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养金属材料论文

2022-04-17

摘要:探讨了将行业资格认证、顶岗实习等多元个性化教育融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加强专业与行业和国际的接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达到提升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专业培养金属材料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专业培养金属材料论文 篇1:

“卓越计划”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主要介绍了在“卓越计划”背景下,金属材料专业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做的一些尝试,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式综合实验室的建立,四个实习层次的建立,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卓越计划 创新人才 实践能力 开放式实验室 素质教育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指导2010-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纲领和行动指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阐述了中央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确定的教育工作方针。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卓越计划”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和服务。

教育部已于2010年6月在天津召开了“卓越计划”启动会,第一批入选的61所高校已开始“卓越计划”的实施,东北石油大学作为第二批入选“卓越计划”的高校,探索和研究相应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东北石油大学“十二五”期间19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创新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特色。探索材料专业“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金属材料工程人才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性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材料工程人才。具体要求学生:具备宽广的材料科学、材料加工、材料腐蚀防护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和腐蚀防护领域内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应用研究等工作;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了解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卓越计划”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1.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了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实践“卓越计划”,高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偏重理论教学,重视理论考试,轻视生产实践的现象。传统的高校教育理论知识很多,但是和实际生产实践结合少。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第一,要改变以往招聘人才只注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经验的现象;第二,高校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要通过进修、培训、自修等多种形式,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为实践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打下基础。第三,高校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和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启发式教育,要本着“授人以渔”的教学宗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引进新材料、新工艺介绍的同时,要激励学生自己去学习。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做点的概述,关于具体内容可以就某一材料或工艺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问题去寻找答案,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2.建设开放式综合实验室

实验教学方法既是获得实验结果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开发思维培养能力的一种方式。目前的实验教学过程仍未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有关的基本实验技术,教学的主导作用仅仅表现为介绍实验内容、示范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和纠正错误,等等。实验时学生只是验证一下与教材内容是否相符及分析实验数据,得到验证结果,实验内容也是围绕本门课程的要求而设置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高校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也不能充分利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建立开放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不受教学内容的限制,自定实验题目,独立或合作完成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多内容、多形式和多层次生动活泼的实验替代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式综合实验室可以通过在时间上开放、仪器设备上开放、实验内容开放、把开放性实验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实行。按照学生依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室所具有的设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自己动手实验,实验任务书代替了实验指导书,使实验手段、实验方法多样化。有些实验需要很长时间,而在实验课上短短的1~2个小时是完成不了的,这也要求实验室要对师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实验室通过制订一些具体措施,为开放实验的实施创造条件,可采取: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题目分为三个层次:必做的开放式实验,选作的开放式实验及学生自己立题的探索性开放式实验,学生通过查阅教科书和相关文献,进行实验方案的确定,在任课老师和实验室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完成实验。学生提交实验总结报告或提交学术研究论文,或全班进行交流。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实验总结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3.实习教学建设实施方案

实习教学是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方案可分为四个层次:认识实践层次、专业实践层次、综合设计实践层次以及创新实践层次。认识实践层次主要包括学科基础实验或实习,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等,基础实践可以增加专题研究训练,利用专题研究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主要包括专业基础实验,如部分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热处理设计、零件选材、防腐方法的设定);综合设计实践包括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引入工程实践训练环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主要包括第二课堂科技活动、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参加专业的竞赛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必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经在齐齐哈尔重型机械厂、车辆厂建立了实习基地,在车间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指导老师,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采用顶岗作业方式进行专业实习,采取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索式学习模式,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4.毕业设计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质量,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关键。首先,要选配好指导教师,安排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教风严谨、认真负责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第二,要选好课题,按照能达到综合训练的要求选题。材料专业毕业设计课题,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真刀真枪”实训。第三,要明确毕业设计任务,根据毕业设计环节的基本要求,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任务及工作量,使学生能得到较系统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第四,要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设计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要以高度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对学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和毕业设计的质量负责。第五,要对学生的设计进度进行检查,每周要求学生汇报工作进展,认真做好开题、中期检查工作。各院系、各专业教研室,要对教师指导和学生设计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确定实施卓越材料工程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材料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并建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产学研合作,必将为石油行业培养急需的材料工程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希望可为工科其它类似的有行业依托的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借鉴,研究成果可以有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建军,蔡晓君.“卓越计划”下“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教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4):88-89.

[2]江昔平.高校“卓越计划”中有关实践性教学实施方案的研究[J].2011,(12):27-28.

[3]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4]龚克.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作者:王力霞 毕凤琴 张旭昀 王勇 孙丽丽

专业培养金属材料论文 篇2:

个性化教育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

摘要:探讨了将行业资格认证、顶岗实习等多元个性化教育融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加强专业与行业和国际的接轨,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达到提升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行业资格认证;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胡建文(1964-),女,河北鹿泉人,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建刚(1981-),男,河北行唐人,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教育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河北科技大学教研项目“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

在当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大学生缺乏实践性与创新性,缺乏个性化培养。一个高校乃至一个专业是否有独到的特色是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个性鲜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摆在传统专业的一个新课题。[1-4]作为河北省的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点及国家专业改革综合试点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我校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突出特色教育,将“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顶岗实习等一系列个性化实训平台放入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探究新形势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构个性化教育平台

自2010年开始,我们对本省的金属材料领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开展调查研究,邀请生产企业及专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及课程共建,优化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为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个性化教育实践环节,并设置了四个模块的个性化教育平台——行业资格认证、顶岗实习、科研训练与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平台。其中“行业资格认证”平台是针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在全国开展的“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行业认证一项设立的。它包括“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材料热处理工程师”、“高级材料热处理工程师”三个级别的认证,其中“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是面向在校生或刚刚步入热处理行业的新人开展的一项行业资格认证。我专业借助此平台对有此意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他们具备有关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设备、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失效分析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理论知识与相关基本技能,并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每年的定期考试,考取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平台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生产厂进行跟班实习或短期上岗培训的实践平台,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际生产一线的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同时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也得到锻炼,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工作适应期。科研训练平台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等研究项目等,吸收研究兴趣浓厚的专业学生进入不同的科研项目,通过专业老师的科研指导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平台主要针对有考研需求的学生,对考研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进行集中强化训练,提升考研的出线率。个性化教育平台的开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需求,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二、个性化模块的实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培养计划中增设的“个性发展教育”平台的内容、目的及要求,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使其能够按照个人兴趣择需选择。在学生的大三阶段开始就“个性发展教育”这一环节,专门对本专业的学生作详细的介绍,包括各个平台的具体内容、训练目的及基本要求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选择。其中“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平台自2010年开始启动以来逐渐得到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认可,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为了促进学生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加深对培训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考证率,学校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设置又将认证培训与生产实习挂钩。学生在实习阶段,教师结合生产现场的设备、产品、工艺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原来走马观花的实习参观变成实地教学,让学生结合实习现场的实际产品、生产设备及工艺及操作来学习,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设备、专业基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培训与实习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既达到了实习目的又提高了培训的效果。经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的“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考证率逐年递增,2012年报名学生的考证率超过80%。实践表明,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极大增加了我校金属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试自信心,也为他们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竞争进入一些大型企业中赢得最终席位增加了有利的筹码。

顶岗实习也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性也更强。近几年来,在推行“个性化教育的顶岗实习”这一实践中,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顶岗实习。一是学生提出意愿,自主联系签约单位进行,再者由本系教师联系专业生产厂推荐学生参加,时间1~2个月。无论哪种形式均要求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校内专业教师、一位实习企业导师。实习期间,学生在企业实习,有企业导师负责,同时与校内导师保持联系,校内导师定期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实习结束,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回校进行汇报。其中在2011年系里推荐了5名学生到热处理专业厂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员工吃住在一起,分别在可控气氛渗碳区、感应淬火区、调质区三个工段进行了实习,学生不但熟悉了一些热处理设备的使用及工艺,还在企业导师的要求与指导下编制了一定渗层深度和硬度要求的20CrMnTi试样的渗碳热处理工艺卡,并根据自己设计的工艺进行处理、检验测试、组织分析等各项评定。在实习结束,学生回校进行了汇报答辩时感触极大,认为通过顶岗实习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如何做人与做事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通过此次实践学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体会到了课本上的理论如何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对专业课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目的更明确。同时在吃苦耐劳方面也受到很好的教育,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很好的准备和锻炼。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跟班工作,使其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与职能、企业的生产方式及专业设备、专业操作与技术要求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在安全、组织、纪律及生产各个方面等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培训,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早适应企业的生产方式、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都是一次极好的热身。

三、结语

河北科技大学开展的“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及顶岗实习等多元化培训的个性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促进了专业与行业和国际的接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也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就业适应期,对当前探究培养学生个性鲜明、创新意识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提升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建文,马静,孟永强,等.高校金属材料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42-44.

[2]沙桂英,武保林,国旭明,等.材料工程学科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S1):49-52.

[3]陈卫平,郑薇薇,蔡培阳,等.地方院校材料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探索[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84-93.

[4]罗军明,鲁世强,张国光,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航空特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33-35.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胡建文 王建刚 马静 张欣

专业培养金属材料论文 篇3:

金属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结合安徽工程大学的办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校企合作等角度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探索,使得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在获得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较早参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金属材料;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王刚(1985-),男,安徽铜陵人,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汪恒良(1985-),男,安徽安庆人,安徽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9年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安徽工程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2012YQQ006)的研究成果。

材料、能源和信息并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而其中的材料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材料科学的发展水平成为社会发展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金属材料工程的发展与否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市场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而社会对于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这种形势下,必须从金属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角度重新思考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基于此提出较为完整的培养方案。

一、金属材料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思路是:

第一,加强理论教学改革,摈弃传统教学中的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材料专业的课堂教学应力求综合化。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金属材料的教学不能仅限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安排各类课程实验,应当结合生产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之间的差距。[1,2]

第三,实施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采用迎合市场需求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进行培养。[3]

第四,密切关注前沿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五,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教师应当对整个行业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采用激励政策调动教师实行创新性教学的积极性。[4]

二、金属材料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以上所述人才培养的思路,确定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校企合作等角度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的发展进行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1.课堂教学改革

金属材料专业是一门覆盖面较广的学科,主要以高性能的金属材料、材料表面工程、功能材料以及生物医用材料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方向。金属材料专业的课程教学应该力求综合化。比如在讲解一些高性能材料时可以和生物医用材料相互联系,例如钛合金既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又是生物医用材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知识面宽,而在深度上不宜过高要求,可以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

课堂教学中应当多将身边常见的一些金属材料与授课内容项结合。通过讲授身边的实例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上课时可以适当将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带进课堂,比如Q235、Ti合金、Mg合金、Al合金、不锈钢等,避免枯燥无味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由于金属材料讲课过程中必定会涉及到晶体结构、组织形貌等非常抽象和微观的知识,学生对这些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单纯依靠教材和教师的板书很难将知识点讲得清晰明了,容易造成学生上课听不懂、试验不会做、组织认不出等尴尬的局面,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对专业缺乏信心等不良后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较为直观的内容进行处理,课堂上将这些内容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对于奥氏体化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整个过程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当然,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需要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这种付出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很大价值的。[1,5]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时面临着严峻压力,这种压力对于国内普通院校的学生尤为显著。专业教师作为学校的一份子,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责无旁贷。因此,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熟悉的、与金属材料专业对口的企业信息传达给学生,通过对企业及其相关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作为专业教师,对一些企业的信息、产品、技术等比其他教师理解得更加深刻,有利于指导学生就业,而不是将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完全交给学校的就业机构。

2.实践教学改革

作为工科类院校,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教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工程意识。一般情况下,学校应当建立一系列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实验室甚至实验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验教学。然而,国内很多普通院校由于受到场地、经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学生的实践训练大多局限在课堂,即便有相关实验室也只是为学生安排一些基础实验课程,并且大多数是演示实验,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掌握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实际工程问题的了解,更谈不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培养不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来源于实际生产的普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从而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教师的修改、补充、点评,可以缩短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的距离,满足工程教育必须面向工业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工程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来学校给学生授课,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并且完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校在提高学生工程意识的同时,也应当将部分专业教师安排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特别是青年教师。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学校,其本身也缺乏专门的工程训练,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和技能,以满足教学需求。[6]

3.强化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相应的工程环境,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当积极寻求相应企业的支持,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和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安徽工程大学地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交会城市——芜湖市,制造业型企业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应当抓住这一契机,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开设校企联合实践基地,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专业人才。学校应当安排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进入工厂进行为期1~2个月的生产实践活动,尽早接触实际工程问题。学校也可以同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企业培养专门领域的技术人员。同时,金属材料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和相关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4]

三、结束语

由于金属材料专业在安徽工程大学开设时间较短,本文仅仅是初步探索性的研究,要想将该专业发展好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化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定位专业的发展方向,结合地方特色,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调发展,最终培养一批金属材料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甄睿,蔡璐.应用型本科院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65-68.

[2]杨明波,杨惠,唐丽文,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8-11.

[3]汪冬梅,尤显卿.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72-74.

[4]高洪,胡静丽,柳剑玲,等.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学理论,2010,(24):260-262.

[5]方琴,陈庚.浅谈高职院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课程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2,(3):69-71.

[6]余海洲,刘文俊,赵光伟,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特色及核心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34-35.

(责任编辑:王祝萍)

作者:王刚 汪恒良 肖平

上一篇:乡土民居建筑文化论文下一篇: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