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论文

2022-04-20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各项业务不断更新进步,我国的物流业所创造的收益也令人惊叹。全国统计物流业的收益达到43.4万亿元。物流业在我国的不断壮大,主要的表现有整体规模的扩大,发展速度的增加,运行效率的提高,因此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相当强烈的促进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论文 篇1:

浅议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

【摘要】物流金融是物流业衍生的一种增值服务,它的出现创新了金融机构的业务。在以信用为基础的物流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信用风险隐患。从金融信用风险的构成上来看,主要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质押物的信用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等。笔者从强化对质押货物的信用风险控制、建立物流金融业务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防范四个方面探索了金融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物流金融 信用风险 构成 控制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指的是在物流交易过程中,一方违背约定对另一方造成金融损失的现象。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物流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征信制度还很不完善,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对物流金融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构成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构成

(一)金融机构面临本身面临的信用风险

在物流金融活动中,中小企业构成了融资活动的主体。但此类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存在着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规范不完善等弊端,金融机构很难从这类企业中获取详细而完整的金融信息,增加了风险产生的因素。此外,中小企业客户资源较少,且客户的变动性很大,这就导致企业在经营中过分受到客户资源的限制,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缺乏,抗风险能力低下,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会因为资金周转不便导致不能按既定合约时间还款,进而引发金融信用风险。

(二)质押物存在的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违约是造成物流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最要因素。虽然物流企业手中握有中小企业提供的质押货物,但质押物本身也存在着风险,倘若有的融资企业利用虚假质押物恶意骗取银行贷款,会对物流金融信用产生严重的打击。而即使质押物真实存在,一旦风险发生,质押物变现数值可能与预计产生很大偏差,也会导致信用风险的发生。

(三)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讲,融资企业对自身的收支状况、偿债能力、融资情况有着清晰的把握,但金融机构却无法对其财务状况做全面的评估,这就导致了信息间的不对称。而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伴随了贷款的全过程,在事前阶段,融资企业可能采取欺骗的方式获取贷款,而金融机构始终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在事中阶段,融资机构不遵守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定,把贷款用于其他投资之中,出现投资失败而无法偿还贷款的现象,使金融机构蒙受损失;在事后阶段,物流企业对抵押物价值估计不准,导致信息不对称再次发生。不论是哪一阶段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都会造成双方的行为产生偏差,增加了信用风险的存在。

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一)强化对质押货物信用风险控制

质押物是联系银行、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之间的桥梁,在整个物流金融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强化对质质押物的管理也就成了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对质押物的风险控制主要要从三个阶段入手,如下图所示:

在质押物风险控制的业务准入阶段和合约设计阶段,需重点考虑质押物的法律风险。物流金融业务涉及的主体众多,质押物的所有权随着主体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之中很可能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为此,在业务准入阶段要做好对借款企业、物流企业和抵押物三者的筛选,尽可能选择那些信誉较好的借款企业和物流企业,并对抵押物要做充分的调查;在合约签订阶段,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并确保抵押物的合法性。

在质押物的执行过程管控阶段,着重做好质押物变现风险控制和监管风险控制两个方面的工作。所谓质押物的变现风险指的是银行在对质押物进行变现之时,有可能出现质押物价值缩水或质押物无法变现的状况。银行针对这一风险控制要做好以下方面:首先,银行在选择质押物时要尽量选择那些价格变动幅度较小、市场流通性强的物品;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跟进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提前制定质押物风险应对方案,以便于风险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解决;最后,银行要对企业的质押物变现能力设置科学的质押率,从源头减少风险事故发生。

质押物在出入库时要经过物流公司的审核,而质押物变现的工作也主要有物流公司承担,为此,质押物监管风险控制的核心在于对物流公司的监管。银行在选择物流公司时要选择与那些仓储管理系统完善、管理手段先进、有质押物监管经验的公司进行合作。

(二)建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预警机制

控制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要从源头抓起,建立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具体的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建立金融信用风险预警数据库。预警库要对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状况等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搜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分析企业的信用情况,提高预警的客观性。

其次,优化数据库的预警功能。在建立客观而全面的数据统计库的基础上,提升数据库的预警功能。一是要做好与其他数据库之间的对接工作,规范统计的标准,促进各部门数据之间的无界转换,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要及时更新数据库资源,提升预警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最后,完善预警数据库的评估系统。在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之下,定性的分析具体指标,估算风险等级以及融资企业的风险状况。风险问题发生前要提示有关单位风险应对方案,风险事故处理中监督和跟进各单位的风险应对进程,而在风险事故处理后要及时的总结各单位风险应对的经验。

(三)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金融涉及到了银行、中小企业和物流公司三方,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三者互相配合。

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中连接着银行和中小企业,它为银行提供了中小企业质押物的基本信息。物流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相互勾结,套取银行贷款,会造成严重的信用风险。为此银行首先应对物流企业提供的数据有一个系统的评估。指派专业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不定期的对物流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抽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对于弄虚作假的物流公司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必要时中止双方协议,提前规避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其次,在搜集到相关的信息之后,要对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和优化,确保各项信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

当然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支持。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还不完善,很多信用数据大多保存在政府手中,并未完全的公开。为了确保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要鼓励中小企业本身主动提供相关的信用数据,保证交易双方信息的对称;另一方面政府在必要时要强制开发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尽可能的为银行和相关评定机构提供便利。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在法律主体上是第一还款人,为此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控制应把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防治放在重要位置。

一是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格审查。为了降低信用风险,银行要做好如下的资格审查:主要领导经营能力审查、企业经营现状审查、法人代表品质审查、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信用记录审查等。

二是采取多种担保方式。质押物易损害、价格变化幅度大、价值难以估算,导致担保能力下降。为此,银行应探索多渠道的担保方式,如除了要求企业有质押物担保外还应有个体担保或群体担保等。

三是银行要强化对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具体的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与其他中介机构进行联合,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出具严格的审查报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银行报表审计系统的作用,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评价,把握其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

四是要严把贷款准入关。物流金融主要业务范围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但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业都需要帮助。为了尽可能的减少金融信用风险的发生,在贷款准入阶段要突出重点,仔细甄别,优先考虑那些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市场运作成熟的中小企业。而对于那些市场发展前景不明朗、存在信用风险历史的中小企业,要进行慎重的考虑。

结语

物流金融致力于提供各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但为我国诸多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困难的问题,还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物流金融信用风险是物流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除了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预警机制之外,还需科学的制度各类风险控制措施,当然这一过程也离不开学术界和金融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方晨曦,杨献杰.博弈论视角下的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2(08):31-34.

[2]陈华.物流金融贷款信用风险测度与控制[J].财会月刊.2014(01):23-26.

[3]郭佳.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创新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7.

[4]赵云.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0:1-10.

作者简介:刘依东(1981-),女,汉族,陕西府谷县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刘依东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论文 篇2: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摘 要: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各项业务不断更新进步,我国的物流业所创造的收益也令人惊叹。全国统计物流业的收益达到43.4万亿元。物流业在我国的不断壮大,主要的表现有整体规模的扩大,发展速度的增加,运行效率的提高,因此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相当强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流;金融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作者简介:所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经济和会计类。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相结合的产物,它既是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又是物流业的一种新型的增值服务,它的出现使得金融业在市场上出现新的渠道,增强了金融机构的主动性。然而,物流金融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并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本文主要针对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物流金融的发展有所助益。

一、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是物流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并应用各种金融产品,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使物流产生的价值能够增值的融资和结算的服务。作为一项新兴的业务,它涉及范围较广,主体是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这种新型业务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一种,它摒弃了传统的抵押贷款或质押融资,不再是传统贷款方式中银行和申请贷款的企业两者之间的责权关系,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物流业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倚重它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形成了现有的银行、物流企业和贷款企业三者间密不可分的合作关系。

物流金融能够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成为拓宽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渠道。在实际融资活动中,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为了控制风险,需要了解质押物的规格、型号、质量等信息,还要察看权力凭证原件,这些工作已超出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处于特殊的地位,相对于金融机构,它能够充分地了解融资企业的各方面信息,掌握库存的变动情况,可为金融机构的质押贷款业务提供库存商品充分的信息和可靠的物资监管,降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促使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发放频度高、数额小的贷款的可能性;协助金融机构处置部分不良资产,提供质押物价值的评估服务。物流金融业务为金融产品提供了销售的平台,比如仓单质押、融通仓、保兑仓等业务。物流金融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并降低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成本。物流金融作为第三方物流开展的增值服务,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的主要利润来源已经转向各种增值服务。物流企业参与物流金融服务,既可以拓展服务领域,积极争取客户,赢得市场份额,逐渐在市场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还可以通过这项增值服务收取费用,增加企业的收益。

对于银行来说,物流金融能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并且成为拓宽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渠道。对于融资企业来说,物流金融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降低资金需求方的融资成本。作为物流企业来说,物流金融作为一项增值服务,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点。总之,物流金融既满足了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同时物流公司也借此业务扩大了业务范围和业务量,它是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有效结合的途径。

二、物流金融信用风险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物流信用风险是在以信用为基础的物流交易的过程中,交易的一方违背承诺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客户到期不付款或是没有付款能力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物流信用风险是在以信用为基础的物流交易的过程中,交易的一方违背承诺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以及物流交易一方无法履行责任使另一方蒙受担保责任的损失。因此对于物流信用风险可直白的解释为:在物流信用交易的过程中,因物流企业的客户或物流企业自身存在信用缺失,而引起物流企业的损失。

(一)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

金融机构最直接的信用风险来源于融资企业,因为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融资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不具备完善的财务制度和严格规范的管理,因此无法提供给银行完整、详细的信息;业务波动较大,具有不确定性;自身规模小,融资能力低,产品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抗风险能力很低,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企业履行合约按规定还款的能力,给银行带来了很高的信用风险。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筛选工作成本很高,不易进行,因此导致银行风险信用识别成本高,给企业贷款的可能性低。

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活动中充当着中介的角色,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为了其自身利益,获得更多的客户源,物流企业可能会帮助中小企业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从而给银行带来了决策性的失误;对于契约、合同等不可避免出现的不完善情况,也会使得主体间的委托和代理关系不那么稳定,这就造成了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信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所掌握的信用风险管理数据是原始数据,这些信息的来源和有效性均有待考证,银行在这些数据的处理上也有很大问题。

金融领域的信用风险与社会信用的状态密切相关,在经济领域并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也并未对失信进行惩罚。因此,基于这种信用的软环境,物流金融业务还是一种新兴产业,自然在信用方面的保障较低,由于一些破坏因素的出现,更使得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增加。

(二)物流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

物流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来自于中小企业的违约,尽管物流企业有质押物在手,但仍避免不了损失。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需对融资企业进行资信考察,信用方面一般是凭借以往的业务往来凭印象而定,因此存在主观性和假设性。另外,对于融资企业资产状况的考察,了解的只是其中最原始的数据部分,由于中小企业变化浮动大,因此物流企业掌握的数据不完全牢靠。物流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还与质押物存在的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等有联系。

(三)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物流金融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融资企业的资产、偿债能力等,银行不可能完全掌握,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情况。融资企业为了获得贷款故意粉饰自己的真实状况,而银行处于信息劣势状况,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另外,因为物流企业专业水平有限和信息不对称,对融资企业抵押的物品估值不准。

三、物流金融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处于初级阶段,之所以风险很大,很大程度上就是经验不足导致的结果,因此,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加入法律的制约,从而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

(一)金融机构的防范措施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融资企业的信用管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真实的了解融资企业的情况,因此无法对其信用等级作出判断,因此出台一项完善合理的制度非常重要。融资企业的资料收集,资料的管理,资信的调查,这些都需要专门的管理机制,比如设立客户信用等级制度。

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若物流企业和融资企业合谋,银行就处于一个被孤立的状态,因此银行需要笼络物流企业与它站在一个战线上,成为合作同盟的关系。物流企业由于充当着中介的角色,它会帮助银行搜集正确可靠的信息,使银行大致了解融资企业的真实情况,对抵押物价值进行正确评估,建议银行给出一个正确贷款的金额,确保银行在此过程不会因为贷款金额不准而给自己造成损失。

(二)物流企业的防范措施

对物流企业而言,正确而全面的信息是保证资金最后可全面收回的关键。首先,要对物流企业的信用级别进行调查取证;其次,需要调查该企业的质押物的物权是否属于该企业所有,以免出现风险。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对于双方谁都是有利的,双方联盟才是保证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同时,物流企业还要与融资企业加强合作关系,这样既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还能够对融资企业有一个更充分的了解,以便控制风险。

(三)融资企业的防范措施

对融资企业来说,它的风险来自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对融资企业的信息反馈直接影响了融资成功与否和融资的数额,这对于融资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对质押物的监管,融资企业应选择一个专业能力较强、有丰富的仓储管理经验的物流公司合作,这样可以避免在货物质押的过程中造成大量损毁而影响效益。因此融资企业应该严格甄选出适合自己的物流企业来参与物流金融活动,以降低风险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严锋、夏露.物流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唐少艺.物流金融实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05).

作者:所娜

物流金融信用风险论文 篇3:

物流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业务,物流金融解决了制造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但同时物流金融业务也面临着许多风险。从物流金融的概念出发,讨论了物流金融的作用,分析了物流金融在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最后提出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分析;防范对策

Key words: logistics finance; risk analysis;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0引言

随着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企业创新增值服务的压力和动力都日趋增大;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服务创新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物流占用资金比例较大的企业融资需求也越来越渴望。于是,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资金需求企业三方共赢的一种全新模式——物流金融就应运而生了,它超越了金融业与物流业之间单纯金融服务形式,使“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对金融业、物流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1]。

作为一种金融与物流的创新服务产品,目前物流金融市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成为国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也成为当前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作为一种新型业务,物流金融也面临着与以往金融业务相关的不同类型的风险,认识并有效防范这些风险对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物流金融的概念及作用

1.1物流金融的概念。物流金融是一项创新型的物流增值服务,它是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供应链的角度,物流金融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2]。

广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通过开发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实现商品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的融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化发展的状态。

狭义的物流金融是指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金融机构向客户企业(或融资企业,或资金需求企业)提供商品和货币,完成结算和实现融资的活动,实现同生共长的一种状态。

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金融资本与物流资本的结合,既是物流业金融的表现形式,也是金融业的创新。在物流金融中涉及三个主体: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客户企业,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客户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金融的开展对这三方都有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不仅解决了客户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而且推动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领域拓展,同时也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

1.2物流金融作用。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业务,物流金融是一种多赢性的金融服务产品。物流与金融业务的相互需求与作用,在交易的过程中产生了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物流金融圈。在物流金融圈中,合作三方各有所得。从整个社会流通的角度看,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生产流通的效率和规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对于供应链上物流企业而言,物流金融可以提高物流企业一体化服务水平,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业务规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务功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为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供应链上的客户企业而言,由于厂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流动资金不足,而存货占用大量资金使得厂商可能陷入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因此物流金融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的资本占用率,将企业有限的资金用在产品研发等方面,提高企业资本利用率,实现资本优化配置;通过物流金融业务,增强企业的销售能力,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降低了资产风险,降低了金融机构利润增长的风险性,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在物流企业作为中介的业务模式中,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性,降低了资产风险。

2物流金融风险分析

由前述可知,通过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使得参与业务的三方都获得切实的利益,真正达到“三赢”的效果。这种多方获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模式,保证了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长久生命力。但是由于物流金融在我国处于起步状态,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面临着诸多风险,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和金融创新业务,我国物流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3-4]。

2.1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物的所有权问题。首先,因为物流金融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容易产生关于所有权的纠纷问题。其次,目前我国的物流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物流公司以及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操作进行规范整合,这就造成因为法律空白而造成利益损失的案例增多,进而影响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目前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依据的法律主要是《担保法》、《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等,但其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也没有具体的行业性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因此业务合同中容易出现法律问题。另外,我国法律规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可以并购银行,对物流企业来说,在不违背我国金融法规的条件下灵活利用自有资金和信用开展业务是非常困难的。

2.2操作风险。物流金融业务是通过对出质人的资金流和物流的全程控制来控制风险的,业务中间环节比较多,操作流程相对比较复杂,因此物流金融业务从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熟练掌握质押物及其所属的行业情况,准确把握市场走势,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操作管理上不成熟,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在具体环节上凭借经验判断,缺乏科学依据;或者由于监管企业资质差、监守自盗,以及对质物的定价评估不够公正、准确等,都会造成质物不足或落空的风险。

对于金融结构来说,物流金融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仓单甚至物流过程纳入质押对象,这势必牵涉到对仓单和物流过程的定价评估问题。对金融结构内部来说,由于内部人员作弊和操作失误,使得金融机构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失。由于介入物流金融业务的时间不长,金融机构在贷款工具设计、资金筹集、风险管理方法和内部监控方面经验不足,或各种制度、法律的不健全以及制约作用,也难以避免一些操作过失。

对于客户企业来说,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物流企业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客户企业的融资损失,金融机构流程过于繁琐造成的融资效率太低、时间拖延等,都可能对客户企业带来损失。

2.3信用风险。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评估系统,在失信惩罚上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这就使得物流金融这一金融业务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社会信用保障,如果社会金融系统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物流金融业务出现危机性问题。

由于目前没有完整规范的信用体系,金融机构无法对客户企业的信用等级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中小企业在具体的业务流程比如生产、采购等环节中可能对金融机构采取虚假或不实信息的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这些现象使得金融机构无法获得真实数据,进而不能针对资金在使用上产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物流企业在融资业务中作为银行和客户的中介,一方面可能会为争取客户资源而向金融机构提供虚假数据,从而给金融机构造成误导;另一方面在信用风险管理数据信息的搜集上,物流企业得到的只是一些原始数据,在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2.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的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等。具体表现为政策制度、经济环境的改变引起质押财产价格波动,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在买方市场时代,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在不断加快,影响质押品销售的因素也在逐渐增多。随着物流金融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质押物变现风险也在随之增大,银行在处置质物时,出现质物变现价值低于银行授信质押物价值或无法变现的现象越来越多。由于这种环境的变化带给物流金融的风险是发生在企业以及银行的外部,并且是无法控制的,因此对企业和银行来说,将难以避免一些来自市场因素带来的各种损失。

2.5环境风险。环境风险主要指金融制度政策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包括相关金融政策的适用性、金融调控政策的出台、国内外经济的稳定性、汇率的变化及波动等。一般情况下,我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趋稳,对物流金融造成的风险不大。但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性的金融危机、汇率的跌宕起伏等,都会通过贸易、汇率等方面对物流金融产生作用。

3物流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提出以下风险防范对策[5-6]。

3.1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规范物流金融业务。为规范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需要,相关部门需要在逐步的摸索中建立物流金融的法律,并完善物流金融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如《担保法》在法律约束的同时应该建立由中央银行和物流管理委员会牵头的宏观管理机构,对业务实行规范管理,并制定合理的惩罚程序和措施。

3.2加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物流企业应经常与金融机构、客户企业进行业务协调和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有效避免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作为银行和借款人都信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指定专门负责金融物流业务的工作人员,制定规范的金融物流业务操作办法,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进行操作。有条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辅助操作人员进行货物的管理,避免操作风险。

在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既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又要相互合作、互相监督,以利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在加强物流金融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经常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物流企业还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金和升迁机制,从而避免因此方面原因而诱发的道德风险。

3.3建立并完善客户的信用管理体系。在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客户资料采集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客户信用分级制度、合同与结算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信用额度稽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缓解银行和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控制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风险。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银行应选择信息化水平较高、资产规模较大、对质押物具备严格监管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的全国性专业物流公司合作,开展统一授信。物流企业应尽量避免与资信不佳的客户合作,同时与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定期走访客户。在从事客户评估时,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程序来规范实行,从事监管工作的物流企业要承担更深入的客户风险调查工作,并及时与银行沟通。

3.4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客户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等相关政策,取得金融机构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如统一授信就可以大大提高质押、贷款、结算等效率。物流企业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基础是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融资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物流金融风险。

3.5选择合适的质押物品种,有效规避风险。由于在质押品种的选取上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对于选取质押商品时要有一定的限制,质押品应当尽量是一种市场畅销、适用广泛,变现能力强、易于处置,价格波幅较小且不易变质(保存期至少一年)的商品,应考虑选取产品销售趋势好、市场占有率高、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生产商合作。要对质押货物品种选择、质押货物市场价格的稳定性以及质押货物是否投保等方面入手;同时要考察货物来源的合法性,对于走私货物、违禁物品和国家禁止交易和限制交易的商品要及时举报;最后要保证质押货物的产权是明晰的、并已足额缴纳了关税、增值税、仓储费、运输费等税费,不存在税收及货物保管等方面的法律纠纷,不存在其他经济纠纷等情况。应建立对质押商品销售情况、价格变化趋势的监控机制,并设定合理的质押率。

3.6建立准确快速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面临价格波动等问题,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抵押商品进行细化管理,建立准确快速的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使物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动,掌握商品的市场价值和销售情况变化规律,及时获得真实的资料,从而对质押货物的评估和选择做出正确的判断,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对质押货物的评估与现实不符。在物流过程要充分了解企业和市场,严格监控商品的市场价值、企业的运营状况,从而对物流金融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1] 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 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1):1-13.

[2] 陈祥锋,朱道立. 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物流[J]. 物流技术,2005(3):3-6.

[3] 胡剑,李伟杰. 物流金融实务操作与风险管理[J]. 物流技术,2009(7):65-68.

[4] 周明. 物流金融的价值及风险分析[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1-4.

[5] 崔显林. 我国物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风险及对策[J]. 物流科技,2009(6):48-50.

[6] 宋焱,李伟杰. 物流金融:出现动因、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J]. 南方金融,2009(12):41-46.

作者:张晶蓉

上一篇:国家网络法律研究论文下一篇:创新作文环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