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察能力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诸多因素对我国现有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和体制形成了挑战。当下,高等院校应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积极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正确把握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辩证关系,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学生观察能力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学生观察能力管理论文 篇1:

科学发展视阈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究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摘 要:文章主要是从提高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的,其中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学生的社会生活方面、学生的心理行为方面,然后从五个方面提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提高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使学生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成长为拥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强的“四有”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招生规模开始扩大,招收学生的素质变得越来越差,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改革原有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需要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四有”人才,通过改革传统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来树立新型的“三观”,它们包含着教育者的教育观、受教育者的学习观以及社会所需的人才观,来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就近几十年的教育情况来看,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继续增长,学生的素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适应人和时代的发展需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强、个人意志薄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的现状缺乏必要的认识等情况,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多重应用型人才,是所有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学生的关键所在[1]。目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普及,高职院校也找到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策略,不仅影响学生的质量,也能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始趋向成熟,具有自己的三观,具备一定的观察力、道德观念、判断力和决定力,还具备一些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的统一发展,而且也能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概述

(一)自我管理

在《管理自己》一书中,肖培学者指出:“自我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人际圈子里的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有效的、主动地调动自己的能动性,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协调好自己的行动,有意识的训练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发、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活动过程[2]。”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国家教育目的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下,通过教育者的指导,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开发自身潜能,规范自身言行,能够积极控制和完善自我心理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实践过程。

(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包含学生为达到和实现自我管理所要具备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学生的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行为心理,其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包括学生的自我目标管理能力,自我学习管理能力,自我技能管理能力;社会生活方面包括学生的自我人际管理能力,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自我角色认知能力以及自我金钱管理能力;学生的行为心理方面包括学生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自我心理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激励管理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学生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二)学生的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种人才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其个性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认识自我的教育目标,会将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要求转化为自我的责任,来调控自己的状态来实现自我管理。

(三)完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关系著学生的切身利益,因而,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负担越来越重,目前,教师的队伍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自身素质较差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让学生管理工作更难顺利进行。通过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的负担,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也能培养学生独立面对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对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都是以班级为主体,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每位辅导员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增加,教师也相对紧缺,辅导员的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工作任务的复杂和繁琐,又要求辅导员必须足够细致和全面,这样只会让辅导员的工作更加繁琐,导致辅导员工作效率低下。通过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不但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也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各项事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

(五)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指的就是就业教育[3]”。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习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而且更要学习相应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后续步入社会做准备。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活动,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同时也是学生个人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通过知识技能、社会生活和行为心理的自我管理,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也能将职业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渗透到高职学生教育中,学生在目标的设定、时间的控制和自我反思等方面管理上,可以间接地培养和磨练学生的职业管理能力,为他们进入职业生涯做准备。

三、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确立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学生在进入高校后,辅导员和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指导和教育,开展相关性的课程,来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需要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发展目标。首先,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详细的分析,在兴趣的基础上,来确立未来的发展目标;其次,要择己之长,选择社会所需要的和对自己有利的目标进行切实可行的职业规划;最后,确定好发展方向,针对发展目标进行自我管理,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及时做好个人总结和反思,帮助下一个目标的实现。

(二)营造学生自我管理的环境氛围

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首先,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辅导员的支持,学校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将自我管理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和校园文化中,确保学生可以主动的、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参与班级管理和校园管理;其次,构建学生的团队精神,具有共同目标的团体,可以将小组成员凝聚在一起,促使团队成员自愿为这个团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三)完善班干部管理制度

通过班主任和教师的指导,各级班干部之间要互相合作,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活动,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注入新的血液,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能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班干部轮换制,定期进行人员和职务的轮换,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

(四)开设自我探究性学习课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查、操作,跟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和交流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称之为自我探究性学习。自我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开展的,具有共同爱好的小组成员展开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给于合理的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学习实践活动,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分工合作,小组之间彼此合作。相互协调,补充,每位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动手实践,在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的探究结果。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五)开展学生自我管理活动

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组织和开展学生自我管理活动,让每位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书画作品展览、文明宿舍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大赛、主持人竞赛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推行和普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会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包含在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学生个人要明白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要合理科学的运用和践行自我管理,促进自身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基于“双能”提升的高职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3):23-25.

[2]董婷婷.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9):56-78.

[3]李婵.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25):34-4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科学发展视阈下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编号:JY14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樊斌(1982-),男,汉族,江西修水,本科,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

作者:樊斌

学生观察能力管理论文 篇2:

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三个维度

摘要:诸多因素对我国现有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和体制形成了挑战。当下,高等院校应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积极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正确把握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辩证关系,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朋辈教育;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杜飞(1982-),男,安徽霍山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徽 芜湖 241000)

国际国内的社会环境复杂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勤社会化以及计算机网络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现有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和体制形成了挑战。本文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切入点、方法和体制这三个维度,考量了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是由一些实际问题引起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从来没有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入手,关心他们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做学生的贴心朋友,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因此,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1]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之所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除了一部分纯属于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外,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所谓实际问题,主要是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难以处理的实际矛盾。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学生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困难、就业上的困难、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等。

上面列举的几种情况虽然看似独立,实际上也是相互交叉的。比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顾虑较多,导致心理压力大,进而带来学习上的问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会因为成绩的缘故引发心理问题、就业问题;就业有困难的学生同样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也很可能会影响学习和就业。因此,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深入学生宿舍、走进学生课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蹲点等多种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真实地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要认真分析每位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建立“问题学生”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往往就是他们思想问题的根源。实践表明,只有关心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做学生的贴心朋友,切实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那种只说空话、缺乏人情味、不触及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在许多情况下,千万句大道理不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否则无助于解决思想问题。对那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也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情况、讲清道理。我们应当相信,只要把道理讲清楚了,学生是会通情达理的。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处于主动地位。千万不能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也不能空口许诺,而失信于学生。因此,要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多为大学生做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在办实事中强化思想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

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法。大学生朋辈教育是指充分发挥学生伙伴的作用,引导伙伴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及时进行学习、生活、思想工作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借以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共同成长的学生交往的方式。[2]

由于高校扩招,辅导员普遍面临所带学生人数较多、任务较重的现实问题。借助朋辈教育这种形式,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由教育客体变成教育主体,容易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接受和消化教育内容,并自觉地转化为内在的思想行为规范。

1.培育朋辈教育骨干

要从大二、大三同学中选拔专业技能较好、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是非鉴别能力、在学生中威信较高、乐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通过讲座、研讨、培训、实习、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和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他们成为朋辈教育人才。同时在朋辈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应急能力、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朋辈教育的骨干。

2.搭建朋辈教育平台[3]

要本着点面结合的原则,既注重优秀学生的培育,更注重学生整体的成长,积极搭建朋辈教育的五大平台。一是朋辈教育的网络平台。建立朋辈教育中心网站,开辟朋辈教育工作动态、朋辈聊天室与留言板等栏目,构筑超越时空的朋辈教育网络阵地。二是班级朋辈教育平台。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班级班委、团支委的建设,以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为基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协作、竞争的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朋辈教育氛围。三是搭建宿舍朋辈教育平台。宿舍是学生形成学习与生活习惯的重要地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宿舍朋辈教育要依托宿舍管理中心、党团员小组与学生会等组织,积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学生素质拓展的朋辈教育活动。四是搭建社团朋辈教育平台。社团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同龄人之间更了解彼此的需要,更容易沟通,亲和力强。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意识地组建不同类别的朋辈教育社团。五是校园文化朋辈教育平台。校园文化的熏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隐形手段,要注重依托校园文化来实施朋辈教育。

3.合理安排朋辈教育的内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临不同的成长要求和成才目标,朋辈教育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欢迎,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因此,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年级、专业和群体特征,合理安排朋辈教育的内容。对于大一新生,朋辈教育的重点是让新生尽快理解大学的真正内涵、学校的特色、适应学校生活,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做事与做人。对于大二的学生,朋辈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拓展综合素质。大二的学生比较有自己的主见,朋辈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身边的典型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反思,从而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帮助学生思考,未来是深造还是就业。围绕着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开展培训工作。同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如考研辅导、公务员辅导等。对于大四的学生,朋辈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科学择业与就业。可以通过请校外朋辈指导老师讲授就业指导课,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技巧;通过动员大会等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意识与健康的竞争意识,达到就业信息共享、就业技巧与策略的共同发掘,形成良好互助竞争的就业氛围;依托学校就业协会等社团,开展“朋辈就业实习指导”等系列模拟招聘活动。

三、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并重

制度管理是一种运用法律、制度、纪律等强制手段或硬性约束措施开展的管理活动。[4]高校的制度管理机制主要是指校规、校纪和其他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功能及其他管理方式的相互关系。具体到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制度管理是指高校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系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激励和约束到高校的培养目标上去。制度管理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学校正常育人环境和教学秩序的必要措施。

而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感情,不断加强管理者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和思想的双向沟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热情,心甘情愿地服从规范,接受管理。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化解消极和对抗情绪,使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达到实现人本管理的目的。对学生进行情感管理,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的凝聚力。施行积极的情感管理,也可以激化出学生的正情绪,如快乐、兴趣等,从而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产生积极的组织强化效能,激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学生们克服困难,努力奋进。

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培养合格人才这一中心来进行的。教育管理者是主导,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关系。为了保证两者之间的良性联动,必须在建立健全各种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的基础上,注重情感管理,把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实施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辩证关系。[5]首先,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两者是对立的。制度管理是刚性管理,属理性范畴,而情感管理是柔性管理,属感性范畴。两种管理的手段、技巧、方法和效果各不相同。其次,制度管理是基础,是在制度管理基础上的情感管理。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就无从谈起。再次,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两者又是统一的。制度管理中包含情感管理,情感管理中包含制度管理。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是同一个管理过程的两种不同的管理手段,依照制度管人通常比较严格,但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利用情感激励、情感归因与情感疏导,使学生提高认识,自觉执行,最终达到自觉遵守制度的目的。最后,两者管理的目的是一样的。不管是制度管理还是情感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把每一个学生教育好管好,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并达到最高的绩效。

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本管理应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制度管理只有与人本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才能保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跃华.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J].商情(财经研究),2008,(2):201-202.

[2]王利敏,李永山.构建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1-94.

[3]管小青,廖建尚.浅谈高职朋辈教育体系的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6):84-87.

[4]刘家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57-58.

[5]刘娟,邵晓根,马磊.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1):6-10.

(责任编辑:郝魁府)

作者:杜 飞

学生观察能力管理论文 篇3:

中职学生管理现状及改进途径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进行了深入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积极应对,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扩招客观上给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中职学校要变“压力”为“动力”,客观分析学生管理的现状,掌握现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学生管理模式,促进中职学校的健康和顺利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生管理;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职业教育无论是政府政策、学校硬件及软件设施,还是在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在校人数都得到了空前发展。然而,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的现实还是给学校学生管理者带来很大的挑战。中职生“难教”、“难管”,他们的能量和活力需要释放,这要求每一位中职教育者“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透彻了解学生管理的现状,深刻分析管理的发展缺陷,探索学生管理的新途径。

一、中职学生管理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一)育人目标单一、缺少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中职学校的定位与高校有很大区别,职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通常面对相对层次较低的就业市场,学校容易倾向于依托学校平台进行盈利“创收”。基于学校生存的目的,对学生的管理也松懈了很多。在学校看来,只要是学生进到学校的大门就是成功了,具体以什么样的素质进入社会、进入就业市场都不是那么重要了,因而缺少对学生成长的关注。而学校监督管理懈怠,是学生恶习养成的温床。学生还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缺少正确的思维来判别什么样的生活是他们想要的,只会跟着感觉走,盲从于周围人的行为,这样极易将不良行为变成自身的习惯。当学生逾越道德底线时,学校为了自身利益会秉承着“顾客至上”的原则,对学生多犯错误一次次纵容,最后导致学生走向消极堕落甚至犯罪的道路,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本质。

(二)管理模式过于保守,缺乏创新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在教授知识和学生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能力一般在大学以后才被给予发展的空间,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像高中生一样有专职老师管理。然而,随着社会大背景和学生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师们还是坚守着传统的管理观念,毫无创新,这就使学生管理的效果无法体现出来。

如今的中职学生大都90后,他们在溺爱中成长,养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骄纵性格,习惯于展现自己的个性,做事张扬,从不考虑后果。他们与老师家长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他们的行为让老师们难以理解,教师面对问题时,采取的措施还是传统的处理方法,总喜欢以家长的身份来命令或是教训学生,使学生在错误面前很难积极接受和改正,更多的是反抗和背叛。因为这些孩子都是被宠坏的小皇帝,他们习惯于给家人下达命令而不是被命令。这就造成了因脱离学生实际而导致管理不当和缺乏灵活的后果,必然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滞后。

(三)学生综合素质有短板,管理不畅

中职学生大都是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人。许多人都会用“成绩差”来形容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又分两类,一是本身资质差,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反应比较慢;一是在学校不用心学习,只知道玩耍。对于第一种人,因为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学习成绩差给他们带来了自卑,他们不愿意过多和别人交流,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内心世界很狭小,因不能及时和老师及同学沟通思想,导致不安因素存在或是危险事情发生,有碍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对于第二种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是丰富的,除了学习其他任何事情都是他们的兴趣,并且喜欢体验新事物,不管是好是坏。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年纪轻、阅历少,经过了考试失败的挫折,他们自身已放弃了“学习”,选择中职学校的目标就是希望尽快进入社会成为劳动者,挣钱、独立成为这些学生的目标。他们思想有很大的可塑性,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感情冲动,不冷静,盲目地狂热,有时感情用事,甚至缺乏理智的控制。在他们世界里正事永远是如何更好地去玩,和老师及同学的沟通都是存在于一瞬间的过程,不能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在学生素质偏低的现状下,学生总是愿意表现出个性,以此来吸引别人的目光,在个性的背后,是傲慢、不屑、自私和玩世不恭。这样就给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无法接受学生这样的做法,在沟通和管理中存在心路堵塞现象,使学生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二、中职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面对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的现状,学校要积极构建新的中职学生管理模式,寻找有效的出路。

(一)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和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阶段,学校教育环境的营造决定了学生心理和素质的发展。学校领导应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学校学习期间应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学生还处在不成熟时期,面对很多新鲜事物的诱惑都无法抵抗,也不能正确判别是不是适合自己。这时就需要政课老师给学生上课,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另外,还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查,主要考察的是做人做事上有没有存在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些抽查结果,设置一些课外知识讲座或是集体活动。利用这类集体讲授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频率,提升学生素质和改善学生思想,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发挥专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管理者是专职教师。他们将全程陪伴学生,无论是学习上的指导还是生活上的帮助,都离不开老师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应该发挥这类老师的主导地位。一方面,老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以学生为主。作为专职老师,他们应该深入学生生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和学生谈话沟通,了解学生现状和需求,及时掌握学生心理,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自身个性特点,因材管理。因材管理实质是个性化的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其整体素质,使不同个体都能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性格差异需要老师用有区别的交流方式和管理方法进行处理。这不仅要求老师要有细腻的观察能力,还应不断自我学习,面对不同的对象要有相对应的专业技巧来指导、处理。因此,老师还需要接受定期的心理培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管理好学生。

(三)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一个集体要想体现团结和公平,就需要有约束和规定学生平等对待的制度,这样在出现问题时才能明确责任,奖罚分明。一方面,制定内容要符合学生所处环境的现实情况,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明确规定。以来可以提醒学生规范行为,二来可以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依,公平对待。另一方面,管理制度中要规定对班级贡献和损害班级荣誉者的奖惩办法。虽然班级是个小集体,但是有这样的规定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积极态度,给学生注入服务大家、服务集体的思想,增强学生自我约束的自觉性。班级管理制度是管理学生的有效依据,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了解制度的缺陷,不断完善制度是学生工作积极推进的重要保证。

(四)强化学生干部的纽带作用

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参与,学生干部在学生和老师之间起到了纽带作用。学生干部是处理班内简单事和向老师反映班级学习和生活情况的基层管理者,他们直接由学生推举或是老师指定,这都使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存在一定的威信。学生干部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他们所观察到的都使学生真实的一面,而且能够迅速了解到学生内心的想法,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强化学生干部的纽带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效能。

对学生干部人选的拟定,教师应该慎重考虑。选择学生干部应该从几个方面考查:一是要有责任心,对班级事务要用心,不管大小事情都要有耐心,充满责任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做好每件事情。二是要有上进心。班级要想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引导和燃起学生激情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创新思想代表着一群学生的心理。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要有爱心。学生干部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老师的形象,要树立学生干部的正确思想,一定要让学生干部清楚他们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摆正学生干部的心态,对困难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对于走向歧途的学生要用爱心去感化,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学生干部的纽带作用,才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如果学生本身不能感觉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那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将是很大的挑战。学生自身的发展取决于他们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方向。这个时期的学生还处在青春期,性格很不稳定,容易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变化,是人生中最容易走向歧途的时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校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管理的重点。学校要通过各种有益的兴趣活动,让他们从不良的环境中分离出来,将兴趣爱好转变成为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在学校这个集体中,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管理好自己,随之通过自己健康的发展来带动周围人的发展,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前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学生管理的新途径,这一途径将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和管理者对待,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样在管理过程中就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就会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同时还会去学习更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

三、改革中职学生管理的意义

中职学生在学校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的成长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对于正确塑造学生个性,推动学生素质提高和良好修养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一)可以积极有效地推动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需要各类人才的推动来完成。对于社会而言,需要各方面和各层次的人才来服务社会,中职学生是处在底层的技术人员,掌握了一定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是在实践中快速学习和掌握一门技术的潜力型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能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学校来说,生源是学校生存的重要保证,如何吸收更多的生源,要看学校的品牌效应。最能体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是学生。经过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可以在更加合适的环境下学习,了解更多的做人做事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这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和重点。

(二)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使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技能方面,中职学校承担了重要任务。改善学生管理,吸引更多初中毕业生进入职校,并让他们在职校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对于国民素质意义远大。

作者:师苗伟

上一篇:基层建设档案管理论文下一篇:为什么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