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矛盾现象分析论文

2022-04-23

摘要: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文件,家庭教育工作得到充分发展。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对于解决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视角分析建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庭教育矛盾现象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矛盾现象分析论文 篇1:

论当代大学生基本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团学工作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在基本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基本要素、存在的问题及其培养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基本能力 素质 存在问题 培养途径

知识经济下的社会竞争对人才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如何积极地以良好的基本能力与素质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社会竞争,这一命题急需我们认真思考,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一方面大学生在丰富的团学活动中参与锻炼、培养了一些基本能力,了解了一些基本社会知识与事务。另一方面存在着能力不强、素质缺失等问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团学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锻炼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的一些社会事务,在具体活动中提高对社会事务的认识,充分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就业奠定扎实的能力基础,储备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一般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既包括学生自身的专业基本知识、综合素质、思想素养、品德品性,又包括学生在团学活动的锻炼、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对社会的基本认识、经验、处理能力等。大学生基本能力与素质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言语表达与书面文字表述能力。人际交往的过程就是语言交流、思想沟通和关系协调的过程,与人交往就必然要进行语言的表达与思想、情绪的沟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帮助我们准确、敏捷、精要和个性地表达我们要传递的一切思想内容,而且有利于别人及时、准确和全面接收我们的各种信息。所以语言流畅准确表达是前提。语言表达应标准、清晰、流畅、准确,语速适当。彼此交流的语言应一致,表达应标准、清晰、流畅、准确,语速适当,这是交流的前提和理解的基础。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我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流畅使用本国语言,而且需要较熟练、流畅地使用一、二门外国语。其次,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应适当。与同学、朋友、老师、领导、陌生人及上下级之间应根据不同的交流对象、内容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包括交流的表情、语气、语速、辞彩等),才能使得交流顺畅、理解通畅、心情舒畅。所以要具备良好的内在语言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同学交谈对学习、社会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以提高认识水平与视野,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中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从容不怯场。通过与人交流,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

2.人际交往能力。当今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语言、情绪、思想、物质等内容的交流、交往。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指的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是妥善处理不同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信息的交流、吸收、转化、传递的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关系的能力。它分为个人的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三类。(1)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清晰、准确和适时表达出来,准确理解他人传达的信息。(2)人际融合能力则表明一个人能否体验到他人的可信或可亲,它和人的个性相联系,但又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与心灵上的感受。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就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与摩擦,就不能积极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很难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去正确对待人际交往。(3)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隔阂、矛盾、误解或寻求帮助时,通过正确、恰当的表达方式,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缺陷是当前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的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3.理论学习与应用能力。它包括专业知识与理论、政治与哲学等理论。大学生对理论学习及其应用能力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较好地完成基本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基本问题,而且能帮助他们游刃有余地解决毕业求职、工作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比较系统的理论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宇宙、自然、事物的科学认识,学会用规律、原理解释基本现象,分析事物发生的因果,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践层面掌握操作的基本技能技法,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内的一些基本问题,增强专业问题处理的实际处理能力、水平与经验。而这种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历练和提升才能形成。

4.分析决策能力。分析决策即是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局面、情况、现象,能够科学理性地分析,透过表象发现问题的症结、现象的本质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针对问题之所在,运用规律与事物间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判断、合理的处置和科学的决策。分析决策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多方面了解情况,冷静分析现象或问题,找出现象的本质、规律与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二是针对问题的症结,在规律与联系的基础上科学决断、合理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缺失易使人优柔寡断、错失良机或判断错误。

5.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是在分析决策前后为了同一目标而进行的关系协调。分析决策中分析的是问题主因,次因可忽略;决策的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决定性因素,次要矛盾与因素则较少考虑。而在实际应对中,我们必须清晰把握事情的全部细节、种种矛盾与现象,精心组织好各方面的人、事、物,使之最优化配置;及时协调好各方面人、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使之保持持久和谐;及时把握细节的问题、环节的漏洞、操作的细节等,将各方面人、事、物协调到同一目标同一步调,发挥各自作用,才能保证我们的既定目标与任务得以顺利圆满地完成。

二、大学生能力素质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家庭教育的直接影响,教育资源与模式的限制,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与素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较多。具体表现如下:

1.语言表达的陌生化。“80后”、“90后”学生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上表现出一种陌生化,即语言表达虽更加标准、流畅,但主体个性上却表现出陌生化,不主动与人交往交流,语言方式上性别错位、中性或模糊化,彼此沟通有心理胆怯、内虚与隔阂。

2.人际交往的情绪化。因个性与独生子女的文化背景制约,大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普遍容易情绪化:合则往,不合则散;行则交,不通则闪,从不委曲个性、求全他人。

3.理论学习的边缘化。除了专业技能技法,大学生还须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掌握和运用基本的政治理论。而目前大学生对理论学习普遍表现出一种应付与厌烦,对必修的理论课仅限于完成考试,通常是束之高阁,敬而远之,理论学习边缘化现象十分明显。

4.分析决策的过激化。遇到棘手问题时,大学生往往表现为分析不冷静,处理问题过激化的倾向。青年学生一是不能自己或组织团队多方面了解情况,冷静分析、发现本质与规律,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症结;二是对问题的某些症结短时内无法找到解决方法时往往情绪化、简单化甚至过激化,急躁地以事对事、就事论事进行简单处理,这样必然把关系僵化、矛盾激化,不利于问题及时正确地化解。

5.组织协调的无助化。组织协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对人的综合素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人际交往等能力在质与量、强与弱上表现缺失或不平衡,思想不能统一,人不能团结,资源不能最优调配,导致大学生在独立处理时组织协调不到位、无奈无助。

三、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途径

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在思想上予以高度的重视。因为不解决好会直接影响、制约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我们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正常运转。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

第一,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给大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基本操作方法和管理制度的保证,鼓励大学生更多地自主实践与历练,引导其积极面对,独立处理,逐步积累经验。

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团学活动。新生进校时,应分年级分班级组织开展大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团学交流、比赛活动。并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比体系,激励大学生明确个人努力方向,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人就其位,位列其责,行见其效,效含其利。同时注意加强活动过程的指导,及时指出问题所在与原因,共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容易得到进步。

第三,积极总结,建立成功案例,积累经验。为了鼓励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锻炼,我们应提供基本平台、必要资源,建立大学生基本能力的多媒体课件,做好资源共享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积累,应分项目整理一些优秀学生的成功案例,将比较规范的基本能力要素与案例予以多媒体化、课件化,这样面对新生就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最优化、最大化地使用资源。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4.

[2]唐之享.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长沙:红旗出版社,2005.9.

[3]《入党知识问答》中央组织部组织局五处.北京:新世纪党建杂志出版社,2003.5.

[4]湖南理工学院学生手册2008.岳阳:岳阳鑫容印刷有限公司,(2005)044号.

[5]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学生手册2007.岳阳:岳阳鑫容印刷有限公司,(2005)044号.

[6]黄湖滨.成功管理论谈.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11.

[7]谭先锋.春华秋实.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作者:张殊岐

家庭教育矛盾现象分析论文 篇2: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意义研究

摘 要: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家庭教育文件,家庭教育工作得到充分发展。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对于解决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视角分析建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意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从社会宏观视角来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于我国社会在基础层面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一体化建设;从个体微观视角来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有益于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有益于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意义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习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前行方向提供了指引。我国先后颁布出台了有关家庭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五年规划》)、《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这无不标志着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表明“一个国家介入家庭教育的程度、方式与政策导向”。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严峻,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中国人的持续进步。然而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对于西方意识形态攻击所带来的挑战应对不足。结果,导致一些人在思想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出现偏差。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青少年教育的根底。家庭教育深刻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走向。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保障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的现实指引。综上所述,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视角探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意义十分必要。

1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

1.1 家庭教育指导概念

在我国,有关家庭教育指导主要涉及对家长的教育和亲职教育。这里的亲职教育是我国台湾地区使用的概念,强调“父母如何为父母”。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的定义,我国李洪曾教授给出一种被国内学者普遍认可的看法,“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及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通过这种教育过程使家长思想和行为发生积极转变,进而促使青少年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一系列的积极变化。本文采用李洪曾教授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观点。

1.2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概念

参考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家庭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相关研究成果,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机构、目的和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总结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概念框架,是指政府主导实施,以专业化的社会支持和保障为基础,协调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服务家长、提升家长教育素质为出发点,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一套多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这种凝聚社会各方优势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思政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提供了新契机,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和人才储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构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1 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力量

习总书记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在此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是互为补充、互为助益的关系,而如今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日渐提高。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能意识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责任,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王灯兵,彭虹斌等学者基于对447例个案调查分析表明:家庭参与核心价值观培育频次上缺乏连续性,且在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和社区的动员,指出这种培育不可避免的带有短暂性、功利化的局限。此外,一方面由于家长生活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因家长自身教育能力不足,加之外部指导与约束力量不足,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家长的导向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这是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需要突破的困境。

《五年规划》明确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各个环节。基于此文件精神,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在社会进步、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需求之上,以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基础,促进家长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形成,使家长的精神追求变为家庭教育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成为家庭成员的价值共识和行为指南”,强化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家庭教育的意义,使之回归应有地位,发挥应有作用。

2.2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社会中出现的状况。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家庭教育中的矛盾,促进家庭和谐。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家庭教育工作均衡发展,缓解社会发展中区域城乡间教育资源不公平的所引起的社会矛盾。

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能够促进家庭和谐。家庭教育以亲子教育为核心,亲子关系以父母和孩子的血缘关系或养育关系为基础,突出了家庭教育的特殊性。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反之,将阻碍亲子关系的顺利发展,二者共同影响和谐家庭关系的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使基于亲子关系的家庭教育由私人化走向专业化,它能够帮助家长获得专业化的家庭教育知识,破解家庭教育的常见困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水平,解决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亲子关系,缓解亲子之间的矛盾,创造美好的家庭气氛,促进家庭和谐。

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能够化解社会矛盾。由于自然或历史因素,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地区的贫困家庭和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问题比较突出。如果任其发展将会进一步扩大区域间和城乡间家庭教育差距,激化社会矛盾。家庭教育指導服务体系作为公共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综合了政府、社会(社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家庭、社会组织等多种社会力量”,为家庭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社会支持。我国建立以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基层实施自上而下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政府履行职能、促进民生发展的必然趋势,保证区域间、城乡间享受大致相同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现了国家从更加基础的层面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从微观上来说,为底层贫困群体创造了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和空间,从宏观上来说,是从源头上提升了中国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这有利于确保教育的相对公正性,缓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出现的利益矛盾,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3 是社会、学校、家庭德育一体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青少年思想政治观点的形成、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在青少年德育建设中需协调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德育建设失衡。家长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出现“言与行、教与养的认识缺失以及智与德的失衡”,使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让青少年的德育建设呈现“5+2=0”的现象,即学校五天教育能够获得积极的影响,家庭的两天双休日教育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影响,阻碍青少年道德建设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以家庭教育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和学校教育为支撑,构建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多维互动的德育建设系统,实现三者在青少年德育建设中的优势互补,保持德育建设目标的一致性。一方面,在家庭与学校互动中,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沙龙等活动,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中学校力量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家庭与社会互动中,通过社区活动、政府网络宣传平台等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中社会力量的支撑作用。多角度、多途径共同合作“指导创设‘家长-子女’协同发展模式,为孩子的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从而真正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最终促进青少年德育行为的养成。

3 建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3.1 有利于家长个人教育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因受到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影响,部分家长价值取向呈现出功利化、片面化、信念缺失等现象。家长的自身教育素质不能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引领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陈世仪在《思辨录》中指出“教子须是以身率先”,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其自身的教育素质影响青少年的德育养成和健康发展。

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以青少年成长规律为着力点,通过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普及现代化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满足家长实际需求中提高其的教育素质,以科学教育方法切实有效地帮助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不仅是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知识与能力,也是对家长素质的关注与要求。家长在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的同时,形成自我教育能力与反思能力,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通过借助指导体系的优势力量,在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家长的自身素质。

3.2 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庭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青少年处于生命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状态的变化性和可塑性比较强,家庭教育的正面引导,益于青少年成长成才,反之,容易阻碍青少年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表明:问题少年与问题家庭呈现高度相关性。在青少年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发展的敏感期,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以多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措施,引导家庭教育科学化发展,把握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引导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发挥家长对青少年思想与行为的积极引领作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外在世界期望转化为家长与青少年的内在世界追求,满足现实需要。在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中,结合丰富多彩的家庭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指明灯。

参考文献

[1]中国儿童中心.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4.

[2]李洪曾.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06):10-13.

[3]王灯兵,彭虹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庭教育研究—基于广州市的调查分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1(01):7-12.

[4]马学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山西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及转化路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12):83-86.

[5]王金素,魏晨明.“立体多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模型构建[J].潍坊学院学报,2019,19(04):86-89.

[6]辛斐斐,范跃进.政府购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价值、难题与路径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18-23.

[7]賈艳霞,冯文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现状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02):54-55.

[8]马森琦,孙芳芳.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J].科教导刊(下旬),2016,(07):167-168.

[9]黄娅.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立体化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18-21.

作者:赖振华

家庭教育矛盾现象分析论文 篇3: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价值实现研究意义

摘 要:伴随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方面已经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实行素质化的教育,但是家庭教育在整体教育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对学生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主要以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置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依据,其次从学校层面开展家庭教育建设工作和教师发挥指导主力作用,家长层面采取科学方式理性的教育方式,深入说明并探讨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庭教育;教育指导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School to Family Education

GUO Xiaoxia  (Central Primary School, Zhaijiasuo Town, Hui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所以两者在教育作用方面是同样重要的。但是部分家长由于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常常忽视家庭教育。而学生因为在生活中缺少学习的榜样,或是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合理,会对学生造成不利的影响。这需要学校方面合理化的指导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性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依据

(1)确保文化输出

学校和家庭两者之间的结合教学,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要求下,学校既要开展课堂直接教学,也要重视间接性的家庭教育,科学性指导家庭教育的具体工作,将其教育内容不断调整优化,以科学理念为家庭教育指出明确的方向,让学生通过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在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也要了解自身的教育作用,强化对先进文化内容的传递输出,应用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推进社会教育的发展,让家庭教育更具有科学性。

(2)学校是教育信任的主体

学校对指导家庭教育,其教学引导具有极强的可信度。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于教师和学校教学都极其信任,所以教师指导家庭开展教学工作时,家长更加愿意接受这种引导模式,让家庭教育在学校的引导下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学校和教师两者对教育高度信任的关系,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2.家庭教育指导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二,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现实性需求。学校只有以这两个问题作为出发点,才能确保指导内容具有针对性,最终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比如,在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让家长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段、学习需求等灵活选择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也能获得协调发展。

(2)系统性原则

指导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也是家长实施教育指导的重要要求。一方面是从学生心理健康的视角来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要做出精心的设计,确保各项知识点与内容之间具有紧密的衔接性,不能因过于强调针对性而造成教育内容與目标的偏离;另一方面是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来分析,教师要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一直到毕业,在学生各个发展阶段都要设计出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以及指导方式,使家长能够始终与学校和教师完美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3.强化教师素养,提高指导作用

(1)教师发挥指导主力作用

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不仅规模较大,其教育内容也较多且具有系统性特点,因关系到众多家庭教育效果,所以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不能有序完成这项工作。基于这一情况,学校要进行间接式的教育,由思政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组成一支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最大程度发挥教师在指导教育中的主力作用,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在组建教师指导队伍工作中,学校方面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回避心理等成长方面问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不良现象出发,与家长积极进行沟通,让家长在遇到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时,可以通过与教师队伍的及时沟通,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作用,与学校教育协同促进小学生发展。

例如在期末考试公布成绩期间,教师可以让成绩偏后或是出现下滑学生家长来到学校,让教师、家长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共同进行教育会议,针对学生在此阶段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从而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在会议期间,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可以向家长问询开展家庭教育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等,试着从心理层面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为家长提供可供参考的教育指导,便于家长找到有效的教育形式,避免应用不恰当的教育手段,提高家庭教育的稳定性。

(2)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建设工作

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需要拥有较为专业的家庭教育能力。所以学校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工作中,需要先对内部教师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强化教师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并应用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使其具备高超的工作职能。教育培训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班级管理、家庭教育、沟通策略等,完成专业层面的教育建设工作,保证教师在指导家长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专业性作用,从而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让家庭教育表现突出的家长来到学校,为其他家长讲解教育经验,并针对各位家长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给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让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更加具有说服力,逐渐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作用。

(3)实施送教上门策略

家庭教育指导首先需要学校方面做好家长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为家长安排各项教育培训活动。例如指导家长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或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家长的教育困扰等。为家长积极开展送教上门,让教师走进学习家庭中,与学生和家长近距离的沟通。这样既能够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指导,促进家庭教育效果的提高,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人文关怀。此外,学校方面要开放办学,让家长也参与到学校各项事务中,提高家长的素养。家庭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育方式不当。因此开放办学,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一方面是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是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路,在教育中促进孩子的个体发展。

(4)开展家庭访问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结构、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重视程度也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家庭访问,走进学生家庭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这也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要想做好家庭访问,教师首先要制定出周全的计划,并且以常态化方式来进行,并结合事件的紧急程度灵活安排访问顺序。但是教师不能仅向家长传递消极的信息,这样不仅会增加家长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不利于家校合作教育的顺利进行。

另外教师要始终以热情友好的态度与家长进行沟通,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具体的原则,详尽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包括学生的优势以及不足。同时认真耐心地倾听家长对于学校教所提出的建议,与家长建立互信、合作的关系,与家长共同探寻教育相关问题,力求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4.家庭教育应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

(1)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背景下,只有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当代青年父母必须明白,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除了思想意识上的重视之外,家长必须在工作之余把家长学习作为自身成长的一部分,通过对普适性的家庭教育策略和心理学等知识的掌握,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我们看到,部分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在生活中缺少对学生的关注,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要与学校为主,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要想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家长会期间积极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的理念,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从而通过家庭教育使学生核心素养获得逐步提高。

(2)给予孩子充分尊重

学校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中,首先要让家长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家长缺少耐心,不能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让两者在思想层面产生差异和矛盾。家庭教育不能仅依靠家长单方面的传递教育信息,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接收后的效果反馈,让家庭教育成为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家长只有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才能将家庭教育的效果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其次,给予孩子尊重。就是要在孩子天马行空想象时,给予其鼓励,帮助孩子树立思考和探究的信心。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观点想法,也要进行客观分析给予适当肯定,鼓励其个性化的发展。只有如此才能让小学生获得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家庭教育中有效培养核心素养。

(3)家长发挥榜样作用

学校在对家庭教育指导中,要想提高指导实效性,首先要让家长成为学生的榜样,以自身规范化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中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正处于心理发育时期,因此周围环境和人都极容易对其造成影响。而中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某些方面会无意识地去模仿身边人的语言和行为,而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和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规范化的举止要求来严格约束自己,起到榜样的作用,促进孩子良好品质和个人素养的形成。家长的自律意识,会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家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实践,潜移默化地督促了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家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家务能力熏陶着孩子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都对他们的性格成长有影响。说话要温柔,做事要讲道理,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展现道德修养,以此来积极影响学生。

(4)加强情感交流

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建立在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在日常交流中增加对孩子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有效避免家长与孩子出现情感隔阂。家长在日常生活教育中,需要與孩子平等相处,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在孩子出现错误时,要进行引导性教育,务必不能动辄打骂,这一模式不仅不适合当前的教育模式,还会起到教育的反作用。小学生活泼好动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家长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用爱心来化解矛盾,积极与孩子进行情感层面的交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所以在核心素养视阈下,学校需要指导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的策略和方式,让亲子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5.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我国学校教育的水平处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其教育理念具有科学性,教育能力也获得明显提升。但是对比之下,家庭教育的发展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教育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有效推进素质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要通过家长的途径,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推动作用,与家长建立教育沟通的桥梁,全方位地实行素质化教育,确保教育环境的稳定性,让学生可以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健康成长,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建平,韩似萍.学校对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03).

作者:郭晓霞

上一篇: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