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军营安全文化论文

2022-04-20

摘要: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深远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构建军营安全文化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构建军营安全文化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构建军营安全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大力建设安全文化,为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强党和国家安全建设、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如何建立与安全工作匹配运行的文化架构,是当前部队安全文化建设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是培育“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理念文化。安全文化理念是指官兵所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安全准则、安全价值。我国安全专家罗云指出:“没有安全文化的理念,事故就会一个接一个,永远纠缠于事故处理中。”由此可见,事故发生的根源在于思想和意识,安全理念对安全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军营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培育安全文化理念,就是要通过长期、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最终在全体官兵中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自觉到自发的转变,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官兵的内在精神需求,内化到官兵灵魂深处。

二是培育“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理念的形成和运行,制度是保证、责任是根本。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官兵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文化得以开展的制度保障。如管理检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防范措施、安全管理责任制及安全条例、暂行规定、责任制、奖惩制等,这些制度和标准起着引导、规范和协调安全行为的作用。培育安全制度文化要坚持逐级负责、按职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制定实施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机关部门、各类人员、每个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形成人人身上有安全责任、人人尽到安全责任的良好环境。

三是培育“从习惯开始,从细节做起”的安全行为文化。只有把安全理念注入官兵个人行为,才能形成人人保安全的能动性。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官兵日常表现出的行为原则、标准和模式,是规范军人个体行为的文化,是安全制度文化的外在表现。著名的“海恩法则”所描述的安全管理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要消除事故,必须从细节上控制不安全行为。培育安全行为文化,就是要通过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开展经常性的道德法纪教育、适时组织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演练等,使官兵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应该怎么做,自觉在训练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安全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美德。

四是培育“人人想安全、人人为安全”的安全氛围文化。安全理念要深入人心,必须营造浓厚氛围。培育安全氛围文化就是運用横幅、黑板报、军营广播、军营网络、军营展览宣传安全知识,通过张贴安全口号、表演安全文艺节目、播放安全视频、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手段和方法强化安全意识,营造时时讲安全、处处重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其中,安全口号是安全氛围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如“付出一万努力,防止万一发生”、“绳子断在细处,事故出在粗处”、“放过一个事故隐患,等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不怕工作中有危险,就怕头脑中没危险”等,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张贴、悬挂和叫响这些口号,能发挥很强的导向、警示、启迪、辐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习惯行为和行为方式,能使官兵喜闻乐见、一看就懂、一想就通,起到筑牢思想安全防线的作用。

五是培育“硬件过硬、信息主导”的安全物质文化。物质安全文化通常指的是为预防事故、保障官兵人身和设备安全而制造和使用的各种安全设施。硬件环境的安全化是培育军营安全文化的基本条件,培育物质安全文化必须牢固树立“花钱买安全”的思想,依靠完善的设施基础和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为安全发展构筑牢固的物质基础。

六是培育“遵循规律、科学施训”的安全训练文化。训练是部队的经常性中心工作,安全是为训练服务的,抓训练就是抓安全,严格训练出安全,抓训练需要抓安全。训练安全文化是指在执行军事训练任务中形成的安全制度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训练意识、安全保障措施、科学组织方法等。培育训练安全文化,就是要在军事训练任务越来越重、实战化训练风险因素日益加大的形势下,积极研究应对措施,从根本上降低训练安全风险,杜绝训练安全事故发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1407部队)

作者:崔学军 吴震 张伟涛 李友增

构建军营安全文化论文 篇2:

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摘要: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安全和谐的实验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深远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一、引言

安全管理是所有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高校实验室在传播人类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被誉为“科学殿堂”。实验室安全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更好地提升实验室的育人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制度不严、监管机制不全、实验设施老化等诸多问题,潜在的安全隐患大[1,2]。通过加强教育、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培训、师生参与、开放交流等措施,有利于建立积极健康、“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3]环境,正确引导学生在安全和谐的实验室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保证实验室的高效管理和运作,并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在杭州召开G20峰会期间,我们实验室努力配合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部署,积极主动完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安全工作得到了极大保障。在此对实验室安全文化的构建与完善作简单探讨。

二、实验室安全文化内涵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保护身心健康的需求,主要包含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和安全文化教育四个方面。如同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安全文化在管理中涉及人的感情、道德等内在因素,因此从人文因素思考发展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是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根本任务是使实验室安全成为师生的自主需求,变服从管理为自主管理,以不断提升实验室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先进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训练有素的实验室人才队伍、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将激励高校师生逐步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多属外在型,主要依赖于规章制度的硬性规定和长期养成的自觉遵守的习惯,尤其强调领导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导作用,而对校园安全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引导则相对较少。近年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管理新策略,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注重对观念、意识、道德、态度、情感、行为等深层次人文因素的综合分析,探索高校实验室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4]。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实验室的一大特点是实验种类繁多、研究材料复杂,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所有实验相关设施,而且很多是创新性研究,会有一些偶然的未知因素引入到实验中,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高校实验室的另一大特点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更新换代,使得人员流动性强;而且仪器耗材试剂销售者会频繁出现在校园,增加了环境内人员的复杂程度。这些都要求高校有良好的管理硬件和软件设施来保障校园安全。

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1)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文化氛围缺失。如管理仅停留在口号上和文字上,未能按实际需要配置专职人员与专用设施,应急能力缺乏。(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落实困难。虽然制度上墙,但不够全面细致,且内容空泛、重宏观轻细节,没有明确地告知实验人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如对有毒、易燃、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没有做到严格的出入库登记,固废液随意倒入垃圾箱和水池,危害健康并造成环境污染。(3)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备,设备陈旧。如防火设计不合理、线路老化严重;仪器设备没有及时维护,存在隐患。(4)实验态度不严谨,操作失误。一些学生对实验认识不够,实验技能不足,操作马虎;或一味追求创新而忽视安全问题,造成有害物质扩散、仪器损坏、甚至人员受伤等严重事故。(5)安全教育与培训缺乏,流于形式。将安全教育当作任务来执行,没有整合到师生的知识和情感体系中。

四、构建和完善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的措施

(一)提高安全意识,营造文化氛围

将实验室安全融入校园文化,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倡导实验室安全文化,增强师生安全意识。通过开展系列安全文化活动如教材发放、安全讲座、规范宣传、逃生演习、安全评比、图片展览、报刊广播、摄影(微电影)比赛、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等形式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潜移默化地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通过网站、QQ群、微信群等载体搭建不同形式的实验室安全交流平台,及时动态发布实验室安全相关讯息,采用简洁生动、充满乐趣的安全画面、言语、故事乃至诗歌形式宣传与分享安全理念,并开放交流实验室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将安全常识和意识根植于师生心底,真正做到科学研究中贯穿安全意识、安全保障下收获品质科研。

还可以在實验室内外醒目位置粘贴各种独特新颖的安全标语、温馨提示,使实验室人员能在举手投足间摄取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责任心。除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标语之外,亦可考虑设置一些问候性和激励性的温情标语,让科研工作者在相对枯燥的实验环境中找到心灵上的共鸣,感受到暖暖的关爱,以提高自我防控力、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让人们长期处于一种浓郁的安全文化氛围中,并且始终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无意间便养成了自觉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规范体系

良好的安全文化体系,必须有合理完善的制度作保障。高校需要制订一些通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准入制度”和“实验室安全管理总则”;各专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和“仪器安全操作规程”。制度一旦建立,就落实了具体管理责任,也规范了实验人员的操作。

务必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实验室绝大多数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需建立化学品动态性台账,不用于实验外其他任何用途。必须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购买、使用、回收和销毁等各环节。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宜定员、定岗、定责,药品使用必须逐一记录。剧毒品要实行双人领取、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制度,要有明显标志和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和放射源等特殊物品也要有专人监管。水、电、气、以及仪器的安全使用,也都要建立相应制度。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方案,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并积极宣传、普及一般急救知识和技能[5]。

重视“三废”处理制度,用科学方法合理处置实验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液和废气,尽可能减少对师生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对社会负责任。可将收集的废液分类收集,交由废液处理中心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强化安全教育,注重人员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倡导安全文化的重要方面。可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环保知识编写到实验教材中,作为实验室第一课。新进实验室人员都必须先进行安全教育和制度解析,在掌握安全技能和防范措施、具备自我和环境保护能力后,方可动手操作。

本科生实验或实习由指导教师负责安全教育和现场监督,学生必须在实验室管理员或指导教师的技术指导下,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工作。在每次实验之前,指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及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提醒,使实验室既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场所,又成为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的基地。

要加强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通过安全工作的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为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特殊工种必须参加质监部门或安监部门的技术培训,持相关部门颁发的合格证书才可以上岗操作。

(四)完善实验设施,优化实验环境

在实验室设施设计上,要做到“软硬兼施”。实验室的布局、结构和整体环境要符合规范,以“安全第一”为前提。安全防护设施要齐备,水、电、气、网络等管线设施必须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高质量建设,并设置危化品专用柜和灭火工具等。设备配置上,尽可能选用先进、安全的设备,不用落后、近淘汰的设施或设计方案。

在实验室建筑设计上,建议人文环境和实验环境并重,掺入健康学、美学等设计理念,同时符合学校统一规划的要求,以产生大方、安静、整齐、庄重的效果。人文文化设计元素的融入,可引起心理学上的共鸣,唤起大家对实验室的珍爱。

建立一套比较清晰完善的实验室标志体系,如实验室资讯发布(基本情况、安全计划、规章制度、大楼和实验室平面图、应急处置图、化学品清单、危险物质分类图表、实验废弃物分类表)、仪器设备管理(使用方法、维护方式)等[5],提醒和强化师生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促进养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操作习惯,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五)学生参与管理,自治促进安全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可充分利用学生会这个庞大而有力的平台,将安全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活泼、灵活、轻松、互动的形式,借助学生会及社团开展一些趣味横生的实验室安全专题活动,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其中,使安全理念成为学生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指导、支持与鼓励成立安全环保志愿小组,明确各实验室房间协管责任安全员,并和老师一起参与各种安全相关培训,定期检查实验室环境,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微小的事故隐患,报告给安全负责老师,协助及时排除。志愿小组内和小组间进行不定期交流和探讨,形成师—生、生—生纵横交错的安全管理模式。

对于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必须有指导教师或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在场;但对普通实验,若需要深夜通宵完成,也需要实行双人在岗制。可由研究生自行建立实验室安全巡查机制,既充分发挥研究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作用,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于科研实验室,可定期在科研组会中融入安全教育的元素。在实验管理员的指导下,让学生汇报总结阶段性的安全工作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提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通过师生交流达成共识、解决安全问题,形成研究成果与安全环保兼顾的双赢理念。

(六)重视交流借鉴,开放管理模式

倡导“走出去与请进来”的互动交流文化,重视校内和校际实验室之间的安全经验交流,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5]。可以借鉴先进,对国内外高校实验室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有效举措,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也可以开设论坛,邀请海内外实验室安全专家或相关老师来校讲座交流,不断学习和完善安全文化理念,以更快更好地推进实验室安全化建设。

在实验室安全文化中融入国外名企和美国主流高校先进的环境—健康—安全(Environment,Heath and Safetv,EHS)体系理念[6],是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方向。高校和企业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向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高校纷纷引入建立EHS及相关职能部门,雇佣专人负責持续性的安全管理。学生毕业后会将更完善的安全理念带给社会和企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校园和企业安全文化逐步一体化。

五、结语

实验室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尽力健全和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建立各种安全教育平台,并着力营造实验室安全的文化氛围,形成安全文明实验室建设的长效和常态化机制,从而使高校教学和科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环保、和谐与稳定起到积极的辐射作用。

目前實验室安全文化建设推崇“以人为本”,将安全理念融入到教学科研中,转变学生的“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理念,培育学生关注实验室环境和设施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强化其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促使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完美。值得一提的是,轻松愉悦的美好氛围会唤起师生对环境的珍惜和爱护,而焦虑烦躁的不良心境不利于对安全环境的维护,因此保持积极健康的教学科研心态,让师生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接受安全教育和熏陶,也需要引起实验室安全管理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余观夏,吴林根.浅析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296-299.

[2]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3]陈浪城,严文锋,刘贻新.“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286-288.

[4]李鸿飞,王伏玲.从资源系统优化的视角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3.

[5]张志强,冯建跃,阮俊.台湾地区高校实验室安全暨环保考察的思考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26-230.

[6]黎莹,胡谷平,蔡涛,薛玮,陈六平.借鉴美国主流高校EHS体系建设我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大学化学,2015,30(2):15-21.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Laboratory Safety Cultural System in Universities

WANG Liang-yan1,HONG Qi-hua2,HUA Yue-jin1

(1.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 Nuclear-Agricultural Sciences,Institute of Nuclear-Agricultural Science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9,China;

2.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58,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 laboratory;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safety management;safety culture

作者:王梁燕 洪奇华 华跃进

构建军营安全文化论文 篇3:

全员参与 多方协作 形成合力 共奏校园平安和谐主旋律

我校是一个远离县城的农村中心小学,现有教学班13个,学生700余人,教师31名。近年来,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我校以创新学校管理为突破口,实行民主管理,竭力建设和谐文明校园文化,狠抓学生养成教育和生命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声誉明显提高。2005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两基资料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创新工程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06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人民满意学校”;2008年,被县政府评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以下是我校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民主管理,凝聚人心谋发展

学校是由人组成的集合,学校即人,学校为人,学校靠人。学校管理的灵魂是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我校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推行“民主管理,文明兴校”的办校方针,整个学校形成了真心实意干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开展“强师德、铸师魂、创名师”等系列师德建设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三种意识:法制、竞争、创新意识;树立了三种观念:积极的事业观、全面的学生观、科学的教育观;提高了三种能力:育人、科研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弘扬了三种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倡导了三项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为社会服务。

——学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工会、女代会、学生家长委员会等民主机构,广开渠道,让全体教职工都能参与到学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中来。真正让教职工做学校的主人,充分尊重其主人翁地位。学校作出的一切决定,都必须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听取教职工的呼声,再由班子集体决定。学校所有工作,都实行了报告制、评议制、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

——实行民主管理,落实“十公开、四监督、二会议、一测评、班子成员五带头”等民主管理制度。教师文明执教,倡导尊重教育、赏识教育、创新教育,开展“名师”“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学生文明守纪,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和“我能行”教育活动,全方位营造民主、进取、创新的校园风气。学校竭力做到人性化管理,关心教职工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每个教师的生日,学校都会送上鲜花、蛋糕表示祝贺;哪个教师生病,学校都会派人探视,送上组织上的关心和祝福。学校还坚持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娱乐活动,让教职工真正感到自己在学校工作很幸福。

二、文化建设,彰显校园灵动之气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命之所在,对师生的精神文明追求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我校紧扣“绿”“实”“创”三个字,培育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抓绿化美化,建设绿色校园,体现“绿”的特色。校园内向上的含笑、茂盛的铁树、挺立的丹桂、耸立的柏树、如荫的麦冬……无不流露出一种绿意。每学期各办公室、教室、留守孩子的寝室都培植盆花,进行绿色办公室、教室、寝室评比。校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置身其中,使师生们体悟到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取向。

——建设人本和科学相融的制度文化,体现“实”的特点,使校园充满民主气息。学校以“学生成长,教师成才,学校发展”为导向,完善形成了36项规章制度,汇编成了《梅水乡中心小学共同纲领》。在提倡实干勤干、精业乐业的同时,使学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民主化的依法治校的管理轨道。学校把师生发展作为目的和价值取向,把人性激励和开发以及促进师生成长统一起来,把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在科学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师德的发展,关注师生的生活,关注师生的情感。

——注重校训、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体现“创”的实质,打造精神家园。学校开展向全体师生征集校训、校歌、师生誓词、班训、名言警句活动。征集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选择、认同并遵循的过程。同时把大家讨论定稿的内容再次返给师生组织讨论学习,进一步内化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和精神。走进校园,教学楼顶“勤勉博学、民主文明”八个大字熠熠生辉;校门口悬挂的教师誓词、学生誓词催人奋进;教室、办公室门上镶嵌的“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享读书快乐,书香伴我成长”“知识就是力量”等名言警句时刻警示我们;文化长廊上有“我的作品”“我的设计”;各具特色的学生黑板报;传达室门前的每日“温馨提示”传递着关爱……学校的一草一木、门窗墙壁,无不折射出全体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学校成为了师生的精神家园。

三、养成教育,滋养学生美好心灵

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巩固素质教育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从小处细处入手,抓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孩子播下文明种子。制订了“学生在校一日行为规范”,编印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手册》,着力教育训练学生从每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小公民,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由少先队大队干部组织督查,每周进行“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评比。针对留守孩子的寝室管理这个难点问题,专门开展了“创建文明寝室”活动,先后制订了“军营式管理细则”和“文明寝室评分细则”。通过细心指导、训练,持之以恒地督促、检查、评比,从而培养了学生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生活习惯。现在随时走进学生寝室,都能看到毛巾成一线、箱子摆成行、鞋子排成队、被子叠成方,窗明几净,干净舒适。性格成就人格,人格影响学生的一生。让每一个学生诚信明礼,懂“规”守“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小锻炼,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家做文明孩子,在校做文明学生,在社会做文明小公民。我校通过德育系列教育,学生人格修养得到提升,形成了情趣高雅、文明和谐的校园新风。“谢谢”“您好”“请”等文明用语成了校园语言,校园处处听得到文明之声。

四、生命教育,崇尚生命安全第一

建设“平安校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突出生命教育。梅水乡中心小学以生命教育为最佳切入点打造了平安校园,确保了一方平安,而且还形成独特的安全文化。

对学校而言,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教师而言,要树立教育直面生命、关怀生命的思想。组织教育活动,必须做到心中想人,目中有人,一切为人。对学生而言,是让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能够懂得珍惜生命,挖掘生命潜力,提升生命质量,使有限的生命实现无限的发展。

——注重宣传教育,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利用集中讲座、班会、安全专栏,张贴宣传画,播报安全教育,对全校师生进行经常性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专题班会,每周1次;全校师生集中教育,包括开学初安全教育课、饮食安全教育讲座、地震避险知识讲座、防火安全教育讲座、卫生常识讲座、聘请法治副校长(派出所干警)和县交警大队干警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法》讲座以及地震避险或防火、防洪等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每月刊出一期安全黑板报,内容涵盖“安全用电常识”“雷电安全”“地震安全”等;红领巾广播站保证每天播出安全稿件至少一篇。另外,值班教师经常性地利用课间操、放学时间,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不失时机地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全体师生安全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形成了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的氛围。

——狠抓过程管理,做好安全实际工作。安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每学期开学初召开由校长主持的安全专题会议,共同拟订安全工作计划,而后安全工作会议每月一次,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每周一次的安全工作检查,处处到位,从校舍到饮食到学校各种设施,每个部位都不放过,关键时段、关键部位站岗守护制度,保护了午休、课外活动师生的人身安全;夜晚巡校、白天巡河(湖)制度,杜绝了学生私自下河游泳行为的发生。细节决定成败,梅水中心校始终牢记这一理念,因而工作细而又细,为学校教学营造了一个安全的育人环境。

——签订安全责任状、协议书。为分清一旦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开学初,学校与各教职工、各幼儿园签订“安全责任状”,学校与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学生向学校递交“骑车上下学申请书”,全体师生紧绷安全这根弦,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狠抓安全文化建设。为了使安全警钟时时刻刻在师生耳边敲响,学校非常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在校园显著位置悬挂了“树立安全文化理念,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横幅,在学校过道、楼梯口张贴“上下楼梯靠右行”等多条警示语,在校门口悬挂“禁止私自下河游泳”警示牌,在每个教室张贴“梅水乡小学安全工作十不准、十禁止”,在校外大路口设有“学校附近,车辆慢行”警示牌,“安全温馨提示”每周更换两次,学校还把安全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汇编成“梅水乡小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形成了学校安全教育文化特色,营造了安全、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在乡综治办的领导下,治安防控进校园。

1.进一步健全学校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体系,以制度促进建设。班主任向学校签订综治工作责任状。形成学校综治工作“谁主管、谁负责”,人人有责任,紧紧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从管理机制上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护好自己的院。

2.根据《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校建立“校园110”开展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上教发[2007]168号)文件的要求,开展了“校园110”建设工作,关于人防、物防和技防力量三位一体,安装“校园110”监控器,确保不发生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恶性事件。

3.开展经常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要坚持每周一次大排查,经常性排查和重要时期、突出问题的排查相结合,建立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切实处理群众投诉与求助,及时排查调处校园及周边矛盾纠纷,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

4.为搞好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大力开展以除“暴”、治“乱”、扫“黄”、消“障”为重点内容的整治活动,切实维护学校周边环境的治安秩序。

五年来,我校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学校周边无歌厅、无网吧、无游戏厅,被当地群众、政府誉为“安全放心学校”。

如今,学生家长、社会干群对我校的民主管理、文化建设、养成教育、生命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竭力支持配合学校工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建和谐平安校园中,奏响了和谐的旋律。我校校长和老师们一致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有更先进的教育观念、更好的师德、更高的人文素养、更强的专业能力,并将这一切化为情感,化为品格,去感召人、塑造人,素质教育、平安和谐校园的旗帜才能永远飘扬。

作者:彭燕平

上一篇:油田地面工程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电视文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