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构建下传统文化论文

2022-04-15

语文教育内容包罗萬象,其中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始终。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场所。“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迫切需要教师提升课堂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知识学习和基础巩固,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传统文化有助于教师结合优秀文化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文化构建下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文化构建下传统文化论文 篇1:

传统文化视域下宝鸡“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构建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地处关中平原的宝鸡,有着内涵丰富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如西府社火文化、凤翔泥塑文化以及关学文化,都具有极强的标志性和可塑性。通过对这些文化的挖掘与整合,打造文化旅游IP项目,从而构建宝鸡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

【关键词】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

在全面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就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呢?首要还是要结合当地的发展实际,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一、基础:宝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一)西府社火文化

在我国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里,西府社火就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宝鸡市陈仓区更是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社火艺术之乡”。更令人值得骄傲的是,陈仓区的“天地社火”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民间艺术大汇演。在今天,西府社火已经成为刻在宝鸡人民内心的文化印记。

(二)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早在2006年就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展现了凤翔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创造力,也展现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其具体的手工艺品泥塑马、泥塑羊以及泥塑猪还曾登上了登国家生肖邮票主图,而其发源地六营村也被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其主要传承人胡深就是泥塑马和泥塑羊的创造者,胡新民更是泥塑的国家级传承人。

(三)关学文化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理学家张载思想的精髓,又称“横渠四句”。张载,眉县横渠镇人,其所创立的学说又被称为关学,这四句话也是张载思想的核心所在,从个人层面的道德精神价值,到天下民众的使命践履,再到传承儒学之道,最后到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它不仅影响了关中学术,更是对塑造关中人格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关学文化的影响下,关中人民深受躬行礼教、笃行践履、经世致用、崇尚气节的关学品格影响,形成了崇尚文化、重视社会教化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善良正直、诚实笃厚的文化性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礼仪,也成为今天关中地区的重要文化根源。

二、路径:合力构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

(一)政府统筹

“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的构建首先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这也是实现文化产业化、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由之路。宝鸡市政府在对西府社火文化、凤翔泥塑以及关学文化等的保护以及发扬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在统筹的力度、广度等方面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落实。例如今天的西府社火文化,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没有呈现规模化、系统化地发展弘扬;在融入市场的过程中缺乏更为新颖有效的方式。而凤翔泥塑文化则面临着生产性保护下的艺术单一问题,缺乏创新;所打造的文化旅游体验区规模效益小。眉县的关学文化则面临着传播范围小、影响力小、融合度低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统筹规划,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旅游资源规划并组织实施,做好顶层设计;必须积极鼓励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参与平台;必须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品牌官方宣传推广,形成品牌效应;必须整合、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设施保障。

(二)社会参与

政府统筹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要积极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这是建立“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社会参与实际上包括了社会团体参与与个体参与。例如在关学文化的品牌模式构建中,就少不了关学研究会等具体的学术研究团体的参与,少不了学校、教育机构的参与,例如凤翔泥塑村的打造也离不开一些创意团体的参与。个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特色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方面,例如凤翔泥塑的传承人继承,社火文化的个体学习、认可及保护,关学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等,这都需要更多的开拓型的人才参与其中。

(三)企业创新

企业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的重要外部援助力量,是“文化+旅游”实现的桥梁。一方面,企业可以实现宝鸡特色文化的创新性轉化,例如设计西府社火的周边文创产品,对凤翔泥塑进行产业化的加工,设计关学文化的创意产品以及创意推广等,使文化能够实现真正的落地。另一方面,在开拓“文化+”的内容上,企业承担着传统文化意蕴向产品转化的重任,它们是文化产品的创意者,是文化产业链的构建者;在开拓“文化+”的技术上,企业是特色技术的开发者、应用者,是品牌打造的关键环节;在开拓“文化+”的宣传推广上,企业与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板块。因此,企业和政府应形成合力。

三、实施:传统文化视域下宝鸡“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构建

(一)西府社火+旅游品牌

1.“社火”产业化发展,建立文化品牌效应。

西府社火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也必须融入市场,进行产业化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社火民俗艺术的支持与引导,可以考虑将陇县社火与陈仓社火联动举行活动,形成定期表演艺术,除了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之外,定期定点定主题举行两地区社火表演活动,扩大影响力,增加知名度。除了表演之外,也可以举行主题社火大赛。此外,在保留“社火”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文艺创作,对有创意的产品、有贡献的人进行适当奖励。政府牵头打造社火文化旅游体验区,吸引民间资本的注入,吸引消费者的喜爱。

2.创意发展,打造周边文创产品。

在对社火进行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受众的审美与喜好等,进行创意化的产品呈现,打造出一批可向市场推广、深受年轻人喜欢的周边文创产品,例如扇面、书签、文化T恤等等。而文创产品的设计,应是在社火原有的图形、形态中进行元素提取,如脸谱、服饰、高跷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此外,文创产品的发明设计离不开人才,所以政府也应注重人才的引进与保护。例如陇州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传承人杨秉权,他致力于对脸谱的收集整理,并且结合本县的“社火疙瘩脸”创新出了陇州木锨疙瘩社火脸谱工艺品,成为产品走向市场的典型代表。

3.打造社火文化系统,推出主题系列活动。

宝鸡市政府对社火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应注意系统化、规模化。最好是能够在宝鸡全市范围内形成规模化的社火主题表演活动、交流活动。此外,可推出其它社火主题系列活动,如主题脸谱制作活动、主题社火体验活动、主题社火故事讲述等活动。

(二)凤翔泥塑+旅游品牌

1.继续推进泥塑村的打造工作。

凤翔政府筹备建设了泥塑村:六营村,力图打造民俗文化、泥塑文化一体的民俗旅游模式,但是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泥塑的质量却出现了下滑,导致产生了规模化生产和质量无法保证的矛盾。因此,在打造泥塑村的品牌过程中,应处理好商业化、创新性和传统继承的关系。例如凤翔泥塑的传承人胡新民,他就是在传承中又不断地走向创新,开设工厂,用企业形式进行制作生产,同时开班办学,使得泥塑的品牌走出去。

2.联动凤翔其它民俗文化,打造消费者交互式体验园区。

凤翔地区除了泥塑之外,还有木版年画、打铁花、草编剪纸、皮影刺绣等闻名的民俗文化可与之进行联动,利于进一步打造消费者交互式体验园区。打造消费者交互式体验园区的首要条件就是形成规模化的民俗文化,例如六营村泥塑体验;其次就是民俗文化活动富有创意和吸引力,能够吸引消费者前来;再次,考虑民俗文化體验的受众更多来自家庭出游、大学生群体等,故而可以开辟不同的体验板块,或者不同主题的体验活动。

3.进行系统性的文化创意开发。

应注重泥塑产品的创意性转化,在提取泥塑文化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意,开发周边产品,例如年结礼品包装设计、钥匙扣、挂历、笔记本、冰箱贴、帆布包等等。在文化创意开发过程中,首先应该设计标志性的泥塑形象,这样在推广中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三)关学文化+旅游品牌

1.政府牵头,定期举行规模化关学交流活动。

关学与其他的民俗文化相比,学术性和文学性较强,所以在建立品牌的过程中,以交流活动为切入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宝鸡市政府或者眉县政府牵头,定期举行大规模的关学学术交流会、论坛峰会、研讨会等活动,扩大影响力。此外,应成立专门的关学研究会,进行深入地研究;应与西安高校建立长期的定向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而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也应相应配套,应继续提高张载祠、横渠书院的配套设施和管理,为交流活动提供优良的承载体。

2.设计周边文创产品。

和西府社火、凤翔泥塑一样,围绕关学文化进行周边创意产品的设计亦能推动品牌构建。在对关学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时,可以围绕张载形象和“横渠四句”进行,设计信封、书签、文化衫、文件夹等产品,向市场进行推广。

3.联动太白山,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一体的眉县品牌。

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眉县拥有着天然优越的生态旅游资源,除此之外,眉县还是猕猴桃生产基地,不同的资源为眉县提供了优良的品牌基础。因此,我们在打造关学+旅游的品牌过程中,应联动太白山,打造文化熏陶、生态观光、休闲生活于一体的眉县品牌。

IP项目的打造虽涉及多方面,但关键记忆点、代表性的成果必不可少。通过对西府社火、凤翔泥塑以及关学文化这三个IP项目的打造,可推动宝鸡市“文化+旅游”品牌发展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温昊.非物质文化遗产凤翔泥塑的发展路径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7

[2]尉超伟.宝鸡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及对策.[J].文化产业半月刊,2019,(8)

[3]孙雨馨.民族心理学视角下陈仓赤沙血社火的社会功能研究.[J].山西青年,2019,(5)

[4]洪方舟.对陇县社火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艺术生活,2019(1)

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一般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1JK0021。

作者简介:王芳,1991.5,女,汉族,陕西省榆林市,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国传统文化,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王芳

文化构建下传统文化论文 篇2: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

语文教育内容包罗萬象,其中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始终。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心的重要场所。“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迫切需要教师提升课堂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知识学习和基础巩固,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传统文化有助于教师结合优秀文化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带领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和强化学生思维提供了便利。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增加课堂文化教育内容,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步实现师生协作构建高效课堂,满足“双减”政策下提质减负的要求。

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更加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文明演变积累而形成的的民族特征、思想文化和概念的总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精髓,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要求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基础教育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进而借助优质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引导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砖添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挖掘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感受、继承和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循序渐进地满足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素质教理念在基础教育中遍地开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受传统教学理念、模式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选用口述式、灌输式教学方式来讲解关键知识,帮助学生应对考试。从长远来看,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语文教学价值,难以满足学生的长期与综合发展需求。初中阶段学生处于思维情感和文化认知发展的重要转变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注入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人生哲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便于教师借助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创新和发展,同时让学生在趣味的文化学习中扩大知识储备,由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推动语文教学增质增效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要求教师将目光集中于创新课堂教学过程,吸收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推动语文课堂增值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包含经历过历史洗涤而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同时也包含了融合当今多元文化的主流文化。不仅使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而且紧贴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融合传统文化,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理清语文中语言知识学习要点,还能借优质文化熏陶学生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建立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良性循环的语文教学中推动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优质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教师结合渗透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和优化课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在课堂中高质、高效学习,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落实“双减”政策提质减负的改革目标。

现阶段语文融合传统文化增效的困境

结合传统文化优化教学意识不足

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逐渐消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教学以单一的基础知识教学为中心,枯燥的课堂内容使学生积极性降低,缺乏思考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融合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往往浮于表层,难以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实践中,这源于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渗透的意识模糊,忽视了培养学生思维和提升文化素养的教育价值,没有形成传统文化的教育意识。在教学中单纯地追求提升学生成绩,忽视了开发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让语文教学失去原有的色彩,这需要教师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传统文化史渗透意识。借助于丰富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和丰富学习内容,落实语文课堂教学增质提效的目标。

创新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尚需完善

尽管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让教师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增添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运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文化渗透,缺乏多样化教学形式的支撑,传统文化难以渗透到语文课堂的各个方面,且难以发挥传统文化优化教学、活跃课堂的功效,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进展始终差强人意,难以发挥提升课堂效率的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中,忽视了结合学生的学情与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创新,往往是教师结合古诗词进行背景知识的讲解,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较为僵化,没有新意,难以落实构建趣味和谐课堂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研习传统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吸收和借鉴现阶段优秀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形式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趣味、生动的语文课堂中学习文化,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知识与文化,减轻学生的课余学习负担。

“双减”政策推动下语文融合传统文化高效的教学策略

深入挖掘教材文化素材,培育探究传统文化意识

在“双减”政策影响下,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而教材是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设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教师结合教材统筹各个教学环节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一致性和可持续性。在渗透传统文化中教师应着重依托教材,并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通过深入解析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知识与内涵,适当拓展故事背景,组织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知识,探究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实践中增强学生情感交流与互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教材中包含一定审美价值的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应带领学生积极挖掘文化材料,并进一步分析全篇内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感知和分析传统文化,从而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教师不仅可以介绍《水浒传》的写作背景、内容和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带领学生结合精彩片段分析其中的人物特征和精神品质,让学生在深入解读中了解《水浒传》中描述的抵抗压迫和侠义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让学生感知《水浒传》中表达的精神中引导学生对比西方文化中民主、自由的精神,由此带领学生跳出经典,感知传统文化对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对比和反思中提升探究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融合优质的文化精神,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落实语文课堂提质减负目标的有效执行者,教师应注重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促使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初中的教学阶段是丰富学生经验和提升学生判断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思维品质和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有赖于教师的积极引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品德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为学生树立榜样。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又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指导学生在积极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探究活动,感知传统品德和美德对于生活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优秀作品,也可以结合“爱国精神”这一文言文主题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通过了解《资治通鉴》《孙子兵法》等传统文化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课后的一分钟进行阅读感受分享。

由此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挥自主性,积极地探究传统文化,在阅读中深入解析文化内涵,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增质提效。

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探索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双减”政策落实下,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主体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而传统优秀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包含着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文言典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较为典型的寓言故事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学作品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阅程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既充实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又为学生以后写作奠定基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探究,并给予学生独立阅读空间,通过发掘全篇的内在逻辑关联,探究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趣味。

例如,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出师表》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为学生提供阅读书单,使学生有阅读选择权和自主权,同时在日常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控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并进行分析,推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如教师可以结合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阅读,让学生在可读性较强的故事阅读中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运用阅读技巧解析语篇,同时让学生感知文章传递的精神,确保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独立和个性化阅读中探究传统文化内涵。

结合文学名著,科学地引领学生思想和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题材丰富多样,为了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生活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从而缩短传统文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易于学习和吸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改变僵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长期传承下来,与中国仍然庆祝的传统节日密切相关。为了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古代诗歌的學习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内容,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还应适当结合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学习古人为节日创作的诗歌,深化文化内涵。文言文、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包括修辞技巧、词句等,这些都是作者反复思考、精心创作的经典,通过欣赏文言文中的遣词造句,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文化想象力,科学地引用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赏析词语和句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能够让学生在感知诗词意境中了解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古代诗歌欣赏活动,学生可以广泛收集描述传统节日的古代诗歌,在学生展示活动中,讲述他们对古代诗歌的认知,讲述传统节日的起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代诗歌储备,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爱国的热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同感,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融合新形势,优化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应关注语文教学原有的文化优势,借助优质传统文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塑造学生高阶思维品质,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推动语文教学提质减负。

参考文献

[1]陈正刚.传统文化视角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方略[J].亚太教育,2019(07):87.

[2]郑宏伟.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633(05):78.

[3]史燕群.古诗文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探析[J].汉字文化,2018(21):74-75.

[4]王跃海,乔昕,何莉.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构建研究[J].理论观察,2020(07):153-155.

[5]孙延娥.“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1(12):78.

作者:何婧莹

文化构建下传统文化论文 篇3:

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构建扇画课程的有效策略探究

摘 要:一个民族的不竭发展依赖于青少年的成长,而只有让我国青少年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使其树立远大的“中国梦”,才能使其始终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因此,传统文化传承教育非常关键,需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感。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则可构建扇画校本课程,据此传承文化教育,同时拓展美术教学资源,全方位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努力奋斗。文章则将客观分析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构建、落实扇画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美术;扇画课程;文化传承;实施策略

美术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要,是实施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高雅审美品位的关键活动。除了由国家所发行的统一教材之外,如何充分整合乡土资源、民族文化,据此打造特色化的美术特色课程也非常关键。扇画艺术便在此环境下逐步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可将其作为校本课程,同时落实传承文化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载体,让学生全面了解扇画艺术,使其自主学习制作扇画作品的关键技术,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力、创新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小学美术教师又该如何组织扇画教学活动呢?

一、 重视课堂教学,实现学生本位

课堂教学是落实扇画课程的基本场所,小学生了解扇画艺术的发展史、扇画作品的种类、扇画技艺等基础知识都需通过集体性的课堂活动实现,而这就需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行为,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扇画艺术的人文内涵,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初步渗透文化教育。那么,在以扇画知识为中心的美术课上,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呢?

(一)重视课堂导入,让学生对扇画艺术产生兴趣

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小學生在美术课导入环节是否可以直接对扇画知识产生兴趣,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益。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活动,尽早激发出学生对扇画作品的好奇心,据此改善学生的情感状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便可投入到扇画文化情境之中,据此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

通过观察现阶段以古代为背景所拍摄的影视剧作品可以发现,古代的文人墨客都会手持一把扇子,而这些扇子上的文字、画面都不同,彰显着持扇人的身份、性格甚至是理想追求,就连女性角色也会拿着造型各异的扇子。于是,我就在备课时整理了影视剧作品中与扇画有关的视频片段,据此指导学生观赏扇画,由此创新了课堂导入形式。果不其然,当本班学生看到这一剪辑视频时,都集中精神观赏了扇画作品,由此进入良好的心境。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自主阐述了他们对扇画作品的审美看法,让学生阐述自己最喜欢的一类扇画作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

(二)关注课堂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扇画知识

课堂导入可谓是起着“抛砖引玉”的指引作用,更关键的便是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让学生顺利实现有效探索,使其顺利建构美术知识,学习制作扇画的关键技艺。为此,小学美术教师便要重视课堂辅导方式,虽然要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学习制作扇画的基本技艺,但是却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让学生自主探索、内化扇画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熟练操作相关技术,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为此,教师就必须要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指引学生自主探究扇画知识,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扇画一般是在扇子上作画、写诗,对学生的构图能力、造型创作能力与色彩搭配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不仅会利用经典的扇画作品组织学生学习人物类、风景类、故事类扇画作品的制作方法,还会让学生亲自制作扇画,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所学,使其顺利内化扇画知识,通过临摹、设计创作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实践力。在此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辅导学生,比如有的学生没有合理控制扇画造型的大小,导致构图不美观、造型分配不均衡。对此,我就会帮助学生修改设计图,尽量补救,或者是重新拿出新的扇面指导学生重新构图,再次让学生制作扇画。

二、 看重课外探索,组织社团活动

虽然课堂教学活动非常关键,但是如果要想全面指引学生自主鉴赏、传承扇画艺术,数量有限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充分利用课外探索活动指导学生探索扇画艺术,让学生全方位了解扇画艺术的发展史,使其进一步接受扇画艺术的人文熏陶、美学启发。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去组织课外探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让学生多多接触扇画艺术,使其积淀丰富的人文底蕴。

(一)以扇画为主题构建兴趣社团,组织社团活动

之前,社团活动存在于高等院校之中,目的是培养多元化发展人才。随着素质教育体制逐步完善起来,小学学校也逐步开始了多种多样的社团主题,目的是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团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趣味活动。在扇画教学实践中,小学美术教师也可以扇画欣赏、制作为主题组建学生社团,同构丰富的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扇画知识。

为了在课外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扇画知识,我就面向全体学生公开招收了扇画社团的具体成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选报这一社团。每周五下午都会组织社团活动,有时候会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扇画艺术的文化纪实片,有时候则组织学生阅读以扇画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绘本,有时候则组织学生亲自制作扇画作品等。这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始终对扇画社团活动充满期待心理,而这就营造了良好的文化风气,许多学生都会自觉学习扇画知识,积极鉴赏扇画作品。

(二)组织扇画作品展览鉴赏活动,宣传扇画艺术

在扇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秉承理实结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积极设计、制作扇画作品,据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在实践中,便会生成许多扇画作品。对此,小学美术教师便可尝试在课下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扇画作品展览活动,既要丰富生生交流机会,也要让学生自主欣赏其他同伴亲自制作的扇画作品,共享创意,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此,我每个月都会在扇画社团内部组织一次作品展览活动,且会按照人物形象类扇画、自然风景类扇画、故事类扇画等多个主题分类整理学生作品,公开展览这些扇画。在展览中,我不仅会让社团成员自主鉴赏扇画,还会面向全校师生,邀请全体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亲自制作的扇画作品。为了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我并不会设计投票或评奖机制,希望学生可以心无旁骛地制作扇画、欣赏扇画,感受扇画艺术的魅力。通过丰富的扇画展览活动,也可直接达到宣传扇画艺术的效果,让更多的学生、教师乃至学生家长都能了解扇画文化,而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广扇画课程。

三、 依托校园文化,实现文化传承

扇画课程本身就是一种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可将其作为构建校园文化的载体,据此打造传承传统文化,欣赏美、创造美的校园风气。而且,只有将扇画教学融入校园文化体系,才能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扇画艺术的熏陶,从而进一步传承扇画艺术,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构建文化长廊,优化物质环境

构建文化长廊是宣传、推广校园文化的一个基本做法,也可直接优化学校内部的物质环境,达到美化校园的目的。因此,在以扇画知识为载体去创建校园文化时,小学美术教师也要主动构建文化长廊,宣传、推广扇画课程,让学生時刻都能接收扇画知识教学,从而切实丰富学生的文化体会,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为了进一步宣传扇画文化,我就向学校申请,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教室的外部环境宣传扇画文化,还与学生一起制作了展览台,摆放着精美的扇画作品,公开面向全校师生,让学生接受扇画艺术的熏陶。另外,每个月我还会以扇画为主题让学生制作黑板报,在展览台上摆放学生亲自制作的扇画作品,充分利用了楼道、过道展示扇画作品,成功构建了扇画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扇画知识、欣赏扇画作品,全面接受扇画文化的熏陶。

(二)打造教育合力,共建精神文化

在构建校园文化时,除了物质环境之外,我们还要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因为精神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直接改变学生的精神认知。但是,在构建精神文化时,小学美术教师要主动与学校之外的教育力量合作,全面利用乡土资源去拓展教育资源,共同打造精神环境,让学生了解扇画艺术的发展史,有效推动文化传承教育进度,真正为推广、实施扇画课程做准备。

实际上,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成果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扇画艺术也进入蓬勃发展状态,甚至在书画拍卖行业渐渐成为主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因此,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扇画艺术,我就会邀请一些扇画专家、扇画工艺传承人到学校组织主题讲座,讲述他们是如何接触到扇画艺术,又是如何爱上扇画艺术的,且可直接现场鉴赏扇画作品,宣传扇画文化。通过真人真事,小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去感知扇画艺术的魅力,而这就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觉鉴赏扇画作品。除此之外,我还与学生家长合作,请家长陪伴学生一起学扇画,或者是在校外选择一些专业的扇画制作班、兴趣班,让学生学习专业的扇画知识,据此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同时也可达到传承扇画艺术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组织扇画教学活动是促使美术教育走向特色发展道路的一个关键策略,且我国扇画艺术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代表,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可切实优化学生的精神财富,让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综合探索扇画艺术的美育教育、文化教育、德育教育价值,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扇画教育,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艺术熏陶,启迪学生,让学生爱上扇画、爱上我国传统文化,从而切实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有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蔡佳佳.小学美术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51.

[2]农瑶.民族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中),2018(5):98-99.

[3]赵佳铭.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在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应用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8.

[4]宋媛媛,高焕伟.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实现路径[J].黑龙江科学,2018,9(8):140-141.

作者简介:

谢倩,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虎山路小学。

作者:谢倩

上一篇:音乐游戏之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文化心理学商务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