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风险案例分析

2023-05-05

第一篇:银行贷款风险案例分析

汇小贷分析银行如何应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迅速发展,无论是融资平台数量还是融资平台贷款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为我国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地方融资平台也遭受到了一定的置疑 ,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方面,很多学者都认为应该对其严格控制。笔者认为,尽管地方融资平台存在各种问题,但事实上还是为当地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 用。

如何理性看待和应对这一问题,无疑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来已久。上个世纪9O年代,为了给市政建设融资,一些地方政府建立了专业性投资管理公司等平台,整合优质资源和专项资金,吸引信贷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危机爆发后 ,平台贷款成为了地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投资方式 ,从而迅速膨胀 ,据中金公司研究报告预计,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含票据)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贷款额约3万亿元。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从平台企业类型来划分 ,主要有省级的投融资平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交通运输类政府投融资平台、各类开发区、园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类公司、财政部门设立的税费中心以及其他类型政府投融资平台。从运作方式看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种类繁多,尤其以土地质押、土地增值预期向银行融资,并通过对储备土地的整治、出让偿还银行贷款这一模式最为典型。从资产质量看,由于贷款以期限长的项目贷款居多,目前还未进入还本高峰期,因而不良贷款率处于较低水平。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一)宏观经济方面1.政策性风险。2009年初,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尤其是一些县级政府纷纷成立了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而众多的商业银行在政策的鼓励下 ,以及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考核的驱使下,大举进入该领域。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的积极联姻下,地方融资平台迅速发展 ,负债总计从2008年的1万多亿元上升到2009年中的近10万亿。但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好转,国内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再加上融资平台贷款的急剧膨胀,国家开始采取治理地方融资平台的行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2.法律风险。地方政府不具备法律许可的贷款资格和担保资格。2006年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 ,各106I现代营销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在《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行为均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另外 ,国家也明文规定不允许将医院、学校等公益性资产作为偿债的保证。这表明,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对融资平台贷款 出具的“还款承诺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3.政府信用风险。一方面是随着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化,地方政府土地转让收益大幅下滑,在客观上导致财政收入不稳定 ,存在无力偿还地方融资平台到期债务的风险,这个现象在一些偿债能力脆弱的县乡级地方融资平台尤为突出。

另外由于平台贷款期限普遍较长 ,有的甚至可能跨越几届政府任期。由于缺乏硬性约束,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因换届而导致无意愿归还贷款,“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地方融资平台方面

1.资本金来源不实风险。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存在注册资本不实和“垫资”的现象。例如有

一些通过与银行、信托合作 ,推出“银信政”信托理财产品,认购投资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股权 ,所筹资金一般被用作项目资本金 ,然后向银行融资,再赎买理财产品;也有以流动资金搭桥贷款充当项 目资本金 ;另外 ,还有通过高估实物出资或出具虚假注册资金证明等手段虚假出资,等等,致使资产负债实际比例过高。

2.项目现金流不足风险。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环境整治等周期长,现金流低的市政基础设施,还是路桥、地铁、污水处理等,具有稳定的现金流的项目,由于许多都是公益性的项目,同时贷款资金规模很大,如果外部环境一旦发生变化 ,就会导致还款来源的不确定性。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风险。地方融资平台政企不分现象比较普遍。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主要人员往往是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兼职或政府有关部门指派,责任主体十分模糊,贷款是平台公司,资金使用者是项 目建设单位 ,项目的受益者是政府 ,还款来源主要依赖于项 目附属的土地使用权 出让收入或地方财政补贴收入,地方融资平台在职能定位、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方面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一旦实施破产,银行很难行使追索权,平台贷款将面临巨大风险。

(三)商业银行方面

在商业银行方面,首先 ,有些人仍然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将贷款贷给国有企业和政府,个人可以规避道德风险的嫌疑 ,另外 ,地方融资平台项 目普遍存在着期限长,风险相对低的特点,从而使一些银行对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项 目非常热衷 ;其次,对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来说 ,商业银行无法掌控其资金的来源、运用,再加上 ,很多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不公开、不透明;同时,有些商业银行还存在在项目资本金未核实、项 目未完成立项审批或多个项目打包的情况下就放 出贷款 ,为贷后管理埋下隐患,风 险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总量聚集风险。

三、商业银行对策

首先,做好制度方面的安排,把好行业信贷政策和区域准入政策关。

针对地方融资平台涉及范围广、融资需求大、风险暴露缓慢的特点 ,商业银行应恪守“三性”(流动性 安全性、营利性)的原则 ,对其贷款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和区域准入政策。

在行业准入方面。应明确支持行业不 良贷款率较低、项目现金流有保证的领域,另外对于政府主导、政府信用担保、项 目本身具有一定现金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谨慎处理 ;在区域选择方面。应该采用重点加强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制度,制定出人均GDP、市县级财政收入和近三年经济增长率等指标门槛,规定符合条件的才予以准入。

其次,分类指导,把好项 目、客户、产品审查关。

在项 目选择方面 ,商业银行要重点选择对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额较大或比例较高的项 目。如省级重点水利项目,珠三角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项 目、污水管网项目、地铁项目、网络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等。

在客户选择方面,商业银行要重点支持资产实力比较强、政府重视程度高、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健全、项 目运作规范、业务主管部门专门设立的融资平台企业。对一个城市在同一城建领域有多个投融资企业的,仅可优选其中实力最强的融资企业建立信贷关系。

在融资品种方面,应该积极进行创新。要提供从贷款到债券和票据、从单纯资金投入到全面财务顾问的金融服务,包括探索多元化的结构融资方案、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直投业务等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节制地满足地方融资平台资金缺口的需求。

最后,加强精细管理,把好信贷风险防范关。

第一,商业银行应该进行贷前调查和风险评估 ,对地方融资平台还款来源作合理分析,对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第二,作为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引导政府建立偿债机制,明确约定政府偿债资金的来源、用途及具体还贷安排 ,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第三,在平台贷款发放之后,应该加强对客户资金流向的监控 ,确保项 目贷款 用到实处 ,不被挪用。第四,对于一些新增的平台贷款 ,银行要尽量争取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分散风险,严禁办理打捆贷款业务;第五,要对对项目贷款重新开包梳理,区别对待 ,实行名单制管理 ,落实专门的贷后管理团队,确保管理要求落实到位、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总之,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利润增长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从 目前来看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聚集风险 ,但是如果能够做到客观分析、科学对待 ,通过加强风险控制等举措,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还是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第二篇:银行贷款风险评估(范文)

数学建模

银行贷款 摘要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一定的判别准则对申请贷款企业信用度进行打分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判别准则。

首先,对商业银行现有的600个申请贷款企业背景资料及打分情况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巧妙地构建字符型取值数值化公式,合理的将离散型变量(取值均为字符型)取值数值化,以及利用spss软件对15个自变量和1个因变量做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2个属性变量。此外,通过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深挖掘,利用MATLAB软件对背景资料数据作时序残差图,考察分析时序残差图发现有64个奇异点,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将对应的64个样本点予以剔除。

然后,对预处理所得的背景资料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模型求解,得到各属性的权重系数。以谋求判别结果与原始结果吻合度最大为原则,给出了判别准则。

随后,鉴于背景资料信息不全的情况,本文利用WAA算子的思想,构建“缺省信息均值j”,同时定义相应的“缺省信息运算法则”,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修正。利用C++软件编程,重新求得修正后的各属性权重系数。本文特从600个申请贷款企业随机抽取75个样本,随机丢失若干属性信息,同样以谋求判别结果与原始结果吻合度最大为原则,给出修正后的判别准则。

接下来,通过C++编程,利用给出的判别准则对剔除64个问题样本点后的536个企业重新打分,结果与原始打分相比,吻合度达到98.5%。对被剔除的64个企业单独重新打分,发现与原始结果完全相反,实际是对问题样本点进行了纠正,打分准确度达到100%。同样使用判别准则求得前53个待申请企业打分值。分析修正判别准则对随机抽取75个样本打分结果,发现对不发放贷款的企业的原始打分与重新打分完全相同,实现了风险最小化原则,再使用修正判别准则求得后37个待申请企业打分值。

最后,我们就模型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为银行高层管理者写一份报告,使判别准则得以被采用。

中小企授信评审的参考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仅供参考)

1、销售收入——主要判断是否符合中小企的标准。一般来说年销售收入1.5亿以下的属于中小企,适用于中小企授信模式,区别于大企业的授信管理,申请授信的流程比较简便。

2、信用评级——指的是违约概率。信用评级一般从D至AAA级,等级越高,企业的资质越好。授信条件也比较宽松。每个金融机构都有自己内部的一套评级模型,主要通过众多财务数据指标,依靠数学模型来计算违约概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指标均要录入系统才能测算信用评级。

3、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股东情况,主要考察企业股东的资金实力,在该行业的从业经验,是否属于该行业的龙头企业,是否具备核心技术等竞争优势。如果是个人股东需要考察是否以往有不良的信用记录,管理风格,从业经历,个人爱好等。另外是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往来情况,主要考察企业是否在其他金融机构有授信业务往来,目前的负债情况、或有负债情况(对外担保)、是否涉及银行业务相关的诉讼,是否有税务、海关、工商等行政机关的处罚信息等。

4、企业的经营情况——考察企业内部管理架构、职责分工情况。经营模式、主营业务的竞争力、产品销售特点或生产能力,企业在该行业的主要竞争优势。企业的上下游情况,一般要考察前五大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情况,例如下游企业如果是国家垄断行业或行业龙头企业,有稳定的订单,说明该企业的销路顺畅,资金回笼比较有保障等等。

5、资金需求及资金缺口的分析——如果企业申请的是流动资金贷款,则按照银监会的规定进行现金流测算。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来确定。银监会的计算公式如下: (1)先确定营运资金量

营运资金量=上销售收入×(1-上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2)再计算流动资金需求缺口

流动资金贷款额=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6、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考察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其中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或有负债比率等,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速动比率。反映企业即刻偿债能力。计算公式:速动比率 = 速动资产 / 流动负债;营运资金比率。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营运资金比率 = 流动比率 – 1;现金比率。反映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货币资金 / 流动负债。

7、抵质押担保情况——主要考察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也就是风险缓释指标。按照不同的押品(土地使用权、房产、设备、有价证券等)计算不同的抵押率,抵质押率=贷款金额/押品的评估价值,一般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押品的评估价值。抵质押率越低,证明第二还款来源越有保障,该笔贷款的安全性更高。担保情况则要考虑担保人(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实力或个人资产,是否有足够实力作为替代借款人偿还债务的有效补充。

8、企业实际控制人的情况——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法人并非实际控制人,而是用了与企业经营不相关的人作为注册企业时的法人代表,以便于逃避责任。因此需要考察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实际控制人的从业经验、学历、个人资产、对外投资情况、与银行业务往来的情况,是否有不良记录、是否存在对外担保、民间借贷、对外兼职其他职务等情况。

9、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包括企业的房产、厂房、机器设备、土地使用权等不动产情况。不动产是购置的还是租赁的,使用年限,支付价格,折旧情况等。考察的是万一出现不良授信时,能够被法院执行处置用于偿还贷款的资产有多少价值。

主权信用评级一般从高到低分为AAA,AA,A,BBB,BB,B,CCC,CC,C。AA级至CCC级可用+号和-号,分别表示强弱。

第三篇:邮政储蓄银行贷款风险知识

邮政储蓄贷款分类是指邮政储蓄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邮政储蓄银行通过贷款分类要达到哪些目标呢?

揭示贷款的实际价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2、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3、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分类应遵循哪些原则呢?

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风险状况,

2、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3、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还款来源。

邮政储蓄贷款应划分哪几类呢?

至少将贷款划分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较少部分。)

在这五类中,后三类(次级、可疑、损失)合称为不良贷款。

邮政储蓄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应注意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邮储银行的贷款管理状况

关注类贷款要注意哪些呢?

1、本金和利息虽然尚未逾期,但是借款人有利用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嫌疑。

2、借新还旧,或者通过其它融资方式偿还。

3、改变贷款用途。

4、本金或者利息逾期。

5、同一借款人对本行或者其它银行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6、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发放的贷款。

次级类贷款主要是指哪些呢?

逾期(含转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

2、借款人利用合并、分立等形式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本金或者利息已经逾期。

需要重组的贷款应归哪类级呢?

重组的贷款至少应归次级类。重组贷款是指银行由于贷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贷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邮政储蓄银行在贷款分类中应当做到哪些呢?

制定和修订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政策、操作实施细则或业务操作流程。

2、开发和运用信贷资产分类操作实施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3、保证信贷资产分类人员具备必要的分类知识和业务素质。

4、建立完整的信贷档案,保证分类资料信息准确、连续、完整。

5、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贷款分类的独立、连续、可靠。

第四篇: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提高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增强银行业竞争能力,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

并购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下称子公司)进行。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

第五条 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明确发展并购贷款业务的目标、并购贷款业务的客户范围及其主要风险特征,以及并购贷款业务的风险承受限额等。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管理强度高于其他贷款种类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并购贷款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业务流程、内控制度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购贷款的风险。

第二章风险评估 

第八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战略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评估并购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涉及跨境交易的,还应分析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过境风险等。

第九条 商业银行评估战略风险,应从并购双方行业前景、市场结构、经营战略、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和股东支持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

(二)并购双方从战略、管理、技术和市场整合等方面取得额外回报的机会;

(三)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

(四)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五)并购的投机性及相应风险控制对策;

(六)协同效应未能实现时,并购方可能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或退出策略。

第十条 商业银行评估法律与合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交易各方是否具备并购交易主体资格;

(二)并购交易是否按有关规定已经或即将获得批准,并履行必要的登记、公告等手续;

(三)法律法规对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是否有限制性规定;

(四)担保的法律结构是否合法有效并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

(五)借款人对还款现金流的控制是否合法合规;

(六)贷款人权利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

(七)与并购、并购融资法律结构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合规性。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评估整合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并购双方是否有能力通过以下方面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

(一)发展战略整合;

(二)组织整合;

(三)资产整合;

(四)业务整合;

(五)人力资源及文化整合。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评估经营及财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 并购后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如行业发展和市场份额是否能保持稳定或呈增长趋势, 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管理团队是否稳定并且具有足够能力,技术是否成熟并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等;

(二) 并购双方的未来现金流及其稳定程度;

(三)并购股权(或资产)定价高于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合理估值的风险;

(四)并购双方的分红策略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五)并购中使用的固定收益类工具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六)汇率和利率等因素变动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审慎的财务模型,测算并购双方未来财务数据,以及对并购贷款风险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财务杠杆和偿债能力指标。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在财务模型测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情形对并购贷款风险的影响。

上述不利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一)并购双方的经营业绩(包括现金流)在还款期内未能保持稳定或呈增长趋势;

(二)并购双方的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团队不稳定或不能胜任;

(三)并购后并购方与目标企业未能产生协同效应;

(四)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尤其是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情形。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评估并购贷款风险的基础上,综合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资金来源是否充足,还款来源与还款计划是否匹配,借款人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和本金等,并提出并购贷款质量下滑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或退出策略,形成贷款评审报告。

第三章风险管理 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全部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核心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0%。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行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分别按单个借款人、企业集团、行业类别对并购贷款集中度建立相应的限额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核心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

第十八条 并购的资金来源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50%。 

第十九条 并购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具有与其并购贷款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足够数量的熟悉并购相关法律、财务、行业等知识的专业人员。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在并购贷款业务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主要业务环节以及内部控制体系中加强专业化的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受理的并购贷款申请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并购方依法合规经营,信用状况良好,没有信贷违约、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

(二)并购交易合法合规,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反垄断、国有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应按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有关方面的批准和履行相关手续; 

(三)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的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或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在内部组织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门团队,对本指引第九条到第十五条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

前款所称专门团队的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并购从业经验,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并购专家、信贷专家、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和财务专家等。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可根据并购交易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有关调查并在风险评估时使用该中介机构的调查报告。

有前款所述情形的,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并通过书面合同明确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充足的能够覆盖并购贷款风险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保证,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的担保。

原则上,商业银行对并购贷款所要求的担保条件应高于其他贷款种类。以目标企业股权质押时,商业银行应采用更为审慎的方法评估其股权价值和确定质押率。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并购贷款风险评估结果,审慎确定借款合同中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分期还款计划、担保方式等基本条款的内容。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保护贷款人利益的关键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一)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重要财务指标的约束性条款;

(二)对借款人特定情形下获得的额外现金流用于提前还款的强制性条款;

(三)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的主要或专用账户的监控条款;

(四)确保贷款人对重大事项知情权或认可权的借款人承诺条款。 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本指引第二十七条所述的关键条款约定在并购双方出现以下情形时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重要股东的变化;

(二)重大投资项目变化;

(三)营运成本的异常变化;

(四)品牌、客户、市场渠道等的重大不利变化;

(五)产生新的重大债务或对外担保;

(六)重大资产出售;

(七)分红策略的重大变化;

(八)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提款条件以及与贷款支付使用相关的条款,提款条件应至少包括并购方自筹资金已足额到位和并购合规性条件已满足等内容。 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人有义务在贷款存续期间定期报送并购双方、担保人的财务报表以及贷款人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定期评估并购双方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定期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计划与还款来源是否匹配。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密切关注借款合同中关键条款的履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不低于其他贷款种类的频率和标准对并购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和计提拨备。

第三十四条 并购贷款出现不良时,商业银行应及时采取贷款清收、保全,以及处置抵(质)押物、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等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并购贷款业务内部报告的内容、路线和频率,并应至少每年对并购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资产价值变化进行内部检查和独立的内部审计,对其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当出现并购贷款集中度趋高、风险分类趋降等情形时,商业银行应提高内部报告、检查和评估的频率。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不良率上升时应加强对以下内容的报告、检查和评估:

(一)并购贷款担保的方式、构成和覆盖贷款本息的情况;

(二)针对不良贷款所采取的清收和保全措施;

(三)处置质押股权的情况;

(四)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的情况;

(五)并购贷款的呆账核销情况。 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双方是指并购方与目标企业。

第三十八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

第五篇: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提高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商业银行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持力度,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维护银行业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或资产的交易行为。

并购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下称子公司)进行。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和费用的贷款。

第五条开办并购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内控机制;

(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

(三)其他各项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四)有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

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前,应当制定并购贷款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并向监管机构报告。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后,如发生不能持续满足上述条件之一的情况,应当停止办理新的并购贷款业务。

第六条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制定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充分考虑国家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明确发展并购贷款业务的目标、客户范围、风险承受限额及其主要风险特征,合理满足企业兼并重组融资需求。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按照管理强度高于其他贷款种类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并购贷款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业务流程、内控制度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购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并购贷款统计制度,做好并购贷款的统计、汇总、分析等工作。

第九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发现商业银行不符合业务开办条件或违反本指引有关规定,不能有效控制并购贷款风险的,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责令商业银行暂停并购贷款业务等监管措施。[1]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二章风险评估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战略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评估并购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涉及跨境交易的,还应分析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过境风险等。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评估战略风险,应从并购双方行业前景、市场结构、经营战略、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和股东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

(二)并购双方从战略、管理、技术和市场整合等方面取得额外回报的机会;

(三)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

(四)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五)并购的投机性及相应风险控制对策;

(六)协同效应未能实现时,并购方可能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或退出策略。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评估法律与合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交易各方是否具备并购交易主体资格;

(二)并购交易是否按有关规定已经或即将获得批准,并履行必要的登记、公告等手续;

(三)法律法规对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是否有限制性规定;

(四)担保的法律结构是否合法有效并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

(五)借款人对还款现金流的控制是否合法合规;

(六)贷款人权利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

(七)与并购、并购融资法律结构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合规性。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评估整合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并购双方是否有能力通过以下方面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

(一)发展战略整合;

(二)组织整合;

(三)资产整合;

(四)业务整合;

(五)人力资源及文化整合。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评估经营及财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后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如行业发展和市场份额是否能保持稳定或增长趋势,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管理团队是否稳定并且具有足够能力,技术是否成熟并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等;

(二)并购双方的未来现金流及其稳定程度;

(三)并购股权(或资产)定价高于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合理估值的风险;

(四)并购双方的分红策略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五)并购中使用的债务融资工具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六)汇率和利率等因素变动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商业银行应当综合考虑上述风险因素,根据并购双方经营和财务状况、并购融资方式和金额等情况,合理测算并购贷款还款来源,审慎确定并购贷款所支持的并购项目的财务杠杆率,确保并购的资金来源中含有合理比例的权益性资金,防范高杠杆并购融资带来的风险。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审慎的财务模型,测算并购双方未来财务数据,以及对并购贷款风险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财务杠杆和偿债能力指标。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在财务模型测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情形对并购贷款风险的影响。不利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一)并购双方的经营业绩(包括现金流)在还款期内未能保持稳定或增长趋势;

(二)并购双方的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团队不稳定或不能胜任;

(三)并购后并购方与目标企业未能产生协同效应;

(四)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尤其是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情形。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在全面评估并购贷款风险的基础上,确认并购交易的真实性,综合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资金来源是否充足,还款来源与还款计划是否匹配,借款人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和本金等,并提出并购贷款质量下滑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或退出策略,形成贷款评审报告。[1]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三章风险管理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全部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0%。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行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分别按单一借款人、集团客户、行业类别、国家或地区对并购贷款集中度建立相应的限额控制体系,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的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

第二十一条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60%。 第二十二条并购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具有与本行并购贷款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熟悉并购相关法律、财务、行业等知识的专业人员。

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在内部组织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对本指引第十一条到第十七条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

前款所称专业团队的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并购从业经验,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并购专家、信贷专家、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和财务专家等。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在并购贷款业务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主要业务环节以及内部控制体系中加强专业化的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受理的并购贷款申请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并购方依法合规经营,信用状况良好,没有信贷违约、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

(二)并购交易合法合规,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反垄断、国有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有关方面的批准和履行相关手续;

(三)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的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或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可根据并购交易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有关调查并在风险评估时使用该中介机构的调查报告。

有前款所述情形的,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并通过书面合同明确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贷前调查,了解和掌握并购交易的经济动机、并购双方整合的可行性、协同效应的可能性等相关情况,核实并购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并购交易价格的合理性,防范关联企业之间利用虚假并购交易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充足的能够覆盖并购贷款风险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保证,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的担保。以目标企业股权质押时,商业银行应采用更为审慎的方法评估其股权价值和确定质押率。

第三十条商业银行应根据并购贷款风险评估结果,审慎确定借款合同中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分期还款计划、担保方式等基本条款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保护贷款人利益的关键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一)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重要财务指标的约束性条款;

(二)对借款人特定情形下获得的额外现金流用于提前还款的强制性条款;

(三)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的主要或专用账户的监控条款;

(四)确保贷款人对重大事项知情权或认可权的借款人承诺条款。

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应通过本指引第三十一条所述的关键条款约定在并购双方出现以下情形时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重要股东的变化;

(二)经营战略的重大变化;

(三)重大投资项目变化;

(四)营运成本的异常变化;

(五)品牌、客户、市场渠道等的重大不利变化;

(六)产生新的重大债务或对外担保;

(七)重大资产出售;

(八)分红策略的重大变化;

(九)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发生重大变化;

(十)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提款条件以及与贷款支付使用相关的条款,提款条件应至少包括并购方自筹资金已足额到位和并购合规性条件已满足等内容。 商业银行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加强对贷款资金的提款和支付管理,做好资金流向监控,防范关联企业借助虚假并购交易套取贷款资金,确保贷款资金不被挪用。

第三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人有义务在贷款存续期间定期报送并购双方、担保人的财务报表以及贷款人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加强贷后检查,及时跟踪并购实施情况,定期评估并购双方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定期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计划与还款来源是否匹配,对并购交易或者并购双方出现异常情况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贷款安全。

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商业银行应加大贷后管理力度,特别是应确认并购交易得到实际执行以及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真正实施整合。

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密切关注借款合同中关键条款的履行情况。 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应按照不低于其他贷款种类的频率和标准对并购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和计提拨备。

第三十八条并购贷款出现不良时,商业银行应及时采取贷款清收、保全,以及处置抵质押物、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等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应明确并购贷款业务内部报告的内容、路线和频率,并应至少每年对并购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资产价值变化进行内部检查和独立的内部审计,对其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当出现并购贷款集中度趋高、贷款风险分类趋降等情形时,商业银行应提高内部报告、检查和评估的频率。

第四十条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的不良贷款额或不良率上升时应加强对以下内容的报告、检查和评估:

(一)并购贷款担保的方式、构成和覆盖贷款本息的情况;

(二)针对不良贷款所采取的清收和保全措施;

(三)处置质押股权的情况;

(四)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的情况;

(五)并购贷款的呆账核销情况。[1]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四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已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的并购方企业,为维持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受让或者认购目标企业股权的,适用本指引。

第四十二条政策性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办并购贷款业务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四十三条本指引所称并购双方是指并购方与目标企业。 第四十四条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

上一篇:银行大堂经理岗位概述下一篇:银行反腐倡廉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