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性分析论文

2022-07-03

内容摘要:相对而言,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没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想要改善这一现状,技工学院必须从基础学科入手,提升学生的基本功。本文以技工学院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技工院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两方面,详细论述笔者对于当下技工学院语文教学的看法和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语文课堂有效性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堂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1:

解构与重建——语文课堂有效性要素分析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彼得·德鲁克如是说。在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效能的问题引起了众多老师的思考和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命题应运而生。在既有的“语言”之外,笔者尝试发出另一种声音,以期与唯一的“话语”抗争。

一、“有效课堂”命题中暗藏的危机

有效课堂,顾名思义即为有效果(效能)、有效率的课堂。有效课堂命题的提出促使我们思考过去的课堂究竟是否有效。

就集体而言,比如一个班级,一届学生,一所学校,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不能说是无效。一节课结束,总有不少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一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一个班级,一个年级总有不少学生能考出相当优秀的分数,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明证。但是,如果就学生个体而言,我们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新课程方案要求高中教育必须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教师关注的应不仅仅是一群人,更应是“每一个人”。一节课结束,往往会有学生一脸茫然,不知所云,做练习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向老师请教什么问题,于是越来越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越来越没有自信,考试起来,也是常常不及格。可见,课堂教学对这部分同学而言,说有效是缺乏根据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把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 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可是,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老师宣布下课时,不是兴味盎然,意犹未尽,而是一声长叹;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高考结束时不是恋恋不舍,而是唯离开而后快,我们还说这部分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无疑是自欺欺人。这种效果的教学,我们可不可以说是失效的?

上述种种不是当下课堂教学的全貌,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过去课堂教学的部分有效性。但是,“有效课堂”命题的提出,无疑昭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危机,需要我们在反思中解构,在解构中重建。

二、语文有效课堂的几个要素

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应明确当下语文课堂的危机在哪里,哪些做法与语文教育的目标相龃龉、相背离,从而梳理出促使语文课堂有效的基本要素,在摸索中尝试重建一种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切合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

1.课堂形态

一节课,就是一种生态;学习,即生活。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高中语文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应是在有序中实现开放,体现生成性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际上包含了学生的开放和教师自我的开放。

比如在阅读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预想几种可能,但不必预设标准答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可以有高下深浅的评判,但不必有是与非的决然。古人都承认“诗无达诂”,今人自然也不例外。如《荷塘月色》的情意问题,究竟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还是人生的苦闷,抑或是情感的失意,只要学生能找到言之灼灼的理由,就不必强求一律。否则就会消解文本的魅力,让原本含蓄蕴藉,极具开放性的文本变成了木乃伊。比如教学进程,教师可以在保证主要学习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偶然事件”做文章,而对预设的教学进程进行大胆的调整或删削,结合课堂生态,随机生成新的课堂形态。因为对有意义的偶然事件的智慧解决,可能比教学进程的按部就班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因为一个学生在齐读中格外豪放,是否可以立即把阅读鉴赏课变为朗诵比赛课?在《道士塔》的教学中,如果原本准备让学生按文化随笔的一般特征进行自学,但当发现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中唏嘘不已,一脸凝重,是否可以问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当同学们回答说“我好恨”时,是否可以以“我好恨”这一情感线索为中心展开讨论?讨论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恨”包含几层意思?余秋雨先生“恨”谁?为什么?余秋雨先生的情感是否局限于“恨”?

当然,开放并不等于教师放弃话语权,开放而无序就会杂乱无章;生成并不反对预设,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2.学习内容

高考的巨大压力,催生了“考什么,就讲什么;怎样考,就怎样讲”的教学观念。面对高考试卷,我们似乎无能为力;但现实是,许多不讲的也考了,可谓“讲有尽时,考无止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考试命题 ,一定会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出发点,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准绳,所以我们要回到根本上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这样规定语文教学的任务:“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段话有三个关键动词,即“提高”、“具有”、“形成”,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是单纯应对考试的课堂,而应是促使学生成长和主体建构的课堂,即:使学生语文素养由低到高,语文能力从无到有,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校正,文化素质得以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深入挖掘教学资源的内在价值,努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生命得以丰满,人格得以健全,并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层面上,语文教师只有立足学科特点,在宏观规划的基础上,对诸要素进行适当的分散、分解,各个击破,才能实现学生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和人格系统的建构和完善。一篇课文,正如鲜活的学生,有其共性,更有其个性,这就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不贪图面面俱到,而重视一课一得。得什么?得这篇课文最核心的人文价值,得这篇课文与众不同的视角,别具匠心的构思,或感受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以便于集中时间和精力做更深入的挖掘,使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比过去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贪多务得,结果往往是一无所得。作文训练,不必篇篇从审题、立意、选材讲到谋篇、布局、润色,一次一个话题,一个训练重点,应是最俭省而又最有效的训练方法。这也正是新教材作文训练部分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和新教材的亮点之一。

3.学习方法

一直以来,我们谨记“传道受业解惑”的使命,往往把“传”“授”“解”这一规定教师职责的思想错误地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流程,以传道授业为主线,以质疑解惑为点缀。但是,正如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样,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课堂。

新课程目标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主两翼”。“知识与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而这两翼要靠“过程和方法”来实现。也就是说,目标的实现不应是“传授与接受”的单一走向,而应是学生用一定的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也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过程。这里的方法,既是对已有方法的继承发扬,又是对新方法兴致勃勃地探求和创新。

比如文言文的学习,就能很好的体现上述思想。学生可以结合详细的注解自主疏通文意,梳理脉络,归纳积累词义和句法;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质疑解难;可以独立或合作探究作者思想情感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当下意义。这个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古人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

生活的本质不是旁观,而是参与,学习也如此。

三、关于课前预设与课后反思

课前预设和课后反思伴随着教学活动的产生,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应得到新的重视,并对其内涵加以拓展和延伸。

课前预设就是以前常讲的备教材,备学生,设计教学进程。但现在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预设学生解读教材的种种可能,更注重知识呈现方法的设计、逻辑思维过程的设计、与学生交往方式的设计。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对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写教学感悟,提倡已久。新课标实施过程中,反思的内容应不再是我教的怎么样,讲清楚了没有,学生懂了没有;而应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得活不活,学得深不深,知识实不实,方法巧不巧,思维容量大不大。从而扬长避短,固本出新。课后反思重点不再是反思“教”,而是反思“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正如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生活,是一次次演出。课堂是我们和学生共同的舞台,这个舞台上的演出有自然主义的真实,有现实主义的超拔,有浪漫主义的诗情,更有后现代的解构和超越。课堂教学有效,应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作者通联:湖北宜昌市三峡高中]

作者:刘艾国

语文课堂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2:

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内容摘要:相对而言,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没有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想要改善这一现状,技工学院必须从基础学科入手,提升学生的基本功。本文以技工学院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技工院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两方面,详细论述笔者对于当下技工学院语文教学的看法和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语文课堂 有效性教学 实践与分析

有效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培养。目前,我国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课堂效率普遍偏低,一方面是因为,技工学院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不重视,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没有完善的学习体系,无法进行系统的语文学习。想要改善这一现状,提升技工院校的教学效率,就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一.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

在传统的技工学院语文教学课堂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在台下呆若木鸡的听讲。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双方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这就导致了技工学院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想要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要进行有效性教学,充分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看法和想法,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意识和思路,并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提升技工学院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相对而言,语文教学,突出情感,相对弱化逻辑推理,看似知识内容杂乱无章,但是,实则内在联系非常紧密。经常在技工学院所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漫无目的的进行语文教学,导致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毫无意义,对语文学习毫无兴趣。但是这样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作为基础学科,语文在技工学院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提升语文能力,不仅仅是提升语文成绩,更是提升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所以,立足于当下技工学院语文教学现状,转变技工学院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刻不容缓。首先,技工学院语文教师,应根据我国教育部技工学院语文教学的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际水平,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及时的对于教学进行总结,提升自身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实现技工学院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二.技工院校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将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结合。对于技工学院的语文教学,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寻求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平衡点,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这才是最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一味的在课堂上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并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要结合实际,适当的组织实践活动,演讲比赛等等,以实践的形式,让学生提升其个人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另外,对于技工学院的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其对于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在不同的语境下,同一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具有巨大不同的,所以,想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2.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当学生步入技师学院的那一刻起,就证明学生将来的工作,是要依赖于技术和手艺的。为了更好的推销自己,表现自己,学生语言能力的表达非常重要。笔者相信,语言是具有魅力的,一个项目,可以通过语言来签订,同时,也可能会因为一时失意而导致失败。在对技工学院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的结合实际生活与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从学习中感悟生活,從生活中强化知识结构。例如,在笔者讲解《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听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笔者所营造的环境中阅读课文,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文章内容中。然后,笔者会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表达对于母亲的热爱,和与母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回忆生活中的美与感动。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表达感情的能力。

适当的组织演讲活动和模拟就业应聘活动,让学生可以提前感受社会生活,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竞争的适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技工学院的语文教师应做好引导的职能,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只进行引导而不进行教学,因为,在实际的就业工作过程中,是没有老师帮助的,只能靠学生自身来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和困扰。

综上所述,技工学院在进行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时,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技工学子,为我国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另外,这样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解决就业难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作者:卢彬

语文课堂有效性分析论文 篇3: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分析及策略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高度重视、对问题技巧的把握,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因此,教师要把课堂提问当成教学的重要策略,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有教学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多是低效或无效的,问题比较封闭,不善于激发学生思考。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在国外已步入成熟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从有效课堂提问的功能、策略、评价标准以及有效课堂提问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方面认识教学提问。

对于广大小学教师来说,课堂提问从侧面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技能水准。教师追求课堂提问的有效,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等方面,因此,对课堂提问策略有效性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只是一对一的问答。有的教师喜欢提问优秀学生,其他学生袖手旁观,认为提问不到自己就懒于思考。有的教师对差生的学习不予理会,或者给学生难堪,进行惩罚性提问。这些都不利于大面积提高班级学习成绩,导致教学的两极分化。所以,整体性提问要求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的,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性原则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发现思维的闪光点,指出不足,提出改正意见。教师不能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就给白眼、讽刺等,这样让学生有失败感,以后对教师的提问就没有了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习的信心。当然,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另外,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对沉默寡言、表情困惑的学生要鼓励,让他们尝试回答。

3.层次性原则

教师提问要有层次,学生回答不要局限于机械地回忆课本知识。对优等生要加强提问的深度,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更高层次的活动,如对比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进行总结和应用等。

4.启发性原则

教师提问要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不能用“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方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不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启发性,能问而生思,发展学生思维。提问之前教师要做足功课,这样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1.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课堂有效性提问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吃透了教材,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才能删繁就简,有条不紊地组织教材,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等等。只有以此为前提,才不会因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也不会因为提问过于难,而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有课前吃透了教材,了解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出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2.主要问题,统帅课堂

虽然“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被摒弃了,但是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这种“满堂问”“随便问”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使课堂实际效率低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长久以往,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课堂提问入手,由“小碎步前进”变成“大踏步前进”,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将备课时初步拟定的零碎的问题聚焦到一个能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上来。一堂课抓住预先设计的一两个“大问题”进行探究;在大问题下,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辅助性的小问题。同时,把这些“大小问题”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3.适时追问,讲究实效

课堂上恰当的追问是提高课堂效率、拓展课堂空间的有效途径。它能避免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支支吾吾的回答置之不理的情况发生。有时候,一个有效的追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4.讲究技巧,新意十足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表现在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答题的欲望。如果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所提的问题有兴趣,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去。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教师巧妙地运用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想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个好教师,应当在课堂提问上下功夫,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作者:黄成娣

上一篇:再保险监管框架研究论文下一篇:医疗统计下医院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