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机械设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面对石油行业目前人才培养的急迫形势,继续教育已成为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则可充分发挥双方资源及能力优势的合力,这符合中国石油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切合实际、高效可行的教育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油企业机械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油企业机械设计论文 篇1:

浅谈石油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石油机械设计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提升石油机械设计的水平。因此,本文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石油机械化设计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趋势,然后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石油机械设计优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机械设计;发展;趋势

当前,如何进行石油机械设计的优化与发展是重要的发展课堂,需要掌握好石油机械化设计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趋势,从复杂化的系统建模和方法研究、复杂系统化搜索策略的优化研究两个主要方面进行石油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的研究。

一.石油机械化设计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化社会中,石油机械的优化设计已经不仅仅是针对现有的零部件,越来越关注一些系列或整机产品、组合产品以及复杂性的零部件。并且,在产品性能的要求上也逐渐从单一性向全性能与多性能的方向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复杂系统化的全性能、多性能优化要求。

对石油机械设计方面,对于机械的优化需要注重并加强复杂系统的整体寿命周期、多目标的优化,一定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优化工作,但是这涉及到多个学科与领域,所以单纯靠某个技术与学科是很难处理好的。所以,在当前社会中,机械优化是多种技术与多个学科间的领域集成与优化,并且石油机械的系统都是相当复杂的,例如注水系统、机械化的采油系统等等,但是其系统优化后获得的效益要远远大于零部件的效益。

由此可见,石油化工设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将机械设计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当前形势下石油机械发展的趋势,然后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促进石油机械设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复杂化的系统建模和方法研究

第一,全性能、多性能目标设计的特点就在于建模的系统与复杂性。例如,经济性能方面,尤其是在方案设计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对系统寿命的成本估算,因此具有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一般来讲都是运用语言变量来表达复杂系统化的社会性能,但是在语言变量的定量评价上海有待进一步研究。

可以说,复杂系统化的社会性能、经济性能与技术性能在整个寿命周期中具有很大的变化,例如企业产品的经济性能在寿命周期中将被分解为使用成本、制造成本、设计成本、管理维修以及回收成本等等。这样一来,在系统化的整体寿命中对全能目标的实现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并且这也是对复杂系统化建模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灵活运用权系数合成的多目标系统方法实现对多目标的有效优化,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当前石油机械复杂性系统优化的作用。然而,在系统中对多种子系统的发展相关性方面较为复杂,这就在某种意义上增加了确定多目标系数的难度,并且需要相关的研究决定。

第三,针对较大型的复杂化系统,需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就需要利用近似建模与简化建模等有效方法进行研究。也就是说,在大型复杂系统中每个结构部件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性,例如一体化机电系统之中的电子、液压、机械等多个子系统之间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因此就可以采用分级系统建模。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分解模型的方式实现简化建模的发展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模型在近似与简化方面一定要保证各级子系统与复杂系统之间的精确度。

第四,选择多媒体技术、智能建模、柔性建模等方式,应用好模糊优化的工作原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建模的真实性与效率,但是它的实现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第五,实施并推广可靠性优化与随机优化等有效建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随机因素,而优化模型自身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可靠性、容差设计、统计均值、概率等多种形式的模型。所以,在处理这类优化问题的时候就一定会用到随机函数的随机优化、数值计算以及概率分析的知识。而随机优化作为可靠性优化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第六,在进行非数值知识的模型优化环节中,需要提供和选择定性解而不是非数值化的解,例如结构、效应等等,这些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是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实现自身设计变量的表达。可以说,这种设计变量通过有效的形式可以实现具体数值的转化,但是在本质上已经失去了自身的数值价值,起到重要的标识性作用。最后,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设计的变量性,所以在石油机械设计发展方面,需要结合石油机械的发展情况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然后适当引进先进的机械化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深入研究。

三.复杂系统化搜索策略的优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动态结构的优化设计是建立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之上,并且会获得更好的发展。而石油机械设计也会涉及很多动态化结构部件的优化设计,逐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静态化部件优化设计。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解决这种复杂问题上具有强有力的速度优势,是一种实现石油机械动态结构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应用优势,拥有更加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但具体实施与研究方法目前还只是处于起始阶段。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逐渐变大,因此这就需要注重并加强石油机械设计及其发展趋势,这样才能保证石油开采总量与质量,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需要了解并掌握石油机械化设计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趋势,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与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进行石油机械设计,有效进行复杂化的系统建模和方法研究以及复杂系统化搜索策略的优化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机械设计在石油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卫平.试论石油机械中的绿色设计理念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14).

[2] 张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路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18).

[3] 赵鑫.试论石油机械加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01).

作者简介:刘俊良(1992-) 男,汉,新疆石河子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在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石油机械方向

作者:刘俊良,田宇,李子伦

石油企业机械设计论文 篇2:

探索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的机制

[摘要]面对石油行业目前人才培养的急迫形势,继续教育已成为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则可充分发挥双方资源及能力优势的合力,这符合中国石油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切合实际、高效可行的教育模式。因此,亟须探索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发挥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协同优势”效应;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提高人才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石油高校;石油企业;继续教育;机制

党的十七大把“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摆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石油高校应该发挥学校优势,积极参与,通过与石油企业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大力推进石油企业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推动石油企业发展的有益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使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协同开展继续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联合开展石油企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是指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开展石油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现代教育观在石油教育中的一种体现。它是培养双方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上寻求的一个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培养双方的环境及师资优势,在理论和实践上为石油企业人才素质的持续提高提供良好的环境。

现代化石油企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可以通过石油高等教育完成知识的传授;而能力和素质的真正提升不是单纯靠石油高校培训可以解决的,还需经历由石油高校学习到石油企业的生产实践,再由石油企业的生产实践到石油高校深造这样多次反复锻造锤炼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必须通过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来实现石油企业人才的复合性和创新性教育。

目前,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石油高校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石油企业找上门来要求合作,双方共育人才的观念不强;二是继续教育的内容陈旧、落后,多以岗位培训为主,学历教育及其他类型的培训较少;三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受教育对象,继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教育模式欠灵活;四是双方各自教育资源的优势发挥得不够,形成的合力不大,人才培养的资源协调效应较弱;五是石油企业的生产任务很重,很难抽调大批员工到石油高校进修、学习,而石油高校走出去到石油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主动性不够。因此,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活动难度较大。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许多石油企业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工作,但由于内部教育资源匮乏,开展继续教育力不从心。石油高校作为“巧媳妇”正等米下锅,石油企业就自然成为石油高校的主攻高地。这就使探索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协同开展继续教育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二、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协同优势”效应

石油高校教育与石油企业教育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而非单纯的教育与实践关系,二者作为石油生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规律。双方都为石油企业生产力的生成而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上发挥着石油教育和生产实践的作用。因而,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它们的合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可充分发挥双方在教育主体力量上的优势

石油高校不乏基础理论上的师资队伍,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背景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在实际操作及新设备的应用中还缺少经验,因而他们在实践上缺少实际指导经验。石油企业不乏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长期的生产实践使他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与环境应变能力,但由于石油科技知识的迅猛发展,以及当前由石油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带来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使他们接受继续教育成为了必需,而且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教育的脱节也造成他们在理论知识上与实践操作的脱节。因此,加强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的教育合作,通过合力共育人才,使石油高校的学员到石油企业进行实践训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从而有利于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石油企业也应不断把一些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送到石油高校,通过继续教育使他们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以及相关高科技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个人技能和用科学方法管理企业的能力。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应互相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培养出的人才在知识与能力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即通过双方的合力获得人才继续教育的“协同优势”效应。

(二)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共同承担继续教育的任务,可以集聚二者在培训上的优势

石油高校的培训强调接受知识的自我选择及自主能动性,具有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创新的能力。而石油企业的培训则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力求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严格遵守生产规律,充分运用生产技术,以培养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生产技术的运用与知识的学习一样贵在创新,石油行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复合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而教育任务单一的第一任职培训很难完成这种复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在人才使用过程中企业对其开展后续性教育,从而达到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完美结合。在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两种不同模式下培养的人才既具有自我创新能力又能在生产实践中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因而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应联合起来共建石油企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承担继续教育任务,集聚二者在培训上的优势,这就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

(三)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联合开展继续教育有利于实现能力素质的综合

石油企业如何更好地发展在于它的领导,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胆略,二是方法。胆略主要靠生产实践锻炼,而方法却只能靠学习才能实现。胆略亦是经验的象征,要靠实践积累来形成,石油企业的培训重在生产实践中培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它可以培养企业家的胆略;而方法则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高科技手段,石油高校的培训可以培养企业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及手段。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要求企业的领导和各类人才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即胆略与方法的统一。这就要求石油高校教育与石油企业教育相结合,通过两种学习途径的结合实现素质与能力的综合。

三、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机制,提高人才的整体效益

(一)在观念转变上,双方要树立共育人才的观念

石油企业已进入国际化经营阶段,对外合作不

断扩展,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要求人力资源战略的配合,人才是企业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资源,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因此,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要树立共育人才的观念,要注重对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石油企业要确保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到石油高校接受继续教育,而石油高校则应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很快适应石油企业的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对工作时效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石油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增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观念。此外,在联合开展继续教育的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还应树立双主体观念,把石油高校和石油企业作为继续教育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在教育体系上,石油高校和石油企业在联合培养人才中应构建合理的复合与创新知识内容培训体系及多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形式

继续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要求内容一定要新,一定要超前,否则就会“穿新鞋走老路”,落后于时代。这就要求石油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并认真研究国际国内石油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追踪石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综合考虑石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因此,在教育体系上,石油高校和石油企业应构建合理的复合与创新知识内容培训体系及多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形式。首先,要把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方面的内容作为教育的重点,既要充分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又要体现它的前沿性和国际性,突出“复合性”和“创新性”的特色,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其次,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注重技能内容体系的建设,知识只有与技能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提高受训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再次,人才继续教育机制还要构建能力培养内容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参与生产实践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最后,石油高校要贯彻“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根据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整合双方的教育资源优势,开设本科、专科、专升本、二学历本科、二学历专科、研究生课程进修、在职培训等多种类型的继续教育,推出一系列高级研修班、培训班,覆盖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化工、机电工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法律、外语等多个领域,通过举办各类进修班、培训班,为石油企业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

(三)在教育层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受教育对象,继续教育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建立适应的模式

开展人才继续教育应针对受教育人员的所学知识,增强他们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石油高校继续教育应以现代教学设计程序理论为指导,加强培训知识内容的针对性,针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员科学的思维能力及宏观把握能力。在中国培训教育中,流行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教学设计程序,该程序既适用于一门课程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又适用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其主要步骤是:确定教学目的—阐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计划—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修正。石油高校要运用现代教学设计程序理论,针对不同层次的受教育对象,在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设计与优化,建立脱产培训与半脱产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等教育模式。大庆石油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了具有吸引力的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即把学历教育的课程安排在培训期间完成,以使学员在培训期间就能学完学历教育的全部课程,待学员取得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后,就可按规定的学制取得学历。2007年,大庆石油学院通过成人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大庆油田和大港油田开办了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四个专业的优秀市场化用工及子女合同工本、专科学历教育培训班,为油田生产一线培养了380名急需人才。这种办学模式深受石油企业及广大职工的欢迎,使培训学员既接受了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又获得了本、专科学历文凭。

(四)在教育资源上,石油高校和石油企业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共享

石油高校具有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条件好、办学和教学管理制度完备、科技资料储备丰富、科技信息量大等办学优势,可建立继续教育理论教学基地。石油企业具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有一批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为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中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条件,同时还有丰富的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资源,可发展网络和远程教育,这样既能建立继续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又能建立网络和远程教育基地。因此,石油高校和石油企业要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教育资源共享,尤其要建立一支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与学校以理论见长的教授相结合的“双师资型”教师队伍。组织教学时,理论教学侧重于选在学校,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教学侧重于选在企业,并充分发挥“双师资型”教师队伍的作用,这既可节约经费,又能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目前,大庆石油学院利用办学优势建设了功能齐全的继续教育大楼,建筑面积为13679平方米,是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石油石化类人才培训中心;同时,大庆石油学院利用石油企业的教育资源在大庆、吉林、辽河、新疆等油田建立了25个校外教学基地,与其开展长期的继续教育合作,每年为其培训各类技能和管理人员3000余人次。

(五)在教育形式上,要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继续教育形式

石油企业大都远离市区且处于较为偏僻的地方,生产任务又很重,很难抽调大批员工到外面培训。因此,石油高校应根据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在继续教育形式上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大庆石油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最为有效的“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继续教育形式。“请进来”就是石油高校利用校内教学资源,与石油企业合作,把企业员工集中到学校进行脱产集中培训,发挥校内教师、管理人员和继续教育基地的作用进行封闭式教学管理;“走出去”就是石油高校要主动与石油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发挥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管理人员和继续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时学校也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到企业共同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方便了企业和学员。

四、实施联合继续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落实好“训用一致,先训再用”的原则

要健全继续教育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系统配套的石油企业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使继续教育工作与员工的岗前培训制度相结合。落实好“训用一致,先训再用”的原则,使培训与使用一一对应,建立继续教育学分制,进入员工档案,最终实现与员工的职级待遇挂钩。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监督机制

目前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之间开展的联合继续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在培养对象的定位上没能把他们融入统一的管理之中,因而在管理体制上也没明确各自的责任,对选送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只注重培训的过程与时间而不看重培训的质量,这使许多人员不能充分利用学习机会。所以,在对学员培养质量的审核中要变“过程时间审核法”为“终极质量审核法”,这样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此外,还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高度统一,不仅要保证人才培养方面的正确性,还要确保培养人才上的高效性。这样才能激发人才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从而有利于教育监督机制的良好运行。

(三)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

石油企业大都远离市区且处于较为偏僻的地方,与石油高校的信息沟通显得极为重要。双方间信息的沟通是形成继续教育合力的关键,只有信息开放才能形成资源共享。同时,开放的信息系统也有利于双方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继续教育中的问题。通过信息系统达到软硬件管理建设上的协调一致。在交互、同步、高效的基础上形成双方资源的合力,从而达到一种人才培养的资源协调效应。

面对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及石油行业目前人才培养的紧迫形势,继续教育已成为石油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石油高校与石油企业各自的优势联合开展继续教育则可充分发挥双方资源及能力的优势,这符合中国石油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切合实际的、高效可行的教育模式。

责任编辑:夏畅兰

作者:石瑞祥

石油企业机械设计论文 篇3:

试论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石油方面重大项目的实施,不少企业也学习了不少的科技創新能力,取得了较为乐观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在管理方面还继承着传统的管理模式。所以石油机械制造业需要进行科技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这个行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机械制造业 科技 创新

自1978年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石油机械制造业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充分引用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并经过与我国实际国情的具体结合,不断创新与发展,使得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业在技术水平方面以及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才刚刚被国际世界认可,这就使得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在整体发展水平方面与国外相比较,尤其是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有着较大的差距。还有一些石油机械制造业的管理者仍然运用原来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认识到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为石油机械制造业带来的危机与压力。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石油机械制造业需要进行科技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这个行业更好的发展。

1 了解石油机械制造业的科技创新

1.1 何谓机械制造业 就机械制造业来说,它是一种从事各种机械性方面生产的一个行业,主要包括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等等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机械制造业主要是为了整个的国民经济来进行技术装备的提供,这就使得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 科技创新的含义 所谓的科技创新就是原创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总裁。它主要是指创造性地运用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工艺,使用新的生产方式和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此来更好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实现产品质量进一步地提高,提供一种新的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2 简要分析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情况

2.1.1 2008年经济危机后,石油机械制造业的设备需求下降。自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使得石油机械制造业在设备需求量方面产生了下降,但是生产石油的成本却在不断地增加。这些影响首先体现在世界经济危机之下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减少,处于一种疲软状态,更是影响了对于石油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量。根据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08年一月到八月之间,国内成品油消费同比增加可以达到15.8%,但是到九月份就下降到8.7%,十一月份全国的原油加工量则呈现出一种负增长的趋势,成品油的库存量是居高不下的。其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还体现在石油勘探企业的经济效益呈现下降趋势,造成了勘探工程所需要的设备进行采购有所迟缓,甚至取消。再次,经济危机使得石油机械制造业所需的上游的产品在进行采购时价格产生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些都使得石油机械制造业在设备需求量方面下降而且生产成本增加。

2.1.2 石油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我国对于石油石化两个大型集团的政策,可以看出集团内部的机械制造企业和它的油田主业部分进行一种关联交易,原则上集团油田内部的机械厂可以实现产品的生产就会先在集团的内部实行采购,这就使得油田内部的机械制造业可以更好的利用内部对于其自身的市场保护政策。这样做就使得产品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的趋势,再加上油田内部可以很熟悉的了解油田市场行情,得到采购信息的速度就会加快,这样做就会造成不是油田内部的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在营销活动方面难以展开,但从整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来看,用户对于石油机械制造的产品在外观、功能以及服务方面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会打破石油企业内部机械制造企业独自发展的局面,从而更加要求石油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实现多样化、个性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这使得对手给予的压力也不断增强。

2.1.3 国外的石油机械制造业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自己的石油机械市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外的大型机械生产商看准了中国市场,分享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必然给我国原有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这就使得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更加稳定的发展,必须走上联合加工的道路,各个企业之间必须进行重组的建设,以实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集团化发展,这也是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要想更好发展的大势所趋。

2.2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所处的现状

2.2.1 石油机械制造业从无到有的发展是一个突破。我国的石油工业在不断的发展,这就为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进行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渡,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品种到门类齐全的发展,完成了高精尖石油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才能拥有到自己可以生产任务,可以看出我国在石油机械制造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成绩。从重大的石油机械设备生产来看,石油开采所需要的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热洗车、采油车、修井机、洗井车等各种机械设备,以及钻井工程需要使用的电动钻机设备在我国都可以实现生产,而且这些石油机械制造设备的生产已经形成了系统化和专业化,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的需要,一部分产品还可以出口到中东、中亚等地区。

2.2.2 石油机械制造业在发展中面临较大的威胁。虽然,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在整体发展而言,取得的经济效益普遍是不好的,有些机械制造企业已经处于窘迫的困境,甚至一些严重的还被迫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起步较晚,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达到国外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运用,以及如何根据我国特有国情进行适时的创新能力还是不足的,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抗衡。

3 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3.1 石油机械制造业在管理体制方面不能很好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我国现有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改组而成的,一般都是把原有的机械厂经过初步的重组或者改制形成一种新的总厂模式,或者是较为新颖的公司管理模式。虽然,机械制造企业的形式体制已经进行了改变,但是实质在运作之中,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仍旧是采用原有的体制模式,尤其是企业结构和管理制度方面体现更是明显,机构在进行设置时,依然需要强调和上级进行对应,缺乏自主管理的权利。

3.2 在分配机制的建立上不够科学和完善 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车间管理者和车间员工在进行薪酬分配时一般主要采取两种分配方式。第一种分配方式是,车间单纯的负责生产,而产品如何经营则是由企业进行总体管理的,这样使得产品的营销与车间是断裂开来的,营销与车间无关。第二种分配方式则是与第一种方式对立的一种形式,企业把经营权全部放给车间进行管理,企业在内部只是进行市场的模拟,这就使得车间如果想要生产产品首先要向企业的内部进行财务的借贷,生产完结后再进行产品的营销,车间要对于这些全权负责。这样做就导致了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时,应对能力降低,使企业不能更好的发展。

3.3 对于上线的新产品,审批的过程是十分繁锁的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在管理模式调整方面,以及用人、分配方面要想进行一定的变革,都需要上级对于这些改革进行一道道程序的审批。而企业如果想要把新产品上线,更是需要获取上级的批准,如果要进行一个新的项目,就需要从调研、论证、编制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审批,经过这些繁琐的程序之后,项目审批下来之后,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生产时间,使得这个项目可能会面临一种窘境,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4 我国对于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发展要改进的措施

4.1 学会树立科技创新的观念,具备科技创新的意识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要加强对于科技创新观念的培养,增强每一位管理者以及每一位员工不断进行创新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这个企业不断吸收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地发展自我,更好的实现跨越式发展。

4.2 石油机械制造业要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企业在指定战略计划时,要把科技创新发展作为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更好的屹立于激烈竞争的市场之间,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取得优势地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

4.3 企业要敢于突出创新,不断进行科技研发 企业在进行生产研发时,要敢于进行突出的创新,要使得企业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主研发的开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水平,追求在一些方面可以具备世界先进水平,增强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争取市场,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企业还需要有长远发展的见识,研发并且实现一些新产品的储备,更好的面对市场的变化。

4.4 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率 企业还需要不断进行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要敢于对于技术设备进行改造的资金的投入,适时地引进一些先进的生产设备,并且要学会更好地运用这些设备,争取研究透这些设备,在这些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研发,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还要提高员工积极性地调动的能力,加强员工的日常培训以及考核,建立完善的奖励处罚机制。

4.5 加强科技创新的培训,提高效益 企业还需要运用不同的形式求得更好地发展,比如可以采用联营加工的形式,促使员工更好地学习技术,提高企业的效益,达到进一步地发展。

4.6 学会运用科技创新,降低成本 企业还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来降低产品生产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定的价格优势,使得企业的产品可以占据更大的的市场,实现营销。而要想实现这一过程,企业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更好的适应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更好地发展。

5 总结

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促进科技的创新,在知识方面进行创新,在技术方面不断提高,还要学会更好地运用现有的先进的管理创新,从整体上实现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琳.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财会通讯,2011(23).

[2]石琳娜,石娟,顧新.基于知识溢出的我国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软科学,2011(08).

[3]陈耀.技术创新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J].中国橡胶,2011(15).

[4]刘鸽.企业技术创新对策综合分析[J].企业经济,2011(04).

[5]孙冰,林婷婷.关于技术创新的系统论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11(02).

[6]北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课题组.国外企业技术创新经验借鉴[J].科技智囊,2011(04).

[7]徐秋生,刘荣成,王洪海,王丹,张文彗.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1(Z1).

作者简介:李选玉(1964-),男,河南内乡人,董事长,高级机械工程师,研究方向:石油机械设计研究及企业管理。

作者:李选玉

上一篇:本乡本土民间艺术论文下一篇:工学结合酒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