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2023-05-04

第一篇:银行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农户重建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什邡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于农房重建贷款风险防范的措施

截止2010年11末,什邡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房重建贷款余额23464户37774万元,累计发放32785户51710万元,累计收回9321户13936万元,结息面只达到75.68%,欠息828万元,目前已逾期117户187万元,到2011年末有1643户2654万元农房重建贷款到期。

通过贷后检查及考察农户结息情况,发现有的农户负担重、无固定劳动力、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等,贷款已经存在较大潜在风险。为切实防范信贷风险,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银政通力合作 ,打造诚信环境

联社要结合“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创建活动”,围绕“为了金融环境”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第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请求政府加强舆论导向,争取地方各部门、各村组干部积极配合信用社的催收工作,在宣传上保持口径一致;同时,重点争取各村组干部的支持,各村、组干部各负其责,做好对本村、组的村民宣传解释工作,由联社统一印制《农户重建贷款如何结息》、《如何归还农户重建贷款》等宣传资料分发到户。第二,联社可向市委、市政府申请,与各级党政、村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农房重建贷款质量、

1 结息率、贷款的归还率、整体的信用环境优化纳入对各级党政干部、村三职干部的责任考核,定期向各村通报期其收息还贷情况,对达不到信用社要求的村实行信贷制裁。对工作开展好的村,信用社调高该村信用等级,积极为其创建信用村创造条件,在贷款利率、额度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第三,利用委托义务协管员的联系和配合,发挥内外部共管责任机制的作用,积极清收农房重建贷款,有效控制贷款风险。第四,积极协调宣传部门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公益广告投放量,安排电信、移动等按月批量发送短信,宣传有关政策规定,提醒农户及时还本付息,尽力防止道德风险。

二、强化贷后管理,做好按季结息

要切实加强贷后管理,首先是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并做好以下三方面:一是对借款农户进行了及时回访,了解农户贷款后在生活、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理顺关系,协助化解各种矛盾,积极为农户分忧;二是加强对农户的思想政治工作,讲清信贷资金来源于广大客户存款,扭转农房重建贷款可以不还的错误观念,使农户认识到贷款不还对自己及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三是协助、督促在家闲置人员外出打工创收,及早归还贷款,确保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安全。

农户的家庭收入有限,必须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方能还清债务,如果等到贷款到期再来要求农户偿还为时已晚,按

2 季结息是让农户遵守信用减轻一次性还款负担的有效方法。为此,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按季结息宣传,要求信贷员把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农户手中;二是结合《什邡市农村合作联社存贷款营销及不良贷款激励办法》加强对信贷人员收息率、收息面的激励考核,针对农房重建贷款制订专项考核机制。

三、关注问题贷款,创新措施化解

通过调查,农户欠息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农户受灾较重,经济实力弱。受到地震影响,农户因灾建房,经济上压力较大,确实无力偿还利息。二是观望思想还普遍存在,靠国家减免核销的意愿仍然强烈。三是由于外出打工的贷款人较多,农民贷款修好房后,外出打工未归,信贷员催收贷款本息困难。四是贷款还款付息方式问题。农户已经适应利随本清的贷款方式,不能适应按季结息或按年结息,加上农民收入来源存在季节性,其主要收入为务工和种养殖业,绝大部分收入主要体现在年底,因此出现欠息情况。对此类贷款要实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一户一策、针对形成原因不同制定不同的清收方法及早进行化解,按照“按年还本、等额还息、延长期限、十年还清”的原则,在利息结清前提下对到期、将到期农房贷款办理“借新还旧”,期限最长不超过十年(与原订期限之和不超过十年),其贷款方式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积极开展贷款农户土地承包权、林权、

3 大宗机电设备、自有房屋抵押形式业务,确保农房重建贷款抵押落实;二是创新担保机制,大力开展农户担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针对部份因建房质量、分配房屋纠纷等问题造成农户不愿意偿还贷款的情况,由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农户实际困难,对确实无法偿还贷款本息的困难农户,由政府担保基金等额偿还。

要高度重视的是对农户自有房产的办理抵押登记,在目前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下,因涉及农房登记与交易制度创新,同时需要解决流转、抵押方面的法律障碍,联社要与土地管理、金融、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多个部门做好协调工作,政府统一办理其房产所有权证,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农村房屋,特别是农民的住房不能上市抵押的限制,在此基础上联社推出“农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万家春贷款”。以上对于什邡市农村信用社统筹兼顾践行社会责任,有效防范掌控信贷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第二篇:浅析农户小额贷款产生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农业银行自确立“面向三农,商业动作,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市场定位后,全行上下对三农工作极为重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推出的一项新业务,该业务推出至今已有近三年时间,第一批农户小额贷款的农户将逐渐到期。最近笔者就农户小额贷款业务进行调查,发现农户小额贷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问题,值得农业银行各级领导的重视。

一、农户小额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1、盲目性所致。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是一项政治任务,当时农业银行急于上市,从上到下都把支持三农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各级行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制订了多种办法,下指标、订任务,加大对支持三农的力度,特别是在农户小额贷款的营销上更是存在着一哄而起的现象,有的为了完成任务加大营销力度,只抓进度,忽视风险质量,有的甚至盲目放贷,由此,给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生产埋下了隐患。

2、欺诈性所致。农户小额贷款按农民的说法是:“农业银行重新回到农民中”,为此,这项业务重新推出后,农民深受欢迎,许多农民争相要求办理此项业务。然而,由于受当前信用环境的影响,一些不守信用者和一些不符合办理农户小额贷款的农户采取种种欺诈性的手段,利用各种虚假的手法,满天过海,自我包装,用假象蒙住农业银行客户经理的“眼睛”,从而到达套取农行农户小额贷款资金的目的,使一些不该放贷、达不到放贷条件的农户也贷了款,由此而产生了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

3、突发性所致。农户小额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农户,而农户的贷款大多用于种养殖业,以及小规模、小作坊的经营,这些项目本来投本就小,收益不高,且极易受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如天灾、人祸、政策变化。由于目前农村对种养殖业,以及小规模小作坊经营缺乏保险机制,风险都由农户自担,由此造成农户还款的能力大大减弱,一旦这些现象产生,农户小额贷款势必形成风险。

4、违规性所致。农户小额贷款虽然贷款数额较小,每户一般都在5万元左右,但“芝麻虽小,五脏齐全”,贷款的手续必须按规范化要求。然而由于少数客户经理道德素养低,工作责任性不强,在营销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时缺乏自我约束,行为放纵,降低条件,凭个人感情走后门、拉关系,违规发放贷款,有的程序上看似手续完备、合法,而实质上隐藏着很多问题,最终使农户小额贷款造成风险。

二、加强防范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对策。

1、强化“服务三农”意识。“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的一项政治任务,当前,全行上下应当正确认识“服务三农”的重要性,摆正“服务三农”的位置,多办实实在在“服务三农”的实事,既要扎实推进“三农业务”,又要防止弄虚作假、一哄而上的假戏文,要结合实情,多作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地抓好“服务三农”工作,从而提高“服务三农”意识,稳步推进“三农业务”。使“三农业务”成为农业银行的一大品牌。

2、增强客户经理经营意识。当前首先要强化客户经理发展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其次要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根据客户经理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率、收回率,贷款利息收回率等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将绩效与工资直接挂构,实行等级管理核定制;再次是建立农户小额贷款与风险防范奖罚机制,对那些发放农户小额贷款户数多,贷款数量多,到期按时收回,无风险产生的客户经理要进行重奖,相反对那些未能按期收回,产生风险,带来资金损失的客户经理要进行重罚。

3、完善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法纪制约机制,制订农户小额贷款专项处罚办法和标准,并严格执行,对违反农户小额贷款专项处罚办法的相关人员要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其次要明角岗位责任,建立岗位制约机制,当前农业银行的各基层网点要设立农户小额贷款调查定贷岗,二级支行审查决策岗,审贷小组评审决策岗,柜台监督发放岗四个岗位,互相监督和制约,以防被人蒙混过关;再次是实行贷款责任人,贷款损失赔偿和贷款终身负责制,建立责任制约机制,每位农户小额贷款发放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实行谁接收谁负责,客户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二级支行行长为第二责任人,支行审批人员为第三责任人,造成损失的贷款按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以增强对贷款审批发放的责任心。

4、积极推行农户小额贷款保险制度。农业银行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把是否参加保险作为发生信贷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与保险公司合作,提高农户参保意识,积极推行农户小额贷款保险机制,当农户、个体经营户碰到天灾、人祸、突发性事件发生亏损时,物资财产受到损失时,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可由保险公司给予经济赔偿,以确保农户小额贷款的安全系数。

5、强化客户经理的道德意识。当前,农业银行要强化客户经理队伍的品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各基层行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当前开展的“学制度、强素质”学教活动,认真开展学习《中国农业银行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培养员工职业道德观和守法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按制度办事,按规程办事,形成管理靠制度,操作靠规范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安全,健康发展。

第三篇:网上电子银行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客户自身风险的防范。一是在向客户营销时作好调查,企业财务治理情况、企业财务职员电脑水平有多高要了如指掌。二是向客户做好培训工作,一定要教会教懂。三是一定要提醒客户进行必要的风险防范。

二、银行内部操纵风险防范。一是同一开户资料的核验标准。严格按照制度和操纵流程办理业务。坚持按制度办理业务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二是增强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案防意识。只有熟知制度和业务操纵流程,才能把握风险点,控制业务风险。对此,必须加强员工培训学习,建立学习制度,使业务学习经常化、规范化。另外,要加强风险教育工作,结合实际案件揭示各项业务的风险点,让员工真正理解制度,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减少和避免对制度的抵触情绪。三是加强内部检查力度。目前对网上银行电子结算检查环节比较薄弱,检查频率、深度不够。

三、黑客恶意攻击风险防范。一是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业务宣传,对开户企业寄送网银资料,利用客户回访或与企业座谈等宣传网上银行的强大功能与上风,使客户感受到网银的便利与特点,同时也使企业法人及财务职员了解企网特点与风险点,增强企业领导和财务职员风险意识。二是提宴客户识别假网站,安装防病毒软件。三是营业网点大堂经理做好大堂秩序维护,防止闲杂人等混进银行伺机作案,同时提醒客户开户信息不要随意丢弃。

第四篇:当前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及措施

0

近年来,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行的零售网点转型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培训,大家都能深刻地认识到网点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在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发生了不同特点的风险案例,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引起业界广泛重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防范风险是网点转型后需要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现仅结合我行的一些有效措施做些探讨。

居安思危,高度重视个人业务风险防范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绷紧个人业务风险这根弦。对于个人业务风险工作,网点负责人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全行员工一定要遵章守纪、合规经营,要坚决向违章操作、违规经营说“不”。要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建立风险文化意识。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团队,使大家在建行这个大家庭里都感到心情舒畅。要通过风险文化建设,达到使员工“不想、不愿、不能、不敢”作案的目的。教育使其不想违规激励使其不愿去违规;排查使其不敢违规;制约使其不能违规。

严控内控措施,确保网点运营安全。主要有以下七项具体措施:

一是严守规章,预防风险。银行要倡导依法合规文化,守法遵章光荣,违法违章可耻,使网点操作人员牢固树立依法合规意识,遵章守法。

二是严格操作,防范风险。只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才能把好第一道防线。在日常的业务操作中员工很多知道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但在具体的执行中,一些员工随意操作,造成事故或案件。如“克隆”汇票也贴现、更换印鉴审查不严资金被骗、钱箱在网点过夜、大额可疑交易不报告等等,这些都是不严格操作造成的风险或损失。

三是严格检查,缓释风险。要加大检查力度,将检查工作定位于“重在防范、力在治本”,依据每个阶段暴露风险点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开展重点检查。去年“十一”、“春节”长假期间,我行采取节前通知提醒,节中突击检查,对提高长假期间前台人员的警觉性、防止出现“真空”隐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可采取突击检查、录像检查等手段,监控网点日常真实状态。自年初以来,我行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突击尾箱检查,这种事先不确定被检查单位的检查手段,不仅真实呈现了网点柜员现金尾箱的管理,还有效地起到了震慑的作用。我行还每月运用监控录像资料对所属机构柜员业务操作行为进行检查,对日常不规范操作的监控录像进行转换编辑,回放给全体柜员观看且对不规范内容一一讲解,使柜面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坚持按章办事。另外要明确网点柜员主管责任,把好个人业务风险第一道防线。网点柜员主管工作在一线,熟悉实际情况,掌握信息最及时,处于坚持规章制度、化解现实矛盾的位置,要求网点柜员主管一定要加强责任感,尽职去完成工作。要善于发现蛛丝马迹,坚决抵制违规行为;要加强监督,检查到位,积极举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置。在工作中尽快熟悉自己的客户经理、熟悉自己的客户、熟悉客户单位的经办人、客户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严控制柜面服务,严密关注大额资金走向。

四是严格整改,消除风险。不论是自行组织的检查,还是上级的检查以及审计和外部监管的检查,都要充分利用其检查结果,保证问题切实整改。在整改的时候,不但要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还要举一反三,从中吸取教训,堵塞内控漏洞,严防相同错误重复出现。

五是严格问责,防再犯风险。对网点人员、主管部门和相关的检查都必须建立问责制,对违规违章操作的责任人,要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保证制度执行严肃性,警示全行、震慑违规人员,有效解决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屡查屡犯的问题。

六是建立典型案例库,进行警示教育。我行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典型正反两方面案例资料,配以点评、说明,建立起案例库。以业务培训或经验交流的形式,组织网点柜员主管及一线柜员学习、讨论,使各级管理和操作人员对违章操作的危害有更为直观与清晰的认识,柜员们纷纷自我对照,自觉纠正违章操作行为,达到警示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七是注重员工行为,做好风险排查。要抓好全体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定期组织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排查,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和不良苗头及时制止,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只要人员的风险控制了,那么我们的风险防范工作就完成一大半了。

激励与约束并重,充分调动个人业务条线人员积极性。为促进个人业务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我行实行考核、评比、奖罚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个人业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高素质个人业务团队。对风险防控的先进柜员在全行范围内进行表彰、奖励,以激励个人业务人员强化风险意识,尽职尽责,自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为我们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把好关口,牢筑防线。

综上所述,风险之重在于防范,前台的风险防范更是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的总结经验、推陈出新,集众人所长、补己之短,共同努力,才能将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建行的各项业务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近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升的成因及风险防范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近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升的成因及风险防范

李虹儒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下行的影响,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持续呈双升态势,且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现象明显,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困难。本文针对不良贷款双升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根据2015年末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 744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8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2016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仍呈现“双升”态势。连续17个季度的不良贷款上升,不仅是因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态势,更显现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对冲能力不强、内部改革进度缓慢、经营方向仍需调整等问题。信贷资产的持续恶化,必将造成了银行业整体盈利增速放缓、支持地方经济能力下降,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资产质量恶化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恶化:2013年末不良贷款率1%,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25%,2015年末不良贷款率达到了1.67%。考虑近期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要求下,已经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力度,以及信贷资产规模扩大产生的不良率稀释等情况,但并未改变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升的趋势,预计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压力短期内将会继续增大。

(二)贷款流向集中

截至2015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信贷规模达到11.12万亿,较2014年末增加13.71%。自2011年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逐年提高,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主要贷款投向集中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贷款等领域。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更倾向于投贷给规模较大的企业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等低风险领域。贷款流向的高度集中,造成贷款结构存在根本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扶贫和绿色项目支持力度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银企信息不对称

我国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我国企业仍存在各种不足和问题。小微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由于小微企业存在风险大、违约概率高等问题,银行在调查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生产背景时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加之企业诚信系统信息要素的不完备,造成小微企业信息不透明,银行很难顺利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虽然各地政府都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加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但小微企业存在天然劣势,如:可用抵押资产少、贷款成本高、利润少、风险大等,银行并不愿意承担较大风险去获取较低的利润。要真正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国家需要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统一的诚信体系、征信制度,实现企业以透明、公开信息申请贷款,规避信用风险。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双升的成因

房地产市场及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信用风险事件,而且由于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钢铁、水泥、建材、船舶、光伏等行业均受到了经济周期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仍在持续加码,企业经营环境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致使整体行业性的信用风险也会相应上升。加之,银行盈利能力减弱、信贷管理操作的疏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愈演愈烈。

(一)外部原因

1.整体市场经济下行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下行,三大主要产业均出现了增速不同程度的下滑现象,虽然我国政策大力扶持第三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改变总体经济形势。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问题随之而来,社会性问题包括就业压力、债务压力等,都会加大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阵痛。同时,自中国加入WTO全球贸易组织后,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形势关系紧密,美联储加息的启动,带来全球经济市场的变革,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市场,将无法避免的遭受到冲击。

2.制造业产能过剩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等原因,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中国制造业必然面临着利润过低、税费过重、资金成本太高、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等困境。网络购物的逐渐兴盛,实体经济的利润下降,造成投资者的积极性受挫,同时国际形势上的变化,外贸需求大减,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整体情况更不容乐观。制造业中产能过剩相对比较严重的如钢铁、水泥等,其中又以国企为主,由于各地政府存在债务压力大的问题,银行也存在信贷政策紧缩的问题,很难为上述企业继续提供续贷,加之不良贷款的“双升”,银行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从中国实际情况上来说,产能过剩是下一阶段中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真正确立新常态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3.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201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虽然在国家政策下取得一定的改善,但是在二三线城市商品房的销售仍然持续低迷,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地市、县域等地区的房地产销售业绩整体下滑,拉动了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增速回落。二是消费者的刚性购房需求前几年国家政策下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刚性需求并不多。三是国家的房地产政策存在一定的延迟效应,虽然国家持续降息,但银行为了控制自身信贷资产风险,部分地区限制购房信贷额度或者放缓审批速度,有真实购房意愿的购房者反而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四是市场的持续调整,房价的持续下跌,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信心不足,造成购房者心理预期发生变化,观望意愿更加强烈。

(二)内部原因

1.银行业利润增速放缓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处于下行态势,按照国家政府报告中的内容,我国市场经济目前处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加大了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步伐,加之互联网金融竞争日趋的激烈,我国商业银行一定时间内需要面对以下问题的考验: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显著放缓、不良资产连续反弹等,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以及未来的一定时期内仍将是增速放缓和结构失衡。2015年伴随我国各项金融政策的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经历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加速、存款被互联网理财产品大肆分流、大客户议价能力大大提升、货币市场基金对活期存款代替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整体利息收入。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同业机构竞争的日益激励,银行的高速盈利已经成为了过去,低利润将是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主流经营形势。

2.信贷部门管理流于形式

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各个环节,贷前、贷中和贷后均离不开信贷部门的有效参与和管理,信贷人员恪守信贷规章制度,能够按照国家金融法令,以及有关法规制度和信贷管理条例办理和发放贷款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一个基础条件。当今我国商业银行均要求信贷人员认真履行“八不准”和“十严禁”的规定要求。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部门仍存在比较【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严重的管理问题:一是信贷档案资料要素不完整,贷款档案资料文件内容不完整、文件内信息要素填写不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基础管理工作仍是需要长期去解决的重要问题。二是贷审分离制度流于形式,信贷人员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普遍存在先签订贷款合同,然后进行贷前审查的问题,严重破坏了贷审分离制度要求的初衷;三是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贷前审查不认真,面谈、实地考察等规章制度并未严格落实。贷中环节贷款存在审查把关不严,超权限、重复抵押等现象。贷后调查表面化,并未严格跟踪贷款人的财务变化,第

一、二还款来源跟踪不及时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整体形式依然不容乐观,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升”,严重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良贷款的持续攀高,不断地威胁着银行的经营安全和风险管控,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银行薄利时代的来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借款企业资金流向

银行信贷检查人员需要严格对贷款人的资金流向、企业执行信贷合同等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定期监测贷款人的账户资金是银行贷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注重分析贷款人的银行账户明细和流水,深入实地去了解企业经营范围和交易背景是否真实存在。实时分析银行授信转贷等关键时点的贷款资金出入情况,通过按信贷管理条例规定时限内查询企业或个人的征信资料,加大关注不符合正常运作所需的异状资金流转和大额现金存入和支取等行为,从根源上控制贷款资金的流向。

(二)积极发展优质小微企业客户

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规范监管、经营模式,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增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但实施效果仍不明显,多数银行面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依然望而却步。其实,相对于已出现的大型企业资产质量恶化、行业信贷危机现象,银行更应将贷款投放到能够提供真实财务信息及创新产业中的小微企业中,以促进小微企业资金流动,使银行获得稳定利润,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三)健全银行内部防控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有效防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内部防控规章制度,但仍存在不严谨,被银行内外不法分子所利用。银行业应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建立符合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内控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度过多且流于形式的问题。并对信贷人员进行定期专业知识培训及思想道德教育,严格实行岗位问责制。同时,监管部门以及银行需要严抓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把控风险环节,加大违法犯罪的惩戒力度。

四、结语

我国面临着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经济体制转型阶段,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攀高,影响着企业、银行和存款人之间的正常利益分配关系,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扰乱了我国经济秩序,严重地危害了银行对我国经济的支持能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在积极寻求解决不良贷款存量的同时规范信贷业务的监管,提升对潜在风险及资产质量的识别能力,从根本上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吕江林,黄 光“.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2014(4):42-51.

[2] 刘春志,范尧熔.银行贷款集中与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3)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2):94-106.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就职演讲稿下一篇:银行对公业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