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税务风险论文

2022-04-24

关键词:小微贷款金融大数据贷款保证保险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民营小微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企业在发展中获得的金融支持和企业贡献不成正比,融资约束的问题始终存在,影响了民营小微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商业银行贷款税务风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商业银行贷款税务风险论文 篇1:

“金融+科技”支持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分析

摘 要:由于商业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风险投融资渠道不顺畅,河南省中小企业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金融和科技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两大重要资源,如何利用金融与科技助力解决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是本文的关注对象。本文从区块链、大数据金融和云计算等三方面研究了科技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力支持。

关键词:金融;科技;中小企业;融资

1 引言

金融和科技是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两大配置资源。金融资源主要包括货币资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以及由前述三者构成的整个金融体系的金融功能。科技主要指目前对金融业态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主要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几方面。金融与科技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科技专利的开发、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还是促进中小企业将科技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强大力量。

“十二五”以来,河南一直较为重视本省的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工作。2016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获批,科技部和“一行两会”公布将郑州市列入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名单,此举更为河南省发展科技金融提供了新的契机【1】,具体地,河南省在营造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政策环境、发展科技创新类政府投资基金、扩大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搭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2 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在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中,要求进一步改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思路,提出要“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效率”。

截止目前,河南省约有50万家中小企业,在全省企业总数中占比达98%,贡献了60%的GDP,解决了全省约80%的人员就业问题,中小企业的社会贡献是河南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2】。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如此,河南亦如此。河南省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有限或很难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轻则严重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重则导致破产倒闭。

3 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

3.1 中小企业较低的管理水平导致商业银行贷款门槛较高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内部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和不完善,商业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违约风险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因此商业银行会针对中小企业提高贷款审批条件、降低审批额度、提高贷款利率,这让本就管理水平不高的中小企业很难满足较高的贷款审批条件而无缘贷款。另外,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抵押物和质押物,这也使得商业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额度和成本会有别于其他大型企业。

虽然近些年,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但是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营原则和对企业信用的评价体系始终与中小企业自身高风险特点存在矛盾【3】。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获得发展资金,而民间信贷资金贷款利率高,从而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4】。

3.2 适于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健全

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企业门槛非常高,包括拥有良好的盈利水平、资产规模等,但是中小企业由于管理水平有限,很难达到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所要求的条件。尽管,我国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中小板、创业板场、新三板、四板等市场,但这些融资市场还不够完善,达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以“新三板”为例,河南省应加强中小企业上市“新三板”的辅导和支持,具体地,大幅增加河南省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对于拟上市挂牌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排查,跟蹤服务,逐项协调解决【5】。

3.3 中小企业依托创业型风险投融资比例较低

考虑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水平的局限性,获得商业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均较大,部分中小企业转而求助于风险投资基金。因此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程度,也间接反映了中小企业获得创业风险投资的机会大小【6】,进一步反映了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创新能力、活跃度和发展程度。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的创业型风险投资总额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也说明了,创业型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尚且较低,中小企业依托创业型风险投资渠道融资仍不能满足资金需要。

4 “金融+科技”破解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

4.1 区块链技术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由于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其向商业银行寻求贷款出现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对此央行、银保监会等一系列政策落地以及科技助力,更有大数据加持,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了一定的解决。类似于“中小企业区块链融资平台”这类平台就是将“金融+科技”模式现实化的具体体现,直接用于提升企业服务效率。

区块链平台拥有可追溯、可留存、不可篡改等特点,区块链技术可以捕捉企业业务和现金流,并实时监控,使得原本难以验证的大量交易信息在供应链上全面真实呈现,保证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进一步的能够帮助中小企业以真实的应收账款数据为依据,获得无担保、无抵押贷款。

4.2 大数据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成为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钥匙。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海量的数据存在于不同的领域,业内利用各自的资源,收集、整理数据,清洗、分析数据,尝试着利用大数据对金融客户画像。

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中小企业行为数据、社交、交易数据、行业公开数据以及金融历史数据等海量数据的积累,通过对不同数据进行不同权重的划分,进行建模分析,从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定价;而在监管端,大数据可以对整体中小企业分行业的动态统计和监测,为监管者、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等提供有关中小企业准确的策略与行动依据。大数据分析可以补足传统金融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将在当今供给侧改革政策下,其可以发挥更大的科技技术效力,为金融服务,为更多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服务。

4.3 云计算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比如,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中小企業对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在与中小企业信息化密切相关的领域没有形成有效的服务网络。因此搭建“中小企业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这类平台,将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

类似的中小企业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其中部署了相应与中小企业日常运营有关的各类模块,其中包括客户关系、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物流配送、委外管理、资金控制、财务系统、人力资源、协同办公、邮件系统、短信系统、电子商务等,同时将POS、DC数据采集器、条形码扫码枪、IC卡、GPS设备、考勤设备、CallCenter等企业经营管理所涉及的硬件无缝集成,并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这些嵌入或集成技术让企业管理真正实现智能化。

平台将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的数据进行沉淀,为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在为企业进行融资服务时提供依据,使得打破信息不平衡这一导致融资难的主要障碍获得了突破口。金融服务机构在判定企业是否具备融资资格时,最需要的恰巧是相对真实而又连续、完整的数据。因此,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还能有效帮助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加快融资进程,及时获得银行授信,解决资金困难。对于企业数据的安全,云计算服务平台也只有在获得企业的授权下,才会将经过加工整理后的数据和信息提供给金融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张红星.河南省科技金融发展路径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5):46-49.

[2]詹亮.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0):29-30.

[3]吴跃平,牛振君.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及解决对策[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7,30(04):21-25.

[4]石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破解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策略分析[J].创新科技,2019,19(06):68-74.

[5]何玉芬.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商业会计,2017(20):28-32.

[6]李进芳.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探析——以河南省为例[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35(05):86-93.

作者简介:

任旭(1983.4-),女,汉族,辽宁抚顺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金融管理与创新。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作者:任旭

商业银行贷款税务风险论文 篇2:

贷款保证保险破题小微贷款难点

关键词:小微贷款 金融 大数据 贷款保证保险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民营小微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企业在发展中获得的金融支持和企业贡献不成正比,融资约束的问题始终存在,影响了民营小微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事实上,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银行信贷是获取融资的主要途径,近年来,虽然银保联手支持小微企业的形式不断扩充,但当下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仍不乐观,贷款风险明显增加。虽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支持,但是银行、保险企业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明显缺乏动力。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问题,应探讨结合应用场景改变业务模式的新路径。

一、贷款保证保险的概述

(一)概念

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指的是将小微企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参与主体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银行、保险公司、小微企业三方,保险人为保险公司、投保人为小微企业、受益人为银行。简单来说,就是由小微企业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投保贷款保证保险,以此来提升自身的信用度,然后银行根据这个信用程度来为小微企业进行放款操作。保险生效之后,如果小微企业没有按照保险合同中的规定按期还款,保险公司方面则会按照贷款保证保险合同中的相关约定向银行方进行赔付,同时拥有一定的代位求偿权。

(二)贷款保证保险的基本特点

贷款保证保险具有三方受益、分散风险,同时兼具保险与担保双重属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方受益。该种保险投保成功后,小微企业、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均可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保贷款保证保险之后,小微企业可以成功获得银行的贷款,从而有效解决了自身融资难的问题;

(2)小微企业投保成功之后,保险公司方面可以增加保费收入,为保证保险业务的规模扩大奠定了基础;

(3)小微企业投保成功之后,银行方面可以获得更高的利益收入,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放款风险。

2.分散风险。贷款保证保险相较于普通的保险来说存在很大差异,将“大数法则”作为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银行方面在贷款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则可以从中将小微企业缴纳的保费大量归集到一起,以此来有效降低少数企业在贷款过程中存在的违约风险。

3.兼具保险与担保双重屬性。相较于传统的保险来说,贷款保证保险虽然存在一定的不同,摒弃了“谁投保、谁受益” 的特征,但也仍然隶属于财险保险。小微企业投保该险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银行征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了其担保的作用,由此可见,贷款保证保险是一种同时兼具保险和担保两种功能的财险保险种类。

二、贷款保证保险的积极作用

对于企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来说,贷款保证保险的实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同时也能有效分散银行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少,十分依赖商业银行贷款,但是通常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的时候都要求提供抵押物,然而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少,缺乏足够的抵押物,经常出现被拒贷的现象。贷款保证保险的存在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因此也就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时对抵押物的要求,有助于小微企业顺利地获得商业银行贷款。

(二)有效分散银行和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

相关统计显示,小微企业的贷款不良率很高,因此银行在为这些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之后,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贷款保证保险的引入,打造了一种风险分摊机制,可以有效地分散银行和小微企业双方的贷款风险。贷款保证保险的引入可以对贷款客户进行严格审核,评估客户资信情况,因此在风险把控上也更加严格。其次,在实施风险分摊机制之后,银行不需要再单独承担客户的风险,有效降低了银行在贷款中面临的风险,提高了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三、当前环境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影响因素

当下,各地政府大力倡导银行、保险业提高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量。在这种环境下,银行业积极参与,不断寻找、创新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也努力介入,不断提高服务种类与质量。但仔细分析下来,由于大部分用户存在信用风险问题,银行与保险企业在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疑虑,影响了贷款保证保险服务的开展。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一)小微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小微企业在信用管理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体系不健全,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由于保险公司缺乏办理这类业务的人才,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很多小微企业在贷款后还款意愿直线降低,在企业经营中明目张胆地挪用贷款资金另做他用,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增大了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

(二)银行企业趋于利益放松审核管理

由于一些小微企业经常存在不按时还款问题,对此,在达到理赔条件之后,银行首先会向保险公司索要赔偿贷款本息,在此过程中由于银行的利益很少会受到侵害,因此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会放松对于小微企业资质的审核和贷后管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违约几率和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

(三)保险公司费率定价存在一定难度

首先,各行各业都有小微企业,由于行业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企业风险状况也大相径庭,保险公司很难对所有企业展开统一定价。其次,保险公司在具体定价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果费率定价过高,那么小微企业的财务成本便会增加,导致“融资贵”的问题出现;如果费率定价过低,则会增加保险公司的赔付风险,损害公司利益。最后,小微企业在享受贷款保证保险承保业务中,信用风险会随着市场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导致很难在定价模型中进行量化。

四、银保合作对于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作用

对于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实施与应用来说,银保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保险公司的费率定价,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承保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保险公司进行费率定价

第三方平台上的小微客群从事相似的经营活动,可以产生大量的经营数据。银行企业将这些数据与从央行征信、工商登记、税务、物流等各种渠道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可以勾勒出大致的客户画像,有助于保险公司的费率定价。

(二)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承保动力

银保合作模式的应用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闭环式管理,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和银行的道德风险,保证了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加强了对于风险的把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保险公司的承保动力。

五、大数据视角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实施模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微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大的融资困难问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用第三方平台的小微企业为客群,基于特定场景,灵活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于风险点的关注及防控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消除保险公司承保的顾虑,通过促进“银保合作”的方式来落实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具体操作如下:

(一)实施贷款保证保险新模式

第一,大数据视角下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实施模式,主要通过第三方平台上的小微客群从事相似的经营活动,在产生大量数据之后来明确其资金需求。银行方面对此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小微企业的央行征信、税务数据、工商登记、物流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明确大致的客户群体和发展方向,最终在此基础上为保险公司的费率定价提供有力依据。

第二,保险公司对相关物理信息、业务信息、资金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了解小微企业的贷款能力和还款来源,并在确保其经营的稳定性之后再开展相关操作和服务,以此来有效降低小微企业和银行方面的道德风险。

贷款保证保险相较于原先的“政银保” 模式来说,对于风险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控,并非是单纯的多方分担风险,而是可以有效地对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不仅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还可以建立相应的风控模型,从而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险产品方案和风险控制与干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的承保信心,让更多的保险公司愿意参与甚至主动参与其中。

(二)加强相关风险点防控与管理

1.加强平台经营风险防控管理。贷款保证保险模式的应用是建立在第三方平台导流及大数据应用基础上,因此平台的健康稳定营运十分关键,一旦平台出现任何风险问题都会影响到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顺利推进,最终增加风险几率和经济损失。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手段来加强平台经营风险的防控与管理,将风险隐患扼制于摇篮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贷款保证保险模式的积极作用。具体策略如下:

(1)做好平台内部股权结构和融资情况的全面了解, 积极调查了解平台内部管理团队人员和背景。

(2)定期严格审核平台财务报表,了解平台经营状况,多方分析平台存在的运营风险和安全隐患。

(3)结合实际情况分别设置周、月、季度贷款投放阈值,并完善相应的熔断机制。

(4)结合实际需要缴存相应数额的保证金,并承诺平台的债权回购。

2.加强借款人信用风险防控管理。关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防控也要加以关注,具体策略如下:

(1)在年营业收入、经营年限等方面设定小微企业的准入标准,并严格执行。

(2)严格查询审核借款人的央行征信、工商登记信息、反欺诈黑名单、纳税数据、物流仓储数据、 应收应付账款数据,了解借款人的征信情况。

(3)优化业务流程设计,全面做好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闭环式管理。

(4)要求借款人缴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5)质押应收账款。

(6)结合实际条件积极开发借款人信用风控模型。

3.加强平台欺诈风险防控管理。平台欺诈的风险是有可能存在的,一些平台可能会出现虚构借款人的问题,或是串谋借款人来骗取银行信贷资金。对此,应该加强欺诈风险防控:

(1)银行和保险企业应该积极做好平台数据的真伪鉴别,规避风险因素。

(2)引入第三方账户结算体系,实时监控和管理平台的结算资金流,严格审核与历史数据存在较大出入的数据,避免一切欺诈风险的存在。

4.加强保险公司风险防控管理。如果借贷人已经满足了贷款违约的条件与赔付标准,银行即向保险公司发起赔付申请,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保险公司也存在拖延赔付或者寻找理由拒绝赔付的可能,对此,也要加以防控:

(1)在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过程中积极做好保险公司信誉、资质的调查,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公司合作。

(2)提前做好财险公司的历史赔付情况考察。

(3)做好赔付协议制定,一定要明确事故赔付标准。

5.加强操作风险防控管理。除了一些常规的贷款操作风险管理之外,对于下面提到的风险点也要予以高度重视:

(1)银行方面要确保在收到保险公司的贷款保证保险保单,且确认其内容无误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放款操作;

(2)明确各个时间点,确保贷款期限在保险期限之内;

(3)确保相关金额无误,保证保险金额必须覆盖贷款本息金额。

只有加强全方位的操作风险防控管理,才能更好地保证贷款保证保险的积极作用,真正意义上保证企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多方利益,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六、結语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基于特定场景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开展银保合作模式,符合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金融政策,可以有效保证银行、保险公司和小微企业三方利益。在应用该模式的过程中做好多方面的风险防控和管理工作,在促进小微企业获得良好融资服务的基础上降低多方面的风险几率,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斌.贷款保证保险破题小微贷款难的痛点与求解——基于场景应用和大数据风控的视角[J].福建金融,2019(06).

[2]周大林.基于大数据征信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2017(02).

[3]付喜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大数据视角[J].北京金融评论,2016(04):11-16.

[4]刘磊.大数据征信的建设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分析[J].经贸实践,2017(19).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多头贷款背景下广西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9KY1619);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评估对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剩余产能的分配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21KY1500);2020年度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去杠杆背景下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剩余产能的分配管理研究(项目编号:GXJZ20200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银行学校)

作者:欧捷

商业银行贷款税务风险论文 篇3:

LPR机制下中小银行的贷款定价管理浅析

作者简介:郑海健(1985-),男,汉族,安徽黄山人,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定价管理。

摘要:随着LPR改革深入,银行存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联动紧密,对银行业利率定价管理带来较大挑战。本文在研究人行货币利率传导路径和银行贷款定价管理的基础上,以及基于中小银行贷款定价管理现状,对中小银行适应LPR机制变化,有效提高贷款定价管理效率和效果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LPR;贷款定价;利率传导

一、LPR机制及利率传导机制

(一)货币利率传导机制简析

1.中国货币政策主要内容。目前,人行货币政策内容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等内容。其中,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中介目标包括数量型目标和价格型目标,目前中国逐渐由数量型目标转向价格型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以及近年来创新型的SLO、MLF、SLF和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政策利率到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最后到存贷款利率。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效果,均依托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和市场化的利率。

①利率种类。中国利率种类较多,从交易对象角度看,本文将利率划分为4类。一是人行与银行之间交易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央票、MLF、PSL、再贴现利率等;二是银行与银行之间交易的银行间市场利率,主要包括回购利率(R、DR、FDR等)和拆借利率(IBO、DIBO、SHIBOR);三是非银金融机构与合格投资者之间交易的交易所利率。主要包括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质押式回购利率。四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存贷款利率,这部分资产负债占社会融资比例最大。

②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由人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招标等市场化途径进行间接干预,市场化程度最高,传导非常顺畅;二是银行间市场利率主要由OMO等利率传导到DR,再由DR传导到R,这类交易几乎没有信用利差,所以传导高度通畅;但回购利率向拆借利率传导时,信用利差增加,利率传导受到一定阻碍。通过统计计算,除SHIBOR外,其他银行间市场利率相关系数在0.7以上,R-DR、IBO-DIBO的利差约50BP。三是交易所利率主要是质押式回购利率,参与交易的主要是机构,且随着金融市场深化改革,银行间市场利率对其定价有重大参考,两个市场间的间隔有所弱化,进一步疏通传导。四是推动存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是当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内人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也是打通利率有效传导“最后一公里”。2019年8月完善LPR机制,就是为有效传达央行利率调控信号,引导市场利率运行。

(二)LPR机制主要内容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改革完善LPR 形成机制公告》,报价行按以MLF 利率加点形成LPR,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打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并配套LPR运用机制。一是自2019 年第三季度起,人民银行将 LPR 运用情况纳入MPA考核,增设“新发放贷款中参考 LPR 定价占比”指标。要求全国性银行在2019 年 9 月末达到30%以上、2019 年 12 月末达到50%以上、2020 年 3 月末达到80%以上。要求地方性银行2019 年 12 月末达到50%以上、2020 年 3 月末达到80%以上。根据《2020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截止 2019 年 12 月末,新发放贷款中运用 LPR 定价的占比已超过 90%。二是2019 年 12 月 28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30 号公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并将转换进度纳入MPA考核。截至2020年8月末,转换率已超过92%。三是人民银行积极采取措施引导银行建立和完善 FTP 机制并运用LPR构建FTP,发布《关于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纳入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试试指引》。将在 FTP中运用 LPR 的情况、全国性银行贷款利率与 LPR 之间的点差纳入MPA考核。

二、LPR对中小银行贷款定价管理影响

(一)中小银行贷款定价管理简况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定价方法、定价流程、定价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中小银行贷款定价管理在顺应利率市场化、应对市场竞争、借鉴先进银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完善。

1.定价模型逐步演变。总体上,商业银行先后使用基准利率加点法、成本加成法、风险定价法和基于客户综合贡献的关系定价法。基准利率加点就是在LPR基础上,根据客户行业、规模、合作年限、担保方式、信用评级等差异化加点形成指导价格;成本加成法就是以贷款客户或产品单位成本上,加上一定的利润要求,制定客户或产品价格。风险定价法就是以经济资本汇报率为目标的定价。客户关系定价就是综合考虑客户的所有业务的风险收益定价。但目前,绝大数中小银行还处在成本加成法定价阶段,多数小银行还在运用基准加点方法,自主定价能力较为薄弱,差异化水平较低。

2.定价流程不断优化。定价管理流程包括定价审批、授权审批、后评价等三个方面。一是定价审批模式,主要有审价和审贷并行模式、审价审贷串行模式,中小银行较多选择审批效率较低的串行模式;二是授权审批,主要根据一定规则和标准设置审批权限,跟定价模型配套,如选择基准加点模型的银行,一般选择按点差大小设置审批权限,选择客户关系定价的银行,一般选择按客户盈虧多少设置审批权限。三是定价后评价,主要定期对定价策略、定价授权、多维度利率执行情况、利率分布、量价发展等全面评价。中小银行主要对单一的机构维度利率执行进行通报分析。

(二)LPR改革对中小银行定价管理挑战

1.定价管理思路、理念有待转变。过去,中小银行依靠存款立行,贷款是资源,采用高收益高付息模式赚取稳定价差。随着严监管的持续进行,中小银行“一浮到顶”拉存款、“跟随定价”投贷款的方式难以持续,仅用简单优惠调整项给客户定价优惠,或一刀切的定价方式,难以赚取风险溢价和优质客户的综合回报,甚至无法获取“小额高频价格不敏感”客户的超额回报。

2.定价管理体系有待梳理健全。一是中小银行对定价管理重视不够,大多在大计财部门设置一个定价管理岗位,主要承担一些日常定价工作,业务收益要求主要通过下辖机构的预算考核体现,注重总量收益和结果好坏,忽略单笔价值和过程调整。二是缺少清晰的定价策略,由于缺乏对宏观经济和利率走势的研判,以及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不够清晰,业务发展主要靠价格竞争和跟随定价,定价管理受经验判断影响较多,主观“让利”时有发生;三是定价授权管理有待优化。大部分中小银行虽然已经建立了利率定价分级授权体系,但定价审批权最低仅到分支行行长层级,且多数是“一放了之”,而离市场最近的前台客户经理缺乏定价权。在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下,中小银行的定价管理体系很难发挥传导战略、量价均衡发展的作用。

3.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亟待建设。随着LPR改革深化,银行的利率风险加大,对全面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迫切,但目前中小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主要满足监管的底线要求,如利率风险指标达标、压力测试结果合理等。同时,中小银行对外转移利率风险工具缺乏,主动管理利率风险能力都较弱,更是缺乏利率风险对冲工具使用。

4.客户差异化定价能力急需深化。目前,中小银行主要基于营销视角的客户分类,运用在对外客户增值服务方面,如根据客户的AUM、LUM的大小分为若干等级,并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缺少基于行内财务贡献或财务业务贡献结合的客户分类分层,以及行内价格、考核资源的差异化运用。更别提先进银行基于客户角度的价格敏感性分析的千人千面定价运用。

5.系统支撑力度有待提升。运用成本加成法及更高阶的定价模型,均需要准确计量客户贡献和成本的系统支持。但大多數中小银行配套系统建设缓慢,缺少FTP系统、管会、成本分摊、RWA、内评等定价基础系统支撑。

三、中小银行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政策建议。

随着LPR的全面运用和稳定运行,人行将加快推进以LPR深化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届时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货币政策传导更畅,对中小银行的盈利模式、定价管理等产生更大挑战。

(一)重塑定价管理框架。中小银行应顺应利率市场化趋势以及回归本源服务区域经济的监管导向,明确经营定位和战略,制定资产负债发展策略,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定价管理框架,全面提升利率定价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有效提高盈利水平。完整的定价管理框架至少包括定价策略、定价模型、定价授权与审批和定价执行评价。一是制定定价策略,其是定价管理的起点。中小银行应充分运用市场研究报告和大行业务走向的基础上,预判贷款利率的长期走势和短期波动,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情况,寻求公司和个人贷款业务的量价平衡点。二是迭代定价模型。贷款的各类定价模型都均较成熟,中小银行应加快相应模型的运用,在运用中积累数据,不断迭代,提高差异化定价水平。三是优化定价授权与审批模式,改变点差授权方式,逐步过渡到盈亏授权方式,实现审批权限的前移和下沉,提高对市场响应速度。四是完善与定价相关的预算编制、监测分析、考核运用为一体的后评价机制。

(二)健全客户分类管理体系。

客户分类分层管理是银行自主定价的起点,也是差异化定价的主维度,其合理性、科学性是影响差异化定价、发挥价格杠杆作用的关键。中小银行根据自身客户数据标签基础,前期选择少量关键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比如FTP利润、能计量的中收、能统计的产品数等,构建简易打分模型,综合考虑单个客户财务贡献、业务贡献、忠诚度等,进行客户分类。随着数据不断积累、系统逐渐完善,可进一步完善客户分类广度、维度和细度,如将单个客户拓展到集团客户、供应链客户,不断完善丰富客户分类指标,提高客户分类科学性、实用性。在奠定完善客户分类基础和运用实践后,借鉴先进银行经验,构建客户敏感性分析模型和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客户千人千面管理。

(三)优化差异化定价管理机制。定价管理差异化就是在有效识别不同客户特征基础上,制定不同的价格,有效促进业务量价平衡发展。一是不同类型业务的差异化定价。传统营销学理论,均有批发业务定价低于零售业务定价。中小银行可根据公司、小微、个人三大业务类型,结合市场竞争和财务预算等因素,合理制定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业务指导价格。如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公司业务价格应低于小微业务价格。二是基于客户、区域、产品、渠道等维度不同或组合不同进行差异化定价。客户方面,基于模型计量客户的忠诚度和贡献度进行客群划分,实施差异化定价。或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开发不同产品,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价。产品方面,可根据产品期限、还款方式、金额大小等,制定差异化价格。区域方面,可根据区域竞争大小、行业不同,制定差异化价格。同时,定期对差异化定价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差异化维度、细度和幅度。

(四)提升定价管理的技术支撑

在基础较为薄弱的背景下,提升中小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宏观的经济金融和利率研究、中观的银行战略定位和资产负债管理以及微观的系统支撑和数据计量分析等逐步完善。一是当前宏观决策做出到宏观政策出台几乎同步,中小银行要加强宏观政策对货币政策和市场利率的影响前瞻性研判,也要研究宏观政策对当地经济、产业、收入等影响,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和资产负债策略,及时运用定价工具(内部价格和外部价格),力争做到顺周期发展、逆周期调整。二是提高自主定价管理的系统支撑。自主定价和差异化定价需要对全客户、全业务、全成本收入的准确计量。全客户包括集团客户、上下游客户、公司个人客户、亲戚朋友圈客户等;全业务包括表内表外、资产负债、规模产品等;全成本收入包括运营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税务成本以及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等。这均需要相应的管理规则标准、计量模型、科技系统等载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支撑。

[1]刘军.LPR改革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应对[J].甘肃金融,2020(06):7-9.

[2]梁少锋.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_基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角度[J].金融市场研究,2019(12):18-24.

[3]潘沁. LPR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策略调整与流程优化[J] . 金融纵横,2020(09):95-100

[4]刘居照.LPR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成效_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_基于江西全样本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J].中国金融,2020(12):66-77.

[5]郑肖莹,彭蓓.完善银行定价管理机制[J].中国金融,2018(9):14-19.

[6]郭维欣.LPR推行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定价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20(7):65-66.

作者:郑海健

上一篇:防范企业筹资风险方案论文下一篇: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