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估公司风险评估研究论文

2022-04-29

摘要:现阶段,随着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货物运输保险经营也快速扩张。陆运、海运、航运背后拥有保险经营行业的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存在的问题越发严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保险公估公司风险评估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保险公估公司风险评估研究论文 篇1:

试论保险公估机构的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发展战略

【摘要】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公估业不断扩大发展空间,其发展之迅猛令人瞩目。但是仔细研究国内保险公估行业之现状,便能发现保险公估业尚未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仍明显处于成长幼稚期,繁荣的表面下潜藏着深层次的危机。文章试图通过对保险公估行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机制的分析,探讨目前保险公估行业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外部环境 内部机制 发展战略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公估业不断扩大发展空间,无论是从主体规模还是市场规模来看,都呈现出迅速扩张的良好态势,其发展之迅猛令人瞩目。但是,仔细研究国内保险公估行业之现状,便能发现我国保险公估业虽然机构数量发展快,但业务发展速度慢,自身运营效益差,整个行业尚未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仍明显处于成长幼稚期,繁荣的表面下潜藏着深层次的危机。作为一个年轻行业,保险公估业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外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内部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不断发展的要求。

一、外部环境

1、保险公估的社会认同度低,对保险公估的需求意识与保险市场的发展尚有差距

首先,与伴随西方保险业300余年历史而发展成熟的国际保险公估业相比,国内的保险公估还是一个不为圈外人知的专有名词,绝大多数企业或市民还不清楚公估公司是做什么的,加上公众对保险中介的信任度本来就不高,在发生保险纠纷时没有求助于保险公估公司的想法。按理说保险公估公司查勘、定损,其公平、公正、公开的身份和做法能有效缓解了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矛盾,令客户满意度提高,但事实上被保险人还是认同由保险公司直接定损。其次,由于保险发展的历史原因和保险公司现有的运作模式的缘故,很多保险公司大而全,除了有一支有力的业务队伍外,经过多年积累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之后,更有一支庞大的理赔力量,因此他们对通过保险公估人开展查勘定损工作的意识淡薄,对保险公估的需求不迫切。再次,保险公估自身缺乏“导入意识”,缺少自我宣传、自我形象推销和塑造自我优势的意识,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

2、保险公估缺乏法律层面上的主体资格、地位和责任的规范与约束

在我国现行的《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保险产业链的各个节点都赋予了法律地位,但唯独对保险公估公司未作明确规定,既没有明确保险公估人的性质,也没有明确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而保监会制定的《保险公估人管理规定》也只能算是粗线条的行业制度且侧重于对公估人的管理,而未明确公估人应如何或怎样为保险市场提供服务。由于没有明确保险公估人的主体资格,而按照《保险法》的规定,可以从事保险公估的机构很广泛,凡是依法成立的独立的评估机构或者具有法定资格的专家都可以从事保险公估业务,因此社会上一些从事评估与鉴定的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房地产估价事务所、工程造价事务所等,由于过去经常涉足保险标的事故的评估与鉴定,尚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能力,这样受利益的驱使,就会出现“非公估机构”执业现象,导致整个公估行业充斥着无序竞争的割据硝烟,严重影响了本来就脆弱的专业保险公估市场,制约了专业保险公估的健康发展。因为保险公估人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委托人并不认为保险公估是保险理赔的必经程序,往往只是借助其专业技术鉴证手段,对一些大案、疑难案进行技术鉴定与损失确认,而且如果保险人对保险公估人的公估报告不满意,保险人可以不予接受;如果被保险人对保险公估人的公估报告不满意,被保险人可以与保险人继续协商或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保险公估的权威性得不到制度性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保险公估公司经营的是特殊的公估服务业务,其经营行为虽然按保险法律法规进行,但在出现公估公司违法或失职的情况下,现行《保险法》对此却没有直接约束,使得保险公估市场的健康发展缺乏法律保证,这就给保险市场的良性运行留下了潜在的市场风险。

3、保险公估服务缺乏质量保障体系

保险公估行业是服务行业,不仅具有服务行业的共性,更具有保险公估行业独有的特性。保险公估提供的是无形产品、专业产品—保险公估服务。保险公估是服务产品,公估市场的拓展与效益的取得,靠的是服务质量与效率形成的品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是保险公估拓展市场的首要战略,因为有了质量信誉才会赢得市场,赢得经济效益。因此,服务的质量是保险公估的生存命脉。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不仅取决于服务的意识,而且同时取决于科学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作为一个高技术型服务行业,保险公估实现良好服务的条件,关键在于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形成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规定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服务过程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来实现保险公估的质量目标,而且要通过这些制度的落实,来起到实时监控与化解业务风险,以此提高保险公估服务水平,增强保险公估人员的办案能力、办案技巧,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唯其如此,保险公估才能稳固生存并得以持续发展。国内保险公估在现阶段,仍缺乏对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保障保险公估机构的服务质量?这已成为保险公估机构的当务之急。

二、内部机制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基础管理薄弱

由于发展历史较短,规范管理不力,我国保险公估业还没有形成较好的行业规范,机构内部的经营机制还很不完善,管理水平偏低。从组织形态上看,国内保险公估公司多为有限责任公司,资本金来源单一,组织结构简单,创始股东与管理者身份重叠,层次、权责模糊,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多未明确分离,公司内部缺乏应有的发展规划,也缺乏科学、严格、细致的分工。这种原始状态的治理结构,一个时期尚且能够满足公司管理效率提高与管理成本降低的要求。但随着公司分支机构的增设、队伍规模的扩大、职能部门的分化,公司组织结构复杂化,于是治理结构的原始落后与公司管理水平提升的矛盾所产生的问题就会逐渐露出水面。其次,在经营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欠缺有效的管理体制,短期行为突出,公共积累不多,管理手段落后。以攻克大案、疑难案创市场品牌的经营理念,使公估公司的高管人员一定程度上既忽视了公司管理,又忽视了管理人才的挖掘与培养。随着公估公司的逐步成长,生产层面规模逐步扩大,管理层面却未形成,表现为以管理制度建设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高管人员对保险公估系统规范化管理的思维不成熟。因此,即使设有管理机构,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管理职能,致使管理虚位。基础管理的薄弱,造成的经营过程的隐患,往往被创业初期业绩的高速增长所掩盖。随着问题的逐步暴露,管理的滞后已明显成为保险公估发展速度的掣阻,致使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2、业务领域狭窄,服务网络不完善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日益发展,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广,保险的险种越来越多,保险的复杂性越来越强。然而,公估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与保险公估应有的职能以及国际公估业所涉足的业务范围相比,中国保险公估公司的公估产品存在结构性缺陷,公估公司提供的业务似乎只有理赔服务一项,而对于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和承保后的防灾防损工作几乎还是空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公估公司目前的业务结构看,公估公司的主要业务仍然是案件多发季节时一些处理时间长、工作量大、处理费用高的定损理赔案件;各家公估公司对业务衍生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风险评估、防灾防损和保险咨询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网点布局与服务渠道上,较之主要服务对象保险公司,公估公司的服务网点不可同日而语。国内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已基本上延伸到县(市)一级地区,而国内最大的公估公司,目前所有的分支机构也才15个,且大都集中在省会中心城市,市场反应速度上比合作者差了一大截。因为服务网点太少,公估公司接受委托异地查勘时常常疲于奔命,结果使公估公司的办案费用居高不下,在整个行业公估服务费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居高不下的办案费用大大挤压了公估公司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由于业务领域狭窄,服务网络不完善,国内保险公估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依然停留在梦想中。

3、人才素质不高,服务水平较低

公估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对公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要求较高。然而,我国保险公估现有的人才队伍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整体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保险市场的需要。一是在专业结构上,现有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专业特长比较单一,或者是保险专业型的,或者是纯技术型的,对于接受委托的大案,很难派出一个小组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一种攻克技术难关的合力;二是在人才层次上,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特殊人才及高精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三是在地域布局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人才资源较为丰富,公估公司可使用的人才选择性大,而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从事保险公估的人才数量则比较少。优良的服务是保险公估公司生存的必要条件,公估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服务水平的高低,而服务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到公估案件的委托及市场对公估公司的信赖程度,从而影响到公估业的整体发展壮大。由于目前公估公司工作岗位的稳定性、收益水平、发展机会、激励机制和吸引力不强,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到公估公司。同时保险公估又是一个人才流动性比较大的行业,规模小、效益差一点的公估公司要留住优秀的人才非常困难。开拓公估市场的困难就在于高级公估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及高水平管理人才缺乏。

三、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现行的体制下,要促进保险公估业的顺利发展,需要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公估机构三者共同努力。在保险业,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三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保险监管部门需要的是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和繁荣发展,而不是哪一家的繁荣和发展;保险公司需要的是保险市场的公平而高效的交易和交易费用的节省,而不是通过承保时的费率歧视和理赔时的惜赔提高经济效益;公估公司作为中介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关注和研究如何积极利用政府资源,争取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更要从发展的角度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服务质量,主观上加强公估公司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客观上维护保险行业的形象,以此促进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因此,监管部门、保险公司和公估机构三者应群策群力,从维护民族保险业整体利益的角度,尽快完善保险公估市场的游戏规则,以有效保证保险公估业的健康成长。

1、健全法制,完善制度,促进公估业的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保险市场运行机制是以健全的法律体系为条件的,法律规范和行业制度是约束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有效方式。在现行的保险行业整体环境条件下,国家应着力于完善与保险公估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一方面应参照国际惯例,尽量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另一方面必须立足我国国情,从法律层面把保险公估纳入保险法律的约束范围,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保险公估人的性质、职能、任务、权力、责任、义务、运营宗旨、服务内容、经营形式、组织形式、违法后的处罚等,改变当前无法可依和无章可循的混乱局面。从法律上明确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切实按保险市场体系要求规范保险公估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公估机构的日常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有效保证保险公估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自我,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目前保险公估行业尚未形成规模的时候,公估机构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不断完善自我,以提高保险公估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公估行业的发展。首先,应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保险公估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体制,以管理求生存;其次,要大量发展专业人才以提高服务质量,公估行业属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要求很高。因此,公估公司为了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一定要大量储备和自备专业人才,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储备多种专业技能的人才,如精通工程、法律、机械、电子、化工、财会等的专业人才;其次在储备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外,保险公估公司自身队伍所需自备的,是保险公估的“通才”,而非“专才”,专职保险公估人员的素质要求是精干、多能,关键是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切实维护保险当事诸方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保险公估的独立、公正、客观、准确、迅速的服务原则;再次,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必须跟随整个保险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要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注意与同行之间坚持经常相互沟通、取长补短。要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强化自身优势,盲目扩大自己难以做到的服务范围,而丢掉自己的优势项目也是得不偿失的。

3、建立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律

国内保险公估业总体说来存在“散、乱、差”的现象,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行业的规范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如行业的管理办法、机构信誉的认定、收费的合理性以及客户的投诉处理等等。但是,保险公估机构更应加强的是自身的自律行为,只有公估公司本身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有发展百年老店的想法,才会自觉地遵循“独立、公正、客观、准确、迅速”的原则,作好保险市场的“好裁判”。为此,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成立全国保险公估人协会,强化协会的监督、协调功能,建立保险公估人的沟通机制,遏制不正当竞争,维护公估市场的正常秩序。协会主要负责协调和制定会员资格、行业准则、道德行为、服务规范;加强行业间的联合与协作,提高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即对各单位和人员(包括兼职)进行组织和协调,做好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公估公司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最终形成一个保险系统网络;收集海内外市场信息,研究保险公估业的发展趋势及动向;深入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开展合法经营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公估业绩,扩大公估影响,拓展公估市场,提高社会公众对保险公估的认同度,提升公估业和公估人员的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陈伊维:WTO与保险公估(理论与实务)[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2]唐汇龙:培养我国保险公估市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9).

[3]夏彤:发展保险公估业迎接新挑战[J],金融与保险,2002(5).

[4]江生忠: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03年[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5]李琼、吴兴刚:保险公估原理与实务[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易令正

保险公估公司风险评估研究论文 篇2: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经营中的风险分析及其防范问题研究

摘 要:现阶段,随着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货物运输保险经营也快速扩张。陆运、海运、航运背后拥有保险经营行业的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存在的问题越发严重。风险问题包括人才短缺、技术和服务体系不完善、保险条款存在问题、未起到公估作用等等,本文以海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运输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货运;保险经营;风险防范

海洋运输行业已有多年历史,但因海运经验积累尚且不足,使如今的海运事业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运输条款、货物的包装与装卸、海运危险等等方面,这就对海运的保险经营造成巨大的阻碍。如何回避并改正这些问题,保证保险经营得以有序的发展,就将成为当下困扰人们的首要难题。

一、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经营现状分析

海运运输具有多种风险存在,再好的防御措施也无法制止意外的发生,因此,海上保险应运而生,这是一项以附加险与基本险作为主要保险类型的海洋货物运输保险项目。现阶段,海洋运输行业具有很强的保险专业性与海量的业务订单,这就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服务人员与管理者参与。但财险风险公司缺少大量的相关人才,很难保证行业正常运行。目前,保险经营的服务体系并不完善,海运客户在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时,往往需要自行寻找数个部门,十分麻烦;ICC和CIC是目前海运的货物运输保险主流条款,但是两项条款具有很多差异与分歧。ICC中一旦发生风险,除了明确的责任外,需要负责一切已知的风险,也就是常说的一切险,CIC中则表示一切险不包含自然灾害与船体事故等,并没有对一切险进行具体的规定;完善的海运保险经营需要完善的公证体系,比如第三方认证,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第三方公证人或公司出面协商,通常都会将公估公司作为第三方公证。公估公司在保险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公估公司自身也存在缺乏信用、资金与法律保证等问题,保险经营公司如果将风险评估与第三方认证交由公估公司,会导致增加成本与影响自身赔偿服务,所以当前的公估公司难以成为第三方公证的首选。

以上现状是由于目前各财险风险公司以追求业务量为主要任务,不顾自身公司的经营能力与承受能力,导致接收到的业务无人管理、出现问题无人问津的现状。而落后的技术与服务还拥有难以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问题存在,只有出现问题时双方才会进行少量的联系,服务环节缺少互动,直接影响着双方进一步的合作发展,无法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难以将其发展为长久合作关系的老客户,妨碍公司的发展。许多年来,对一切险的解读依然属于法律审核上的难题。保险经营的法律缺乏统一的标准,一旦发生海运输运事故,案件中同时存在两种条款或经由多家法院审核,就会发生冲突的法律裁决。此外,商检是目前主要的货物检验途径,商检法律规定,商检机构和其他指定的检验机构以及商检部门批准的其他检验机构有权办理进出口商品海损鉴定、包装鉴定、货物检验与商品本身的残损鉴定等业务。而公估公司由于不存在法律的支持,法律审核中,其报告不能成为案件的定案依据,只是作为书证存在。

二、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经营的风险分析

1.国际货物海洋运输中的风险种类

(1)外来风险

海运风险的外部风险具体含义可分为普通外来风险与特殊外来风险两种情况。普通外来风险包括海运中发生下雨、渗漏、受潮、受热、碰撞破损、发霉生锈等常见因素引起的风险。特殊外来风险说的是政治因素与战争因素引起的风险,其包括罢工、战争、阻止入港、被其他国家扣留、出现全新的海运相关法律与海港管理政策等等原因,以上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海运货物无法正常出发或交接,从而造成的巨额损失。

例如:2003年,第2次海湾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向伊拉克发起进攻,但是在发起进攻之前,就将中国向伊拉克进行商务往来的货轮全部扣押,理由是怀疑中国向伊拉克运输战略资源,原因在于中国一直与伊拉克进行军备上的买卖。直到战争末期才将中国货轮全部归还,引起巨大的损失,这就是基于战争的外来风险。

(2)海上风险

海上风险常常被称为海难,包括海运中出现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指的是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如海上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闪电、龙卷风、海啸等等,海港的地震、巨浪、火山爆发等灾害。意外事故属于出现意料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包括搁浅、船体渗漏、触礁、与其他船体碰撞、火灾与爆炸等等。

例如: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泰坦尼克号在首次航行时,因自身的原因,没有及时发现船体行进路途上存在冰山,导致撞击事件发生,船体裂为两半,最终轮船沉没于大西洋之中。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导致船体沉没属于海上风险之一,同时,这也是历史上最出名的海上事故。

2.各环节的风险问题分析

(1)运输条款风险问题

运输条款本身具有众多项目,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随意选择港口、港口位置不明确、停留港口位于多条航线上、不允许分批和转船等等,每一条的缺失与不明确都会引起运输船只的巨大麻烦。

(2)货物的包装风险问题

货物的包装具有多方面因素,根据商品外形与性质,包装应具备相应的美化功能与保护商品的作用,不会对运送、装卸、销售造成麻烦。易碎的玻璃制品需要多层防护,轻拿轻放,食品与水泥不能放置于潮湿环境下,液体商品如果随意放置,可能会发生渗透、挥发等问题的出现。运货商品的品种多种多样,每种商品的要求不尽相同,运输中应当以货物本身具备的性质进行特殊保护,如设立多种储存环境,包括温暖、潮湿、干燥等等,如果商品具有精密、易碎、怕震、不可颠倒等特殊要求的货物,就需要拥有相应的防损坏措施。

(3)租船订舱风险问题

货物运输的租船具有多种方式与途径,需要以自身货物的种类、性质结合当地租船市场的实情进行挑选。海运的租船经营方式可分成租船与班轮2种运输模式。班轮运输方式本身属于拥有固定时间与航班的运输方式,航线、港口、时间、费用都是统一不变的。而租船运输与班轮相比,航线、港口、时间、费用都是不固定的。

(4)货物的装载风险问题

货物的装卸要定好时间与位置,避免出现货物与船只因时间不同导致积压现象的发生。货物本身需要在指定的时间达到港口,如果货物到达港口时间过早而发生突变情况,就需进行抢救措施,急救措施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费用与大量的时间,这部分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货物到达时间也不能太晚,防止货船的到达与装卸发生意外。

(5)海运提单风险问题

商品经过海运后,进入港口,等代提货,而提货方使用的依据是以提单的形式进行的,使用提单就可以提取货物。进行提款之前需要进行银行的相关认证,而在银行的审核过程中,只需符合证件要求,银行就会给予提单证明 ,不会花时间进行证件来源的审核工作。就有一些非法分子利用不会审核的程序漏洞,进行虚假信息的证明,提取货物后,就无法找到不法份子的相关信息,导致货物的丢失。

(6)运输途中风险问题

海运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运输途中的风险,以不可抗力因素为主,包含外来危险与海上危险:海上危险以自然因素为主,也就是遇到自然灾害而蒙受损失,包含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闪电、龙卷风、海啸等等,对船体与货物产生巨大的威胁。外来危险包含政治因素与战争因素,包括罢工、战争、阻止入港、被其他国家扣留、出现全新的海运相关法律与海港管理政策等等原因,以上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海运货物无法正常出发或交接。

三、海洋货物运输保险经营中的风险防范分析

1.运输条款风险防范

根据运输条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选择港口主要以运输费用与运输距离为主要考虑因素,前者以选择价格低廉的港口为主,后者要求港口与送货和收货的货源距离最为接近,节省时间与金钱。

(2)目的地港口应给予明确的坐标与名称,并提前预定位置,避免无法找到指定港口与到达港口后出现没有位置的尴尬情况发生。

(3)如果拥有多项港口选择或者海运航线上安排多港口停靠,则港口需要位于同一条航道上,航道通常具有多条航线,多港口需要以统一的海运航线为主,否则很容易偏离主要航道,发生事故。

(4)合同中最好添加允许分批和转船的条款,如果可以分批装运和转船,便于货物的装运与发生事故时降低赔偿,对卖家来说是十分便捷的条款。

2.货物的包装风险防范

商品的包装不仅要注重美观与新颖,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民俗情况、消费习惯、宗教信仰等等方面,许多国家对颜色的禁忌与喜爱不尽相同,日本喜爱橘黄色而讨厌绿色,德国人就喜欢蓝色与黑色;东南亚与非洲对大象非常喜爱,法国、英国等国家就很讨厌这种生物。

我国海运一批沥青运输到非洲地区,使用五层牛皮纸袋对沥青进行的包装处理。货船行驶到红海后,沥青发生融化现象。炎热的亚热带气候是红海的主要地理环境,雨水稀少,炎热干燥,周边地区以沙漠与荒漠为主,缺乏水资源,海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温度,可达到32℃的最高温度,称得上是世界上水温与盐含量最高的海洋地区之一。严重的高温导致沥青融化,渗透过纸袋后流淌到货舱区域。货船离开红海,进入苏伊士运河,最后进入大西洋,航线气温逐渐下降,导致流淌到货舱区域的沥青出现凝固现象。最后结算时遭到巨额的损失,得不偿失。

3.租船订舱风险防范

租船的两组方式中,租船更适合货物量大或者防御能力差的商品运输,而班轮更适宜小货量或坚固商品的运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租船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整体费用,也可减少运输存在的风险。

4.货物的装载风险防范

货物装卸的核心就是谨慎小心,避免发生意外,导致货物的损失。装卸现场需要提前准备好完善的配备设施与工人,可以最大限度上节约时间。确定好货物送达时间与货船达到时间,避免发生意外。

5.海运提单风险防范

为了防止相应事件的再次发生,就需银行制定完善的审核程序,对订单与订单核实人进行详细的检查,在使用订单取货时,送货方也需进行信息的核对,防止出现诈骗。司法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不法分子。

6.运输途中风险防范

海运途中的海上风险需要以高科技手段与当地天气状况相结合,才能提前预知前方海域将要发生或已经存在的危险,做好预防与规避措施。外来风险就需要提前掌握航行途中与目的地的政治与军事实情,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提前终止运输活动,在保证运输安全后方可继续航行。

四、结束语

海运中的保险经营正处于缓步发展阶段,难以保障海运的利益与安全,只有加大货物运输保险经营的投入与发展,才能保证货物运输拥有完善的保障体系,才能使海货运输行业挖掘自身存在的巨大发展潜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余子鹏,严飞.货物运输保险除外责任及其形成依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3-54.

[2]孔荣,任国良.我国物流保险发展若干问题的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9):109-111.

[3]狄向华.试析海外石油投资项目的决策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

[4]欧义芳.海运易流态化货物安全技术初探[J].世界海运,2012(02).

作者:徐丝汀 郑权

保险公估公司风险评估研究论文 篇3:

保险公估人的职能及地位

保险中介产生的市场背景

改革开放后恢复保险业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我国保险业一直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经营成绩显著,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强大稳定器。保险业一直被国人称为朝阳产业,而我国的保险中介事业才刚刚起步,保险中介事业更被誉为朝阳行业中的朝阳。

在保险业较发达国家,如英、美、日、荷等国家,保险中介机构的数量远比保险公司的数量多,其保险业务的拓展、保险市场的调查和保险事故的损失评估等,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保险中介人来完成的。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保险公司开展各项业务均以自身员工为主,无论是销售产品,还是理赔服务,都由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做到各家公司所说的“一条龙”服务,但不可否认,既当销售者又当仲裁者的做法,必然会带来一些弊端,甚至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一些欺诈和误导的事件,为行业发展隐藏了不可预知的风险。国内消费者长期以来也被动接受了现在这种服务模式,并养成了被动消费保险的习惯,在选择保险公司和保险产品时,无法做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然后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很显然,这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缺乏一种完善周全的市场中间制衡机制所至。

一个成熟完整的保险市场,必须拥有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保险代理人受保险人委托,所代表的是保险公司的利益。保险经纪人受被保险人的委托,所代表的是被保险人的利益。而保险公估人既可以接受保险人的委托,也可以接受被保险人的委托,但它既不代表保险人,也不代表被保险人,而是站在独立的立场上,与上述双方保持着等距离的关系,对委托事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保险关系当事人提供服务。保险公估人担负着保险市场卖方与买方之间的公正、公平的“评判员”的责任,是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资料显示,在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保险公估人处理的赔案占整个保险公司赔案的比例高达80%以上。

在我国,保险中介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我国民族保险业既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势下,我们抢占先机,加快国内保险中介机构的发展,既是发展民族保险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促进保险市场成熟的需要。

保险公估人的职能

作为一个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保险公估人的职能主要是受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委托,收取合理的费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通过检验、鉴定、评估、理算等程序,对保险标的进行合理、公正、科学的证明。具体地说,保险公估人具有以下职能:

(一)理赔公估

理赔公估是保险公估人的主要职能。保险公司委托保险公估人参与理赔已成为国际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由于保险公估人是由各行各业的专家组成,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同时具备金融、保险、财务、经济、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一些大的理赔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方面的理赔有很好的把握。保险公估人的理赔公估一般包括现场查勘、损失理算、出具公估报告等程序。理赔公估的职责主要表现在对遭损财产进行检验、鉴定、定责、定损等方面。

(二)承保公估

传统的保险公估人一般只作理赔公估,但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保险公估人逐渐参与到承保中来。承保公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保险财产的现金价值作出评估,即是对保险标的进行查勘、检验、鉴定,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计算,对其现时价值作出评估,以确定合理的保险价值和保险金额。

2、对承保风险进行评估,保险公司一般都要对保险标的进行风险评估,对一些超出保险公司评估能力之外的特殊标的的风险评估可以委托保险公估人去做。保险公估人对保险标的客观存在的风险在承保前进行查勘、鉴定、分析、预测,以对承保标的性质、条件及风险程度、责任范围作出科学的判断。

(三)对货物装卸进行监视和鉴证

在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中,船东或其代理人为了日后追偿的方便,往往委托一家保险公估人代表其进行货物的监装、监卸,也就是对运输工具装载、卸载的标的物进行监视,记录其落载、下卸的过程。在同次运输中,保险公估人可能同时接受同船不同发货人或收货人的委托,对其货物装卸过程进行监视和记录,还可能同时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对保险货物进行监装、监卸。因而保险公估人可以同时代表具有利益冲突的发货人、收货人、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有利于减少他们的工作,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

(四)参与防灾防损

防灾防损是现代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保险公估人及其聘请的专家都是在相应领域内具有一定成就和技术的专业人士,而且具备良好的保险知识。他们能够从保险角度对多个环节的安全设施提出中肯的意见,尤其能够对其参与承保公估和理赔公估的保险标的的防灾防损,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因而保险公估人在保险的防灾防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 协调职能

保险公估人作为保险中介人之一,既不代表保险人,也不代表被保险人,处于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因而能够很好地协调和调解保险人、被保险人及其代理人之间对遭损财产处理和理赔出现的争议,缓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六)信息咨询

保险公估人凭借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网络的优势,依照其长期专门从事公估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数据,能够提供保险检验、鉴定、评估等有关信息的咨询服务,包括风险咨询、防灾防损咨询、检验及定损咨询等。

保险公估人的地位

保险公估人的地位独立。主要表现在:第一,保险公估人执行保险公估业务,既不代表保险人,也不代表被保险人,而且不受行政权力等外界因素干扰,表现出超然的独立性;第二,在开展保险公估业务的整个进程中,保险公估执业人员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标准;第三,保险公估人的评估分析和结论,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这一特征在保险公估人所出具的公估报告中得以充分体现。

保险公估人因具有知识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的特征,因而在保险评估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地位,但从法律的角度看,这种权威地位是相对的。如前所述,保险公估人所出具的公估报告及其结论并不是最终裁定,并不具有法律裁定效力,尽管保险公估人可依托公估报告,为委托人出庭辩护。

在保险中介市场上,保险公估人、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分别担当不同的职业角色。保险代理人是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直接从事保险经营工作,保险经纪人无疑应代表被保险人的利益,从被保险人的角度与保险公司洽商保险事务;而保险公估人更将保险中介的属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既可以受托于保险人,也可以受托于被保险人。正因为如此,保险公估人的职业要求就更为严格。从市场地位而言,保险公估人必须坚持独立的立场,无论针对哪一方委托的事务都应作出客观、公平的评判。

上一篇: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失业保险论文下一篇:农村远程教育可行性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