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部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培训口径较窄且深度不够,高校往往重视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技能培训,轻视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陕西省高校缺乏对青年体育教师培训的有效组织与规范,青年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篇1: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

摘 要: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不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师尤其是对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效能感指的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期望,来源于班杜拉的self-eifcacy概念。简单地说就是由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组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效能感以及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才能应对教学空间大、干扰因素多、组织调控困难的体育教学。

一、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

研究发现,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处于一般水平以上的有93%左右,而一般以上的只有70%左右。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高于一般教学效能感,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准。值得注意的是,公立学校体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明显高于私立学校教师,这可能受到学校体制、管理方法以及重视程度的影响。而在个人教学效能感方面,公立学校教师与私立学校教师差别不大。另外,教师的性别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也不是很大。

二、影响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分析

1.学历、教龄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随着学历的升高,体育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也会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学历对体育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影响较小。另外,教龄能同时影响体育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且影响显著。在教龄一到五年内,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普遍较高,但这五年内变化较小;而工龄在5~15年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随教龄逐年递增的,并在教龄为15年左右达到顶峰;体育教师较高的教学效能感一般能维持十年左右,之后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精力的限制导致教学效能感逐渐下降。

2.外部环境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社会风气之间关系密切。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因素有薪资待遇、网络传媒影响、职业声望、政府对教师的鼓励措施以及社会的肯定程度等。由于高校体育课程所占比重较小,很容易出现体育教师声望不及其他课程教师的现象,甚至课程系数、教师待遇等也比其他公共课教师偏低,这些都会降低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3.领导态度及评价对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有调查显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重要的关系。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高,并能及时对相关体育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则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会随之提高。反之,则会挫伤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阻碍其教学效能感的发展和提高。

三、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提高策略

1.改善外部环境,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首先,就是给予高校体育教师充分的肯定,认可体育教师工作所创造出的价值,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体育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声望。校领导应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其次,学校应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提供保障。一方面,学校在教师评价工作中对体育教师要采取发展性评价,建立起体育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公平竞争的机制;另一方面,学校的奖励机制也应充分考虑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对体育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按照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最后,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通过培训和交流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其教学效能感

从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短时间内人们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看法是很难改变的。因此,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疏导和培训,协助高校体育教师端正认识并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鼓励其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另外,高校体育教师也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論教学水平,形成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并通过交流和经验分享,学习他人的长处以提高教学效能感。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反思或通过体育科研意识的梳理拉近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差距。当体育教师建立起一定的科研意识之后,其教学效能感也会有较大的提升。最后,高校体育教师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理念。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教学效能感。

四、结束语

我国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确立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说明高校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肩负起体育教学改革的重担,通过对自身潜力的挖掘提高教学效能感,为体育教学理论的丰富与深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改革对培养和调动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荟,李茵.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332-361.

[2]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1):59-63.

作者:石铁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篇2:

陕西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部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培训口径较窄且深度不够,高校往往重视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技能培训,轻视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陕西省高校缺乏对青年体育教师培训的有效组织与规范,青年体育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为此,文章提出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创新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模式,建立规范的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机制及保障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经费投入等建议。

[关键词]青年体育教师 再教育

[作者简介]杨霄(1976- ),男,陕西乾县人,陕西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陕西 西安 710021)杨敏(1980- ),女,湖北黄石人,燕山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高校也正在向建设现代大学的方向努力靠拢,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其必由之路,这就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后再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承担了提高高等人才身体素质的重要使命,是高校体育基础教育的引导者,他们再教育质量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国家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进步的空间。体育教师接受再教育属于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渠道,主要是指对在高等院校任教体育教师的学历要求达到国家规定,并具备教师资格的体育教师提高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知识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掌握最新的、科学的体育教育技术和体育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了解最新动态、最新理论和最新技术等。

二、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医科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渭南师范学院8所高校的140名40周岁以下青年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对所调研的8所大学的青年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3份,回收率为95%。其中,教授21人,占15.8%;副教授42人,占31.6%;讲师和助教70人,占52.6%。

本文还同8所高校的部分被调查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了青年教师在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历、科研等方面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参加再教育培训后自身教学和运动队训练的提高情况,同时还听取了大家对再教育的看法和建议,并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陕西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学历及职称情况

在回收的133份问卷中,陕西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比例较小,约占9%。这部分教师主要以年龄35周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居多;拥有硕士学历的体育教师比例较大,占被调查人总数的87%,且大部分为在职硕士学位;拥有博士学历的体育教师比例较少,约为4%。调研中发现,在职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几乎没有攻读博士学位的意向,主要是因为全国体育学博士点不多,攻读博士学位花费精力较大,且博士和硕士对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没有较大影响。此外,各单位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各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深造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现阶段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主要是三十岁及以上的教师。高校体育教师为了达到教育部要求,也为了能够使自身的知识结构能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部分体育教师也选择了提高自身学历的途径进行再学习,如部分体育教师就读在职研究生都是以自费形式在进行。但是,高校体育教师是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进修学习会受到培训信息和培训时间两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师再教育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体育教师学术能力培训情况

1.学术、科研等方面培训比较少。87%的受访青年体育教师表示自己从未参加过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再教育培训。55%的青年体育教师认为所在群体的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弱。72%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后没有受到过体育专业学术技能的培训,且在工作中不能将在校时所学的科研理论方法运用到教学中。

目前,关于对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学术培训方面,陕西省高校还没有建立起组织和机构,只是在每两年有一次学术交流(论文报告会)的活动。这一交流仅是极少数人在大会上进行报告发言,入选人数有限,交流机会也不多,学术面比较狭窄,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在科研水平上的提高。

2.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培训有利于青年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97%的受访青年体育教师认为,通过培训能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扩展自己科研思路,这表明绝大部分高校教师认同并愿意通过培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3.青年体育教师参加科研、学术技能培训方面积极性较高。通过访谈,大部分体育教师表示自己可以花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但是在科研思路与项目申请、论文写作方面能力欠缺。青年体育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在学术技能和业务技能方面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可以提升自身知识结构与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对青年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有好处,因此,青年教师往往也会积极参加学术技能培训。

(三)高校重视青年体育教师体育教育技能培训

在教育主管部门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科教学评估的正确引导下,教师特别是青年体育教师强烈感受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紧迫性,力求通过再教育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形式主要是参加体育、师范类院校组织的一些短期培训班,培训时间主要是周末、寒暑假等课外时间。为适应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职青年体育教师培训学习的内容有了新变化,即在理论教学上以健身保健为主;在技术教学中则加入时下大学生喜爱的流行元素。有关常规项目如体育基本功训练、健美操、篮球、乒乓球等的培训,在教学中应突出它们的健身功能和实用性,同时也考虑大学生对时下流行项目的热捧,如排舞、节奏体语、有氧拉丁、定向运动、轮滑、地掷球等也列入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培训的计划大纲,体育教师根据个人爱好和教学需要有目的地通过培训这种渠道了解新兴体育项目,为以后这些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奠定良好基础。

(四)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被调查青年体育教师中,每周1~5次课的教师占19%,每周5~10次课的教师占26%,每周10~15次课的教师占41%,每周15次课以上的教师占14%。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一直有增无减,周授课学时一增再增,已经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甚至个别体育教师已经到了超负荷工作状态。工作量大使得部分青年体育教师根本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同时,培训时间和教学工作时间的冲突,也导致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较少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以研究生学历为主,博士学历所占比例很少。近年来,新增教师大多是硕士研究生学历及以上,本科学历教师以中老年体育教师为主。随着高校对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低学历教师也逐渐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硕士及以上学历,但是目前体育博士的比例还是比较少。

2.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培训口径较窄且深度不够。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在职教育培训主要目的是学历、体育科研能力和体育教育技能的提高,这三方面是高校体育教师最重要的培训内容;高校性质不同,所处地方不同等因素也导致了培训路径较窄,信息不够,影响体育教师各方面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3.高校重视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方法技能方面的培训,轻视科研、学术技能培训。此种状况下,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提高了,科研能力却停滞不前,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致使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受到限制。

4.高校缺乏对青年体育教师培训的有效组织与规范。高校体育管理部门缺乏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专门组织,大多数培训较多是以个人名义参加学习,培训没有周期性,也缺少明确的长期性目标。

5.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培训班、体育相关会议多流于形式,青年体育教师培训收获甚微;另一方面,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只有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培训时,青年教师才会被动进行培训。

(二)建议

1.设立专门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机构,创建一套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模式。组建专门针对高校体育教师再教育的培训机构,使教师能够较为系统地参加科研、教学等方面能力提升的培训学习。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在职培训模式,同时建立传统培训与外聘专家教授讲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2.制定规范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机制。高校应重视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创造相关培训机会,大力鼓励体育教师走出学校参与相关专业的各种培训,制订出详细的培训目标和计划,采取相关鼓励政策,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及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3.确保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的经费投入。高校应大力支持青年体育教师的各类培训,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需要高校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才能在再教育培训上投入更多热情,从而有利于其各方面业务水平的提升。

4.加强校际之间的学术、技术交流,为青年体育教师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各高校应加强校际交往,为青年体育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这也是体育教师再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5.青年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主动参加再教育培训。青年体育教师应从自身教学能力出发,认清自身的薄弱环节与优势,以及再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还需要分阶段制定短期和长期再教育目标,量化目标和任务,保证无论是教学周内外,都能接受再教育学习,快速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此外,高校管理部门也应该关注青年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从各方面鼓励青年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再教育培训,保障再教育培训信息渠道的通畅、高效、完善。

[参考文献]

[1]郭维民.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与体育教师的再教育[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22(6).

[2]李鹏,叶羽.国内外体育师资再教育问题的分析研究——中外对教师再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执教水平与学历要求的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

[3]莫太学.体育教师再学习的思考[J].体育科技,2000,21(4).

[4]于勇.论知识经济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5(4).

[5]周建国.体育教师再教育的必要性[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3).

[6]朱鹏屏.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3(4).

[7]周志华.浅谈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措施与途径[J].体育科学研究,2002,6(2).

作者:杨霄 杨敏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篇3: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肩负体育发展重任,当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经验,分析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现状;路径

1.前言

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为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则离不开教师的发展。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我国高校教师总数的62%,由于家庭背景、素质和专业背景的不同,这些教师面临着科研、职业压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成长问题。

2.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

基础条件薄弱,科研道路艰难:体育教师普遍文化背景薄弱,科研基础不扎实,其辩证思维、逻辑分析、读写、总结、归纳、推理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是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大障碍,在科研经验不足、知名度低的不利环境下,他们几乎不可能在科研领域中从声誉上占据一席之地。

体育教学责任心不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缺乏较强的教学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缺乏责任感,大多数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够重视,相当多的年轻体育教师甚至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他们对学生体育实践漠不关心,对自由散漫学生的批判性教育较少。

生活压力较大: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收入属于社会中下阶层,收入很低,经济困难,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包括经济压力、生活与工作的冲突、买房、结婚、生子和养家等等,巨大生活的压力引起该群体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较低和自卑,直接影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

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不足:基于学科性质和工作年限等原因,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学校的相关政策倾向中处于弱势地位。首先,优先级评价制度往往受到学科和专业的歧视,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很难获得与其他学科平等的待遇,评价指标和权重倾向于专业教师。其次,在学科申报和评价方面,许多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甚至没有最基本的资格,如国家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一些评价条件需要一定的科研成果和资格。第三,在以职称、学历、专业为“优势”的高校中,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竞争异常激烈:工作压力是由工作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感体验,这主要来自教师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面临着专业竞争压力、教学经验压力、实践经验压力、科研压力和职称晋升压力,又不得不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学习知识和技能,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大学体育课程只是一门边缘的公共必修课,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大学生的重视。

3.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重视岗前培训,提高认知水平:各高校应该重视对年轻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系统传授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和体育教学所需的教育政策,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具备从事体育教育的道德品质,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能力。

突出重点,创造条件,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需主动加强文化知识学习,着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教学科研能力和职业道德。文化素质具体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教学科研能力具体包括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具体包括专业精神、热爱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包括:一是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即为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配备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二是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研讨会,通过教学研讨会、示范课、公开课的学习和交流,积累教学经验。第三,积极参加各级教学竞赛,通过竞赛和深度学习,积累经验,有效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四是创造条件,提供适当的待遇,鼓励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拓宽知识面。作为学校应该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制定管理措施,逐步建立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培训体系,为实现知识更新和质量改进目标而努力。

确立体育教师在办学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学校领导需提高他们对体育的理解,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体育素质教育,重视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

优化教师队伍,深化内部管理:深化体育教师的内部管理与体制改革,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实施质量控制,可以升降,并严格评估、优化团队,将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体育教师打造成充满活力的高质量的、成熟的团队。

为晋升提供良好的条件:在青年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审中,特别是在高级职位的评审时,高校应该打破按资历排名的想法,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促进学术梯队的形成,尽快解决青年体育教师的学术年龄差距问题,营造良好的晋升氛围,并逐步落实、协助和引导,为青年体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各高校体育教学部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然而,各高校的青年体育教师目前普遍存在基础体育技能薄弱、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科研能力薄弱、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因此,在培养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过程中,需针对困难和原因,采取相应的优化路径,从而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建军.知识与行动: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实现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余帆.天津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師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3]刘武军.四川省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生存状态的多维度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简介:贾易臻(1985-),男,陕西西安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作者:贾易臻

上一篇:商业银行特色企业文化论文下一篇:少数民族地区中职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