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自改能力管理论文

2022-04-18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作文自改能力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自改能力管理论文 篇1:

让学生成为习作的小医生

习作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反馈指导结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习作教学中,为了让自改成为学生的习作习惯,我采用多种措施,给学生创造多种自改习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改实践中掌握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一、名家为典,提高认识

修改作文时,学生主要存在“等、怕、烦”这几种思想倾向。“等”: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等教师批改,有严重的依赖思想。“怕”:担心自己不会改作文,改不好作文。“烦”:一些学习态度不够好的学生,不愿改作文,随便应付。要想让学生主动修改习作,必须提高他们对自改习作意义的认识。在习作指导中,我经常给学生讲语言大师们的自改故事,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深刻寓意,领会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锤炼精神,使学生明白自改作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等、怕、烦”的想法,尝试修改习作。

二、“授之以渔”,加强训练

指导三年级学生修改习作,我一般遵循由扶到放、扶放结合的规律,分为“示范—自改—互改”三个环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

1.教师示范,评改引路。要想实现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自改能力。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便要求学生使用删、换、增、调的修改符号。每次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先浏览一遍,选两篇典型习作或片断(即优点、缺点具有代表意义的片断),用粉笔在小黑板上抄好,接着按以下四步指导学生修改:①改:改错别字、不准确的词语、有毛病的句子,让句子通顺;②画:画出好词佳句;③批: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建议;④评:写评语,分享成功。每次评改完毕,教师都要让学生反复读几遍,仔细体会,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从老师的修改演示中,学生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了解修改习作的流程,为实现从“教师评改”向“学生自改”的过渡打好基础。

2.学生自改,加强训练。教师的评讲是学生自改习作的重要依据。三年级的学生对自己习作的优劣有着较大的盲目性,因此,学生完成习作后,我就开始指导学生模仿老师的评改来自改习作:①我的作文符合这次习作训练目标吗?②重点内容写具体了吗?③我的喜怒哀乐在文中有体现吗?④叙述的条理清楚吗?⑤有好词好句吗?⑥标点用得准确吗?⑦书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吗?我引导学生对照以上七个方面逐条评价,将问题各个击破。例如,在自改习作《我的小伙伴》之前,我首先朗读一篇写得较好的习作,让学生对照以上七个方面逐条具体分析,然后指出这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反思中精心自改,提高他们的评改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3.小组互改,体会成功。学生的个人水平毕竟有限,思路也较狭窄,思想或观点总会带些主观性、片面性,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有趣。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次作文自改完成后,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改。我通常按习作水平的高低,好、中、差搭配,为了便于管理,还考虑男女生搭配,并选好组长,由习作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担任。

这一环节大致分三步:一是“读”。先由习作者本人在小组内朗读习作,其他三位同学认真听, 听完后提出修改意见。二是“说”。习作者谈自己的写作意图,画出好词好句,同时围绕评改的七个方面说文章的得失,说一说他人文中的可取之处和修改意见。三是“记”。组长用笔记下其他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

有位同学在《我家的小狗》一文中是这样写的:“我家的小狗很可爱。每天我放学回来,它都在门口等我(小狗还做了些什么?),还对我不停地叫(它是怎样叫的?好像在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批语,学生知道要加些什么进去才能使文章更具体、生动。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将这一部分改为:“我家的小狗很可爱。每天我放学回来,它听到了我的脚步声就冲出门口迎接我。我走到它身边,它对我摇摇尾巴,用舌头舔舔我的脚,‘汪汪’地叫着,好像在说:‘欢迎小主人回来!’ ”

修改后的这段话行文更流畅,想象更丰富,内容也更深刻,把小狗的可爱写得具体、真实、感人,也流露出作者对小狗的喜爱之情。

在小组互改这一过程中,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这种生生合作,使组员的互补性得到发挥,好、差之间相互带动,为学有困难者创造了符合他实际的学习环境。

三、及时反馈,激之以趣

每次作文自改结束以后,我都要及时反馈信息。首先要求学生看看自己的习作,看看同学们写的旁批、眉批及总评等,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改,看看自己的习作存在哪些问题。然后集中讲评,先公布优秀习作名单及有进步的学生的姓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没点到名的学生提出要求和希望,给予鼓励,不让他们丧失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最后将学生习作的优点、缺点集中起来,进行集中评价,优点要保持和发扬,缺点要努力克服。集中评价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没写成功的要重新写,优秀的习作也要及时整理,贴到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学生有了成就感,修改习作更加积极主动,激起了自改的兴趣。

(责编 莫彩凤)

作者:潘灵宗

作文自改能力管理论文 篇2:

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改训练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课标把作文评价观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的转变,它关注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参与作文自改,充分发挥学生的习作素养,在自改、互改、互评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在习作课上,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能力,下面是我在习作教学中常用的四种自改训练策略。

一、自评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课标也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的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通过推敲,考虑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那我们老师不妨偷点“懒”,尽量少改、精改,诸如错别字、措词不当、特殊病句、条理不清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应留给他们自己改。还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在文后写下“我最欣赏自己_____,我还待改进之处_____。”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给学生宽松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交流。此外,在修改过程中要作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专题辅导,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每一种事物。长此以往,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将越来越浓厚,作文自信心将不断增强,作文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二、互评策略

《课标》在“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学生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议,学生在互评互议中都想找出对方的不足,所以在评议中他们比教师还积极认真,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评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关注教师批语的程度。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自改、互改中提高了作文水平,体验到作文的艰辛与成就感。

1.互评互议原则

互评互议是生生互动的评议过程,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尽可能展露学生的想象力,语言创造力。通过转换角色,使他们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合作,学会评改。教师在互评互议时需有一定的评议原则。

(1)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也是一种提高。在互评互议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通过互评互议,及时发现同学中的不足或毛病,推己及人,培养了纠错的能力;同时,从别人的习作中吸取优点,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互评互议中,学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比如:谈谈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只要他们能感受到的,他们有疑惑的,有见地的都可以说,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在互评互议中,学生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无拘无束,学生此时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变换,在评改中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学会合作,思维活跃,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

2.互评互议形式

我常常采用自找伙伴互相评改,按相同内容或相同表达形式为小组互相评改,或者把学生的作文本全部展出,让学生自由选择评改等方式,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符号。通常采用如下三种形式:

(1)结对评议。以小组为单位,两个人自由结对,形成长期学习伙伴,进行一对一的互评互议。

(2)组评组议。以小组为单位,先各自把自己的习作思路和批改过程进行阐述,有小组长或习作小权威作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帮助理清思路,拓宽习作创新空间。

(3)组评班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组内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进行宣读,其他各组进行补充发言,提出合理性的修改意见或看法。

三、共议策略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评与议后,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今后的习作写作有了很大的启发和引领。教师可以再结合习作的命题、习作、修改等过程,进行必要的习作指导,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展示的习作,善于发现闪光点,让学生乐于接受。使学生能对照教师的指导评议进行认真修改,形成定稿。此外,教师应作跟踪管理,检查学生是否对别人的评价作出应答——认真修改,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学生不能认真对待评语,没有细致品读,导致马虎修改,甚至不改,这样,就失去评语的意义,也就没有达到评改的目的。经过这样的指导与评议,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习作篇篇都是灵动的、富有个性的。

四、激励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了评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个有结构的、系统的、循环往复的、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评改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者:董玉宾

作文自改能力管理论文 篇3:

让“体验活动”生动起来

创新整合点

翻转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的“课中”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通过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或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上,这种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其中微课程教学突出将知识传授通过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拓展则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实现提升,在“课后”学生还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习作《记一次体验活动》一课的教学设计正是充分体现了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的理念,架起了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桥梁。课前,学生在家中利用E加互动平台自主学习微课程,掌握描写体验活动的方法和策略,完成思维导图和习作草稿;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点评、自改、互改习作;课后,利用网络互动交流,通过微信分享习作,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下载阅读教师放在班级百度网盘中的佳作……这样的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习作教学的壁垒,让教学与时俱进,通过课前微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答疑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协作学习、组织管理、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記一次体验活动》是四年级学生习作学习的内容。习作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一次体验活动,并能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将其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还要写出自己活动中的感受。本次习作的要求重在让学生回味体验过程,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描写,表达出真实的体验感受。采用微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回忆体验过程,同时给予必要的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易于表达,顺利完成习作草稿。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认为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同时提出习作要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还明确要求要乐于书面表达,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学目标

1.课前达成目标

①根据课前微课程的讲解和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经历进行有效取舍。

②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习作草稿,有条理地写出体验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独特感受。

2.课堂达成目标

①围绕习作要求,自改、互改习作,在组内分享交流。

②在修改和评价习作的过程中,理解习作中选取素材、合理想象与表达体验之间的重要联系;懂得运用积累的新鲜感词句和优秀诗文等来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在捕捉人物言行和心理方面还只是浮光掠影,未能进行细致的描写。因此指导学生写清体验活动的过程和抒发自己在体验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是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突破这一重难点时,我们采取课前微课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生动有趣的讲解中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将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进行有意识的放大,并提供适当的指导,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完成习作草稿,为课堂讲评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1.播放微视频,任务驱动习作自主化

(1)播放图片,勾起回忆

师:同学们,我们都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现在请你们回忆一下,让你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活动?(播放学生参加各种体验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回忆,瞬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视频为例,引导选材

①师:有一位同学游览园林时,发现园林中各式各样的匾额很有意思,于是她就和妈妈一起做了一个微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②师:这位同学选取了园林体验,请你们想一想,你们想选取哪一项体验作为自己本次作文的主题呢?(引导学生围绕自己最深的感受进行选材)

(3)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师:请选择好素材的同学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写一写”中的第一项“绘制思维导图”,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

(4)下笔成文,拍照上传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自主完成课前任务单“写一写”中的第二项“写好习作草稿”,并拍照上传到E加互动平台,老师收到大家的作品后会进行网上的第一次批阅。

2.交互平台展示,课堂进阶评改互动化

(1)欣赏习作,课始评价,发现不足

①师:课前我们通过微视频观看了同学游览园林的体验,我们还回忆了自己的一次体验并设计了思维导图,理清了写作思路。

②教师出示两篇同样是描写体验盲人的习作。

③请学生仔细阅读这两位同学的作文,对他们的作文提出评价意见。

④教师总结:两位同学都写出了完整的体验过程,也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写好体验活动还要做到“细节清楚、体验真实”。

(2)围绕要求,图文结合,进阶互改

①师:(出示描写体验活动的优秀习作)让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写的?

②师:小作者在“护蛋”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用“~~~”画出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

③师:小作者加入了细节描写,不仅把体验过程写清楚了,还写出了他真实的感受。现在请你们再对照自己上传在交互平台上的图片和习作,尝试修改。

(3)交流修改,评议得失,完成习作

①小组合作朗读、聆听,对作文进行自评、互改,在评价中学会鉴赏,学会取舍,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②学生交流修改后的作文,教师抓住其中的精彩处加以点评。

3.网络互动交流,课后习作分享多样化

(1)微信交流

师:课后,请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加上相关图片,分享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中,与更多人分享,赢得他人的点评或点赞。

(2)积极投稿

师:也可以将改好的习作向《七彩语文》《作文大王》《小学生优秀作文》等相关杂志投稿。

(3)佳作分享

师:老师在班级百度网盘中放入了几篇优秀的写体验活动的文章,供大家下载阅读。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其实,我们的一堂习作课也无非是个例子,学生在课堂上习得了一种体验活动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用这节课上学到写体验活动的方法再来写一写其他的体验活动,进行方法的迁移,他们就可以举一反三、推而广之,达到学一篇会一类的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微课程教学的方法,更好地达成了习作教学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以学定教

微课程的出现,使得课堂可以翻转,学生先学,基礎的知识点自我消化,教师后教,教的就是学生先学中存疑的部分、没有完全学透的地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学灵活

微课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课堂时间和学习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手中有手机、平板或电脑,就能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完全消化,因而整体的掌握情况优于传统教学。

设计亮点

1.精准的任务单——因学而定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在家自主学习的方案(以下简称“任务单”)。微课程教学法认为:“问题导向要求教师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并且梳理出任务之间的进阶关系,使原本难以下手的自主学习变得可以操作,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知识,从而带来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完成同化和顺应。”本课任务单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而设定,体现“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达成学习目标。具体来说本次的课前学习任务单体现了以下特点。

(1)达成目标精准

学习达成目标是学习的方向,也是评价的依据;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通过深入研读教材,研究学情,我们将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设定为:①根据课前微课的讲解和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对自己参加体验活动的经历进行有效取舍。②绘制思维导图,完成习作草稿,有条理地写出体验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独特感受。

(2)学习任务匹配

有了精准的达成目标后,教师要善于给出与目标匹配的学习任务,把一项项学习目标转化为一个个学习任务。根据两条达成目标,我们相应地给出了三个学习任务——①想一想:a.播放图片,勾起回忆。b.视频为例,引导选材。②写一写:a.思维导图,理清思路。b.结合体验,写出过程。c.抓住细节,突出感受。③改一改:修改草稿,拍照上传。

(3)学习方法有效

如果说达成目标是学海的彼岸,学习任务是前往彼岸的舟楫,那么学习方法就是泛舟学海的策略。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根据学段特点和任务需要,我们在任务单上给出的学习方法建议是:①实践体验。亲身参与一次体验活动。②想象回忆。结合微视频回忆自己的体验过程和感受。③自主学习。根据视频讲解,填写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框架。

2.精致的微视频——因需而设

高质量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首要条件,与之相配套的学习微视频则是关键。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遇到困难,有了需求后,再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依据个人情况自定进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直至达到精熟学习。通过对“任务单”中任务难易度的把握,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我们开发了一个精致的课前微视频。

这个微视频具有以下特点——①取材真实:视频中的图片和视频均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②条理清晰:先由图片引发回忆,再用视频引导选材,接着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最后完成习作草稿。③操作性强:学生根据视频的讲解提示,能自主完成习作内容的选材与描写。

任务单、微视频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学生在完成富有逻辑关系和真实情境的任务中踩着“脚手架”顺利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是以学为中心的智慧地教;这样的学,是自主参与的深度地学。这样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学内容微课程化、结构化”的课程设计思想,体现了“课程学习单引导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思想,体现了“有支持的、开放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思想,成为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的高效实践!

作者:沈梦兰 范海丽 孔维清

上一篇:产品语义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安全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