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传媒现象分析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大众传媒语境中的“娱乐狂欢”现象研究 ——以电视综艺节目为对象

摘要:本文以文化研究理论为理论资源及依据,以当代大众流行文化及大众传媒发展为历史文化语境,以当代中国电视综艺节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娱乐狂欢”现象进行研究,提出了“娱乐狂欢”概念,从欲望的视域出发对“娱乐狂欢”进行理论上的探源、论证及反思。“娱乐狂欢”源自人性欲望,它既可以看作是以审美的形式关照和情感体验为主导的大众流行文化,也可以看作是受到文化工业、消费主义和媒介技术约制的社会感性文化,它的价值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和特定的限度之内,不应被狂欢化的负面效应与无限膨胀的欲望诉求所遮蔽。本文综合运用文化学、文艺学和传播学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既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复杂性意涵所进行的时代性剖析,又是对当代文化批评理论的补充与丰富,也是对当代审美文化研究视域的拓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证,首先阐述“娱乐狂欢”概念提出的历史文化语境、理论依据及其内涵;其次,以电视综艺节目为对象,从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娱乐狂欢”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对“娱乐狂欢”进行当代文化意义的阐释及批判性反思。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娱乐狂欢”概念提出的历史文化语境、理论依据及其内涵。“娱乐狂欢”是基于当代中国大众流行文化的现实而提出的问题,“娱乐狂欢”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依据,它是人性欲望诉求通过大众流行文化所进行的有效的创造性表达,具有轰动效应,同时也反映出当代社会感性文化的娱乐化、欲望化倾向;它既是当代大众文化发展到狂欢化阶段的必然,也是狂欢化的大众娱乐文化;它是一种以审美的形式关照和感性体验为主导的大众流行文化,是一种受到文化工业、消费主义和媒介技术约制的社会感性文化。“娱乐狂欢”可以从感性、心理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二部分,主要是以电视综艺节目为对象,从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对“娱乐狂欢”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以典型个案具体阐释。“娱乐狂欢”具有娱乐化、感性化、群体化、引导性愉悦等基本特征,游戏化、奇观化、碎片化等表现形式,世俗化、资本化、非典型化等价值取向。“娱乐狂欢”是当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可以看作是文化工业全球化的一环,其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狂欢化的破坏性效应以及无限膨胀的欲望诉求。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娱乐狂欢”进行当代文化意义的阐释及批判性反思。如果将“娱乐狂欢”看作是欲望的感性显现,那么它反映了现实层面上人性欲望得不到充分满足、价值判断标准过于功利化的现实。而“娱乐狂欢”不仅能有效缓解此类现实矛盾,还能表达人的真实诉求,表现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意味着“娱乐狂欢”有精神性价值,但它的价值不应局限于反映真实诉求、创造性解构、快乐增值等方面,更应展现人的积极创造力以及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具有积极的、创新力价值的“娱乐狂欢”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娱乐狂欢”。本文从人性本能、价值存在依据和内涵功能三个方面对“娱乐狂欢”的当代文化意义进行阐释,认为“娱乐狂欢”即欲望诉求的感性显现、欲望消费的商品化确证以及欲望表达的创造性解构。“娱乐狂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欲望消费的无度和价值旨趣的异变上。为了满足欲望消费的诉求,“娱乐狂欢”对人性底线进行了过度的挑战与窥探,进而引发了低俗娱乐的泛滥或者过度娱乐,这就直接导致了“娱乐狂欢”价值旨趣的异变。“娱乐狂欢”不但沦为资本积累的逐利工具,而且价值判断标准过度功利化,这将导致情感的异化和价值的畸变,甚至使“娱乐狂欢”丧失存在的价值依据。作为价值判断的主体,人不但有寻求快乐的自由,还有理性反思的自由。“娱乐狂欢”存在的价值是有历史文化语境和限度要求的,而这种限度正是对“娱乐狂欢”进行批判的根源所在。狂欢化的解构具有创造性和破坏性的二重属性,这源自欲望的双重性,即生欲望和死欲望的基本矛盾。因此,我们要对“娱乐狂欢”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指明具有积极的、创新力价值的“娱乐狂欢”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娱乐狂欢”。本文从欲望的视域出发对“娱乐狂欢”问题进行学理上的批判,这是对当代大众流行文化的复杂性所进行的富于时代意义的深度剖析,也是为生产具有人文精神的大众流行文化产品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本文既是对当代文化批评理论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有益尝试及丰富,又是对当代审美文化研究视域的拓展,同时也是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娱乐化、欲望化倾向在理论上的积极探索。本文旨在为大众文化生产的多样性、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为文化批评理论拓展一种研究视域。

关键词:娱乐狂欢;大众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研究;综艺节目

学科专业:文艺学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问题提出及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第2章 “娱乐狂欢”概念的提出

2.1 “娱乐狂欢”提出的文化语境

2.1.1 作为大众文化的“娱乐狂欢”

2.1.2 作为欲望诉求的“娱乐狂欢”:有关“欲望”的梳理

2.2 何为“娱乐狂欢”

2.2.1 娱乐及其层级划分

2.2.2 狂欢及狂欢化理论

2.2.3 “娱乐狂欢”的内涵第3章 “娱乐狂欢”的基本特征与表现形式

3.1 “娱乐狂欢”的基本特征

3.1.1 娱乐化:“娱乐狂欢”的宗旨所在

3.1.2 感性化:“娱乐狂欢”的形式追求

3.1.3 群体化:“娱乐狂欢”的“场”效应

3.1.4 引导性愉悦:节目的策略与目的

3.2 “娱乐狂欢”的表现形式

3.2.1 游戏化:形式吸引力的原初动力

3.2.2 奇观化:大众传媒语境的内在要求

3.2.3 情境化:主观感受重组的客观条件

3.3 娱乐的狂欢化:对《奔跑吧兄弟》的分析第4章 “娱乐狂欢”的价值取向

4.1 价值世俗化:当代大众文化的现实性生存条件

4.1.1 日常生活向度

4.1.2 功利主义指向

4.2 价值资本化:当代大众文化的现实性评判依据

4.2.1 “娱乐狂欢”能交易

4.2.2 “娱乐狂欢”可增值

4.3 非典型化:当代大众文化的现实性价值诉求

4.3.1 平民化诉求:解构评判标准

4.3.2 精英化追求:重构娱乐精神

4.4 狂欢化的娱乐:对《中国好声音》的分析第5章 “娱乐狂欢”的当代文化阐释及反思

5.1 “娱乐狂欢”的当代文化阐释

5.1.1 “娱乐狂欢”即欲望诉求的感性显现

5.1.2 “娱乐狂欢”即欲望消费的商品化确证

5.1.3 “娱乐狂欢”即欲望表达的创造性解构

5.2 “娱乐狂欢”存在的问题

5.2.1 欲望消费的限度

5.2.2 价值旨趣的异变

5.3 “娱乐狂欢”的批判性反思

5.3.1 辨析:狂欢化解构的二重性

5.3.2 探源:欲望的双重性

上一篇:工科本科生教学改革论文提纲下一篇: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