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16

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是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从传统的科研审签、结题审计等事后监督向事前咨询、事中控制的管理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对科研项目立项、实施、结题全过程的动态跟踪,能够及时掌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督促科研人员科学、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同时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审计科研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管理审计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摘要】近年来审计有效地发现了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然而,目前的审计模式普遍停留在审签和结项审计上,事后进行问题的发现和查处。这种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模式未充分实现审计在科研项目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也未充分发挥审计在过程控制、风险防范和价值增值等方面的功能。因此,加大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力度,实现全过程监督,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意义,探讨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思路和审计重点,以及实施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高校

近十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科研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继2013年首次超过2%后,2014年达到2.09%,这说明了我国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科研方面的资源投放不断增加。高等学校是我国科研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在高校科研经费保持持续增长的现实背景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显得十分必要。教育部提出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制度,加强全过程管理。2015年,教育部将强化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提出加大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力度,审计要实现全过程监督。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促进管好和用好科研经费上发挥积极作用,逐步转变传统的事后审计工作模式,转向以过程控制、风险防范、效益提升为目的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要求

2008年,中共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针对高等学校反腐倡廉的问题联合发布文件,提出为杜绝科研经费中的腐败行为,应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审计,特别是对重大科研项目或大额科研资金的使用要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从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科研经费管理以及科研项目管理三个角度出发,发布了三个文件,为我国高校科研活动的全体系、全过程管理提供了指引。科研项目包括立项、预算编制、项目实施、预算执行、验收结题、成果推广等多个环节,高校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形成全方位的科研咨询与服务体系。审计处作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监督者,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将有利于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促进科研领域反腐倡廉工作。

(二)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对科研经费的监督主要有外部和内部监督两种。外部监督主要由立项部门或其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结项审计,内部监督则主要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实施。传统的事后审计模式虽然取得了不少审计成果,发现和查处了一些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他科研项目起到了借鉴和警示的作用,但往往发现问题时,违规行为已成事实,损失也无法挽回。相比外部审计,内部审计部门是高校的内设部门,对于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具有独特的优势,更有条件实施全过程、适时、动态的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让科研经费从始至终都处于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将检查关口前移,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出现不规范或违规状况时,就能及时提出意见或督促整改,强化和突出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三)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

在组织发展变革和流程再造的潮流下,只有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部门才能不被淘汰,这是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我国2013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反映了内部审计发展的最新理念,将内部审计的目标由传统的“查错纠弊”向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方向转变。我国《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也明确指出,创造效益是高校内部审计的目的之一。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质量,有效减少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约束和保护了相关人员,帮助实现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提前介入,为科研项目组提供咨询和服务,促进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助于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为组织增加价值,也突出了自身的价值。

二、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思路

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它与传统的审签和结项审计并非完全不同,其在审计方法和关注的风险点等方面是相通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种灵活的、实时的审计模式,以预算为主线,对科研经费管理实施全程的、动态的监督,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并协助和督促整改,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一)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范围

高校通常承担着数量众多的科研项目,受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和审计成本的限制,无法对全部科研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将部分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高校应对重大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重大项目的界定应根据重要性原则,一般包括重点纵向项目和金额较大的横向项目。

(二)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流程

1.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起点。在接受业务委托之后,审计人员进行预先调研,了解该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组人员构成状况、已有的科研条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在了解项目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制定总体审计策略,以确定审计的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同时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将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具体化。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的主要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以预算为主线,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为目的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了解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发现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审计意见和整改建议,并督促其进行整改,重大的问题还需向科研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报告。实施阶段的前期主要是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和预算编制阶段,着重对立项资料和预算编制情况进行审核。实施阶段的中期着重对预算执行情况、合同执行进度、资产管理状态以及敏感项目等进行跟踪审计。实施阶段的后期主要在项目决算和评估阶段,对科研项目的结题、结账情况以及项目绩效进行审计和评价。

3.完成阶段

完成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在完成阶段,审计人员对编制的底稿进行复核,对审计底稿整理和归档,形成审计的总体结论,编写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后,还应关注审计建议的执行情况,要求项目组和相关单位提供审计结论执行情况回执,了解和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三)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程序

1.检查

审计人员对纸质、电子或其他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包括科研项目的预算、立项书、合同、会计凭证、结题验收书等;审计人员还可以对资产进行实物审查,包括购置的设备和材料等。

2.观察

审计人员察看项目组成员正在执行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例如观察相关资产的使用是否进行登记并形成使用记录等。但观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获取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的时点,同时被观察人员的行为可能因被观察而受到影响。

3.询问

审计人员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询问,向被审计项目组和其他相关人员获取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询问广泛运用于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中,通过询问获取的信息可以作为审计人员获取的其他信息的补充证据。

4.分析程序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获取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经费使用的异常状况等信息,并分析其原因,从而获得审计证据。

三、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

(一)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

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关注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另一方面有助于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完善。内部审计人员应关注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①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是否健全,科研管理部门设置和分工是否合理等;②针对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是否形成了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③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活动,包括授权、实物控制、职责分离等;④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使用和维护情况,科研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情况;⑤是否定期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二)签订的合同

规范合同的签订是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重要内容之一。具体而言:①对于合作(外协)项目签订的合同,着重关注学校是否对项目合作单位资质、履约能力、业务相关性以及项目负责人与合作单位的关系等进行了审核;②重点审核合同(协议)条款,如合同标的、数量、价格、履约期限和方式、违约责任等是否明确、无争议,若合同双方存在关联关系,还需审核相关合同条款的经济性和公允性;③合同执行期间发生的变更,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签订了补充合同或协议。

(三)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执行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核心的环节,在此环节内部审计人员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①预算收入是否按合同约定进度及时拨付到位、配套资金是否按规定足额落实;②预算支出是否按照经费预算的范围、比例和标准来执行;③发生重大预算调整的,是否经过相关部门审批;④项目经费支出的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支出是否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⑤外拨经费支出是否严格按照合同(协议)中约定的条款办理;⑥经费使用进度与科研项目进度的匹配情况。

(四)敏感项目

差旅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招待费等都是科研经费支出中的敏感项目。审计人员需重点核查这些支出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各项支出是否超预算等,审核是否存在弄虚作假和浪费经费的情况。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违规、浪费、超标准支出的情况,审计部门可以及时提出意见,协助督促项目组尽早进行整改。

(五)资产管理状况

科研项目中购置或形成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资产管理也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容易忽视的环节,审计人员在实施事中审计时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①固定资产购置是否严格按预算执行,需通过招标或政府采购的是否经过规定程序,是否存在重复购置的情况;②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统一登记和管理;③资产的使用是否有使用记录;④科研成果形成无形资产的,是否明确权属并登记入账,有无资产流失或被低估的情况;⑤资产处置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六)绩效评价

目前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审计人员由于受到专业限制,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尚显不足。审计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评估科研项目的绩效:①科研成果与立项函件、合同书中约定的目标的对比情况如何,项目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情况,项目形成成果的用户应用反馈情况;②项目期间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得奖率等指标;③固定资产利用效果,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具备的条件

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能克服传统审计模式的弊端,更有效地实现对科研经费管理的监督,促进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和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而且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更高的成本。目前,仅有少数“985”院校对科研项目管理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运用仍有待探索和完善。高校为适应新的科研经费管理要求,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促进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良好的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环境

高校应树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理念,扭转“重申报轻管理”的局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在总体层面上,高校应落实“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制度,明确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都有效运行并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学校还应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使相关职能部门和科研人员消除对审计工作的排斥和疑虑,为科研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高校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根据科研管理的相关文件要求,形成科研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高校用好管好科研经费,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有效的信息共享系统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了科研、财务、招标、审计等多个环节,除科研管理、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纪委监察等多个职能部门之外,还涉及到学院、研究所等二级单位,以及广大师生。实施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实现科研管理信息的共享。高校应逐步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科研管理、财务等部门适时地进行沟通,在了解和掌握学校科研经费的总体情况、项目重要性和项目经费规模的基础上,共同确定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范围下发给审计处,审计处则将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科研管理、财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通报。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各相关部门及时、全面获取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信息,同时使相应的职责部门能长期有效地督促和追踪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纠正情况。

(三)具备胜任能力的审计队伍

为适应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要求,突出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同时发挥审计工作价值创造的功能,内部审计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中,除了进行监督外,也体现了审计的咨询和服务功能,这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审计人员要加深对科研项目的性质和内容的了解,以便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科研立项的申报和论证会等方式来加深对科研项目的了解;其次,审计人员要熟悉最新的相关财经法规制度以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做到工作到位但不越位;最后,审计人员在进行科研审计工作时,要积极主动关注科研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及风险点,灵活创新地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业务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上官鸣等.基于审计视角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讨.中国内部审计,2015(8).

[2]邹家骊.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监督,2012(5).

[3]王雷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业务模式研究.会计之友,2015(8).

[4]阎银泉等.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策略.财会月刊,2014(12).[5]姚王信.科研经费审计方法研究.财会通讯,2013(10).

[6]张曦.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研究.会计师,2014(8).

作者:张曦

管理审计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2:

高校科研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探讨

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一种新模式,是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从传统的科研审签、结题审计等事后监督向事前咨询、事中控制的管理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全过程跟踪审计通过对科研项目立项、实施、结题全过程的动态跟踪,能够及时掌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督促科研人员科学、规范使用科研经费,同时促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在科研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尚未积累足够经验,国家也尚未出台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具体实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程序及所需资料

(一)审计范围科研项目一般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其中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纵向项目,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属于横向项目。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众多,而审计力量有限,无法实施全面审计,因此,高校应按重要性原则将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学校重点关注的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其中,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科研项目及一定金额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的横向科研项目金额标准按高校自身管理需要确定。

(二)审计的主要程序 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程序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过程控制作用,在实施跟踪审计阶段,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建议,要求其自行改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科研、财务等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有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程序如下:

(三)审计所需的主要资料 审计所需资料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在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分别报送。立项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审批文件、项目组成员构成及分工情况、项目预算书(含预算调整资料),项目立项相关各类合同(协议)、学校及项目组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如大宗物资、服务采购招标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大额资金支出情况说明,为完成科研项目所签订的测试加工费、物资采购等关联合同、项目执行期财务报表(季度、半年度、年度)、账簿、凭证,项目中期考核及验收资料;结题阶段资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绩效报告等。审计部门在取得资料时,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书面承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内容

(一)项目立项阶段(1)立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审计人员参加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及申报会议,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立项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审查立项资料时,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的审核结果,尤其要关注学校是否已对科研项目合作(外协)单位资质、履行任务能力、业务相关性等内容进行审核,是否了解项目负责人与合作(外协)方的关系,防止假借合作名义骗取国家及学校资源等。其中,对横向科研项目还要审查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技术合同,是否取得合同对方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资料,是否对项目组所提供技术(专利)的法律状态检索,避免侵权;合同条款是否经过相关职能部门会审或法律顾问咨询,并履行合同授权审批制度;涉及保密的,是否签订保密合同等。

(2)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是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申报成功与否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效果。审计中应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合规,主要包括:第一、预算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劳务费预算是否与控制比例相符,重大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是否综合考虑了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共享情况,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是否按规定分别由项目组和学校编制,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预算支出项目或与项目无关的额外支出项目等。第二、配套资金额度是否明确,预算总额是否分解至科研项目各子课题,合作(外协)单位经费是否有明细预算。第三、项目预算是否经过学校预算评审,并按评审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二)项目实施阶段 (1)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是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严格按照预算书(合同)要求执行预算。审计中应关注:第一、项目经费收入是否完整、准确,纵向科研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横向科研资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度按时到账,配套资金是否足额落实;所有科研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是否存在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所有科研项目是否按不同资金来源,按不同项目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第二、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照预算书(合同)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科研经费。审计时应注意审核各类单据及各项合同(协议)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的情况,如有无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或使用与科研无关的个人家庭消费发票或科研项目启动前的材料、设备等发票套取科研经费;有无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劳务费;有无将项目经费用于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有无以旅游门票、礼品费、非项目组成员差旅费等报销差旅费;有无以旅游公司开具的大额会务费报销会议费;有无以咨询公司开具的大额技术咨询费报销专家咨询费,或将专家咨询费违规付给科研项目组相关人员;有无违反国家及学校采购规定采购物资及服务的情况。

(2)预算调整情况。由于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况。当预算变更时按规定或约定履行变更程序,才能防止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互脱节,并为日后顺利通过财务验收打好基础。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重视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预算调整需要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如下:第一、需要报批的调整事项:课题预算总额调整,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批准。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按原程序报科技部批准。第二、学校有权调整的事项: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第三、一般不予调整的事项: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第四、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利用科研经费自制和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存在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需要招标采购的或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规定采购,资产采购变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变更审批程序。第二、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或按合同规定处理。第三、因完成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否及时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第四、资产处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是否存在私自转让、牟取私利等情况。

(4)外拨(转拨)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据报道,个别高校存在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合作(外协)单位、外拨(转拨)经费额度是否在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中已经明确,是否经科研及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第二、外拨(转拨)业务是否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是否依据经费外拨(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存在将款项转入非合作(外协)单位或个人银行账户的情况。

(5)重大事项报告情况。根据规定,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变更、更名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科技部批准。因此,审计中应适当关注学校是否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三)项目结题阶段(1)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不符合预算(合同)规定的收支。

(2)结题结账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是否按任务书(合同)要求及时完成项目验收及财务验收,特殊原因确需延期的,是否按规定程序提前办理了项目延期手续;项目结题后是否及时结账,是否存在项目结题后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项目组继续使用的情况;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是否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予以结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规定: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

(3)结余资金管理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纵向科研项目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上缴或作为后续研究费用,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是否按合同或当事人约定使用。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结余经费(完成项目或因故终止项目)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65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264号)规定,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

(4)项目绩效情况。审计部门在审查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组提交的项目绩效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科研项目绩效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判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科研任务书(合同)约定的预期目标,并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配套措施

(一)加强宣传与培训,建立良好的科研审计内外环境(1)领导的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科研人员的理解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基础。审计部门应与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明确跟踪审计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做到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并积极主动地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宣传与培训工作,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消除科研人员对审计工作的疑虑,营造良好的科研审计氛围。(2)健全有效的审计制度体系和良好的审计职业综合能力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基础。因此,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体系的同时,加强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夯实内部环境基础。

(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科研经费监管工作,需要由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纪委、监察、院系和广大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1)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共商平台,审计部门与科研、财务、纪委、监察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共同研究,综合考虑学校科研经费的总体情况、单项科研项目经费规模及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确定科研项目重点审计范围,并将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通报。(2)利用校内局域网连接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信息系统,形成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保障各职能部门及时、全面获得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及跟踪审计信息,并由科研、财务部门指导、监督科研项目组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实施科研经费内控审计,促进学校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应围绕高校总体科研项目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要素,审查科研项目内控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并及时查找设计及运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合理保证科研项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达到促进科研项目科学高效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目的。科研项目内控审计中,应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业务权限、审批程序;是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校(院)长的领导责任,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管理责任,院、系、所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的监管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是否建立健全各类内控制度,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及其他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是否适当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管理和控制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科研成果鉴定等过程,确保科研资产安全完整,经费收支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参考文献:

[1]赵善庆:《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中)2011年第3期。

[2]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1期。(编辑园健)

作者:蒋美玉

管理审计科研项目管理论文 篇3:

科研经费管理与审计研究

【摘 要】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逐渐增强,政府对于科研项目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经济基础,在其管理过程当中需要财务管理。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能为科研项目完成提供基础,同时也是科研项目取得成果的保障。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管理相辅助的方式管理科研项目。但是,我国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相关制度还是落后实际需求的,没有形成有效的科研经费监督,而且由于某些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合理使用经费和挪用经费的现象便时常发生。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一方面会造成财政支出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我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现状的分析,探索和研究规范、合理、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经费审计

一、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审计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学技术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二五时期国家正逐步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对于科研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大大增加。从中国科技部发布的最新的科技统计数据看(最新信息更新到2011年),从2000年到2011年,全国的R&D经费支出逐年增加。2011年8687亿元,比上年1624.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4%。科研人员能否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直接影响科研事业,所以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高效开展科研经费管理,进行科研经费地审计,获取及时的信息反馈,建立合理经费管理制度和完善监督体系,使经费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现状

1.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了管理与核算的复杂性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推进和变化,科研单位经费也不再仅限于某一单一渠道。就目前而言,当前,我国科技项目经费,主要来自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此外还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等其它的部委。有两个主要的研究经费,纵向科研经费,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基金会发布,另一种是横向科研经费,是社会其他部门提供资金。不同的经费来源给科研单位对于经费的管理过程中的预算、支出和财务决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来源的资金的使用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规定和资金为每个项目使用的规定,导致在科学研究和计算更加复杂和专项资金的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就需要根据资金区别和科研项目单独设置账目,独立进行管理。

2.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多但条款设置不合理,经费使用信息失真

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了现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多种多样的现状。然而经费管理办法中也相应存在一些并不不合理的条例,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科研工作者全心全意进行科研工作的热情。就我国目前纵向科研经费管理规定而言,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不能从课题费中列支劳务费或只许列支少量劳务费。由于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投入大量的经历,在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为了获取辛勤付出的薪酬,变相套取经费和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现象便无法避免。在这些情况下,相应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就无法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导致有关经费使用的相关信息便不能不真实公允反映实际工作情况,成本增加在所难免。

3.科研经费管理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机制

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科研单位制度不完善,制度的执行不严格等,缺乏财政部负责与科研部门和项目平台和信息共享。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单位是不完美的,国家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相关的规范和制度缺失。目前科研经费的管理只是从财务管理这个单一方面进行的,科研单位财务部门就不同科研经费来源的经费归集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但是由于科研经费的不同来源导致其相关制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便无法从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控制。同时,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科研管理监督地审计规定,很多科研单位对科研经费利用监督不佳,科研单位审计部并未充分起到其在科研经费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精度审计的职能,而只是针对科研结题完成后才开展审计工作。同时,与外部审计相比,科研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着审计人员缺少、专业能力差、独立性受本单位影响等固有局限,从而使得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是否反映真实情况便很难保证。因此,对于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经费管理制度地执行不力,科研经费便无法有效使用,同时科研腐败也便无法有效地遏制和杜绝。

4.缺少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

科研项目结题完结后,往往只是关注经费预算与决算的相符程度,而并不太关注经费使用的绩效情况,导致一些编制虚假经济事项套取经费的现象。就科研经费绩效审计视角来看,目前对于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缺乏整个过程系统管理的管理。对于经费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还未做到事前审核,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测。

三、改善科研单位经费管理和审计现状的对策

1.统一经费管理的制度,健全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科研单位的相关部门应该对症下药,针对本科研单位科研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及科研经费的不同特点,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经费管理体制,并且在遵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审计部门和课题组要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科学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负责会计财务管理,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合同和科研管理,参与、指导、审查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实施预算控制,监督预算执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促使资产合理高效使用;审计部门要积极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实行科研经费审计监督。课题负责人要负责对科研工作预算编制、决算审核,按一定要求合理使用经费,项目结题及时办理结账。

2.树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意识,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

要重视对科研经费收入的审计并加强监督管理,保证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收入归于财务部门进行集中管理核算;要从根本上防范和消除科研经费脱离监管而不当使用,形成体外循环。在科研经费实际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科研项目的性质和科研经费的来源,根据不同项目进行分别管理、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严禁其他部门或者其他项目挪用科研经费。对于科研管理部门提取的管理费用和激励费用,要在相关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应该加强资金的监控力度,防止项目负责人或相关人员采用与科研项目无关的票据列支到科研经费中,套取科研经费。

3.强化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加大科研经费审计力度和范围

科研经费的预算应当满足课题研究的现实需要,要建立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保证科研经费使用和监督的顺利进行。科研审计部门对于科研项目要不定期地审计和监督,而对于科研经费则要采取定期检查和抽查其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对于科研经费事前、事中和事后要做到全过程管理和审计。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科研管理制定、落实;经费预算、收入和成本管理;使用的效益性;相关资产的管理情况等。这就对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4.建立有效的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

在进行科研项目的审批中,都会评估该科研项目预计的经济效益和能够产生的成果。 那么,科研经费地投入能否产生对社会有益的成果和效益是衡量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同时,绩效考核不能弹出通过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予以评价,还应当利用一些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全面判断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科研单位可以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2013年新出台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相关规定,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规范,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促使科研经费利用和监督等两性发展。并且,要制定相应的项目经费考核指标,通过考核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以保障科研经费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 2009(9)

[2] 姚瑞红.审计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10)

[3] 吕海荣、张海平.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2013(22)

[4] 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2009[1]

[5]易丽丽、杨云芳、李柯、刘金英. 基于成功度等级评价法的高校校内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3(06)

作者简介:

崔萌萌(1986—),女,吉林长春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财务管理处,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作者:崔萌萌

上一篇:优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光伏农业大棚生态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