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问题对策论文

2022-07-03

摘要: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工作内容,是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通过内部检查、评估、应对风险管理漏洞来辅助企业经营生产的一种管理手段。本文就国有企业中风险管理审计的现状,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审计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帮助国有企业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管理审计问题对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管理审计问题对策论文 篇1: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管理审计最早起源于西方美国,在我国刚刚起步。管理审计是以管理为向导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目的,区别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是企业审计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文章阐述了开展管理审计的目的,指出了企业管理审计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管理审计; 财务审计;企业管理水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1.172

1 引言

审计是二次监督的重要手段,可以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审计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管理审计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它是个很宽的概念,是将管理与内审融为一体的综合审计,其概念是在原来审计的范围上得到了延伸。

2 开展企业管理审计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以内部审计为切入点,着重分析风险管理审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落脚点。

意义:以经营管理为核心,打击犯罪,揭露经济活动中的舞弊行为;促进内控制度的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 企业管理审计存在的不足

3.1 认识不够

许多企业对管理审计认识还不够到位,还停留在财务审计的层次上,即停留在内控制度、业务活动、业绩的考核上,而没有看到管理审计在企业发展的三大作用——没有看到对内控的管理作用,也没有看到具有有效地识别防范企业风险的作用,更没有看到为企业创造增加值的作用。

3.2 独立性不够

审计人员开展管理审计工作,最大的难度还是不够具有独立性。一方面审计工作会受到企业领导的指示与暗示,审计人员迫于压力,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审计在隶属关系上还不具有独立性,有的审计机构隶属于企业财务等其他部门。还有审计的经费来源于地方财政,要经过审批机关进行审批才能计划使用,这样由于来源与使用受到约束,影响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

3.3 法律规范不完善

企业管理审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还有待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完善。就目前看,国家对企业审计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但是没有详细的条款,缺少规范的审计程序,再有审计公告制度不够完善,以上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管理审计效率。

3.4 审计氛围不佳

目前管理审计的范围仍以财务审计为主,以“秋后算账”,事后监督为主。在处理上是“雷声大雨点小”,以批评教育为主,多是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缺乏实际指导。这样一来,审计人员下大力量寻找工作中的不足,而被审计方消极配合,双方关系僵硬,这样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也达不到审计所需要的效果。

3.5 审计手段落后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多功能的电子数据平台,新工艺、新技术日益发展,这些给企业管理审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先进的工艺手段,缺少强大的信息系统做后盾,审计还仅仅停留在对财务业务进行查账的水平上,没有对整个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分析,新技术的应用与软件的开发更无处说起。这让许多犯罪分子钻了空子,如许多计算机高手利用企业审计软件弱化,防隐蔽措施差,而窃取了企业信息。

3.6 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在企业管理人员中,财务人员、人力资源都很受部门以及员工的欢迎,因为他们关系到部门以及员工自身的切身利益。而审计人员尤其是管理审计,做的工作是所谓的“费力不讨好的差事”,甚至有的部门与员工在工作上还给设置阻力,所以一些人员宁愿做财务,也不愿做审计。还有一些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转岗而来,他们缺乏相关的管理审计经验与理论知识,使得审计工作开展的效果不佳。最后许多企业管理审计一般都是刚刚成立,在人员的数量上以及质量上都欠佳,这也是不利于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因素。

3.7 审计程序与方法不当

管理审计的特定性要求它有独特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它着重审计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也就是说管理审计在对问题的分析上,从管理的角度出发,而没有片面地从业务角度出发。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在审计上,仅仅从财务业务角度出发,审核其经营业务的合法合规性,而没有站在管理的角度审核其合理性。

3.8 风险防范作用发挥不佳

企业在生存发展中要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形成不同的风险,企业管理审计作为二次监督的高级管理层,要责无旁贷地在企业风险管控中发挥作用。但是许多企业的审计,面对市场环境、政府政策、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人财物的配置等,不具备风险识别能力的分析。在对外投资时,对决策的投资没有详细分析,补救措施也很少。

4 开展企业管理审计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抓好以下工作。

4.1 提高重视程度

企业领导要提高管理审计的重视程度,因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将直接影响审计的效果。审计工作首先要练好内功,领导在这一环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相关管理人员也要以审查受托管理责任为己任,明确自己在本岗位的责任与义务,高度地重视本职工作。最后其他部门以及人员也要认清管理审计的含义及重要意义,积极配合工作。

4.2 树立新理念

首先应该明确管理审计是财务审计向管理的过渡,它不能仅停留在财务数据表面的分析上,更应该深入到企业经营的全方面。如项目投资、工程的在建、合同的签订、施工的设计、用人的决策等这些也要纳入管理审计范畴。另外,也要从单独的事后分析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跟踪分析转换。审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强调如何分析问题,并出具指导性意见。

4.3 建立独立的管理审计体系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创造最大效益,向管理要效益是审计的根本点与出发点。企业要建立独立的审计体系,以此更好地向管理要效益。首先,要有个标准的审计定位,要以此为准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审计标准。其次,审计人员的配比上,要体现出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再次,在审计的经费使用上,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要大力支持。还有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企业主管领导以及总会计师,还包括社会各界专家以及知名人士。另外在管理审计的运行上,要体现出管理审计的特殊程序与审核方法。最后,在审计的评价上,要体现出考核的公平性与公开性,要突出评价过程中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4.4 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

审计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开展的,企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审计环境,以此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人员不要为审计而审计,被审计人员也不要消极怠工,双方应该在友好的氛围下,共同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协商处理问题的对策,一同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另外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精神,用企业正能量感染员工,让员工在管理审计中发挥助手与参谋的作用,打消双方工作中的情绪化,使管理审计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变积极。

4.5 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企业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审计人员要从单纯的财务管理向复合型人才过渡。一是要深入基层,掌握企业最基础的动态信息,使审计建议有的放矢。二是企业通过集中培训以及外派人员进修等手段,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三是引进电子信息技术,搭建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四是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与指导来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4.6 充分發挥管理审计的三大作用

管理审计的三大作用是促进企业内控的有效执行,有效地抵御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增加值的最大化。这三方面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强化企业内控管理是管理审计的基础工作,企业审计要全面细致地做好基础工作,为企业防范风险、创造增加值打下良好的基础。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企业时刻应该准备着。企业完善审计基础工作,防范企业风险最终目的是最大化实现企业增加值。

5 结论

管理审计是企业审计发展的方向与需求,企业要切实开展管理审计活动,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15(33).

[2]鞠文举,牛胜芹.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审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3).

[3]杨晨.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财会学习,2019(3).

作者:吴钦花

管理审计问题对策论文 篇2:

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工作内容,是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通过内部检查、评估、应对风险管理漏洞来辅助企业经营生产的一种管理手段。本文就国有企业中风险管理审计的现状,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审计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帮助国有企业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 风险管理 审计

一、国有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的意义

(一)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内容和现实状况

风险管理审计是由内部财务会计审计、管理会计审计发展而来的,主要是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等实施的一系列内部审计评价工作,风险管理审计的主体是内审机构,客体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国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审计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实施风险管理审计还不是很普遍,很多企业并没有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执行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职能。但是,随着我国企业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会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并逐渐为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管理支持作用。

(二)风险管理审计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帮助意义

我国的国有企业数量不少,规模也较大,涉及的行业也多,建立、经营的时间都比较长。因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思想普遍较为落后,对市场经营风险的管理意识不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活动多半都组织在事后,并且对市场和经营风险的抵御能力有限,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多损失,也失去了很多市场拓展机会,极大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逐渐放开了一些国有垄断行业的门槛限制,允许非国有资本参与垄断行业的投资经营,这给国有企业的生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国有企业管理层必须要认清形势,积极与市场对接,规避市场和经营风险,搞好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

国有企业设立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会获得较多的财政补贴资金支持,承担生产经营和维护国民经济稳定的任务,一些企业还具有一定的公益作用。因此,国有企业本身风险意识内生力不足,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处在一些垄断行业的企业,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小,市场和经营风险不大,导致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管理的意识也不强,对风险管理审计部门即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的重视程度有限,很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人员较少,专业性也较差,甚至被认为是企业中最悠闲的部门。这些内外环境因素都不利于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发展,发挥出其内部管理的作用。

(二)风险管理审计目标和范围不明确,影响审计工作开展

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不同于财务会计审计,在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目标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多数都偏向财务会计审计方向,并未实现对风险管理活动的内部监督检查作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花费较多的精力在财务报表合规方面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调查,目的在于规避、降低会计核算风险。但是,管理会计核算风险仅仅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种,并不是全部风险管理内容。因此,需要内审人员明确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调整工作方向,实现审计目标。

(三)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工作思路和审计技能有待提高

适应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内容的变化,发挥好风险管理审计作用,需要具有一定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并且具有一定风险意识和特定审计技能的队伍。国有企业内审部门员工知识结构单一,审计技术还是以传统报表审计技术为基础,对企业风险管理问题的识别能力不强,还不具备敏锐的风险“嗅觉”能力。同时自觉提高审计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动力不足,导致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还不能满足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必须要从加强人才培养入手,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水平。

三、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对策和方案

(一)提高风险意识,加大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

随着政企分离范围的扩大和国企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将会参与到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对于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必须要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影响中走出来,用风险管理的意识指导企业发展与经营。企业管理层要更新观念,重视对企业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工作,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活动的监督措施,提高企业各部门的内部风险管理意识,也有利于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强化风险管理审计职能,促进其内部风险评估与建议的作用。

(二)扩大风险管理审计范围,提高风险管理审计效果

一般来说,企业风险管理机构不仅包括财务会计部门,还包括生产经营部门、后期保障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管理部门等几个重要机构,企业风险管理审计要围绕这些部门面临的风险展开评估检查工作。例如,对生产经营部门要检查是否对产品的功能设计、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有改进制度机制,是否安排研发投入,成本效益是否合理等;对于后期保障部门要围绕设备和材料采购过程是否合规合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是否能保证产品质量等;安全保卫部门风险管理目标相对较为明确,是否足额提取安措费,相关安全措施是否安排落实,危机应急预案安排的是否合理等;对于管理部门就是要围绕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设计的应对措施是否有效,相关风险损失测算是否合理等。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较为宽泛,涉及的风险管理问题较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管理审计时,应该从风险管理成本、管理收益、发生风险之后的弥补成本、控制成本等成本收益角度评价和监督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从经济利益角度提出可行的风险管理改进意见,帮助企业完善风险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内部审计技术,满足风险管理审计要求

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敏锐的风险识别能力。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该有计划地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人才培养,通过增加专业技能培训,对现任内审人员进行知识结构更新,丰富管理知识的应用途径。另外,在招聘内部审计机构员工时,多考虑招聘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风险管理经验的审计人员,从而改善国有企业内审人员的组成结构,保证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审计思路方面,要培养国有企业内审人员的风险管理审计理念,逐渐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审计的工作内容和范围,把握与传统内部审计工作的区别,有针对性地应用审计技术对企业风险问题进行审计评价,保证风险管理审计目标的实现。在审计技术方面要革新工作方法,在传统报表审计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利用网络和大数据的数据共享性,及时了解审计行业最新的审计技术,丰富评估风险管理机构固有风险和变动风险的技能,利用ERP等企业管理平台,设计和应用风险应对检查模块,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最终提高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降低风险损失。

四、结束语

面对激烈和严酷的市场经营环境,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因此,国有企业应该不断地在思想认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完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发挥其对风险管理机构工作效果的评估和监督作用,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如何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定位和价值[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

[2]尹维劼.现代内部审计模式与精细化解决方案[J].中国内部审计,2012(9).

[3]时现,田选章,于伯新.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基于企业内部审计视角的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0(6).

(作者单位:儋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作者:陈惠卿

管理审计问题对策论文 篇3:

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风险管理审计是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指导,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将剩余风险进行再次管理,使其降至可接受范围内,帮助企业降低固有风险,同时也可以让注册会计师承担更小的审计风险,使得企业更加健康地发展。本文对我国当前风险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依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风险管理审计;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风险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风险控制与防范观念匮乏,难以适应大规模、高复杂性的现代市场竞争,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没有建立一个真正健全、有效、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控制与防范来自经营层面的风险。另一个更突出的问题是,大量企业尚未建立或完善用来识别与管理来自对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风险管理框架,难以应对对企业具有整体影响的战略事项与威胁,这两方面突出体现在企业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使企业难以对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控制,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制约了企业利用风险管理审计来规范与控制降低企业价值的各类风险。因此,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制约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广泛推广及发挥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2)管理层风险意识不足

上面说的情况是审计师没有提出足够的建议让企业完善管理当中的风险漏洞,然而还有一种可能是,审计师充分了解这个行业的环境以及经营情况,而且管理建议书也做的非常好。而企业并不领情,只是当作废纸丢在一边,并不按照审计师苦心写出的建议去做,或者即使做了,由于理解有误或者态度并不积极,虽然做了但是也没有完全按照要求,所以剩余风险管理这个环节的执行并不一定有效。以上两个问题都是由于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单位执行责任人的素质问题,也许在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全面推行后,能够通过人员的专业培训得到改善。这也要求审计师不单要有审计的专业,还需要对行业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等都有足够的认识。

(3)评价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标准难以介定

从审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审计师评估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以COSO为标准,笔者认为,这样很容易让审计师去完成形式导向审计,只是形式上盲目对照,而主观上并没有判断这样是否符合效益性和效率性,或者是可能在审计中还发现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而审计师因为以COSO为标准将问题忽略。这些要在风险管理审计在我国实施后,依靠审计师们的专业判断来解决,切忌不加思考而照搬。

(4)内部审计准则缺乏具体操作标准

制定准则的目标之一,是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过程,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同时能知道实际工作的审计准则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同的企业所出的内、外部环境不同,且时刻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内外部风险因素也在不停地演变,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力度都相差较大。风险管理审计准则过于原则化,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这需要一方面完善准则,一方面要审计人员不断的在工作中创新,力争将实务中成熟有效的经验上升到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总结和推广。

二、完善我国风险管理审计的建议

(1)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有效的识别风险,选择战略与经营事项,最终提高企业价值的根本保障。由于企业风险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复杂性、模糊性等特征,因此企业必须站在全局的立场,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各类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按照风险影响的范围及后果不同,相应地建立完善对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度体系,主要表现为建立防范与控制经营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构建识别与管理战略风险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制度。通过形成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做到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战略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防范。以上这些要求必须落实在具体基础上,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与健全基于企业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框架制度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而只有如此,企业才能进一步利用风险管理审计来加强企业风险控制管理。

(2)转变风险管理模式,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首先要求企业管理层增强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审计放在重要位置上,正确合理的处理风险和效益的关系,审计人员也要从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想风险管理审计转变,突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监督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认真贯彻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操作中人为造成风险,并且落实风险管理审计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对待审计师开出的管理建议书,使风险管理审计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3)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度

随着企业资本的迅速积累,企业规模日益扩大,能否开展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与企业是否在竞争中取得成功息息相关,这要求企业组织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培养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不单是盲目对照COSO,更要依照企业自身情况,为企业自身量身定做制度,来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审计的功效。

(4)规范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实施制度

风险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想要一次,两次风险管理审计就能根本的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风险管理审计必须做到经常化,要不定期地开展全面的风险审查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风险点及时开展专项风险审计,尤其对发现的重大失控点,应该高度地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减少或者消除风险点和内控失控点。风险管理审计还应该做到制度化,因为风险管理审计是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决策人或者企业管理层人员应对风险管理审计的范围,内容,方法以及审计结果的利用等做出规定,强制各个部门执行,达到消除,防范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方红星、王宏(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牛成喆.《COSO框架下的内部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孟焰,潘秀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审计研究》,2006第3期,61-63

[5]孙伟龙.《论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中国农业会计》,2006第5期,28-30

作者:刘伟伟

上一篇:金融危机原因研究论文下一篇:文科专业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