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2022-04-24

摘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以实训项目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该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路径分析

摘 要: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高职教育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现如今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在这一大趋势下,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采用现代学徒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但是目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校企合作机制运行并不顺利。基于此,本文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路径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校企合作;创新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如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并且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建筑的功能及质量均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并且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于创新性、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这一现象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模式下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指导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为了能够有效满足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十分重要,并且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目标相符。

一、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运行的重要性

(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途径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现代经济体系发展趋于完善,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职业教育人才作为基础,这也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给提供更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目前世界上诸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都在使用校企合作这一框架,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1]。因此,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是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经途径。

(二)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同时这也是新时代交付给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法无法充分满足产业的需要,最大的原因便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同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零适应期的技术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平台

在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均为科班出身的人才,具有较高的学历,理论知识丰厚,但是却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佳,因此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而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其应全面掌握的内容,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角度出发,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能够加强师资队伍同企业人才的交流与沟通,进而能够有效提高告知教师的应用水平。所以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四)校企合作的深入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及社会的发展

高职院校对于培养技术型人才、专业性人才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应将这些优势作为发展的动力,不断优化和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路径。在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有效转化技术成果,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校企合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展开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学徒制来源于西方,指的是有效结合传统学徒制培训方法同现代学校的一种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需要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并且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学生联合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学习者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得到工作经验,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能够有效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机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述几方面。

(一)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虽然国家和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大立场支持校企开展合作,并且高职院校也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但是因为高职院校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学徒制下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不知道应该加深合作到何种程度,并且很多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现象十分严重。并且目前较多的校企合作仅仅是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安排,并不具备深度合作的要求。对企业来说,其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时很多企业同高职院校一同办学,但双方想法不同,因此只能被动式接受学校要求,没有了解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3]。

(二)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热情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引导方针和鼓励政策,但是缺乏对一些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平台的政策保障,这也导致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等。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环节,企业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捐赠训练设备等,在学生实习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等。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无法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长长发展。在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校企合作机制并没有广泛得到国家级政府优选部门的政策保护,因此直接导致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所以,在校企合作环节,只有高职院校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为了确保正常运行,不能安排全部学生前往企業,只能安排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处于被动的模式下[4]。

(三)校企合作质量不佳,无法实现“双赢”的效果

即使高职教育同企业展开一定的合作,但是其合作形式存在较大的车衣,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习实训方面。这一阶段企业需要人才,允许学生实习。企业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希望学生可以长时间留在企业工作、发展,但是学生容易受到岗位因素、专业对口、个人想法、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实习后很多学生都会离开企业,寻找其他相关工作,具有较高的跳槽率,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的投入产生影响,进而致使校企双方合作质量不佳。很多企业虽然为学生安排实习工作岗位,并且还会为教师安排专门的实践指导活动,但是校企双方对于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发展及校企共建课程等方面内容的深入交流较少[5]。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路径

本文以绍兴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路径进行分析。

(一)“2+1”模式教学管理的实施

“2+1”模式教学管理,主要指的是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在校外企业实习,订单班实行企业师傅定期来校开展教学,将企业实际项目带入课堂,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工作情况,为今后的上岗工作奠定基础,学生在完成2年校内学习后,1年去订单企业实习。目前绍兴职业学院分别同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龙建设集团开设了宝业订单班和成龙建设虚拟订单班,同时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通过“2+1”模式教学管理的实施,历年就业率98.5%以上。

(一)建立“1+n”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4+n”模式

首先,使用“1+n”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4+n”模式的模式,“1+n”指的是一家主导企业及多家共建企业共同参加现代学徒版人才的培养。“4+n”指的是学生进入学徒班开始(通常为2年级),4天在企业以学徒的身份进行实岗学习,在企业岗位中学习建筑工程技术技能课程,提高专业能力,强化实践操作能力,1天在校内集中课程学习,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提高技能水平[6]。

其次,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通过校企双方的联通,及时发现和处理人才培养环节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展开。线上指的是专业教学委员会群、学徒制试点双师培养群、专业学徒制工作试点工作组群。线下主要指的是开展相关教学例会,进行问题的交流与沟通,快速高效处理问题,实现学生的双身份,教学的双场所,师傅的双指导。

(二)强化校企合作,创新保障机制

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现如今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并不只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更是产业、行业及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这边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能够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及制度为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并且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行业具体要求,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责任、义务和权利多方面出发,使校企合作逐渐趋于完善化、规范化。并且,对于财政、税收和补贴等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支持和引导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合作中。对部分支柱型企业或者新兴企业,应该根据其特点出台不同的政策,提高这类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参与度[7]。真实情况下,只有在制度保障的作用下,才能为校企双方的持续性合作夯实基础,才能有效保障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机制

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效果,满足双方诉求,建立适应双方发展的合作机制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在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只顾及自身发展而忽视企业利益的情况,制定相关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企业的建议。在合作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通过双方的交流及沟通确定合作的目标、内容、流程及各自的责任,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避免一方权益大于另一方或者一方责任大于另一方情况的出现[8]。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校中厂”和“厂中校”的模式,将企业中的师傅作为校内导师,实现和谐发展,设备共享,师资共用、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目标。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以及高职院校及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校企合作的措施进行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确保双方都能满意,达到共赢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新型学徒制背景下,校企雙方应该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根据建筑专业特点制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根据企业特点建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实现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加深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建立实训基地,力求达到“共赢”的效果。并且要确保学生在这一机制下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实操水平,获取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未来的上岗就业奠定夯实的基础。因此,优化和创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有利于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宋佳佳.现代学徒制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4):184-185.

[2]何岩松,孙百鸣,杨清.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3):281-282.

[3]谢晓轲.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12334"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0-51.

[4]张笑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构建的研究[J].四川水泥,2020,(3):315.

作者:曹明明

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篇2: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    要: 通过实践检验理论,以实训项目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本文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该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问题,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1.引言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市场对该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但要求也更为严格。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既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更是一个严峻挑战。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更是肩负着培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活动于工程一线的技能性人才的使命,这样才能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何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深入开展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的建筑工程人才,是高职教育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面临的诸多挑战

2.1“重理论,轻实践”式的高职教。

我国的高职院校由普通大专、中专发展而来,相较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而言,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偏低,加之很多教育者对高职的定位不清,因此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据统计,大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课程只占据总课时数的30%,有的甚至达不到这一百分比。大多高职院校将大量课时放在了建筑结构、工程力学、抗震设计等多种理论的教学上,而工程预算实训、生产实训、建筑制图识图训练等实践类课程则被放到次要位置,被大面积压缩甚至取消。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者对高职院校的培养定位依然十分模糊,没有切实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就业需求;二是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教育投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有较高标准,而就国家和社会目前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看,很明显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2.2开展实训教学的困难。

实训教学的开展是为了使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共同培养优质人才,并输送至企业内部,是由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两个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这本应该形成一个双赢的合作机制,然而,面对利益的驱使和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制约,如今的校企合作大多只流于形式,真正的实训教学开展困难重重。一方面,从校方角度而言,如今的高职院校愈发注重招生数量,而非培养质量,加之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拥有的实训机会相对减少,此外,考虑到许多企业岗位的学历限制,很难吸引大型企业参与高职实训教学,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另一方面,从企业角度而言,企业往往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它不可能在不考虑回报的条件下无偿利用自身的企业资源为学校提供实训服务。因此,他们往往将校企合作当做应付政府的策略,开展的实训教学大多流于形式,他们同学生之间也并没有签订任何有实效意义的协议。所以,这种形式上的合作只是短期的、暂时的,并未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由此可见,校方和企业对校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都缺乏一个理性、全面的认识,这使得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面临诸多挑战。其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绝对的双赢策略,对双方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及建筑企业对建筑八大员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遵循“一条主线,两项结合、三种手段、四个阶段”十六字方针。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教学过程与工作情景的有机结合,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单元实训、集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促进校企间的深度合作。

3.1突出主线,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最后大多走向了建筑施工的一线,所以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核心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用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把握市场大走向,并始终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利用一些校外实训中心或者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基本从业技能进行考查和提高。例如:结合时下社会比较需求的岗位,在相关企业的指导下创建具有企业氛围的实训室,为本专业的各类施工课程提供实训教学,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就如同进入了真正的企业,能够学会按照各种行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构建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培养学生的从业人员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

3.2强化实践环节,促进学生职业核心技能的提升。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涉及的重要技能,如工程质量验收、工程量核算、工程预算等,都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领悟、掌握,这就需要将实践过程渗透到以上四个环节中,从而实现核心职业技能的提升。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可以参与课程改革,安排专家帮助学校完成课程总体设计。如调整实训课程在总课时数中的比重,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发展;安排专业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全程帮助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确保训练项目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第二,校企合作承接商业项目,将真实的项目、案例引入实训室,展开实训教学。与合作的企业展开面向社会的工程项目的承接,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展开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既能给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深化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

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整体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给该专业的认知和态度会对高职建筑专业的改革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优质教师的培养是学工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任务。在进行专业性质的教学时,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过程与工作情景的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对接。因此,为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校方要根据教师的教学空闲时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内部参与工程实践与学习,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教师获取最新专业技能、技术水平的能力,并反过来利用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促进企业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3.4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职的实训教学发展时间并不长,各学院也未制定统一的指导书、实训方案与总体标准,缺乏行业指导,缺乏规范性。如果未经考核、评价就这样草草结束实训,就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将企业的施工项目引入实训课堂,有助于充实教学内容;完成各种实训之后,请企业的专家根据行业标准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建筑设计,创新提高施工质量的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性;根据实训的评价结果给学生计入实训课程的成绩,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给予他们进入企业实习或者岗位推荐的机会,以这种激励式的方式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专业从业人员的角色转换,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在把控国内市场动态的情况下,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环节,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适应我国建筑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夏晋华,陈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1).

[2]黄学慧.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M].理论博览,2012(9).

[3]于付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M].山东大学学报,2014(11).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教育厅建筑工程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2015年)资助;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探索梧州高职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有效模式,编号:2012JGA441。

作者:何善能

校企合作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篇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施工单位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往往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他们一般都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建筑施工过程,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运作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导致他们在毕业后进入施工单位工作时,无法系统地发现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要与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结合起来,与相应的建筑施工企业合作,开展对学生的实训工作,建设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目标。

【關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校企合作 实践

校企合作对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来说都是极其有利的。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实自我并且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而对企业来说,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利用高校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于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校来说,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之路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各大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水平,还可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提升高校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

1.高校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前三年基本是在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完全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在最后一年也就是学生参与实习工作期间,学校基本不管学生,学生处于一个完全自由的状态。在前三年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中,基本上学生不会有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体验的机会,这三年中学生接受了大量的理论和一些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给学生打好了一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此段时间可以说是学校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不断积累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此阶段学生在建筑工程技术上的专业技术和能力还不够成熟,一旦进入施工现场面临实际的操作或问题时,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所以对学生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去实际体验建筑施工的过程。

2.校企合作内容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施工工地开展实习工作;(2)学生自己去应聘或者联系而到相应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工作;(3)某些学习成绩优异,早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则由该就业单位安排分配实习工作。高校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通过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管理,如让学生交实习任务书、实习周报、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经过对学生上交的这些报告和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报告和总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而高校对于学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显不到位,只是通过学生上交的实训周报、月报、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解,高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证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1)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安全至上、质量优先”的工作态度。(2)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请教,让学生形成善于沟通的工作协调能力。(3)我国高校可以通过“多段式”的教学模式,来反复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的培养。学生实际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建筑工人的艰辛以及施工现场工作条件的艰苦和环境的恶劣,通过这样的实地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张若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创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3

[2]邵英秀、赵占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1~3

[3]张广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J].教育与职业,2012(8):38~40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李素洁

上一篇:新型建筑材料特点分析论文下一篇:双语课堂建构主义普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