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2022-04-21

摘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适应周围环境、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具有自卑与自尊交织、焦虑与抑郁并存、敏感与孤僻共生的特征。顺利解除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扰关系教育的成败,国家应该重视,社会应该关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篇1: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研究

【内容提要】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是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的要求,也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对几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归纳总结出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大环境、民办高校办学体制以及基层党支部建设三个方面探究了原因,并从认识到位、教育到位、建设到位、党政合力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力求促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民办高校 青年教师 党员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会2013-2014年度党建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陈梅,武昌理工学院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李超峰,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自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来,民办教育进入了快车道,民办高校发展迅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各种软硬件条件快速更新,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决定了师资队伍结构的独特性,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了较大比重,他们伴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渐成长,是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做好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的必然要求,也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有利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以武汉几所民办高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调研样本(我们所说的青年教师是指3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专职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老师),采用调查问卷和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随着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以武汉某民办高校统计为例,专任教师730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达到365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0%。而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为108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4.7%。该校专任教师党员总数为304人,青年教师党员人数占全校教师党员人数的35%。而这些青年教师进入民办高校后申请入党并得到发展的状况并不乐观,2011年到2013年仅发展了6人。在我们调查的非党员青年教师中,只有13.78%的青年教师表示“有机会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些有入党意愿的青年教师中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屈指可数,表示“最近两年递交过入党申请”的仅占4.43%。

统计数据表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数量与其较大的青年教师总量相比则较少,比例是偏低的,特别是民办高校非党员教师中递交入党申请的青年教师人数很少,这说明在民办高校中缺乏一支相当规模的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大部分青年教师入党的积极性不高,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在民办高校严重滞后,每年新发展的党员数目过少,这势必影响民办高校的长远发展,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当前情况下着力落实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滞后的成因分析

本调研组通过向武汉几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含党员和非党员)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有效回收教师答卷410份,其中有效率为82%。调查内容包含青年教师基本信息、教师思想状况、工作与生活状况以及党组织生活的开展状况。其滞后原因归纳如下:

1.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们所说的青年专任教师基本是80后,处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迅速发展的变革时期的他们,思维活跃,特立独行,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而且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基本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分,这个比例占青年教师的80%。同时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缺少对党的理想、信念的认识和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不高。青年教师普遍地认为谈政治是虚的,对政治学习冷淡,对入党缺乏应有的热情。而党内不正之风的盛行也直接损害了党的形象,使青年教师对党组织缺乏信任,入党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2. 受民办高校办学体制影响

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与公办高校的办学体制存在差异,没有国家财政的拨款,主要由国家机构认可的社会组织或个人自筹资金办学,自负盈亏,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较大。国家为了规范民办高校的发展,保证办学质量,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评估。如专业抽检、本科评估、学位授予权的审核和转设的审批等,对于这类赢得社会认可、争取更多更好生源的事情学校都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但这类评估指标对硬件考核多、软件要求少,对教师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缺少实质性的评估。这类引导影响到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培养方向,导致重学历业务、轻政治思想的行为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如在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培养骨干教师等青年关心的问题上,没有严格的政治条件要求,这就使一些青年教师认为教学、科研等业务的提升才是首要考虑的,入不入党对自己的成长发展影响不大,持这种观念的青年教师比例占到了78.8%。

民办高校的教师一般实行合同聘任制的用工制度,不同于公办高校的事业编制,且工资待遇不高,稳定性不强,这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存在打工意识,并不安心于目前的单位,而是“骑驴找马”,利用高校自由安排时间相对较多等特点,备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以期获得收入好、社会地位高的稳定工作。正是这种打工思想使有些青年教师党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转不转组织关系不要紧,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我们在进行数据调查时发现,不少青年教师甚至没有将档案和组织关系转入民办高校。

3. 受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不到位的影响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我省民办高校逐步建立起相对健全的党组织体系,调研的几所民办院校都成立了党委,各院系成立了教工党总支或党支部,实现了两级建制或三级建制的管理模式。但党支部建设不到位,教师基层党支部的作用发挥也不够。

在民办高校,考虑到办学成本,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一般由行政负责人或教师兼任,专职党建机构人员没有或较少。而这些兼职党务工作者大多缺少党务工作经验,较少关注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政治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民办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内部人员因流失而经常变动,这也是发展工作开展缓慢的一个因素。此外,有些民办高校上级党组织对基层教工党组织发展青年教师党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指标考核,基层党组织对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缺乏认识,思想上不重视,党组织生活流于形式。我们调查发现,多数民办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单调枯燥,多是采用开会、听报告、念文件、写心得等形式,存在着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问题。

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对策

1. 重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

学校董事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将优秀的青年教师吸引到党组织里来的重要意义。这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的必然要求,也是为了促进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的发展有利于优化民办高校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党员的知识层次,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有利于完成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团结、引导、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对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发挥党对民办高校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意义。

2. 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激发青年教师的政治热情

我们要看到,尽管青年教师存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但这个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我们要根据青年教师信仰还未完全定型、有较强可塑性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错误的认识加以引导和教育,逐步提升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认同,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组织青年教师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使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御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作用,逐步完善二级党校培训教育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或非党员青年教师进行较系统的党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党性教育,并聘请党建研究专家介绍党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成绩,邀请时事政治专家结合时政谈党的决策领导,结合目前大力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谈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加强青年教师对党的支持和认同,激发青年教师的政治热情。

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员发展工作的执行主要是在基层党组织,所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首先要认真选派业务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优秀党员来担任支部书记,并在工资待遇和经费保障方面给予落实。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其次对基层支部要实行目标管理,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使发展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各基层党支部应主动积极找青年教师谈话,指定党员教师联系人,建立“青年教师党员导师制”,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关心青年教师存在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愿意向组织靠拢。

最后是加大对党建工作的资金投入,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吸引青年教师加入党组织。在我们的调查中,80.4%的青年党员希望组织外出参观红色资源,75.5%的青年党员希望多开展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70%的青年党员希望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先进人物来校做政治报告,72.5%的青年党员希望组织外出进修考察的活动,这说明青年教师党员对实践教育活动的需求。

4. 党政合力,做好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

首先,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实行教代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党代会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等,畅通教师表达民主权利和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整个党委系统要致力于了解和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扭转青年教师对民办高校的偏见,安心于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增强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

其次,在教师普遍关心的人事考评上要注重对政治素质的考评。在人事招聘上,既考察教师的专业能力,也要关注其政治素养。对青年教师除提出业务上的目标要求,还应有政治上的目标要求,启发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在组织设置上,在教研室基础上建支部,使党务工作有了载体,要求把党建工作渗透到教研室业务中,把党员发展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职务升迁中,优先考虑政治思想好的青年教师。

总之,民办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找准问题症结,采取有效措施,壮大青年教师中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党员队伍,推动民办高校稳定持续的改革、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宏伟,何鹏.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现状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29(03).

[2] 胡滨.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9(04).

[3] 杨烁.关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4,(02).

责任编辑:刘芳玲

作者:陈梅 李超峰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篇2: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扰及其调适研究

摘 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适应周围环境、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具有自卑与自尊交织、焦虑与抑郁并存、敏感与孤僻共生的特征。顺利解除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扰关系教育的成败,国家应该重视,社会应该关注。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困扰;青年教师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入职之初,会在工作、社会和家庭方面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他们的情绪,困扰他们的心理,对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扰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困扰主要来源于三种情况: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时遇到的心理困扰,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时出现的心理困扰,以及工作中进行人际交往时出现的心理困扰。

1.教育环境适应中的心理困扰。高校青年教师指的是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进入高校准备从事或者刚刚从事教学工作不久的教师。经过多年学生生活,他们大都能遵循“学生”这一角色的行为规范。踏上工作岗位,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即使在校时品学兼优,但在教学岗位上却不一定受人欢迎。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角色转换意识不强。鉴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有着高于一般职业的心理预期。青年教师刚刚脱离学生身份,对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区别认识不深,具体表现在衣着打扮、话语体系方面沿袭了学生时期的某些特点。要知教师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一举一动会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而有些青年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忽视了其他,从而在身份转换方面出现障碍,造成心理困惑。二是羞怯心理难以克服。青年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不俗的演讲口才,但初登讲台,面对众多学生会产生羞怯心理。遇到教学督导前去听课,会增加其紧张感。如果情绪得不到及时调整,会染上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的疾病。

2.教学工作中的心理困扰。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把教材体系转变成教學体系,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青年教师内心渴望成功,希望尽快适应岗位,成为优秀教师。这一愿望与工作经验不足、教育技巧生疏、处理应急环境能力不强,对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不熟的实际产生冲突,给其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任务重。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到来,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势在必行。青年教师必须迅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堂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生存危机意识更强,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希望青年教师担任更多的教学任务,还向其提出更高的教学质量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要找到适合时代和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渴望成功心理与客观教学现状会加大青年教师的心理落差,造成其心理困扰。二是科研任务重。高校要求教师提高科研能力以辅助教学,民办高校有着更强的追逐科研的动力,要求青年教师发表高质量文章,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学校在年终对每位教师科研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和措施。对于完不成科研任务青年教师,一般采用扣发年终奖和口头批评的方式来刺激他们,并规定在下一年度补上未完成的任务。这就给青年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使他们产生了对科研任务的恐惧和排斥心理,精神处在高度紧绷状态中。

3.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扰。马克思说过,人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也面临着与校领导、同事以及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一是师生关系。随着大思政教学的到来,高校青年教师特别是辅导员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学生交流,看似简单,其实不易。从“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其思想和个性”到“让学生了解和接受自己,建立威信”,再到“对学生做说服教育工作”,对一个青年教师而言绝非轻而易举。二是同事关系。青年教师要处理与年龄、性别、职称、上下级等方面的关系。同龄、同性、同职称教师有相同的人生体验和话题,较易沟通,但校领导、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沟通会有些困难。这种心理上的差异、扮演角色差异,往往给青年教师带来心理压力。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困扰的特点分析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有着比较特殊的身份心理,教师的身份给了他们自豪感和上进心,民办的称谓和待遇让他们添了一丝忧愁。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他们紧张和焦虑,缺少时间让他们远离社交,变得敏感与孤僻。

1.自卑与自尊交织。自卑“不仅指人生理上的缺陷,也包括了人面对现实的社会和生活产生的种种不完满和不理想感中产生的自卑感”[1],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也是心理学中使用较广泛的概念之一。心理学中的“激励保健理论”认为,使员工感到“不完满和不理想”的因素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当这些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这些因素被称为“保健因素”。民办高校缺少政府的扶持,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住房、医疗、养老保障这些青年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保健因素”问题,民办高校解决不力,这无疑大大降低了青年教师的安全感。“自尊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心理,表现为承认和重视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喜欢和热爱自我的情绪以及接受自我的意向。”[2]教师的自尊是源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具有特殊的内涵。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种与教师职业相伴而来的“自我尊严感”,构成教师特有的精神气质。教师也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把自己塑造成“有德之人”,在道德本位的中国传统社会里,拥有道德之人往往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褒扬。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被赋予智慧的化身,知识给教师带来了自尊自重的心性。“保健因素”的缺失造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自卑,知识与道德的拥有让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自尊心彰显,自尊与自卑并存,成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

2.焦虑与抑郁并存。亞当斯的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在与同类个体对比后,常常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第一,与公办高校青年教师相比。同样为高校教师,民办高校教师却无法获得和公办高校教师一样的社会地位,工资福利待遇、职业前景也相差甚远。公办高校青年教师在入职时就会有比较高的福利待遇,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住房补贴,特别是住房公积金数额差别显著。经过调查,相同的职称和学历,公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各种收入远远超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第二,民办高校按劳取酬的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吃大锅饭”和“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的流动性很大,特别是一些高学历青年教师,到民办高校工作的期限比较短。为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稳定发展,学校管理层会用一些亲属来管理学校。“任人唯亲”一旦被定义,就会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感到“不公平”,他们就会产生焦虑。民办高校由于成立时间短,人员构成复杂,学校文化底蕴薄弱,教师参与感不强,成员之间关系疏离,这造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少归属感。长期下去,他们要么选择离职,要么造成情感低落、思维迟缓,甚至减少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把自己封闭起来。

3.敏感与孤僻共生。敏感在性格上可认为是过度地在意细节带来的感受和变动并善于将之放大,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敏感性要高于公办高校的同类个体,由于缺少公办高校稳定的福利待遇、人事制度和任免程序,青年教师更容易患得患失。常常会因一次表扬而兴奋,因一句批评而寡欢,很在意自己在他者心中的形象。他们心思较为细腻缜密,总爱凭想当然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结果心里总有难解的一团乱麻;也有的人是因为追求成功的愿望太迫切,致使对人对事都很敏感,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总存在心里,斤斤计较。当然,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敏感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工作的不稳定和竞争的残酷都会加大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孤僻常表现为离群索居,对他人怀有厌烦、戒备和鄙视的心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缺少归属感和认同感,他们过于敏感于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有时害怕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事而丢掉了自己的工作,所以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他人抱有戒心。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凡事与己无关,甚至自我禁锢。

三、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困扰的对策分析

对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出现的心理困扰,需要从外、内两个方面加以调适。社会、学校应当从外部高度关注这一问题,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也要从内心对这一心理现象高度警觉。

1.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对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出现的心理困扰,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构建有效的帮扶机制。首先,要健全教师心理困扰的帮扶机制。高校在各个二级学院、公共教学部和实验室普遍建立心理咨询制度,配备相当数量的心理咨询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确保每个青年教师都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每个青年教师都有对应的帮扶责任人。心理咨询室和咨询师通过接待、咨询、讲解和培训、援助、生活救助等多种形式,为青年教师提供直接、快捷、方便的帮助和服务。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援助途径,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周围青年教师的心理动态。定期收集周围青年教师关心的或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学校在党委领导下,帮助解决青年教师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后期跟踪与援助工作,保障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让这项工作的长期化、制度化。

2.积极进行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自主调节行为,并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可以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如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在面对心理困扰时,有心理困扰的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需要做出合理行为的自我控制行为。当然,这不是一步就能做到的,可以先从比较容易的部分做起,比如,针对教学科研上的压力,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授课方式和合理的时间安排,来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及时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锻炼、跑步都是一种不错的宣泄手段。如果这方面成功了,就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中去。久而久之,青年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就达到了远离心理困扰的目标。

3.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首先要正确评价自己,青年教师和其他社会群体一样,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既然是普通人,就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把优点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尽可能去除缺点,让自身变得更完美。其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职业。教师是神圣的,是灵魂的工程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需要坚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这个职业是普通的,同社会其他职业一样,都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职业又是特殊的,它有自身的特点,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奉献和付出,就远离了社会的喧闹和繁华,守得住寂寞,耐得住贫寒,做一个心理和身体都健康的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  朱凤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  何昭红.试论以树立自尊和责任感为基础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65.

[责任编辑 马 学]

作者:王铁成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篇3: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培养探析

摘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培养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拓宽其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培养是民办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解决好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水平的民办高校。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培养

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培养是民办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解决好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水平的民办高校。

一、几个关键词的界定及意义

1.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界定

我国民办高校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普通高等院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包括拥有学历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和颁发母体学校文凭的独立学院,这类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是通过高考录取学生的;另一类是不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是指还没拿到学历授予权的学校。本文所指的民办高校是有学历授予权的本科民办高校。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从公办高校退休后到民办高校任教的退休教师,二是在公办高校任职的同时在民办高校兼课的兼职教师,三是民办高校面向社会招聘的专职教师队伍。这种教师队伍结构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有:一是民办高校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和教学管理及方法与公办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年龄偏高的退休教师来说,知识结构和观念老化,易出现教学与民办高校现实相脱节。二是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大、稳定性差,课程调换频繁,上课时间不能保证,功利思想严重,使得民办高校难以进行有效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三是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职教师高层次人才少,教育观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科研力量薄弱,学术整体水平偏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青年教师代表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可持续发展,现在的青年教师5~10年后将责无旁贷地挑起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担,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因此,民办高校只有解决好青年教师的稳定和提升问题,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优势。本文中“青年教师”的定义是指具有独立师资的民办高校中年龄在45岁以下且走专任教师路线的教师。

2.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研究的意义

2012年3月,笔者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以“高校青年教师”为主题检索出论文2624篇,其中有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论文有37篇;检索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为主题的论文123篇,其中有关“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论文仅有5篇。由此可见,对于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公办高校角度出发来进行讨论和论证的,而从民办高校角度出发来研究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文章目前甚少。究其原因,与民办高校起步晚,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与公办院校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关。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民办高校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优势在于:一是民办高校办学体制灵活,市场意识和经营观念比较强;二是民办高校和政府的关系比较清晰,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三是民办高校与教师的责权利关系清晰。因此,多层面、多方位地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民办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竞争实力,增强社会认同,从而扩大生存空间。

关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5篇论文,其中2篇是西京学院的赵联国关于民办高校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2篇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柳菊兴关于民办高校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1篇是湖南科技学院的宋宏福关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需求及培养对策的研究。这些论文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培养原则等方面,而根据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特征,采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措施及成长途径的研究則没有涉及,本文尝试对此作一探讨。

二、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培养阶段的理论认识

福建师范大学的连榕、孟迎芳以教龄和职称两个方面为依据提出教师专业培养的“三阶段论”: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等人以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成绩为依据,提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这些观点从优秀教师成长的轨迹对理想中的教师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培训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因此,对青年教师专业培养要根据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特征来进行。在对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各个阶段中,要帮助青年教师正确定位,明确专业发展及职业发展目标,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及专业发展的反省认知;培养方案要围绕有效指导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及职业发展的活动进行设计和开展。学校应该结合本校理念及实际情况,建立阶梯式青年教师培训体系。

三、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理论认识

关于青年教师专业培养问题,国内学者有多种不同的论述和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具有比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具有1~2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科学家的创造活动、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知识;三是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具备前两个层面的知识,相对缺乏第三层面的知识即教育学专业知识。如果高校教师缺乏教育学专业知识,即使在学术上造诣再高、科研能力再强,也只能做一名学者,而不能称之为教师。

颜建军认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青年教师在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有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课题和科学、学术研究,最终实现专业自主,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进行的促进自身的教育理念、服务精神、科研内在能力的活动。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是高校青年教师从仅仅拥有专业知识、技能和感性专业情感的准专业人员成长为具有成熟的教育专业理念,拥有深刻而高尚的专业情感、一定的科研内在能力的专业人员的过程。

李先富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青年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从而逐步胜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工作的过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个性方面的成长,使教师能够胜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

潘懋元认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教师培训不同,它着重从教师的主体性出发,自我要求达到某种目标。它应该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学术水平,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学科理论、跨学科的知识等。2.教师职业知识、技能,包括教育理念、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3.师德,包括学术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包括服务精神、自律精神和创新精神。

通过上述观点梳理,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的从业人员,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更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二者受到自身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组织因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四、关于青年教师阶段性培养方案的探讨

民办高校真正实行了教师聘任制,并不存在公办高校中的人事弊端。因此,民办高校可以克服对教师单一的薪酬约束关系,建立多元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激发其专业发展需求,由“要我发展”转变成“我要发展”。针对青年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举办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激发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

1.起步期——组织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

1~3年教龄是青年教师的起步期,也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养成的关键期。根据潘懋元的观点,新任教师是指在高校工作未满3年的教师,而中国当前的大学教师发展,应着重新任教师的培训、教育。民办高校新任教师一般是刚入校就被安排主讲课程,而且没有老教师手把手给予培训指导。学校的关注、支持与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任教师的整个教师生涯并决定新任教师的去留。因此,组织新任教师观摩学习,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是提高其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教学基本功是走上讲台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促进教师语言流畅、教案规范、板书有序、讲授内容设计得当。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可以包含教案评比、课程说明、语言、书写、写作等方面。语言方面可以通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来进行;演讲方面可以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要求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及其剖析;书写方面是对粉笔和硬笔书法的锻炼;写作方面可以包含公文、教案写作、教学反思。

2.发展期——展开教学和科研全能大赛

4~10年教龄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快速发展阶段。经过起步期的锻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已经比较了解,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比较清楚,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在这一时期逐渐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成就。

全能大赛可以包含:写一篇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论文,要结合教学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于教與学的观念和方式的创新;上一堂有创新意识的好课;科研积累量化分评比。

3.稳定期——开展教师风采大赛,进一步激发热情

11~20年教龄教师的事业进入平稳阶段,能够较坦然、顺利和熟练地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有的已成为所在专业领域的专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这一时期,教师心态平稳,但热情有一定的减少。因此,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学术管理能力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术领军人物的同时,也有能力建设学术团体。开展教师风采大赛,进一步激发热情。风采大赛可以包含原生态随堂课——课堂风采奖,科研展示——科研成就奖,教育教学论坛——专题讲座奖,学科建设展示——团队建设奖。

周培源在任北大校长时曾强调:“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如何。”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管理、有步骤地开展;在阶段性培养过程中,要给教师明确的目标,促使其自我完善;要提供给教师公正的平台,以使其施展才华;给教师成长的阶梯,使他们不断进步,日臻完善;让教师在实现自身价值、享受职业尊严的同时,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颜建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3]李先富.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4]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责编:赵东

作者:黄桂玲

上一篇: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论文下一篇:青年教师职业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