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企合作机电工程论文

2022-04-24

校企合作是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难点。说是重要途径,在于指向就业、指向市场的职业教育在本质上离不开企业的支持。说是难点,在于学校、企业的价值取向不同:学校是公益性的,主要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企业是营利性的,主要追求收益的最大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校企合作机电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校企合作机电工程论文 篇1:

校企合作:志同才能道合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点,也是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如果说利益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那么文化认同与情感维系就是校企合作的润滑剂,有了情感因素的润滑,校企合作才能正常、高效地运转,合作才能可持续且深入。

近年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一直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始终致力于促进校企之间坦诚以待、相互信任的合作。学校与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浙江万纳神核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充分印证了“志同才能道合”这一理念,校企合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文化理念先行 合作知行合一

作为一所创办于1978年的行业职校,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同其所处的七朝古都开封一样,有着厚重的学校文化积淀。2002年,学院就被原劳动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12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优秀的办学成绩,得益于科学办学理念的引导,这其中,对校企合作的探索卓有成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与合作企业建立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合作机制。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所以达到这样的合作效果,得益于校企双方对彼此文化理念上的认同。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双方找到理念上的共通点,进而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了文化基础,即便合作双方出现了问题,也会坐下来一起想办法解决。文化理念先行,无疑有效地规避了单纯依靠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合作风险。

如何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可以从校企双方文化上找到共同点,有了共同点,有了共同目标,也就有了合作空间。虽然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性质的实体有很大区别,但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都有深刻的体会:“共同点想找总是能找到的。”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与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浙江万纳神核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及北京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就能说明这一点。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秉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校训,努力创造“最踏实、有执行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教育”品牌。作为服务“三农”的化工企业,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将企业文化定位于“诚、信、心”,“为了明天更美好”是心连心公司存在的价值。而浙江万纳神核机电工程有限公司不断在市场中铸就品牌工程,迎着核电建设大潮,“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成就自己实现理想的目标。北京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将“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全面服务”为发展宗旨,逐步树立企业形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振兴民族工业和发展中国的电镜事业作出贡献。尽管几个合作方处于不同领域,但各自团队的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讲究一个“实”字,实干、实际,务实、进取。其次讲究一个“德”字,诚信重德,德必取胜。再次讲究一个美好的愿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了明天更美好”“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均给团队成员一个对明天的美好憧憬,为明天描绘出美好的画卷,激发起今天的工作激情。最后是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振兴民族工业作出贡献。

大凡理念相近的人思维方式也会相通,交流就会通畅,效率就会提高。每次研究校企合作事宜,校企团队的领导层都是在交谈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就敲定了合作的事项,然后由职能部门商讨合作的细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合作效果。

构建情感机制 合作良性互动

在文化理念认同的基础上,还要构建情感交流机制,如此,双方合作才会长久而广泛。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在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注重构建情感交流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成立校企合作联谊会,领导互访,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校企合作联谊会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每年互相邀请对方领导来单位交流至少一次,通报各自发展情况,了解对方发展规划,获得用工需求与人才培养信息。今年3月,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召开省内外73家企业、行业、协会组成的河南省化工技工教育集团年会,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与浙江万纳神核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应邀参加,并给学校带来了“大礼包”。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向学院捐赠设备70万元,捐资助学6万元;浙江万纳神核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向学院捐资助学114.6万元;北京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捐赠电镜3台,附属设备6台。与此同时,学院领导也应邀参加合作公司举办的年会、春节联欢晚会等重要活动,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设立联络员,建立骨干互访机制,保证校企合作良性运行 校企双方各自设立联络员,企业长期派驻学院工作人员,互通信息,保持经常性电话、网络联系,学院主动为企业开展各项服务,增进双方感情。学院同时密切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如企业开发了新产品,有大型活动学院及时予以祝贺,企业遇到困难,积极帮助解决。涉及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招生就业等重要政策调整和人事变动等信息及时向企业通报。双方互派生产、技术、教学、管理骨干到对方单位参观访问、学习交流,加深团队骨干情感。骨干的互访加深了情感交流,保证校企合作良性运行。

以人为本,尊重企业驻校工作人员,使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学院充分尊重校企合作中企业驻校工作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劳动与付出,真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所遇到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安心在校工作。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合作的企业俨然已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一员。一旦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院及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为企业着想,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深度文化融合 人们常说:“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这也说明了同道才能同行的道理。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公司的新员工培训、大型演出中,逐渐做到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表彰会,开展春节、教师节、五一节等节日互访活动,增进校企双方感情,密切合作关系。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中情感上的沟通与共鸣,加深了双方的友谊。

通过将企业文化引进到联办班、冠名班中,做到教室里有张贴、课堂里有声音、活动中有体现。按照企业化考核的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例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校企合作班采取半军事化和企业化的班级管理,以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良好的生活习惯、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的敬业精神。河南化工技师学院与浙江万纳神核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药业有限公司、泰兴市裕廊化工有限公司等诸多省外企业的合作也是这一论断的有力证明。

拓展合作空间 促进深度合作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树立与时俱进意识,前瞻性地预测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2012年,学院与北京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北京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开封分公司进驻学院,与学校联合成立“河南骁琦实验用品有限公司”。为此,学院及时增设了电镜专业,培养电镜操作及电镜维护技术人员,目前电镜专业是全国唯一一个电镜方向的专业,也是全国中高职院校的首创专业。而中镜科仪技术有限公司对学院投资上百万元,建立了电镜实训中心,解决了费用昂贵的电镜专业实训问题。电镜专业第一年试运行,招收的14名学生,目前还不到毕业时间就被抢订一空。

学院面向市场办专业,有效对接产业,服务企业,从而促进了校企双赢,而得到实惠的企业也纷纷向学院伸出橄榄枝,表达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的强烈意愿。目前,学院已与数十家企业签订联合培养订单。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学院还发挥自身优势,逐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学院建有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安全培训中心,积极承担面向区域、产业的社会培训,为当地企业服务。为当地经济服务。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培训已成为本校的品牌项目,每年培训危险化学品生产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加油(气)工1800人以上。近几年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的各种培训平均每年达3000人以上,2011年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的各种培训平均达6000人,2012年短期培训5052人。

深度合作基本实现了学院、企业、学生、社会多赢的目标。学院生源问题有所缓解,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补充和稳定问题得到解决,员工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培养了学生关键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使学院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

诚信搭建金桥 实现合作共赢

自2009年开始,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与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职工培训等诸多方面铺就合作的平台,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校企合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常规化、发展化。2010年,公司与学校组建校企联办班,将企业文化在校进行宣传,公司管理模式融入日常班级管理之中,入学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培训,在校期间统一发放工装,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设置企业奖学金,假期安排实习,就是为了做好准员工向合格员工转变的工作,为公司培养出思想稳定、技能成熟的优秀员工来,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为该企业输送486人,在校生216人,经过联办班培养出的人员,到岗后均能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联办班已经成为补充一线员工的主要渠道。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肩并肩、手牵手、心连心”,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校企合作的顺畅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快速发展,学院在2012年全面入驻了占地289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学生规模达到7483人,步入河南省技工院校的第一方阵。

学生在全国石油与化工职业院校学生化学检验工、化工总控工、化工检修钳工、仪表维修工技能大赛中,已荣获全国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7次,团体二等奖6次,个人全能一等奖17人次,个人全能二等奖11人次,并有一名学生直接晋升为技师。特别是校企联办班的学生组队参加全国大赛中取得个人全能一等奖的成绩,也为企业赢得了荣誉,倍受企业关注。很多学生带着大赛荣誉到企业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甚至尚未毕业就被企业全部预订。

上述殊荣,在全国同类兄弟院校中尚属首例。为此,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特别向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发来公函,祝贺学院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院在2008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2010年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1年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2011年度河南省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评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集体”。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精品教材建设贡献奖,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学院连续9年成功承办了河南省总工会石油化学工会主办的河南省石油和化工系统职工技能大赛决赛,赢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李永远 杨箴立

中职校企合作机电工程论文 篇2:

论校企合作的三重立场

校企合作是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难点。说是重要途径,在于指向就业、指向市场的职业教育在本质上离不开企业的支持。说是难点,在于学校、企业的价值取向不同:学校是公益性的,主要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企业是营利性的,主要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在校企价值取向不对等的前提下,职校学生又有着鲜明的个性与自主性,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往往在校企合作中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人才培养事倍功半。郑州机电工程学校鉴于以上现实,在校企合作中坚持企业、学校、学生三重立场,统筹校企各个主体,凝聚校企合力,为当地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把握校企合作中的“企业立场”

所谓企业立场,就是校企合作不能违背企业求“利”的根本属性。企业是校企合作中的“需方”,是整个校企合作的开端,校企合作应当研究企业所需——是储备基础人才、是增加社会声誉,还是孵化生产项目等,然后根据企业的“需”来设计整个校企合作模式及流程。

针对当前校企合作以人才储备为目的的主流情况,校企合作中应当认真把握以下三个对接:

一是对接产品周期与生产周期设计学制与教学计划。学校结合生产周期设计教学计划,灵活设计学制,做到用人与市场需求一致,让企业实践与学校教学交叉进行,互为促进。我校的客户信息专业,正是根据对接行业产品周期短的特性,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合作,采取弹性学制,让学生先就业后毕业。在教学中,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根据电子商务交易集中在节假日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把实践多安排在“双十一”“圣诞节”等节日期间,在不增加学生学历任务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是对接产品参数和岗位标准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学校应梳理合作企业生产产品所需要的技能,合理编制课程与设置课程内容,依据岗位要求具备的范畴与水准,来设计考核评价的体系与标准。我校的汽车、机电、数控、电子等专业,与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水工、郑州锅炉集团、郑州宇通客车、少林客车、海马汽车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有校企合作,特别是与郑州宇通建立了订单班,订单班的学生,在开设课程时,围绕宇通客车的生产技能,编制了一套岗位技能讲义活页,在实际的考核中,也严格按照客车生产、维护的标准进行,让学生从学校到车间无缝对接。

三是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和工作环境安排和组织教学。学校整合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场地、流程等元素,加入学校教育元素,设置基于工作过程但又体现教学特征的课堂教学。教学中强化融入企业生产和组织文化,让学校文化与企业制度进行融合,加强教师与技师、学生与学徒的身份转换,将教学与员工培养形成一体。我校的各个专业,在校企合作中,都引入企业专家进入课堂,进行课程共担与教材共编。宇通的企业专家还帮助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学校还积极组织师生到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我校学生就业率连年达到100%,专业对口率和就业稳定率超过95%,许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生产骨干、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不少毕业生已创业成功。实践证明,只有把握校企合作的企业立场,整个校企合作才有“企业”味道,才有“实践”味道,才能吸引学生、反馈学校、反哺企业,在保证合作育人的同时保证企业的盈利,使得校企合作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二、把握校企合作中的“学校立场”

所谓学校立场,就是校企合作要立足学校“育人”的特征。作为校企合作的“供方”,学校不仅需要根据“需方”调整合作口味,更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来改变“需方”的偏好与倾向。

把握学校立场,应当做好以下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学校的公益性。这一特征的本质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整个合作中,优秀的学生自然会得到企业青睐,但是后进生同样重要。为此,我校在开学之际就对学生进行了摸底分类,将学生编制成AB两类,对于B类学生实施成长性教育。经过培养,这些刚入学的后进生不仅在知识技能上得到了提高,更在创造性方面得到了发展。一些学生在校内就开始了创业活动,在校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受到了校企合作单位的高度认可。

二是坚持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校企合作中,学校不要去过分追求高精尖的设备,而是要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每年都组织至少20名教师到合作企业实岗实训,每年都开展“教师技能大比武”。2016年,学校还开展了信息化教学水平专项提升,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近三年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教育技能奖励40余项,1名教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名教师获得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3名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获得河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

三是坚持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学校不仅要适应合作企业现有的产业需求,更要提前研判,确保专业设置略微提前于产业需求。学校根据河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要求,对传统的机电、数控等专业开设了现代制造方向,结合学校新建的实训大楼,开设了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方向。对于专业就业方向相对单一的呼叫服务专业,增设了市场营销等课程,拓展学生就业领域。对于服装专业,学校增设了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增加专业的时代感。由于学校专业吸引力强,招生形势良好,每年7月底就停止招生,每年招生报名咨询人数都在3000人以上,学校每年择优招生2000人左右。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了学校立场,校企合作才不是把学校变成“企业”,不是把企业用人变成“短期培训班”,才能让合作有“文化”味道,校企合作扎了根、落了地,才能真正做到校企一家亲。

三、把握校企合作中的“学生立场”

所谓“学生立场”,就是校企合作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校企合作,落脚点是学生,不从学生立场考虑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再努力,也是缘木求鱼。

把握学生立场,需要做好以下三个研究:

一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可能。学校应通过科学抽样,设置相关测试,考查学生学习可行性,课程程度深浅等,摸清楚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等,让整个合作有的放矢。我校每年都会对入学新生进行相关的测试,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判断学生普遍存在的认知和心理问题,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不自信等现象,学校开展了 “自信、养成、感恩” 系列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提高,学习也明显有了动力。

二是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学校设置的校企合作项目不能过分超出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契合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的特点去设计校企合作的项目、过程,要结合学生爱动手、怕考试的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评价。结合学生普遍使用手机的现象,学校实现校内无线WIFI全覆盖,并在无线网络的APP中增加了教育教学元素,将一些课程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直接放置于APP首页,并要求学生在线学习。在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中,逐步用作品、产品、展演等形式来代替纸笔考试,服装表演、汽车维修、模具制造等课程的考试就以学生的表演、作品、产品来评价。

三是研究如何将学生作为“人”加入到校企合作之中。在校企合作中加入素质养成、职业拓展等模块,让学生不再仅仅是校企合作中的工具和手段,而变成合作中的受益者、发展者和成长者。学校在合作的专业课程之中,开设有选修模块,主要集中在音乐欣賞、美术鉴赏、电影欣赏、陶艺、茶道、插花等人文素质课程和专业技能提升课程。学校还开设了人文素质讲堂,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讲座。在把学生送入合作企业期间,学校要求企业给予学生同工同酬的保障,还安排了教师与企业技师在工厂内对学生开展专项辅导和提升。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基于学生”,学校的教育“阻力”大大减少,学生和教师的幸福指数也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了学生立场,校企合作才有“生机”,才有“灵气”,才有“活力”,校企合作才真的落到实处。

校企合作的企业、学校、学生三重立场,在校企合作中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和表现,合作中“校强企弱”的,应当充分照顾企业立场,“校弱企强”的,应当多考虑学校的内在需求,在整个合作过程中,都不能忽略学生立场,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具有数项职业技能的人,是整个校企合作过程都不能忽略的重要立场。

(责编 李亚婷)

作者:张国福

中职校企合作机电工程论文 篇3: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案例评述

【摘 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河北省部分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的做法进行多角度剖析及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基地建设及运行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 校企合作 实践基地 案例

【研究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2GJJG275。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心。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专门对如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进行了论述,指出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建设,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全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深度、不同形式的实践基地建设,而河北省高职院校也结合区域經济的发展需要和自身优势,探索了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同时也树立了一批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的典型。本文希望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做法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总结,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深入探讨,有利于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互相借鉴,深入开展制度和机制创新。

二、实践基地建设典型案例探讨

(1)“校中厂”模式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校中厂”(也称“引企入校”)是比较传统的,也是各职业院校采取比较多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方式之一,模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在以院校为主“自建校中厂”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改扩建为“前校后厂”式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双主体运营中寻求共赢;三是建立以企业为主经营、院校参与管理的实训基地,积极引进实力强、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建立“前厂后校”式生产性实训基地。

三种模式都是“校中厂”模式,虽然实践基地在合作建设和运营主体上有所区别,但在合作模式上,通常都是由院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企业提供生产设备和运营资金;在合作目标上主要是为了创建真实企业环境,形成校内职业氛围,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在实践基地利用上,主要是加入企业力量助力校企协同育人;在配套制度和运行机制上,主要是明确双方责任,加强对入驻企业管理,保持实践基地可持续运行与发展。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时期对“校中厂”模式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进行了创新实践。依据《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制定《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与“厂中校”管理办法》,明确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内涵,分项目、分类型推进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与持续运行。由秦皇岛智尼斯机械有限公司投资230万元,共建“校中厂”,在机电工程中心内建起“汽车橡塑模具车间”,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进行技术技能训练,激发创新意识,在国家及省市级各类大赛中历练成长,培养职业精神。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于2014年10月10日与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唐山曹妃甸合心机器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合心机械注资1000万元人民币,建设以高校机器人实训工作站及汽车天窗自动化装配线为主打产品的实践基地,以校中厂模式为依托,为学生自动化专业技能培训提供实训场地和设备,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尝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探索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

(2)“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实践基地建设

“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实践基地建设有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个建设参与方,在政府协调下,统筹整合行业、企业、院校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实施全面、持久、有深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

这种模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它主体多元,所以要更加明确各方角色担当、权责分配、过程控制以及利益分享方式,通常政府起到政策引导和整合资源的作用,而企业由以往的单个或少数企业转变为企业群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通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在资金、设备、技术、人员投入以及项目资源提供上在共性投入和利用上,根据各个企业的优势协调投入和利用企业个性资源,所以这种模式的机构建置与沟通反馈机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而行业起到指导和制定标准的作用,院校突出自己专业建设、技术服务与师生人力资源优势,通过主动改革内部机构与教学运行管理机制,从人才培养、参与生产、共同科研等多角度一体化建设和充分利用实践基地资源。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于2008年与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信息产业局、财政局、科技局、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成立了孵化园管委会,通过“引园区入校,引行企入园”,有约30家行业协会和文创企业入驻孵化园,“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建设实践基地。孵化园建成公共资料平台,既包括10余万册相关图书等软资源,也包括功能齐备的录音室、渲染机房等硬资源,既可供企业制作项目使用,(转封三)

(上接460页)也可供学生实训使用。政府通过管委会这个机构对孵化园基地进行政策倾斜与引导建设;入驻的石家庄动漫协会积极帮助入驻相关企业开发、引进产业项目,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市场标准;院校提供了场地及基础设施,并在孵化园运行与管理中起到了主要作用。2014年学院成立校企合作部,制定《入驻企业管理办法》与《入驻企业考核办法》,从入口上对入驻企业条件、合作内容与要求、申请程序以及管理考核进行了明确,从出口上对考核程序、考核内容与标准、考核结果与处理进行了规定,形成了入驻企业考核良性流动机制,对构建以制度为基础、以机制为保障的实训基地建设体系进行了探索。经过两年的实施,促进了孵化园的良性发展,增强了校企粘度,拓宽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维度与效率效果,在政府与行业的参与指导下,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一体化管理原则,实现了校企融合,共同发展。

(3)“职教集团”模式实践基地建设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模式。“职教集团”模式实践基地建设的建设主体包括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六类,校企不一定是1对1、1对多或多对1的关系,也可能是多对多,不同主体可以充分发挥支持和参与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功能上说,这种模式的实践基地是一种共享型实践基地,可以承载更丰富的功能,比如:教学实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岗位培训功能、协同科研功能、技能大赛功能等,既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也要为集团内各主体共享。从基地运行模式上说,按运行主体分有院校统筹管理型运行模式、企业分散承包型运行模式、校企合作共管型运行模式以及全方位开放型运行模式。但不管哪种模式,由于建设主体的多元,所以这种实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确定职教集团各方的有效运行边界,通过制度构建職教集团各方地位,以机制调动各方参与职教集团实践基地运营的积极性,实现人才共同培育、项目共同开发、教学共同实施等多功能。

2013年1月,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由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河北省服务贸易协会、河北省软件与信息服务协会共同牵头组建,是我省首个以行业及企业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与联合办学的核心院校(主要包括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包含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培训机构的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共同提供实习实训体系,为大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及就业安置的机会,共同研发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相关技术项目、开发院校技能课程及实训体系、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衔接、企业参与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企业输送大量优秀、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截止2014年底,河北省已经组建约19个职教集团。其中,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是河北省第一个区域性、跨行业的职业教育集团,围绕曹妃甸主导产业,分别与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北京腾时讯公司、曹妃甸港务有限公司、三友集团和唐钢集团等企业合作投入资金、设备、人员、项目、技术等建设实践基地,并在开发动车组技术专业模拟实训系统、物流专业订单培养、企业职工培训和电工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基地利用,为曹妃甸区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启示

(1)基地建设主体多元,明确主体角色关系,创新沟通反馈机制

通过对不同模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与传统基地建设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建设主体多元,由以往的院校单主体投入建设向校企双主体、政校行企多主体建设转变,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多样,从“一对一”、“一对多”关系到“多对一”、“多对多”关系,从双向、多向到网状关系。因此,明确各主体职责及其关系,各司其职的同时保证有效沟通与反馈,才能最大发挥各主体资源优势,保证实践基地健康运行。在此过程中,政府和行业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避免参与建设虎头蛇尾。

(2)基地利用由虚变实,挖掘基地多样功能,创新基地运行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在运行利用方面逐渐由虚变实,从以前的仅仅签订协议或仅在学生实习上利用实践基地,到逐步根据基地建设目标,挖掘拓展基地多样、务实功能,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科学研究、项目合作、职业培训、参加大赛等宽范围、多角度实现了基地利用。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功能创新基地运行机制,明确各项功能实现流程与保障条件,进一步探索基地多功能有效实现。

(3)基地发展稳定持续,拓宽制度覆盖范围,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实践基地如何稳定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课题。在经过了初期的微观建设后,要将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看做一个整体,从签订协议、建置机构、开展建设、基地运行、条件保障、激励监督等全流程健全配套制度,基于校企合作项目找准实践基地利用着力点,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在更好地培养人才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多方共赢的机会与效果。

四、结束语

实践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保障,要针对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明确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改进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在建设主体、设备共建、人员共管、职责分担、利益共享、学生实践环节管理等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保障基地有效利用与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浩,孙建友.多功能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J].文教资料,2015(6):112-113

[2]李一.基于职教集团的“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创业生态系统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职教》,2015(7):97-99

[3]李升泽.基于多方利益分析的高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52-55

作者:吕向敏 庞超 高瑞果

上一篇:改性沥青材料公路工程论文下一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