员会,对学区体育事宜进行决策和日常管理。学区体育管理机构的建立,使社区体育从无序、随意向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学区体育除了根据学生和居民的体育需要,积极主动,灵活多样地举办各种体育活动,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培训班之外,日常体育活动都以俱乐部形式进行,既由居民自发组成的体育小组,然后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登记,并由学区体育委员会安排活动时间、场馆。这样不仅方便了管理,也增强了居民体育的组织性,对自主管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2.实施学区体育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校分布不均。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分布不均。华东地区最多,有200余所。中南地区130余所,西南地区只有80余所,其他地区则更少。再拿城市来说,高校一般相对集中于某一区域,如北京的海淀区中关村附近高校相对集中在此。但是,随着学区体育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的布局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利于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利于人们就近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设置缺乏多样化。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普通高校的体育设置主要针对在校学生的体育活动的需要,而由于我国体育教育一贯以增强体质为住,故高校体育设置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缺乏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的场地设备。学区体育的对象除了在校学生外,还包括广大的学区居民。他们除了参加竞技体育活动外迫切需要的是休闲体育活动,普通高校要想在学区体育中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对体育设置作出调整,使之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

(3)学校体育设置投入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即是当前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体育政策法规的需要,学校应主动做好社区体育服务,对外开放。但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人们对体育的偏见,各高校普遍对体育设置的投入不足,影响到学校体育对外开放,从而影响到学区体育的建设。学区体育设置投入即要适合在校生,也要适应学区内居民需要,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加大体育设置投入使其多样化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促进学区不断发展。

三、建立学区体育的注意点

1.加强责权利的管理。学区体育在实施期间难免会涉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问题。在对实施学区体育之前,学校与社区双方在考虑责权利的基础上鉴定有关责任协议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对今后管理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是有利的,另一方面考虑双方的利益,扶植学区体育的发展,让学区体育更好地为学校,社区服务。

2.抵偿服务的管理。学区体育要服务于全民健身这个大局,以服务性质为主。因此,学区体育委员会应尽可能地改善设施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为此而收取的相当费用只能是学校管理支出的一种补偿。其费用的收取应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消费水平及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实行抵偿服务,决不能因为高收费而给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学区体育带来负面影响。

四、结论

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依托,学区体育是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要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力和优势,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办好学区体育,对我国社区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关铁强

学区体育模式下的社会体育论文 篇3:

对新课改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原则与途径研究

摘 要: 本文对新课改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人力资源 资源开发 原则与途径

“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宗旨,因此,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健身的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人类的健身手段与方法十分丰富,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发展。目前,除竞技体育外,社会上还有许多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民间和民族体育的内容,如各种时尚的健美操、健身舞、民族舞、街舞、软式排球、气排球、轮滑、攀岩(人工)、飞盘,以及有特色的体育项目等,有的体育教师还动脑筋想办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出不少既令学生喜欢又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锻炼方法。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开发还应当包括对常见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造和利用,不少竞技体育项目,只要我们降低技术要求或器械标准,突出其健身与娱乐的功能,就会成为学生喜爱的好教材。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普遍关注自己的健康,因此,各种媒体都注重报道一些关于健身、保健方面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这些知识的来源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用一本好的教材外,教师还应当通过各种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广泛搜集有关材料,及时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

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人力资源开发

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可以理解为介入该课程并对课程的实施起积极作用的人力来源。课改要求体育课程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人力资源不但包括校内的体育教师、学校有关领导、班主任、学生等,而且包括校外的有关专家、教练员、社区体育指导员、家长等。这些人都可能对体育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以往,除了体育教师,很少有人会直接介入体育课程的实施工作。然而,开放式的体育课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内容与方法的多样化,需要多方人力的介入才能得到较好的实施。为了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校内,需要校领导、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和学生积极介入学校体育工作。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仅靠体育教师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在必要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考虑聘请校外的有关专家、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担任部分的教学工作。有的学校还提倡校内外体育人力资源的相互流动,不但提倡在需要时可灵活聘请校外人员担任教学工作,而且提倡在允许的情况下让体育教师走出校门,担任社区体育的指导工作,参加各种业务进修,以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既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素材资源的载体。因此,充分挖掘体育教师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的环节。在课改的进程中,体育教师应当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即从原来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从一个“教书匠”变为一个课程的研究者。角色的转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应当为体育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体育教师自身也应当加强学习,积极思考,参与教学研究,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

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途径

当我们建立了新的课程观后,我们的视野将扩大,将会发现体育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说,一切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资源都可成为本课程的资源。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加以开发和利用,因而应当根据资源的优劣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2.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2.1.1学生的健身性原则

“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首要目标。因此,我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健身性原则。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他们发育成长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能发展敏感期。所以,我们在选择素材资源时,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保证这些素材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作用。

2.1.2学生的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开发体育课程素材资源时,切忌选择那些技术要求太高,学生根本学不会,或枯燥无味的素材。青少年活泼好动,我们应当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选择他们喜爱和欢迎的运动素材。

2.1.3学生的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很好的课程资源,但是否能够很好地利用,还要看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校的场地器材、财力和环境等是否具备应有的条件,体育教师是否具备开发的能力,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基础,甚至还要考虑到能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等。

2.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新概念,它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崭新的课题。然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靠闭门造车,更不能盲目进行,而应当经过广泛的调查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证,用实践来检验所选用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这些途径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2.2.1调查研究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每所学校所在的社区,都客观存在着许多可开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但这些资源如不去发现、挖掘,就谈不上利用。因此,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可利用资源的实际情况,再经过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

2.2.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必经途径,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才能证实所开发的资源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否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当提倡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实验的结果证实所选择的资源的有效性,并从中选择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

2.2.3交流推广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当今《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个新亮点。近年来,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这一工作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在素材资源的特色化上,在社区条件资源的利用上,以及在人力、财力资源的开发上,都打破了原有旧课程的框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的好经验是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工作中应提倡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以上三项工作,可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或学区教研部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开展,也可由各学校体育教研室在学校的支持下展开研究开发,甚至还可以由有热情、有能力的体育教师独立进行开发。总之,应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资源,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欢,并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3.结语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指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资源的功能特点,可把《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分为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两大类。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要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开发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首先要更新观念,打破原有课程的框框,将课程视为开放系统,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全面开发和利用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按照健身性、兴趣性和适应性等原则进行选择,选取最佳的资源加以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交流推广等。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

[2]刘晋.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研究.园丁工程体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90-3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4]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8.

作者:夏素青

上一篇:我国建筑工程空间尺度分析论文下一篇:体育新闻报道发展特点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