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论文

2022-04-21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而商业银行供应金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金融行业机构为能够对供应链的现金流进行盘活,并对整体的财务成本降低提供的系统融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的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对象,以此来缓解其融资的压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论文 篇1: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管理模式与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成为战略转型重要抓手。但是在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商业银行过度依赖核心企业(平台),伴随着核心企业脱媒和跨界发展,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业务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應对经济新常态下客户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本文分析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并从内部组织管理和产品创新角度提出供应链金融发展四大趋势。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商业银行 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和“三期叠加”关键期,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提速,金融脱媒加剧,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等内外部形势,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各商业银行寻求竞争力与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供应链金融根本在于抓住“核心企业(平台)”,因此对合作方依赖度较高。二是核心企业(平台)加速脱媒,部分核心企业成立下属金融机构或保理公司替代商业银行,或通过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手段替代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适应合作与竞争的局面,深入研究经济新常態下供应链金融特点,强化内部管理和产品创新,打造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一、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推进,将实现客户的批量拓展,增加新客户、新账户,进一步夯实客户基础;通过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制定差别化信贷政策,提升客户粘性,增强客户忠诚度;通过交叉销售,提高客户产品覆盖率,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通过建立链式营销服务平台,实现资金体内循环,带动对公存款、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中间业务及个人业务等的协同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综合收益。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思路和目标

商业银行通过为链条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来满足核心企业优化产业链条的需求,围绕产业-金融-链条,建立覆盖境内外、大中小微全量客户、线上线下的统一服务平台,实现一体化、自动化、专业化、差别化的“四化”目标,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水平。

(一)服务平台一体化

建设客户界面友好、操作便捷、客户体验统一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现“境内外、本外币、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提供“投资-融资-结算-管理”的一揽子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实现供应链业务一点接入、条线联动机制。

(二)业务操作自动化

对外,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平台)合作,整合双方资源,通过系统对接共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或平台上的交易客户,提供全流程网上操作的金融服务。对内,商业银行业务受理电子化,银行子系统交互友好,实现贷款受理、尽职调查报告、业务申报,合同签约,贷款投放还款等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三)服务模式专业化

制定供应链业务专项政策和产品管理办法。组建供应链金融专营团队,整体解决客户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选择供应链链条成熟、完整且链条企业较多的核心企业(平台)进行营销拓展。

(四)风险控制差别化

设计单独的供应链企业评级评价体系,创新整个链条进行整体授信机制,建立供应链融资预警平台,给予专项的信贷政策。深入研究核心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特点,实现经济资本占用精细化参数设置,探索建立相应风险预警机制,建立个性化、灵活的风险补偿和风险缓释方案。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

(一)供应链融资线上化趋势

供应链金融线上化顺应了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进行深度整合,通过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核心平台系统对接,实时交互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流程在线操作的网络融资服务。

网络供应链融资在银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开启了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在服务模式方面,银行与核心企业双方平台融合为一个新平台,“三流”数据全面共享,流程齿接、信息实时交互,银行深入了解每个平台的经营情况、业务流程、发展阶段和金融需求,为核心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的综合金融服务。在业务模式方面,整合银行与核心平台资源,在贷前客户准入、贷中交易信息确认、贷后风险预警、逾期处置等各环节合作发挥双方优势,链条企业借助核心企业信用和交易数据增信,以较低的融资成本解决资金问题。在业务操作方面,银行与合作企业(平台)、物流、保险、借款人等互联互通,信息数据自动驱动业务,全流程在线方便快捷,提升银行集约化经营能力。在风险控制方面,运用交易、物流、保险等相关数据信息,自动预警、远程视频监控、共同控制风险。

(二)链式营销趋势

从营销单一企业向营销整个链条转变,“一链一策”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定制产品,开展链式营销;转变服务理念,由简单的银企关系向协作发展转变,改变传统的企业提出需求、银行提供产品的合作模式,转为核心企业向银行提供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业务信息及数据,银行与核心企业共建供应链管理平台,在有效控制“三流”的基础上,为整个链条提供全方位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实现银企共融、协同发展。

(三)专业团队服务趋势

组建总分支各层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专业团队,打破传统条线管理,由专业团队负责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和管理,负责辖内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营销、方案制定、产业链分析研究、线下产品线上迁移推广等工作,提升供应链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专业专注管理与服务。

(四)盈利综合化趋势

将供应链作为整体服务对象,依据链条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紧密度、业务量等要素,制定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综合定价机制、收益分配机制。转变传统的以单一客户、单一产品为对象的思路,向充分挖掘整个链条的需求,考量供应链全链条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进行综合定价,实现单点盈利到综合化盈利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燕.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27-129.

[2]白世贞,黎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的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3,2:234-237.

[3]董少广.以差异化推动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思考[J].国际金融,2013,06:24-28.

[4]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36-41.

[5]孙莉.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转型升级之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4,07:62-65.

[6]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42-45.

[7]郭卉,周敏.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必然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2,15:66-67.

作者:赵洁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论文 篇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而商业银行供应金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金融行业机构为能够对供应链的现金流进行盘活,并对整体的财务成本降低提供的系统融资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的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对象,以此来缓解其融资的压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理论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识别,最后结合实际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有效策略加强研究,希望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供应链金融 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及主要内容分析

1.1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供应链主要是围着着核心企业,并是商业银行所承担的相对比较高的业务,故此针对商业银行而言,最为主要的就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理。其风险主要是商业银行在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实施的融资,这一环节会有诸多影响因素造成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的则有可能发生资产不能有效收回的风险。所以在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价值就是对这一链条上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行有效的处理。另外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主要就是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对上游企业或者是核心企业以及下游企业进行的金融服务,其体系如下图1所示[1]。

1.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内容分析

商业银行进行的风险管理最为主要的是在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的,并通过其他的诸如人力资源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各种资源允许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样就能够将所承担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得到管理,从而能够达到风险及收益间的平衡。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内容上来看主要有风险的识别和评价以及控制,其中的风险识别是基础,主要是对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然后对这些风险的性质等进行合理化的归类并找出原因[2]。再者就是对识别的风险加以评价,主要就是在风险的度量层面,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加以详细的分析,然后判断采取的控制措施。最后就是对风险的控制,在控制的方法上主要有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转移和风险的预防、风险规避。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在金融服务上进行了创新尝试,但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以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业务发展上存在着一些风险问题,从总体来看,国内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发展中的阶段性欠缺的弥补已经非常迫切。在这些风险问题上体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上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动产担保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得到有效健全[3]。由于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将存款和应收账款等作为重要的担保物的信贷形式,所以在法律上的不完善就会对商业银行的项目开展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这样就会带来诸多风险。

其次就是金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在实际的发展上较为滞后,并且在操作平台上也没有得到有效支持。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业务的交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能在珍视贸易的背景可视度上得到有效加强,所以金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介入就能起到保障成本的作用。但在实际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系统化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比较欠缺,所以在融资环节的额外割裂成本就较为巨大,这样就不会实现供应链中的资金信息流有效对接,从而带来风险问题的发生。

再者就是金融监管结构理念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转变,由于监督部门的创新供应链金融监管思路对银行的业务创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所以金融监管的结构理念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在实际当中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这也是管理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就是在商业银行的内部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自身不能对供应链的所有企业进行实施独立调查与有效的分析,还有就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4]。

2.2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分析

针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识别非常重要,这能够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为风险的有效管理打下基础。风险识别要能够从多个层面进行,首先在法律风险的识别上,主要就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所以造成了法律执行力及可操作性不强,最终造成动产担保物权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当中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另外就是动产担保物权法律制度实现的不完善。而在操作风险的识别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授信调查以及融资审批和出账授信后的管理层面,由于操作人员的关系造成了风险发生。另外还有信用风险识别以及市场风险识别[5]。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实施

3.1 构建商业银行优势目标定位管理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状况,并和当地的政府相结合,借助政府力量将地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能够对核心的企业选择加以详细考虑,针对这一方面要能够有明确的要求,在准入体系上进行有效的建立。核心企業的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要得到有效明确,在供应链的成员方面要享受核心企业所提供的排他性特殊优惠政策,并对其成员设定奖惩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供应链成员在工作当中能够将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3.2 加强供应链金融法律的环境建设

对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要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这样才能在安全性上得到有效保障。要将相关的法律进行有效完善。在具体的法律完善措施上主要是将动产担保物权内容的可操作性进行加强,并设立专门动产担保物权法,从而进一步的将动产担保物的范围加以拓宽,将以往的动产抵押限制进行打破。还有就是要能够确立以及明晰动产担保优先权的规则,对动产抵押的等级机构进行明确,从而避免出现不同等级部门及同一部门不同地区机构现象发生。最后就是要进行构建动产担保物权的执行制度,将司法能力和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将金融及信息技术的环境进行改善优化,从而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3.3 商业银行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

风险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体系的构建较为重要,所以在这一方面要能够得到有效加强。首先就是对核心的企业选择要慎重,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其销售的规模以及行业类型。由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利益关联比较紧密,就能够通过信用捆绑技术将其得到有机的捆绑,从而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就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还有就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准入评级体系的设置要分别设置,根据孰低原则对授信人评级结果及额度限额进行明确。再者就是讲第三方仓储监管得以积极引入,要使仓储监管具有经营资格以及监管方要有比较完善的商品检验及检测技术,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

3.4 加强风险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从微观层面来看,对商业银行金融供应链风险的管理还要能够从子系统的完善上进行强化。这一环节主要就是对商业银行的数据服务体系加以构建,从而深度的挖掘金融交易对手、金融需求及信用资源。这样能够和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融合,能够对客户的交易与否进行明确的判断。不仅如此,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上也要能够有效进行,主要是和工商及税务等部门间的合作,将客户的信息及交易数据合理化的共享,借此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库完整度。在此过程中也要和电商平台相互的合作,充分将数据优势最大化体现出来,从而创造多种机构合作的金融生態圈。

4、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供应链发展还没有得到完善,在这一过程中的诸多风险管理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处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主要是能够将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吸收创新,从而对实际的风险管理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是系统化的工程,所以要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内进行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将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这样才能够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琪.基于粗糙集和可信性理论的订单融资风险评估[J].物流技术,2013,(13).

[2]胡愈,许红莲.农村物流金融“地融仓”模式运行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3,(05).

[3]秦云霞.企业供应链系统融资问题探讨——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J].财会通讯,2013,(14).

[4]刘远亮,高书丽.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基于北京地区信贷数据的实证研究[J].新金融,2013.01.

[5]陈长彬,盛鑫.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作者简介:

陈满连 (1979-),女,广东省东莞市人,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职务:学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广东广州市 510000)

作者:陈满连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论文 篇3: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产业经济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针对产业供应链设计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一方面它优化了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改进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流,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有效解决了客户融资难的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了销售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新的金融创新服务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但各商业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057

1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基础,为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依托,通过核心企业专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完整的闭环供应链金融链条,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充分获取链条上各个信贷企业的有效信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2)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客户群体。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突破了传统银行信贷融资的模式,以核心企业为基础,通过真实的贸易背景,注重交易过程的封闭性、连续性以及信贷资金的自偿性,将一些通过传统银行信贷业务难以实现信贷融资的中小企业纳入了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商业银行客户群体,为商业银行开拓了更为广泛的客户市场。与此同时,供应链产品具有整体效应,在供应链体系中,各主体之间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有效派生其他的业务机会,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份额。

(3)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盈利模式。一方面供应链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经济收益,企业供应链融资是以贸易类合同为背景,企业的融资模式具有“时间短、次数频、还款快”的特点,这就势必会通过量的积累增加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商业银行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涉及的参与主体较多,在供应链金融活动中会产生大量、多样化且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经济收益。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国内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而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系统不能够对其做出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尤其是针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无法做出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商业银行就难以准确掌握供应链的整体状况,银企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授信风险,商业银行与客户交易过程中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处于被动地位,企业故意隐瞒对自己的不利信息,对外公布企业利好信息,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对企业错误评估。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经营过程中,利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难以应对当前复杂供应链融资环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供应链金融业务属于专业化较高的新型业务,尤其是近年来网络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更提升了该项业务的专业化程度,这就势必提高了供应链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要求,供应链金融人才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熟悉供应链全流程的运行规律,更要了解供应链条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产品的特点,但是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中比重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业务熟练度较低,在业务过程中对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有限;其次,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跨度较大,供应链条上的成员分属不同的行业、区域、规模等,而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单元对应国家行政区域的总支行层级管理模式,使得供应链风险管理在贷前调查、贷中操作、贷后管理等环节上存在较大困难,增加了风险管理难度;最后,供应链金融业务不同于传统授信业务的信贷技术、操作流程与营销模式,当前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只是按照传统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没有针对供应链金融专门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2)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较大。随着供应链业务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为商业银行贡献了较高的经济收益,各家商业银行为了争抢市场份额,纷纷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重要发展对象,因此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入手,在市场定位、产品渠道建设、产品设计、客户偏好、系统技术等方面都基本相同,银行为了获取客户,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低价竞争来争夺市场,而在供应链产品设计方面都缺乏产品创新,银行间供应链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偏高。

(3)国内金融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供应链业务网络化进程,供应链业务的网络化能够有效降低供应链业务的成本,增加供应链主体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会提高供应链业务对金融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要求。而目前国内金融信息与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而且国内商业银行并未普遍将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与供应链金融进行有机整合,阻碍了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策略

(1)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风险防控措施。首先,认真甄选并严格准入供应链核心企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在客户营销阶段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审查,挑选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优、行业规模大、企业影响力强的企业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并对其上、下游企业进行严格筛选与准入;其次,要充分重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利用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排他性优惠策略,实现信用绑定,降低商业银行承担的信用风险;再次,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人才培养,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对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防范措施,对融资企业贷前、贷中、贷后工作进行严格管理;最后,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分析与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利用该机制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信号的检测诊断,通过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异常信号,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大小及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同时将采集的信号传输给供应链金融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对各项风险指标分析与判断,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将有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小。

(2)推进供应链金融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实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规模化、跨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全力推进供应链金融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扩大供应链业务的辐射范围,借助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建立虚拟的扩展供应链,构建内部网络运行系统与外部网络运行系统,引入先进电子商务条件下的营销策略与渠道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供应链资源,同时利用当前先进的RFID、GPS、EDI等信息技术建立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以信息的形式及时反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资金流动等信息,使商业银行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其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情况,实现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三流合一”,有效降低其供应链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的经济收益。

(3)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品牌宣传与产品创新。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应结合本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特点,加强品牌宣传力度,针对不同行业、领域与规模的供应链业务,采取不同的品牌宣傳策略,做到精准营销,采用广告、新闻、报纸、杂志等渠道提升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加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结合银行自身特点,谋求差异化竞争,避免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同质化,最终形成具有专业影响力、认知度高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军,盛昌琴,王智超网络环境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特征与措施[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2011(12).

[2] 胡星,刘欣探析商业银行推行供应链金融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6(26).

作者:薛静

上一篇:教科书中的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房地产投资基金信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