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体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作者运用教育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反复论证明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具有整体性、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优效性等特征,其结构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结构与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条件四个层次。并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功能结构把体育教学分为若干类型的教学模式。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体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体育论文 篇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充分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进行归纳分析给出较为全面的定义,列举目前高校比较典型的六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对策

前言

高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重任,它不仅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分支,在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给高校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思想和新元素,高校体育也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不断调整教学模式。高校体育在新思想的指导下提出新的教学目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模式,为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寻找新方向。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育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乔伊斯等人。对于教学模式的定义,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1990)中认为“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1]。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一个分支,根据教学模式的定义,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可将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它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某种体育教学目标而建立的与体育教学目标、内容、程序、方法相联系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策略体系[2]。

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究其原因还得追溯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的实施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育目标分层化、教材多样化、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教育评价理性化,并明确提出应针对各校实际情况编制学校课程教学方案以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课程方案。我国高等院校根据国家颁发的指令性纲要,并与各地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实际需要相结合,形成了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当前高校体育最为典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

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最原始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它的教学理念是在注重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教授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它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学规范化,并且能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体育“三基”,缺点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仍有部分高校沿用这种模式进行体育教学。

(二)“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

并列型体育教学模式提倡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这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法区别对待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并列型教学模式的进步在于充分考虑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对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主观想法。

(三)“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

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为指导思想,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一体化,实现课内外相结合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3]。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课内外的结合,保证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全面贯彻,由于课外体育锻炼缺乏教师的组织和指导,难免有些学生变得懒散,导致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脱节,因而很难实现课内外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四)“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

三段型体育教学模式是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它采用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的方式组织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基础又能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4]。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基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五)“选项课型”体育教学模式

选项课型体育教学模式相比于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它采用一二年级均为体育选修课的方式组织教学,学校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提供丰富的体育教学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5]。其优点是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在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过程中也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使得课堂气氛好教学效果佳,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选项课型体育教学模式对师资条件和教学场地等硬件条件要求较高,对于条件不太好的高校要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难度比较大,更适合于基础设施较好、师资力量强大的高校。

(六)“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体育教学模式,目前已有部分高校顺应时代潮流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主张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对大学体育课程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教学[6]。第一阶段是大学一年级的普修基础体育课,教授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参加体育俱乐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是二年级的选项体育课,高校通过开设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专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体育俱乐部,在参加俱乐部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同时学习体育技术。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育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它的优点是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将这种学习能力运用于学习、生活以及将来工作上的方方面面,将体育教学过程延伸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三、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确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4]。高校体育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确立以“健康第一”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将“健康第一”的思想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适合学生并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如何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教育的基础上构建适于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二)探索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出现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的格局,这不免让许多高校体育工作者迷失方向,在各种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摇摆不定。然而,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各高校的办学条件、体育设施、师资力量等的差异性,即使是同一种教学模式运用于不同的高校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就要求高校体育工作者不能单纯引用现成的体育教学模式,而是要从自身特点和办学条件出发,不断改进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建立科学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室内教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学的评价也要从多方面进行。不仅要对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严格把关,还要不定时地随机进行测验,以确保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最后的期末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项运动技能的完成程度。通过课堂表现、知识掌握情况和期末测试多方面的考核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教师可以从中得到反馈,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四)强化高校体育师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要求一批高层次高素养的教师队伍与之匹配。高校在强调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强化体育师资力量以适应高校教育发展的需求。高校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科研水平,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鼓励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和竞技水平,加强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从而提升其体育教学水平。使体育教师在定期提高能力水平与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逐步成就一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从而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支持。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进步发展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者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鼓励研究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希望体育教学模式化,而是希望高校体育工作者通过研究各种体育教学模式,认识到教学模式是教学程序的提炼与固化,深入了解体育教学模式,在将体育教学模式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构建利于本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顾远明.中国教育大词: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孙焕江.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彭国雄.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关系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122-125

[4]岳峰,范启国.中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51-52.

[5]赵婕,靳云,赵毅.普通高校体育课“选项课型”与“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3):55-56.

[6]蒋玲.高校实施俱乐部制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作者:朱剑娴 李骅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体育论文 篇2:

如何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摘 要: 本文作者运用教育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反复论证明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具有整体性、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优效性等特征,其结构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结构与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条件四个层次。并根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功能结构把体育教学分为若干类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模式 层次 应用

前言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内容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改进,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但是,由于多年来高职院校体育科研多在理论上高谈理想化的体育教学,难以有实际应用价值,在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和升华,从而形成经验教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运用多学科的系统科学理论,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和特点,借鉴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探究,旨在揭示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科学地界定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外延,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层次结构和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依据与方法,对于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概念的界定

教学模式作为教育研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是从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的研究开始的。1972年乔伊斯和伟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定义,即: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和范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着手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对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界定。这些界定可分为两类,一类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过程的范畴。张武升认为教学过程模式简称教学模式,指的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另一类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于深德认为:“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以上研究无论是从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结构的角度去界定教学模式,其共同点都是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把教学模式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和中介,把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程序。

2.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

系统科学整体优化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要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因为系统是由各组成要素按一定方式联系而成的整体,所以系统的整体功能等于各孤立要素功能的总和加上结构的功能。体育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开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法学法、设备器材及结构程序等诸多要素。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组合的整体设计。各种要素都被放在特定的情境下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去研究它的运动和变化,并对其予以优化组合,使其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优效性的功能特点。

3.体育教学模式的结论

体育教学模式的构造分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结构与教学条件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学指导思想,包括理论依据、功能目标和应用范围。第二层次是教学程序,一种教学模式要让人参照和模仿,除了要说明操作目标和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操作程序。第三层次是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模式不同于教学方法,是因为它从更高的理论层次对教学现象进行抽象概括,一种教学模式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体现。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结构主要是描述教学规律的不同形式,是教学过程各要素的组合。第四层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包括教学设施器材,对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等。上述四个层次是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变量,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过程主要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4.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4.1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模式是设计组织和调控体育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它以一种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又以成熟的经验来丰富理论。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要以某种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规律、情感体验等规律,经过逻辑演绎,推演出一种符合体育教学过程结构的体育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教学实验证实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优效性。同时,某种个别的教学经验经过高度概括、系统整理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并进一步升华为教育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既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某种教学经验的升华。正是这一特性,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充当理论与实际经验之间联系的中介和桥梁,产生优效性的效果。

4.2建立的教学模式要能够操作并比较稳定

教学模式是便于把握和运用的具体程序,为了便于教师的操作,要确定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结构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体系,通过相应教学方法体系的运用使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使其程序化。所建立的某种教学模式要能够推广使用就必须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取决于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的确定。

4.3建立的教学模式要有独特功能和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要根据建立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来确定某种教学模式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使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追求“万能模式”是不客观的。特定的教学模式要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要有其明确的效果评价的标准。

5.体育教学模式类型的逻辑整理

5.1体育教学模式分类依据

分类是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它集中反映了研究者对教学模式性质的基本认识,也直接体现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按照教学模式创始人乔伊斯的阐述,教学模式研究产生于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由于教育目标内涵的丰富性,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教学模式。为了便于体育教学实际的应用,我们有必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类。以往传统的体育教学目标可分为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发展身体两个方面,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时大多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近些年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主动进行体育活动的态度、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5.2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受教学目标所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学目标是传授系统的体育知识技能,则运用系统学习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程序学习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其次,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要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再次,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应考虑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最后,体育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某种教学模式为主,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

6.结论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形成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它具有整体性、操作性、实践性、针对性和优效性特征。体育教学模式结构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结构与方法和教学条件四个层次。笔者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把体育教学模式分为系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能力、提高身心素质和培养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发展情感三种类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身体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学环境条件等多种模式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甄德山.教学模式及其管理浅谈[J].天津示范大学学报,1984.5.

[2]张武升.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研究,1988,(5).

[3]吴志超等.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J].北京:人比体育出版社,1993.

[4]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

[5]叶子良.学习模式探微[J].教育研究,1993.5.

作者:邹毓怀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体育论文 篇3:

学导式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

摘 要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逻辑分析法对学导式教学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其中的优缺点,同时也为日后的高校教师在选用教学模式中提供有益借鑒。

关键词 学导式教学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比较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比较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以系统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在教师统一指导下,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等一系列相对固定教学程序,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以形成学生优化的学力(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要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一种教学模式。

从概念上可看出两种教学模式最大不同在教学的主线不同,前一种是以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后一种是以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

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式比较

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学导式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一)在认识与处理教与学双方的地位与作用方面不同。学导式教学模式对教与学双方地位的认识更进一步,其能认识到学生的学是教学的主要因素也是内因,教师的教仅是一种辅助条件或者看作是一种服务。在处理教与学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学导式教学模式把重心更多的放在了如何让学生去自觉的学、怎么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上,而在对待教的作用上,真正的将教学中以教师为重转变成将教学以学生为重。

(二)在处理教学工作的着重点上不同。学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的更多是怎么能把学生的智商和能力给提高上去,不但让学生学到一些理论或者技术技能方面的文化内容,而且启发引导学生学着运用这些已学到的知识或技术技能,通过利用已学到的知识以及技能去解决一些问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看重的是对于知识的传播和教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么能把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懂得就是教师最大功劳,变相的导致教师只停留在这种思想和意识当中。

(三)教师备课与选择的突破口不同。其突破口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前者把重点突破口放在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利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变成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去教导学生的角色,与此同时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规划者、参与者。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向学生用语言描述体育理论知识,教师在备课和讲解教授中仅停留在准备一些表面狭隘的理论知识上。

(四)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态度与具体措施不同。学导式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综合在智力结构的要素之内,进行智能的综合开发及其各项要素的普遍发展,实行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综合,教学过程与教育过程的有机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等同智育的相互补充达到管教管导、学导结合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侯峥嵘.健美操教学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16(2):45-46.

[2]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

[3] 黄埔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

[4]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16-121.

[5] 李杰凯.关于体育教学模式一般理论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2:2.

[6] 徐继存,赵昌木.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8.

作者:刘辉

上一篇:语文优化教学的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重庆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