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物流金融论文

2022-04-20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业务创新对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調整物流业务模式,升级物流技术装备,促进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在对金融与物流进行融合创新方面已经做出不少尝试,但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同样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比如信用风险、质物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商业银行物流金融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论文 篇1: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风险收益

中小企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流动资金的匮乏是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物流金融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近些年迅速发展,逐渐发挥出其灵活、便捷、适应性强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它一方面盘活了中小企业的运作资金,另一方面给商业银行和物流企业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盈利模式。但是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在一些方面暂未形成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而且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具有个性化的特点,需要根据各笔业务具体定制合作协议,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物流金融收益的风险因素,建立定性和定量的风险评价体系,从而使各方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规避可能的损失。

一 物流金融的特点与供应链

物流金融的特点。物流金融是指将商业银行、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这三方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主要通过仓单质押、保兑仓和融通仓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有形动产质押贷款和相关结算服务[1]。物流金融的主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

物流金融有着一些与传统金融共同的特点,如标准化、信息化,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也具有一些有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的特点,如:更关注质押货物的风险而非公司信用风险、个性化、延续性等。

物流金融与供应链。物流金融,从宏观上来看是一种贯穿于整个供应链的金融服务。以最常见的仓单质押模式来看,它的一系列活动是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而供应链的管理目标是实现对这三个方面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连成一个网状结构,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战略联盟[2]。

所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更加全面客观地对影响物流金融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解决了融资企业、银行和物流企业三方各自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价的局限性。

二 供应链角度的物流金融风险因素识别

“物流”活动中的风险因素。这里的物流是指供物流金融中的货物流动环节,即货物从制造商到指定的物流企业仓库,经过仓储和保管,再运输到分销商处的一系列过程。其中主要风险包括质押货物本身因素和仓储过程的因素。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质押货物本身的风险由以下因素决定:质押货物的品质稳定性;质押货物价格稳定性;质押货物的变现能力。仓储过程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仓库设备条件;仓库管理水平;货物的验收;货物运输。

“资金流”中的风险因素。物流金融中,资金流的轨迹包括商业银行贷款给融资企业,融资企业分批归还贷款给银行,以及违约情况下物流企业处置货物后资金从物流企业返回银行[4]。资金流的风险主要包括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和物流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货物变现时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因素主要取决于中小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

“信息流”中的风险因素。信息流是供应链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虽然没有实体承载,却是整个供应链中各个主体沟通的桥梁 。信息流的安全、准确是保证物流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信息流中可能潜藏的风险包括:中小企业与物流企业合谋的风险、合同风险和信息传递风险 。

三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风险收益

商业银行作为物流金融活动中风险的主要承担者,需要建立起定量评价方法,以便在实际业务中客观的评价项目的风险,做出是否贷款的决策并且合理定价。从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来看,主要风险出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贷款违约风险、业务成本增加风险和违约损失风险。

具体的来看,违约风险是指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或者发生破产、停业等情况导致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它主要来自于上面分析得出的风险因素中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和物流企业信用风险。业务成本增加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项目进行前的成本预算之外增加成本的风险,它主要来自于:仓储过程的风险。由于仓储的设备或管理水平不欠缺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合同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存在漏洞导致项目成本的增加;信息传递风险。在项目活动中因信息传递出现丢失、延误等问题而发生的成本增加。违约损失风险是指在中小企业出现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将质押货物变现的价格低于预估价格的风险,它主要来自于:质押物本身的风险。由于质押物的价格不稳定或者品质不稳定发生贬值造成的损失。质押物变现时的风险。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会委托物流企业处置质押货物,这时由于物流企业操作不当或者专业能力的欠缺导致的损失。中小企业与物流企业合谋的风险。如果商业银行监管不严,没有发现中小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谋行为,一旦中小企业发生违约行为,质押物的变现值低于估计值造成的损失 。

商业银行对于项目风险收益管理的传统评价指标包括股权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而这两个指标的共同缺陷是没有考虑项目的预期风险。西方银行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是风险调整资产收益(RAROC),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传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加上分析得出的预期损失,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从而得出风险调整后的资产收益,使收益与风险挂钩,提高评价的合理性 。

总之,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资金流问题一直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一点。因此物流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对于其风险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价机制可以降低从业企业的风险。

(作者单位:龙江银行齐齐哈尔分行)

作者:黑素玲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论文 篇2:

商业银行如何应对物流金融风险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业务创新对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調整物流业务模式,升级物流技术装备,促进物流企业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商业银行在对金融与物流进行融合创新方面已经做出不少尝试,但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同样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比如信用风险、质物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妥善应对风险是商业银行有效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前提保障,对促进物流业转型发展也至关重要。
物流金融的含义和模式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的含义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供应链上的众多企业,除了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物流企业之外,还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需要融资的企业,物流金融业务能够把这些主体之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有机整合并联系起来,使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物流企业合作,对物流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信用、货币资金等进行组织和调剂,从而为供应链上具有融资需求的各类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解决方案。

首先,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供应链上的融资企业的担保物进一步拓展到多种生产性资源,如原材料、在制品、组配件、制成品,以及应收账款、仓单(提单)等。其次,随着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程度不断加深,商业银行既能够提供货物质押和货物监管等一般性服务,又可以在了解融资企业重要经营信息和质押产品流通信息的前提下,寻找、评估和选择供应链上合适的融资企业。最后,物流金融使得商业银行的融资服务贯穿于信用和资金的整个运动过程,具体体现在所开展的质押、抵押等融资贷款和结算等中间业务中。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的业务模式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申请企业将自己拥有完全所有权的货品储放在由商业银行指定的物流企业仓库中,然后用物流企业签发的仓单向商业银行做质押物,即以仓单提供融资担保。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质押仓单向融资申请者提供短期融资服务,使其用以购销与仓单货物相同或同类的商品。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需求方(借方企业)将属于自己的存货作为质押物,向商业银行(贷方企业)贷款(即出质);与此同时,把质押物转移给拥有合法保管存货资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中介)进行储存保管(即转移质物的占有权),从而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这种业务是物流企业主导下的一种动产质押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为了获得流动性运营资金,利用买卖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由商业银行向卖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将该应收账款作为向银行还款的第一担保来源。此模式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联手,另一种则是采用统一授信方式,商业银行通过向物流企业授信,由物流企业运用授信额度向融资企业(卖方)提供货款,物流企业同时获得相应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待物流企业从另一方企业(买方)回收货款之后,完成向买方企业的货物交付。
有何风险

首先,物流过程存在风险。在供应链物流中的货物流动环节,可能出现各种风险,比如质押货物自身的风险、运输和仓储过程中的风险等。其次,资金流面临着风险。在商业银行与融资企业以及物流企业之间,围绕贷款、还款,以及违约情况下通过由物流企业处置货物变现资金并返还银行的资金流动中,可能发生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货物变现风险和物流企业信用风险等。最后,信息流中同样面临着风险因素。信息流是沟通供应链中各个组织的桥梁,信息流中隐藏的风险包括物流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谋风险、信息传递风险、合同风险等。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来自物流企业。一方面,在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物流企业对银行和融资企业只能发挥数据收集和传送的功能,如果融资企业提供了虚假数据或错漏数据,而物流企业又没有能力识别或修改,就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错误评估融资企业的信誉状况,使得融资失败。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特殊地位,商业银行可能会降低对物流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法律风险。目前,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还不太规范,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许多配套的法律制度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整个物流金融行业处于散乱状态。商业银行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也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和标准,一些重要的票据和条款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物权法》未能对物流行业发展起到有效的法律监管作用,难以满足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要求。法律制度的缺失使物流金融可能面临一些不可预知的法律风险。

操作风险。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面临着操作风险:首先,在通过物流企业对需要融资的企业进行信誉评估时,由于物流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信誉评估人员,物流企业在对委托融资企业进行信誉评估时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其次,由于商业银行关于物流金融的信贷业务流程以及合同标准尚且没有统一的规定,这给企业实施欺诈创造了机会。最后,在对融资企业实施信贷审批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融资风险分析控制体系做支撑,容易发生风险分析失误,导致融资失败。

仓单质押风险。银行在提供仓单质押贷款时同样面临风险:一是货物选择风险。并不是所有的货物都适合做质押,有些货物的质量和价格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化,如果质押物选择不当,就可能出现贷款额远大于质押物价值的现象,使银行承受风险。二是货物监控风险。物流仓库与银行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性,如果在库质押商品在保管期间出现损失,而信息沟通又比较滞后,就会导致对货损风险处置不及时的失误。尽管物流企业可能建立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监管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业务流程慢、沟通机制不畅、客户信息收集不足等问题,商业银行依然承担着风险。三是仓单风险。目前,仓单的格式和形式基本都是由各个仓储物流企业自行设计,商业银行难以有效识别仓单的有效性。有的融资企业向银行提供的并不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仓单,而是存货单或入库单等无效单证,增大了银行的物流金融风险。
应对之道

加强客户贷前审查,建立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首先,银行应在放款之前对融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资信等方面的调查和审核,根据物流金融的特点,把调查重点集中在业务流程上,比如企业市场份额、库存量和周转水平、企业上下游关系等。商业银行要深入全面地掌握融资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情况以及财务制度、资产负债水平、结算方式,还要了解企业的股权结构、征信记录、纳税情况等信用信息。银行应重视设置企业信用测评指标,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建立成体系的信用管理制度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比如客户资信调查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客户信用分级、客户财务管理、客户信用额度稽核等一系列制度。其次,对物流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评估,系统了解物流企业的经营情况、负债偿债历史、资信信息、履约保证能力等。同时,采用类似方法建立物流企业信用管理制度,降低物流企业在融资审核中由于能力低、信用差带来的风险。

采取有效手段弥补法律缺陷,防范物流金融法律风险。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主体较多,质物在不同主体之间流转的过程中,所有权、占用权、处置权处于分离状态,易引发纠纷。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如《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等)与物流金融业务有关的规定和条款仍不够完善,也没有标准化的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供参考。所以,商业银行在提供物流金融服务时,应进行必要的法律咨询,并制定防范措施。在风险内控方面,银行要建立对应的合规制度,制定多级授权制度。管控法律风险有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阶段,包括法律尽职调查、全程法律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评估、诉讼仲裁管理、外部法律资源整合等主要内容。针对物流金融业务运营中出现的法律纠纷,银行应主动向相应部门反映并及时沟通,国家适时补充和完善相关法律,改进法律制度环境。

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和员工培养,消除物流金融操作风险。首先,商业银行要完善与物流金融业务有关的交易系统,不断改进后台的风险支持系统,从而有效识别可能发生的各种信用风险,减少决策错误。其次,银行要优化管理人员配置,完善组织机构设置,降低物流金融管理失误的概率。要做好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反馈与处置三个阶段的风险管理工作,保證风险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并有效处理,加强物流金融业务的全程风险管控。再次,加强员工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通过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风险意识,减少内部人员工作出错的可能。培养一支高水平物流金融人才队伍,为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提供智力支持。最后,统一业务流程,银行要为物流金融业务建立有针对性的调查、审核、出账、贷后操作等环节的作业指引模板,员工依照模板的指示进行信息搜集,按照规定操作流程谨慎作业。银行应尽可能缩短业务审核周期,加强内部监控体系,利用信贷人员与营销人员相互监督、两次审核的方法,避免银行内部员工伙同物流企业实施审核欺诈的行为,减少银行利益损失。

严格质押物审查标准,谨慎选择物流金融的质押物。质押物选取是否适当,关系到银行信贷资产能否安全偿付,这是控制物流经融业务风险的核心要素。首先,商业银行必须对融资企业提供的质押物的来源进行合法性审查,确定是否存在所有权和物权争议,确保质押物通过合法渠道获得。其次,由于质押物的流动性关系到其变现能力,从而影响银行的贷款风险。所以,质押物应具有价格稳定、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的特点。最后,要确保质押物的质量与价值相符,若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就会增大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应经常对物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重视对货物质量和数量的监督核查。在质押期间,银行要与融资企业签订担保合同,使企业对其质押物的质量价值做出保证,而且还要在贷后定期对易变质的质押物进行核查,确保质量符合银行要求。

完善仓单管理,降低物流金融的仓单质押风险。一是加强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信用关系,保证仓单质押贷款中仓单的真实有效性。物流企业是仓单质押业务中的主角,其与银行良好的信用关系有利于减少银行对物流企业仓库的监管成本。二是完善仓单文本管理,规范仓单操作流程。对仓单制作要规定标准的格式,在质押融资中派专人管理仓单,由专人对换单、提货、质押解除等过程进行审核,要求以书面形式执行质押仓单签发、确认等程序。

(作者单位:河北地质大学商学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

作者:彭永芳 单文涛 朱艳新

商业银行物流金融论文 篇3: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措施研究

[摘 要]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对于满足宁波现代物流发展的资金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界定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宁波物流金融发展的现实背景,系统分析了宁波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路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实现路径;保障措施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014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是指在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新的服务项目,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过程。

1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理论依据

创新是活动主体在已有知识积累基础上的智慧创造,是对传统观念、理论、体制、技术等进行革命性扬弃的过程,是在获取原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求得新发展的过程(杨名,2008)。服务创新是指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企业应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和服务产品,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服务企业的竞争优势。服务创新是服务组织通过服务概念、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或服务运营系统等方面的变化、改善或提高,向目标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产品,增强顾客忠诚度,创造更大的服务价值和效用。物流金融服务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服务业务。这种服务业务的出现除了本身自带的新意外,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不但可以在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魏江等,2008),也可以在传递创新、重组创新等方面进行专门化创新和形式化创新(顾忠海,2008)。

2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现实基础

物流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许多人对其知之甚少(李琳等,2010)。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96份,有效问卷83份,有效率86%。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 1 对物流金融服务的了解和受益程度

被调查的物流企业对物流金融的具体内容、操作模式等的了解程度不一,70%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听说过物流金融,但仍有将近30%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没听说过物流金融。当对59家物流企业进一步了解其未开展该业务的原因时,34%的企业是并不十分看好这项新的业务,39%的人认为物流金融服务可能面临的风险太大,不易控制。当向其解释了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好处时,仍只有5%的尚未开展物流金融服务业务的企业愿意去尝试,而78%的人认为还需作深入的了解并视本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定。从已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24企业来看,显著受益的企业也不是很多。只有5. 4%的企业其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占该企业全部收入的比重达到20%~30%,而11. 7%的企业其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收入比重在10%~15%,近40. 1%的企业其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在5%~10%。

2. 2 已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特点和业务类型我们对填报已经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24企业进行样本分析,结果发现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公司多为民营性质的物流企业,而且其从业时间都相对较长,63%以上企业的从业时间都超过了5年。这些企业自身融资的渠道主要从金融中介借贷。从其合作银行来看,既有国有商业银行,也有城市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建设银行、宁波银行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与银行的发展定位以及物流金融业务经验的长期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类型来看,大部分物流企业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尚处在初级阶段,主要是代收货款、存货质押贷款和动产质押贷款等。总体来看,宁波市物流金融业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代收货款的业务开展十分普遍;二是存货质押贷款和动产质押贷款模式也较为通用;三是保兑仓业务、统一授信的做法还比较受限。这与殷兴山(2009)的分析类似。

2. 3 物流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

根据宁波市银监局的监管数据,截至2015年11月30日,宁波地区上市公司共51家,而其中主营港口、物流业务的仅有两家。其中之一是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于1997年4月改建设立股份制上市海运企业;另外一家就是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0年9月28日A股上市成功。这表明宁波地区物流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的企业也只有这两家。除了直接上市融资外,其他中小型港口物流企业则主要依靠间接融资获取所需的资金,而间接融资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民间借贷,另外一条途径则是通过金融中介借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物流企业的融资形式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方式,包括向亲戚朋友借贷、民间高利贷借款和向金融中介借贷获取所需资金。

2. 4 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落户宁波的银行或本土的银行都开发了一系列的金融产品,但据我们的调查,这些所谓的金融创新产品并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尽管有些产品可供物流行业融资所用,但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能。调查显示,除了39%的人不了解宁波物流金融发展水平外,还有43%的人认为宁波物流金融服务水平是较低的,并且认为宁波物流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物流金融服务工具缺乏、模式单一、物流金融服务监管乏力、市场发育不完备等方面。当然,宁波物流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该业务的发展时间太短了。

总之,宁波物流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这就需要企业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创新。

3 国外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经验借鉴

近十多年来,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纷纷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业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外,比如UPS公司通过“金融机构在物流公司内部化”方式发展物流金融业务、GE公司提出“存货代为占有解决方案”发展物流金融、摩根大通为“进出口商提供一站式服务银行”发展物流金融;在国内,中储运公司“提供多品种物流金融服务产品”发展物流金融、天津港“积极拓展多种货物的质押”发展物流金融、深圳发展银行提出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等发展现代物流金融。这些公司或企业的成功经验可为宁波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4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实现路径

根据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指导思想,坚持“学习借鉴和大胆创新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产业联动和协调发展相结合、立足当前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四大原则,从物流金融服务工具、模式、组织、监管、功能、领域和市场七个方面开展创新,主要完成业务模式整合、组织平台搭建、体制机制构建、信息系统构建、监管体系构建、财税政策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考评体系构建八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分阶段逐步建立与宁波交通运输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与宁波仓储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与宁波邮政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与宁波批发零售业中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部分的需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使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能完全满足宁波现代港口、航运、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

5 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保障措施

5. 1 强化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思想认识

物流金融服务理念创新是物流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也是科学规划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前提条件。保障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化理解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本质内涵、重要意义,明确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政策支持以及政策约束,准确把握宁波物流金融创新的现实基础,确立宁波物流金融创新的目标、方向与工作重点,在物流金融服务理念创新基础上,立足整个宁波范围,主动对接沪杭甬,积极连接温台甬,全面融入长三角,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5. 2 科学制定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发展战略

建议成立由市政府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成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规划、政策的制定,新成立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领导小组要明确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路,通过开展物流金融发展理念创新大讨论,推进宁波物流金融发展理念创新,尤其是金融决策者和专业工作者的物流金融理念创新,进而结合宁波物流金融发展的现状,及时制定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规划,并在物流金融创新发展规划基础上尽早出台《宁波物流金融服务创新专项实施方案》。

5. 3 加大物流金融服务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

在全面贯彻和落实支持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相关财政扶持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的基础上,由政府设立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企业或银行进行物流金融产品的研发和经营模式创新;鼓励龙头企业创设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基金,培育和支持一批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航运、物流企业改制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部分信用优良的物流企业试行企业债券方式募集资金。

5. 4 加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典型的宣传与示范

在全市范围内树立一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典型企业和服务品牌。各地要根据物流金融业发展和工作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抓好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典型企业和服务品牌宣传,加大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提升社会各界对物流金融服务的认识。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应积极地推广其成功的经验做法,使之应用范围和受益半径不断加大。新闻媒体在宣传报道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客观报道当前物流金融服务现状、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宣传我市的各项鼓励物流金融创新的政策法规,广泛宣传各地方取得的典型经验。

5. 5 扩大国内外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组织宁波物流金融服务机构参加国际性、区域性的经贸洽谈和交流活动,由宁波市组织和承办一些与物流金融产业发展相关联的展会、服务创新的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扩大国际和区域交流和合作,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争取引进更多的物流金融创新合作项目落户宁波,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金融服务机构将公司总部、地区总部或物流金融产品研发中心等落户宁波,带动宁波物流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鼓励宁波市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能够走出去从事物流金融服务业,通过走出去的过程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顾忠海. 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李琳,钱宇,李鼎. 我国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抽样调查及对策探讨[J].物流科技,2010(11):11-14.

[3]魏江等. 服务创新的实施框架及其实证[J].科研管理,2008(6):52-58.

[4]殷兴山. 金融服务业发展研究——以宁波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5]杨名. 服务创新及其对服务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作者:杨晓伟

上一篇:工业社会产品设计论文下一篇:铜业加工贸易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