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审计效益管理论文

2022-04-19

会计部门是企业核心部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当前,企业会计部门需要加快转型发展,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切实提升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提升会计管理效益,本文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济审计效益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审计效益管理论文 篇1:

浅析部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对策

摘 要 审计监督体系中部门审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际,随着我国部门审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作为审计的基础工作,以及企业全方位经济管理的支柱,进一步发挥部门审计的作用,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促进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制度向科学化发展,部门审计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部门审计 企业管理 作用 对策 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改革的不断完善,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获胜,讲求部门审计效益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加强部门审计的探索与研究,推进效益也成为部门审计发挥最大作用的必然趋势。

一、部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采用先进内部控制审计技术,并通过内部控制测评,针对找出的企业管理与控制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协助管理人员有效管理企业活动,合理地使用资源,发挥审计职能的最大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部门审计的任务。

部门审计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独立性是部门审计的重要特征,更是部门审计在企业内部权威性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中,审计部门是独立的机构,制度限定了审计部门工作人员能客观公正深入地开展审计工作,评价出及时并有效贯彻执行的处理决定。

部门审计还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这可以约束业务操作的制度性,根据我国为审计工作颁布的两部法律,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匡正;根据企业按照国务院审计署的相关法律制定,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使企业部门审计有章可循。审计的规章制度的实施和法制建设的发展,确保了企业部门审计的质量提高,更是将部门审计的重要性不断巩固。

二、发挥审计部门最大作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优化

部门审计是企业的眼睛,充分认识部门审计的重要性,部门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经济效益审计是严格意义上的延伸审计,在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的同时,从全方位展开纵横结合的客观公正的审计,必须严格从经济、效率和效果几个方面展开。关注企业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已不再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工作,评价企业各项管理是否理健全,有助于推进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和制度建设,对企业管理活动有重要作用。经济效益审计拥有审计和反馈促进作用,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经济的评价行为,实现自我约束,为企业创造有效的经营发展服务,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效益。部门审计已成为企业完善内部管理的促进手段,它关注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承担风险管理作用,服务企业规避风险。并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进行审查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漏洞,分析企业管理中的失误,解剖企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综上所述,部门审计对潜在风险提出的警示,协助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化。

(一)确保监督职能,发挥约束作用

部门审计中最基础的是监督职能。规模庞大的现代企业经营项目相对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分散性,将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自有的规章制度和统一的审计部门的工作规范作为企业管理者的约束标准,部门审计从监督职能开始,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严格监督、检查和制止企业的违法乱纪现象,必须从确保国家财产和保护企业利益出发;正义揭露一切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隐私舞弊行为,必须从会计信息的真实资料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即时性出发来确保,维护企业经济秩序,加强企业的控制力度,并严肃企业规章制度,继续完善企业管理。

(二)确保鉴证职能,发挥建设性作用

部门审计优于外部审计职能的是鉴证职能。因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对企业的经营和概况了解颇深,可以鉴证企业管理中的所有的经营计划和任务完成情况。企业通过鉴证,审计部门可以重新审视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并可以针对性地提出对企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协助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益,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控制制度和鉴证企业职能的健全,可以有效的发现企业薄弱环节,揭示企业管理、经营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企业的财政收支和经济效益评定经过鉴证,可以从其中发现企业管理误区,帮助企业寻找解决之路,切实增长经济效益。

(三)确保控制职能,发挥防护作用

针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的职能是审计部门的控制职能。部门审计由于隶属于企业高层领导直属管辖,可以直接对企业其他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必要干涉,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检查、评估、建议,实现对企业的控制职能,因此,部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控制系统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经济,企业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开展全面的审计工作,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掌握及时的企业生产信息,确保资产安全,并促进企业资产稳定增长;按照财经纪律为准绳是部门审计人员的工作准则,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四)确保服务职能,发挥参谋作用

企业运行中审计部门的接触面较广,可以及时地将企业下级部门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意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企业上级部门,并可以综合部门合理审计意见,从而完善提高企业管理的目的,因此,审计部门必须要发挥与上下级沟通信息的服务职能。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优化,运用互联网提供先进的企业相关技术和管理信息是审计部门发挥参谋作用的重要途径,公正地为上级领导做参谋决策服务。

部门审计是企业强化自我约束的机制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内部规范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客观要求。部门审计必须用专业系统的方法针对风险管理和控制有效进行评价和改善,协助企业完成既定目标。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管理者在部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认识逐步提高,部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会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李芸婕.论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山西大学财经大学学报.2008(1).

[2]陈培刚,潘华兵,崔山国.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财经界.2009(9).

[3]孙琴.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4]闫立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与作用浅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5).

[5]张小英,王丽霞.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合作經济与科技.2010(3).

作者:麦洁贞

经济审计效益管理论文 篇2:

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探讨

会计部门是企业核心部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当前,企业会计部门需要加快转型发展,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切实提升整体的内部控制水平,提升会计管理效益,本文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对策。

会计电算化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提升审计技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整体内控水平和审计效益提升。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随着相关会计软件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相关的会计软件已经从简单的事后核算转向综合管理信息化,相关的会计软件逐渐从简单的计算发展到全面的核算阶段,人工智能也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得以应用,促进了整体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计电算化通过有效的会计软件应用,切实提升了整体的软件技术水平,对于促进会计内控管理和审计效益提升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一)完善内控制度,优化审计机构

针对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相关企业要加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纳入完善经济监督体系统筹安排,把企业财务收支金额较大或下属部门是否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作为考核内部监督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着力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适合本部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评价体系,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化、科学化。企业也要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各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在现有机构编制架构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内设机构、整合人力资源,加快推进内部审计机构建设。通过有效的内控制度以及审计部门建设,为会计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供有效的规范和指导。

(二)强化风险管控,提升内控质量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在电算化背景下,企业要继续强化审计内控管理责任落实,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心任务,坚持审计内控监督关口前移,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以新建企业新建项目监督为重点,持续推进内控合规体系建设,做实审计成果运用。要尝试通过落实“清单+销号”、审计部与业务部门横向协同、全面整改与重点盯办相结合的管控措施,做实审计成果运用;通过重实效、抓重点、强风控、聚合力,切实做好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强化财务风险控制,规范工作程序,创新管理手段,发挥激励约束机制作用,提升审计内控工作质量,确保审计内控监督发挥最大效能。围绕投资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四大板块内控合规体系建设,有效夯实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基础,提升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三)强化信息化软件应用,提升内控信息化水平

为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企业要正确调整会计工作,注重会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日常的会计管理中,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一些繁杂的会计管理工作转变成电子化办公,为会计电算化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整体会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依托先进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信息库的管理,及时更新会计人员学历、职称、继续教育等情况的信息,努力实现随时查询本县会计队伍相关情况的功能。还要加强各部门联合管理机制,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联合工作机制,促使会计管理体制完善,为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四)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提升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会计电算化时代,要求企业财会人员要熟练掌握电算化工作,努力运用好这一现代化本领,为企业财务建设服务,针对工程资金拔付要实行验收审核拔付,并严格按有关程序办理,做好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对此,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确保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所有财务人员两年内必须取得初级以上会计资格,企业还要积极探索财务人员定期交流的有效机制,加強财务人员考核。要强化会计电算化培训,让财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管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下一步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实际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要重视对于会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和管理能力培训,培训可以以用友会计软件为基础,对系统管理程序内容,建账建制,以及具体的会计核算操作内容为重点。对工业企业整个业务流程的会计核算内容、标准、要求进行重点培训。为全体干部职工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以会计电算化为依托的财务内部审计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不可避免的潮流和趋势,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和机构建设,不断促进整体内控信息化水平提升,促进会计电算化水平提升,为促进企业发展和进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作者单位:辽东学院)

作者:孙家能

经济审计效益管理论文 篇3:

军队工程审计中增减效益分析

摘 要 由于多年来施工单位编报工程预、结算普遍高估冒算的情况,审计人员往往把工程预、结算审计当成了“审减压价”工作,把审减率作为衡量工程审计效益的重要指标。本文重点对军队工程审计中效益增减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军队审计 工程审计 效益分析

工程审计的目的在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费投资效益。因此,工程审计人员应突破一味强调审减率的观念,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对工程项目进行审计,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一、正确认识工程审计中的可审计效益

当前,我军的工程审计中,存在重主观认识效益、忽视客观存在效益的现象。这是作为“经济人”的审计人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惯性思维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一个理性的人在做出选择上,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以要求个人做出的选择和这个人的自身利益之间的外在一致性为基础的。众所周知,军队工程建设投资效益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不仅要求以最小的投入、消耗和费用获得最大的产出、成果和收益,而且要求符合军事需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军队审计作为军事经济运行的监督系统,在从事审计活动时必须保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保证军队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可审计效益应该是客观存在的效益的范畴。这也充分说明了对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确保工程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的工程审计来说,只把审减率作为工程审计的可计效益有失偏颇。因为,靠“审减压价”工作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其实只是审计人员主观认识上的效益;而工程审计人员通过客观真实的反映工程造价的审计行为来取得的效益才是客观存在的效益。因此,只要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工程造价,审增也是效益。

二、“审增”与“审减”原因的剖析

(一)审增的原因。审增,即审计人员的审定额高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所做预算标底额和竣工结算价。由于受工程审计中一味强调审减的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人把审增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随着工程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工程预(结)算审计中也会大量存在审增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建设单位的预(结)算编制人员水平有限。当前,我军有些工程建设单位懂得工程预(结)算的人员少,并且水平有限,这就导致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运用不熟练。这种情况下编制的施工图预(结)算丢漏项的现象普遍存在。再加上有的建设单位的领导由于不了解工程取费的正常程序,对预(结)算中的费用计取不全面。二是地方预算人员工作疏忽。对于非保密性的工程项目,如果建设单位没有编制施工图预算的能力,要请地方设计单位或事务所进行施工图的预算编制。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地方预算人员编制预算比较仓促,再加之建设单位对编制的时间要求紧,就可能存在丢漏项、错套定额和少计工程费用的现象。三是存在轻预算、重结算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建设单位对部分工程项目不重视预算只重视结算的情况。这就导致建设单位的预算编制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由于应付心理的作用,计大项丢小项的现象较多,从而出现审增的情况。

(二)审减的原因。工程审计中审减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当前在我军审计部门一片“审减率”百分之多少的“呐喊声”中,更突出了审减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审减的原因也是不胜枚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复套定额现象。产生定额重复套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定额和图纸中工序的要求了解不透彻。二是高套定额现象。为了提高工程造价,施工单位的预(结)算编制人员在套取定额时就高不就低。三是多计工程量现象。多计工程量现象在施工单位编报的工程预(结)算审计中也是普遍存在。四是审计人员“审减压价”的结果。部分工程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始终牢固树立“压缩水分”的意识,这就人为导致了审减的产生。

三、实现客观存在效益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从行为科学角度分析,军队工程审计人员具备两种角色,即认知角色和行为角色,角色之间存在冲突。

(一)审计人员的角色分析。一是审计人员的认知角色。认知角色是个体所认识到的、实现期望角色所必需的活动和行为的组合。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因此,作为控制建设经费投向投量的工程审计人员应把自己定位于客观公正的进行审计的角色,而不应该迎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自己的期望角色。二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角色。行为角色是个体实际的行为方式,表现为个人具体参与某项工作或活动的具体行为,它与期望角色和认知角色经常存在不吻合的情况。如审计人员虽然认识到自己应该客观公正的开展审计工作,而在实际中可能偏向于审计关系人中的某一方。由于人们习惯于把审减率作为工程审计效益的衡量标准,因此在现实中,审计人员的行为角色往往与建设单位对他的期望角色相吻合。

(二)审计人员应统一认知角色与行为角色。审计人员唯一应该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认知角色与行为角色统一起来。结合当前我军工程审计的开展情况,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审计人员应把自己的认知角色定位于客观公正的审定工程造价上。二是提高业务水平,保证有能力进入角色。目前,我军工程审计人员主要有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经部队财经院校培养的财务审计人员;另一类是由工程院校培养的建筑工程人员。前一类人员审计知识懂得多一些,可工程方面的知识则相对欠缺;后一类人员工程知识颇为丰富,但审计知识较差,制约了工程审计效益的提高。根据我军工程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是既要大力引进工程审计人才,又要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从而真正提高我军的工程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审计效益。

作者:刘凡 王康 刘平

上一篇:水利工程投资决策论文下一篇:农村经济发展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