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校校企合作方案

2022-11-21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工程院校校企合作方案》,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工程院校校企合作方案

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探究[最终版]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汽修行业也在飞快的发展壮大,汽修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汽修类专业人才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汽修行业的发展,探索新的汽修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刻不容缓,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学习并使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正是基于对我国中职教育现状的研究,以及本校汽修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就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将自己的思考、想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修专业;人才培养

一、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那什么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的一种为培养现代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员所进行的学生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方向、有目标性地为企业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一种重要举措。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很好的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要。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正是很多教育行业所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中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为什么我国很多地区的职业教育在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方面做得并不出色呢?其中制约校企合作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克服困难,更好的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是每个职业教师都应该考虑的课题。众所周知,德国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他们的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人才的培养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校企合作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之一。这也说明,校企合作是可以被成功推行的人才培养机制,汽修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和企业构建一个共同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平台,校企双方能够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首先,企业可以通过职业学校获得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可以拓宽员工的培训渠道。其次,学校可以很好的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对教育教学的限制,尤其是汽修专业的建设所需的设备庞杂、经费投入大,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的问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很好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实操技能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得以升华。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学习相关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让学生能够具有真正的一技之长,拥有社会生存的能力。

三、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方案规划

作为中职院校,在开设各类专业之前,必须先研究清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只有在明白以上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相对于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就酒泉工贸中专汽修专业如何进行校企合作进行分析:

(一)采用学校引进企业的模式。就酒泉及周边地区而言,能够进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一般是大型4s店、大型的汽修厂,汽车制造厂等。

(二)制定校企合作规划方案:由学校、企业、政府三方的相关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就校企合作的章程内容、培养计划方案以及校企合作不同阶段的目标和相应的合作模式等进行共同的协商制定。

(三)课程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学校与企业结合学校原有的教学大纲和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商讨并制定出符合社会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大纲,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师和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编写适合校企合作的教材以及实训工作业。

(四)教师队伍建设:现如今,中职院校汽修专业的很多教师,都是理论知识扎实而实操技能较弱,为提高教师在生产实践中的技能操作水平,增强教师指导学生生产实践的能力,学校可以结合与企业制定的相关人才培养机制,定期让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学习实践,并由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指导,通过不断的亲自实践,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同时学习汽修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不断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学生实习培训: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计划由学校和企业共?罩贫ǎ?学校安排汽修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协同企业技术专家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汽修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其实际生产操作水平,为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六)教学效果评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效果评估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鉴定,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将教学效果评估的制度标准不断的完善。

四、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困境

(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法制保障。国家已制定了很多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但没有出台相关法律对校企合作的推进进行保障。很多企业担心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后违反相关协议条例,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二)职业学校的教育认可度不够。很多家长依然坚持“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院校,这也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而三校生高考在这几年也越来越热,这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有一定的冲击。

(三)教育改革措施不配套。很多职业学校对汽修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无法跟上现代企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偏低。

制约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方面,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推进,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难,职业院校都必须找出合理的对策解决困难。只有所有的职业院校不懈努力,才能让校企合作的模式走的更远。

第二篇: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高职院校自身合作能力建设论文

摘要:近年来,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政府配套的介入政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关系的运行机制未能合理调整等因素之外,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合作能力缺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自觉树立市场意识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加强自身合作能力的建设,以不断提高校企合作办学的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合作能力;建设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按照经济建设第一线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培养人才。校企合作下的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式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很不成熟的阶段。不难发现,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校企合作大多数仍是松散的、短期的、低层次的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家认为参与职业教育“无利可图”,利益驱动不大。因此,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及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而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则明显偏少。

二是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虽然我国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从国务院到教育部乃至地方教育部门,都积极引导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但相关配套政策仍没有到位。国家至今未出台对企业实行校企合作的奖励机制,尤其对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利益保护不够。

三是作为校企合作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自身的产学研结合能力存在严重的缺陷。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学校的技术与人才资源,学校只有发挥服务功能,才能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大多由过去的中专改制而成,师资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较弱,对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帮助不大。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多数专业培养的人才缺乏特色,距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是合作层次较低。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

影响我国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健康发展的因素固然有企业、政府方面的,但作为合作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自身合作能力的欠缺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客观分析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作出探索性思考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自觉树立市场意识和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强化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要从根本上得到发展,关键在于以市场需求为主,突出技能人才的能力培养。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校企合作是平等的合作,因而学校必然要增强自身的合作能力,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这就要求学校在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培养、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要从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及自身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高职院校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要善于引导企业从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校企合作的长期效益,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结构体系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准确定位,才能不断提高为企业和行业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满足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此,高职教育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专业设置要紧贴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贴行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专业定位的失误会导致学生难以获得实训机会,毕业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聘用。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要找准专业定位,专业教研室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如相关专业在行业中的需求程度、专业人才的供需状况等,从而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制定培养计划,设置相关课程,谋求专业发展的空间。要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专业设置、教学设计、过程控制、教学考核、质量评价及教学建设诸方面,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及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

拓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工作思路,创新和丰富办学形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展的,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学实力,扩大校企互利互惠的结合点,只要是有利于双方效益提升、有利于人才培养,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都可以尝试。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规格、规模、时间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入行业和企业,开展缜密的调查研究,把握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规律,以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实际为依据,因行业制宜,因企业制宜,推行和实施“订单培养”、“合作办学”、“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提供单项或特殊技能项目培训”等多种办学形式,采用切实可行的多样化培养模式,为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培养,以满足行业和企业的不同需求。 加强学生责任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和能力对合作办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调查,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实习生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具体表现为一些学生缺乏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不对,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一心想当主管、坐办公室,眼高手低,动不动就擅自离职,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责任心、职业道德、价值观教育,应教育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高职院校在送学生实习前,应当开设实习指导课,介绍企业的文化、规章,在企业做人、做事的正确规范,以及待遇、保险、食宿、交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应将学生的实习成绩和鉴定纳入学籍管理。

建设一支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员工培训等方面服务的教师与科研人员队伍纵观国内知名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高校中有不少教师为企业解决了许多重大的技术攻关问题,为企业创造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与企业形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相互依存关系。目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缺乏很强的科研能力,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所突破,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全力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和完善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应从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通过成立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全面协调和指导各专业开展工学结合,通过构建办学质量监督机制,对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总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目前环境下,高职院校要认清形势,妥善处理各种关系,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争取通过利益纽带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工学结合的长久、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喻忠恩.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评析[J].职教论坛,2009,(4):52-54.

[2]叶伟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4):51-52.

[3]邹林斌.政府、行业在高职教育办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及关系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7(21):18-20.

[4]熊荣生.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存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8,2(5):37-38.

[5]丁金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层面的思考及示范院校建设的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16-20.

[6]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3-25.

第三篇: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专业如何开展校企合作

**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与社会脱节,影响未来就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实践教学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与企业物流结合更紧密,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之路十分必要。如何建立物流企业和高职高专院校双向校企合作模式,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

以合作育人为基础,促进企业参与到教学

职业教育与高校本科教育不同,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的发展依托于面向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所以必须依托企业支持,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是提升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请企业的专家给予帮助,邀请制造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的领导与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到培养方案的论证,并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对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的设置提出了建议与见解。同时物流教学团队也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工作任务与过程、岗位工作环境等论证,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打下基础,学院可以派团队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访谈、座谈及实地观察,通过深入调研,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2.企业参与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课程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可以提出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授课的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在指导生产性实训课、校外顶岗实习中发挥了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安排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全部进入制造型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企业环境,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将课堂放到物流处理的流水线和生产线中,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交替进行理论与技能培训,以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为载体,进行真正的一体化教学。

3.企业参与校内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中,与物流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情况,对方案提出了意见和见解,使实训场地与企业情况更加贴近,在模拟的状况下,实训场地与工厂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学任务与企业工作任务合一,实现了实训情境与未来工作环境的无缝结合。学校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创建校内配送中心的物流实训基地,因为配送中心又被称之为物流小缩影,涵盖了物流运作的所有环节和流程,学生可以在配送中心中从事多种物流岗位,从而提高多项物流职业能力。而且配送中心的规模不必太大,比较适合在校内创建。

二、

贴近企业特色,以企业型管理方式开展教学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与企业的共建,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贴近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减小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

1.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型课堂教学

除了公共课与基础课外,现场教学的模式贯穿专业课的全过程,通过设立实验室、实训室、特色课堂的方式,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改变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培训的含金量。同时将企业工作环境引入校园,共建校内实训环境。学生在企业内可以实行短期的课程实训和轮岗实训,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将企业各岗位所需技能得到充分熟练,达到理论学习和岗位锻炼同步进行的双重效果。同时,促使专业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实习和不出校门的“企业实践”,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素质。

2.

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型岗位实习

学院就坚持面向企业,服务企业的基本理念,每年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到知名物流企业实习、学习到就业。为其提供相应的岗位和工作,并在工作中积极指导学生们,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并邀请公司的领导及培训师(业务能手)为学院的教师及学生做企业相关知识讲座和实习实训指导。实习结束后,在学生中开展实习经验分享会,参与实习的学生将实习体会和收获分享给其他同学,以传帮带的方式促进相互成长。

3.

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型生产管理

学院在实习实践的环节中,适当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的全面考核管理,与企业员工一致,生产中实行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的考核评价,让学生真正的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物流流水线的作业,即满足企业的需求,又服务了企业,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确保学生就业率高。

三、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体现专业特色

1.建立领导、管理、协作的管理机制

增强产学结合、校企共建可采用“学院领导、分院管理、企业协作”的机制,建立了由学院主管部门、物流系领导、企业领导及专家组成的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事宜,出台相关的生产、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质量评价、合作研究等制度,为校企的科学规范合作奠定基础。

2.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运行机制

面向企业的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与多变的企业运营环境相适应,在培养方案的建设中,突出柔性化、适应性的特点,注意教学进程的可调整性,为将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留有空间。同时考虑招收的学生理论基础情况,在突出实践教学的大环境下,合理设计理论教学的体系建设,确保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同时可引入物流管理专业延伸内容如物流园区管理、快递运营等新课程,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

3.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对于物流管理教学团队,采取引进企业经历丰富的专任教师,同时采用兼职聘任的方式,将企业的一线技术、管理能人安排到课堂中去,丰富师资资源。除了理论教学外,学院还根据物流管理属于应用技术科学的特点,建立研发型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物流企业的科研攻关项目。基于此,还可以与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结合、教师导师制、学生员工制等多种方式,搭建好学校为主、面向企业的平台,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物流专业实用技能人才。

除了以上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的方式,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物流学会、物流企业组织等行业资源,全方位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目前,社会上存在很多物流行业组织,比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学会等,都是从事物流管理、协调、服务的法人团体。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这是一个对外开放,服务物流行业的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平台积极关注物流行业组织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物流行业、企业调研等相关活动,保持物流行业资源、信息不断更新,为开展现代物流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第四篇:深化校企合作搞好技能人才培养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申报材料

深化校企合作搞好技能人才培养

——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申报材料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多年以来,特别是2004年起,在省、市劳动部门的正确领导及一拖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坚持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理实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并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在加速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新的活力,使学校成为集中高等职业教育、企业及社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服务、生产经营、商旅服务、大学生实习接待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职业教育基地,取得了突出的办学绩效,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2006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技工学校,2007年被评定为全国机械工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确定为省财政支持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实训基地,2010年被评定为省职教攻坚先进单位。

一、面对行业需求增强技能人才培养能力

将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从招生宣传、专业设置、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培养方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技能人才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培养速度明显加快,发挥了学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基础

作用。

扩大招生宣传。通过扩大招生宣传区域、媒体宣传、进入生源学校和进门入户宣讲、学生现身说法等,大力宣传经济建设同技能人才的关系、我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优势,帮助相关人员增进对接受技能培养的认识。

科学设置专业。针对行业快速发展和洛阳工业强市战略的强力推进对技能人才的急需,结合我校专业建设的优势,迅速扩大了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数量和班级数量,新增的专业有模具制造、数控设备维修、数控车工、电工电子、冷作、涂装等。

加快培养速度。在争取多招初中毕业生的同时,特别加大了对高中阶段毕业生的宣传力度,努力多招高中阶段毕业生,为加快高技能人培养速度和提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鉴于学生多身处农村且经济不富裕,学校给予预备技师、高级工班学生一定的经济优惠政策,有效提升了接受高技能培养的积极性。

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和硬件建设的投入,使培养技能人才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强。从企业和社会引进素质高、有经验的兼职兼课教师,选派教师到高校、企业深造提高,激励教师参加高层次业务能力竞赛,进行行为引导、理实合

一、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习与实践。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租赁等方式,改善实训实验、文化活动、日常生活条件。

正确认识和有效措施使学校技能人才学制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以来年均招生数量2000人以上;2004年以来招收预备技师、高级工学制生年均1109人,现在校预备技师、高级工学制生4619

人,占在校生总数的 71.2 %。

二、针对企业需求扩大技能人才培训成效

坚持根植于机械行业、依靠一拖的支持与帮助,从而为企业提供满意的特别是技能人才培训服务。

始终坚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上,针对企业技术和生产特点,结合企业新技术、新装备利用、新产品生产而设置;学员的毕业设计结合企业生产产品选题。培训方法上,坚持灵活多样以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和解决工学矛盾,如统一组织和自学自练、在学校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和派教师到岗位指导操作训练、生产任务小时集中培训和生产任务大时分散培训、教师讲授和学员研讨交流相结合等。培训管理上,培训项目计划、学员的组织与管理由企业确定和负责,学校给予配合;教师队伍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师、技师和学校教师共同组成;考核鉴定实行区别对待,申报技师以上的以企业评审专家为主评审,申报中高级工的由设置在学校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职业技能鉴定。

科学有效的培训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而且使培训人数规模化,年均培训一拖及社会企业职工5000人以上,为一拖及社会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利用一拖和学校优势,积极开展全国普通本科、高职院校学生到一拖实习的组织、接待工作,年均接待社会大学生到一拖实习15000名以上。

三、通过校企合作提技能人才学制培养质量

贯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互利双赢”的校企合

作原则,实行了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方受益的校企合作,促进技能人才学制培养质量的提高。

优化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具有企业办学鲜明特色的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理实结合的“11333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个目标(培养企业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构建一个结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处好三个关系(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学生与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校企共谋共赢的关系)、强化三个环节(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管理)、确保三个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理实结合)、落实三项建设(校企结合工作机制、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工作机制。形成了具有基本队伍、签订合作协议、发挥基地作用、实行共同管理、促进校企共赢的校企结合工作机制。成立以企业和学校负责人为主体的校企结合委员会,定期分析研究确定校企结合工作的重要事项。成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专家、技术能手和学校骨干教师为主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的研究、指导工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并认真落实校企在合作培养人才中的责权利,确保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顺利推进。坚持校企共同管理,使企业和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形成合力。由本校牵头成立了由省内12所学校、24个企业参加的河南机电工程技工教育集团,为校企合作的深化与拓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共建实习基地。校企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将企业作为学

校学生实习的基地,主要对学生进行定岗位、定课时、定师傅、定期辅导、定期轮换、定期考核的师带徒实习和顶岗实习,促进学校教育和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企业把发挥实习基地作用作为提高社会和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既弥补了学校实训资源的不足,又有利于企业招募符合要求的新员工增加效益。此种基地仅在一拖就有21家。学校专门设立实习管理组,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密切校企之间的配合。

开展联合培养。针对一拖对锻造、冲压、涂装、木模、拖汽修工的急切需求,校企想方设法克服招生难等困难,举办联合培养定向委培班。为使这些专业能够开班,企业为学生提供部分学费,学校不计较班级学生人数不充足而办学成本高。教学中,校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别负责理论和实习教学。

创新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需求设课程。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对学生就业岗位所需技能进行分析,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内容为主线,共同开发和设计课程,构建以必须和够用为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以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岗位技能实训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学校实训和一拖实习优势,加大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将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易于学生取得“双证书”,实现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接轨。

改革教学方法。改革重讲授轻学习、重灌输轻启发重复制轻创

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一体化的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坚持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努力使学生在校内与工作岗位近距离接触,在校外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应用性。

进行教师互派。针对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校企互聘教师担负教学任务,有效地促进了双方的工作。

满足企业用工。鉴于校企合作的特殊性和有效性,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实施、学生就业安置等方面充分考虑校企结合的特殊性,尽最大努力满足校企合作密切的企业的需求和要求。而校企合作密切的企业需用人时,也总是先考虑招募我校的学生。

校企及时沟通。校企就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实施和企业员工培训、用工需求和要求等保持经常的信息交流和分析研究,促使校企结合因针对性增强而更加有效。

科学的培养内容与方式,保证了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在市以上专业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技能鉴定合格率100%,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因综合素质好、操作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而供不应求。

二O一O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精选)

“冠名班”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学校根据“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企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企业文化需求,共同探索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扁平化、零距离要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了促进下一步更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步学校与企业在技术、理念、管理等各方面的对接,加强学校课程的时效性,促进学生的实习效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冠名”班校企合作目标任务

积极与**地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利用1-3年时间确立*个班级与*家企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合作。

二、“冠名”班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下设办公室,主任:**,成员:**。 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制定实施方案及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书(草案);

2、落实“冠名”企业;

3、落实“冠名”专业;

4、邀请企业到校宣传,组织意向学生到企业参观。

(二)第二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对“冠名”班级进行挂牌;

2、校企共同确定“冠名”班人才培养方案;

3、校企共建具有企业岗位特色的班级文化;

4、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校授课,组织“冠名”班学生到企业参观;

5、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学生与兼职教师确立师徒关系,举行拜师仪式,建立现代学徒制。

(三)第三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组织学生到“冠名”企业跟岗实习;

2、组织学生到“冠名”企业顶岗实习;

3、引导学生到“冠名”企业就业。

此方案由就业办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报学校校长室备案。

上一篇:工厂行政总务工作总结下一篇:工程质量检查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