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审计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出于不同角度考虑相互纠缠的情况。文章应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兼顾内部审计“差错防弊”的功能,建立相关博弈模型,分析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三方合作与不合作情形下的成本收益。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学校内部审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内部审计管理论文 篇1:

刍议加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成本管理

摘要:伴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成本管理问题也日益显露,将在一度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本文尝试分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成本现状,探讨改善学校教育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成本管理

社会发展对知识和技术人才的渴求,给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配置和使用各种教育资源,当我们使用这些资源时也要同企业一样,务必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一、学校教育成本管理内涵

 教育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学校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其成本管理与企业不同。一是非盈利性。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强调教育成本管理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而不能以盈利为导向。二是复杂性。目前,许多学校仍沿用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许多福利型支出都计入教育成本,同时在衡量学校教育产出方面还存在着不可比性和难以度量的特征,这些都导致了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二、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在物质生产领域,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的加强,单位产品的成本是递减的。而在学校,由于人们对办学质量要求的提高、劳动密集型的性质和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使得教育成本却是在不断上升的。长期以来,学校管理注重的多为目标、质量、教师和学生管理等,教育成本管理尚未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育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一是从学校管理的外部影响因素来看,政府作为资源的提供者要求学校按规定安排组织的结构和开支模式,这种要求越多,学校组织和内部的管理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导致管理成本的上升。二是从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来看,通过民主管理和人员的广泛参与可达到管理的一致性要求,但一致性的管理是昂贵的,导致人员的增加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三是从管理者自身的影响因素来看,管理者有一种自我创造更多的管理需求的倾向,从而导致了任务的不断增长,也导致了管理费用的上升。

2、教育成本管理欠科学。一是教育成本计量不确切。学校购建资产设备为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但一次性列入当年教育成本,致当年教育成本偏高,不利于教育成本的准确计算。二是会计科目设置不能准确反映各会计核算期间费用。目前会计科目设置中按人员成本、公用成本、固定资产成本的项目划分,难以确认教育成本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难以考核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发展变化趋势,不利于分析各个会计时期的成本变化。三是事业支出中包含与学校教学工作无关的项目,如离退休人员支出等。四是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存在学生欠费,加大了成本核算难度和不确定性。

3、财务制度不符合教育成本核算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非营利性行政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收支核算。这种按收付实现制所取得收支核算资料与社会各界对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的要求相违背。一是不能真正体现教育投入和教育成本的配比原则,致学校财务报表失真;二是会计报表里的数据不是按配比原则得到的,仅是一种现金流入及流出的表象,并不能真正说明教育成本问题。

三、加强教育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办学体制改革不断加快,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考生人数日益下降等诸多因素,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面临的市场形势正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的“扶强”特性,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改善内部管理,加强教育成本管理。

1、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成本控制体系,推行目标成本责任管理制度。要深入成本发生全过程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并落实到从学校领导到各系(部)负责人及各级各类管理和教学人员。同时,要构建强有力的领导机制、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保障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2、建立有效约束机制。加强对管理工作及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经常检查开展工作的必要性、研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分析工作流程是否流畅、步骤是否冗余、成本支出是否必须等,减少管理费用支出。二是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确定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三是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变“大而杂、小而全”的封闭式后勤服务体系,降低学校运行成本。四是树立全员成本意识。让每个教职员工、每个岗位都有成本目标并承担成本控制责任,定期绩效考核,努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教育产品产出。

3、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费收入占学校收入的较大部分。在当前国情下,主要依靠收取高额学费来获得建设与发展资金既不现实也非可持续,需要学校积极、合法、多渠道地筹集教育资金。如争取社会捐赠、产学合作等,并可利用自身人才、设备、科技等优势承担政府科研项目而获得经费,增加附属事业收益。

4、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往往抓住升等提级的机会实施各种投资项目,许多项目和设备建成后利用率低。因此,学校要统筹管理学校资产,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物类成本。在新建、购置或更新时务必充分考虑是否必要、是否和教学相配套等,避免盲目投资。同时,要合理调整专业和学科设置,尤其是有多校区的学校要尽可能将相近的院系、学科等集中在同一校区,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降低教育成本。

5、严格财务预算和执行管理。一是要科学制定财务预算。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降低成本。二是要强化预算管理。要确保财务预算经学校审议和确定后的权威性。财务部门要合理分配资金,实行目标成本管理;用款部门要认真执行预算并及时准确上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优化支出结构。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划分各类支出比例,明确各项经费的开支标准并严格执行。四是改革现行学校财务会计制度。逐步建立带有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特征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内部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成本核算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充分发挥现代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实现事前参与各项经济决策,合理计划;事中对照决策与计划及时控制,保证执行并根据实际及时修改计划;事后及时核算与分析,为新的决策和计划提供依据。

6、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财、物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要通过推行“三定”(定机构、定岗位、定编制)和全员聘任制,努力消除学校内部机构重叠、效率低下的现象,努力使学生、教师、职工之间的比例合理化,达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要推行全員聘任制,实现按需聘任,择优上岗。要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拉开工资差距,实行按劳取酬。

参考文献:

[1]陈昌俊,小议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本核算[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0):153

[2]杨俊菊,加强学校管理成本控制的几点思考[J],河北金融,2007(8):22-23

[3]王丽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浅议[J]2006(10):45-47

[4]张丽雅,论高职院校的战略成本管理[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48-49

作者:邵阿末

学校内部审计管理论文 篇2:

浅析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

摘要: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出于不同角度考虑相互纠缠的情况。文章应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兼顾内部审计“差错防弊”的功能,建立相关博弈模型,分析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三方合作与不合作情形下的成本收益。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博弈论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高校内审”)是高等学校自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和高校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通过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和内部的服务性等特征。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组织治理中的缺陷,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这种强大的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作为“理性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也因为自身的利益关系而进行权衡,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博弈策略。

一、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的历程与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是相一致的。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内部审计的发展是缓慢的,审计的对象也限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到了20世纪40 年代后的现代内部审计阶段,随着企业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内部审计工作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41 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成立,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内部审计向国际化、正规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绩效审计、5E 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合理、环境审计)等项目逐渐发展起来,推动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到了21世纪,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逐渐形成,内部审计的对象也扩展到了组织治理的各个方面。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只是一种,从早期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现代的风险向导审计,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核心的目的是不变的,就是要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2011年1月IIA 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对其最新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既指出了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又说明了它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它在监督与评价的同时也为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一定的保证。同时,现代内部审计也在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博弈论与审计博弈的理解

博弈论(GameTheory)是专门研究理性个体之间相互冲突和合作的理论,故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谢识予教授认为,“博弈即一些个人、对组织或者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者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和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可以初步得出,博弈论主要是通过研究各博弈主体在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决策特征,观察在何种情况下采取哪种策略,来探讨最终会达到何种结果即决策主体决策后的均衡问题。最基本的博弈结构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局中人(player),即参加这场博弈的相关人员,也是博弃的参与者,它的定义要求局中人至少是两位。(2)战略空间(strategy space),在博弈中,参与各方有自己偏好的各种不同的博弈方法和对策,这些方法和对策组成了属于每个局中人在进行博弈时必须具备的“战略空间”。(3)支付结构(payoff structure),它是博弈参与者在选择某一战略并付诸实施后在博弈过程中得到的效用,不同的战略可以获得不同的效用水平。

审计博弈是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在一定的环境和约束条件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和实施,并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是监督和威慑企业管理层欺诈行为的关键战略的组成部分。基于现代数学、运筹学的审计判断与决策,有助于分析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对抗冲突中最优解问题,有利于观察审计博弈双方信息、行为的变化对决策判断及策略生成的影响,为审计风险测度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博弈论在审计中的应用起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最早被用于研究审计定价问题以及在审计业务招标中注册会计师如何竞价的问题,以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琳达·迪安吉洛在 1981 年发表的《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虚报低价”以及披露规则》为主要代表。

三、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博弈假设与构建

(一)博弈假设

根据研究需要,作出如下假设。

1. 假设在博弈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是理性经济人,会根据博弈参与者行动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行动策略,最终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2. 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的有效性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学校领导重视的程度越高,审计产生的效果越好。

3. 处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再高、责任心再强,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疑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计,当内部审计人员有着良好的责任心并且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我们就应当认为内部审计人员是尽职的。

(二)博弈模型构建

1. 内部审计部门与内部会计部门博弈模型

在高等学校中,内部会计部门从事财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各种原因的会计造假行为,所以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在这个博弈中,博弈双方为内部会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我们把博弈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择:一是舞弊,获得收益为10;二是不舞弊,获得收益为5。在博弈过程的第二阶段中,内部审计人员选择如下:一是报告,获得收益为5;二是不报告,获得收益为10。下面我们分别内部会计部门舞弊和不舞弊两种情况进行博弈分析,此时博弈双方在博弈中获得效用值列表1。

2. 内部审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博弈模型

在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是不同的行为主体实施的活动,它们为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有各自的策略选择和行动,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博弈的关系。实施内部审计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内部管理的是高等学校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评价建议和不评价建议两种选择;实施内部管理的职能部门有接受和不接受两种选择。二者的博弈如表2所示(为了方便比较,直接假定一组数值)。

3. 内部审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博弈模型

内部审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博弈是一种局部的博弈行为。学校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可以从组织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内部审计部门有有效和无效两种选择,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有健全和不健全两种选择。二者的博弈如表3所示(为了方便比较,直接假定一组数值)。

四、博弈结果分析

(一)针对高等学校会计部门博弈的分析

通过对表1的分析,若会计部门不舞弊,内审部门客观地发布了审计报告,假定这种情况下,它们获得最少的收益组合为(5,5);若会计部门不舞弊,内审部门不发出报告,二者利益均不受影响,这时的收益组合为(5,10);若会计部门舞弊,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地发布了审计报告,会计部门利益受损,而内审部门由于查处了违规行为,但很可能不利于以后工作的继续开展,尤其在独立性不强的单位这种潜在的损失会更大,此时的收益组合为(10,5);若会计部门舞弊,内审部门不发出报告,甚至因为潜在的利益关系帮助其掩盖,此时的收益组合为(10,10)。显然,这个博弈的最终结果很可能就是会计部门舞弊,内审计部门不报告,双方都获得了收益,但高等学校利益是受损的。

(二) 针对高等学校职能部门的博弈分析

通过对表2分析可以发现,若对于内审部门的评价建议,职能部门选择了采纳,其收益组合为(10,10);若对于内审部门提出的评价建议,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不采纳,组织利益可能会受损,收益组合为(5,10);若内审部门对内部管理没有提出有效的评价建议而组织对内部管理的缺陷自行整改了,内审部门会面临不作为的指责,其利益可能会受损,此时的利益组合为(10,5);若内审部门没有提出有效的评价建议,管理层也没对内部管理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整改,二者的利益都面临最小化(5,5)。对于内审部门,无论职能部门采纳还是不采纳,它都可以得到10的收益,反之不评价只能得到5 的收益,因此评价建议是它的上策。同理对于职能部门,无论内审部门有没有提出评价建议,它对组织内部管理的缺陷积极地整改,收益便提高,因此,采纳是它的上策。所以这个博弈存在一个纳什均衡点:内审部门客观评价建议,职能部门积极采纳。

(三)针对学校领导的博弈分析

因为表3是通过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来反映学校领导对内审机构的重视程度,因此下面的分析也是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展开的。在这个模型中,最优的选择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起作用,这时获得组合收益是(10,10);次优的结果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有一方是有效的,这样的情况下组合收益是(5,10)或(10,5);最不好的结果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没有起作用,这时的收益最小为(5,5)。因此在这个博弈中,可能出现两种均衡的情况:一种是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且内审机构有效,另一种是内部控制不健全且内审机构无效。

五、基于博弈分析的治理分析

(一)内部审计首先要加强自身价值化定位

改变传统的查错纠弊的理念,树立内部审计也是组织的价值部门的观点,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为组织增加价值。价值取向的统一,可以使内部审计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内部审计再将策略选择和风险评估结合起来,必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组织的利益得到提升。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权威性的建设

独立的审计机构,意味着内部审计开展的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干扰,从而避免一定的利益关系。权威的审计机构,代表着内部审计的报告和建议是客观而严肃的,有关部门应当有效地执行。

(三)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度

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组织自身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也使得内部审计能够得到学校领导重视,从而减少内审无效的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最优的均衡点。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FELLINGHAM J C,NEWMAN D P.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in auditing[J]. The Accounting Review,1985,55(11).

(作者单位:李洪亮,曲阜师范大学审计处;朱文倩,国网曲阜市供电公司财务部)

作者:李洪亮 朱文倩

学校内部审计管理论文 篇3:

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学校财务管理新思路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深化教育改革不断研究,对学校内的各项管理事物进行全面考虑与分析,其管理层面复杂,内容多样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后,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直接被提到重要的位置,科学的预算法对学校资金支配有很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满足资金利用合理要求,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置、闲置以及其他不合理经费使用的现象,因此,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实施科学财务管理模式,对学校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预算法;财务管理;学校发展;新思路

财务管理在各级学校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是维护学校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学校财务活动要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在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作用突出,是财务活动经费投入与评估的重要依据。应用预算编制管理可大大提高学校固定资产以及财务活动投入的合理性,是满足现代学校走向科学发展道路的基础条件,而要想有效的开展预算管理,需要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解决,并寻找新的管理思路,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一、当前各级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不足

1、预算编制方式不足

很多学校在财务管理中,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仍采用传统的预算方法,相应的预算过程比较简单,遗漏环节较多,并且预算编制多数都是依赖工作人员个人思想的左右,缺少实际财务活动的调查与分析,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内容模糊不全面,真真假假很难分辨,导致预算编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学校财务管理中,对预算编制工作的时间、内容等不能给予准确保证,对编制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纠正,导致错误的预算编制方法继续使用,进而学校财务活动所产生的经费很容易超出标准范围,出现浪费、不合理的现象。

2、预算准备工作不充足

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需要很多准备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起点,必须要保证准备工作到位,完善预算编制体系,保证预算编制具有可行性。而各级学校中有大部分学校对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并不在意,学校管理给予预算编制人员的时间安排并不充足,相关的检查与调查工作不能做到全面,对各类财务活动的收入与支出只是从活动资料中进行分析,对实际市场物价、质量等方面缺少了解,进而相应的财务预算编制结果就会容易产生偏差,经费投入指标没有科学的论证依据,可信度大大降低,准备期间的预算编制就已经出现偏差,那么后续的实施与评价,显然也就失去了合理性的意义。

3、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预算编制对于各级学校发展而言,有着非常紧密的影响,不仅要依靠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还要依赖于严格的实施,并且针对预算编制进行监督与管理,而往往学校财务管理中对预算执行效率的监督并不到位,比如:财务活动制定好了并不代表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出现变动,也会经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活动内容的变化,而此时,相关的经费投入也会出现变化,进而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问题就会影响到预算编制的实施结果,执行与预算呈脱节现象。而大多数的财务变化无法控制与掌握都是因为预算编制中对活动的可变性缺少考虑,并且相关的应对措施不完善,事后学校相关部门只针对预算编制进行评价,而缺少对实际变化的考虑,最终预算执行力度不高,效率低,学校经济管理难控制。

二、顺利开展学校预算财务管理实施的新思路

1、完善预算编制组织体系

预算管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它不紧关系着学校的资金管理水平,也关系着学校的教育发展,因此,对预算编制管理应该加以重视,并建立完整的组织体系,形成具有系统性、规范性、标准性的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大致可分为决策、管理、执行三大组织内容,并且部门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互沟通与配合意识,实施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管理模式。如:学校可将预算管理部门作为决策组织体系构建的对象,主要负责预算编制决策;将人事、教研、后勤等部门作为监审组织体系构建的对象,主要负责对预算编制实施的监督与审核,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支持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对工作中的问题给予解决,并做好辅助与协调工作;将学校的财务部门作为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对象,主要负责对预算管理措施的实施,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内容;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完善,做好细节工作内容制定,各尽其职,保证预算编制工作顺利进展。

2、转变预算观念

预算观念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在学校财务管理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学校财务制度制定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主要是源于管理思想与观念的转变,首先明确预算管理工作的概念与内涵,并结合市场发展形势,进行相应的预算编制原则与理论创新,掌握新的预算编制方法,以此财务支出、收入与预算编制的误差率降到最小化。结合学校预算方法的实施,要经过审核,而为了保证预算合理,就要找到维持平衡的方法,促使资金的使用能够建立在合理、有价值、有意义的基础上。

3、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学校财务管理中预算编制工作是重点,也是硬性財务管理水平的关键,对于学校的财务活动要全面掌控,并且对其经费的使用要进行决策性的预算编制,保证经费使用具有可行性,充分展现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与价值。虽然预算编制地位突出,但是若是存在质量问题,也会导致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作用无法发挥,因此,不仅要重视预算编制,还要加强对预算编制质量的控制。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市场经济变化、物价调整以及学校设备购进、更新等方面全面了解,重点实施“零基预算法”,完善预算编制方式,对预算结果的增减都要进行考虑,并对学校的年计划、季度计划以及往年的资金投入、固定资产以及活动项目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编制手段,保证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对预算编制工作过程进行事前事后分析,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结果时,要保证其决策的可行性,并且内容要真实、准确,保证预算编制质量,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4、建立责任制,完善预算监督

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帮助学校改善财务管理状况,减少乱收乱支情况的发生几率。建立各级经济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对负责范围进行划分,不论是学校的领导还是财务工作人员,都需要切实的融入到责任制中,逐级防范。从传统的重视预算、轻视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完善预算监督工作,建立检查制度与评估制度,预算明确后要保证项目的后期执行。对项目经费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估,如果发现问题,要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复对项目进行复查,保证资金的正确使用,同时也可以找出既定目标与学校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差距,评判业绩的优劣,提升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合理开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5、完善内部审计

学校内部审计、监察部门需要切实参与到预算制定过程中,明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方针,以预算为中心,进行单项审计,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审计。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违规行为,可以通过网上公示或者通报批评等方式给与提醒,情节恶劣者,可以移交相关政府机构来处理。审计监察部门需要加大对重大项目、大型设备采购方面的监察力度,对比较重要的经济合同实行预算审计,未通过审计的合同,财务部门可以拒绝付款,减少资金流失漏洞,保证财务预算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莹,梁清泉.依托校园云信息平台的高校中期预算项目库管理浅析[J].经济师,2016(12);

[2]李国助.基于财务预算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5,26(5);

[3]赵善庆.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基于财务预算角度[J].财会月刊,2015(31).

作者:朱婧

上一篇:中国刻瓷艺术创作论文下一篇:地勘单位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