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2022-04-21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新生力量,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校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进高校青年教师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进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篇1:

我国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探析

摘 要: 本文基于我国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需求分析,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概念,揭示其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扶助机制,分别为建立薪酬激励机制、优化培养机制、构建活动平台协调机制以及完善评价机制。

关键词: 新进青年教师 心理健康 扶助机制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既关系到各高校间师资队伍发展的水平,又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由于刚进校时间不长,高校间的各种改革举措差异大等因素,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1]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特别新进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一、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2]。这一定义,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阐释。这包括一个人的身体状态、智力发展、情绪与情感、人际关系与环境、工作与职业等方面。人的需求反应人的心理,进而引导人的行为。因此,从人的需要出发考察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来说,生理需要表现为具备健康的身体。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青年教师才能发挥所学专长,进行工作与生活。安全需要表现为青年教师对工作的稳定性,所生活环境的愉悦性的状态。社交需要表现为高校青年教师的人际关系状态。在工作中,这表现为青年教师与领导、同事特别是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状态。自尊的需要表现为青年教师的归属感问题。这既是一个青年教师对自我角色的认同,又表现为与外在互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等级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为高校青年教师对自我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表现为教学上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课堂氛围,科研上与时俱进不断钻研进取、教研相长。故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良好的身心和对工作生活的认同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开创性地完成工作并寻求自我价值的一种过程性状态。

二、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高校新进青年教师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

目前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部分教师来自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居多,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新进教师初入学校,对学校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改革性举措不理解或者不适应,往往表现逆反或者懈怠。部分青年教师会出现不同程度地焦躁、孤独、抑郁、嫉妒等各种心理问题。这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进而影响其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看某些新进青年教师的这些问题,不难发现,新进青年教师以下内在需要出现不协调导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一)希望经济稳定与生活压力相对较大的矛盾。青年教师进入高校的目的从自身方面说,希望获得比较稳定的收入,实现自身的经济独立。新进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首先感受比较大的就是经济压力。但不同类型高校或者不同地区的高校表现一定的差异化。我国高校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物价水平高,居民的生活成本相对比较高,尽管新进青年教师能够获得一定的住房补贴费用,但相对于房价偏高的地区来说,无疑给其增添了负担。且目前高校进人的标准都基本要求需具备博士学位。这对应教师的年龄层次大多已到结婚生子的年龄段。很多教师也会因家庭情况而倍感生活压力,从而产生焦躁与不安定感。

(二)寻求职业归属感与对职业的认同度出现不协调。职业归属感体现在对高校教师职业的认同。认同度越高,工作越有动力与激情,那么对于职业期待就越高。反之,则会影响自身工作与生活,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职业认同感除了社会层面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影响外,更重要的是来自自身对职业的认同,这表现为职业兴趣、职业认识、职业行为及职业期待四个方面。职业兴趣即高校新进青年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部分新进青年教师被动选择这份职业,缺乏兴趣,工作上也会表现冷漠与麻木。职业认识即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对教师身份的理解与认识。当一个教学科研型教师把自己仅理解为一个教书匠或者一个科研人员,必然导致自己在工作上发生偏差。职业行为即新进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职业期待即新进青年教师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和动力,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则势必造成工作上迷失方向。总之,当高校新进青年教师职业归属感与认同感没有真正树立的时候,心理问题也会诱发。

(三)渴望人际关系的和谐化与人际交往方式的困惑间的不协调。新进青年教师就业高校因学校特点、地域环境、家庭状况等原因,很多人的就业高校所在地区常常是不熟悉的地区。这就需要新进青年教师一方面尽快适应所在高校的环境,另一方面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针对新进青年教师来说,这种人际关系圈表现为与学校同事、与所教学生、与自身亲朋之间的关系。目前,很多高校因把新校区建在郊区,学校教师一下课就忙着赶班车,没有多余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由于对学校环境的不了解,很多青年教师不能通过一定的组织、活动载体与学校各层面的人员进行接触,建立联系。部分青年教师常常处于一种群求人际圈而又孤单的状态,这让个体感到压抑,并对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职称晋升的期望与教学科研压力间的不协调。新进高校青年教师刚进入校门,面临的一个发展问题是如何晋升职称。很多青年教师深受压力,从外在角度说,一方面,目前很多相对发展迅速的高校都开始实行“非升即走”政策,要求新进教师在规定的期限内必须评上副教授,否则学校就与之解约。另一方面,部分学校为适应学校发展目标,逐步提高教师评聘职称标准,要求教师在评聘职称时,在研修经历、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必须取得相应成果。这对很多新进老师造成焦虑与厌烦情绪,给其带来内心的不协调感。

三、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

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论由哪种需求引起,一旦出现问题势必对其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从需求出发,寻找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变化,建立相应的机制,并对机制进行整合,以达到构建完整的高校新进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的目的。

(一)建立薪酬激励机制,保证新进青年教师物质需求。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的薪酬要坚持统一性和差异化的原则。一方面,新进青年教师按职称兑现待遇的原则,对于博士毕业的教师给予教师系列中级职称的待遇。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优秀人才,如海外引进人才、高层次人才,待遇上可划分相应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工资支付形式,如协议工资、或者通过校聘、低职高聘等方式进行差异化管理。在奖励性绩效实施过程中,坚持“按劳分配、以岗定酬、注重效率、分类考核、统筹兼顾”的分配原则,“薪酬设计上要建立向青年教师适度倾斜的教师的薪酬激励制度,不要片面地以工龄和专技职务确定报酬和奖励,应与工作业绩相挂钩”[3]。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和杠杆作用,切实调动新进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优化培养机制,为确保新进青年教师尽快融入角色。针对各高校引进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可将青年教师培养分为基础培养、骨干培养和高端培养三个阶段。基础培养主要针对中级及以下职务的新教师。旨在培养新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为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夯实基础,提高能力。这一阶段,可通过新进教师岗前培养、采取集中方式,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和研究、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博士化培养计划(主要针对一些目前发展步伐相对滞后的院校)等方式进行。骨干培养只要针对具有副高职务的青年教师。旨在提升其在素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其具有独立讲授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指导研究生、发表高水平成果、组织科研活动等能力。可通过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工程、“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计划”、“博士后培养计划”等培养计划。高端培养主要针对具有教授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旨在培养其具有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精品课程建设的能力,成为在内外本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团队负责人或教学名师,促进其成长为学术思想先进、原始创新能力拔尖人才。可以国家、省级、校极人才项目为依托,如“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省人才项目等计划。

(三)构建活动平台协调机制,为新进青年教师人际交往提供支持。高校新进青年教师虽因一些原因,给人际交往上面造成一定的障碍,但我们仔细挖掘一些可利用的途径,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整合和加强,建立活动平台协调机制,这样能解决新进青年教师人际交往的困惑问题。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利用新媒体社交加强与师生的互动。互联网时代使得人与人间的沟通更顺畅,新进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熟悉新媒体社交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QQ等途径建立自身与教师、学生的互动群。且如果互动充分,则也可以发展成线下的互动。达到人际交往线上向现实的转移。二是要充分发挥好导师制、联络人的作用。导师制是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使得新进教师尽快熟悉自身角色,同时也可以通过老教师进入一定的学术社交圈、打开人脉资源。发挥联络人的作用是指高校要完善好校院系三级联络机制,通过相关负责人把政策及时传达,实现信息互通,保证新进青年教师能够及时获取相关活动信息、具体政策安排等。联络人要适时掌握教师的情况,及时了解问题,并通过相关途径解决。

(四)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新进青年教师个人发展。寻求个人的发展是新进青年教师最看重的目的和方向。要注重三方面的评价:一是重师德。要将师德评价作为新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前提条件,通过党支部、教育教学活动向其宣传先进典型,促使其形成积极的态度与观念。二是重教学。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教学要注重把教学督导和学生的评教相结合。要营造高校尊重教学,重视教学质量的氛围。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三是重业绩。“评价者要注重教师的显性工作,又要注重其隐性工作,努力达到显性与隐性的统一”[4]。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新进青年教师科研方向的引导,注重对其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能以偏概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

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305/152333.html.

[2]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3]高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4]张浩.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创新[J].教育评论,2014(9).

项目名称:2014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政课题: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扶助机制研究(SZ20150331)

作者:计龙龙

新进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篇2:

高校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需求及培养途径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而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新生力量,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校的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然而,大部分青年教师尤其是新进青年教师由于缺乏教育培训经历,教学经验不足,往往教学掌控能力薄弱,教学质量不佳,影响高校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策略

一、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薄弱原因分析

(一)教学理论知识空白

当前高校办学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需要高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所谓高水平师资即教师既应具备丰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教学专业技能。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中的主力军,多毕业于国内外一些高水平大学,具有学历高、专业知识深厚的优势,知道要“教什么”,但绝大多数青年教师为非师范院校毕业。

(二)教学技能培训效果不佳

为提高新入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教育教学岗位工作,增强教育教学技能,各高校在新教师入职后都会安排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以教育理论知识为主,缺乏教学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法知识培训。多数高校岗前培训集中在开学前1-2周进行,为完成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必修学时,各门课程安排极为紧凑,主要课程从早到晚连续性开课,新进教师缺乏吸收和内化知识的思考时间,不少新进青年教师反馈岗前培训类似走过场,只为完成任务,且岗前培训多以理论灌输为主,培训方式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新进青年教师通过岗前培训提升教学能力的收效甚微。

(三)教学成长欠缺适应期

新进青年教师在刚入职时,尚处于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阶段,高校应提供一定时间让青年教师领悟教师角色及对角色初步开展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稳步提升教学能力以胜任教师角色。因此,多数高校都规定,新进教师进校的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原则上不安排教学任务,或只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少量章节的授课工作,以确保新进青年教师有足够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实施教学技能培训,以逐渐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二、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需求

研究发现,新进青年教师在入职初期对教学活动还是充满热情的,但因欠缺教学经验,课堂气氛总是非常沉闷,难以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教学自信逐渐丧失。他们也能意识到自身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存在的诸多不足,对自身教学能力并不满意,希望能通过学校培训、优秀教师指导等方式帮助自己提升教学能力。而教学督导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进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督导員通过听课,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让教师能及时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可以说,新进青年教师希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督导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

三、教学督导工作机制角度的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养途径

(一)全面指导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督导员选聘的都是校内长期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熟悉国家有关高等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及教师专业素质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优秀教师。针对青年教师欠缺教学理论知识和缺乏教学技能培训的情况,学校可组织全校教学督导员成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导师队伍,在督查教师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能对教师进行专业和教学方面的指导。督导培训导师队伍中可适当吸纳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学科领域优秀教师加入,以加强对新进青年教师教育学科理论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

(二)榜样示范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督导员作为教学质量的监控者,他们自身首先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深厚教学素养、优良师德师风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他们长期坚守于教学一线,教育视野开阔,思想敏锐,注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是教学和课程领域的专家。教学督导员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言语形式的指导,最好可以让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督导员真实教学过程之中,直接观摩教学督导员的教学活动,让青年教师通过向身边的教学“榜样”学习,树立提升教学能力、做好教学工作的信心。因此,可定期安排教学督导员开展教学示范课,身体力行向青年教师展示组织教学活动的各项技能,让青年教师形成直观感知;课后随即组织教学研讨,由开设示范课的教学督导员先开展说课,介绍教学整体流程的设计思路,再由青年教师就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技术运用和课堂教学掌控等多方面内容与教学督导员展开交流,通过发挥教学督导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三)分工协作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研究发现,青年教师接受教学指导需求的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新进青年教师,他们对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完全是“零起点”,因而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得到外界的有效指导。很多高校是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导师和开展教学督导来帮助青年教师了解教学活动和提升教学能力。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通常由各二级学院行政负责人指定本学院中师德良好、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担任,这些老教师因学科专业的差异,可能并不了解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学科知识,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在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指导时也常常按照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来要求青年教师,压抑了青年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发展。

(四)重点帮扶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经过教学培训、导师辅导和教学督导员听评课后指导,在教学能力方面仍“困难”、教学效果无改善以及学生教学评价结果多次偏低的青年教师,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可组成督导小组,以结对形式开展重点帮扶活动。督导小组成员对青年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设计、教学态度、语言表达、课堂提问、师生互动、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分类专项指导,指导后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微格教学录像,鼓励青年教师对自我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用心探索与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透过教学反思,构建教育理念、重构课堂、重建教学,然后再听取督导小组教师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活动。此后,督导小组再采取反复跟踪听课的方式,观察被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有无提高,做到跟踪到位、指导到位、关爱到位、帮扶到位,帮助青年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从而促进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学勇,刘毅,罗斌.高等农林院校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5):32-34.

[2] 肖模昕,田凯,于立君,等.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能力提高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7-8.

[3] 刘盈盈,颜玄洲.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途径探索——基于青年教师自身视角[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9):287-288.

作者:杨瑞

新进高校青年教师论文 篇3:

浅议高校新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 要]近年来高校大规模引进应届博士进入高校,导致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无疑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为落脚点,明确课堂教学的规律,掌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原则和常用的一些技巧,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所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新进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在近几年的教学和“同行听课”中深深感受到,影响大学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要求、教师的科研压力、师生间的关系、学生听课状态、课堂教学要求等方面。虽然不同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同,但课堂教学的基本道理大致相通。现就大学课堂上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些问题归纳一下,希望对大学新进青年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 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

大学里的所有课程都是有价值的,也都是具有精彩之处的,并且都是能供教师在课堂上尽情讲解的。关键是教师自己要深刻了解课程的意义,领会讲授该课程的必要性,能为自己所讲授的内容所感动。只有这样才能具备上课的底气,才有讲课的冲动,才能激发出教学热情,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或引导学生。现在的确有个别教师上课显得底气不足,不敢讲,明显感到怯懦,甚至显得萎靡,有的似乎是在讲台上自言自语。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理想。所以,教师自己为所讲授的内容所感动真的很有必要,甚至是讲课的前提。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是课堂的灵魂

课堂教学无疑具有自身的多种属性。就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必须追求其正确性、科学性、充实性、清晰性、条理性、系统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生动性、启发性以及感染力、亲和力、吸引力等等。这些不可剥离的各种属性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灵魂,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价值,也是任课教师应当不断追求的行为准则。也只有满足了这些课堂属性的教学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学,若缺失了其中的某些属性,甚至是某个属性,则会部分失去,甚至会完全失去课堂教学的意义。这一教学的灵魂问题同样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难点问题,应当经常不断地以此来对照自己,来提醒自己。

三、不断规范教学内容

当前存在着不同的教师讲授相同课程的差异问题,甚至能把同一门课程讲得像是两门课,其教学规格、教学效果存在着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在文科课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此,一定要强调教学大纲的作用,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规范课堂内容。大学课堂上经常存在着两种不良现象:一是过多地宣扬非主流观点,二是课堂案例不恰当。大学课堂无疑是大众场合,不是宣扬个人观点的场所,切不可将非主流观点或教师的个人观点当作重点内容来讲解,避免引起思想混乱。

四、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听懂为落脚点,一定要正确地发挥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经常能见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教师在被动教学,课堂上漫不经心地照本宣科,甚至是在自言自语,而学生普遍在开小差,我行我素。二是教师在自我表演,教学过程中情绪过于高涨,语速飞快,不管不顾,整个教学变成了教师的自我表演、自我陶醉的过程。这两种现象都是因为教师没能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放在首位,也显然都无法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既要克服胆怯心理,追求语言和神态的坚定、平和、自信,追求课堂上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又要敢于和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有主动掌控课堂状况的愿望和能力,既要避免情绪过于低落,也要避免过于兴奋,从而正确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注意授课信息的有效性

课堂信息的表达在于:一是语言清晰,课堂上注意讲话的音量,有适当的语速和节奏,减少地方口音,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无误地知道教师表达的是什么。二是板书清晰,要让全体同学能够看清教师写的或画的是什么,追求颜色清楚,大小适中,字迹工整,图形美观,色彩分明,并且避免写完就擦。三是PPT清晰,每个篇幅的内容或文字宜少不宜多,突出关键字,突出纲要性,追求条理性;字体、图件和表格演示宜大不宜小,色彩鲜明,以追求清晰性;背景简洁明快,去掉不必要的动画效果和音响效果,避免分散注意力;尽量避免用Word或PDF上课。四是指点的内容要清晰,无论用教鞭指点,用手指点,用激光灯指点还是用鼠标指点,一定要保证指点的准确、清晰、稳定,避免大范围来回晃动。尤其是用激光灯指点,容易产生剧烈晃动,使人眼花缭乱。总之,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明白无误地了解到老师所表达的信息。

六、精选课堂案例

大多数抽象的理论问题往往是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凝练而成。案例是理论的注解,是解释理论的具体素材。的确有教师,讲到某理论所涉及的具体事例时,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旁征博引状态,往往口若悬河而离题万里。还有教师在讲案例的时候会“案例套案例”,为了说明某理论,举出A例子,为了讲解A例子,举出B例子,为了讲解B例子又举出C例子,如此下去,最后学生不知所云。一定要在精选案例方面认真下功夫,不能脱离教学的主线。选择案例需要秉承的是:能简单就不要复杂;能直观就不要抽象;能本地就不要外地;能身边就不要遥远;能当代就不要古代;能现在就不要将来。要设计好案例,追求言简意赅,使学生对深奥的理论问题通俗易懂且印象深刻。

七、注意仪表仪态

端正教风,运用恰当的仪表仪态或肢体语言以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尽量保持快乐的心情来面对学生,不能带着情绪上课,更不要无端地引起学生反感。教师要避免在课堂上趴着桌子,靠着讲台,频繁喝水,戴着帽子,衣服邋遢,头发很乱,胡子很长,奇装异服或穿着过于暴露,或讲课过程中频繁抠鼻子挠耳朵,要避免动辄就和学生发火,甚至为了小事就不停地威胁学生等。这些不恰当的仪表仪态或负面情绪令人感觉教师缺乏教养,甚至很荒唐。这些“小毛病”经常会影响课堂气氛,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可掉以轻心。

八、有效的课堂管理

大学课堂往往没有固定的教室,教室里没有固定座位,任课教师对上课学生也相对陌生,因此课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经常出现上课时学生远离讲台,开小差严重,上大课点名非常麻烦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人数和教室的具体状况规定学生的座位范围,若超出规定范围以旷课论,则能有效避免学生远离讲台。若教师上课时能及时提问正在玩手机、说闲话、趴桌睡觉的那些开小差的学生,就能促使其集中注意力,而且往往提问一个能起到警醒一片的作用。凡是讲授一百多人的大课建议不要点名,因为大课点名往往费时费力,甚至因张冠李戴也根本无法准确得知到课人数。假若在下课前留3~5分钟在黑板上写几个本次课的问题进行课堂测验,这样既能起到点名的作用,人数往往比较准确,而且能了解本次授课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可以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省时省力一举多得。只要下决心,一定会有办法控制课堂秩序,实现有效管理。

九、师生课堂交流

有效地进行课堂交流对引导学生思路,感染学生情绪,掌控学习状态,保证教学质量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交流有提问和非提问两种方式。用提问来交流一定要精心设题,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索,避免盲目接受,避免注意力不集中。教学中需注意的是,学生往往因紧张、怯懦或不敢肯定等原因在回答时声音柔弱,若教师没有复述学生的回答,对全体学生来说提问的意义就不大了;若没能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修正、点评,也会失去提问的价值。教师还要避免个别交流,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非提问交流方式是指运用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其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或运用一些设问句、疑问句、反问句来引导学生的思路,调动课堂气氛,增强吸引力,体现生动性。看着学生,加上表情和手势来讲课,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避免面无表情,目中无人,肢体僵硬,自言自语,缺乏交流的上课模式。

十、突出重点

一堂课下来,一定要有一些能够打动心灵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些需要学生记住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些值得回味或进一步探讨的东西。这些无疑都是教学的重点,同时往往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若把重点内容仅仅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平铺直叙地表述一番,感觉上会显得不痛不痒,难以引起必要的重视,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无法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对于重点问题,在课堂上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强调,通过强调来刺激学生的大脑,以实现教学目的。强调的方法在于教师一定要找出能代表某个知识点的一些关键语句或关键词,使用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要么语言停顿,要么节奏放缓,要么音量提高,要么重复说明等,引起学生注意,以免平铺直叙,不痛不痒。

课堂教学中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质量。上述问题有的原则性比较强,而大多数也只是一些技巧方面的问题,甚至似乎并非大问题。然而这些问题显然都能左右课堂教学效果,都足以导致教学成败。因此这些问题也常常被认为是评价教学能力的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虽然是每个教师通过不断努力长期追求的目标,但也绝非遥不可及,只要潜心钻研,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赏刚 郑光辉 王慎敏 李守波 梁涵玮

上一篇:课文教学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