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

2022-04-16

摘要:公允价值的支持方认为,公允价值可以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而反对方则认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其相关性也值得怀疑,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发现已有研究结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公,允价值不具有相关性、具有弱相关性以及具有强相关性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和分析了影响公允价值相关性程度的企业内外部因素。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 篇1:

内部审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治理研究

摘要:次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文章在解析公允价值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允价值成为社会各界争论对象的原因,提出了公允价值治理的必要性;进而文章通过分析内部审计与公允价值治理的内在联系,指出内部审计对公允价值估值与披露的审计和服务职能;最后,文章认为构建公允价值治理委员会对公允价值治理意义重大。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允价值;治理

一、公允价值及其治理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一直致力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其中,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是FASB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公允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改变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1、公允价值相关概念解析。FASB(2006)颁布的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Stare-ment No.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s)给公允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即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在有序的市场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出的价格。

SFAS No.157划分了公允价值估值信息(Input)的层次(Hierarchy),即按照估值信息的优先次序,将用来估计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分为三个等级。公允价值等级将最高级别赋予第一层次,它反映在活跃交易市场上资产或负债得债券评级降低、金融机构计提大额的减值损失。导致出现巨额亏损。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恐慌,形成市价的新一轮杠杆性下跌。所以,人们认为公允价值的披露反映了失控的价格,形成了巨额的账面亏损。打击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

3、公允价值治理的必要性。的报价,最低级别的是第三层次。它反映的是不可观察信息,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2、公允价值为何成为众矢之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甚至包括美国的一些政治家。代表未来会计计量发展方向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什么会遭受指责?究其根源。主要是公允价值计量依据以及公允价值的披露。

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一般从可获取的市场信息、经纪人的报价、相同的资产和负债、市场的活跃程度等四个维度来判断采用何种估值技術来估计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但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人们认为,将失控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已经不能真正地体现资产的价值,而且,在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各种假设和复杂模型计算得出的价格是否公允,能否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依据也让人质疑。

在公允价值披露方面,金融危机导致担保债务凭证(CDO)和房产抵押贷款债券(MBS)等价格大幅下跌,这使

(1)公允价值计量的治理。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上看起来很完美,但是操作起来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Julie Lu-betkin,2008)。公允价值试图把把复杂的经济金融业务转变为一个公允的数值是十分困难的,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2008年9月30日,FASB联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首席会计师办公室发布澄清公告,强调活跃市场报价是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数据。同时补充说明了在非活跃市场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首先。在一个失控混乱的市场,并非所有的交易价格都是公允价值,也并非所有的交易都是强制交易和亏本抛售。因此。确定公允价值需要首先判断交易的事实和环境以及交易是否为强制清算或亏本销售;其次,不活跃市场的特征包括资产交易活动的数量和水平显著下降、价格在不同时间及不同交易者间变动很大等等;最后,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不活跃市场的报价可以是计算公允价值的参考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如果价格不能反映相同或相似资产的价格。需要通过调整来计算出公允价值。

可见,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伴随着会计人员的大量判断。例如市场价格、是否是强制交易、是否是不活跃市场、相似资产等,这些判断可能超出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胜任能力。这就要求企业会计部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需要借助其他部门或外来专家的帮助。因此,企业有必要设计恰当的内部控制制度等治理政策来保证公允价值得到恰当计量。这一政策主要包括如何借助其他部门或外来专家的帮助,如何保证其信息的可靠性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2)公允价值披露的治理。公允价值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所周知,公允价值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往往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左右。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仅仅披露公允价值的数值是不够的,相关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对于投资者判断与决策更加重要,恰当的披露可以减少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公允价值治理是保证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合理性的基础。

增加公允价值计量过程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是公允价值得到恰当披露的重要实现方式。例如,根据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处于层次1(LEVER 1)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往往是市场中的交易价格,这样一种价格往往掩盖了不确定的市场状况和经济环境(例如本次金融危机)。因此。仅仅披露公允价值的数值是不够的,还要披露该项资产的潜在风险、估价的方法与假设、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与敏感性和其他重要的因素等。公允价值的披露必须说明公允价值是通过活跃市场报价确定、还是采用计价技术估算得出。

保证上述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能够得到披露的措施便是公允价值披露的治理政策。这一政策主要包括披露的内容、时间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控制活动。

二、内部审计与公允价值治理

本文认为公司治理、公允价值治理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内部审计在公允价值治理中的监督作用。

(1)内审审计对公司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判断。公允价值计量意味着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收益和净资产,一旦企业的外部环境(例如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变化,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因此,内部审计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审计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外部环境状况及可能发生的变化,充分评估未来公允价值的变化趋势对公司的业绩影响。

与考虑外部环境一样,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内部环境的了解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审计也十分重要。公允价值波动产生的损益只是一种潜在的收益。并未实现。因此。公允价值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亏损并来改变公司的现金流。所以。内部审计不仅要审计公允价值具体的数额,还要结合企业的内部环境来判断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持续经营能力、持有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的目的以及公司将会面临的经营环境。例如。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内部审计应该重点关注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内部控制和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考虑这些因素对公允价值的影响。

(2)内部审计对公允价值计算依据和数据选择的审计。如何确定公允价值需要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还要确定相关的方法、基础和假设。具体地讲。确定公允价值需

要判断市场是否活跃、不活跃的市场交易是否为强制交易和亏本抛售,其交易价格是否采信。经纪人的报价是能够反映交易结果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专业和角度。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因此,内部审计应关注其计算依据是否合理。数据选取是否恰当。

另外,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公允价值审计时还应该关注市场价格的适当性。根据SFAS No.157,在公允价值估值时,层次高的公允价值信息应该优先适用,这样得出的公允价值可靠性更高。实质上,FASB认为基于市场的信息比基于特定主体(Entity-specific)的信息更加可靠。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例如,在金融危机下,市场上流动性不足。投资者非理性的出售金融产品,造成市场价格与资产本身价值出现偏差,因此基于市场上的数据往往不能反映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利用特定主体的信息(例如企业流动性的强弱、持有资产目的、预计未来收益、估值模型等)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比利用市场上数据的出的公允价值更加公允。

(3)内部审计对公允价值披露的审计。除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外部环境和计算模型、数据选取等方面的关注外,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对公允价值的披露予以关注。需要关注的方面包括:首先,管理部门是否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公允价值的披露;其次,当公允价值的计价中存在不确定性时,管理部门是否充分披露了这一不确定性;最后,管理部门是否在报表附注披露了其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所用的假设和估计以及计量方法等信息。

此外,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对于公司内部进行公允价值估计的过程和形成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有着清楚的了解,所以,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关注公司是否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具体资产的潜在风险、市场价格的波动性与敏感性和其他重要的因素等。公允价值的披露必须说明公允价值是通过活跃市场报价确定、还是采用计价技术估算得出。

2、内部审计在公允价值治理中的服务作用。

(1)内部审计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信息。根据本文公允价值层级图可知。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十分复杂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例如。市场信息、市场活跃程度、报价、估值模型等方面。显然。这些信息的判断超出了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尤其当市场信息无法获取,必须依据内部模型来确定公允价值信息时。

然而,在这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具有公司内部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一直致力于向管理层提供有用的信息来提升企业价值,内部审计机构往往配备具有财务、工程、法律、管理、营销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员,合理运用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专家的身份出现,利用其掌握的专业知识为会计部门提供公允价值计量信息,从而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

(2)内部审计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协调服务。公允价值的估价所依据的信息涉及领域宽。难度大,很多情况下公司管理部门和会计人员不得不利用专家对一些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估价。这时,内部审计机构将会从独立性原则出发。根据专家对所估价的资产和负债的熟悉程度和估价经验来选择具体的估值专家,以利用专家经验来帮助进行公允价值估值。 /

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帮组专家了解公司一贯的职业政策和习惯,并位专家组提供关于企业的必要信息。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机构还要评估从专家那里得来的公允价值信息,尤其是要了解专家所进行的工作。具体了解内容如下:①专家对公允价值定义是怎样理解的;②专家所使用的估价方法、假设和其他资料;③估值方法的一贯性等方面的内容。

三、公允价值委员会的构想

本文提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委员会下增设公允价值委员会,来具体指导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允价值治理的作用,公允价值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如图3所示。

1、公允價值委员会构成。如图3所示。公允价值委员会应设在审计委员会中。由董事会成员、业务部门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和会计部门负责人组成,公允价值委员会负责确定公允价值计量的账户和交易类型、公允价值的层次选择、负责提供公司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假设和估计的企业战略层面依据,审定信息来源。决定是否选择外部机构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对外部来源的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

2、公允价值委员会的运行。公允价值委员会属于企业的治理层。主要职责是评价内部公允价值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外部各种估值信息(Input)的可靠性,定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评估由第三方获取的公允价值信息。验证财务报告中关于公允价值信息的记录与披露等。此外,该委员会还要评价管理层对各种外部和内部估值信息的理解程度。公允价值委员会的具体事务由内部审计机构完成,并最终向审计委员会负责。

四、小结

这次金融危机提醒我们公允价值估值方法与估值模型不是万能的。无论运用基于市场的估价(Mark to Market)还是基于模型的估价(Mark to Models)方法都需要仔细的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从而导致运用公允价值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同时伴随着巨大风险。本文认为,公允价值治理结构与机制则是保证公允价值得到恰当估值和披露的前提。内部审计机构本身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公允价值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2007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实质上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刘玉廷。2006)。在趋同的基础上。并逐步获得香港、欧盟等地区的等效认定。随后,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新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将为企业的公允价值治理提供制度和环境的保证。然而,公允价值委员会的性质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仍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 昊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 篇2:

公允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述评

摘要:公允价值的支持方认为,公允价值可以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而反对方则认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其相关性也值得怀疑,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发现已有研究结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公,允价值不具有相关性、具有弱相关性以及具有强相关性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和分析了影响公允价值相关性程度的企业内外部因素。

关键词:公允价值 相关性 研究方法 影响因素

一、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模型

长期以来,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优孰劣一直是财务会计报表领域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的主席Robert Herz指出:公允价值是最具有相关性的属性。然而,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士反对引人公允价值计量,认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必须以可靠性为前提,不可靠的信息是不相关的。由于公允价值并不具备可验证交易的特点,可靠性不及历史成本,其决策相关性也值得怀疑。鉴于上述争论,许多学者都试图依靠实证研究来证明公允价值相关性这一问题。从实证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是指公允价值信息在解释股票回报率差异方面的能力,其中能较为恰当地检验公允价值信息相关性的研究模型通常是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二者均从Ohlson(1995)模型演化而来。价格模型的理论依据是基于企业权益的市场价值等于企业资产减去企业负债的假设,因此在Ohlson(1995)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净资产与会计盈余两个变量,以揭示会计盈余和净资产在股票定价中的不同作用,从而反映公允价值估计的增餐信息含量。由于价格模型具有规模影响,因此其解释变量均采用每股数以降低公司规模的影响:收益模型是把Ohlsnn(1995)模型的应用从损益表扩展到资产负债表而得到的。收益模型的优势在于它是一阶差分后的模型,但该模型的问题在于会计收益的解释能力会很低。罗胜强(2007)把净收益按是否包含投资证券的投资收益为标准分割成两个部分,测试其与企业股票同报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检验投资证券公允价值投资收益的增量信息含量。Kothari和Zimmerman(1996)建议同时使用价格模型与收益模型,这也成为类似研究的通用方法。Francis和Schipper(1999)对1952-1994年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变动趋势同时运用这两种模型进行研究,使用价格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呈逐年增强趋势,而使用收益模型则发现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下降,其结果差异归因于各年度样本中股票收益方差的变化。在Barth和Clinch(1998)、Ahillly等(2002)、邓传洲(2005)、罗胜强(2007)的研究中也同时采用了价格和收益模型。

二、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程度

(一)公允价值不具有相关性1991年底以前,公允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金融资产,大多数研究结论相同。如Beaver和Landsman(1983)按照FASB先后颁布的SFAS 19和SFAS 33,检验了关于石油天然气所披露的重置成本信息,发现历史成本下的收益信息比现行成本和重置成本下的收益信息更相关。Magliolo(1986)调查了1979-1983年的公司样本,并未发现RRA信息可以较投资咨询公司提供更相关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的市场价值信息;Harris和Ohlson(1987)的研究同样发现历史成本较RRA信息对资产的市场价值具有更强的解释力。Nelson(1996)对1992-1993年美国最大的200家商业银行的研究发现,贷款、存款、长期债务与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异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Barth、Beaver和Landsman(1996)也发现存款与表外项目的公允价值信息并不具有价值相关性。Eccher、Ramesh和Thiagarml(1996)以相同的数据检验了公允价值信息与历史成本信息相互替代或互补的关系,结果表明历史成本信息能在绝对量和增量上提供更多的价值相关性信息。Khurana和Kim(2001)研究了美国的银行控股公司(BHC)从1995-1998年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发现若BHC规模较小或没有分析师跟踪,贷款和存款的历史成本比公允价值更具有信息含量。这可能是因为贷款和存款没有活跃的市场,BHC估计公允价值时更为主观。

(二)公允价值具有弱相关性Berth(1994)检验了美国银行二十年间关于证券投资收益的数据,其研究发现由于对所用的估计模型非常敏感。投资收益的公允价值不会一直拥有很强的增量解释力。因此,基于公允价值的投资收益对投资者而言只具有较弱的相关性。Petroni和Wahlen(1995)对1985年至1991年间56个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研究发现,投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如流动性较强的交易型证券(如国债)的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而缺乏流动性的投资(如公司债和市政债)只有较弱的解释力。Etcher等人(1996)发现在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公允价值的披露与公司估值相关性较小,这可能是受到模型和年份选取的影响,使得公允价值的披露与公司估值间存在的联系要远小于历史成本与公司估值间的联系。Nelson(1996)的研究显示虽然投资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相对历史成本具有增量的解释力,但在控制了净资产回报率(ROE)和账面价值增长率之后,投资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信息就只有较弱的相关性了。Khurana andKim(2003)以美国银行1995-1998年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其研究表明受公司规模和信息环境透明度的影响,公允价值的信息含量不一定比历史成本好。特别是当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时,所估计的公允价值信息更是缺乏相关性。Nissin(2003)的研究也发现,银行管理当局对某种金融工具的操纵能力越强,这种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估计表现出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越弱。

(三)公允价值具有强相关性在非金融资产计量方面,如Bell(1983)认为收益与石油天然气的重置成本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Buhlitz(1985)、Murdoeh(1986)、Haw和Lustgarten(1988)的研究发现,以前对非金融资产的研究大多数都存在模型设定错误、忽略相关变量以及计量误差等问题,消除这些问题后,其实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而在金融资产计量方面,同样有相当多的研究证实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Barth(1994)的研究发现虽然证券投资收益的公允价值相关较弱,但投资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解释力更强,计量误差也更小,这说明投资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更高信息含量。Ahmed和Takeda(1995)选取了152家上市银行控股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反应,发现把表内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利率敏感度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后,未实现投资损益对银行股票的回报率有显著正相关。在不考虑资本充足率或资产报酬率很低的情况下,已实现投资损益对公司的股价有影响,其公允价值相关性也较好。Baah等(1996)的研究表明证券投资、贷款与长期债务的公允价值估计都

具有价值相关性,尤其是贷款的公允价值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显著优于历史成本,且其相关性会随着银行监管资本的提高而增强,随后研究又证实,在银行业务越健康、投资者和银行经理对公允价值披露越熟悉,估值技术越先进时,公允价值信息解释股价的能力将越强。Pfeiffer(1998)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银行可以利用历史成本模式下不确认的未实现损益进行盈余操纵,但表外项目的市值可以从附注信息中的资产估计值得到反映,说明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具有相关性。Carroll(2002)研究了1982-1997年间的143个美国封闭式基金公司,发现公允价值信息对股价的解释力显著增加,股价和投资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正相关。从国内研究来看,邓传州(2005)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B股市场数据进行了检验,发现公允价值披露显著地增强了每股收益对股价和市场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此外,王跃堂、周雪、张莉等(2005)对中国上市公司的长期资产减值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按公允价值计量和调整后的减值数额能真实反映长期资产未来收益能力,从而证实了公允价值具有信息的相关性。但邓传州(2005)也发现在历史成本的账面值基础上,证券投资账面值的公允价值调整额没有相关性,而持有利得(收益)与股票收益率之间有较弱的增量价值相关性。

综上所述,对于公允价值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国内外学者基于成熟资本市场中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成果,其结论并不统一,甚至相互冲突。可见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由于公允价值反映的是企业资产或负债的现时信息,其相关性程度必然会受到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的有效性、公司规模、审计质量、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性、持有目的和管理意图、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资产和负债项目的性质以及信息成本等。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即使是同样的公允价值信息,其相关性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三、公允价值相关性影响因素

(一)市场有效性围绕公允价值相关性展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检验股价(或股价变化)与特定会计数字之间的关系,而有效市场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假设条件。由于投资者必须依赖获取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信息的有用性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的准确程度,更重要的取决于市场价格是否已反映了这些信息。因此,市场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国外属于半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而中国市场还处于弱式有效的程度,所以国外市场的公允价值相关性应该优于国内。

(二)企业规模一般认为,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应该对公允价值做出更精确地估计,并提供更可靠、价值更相关的公允价值信息。如Khurana和Kim(2001)认为越小的银行控股公司,其净贷款和长期债务中的公允价值信息含量越少。但从市场反应来看,规模越大的公司受到的关注越多,投资者在某项公告发布前获知相关信息的机会也越多,信息含量也越丰富,因此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所造成的市场反应就会比较小,信息相关性程度也会较差。反之,小企业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应更相关。如Petroni和Wahlen(1995)、Etcher(1996)的实证研究中以总资产作为企业规模的替代变量,从市场反应的角度证实企业规模影响着所披露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可能应该重新考虑不同规模企业所对应的不同披露标准。

(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当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较大差异时,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会导致更大的市场反应,从而使所披露信息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但如果市场投资者把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较大差异看作是公允价值披露不真实和不准确的结果,那么公允价值信号很可能被投资者忽略,从而丧失其相关性。如Daniel(2002)的研究表明此影响因素在投资性证券和长期债务中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当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较明显时,投资者不会重视所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

(四)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面临财务困境的企业,其管理层具有更强的动机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者至少是延迟坏消息的发布。并导致投资者难于判断公司前景和权益受损。因此,一个有效的市场环境应该考虑到这种企业动机,特别是对于财务状况较差的企业,所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会大打折扣,市场反应相对于此类企业来说也不会很强烈。如Barth(1996)曾以企业的总资产比率作其财务状况的替代变量来进行研究,发现银行业务越健康,公允价值信息解释股价的能力将越强;同样Daniel(2002)也证实银行的财务状况不但会影响贷款的公允价值披露的可靠性,而且与净贷款的公允价值披露具有显著相关性。

(五)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以及企业内审机构的审计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审计质量也是公允价值相关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如Deangelo(1981)在研究审计质量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中发现,审计质量与净贷款的公允价值披露是正相关的。

(六)信息成本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期末都要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作认定,这种要求会使企业陷入成本效益问题权衡的“两难困境”。信息成本的限制很可能导致企业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缺乏可靠性,从而影响其相关性。

(七)管理层意图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或者具有很强的操控意图,那么公允价值可能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所披露的信息更值得让人怀疑。投资者一旦察觉这一意图,就只会给予公允价值信息有限关注。如Barth(1996)的研究证实了由于贷款的公允价值估计具有主观特性,易受管理层的操控,因此缺乏相关性,Nissin(2003)也有同样的发现;邓传洲(2005)认为由于管理操纵导致公允价值计量误差,投资者对证券投资账面值的公允价值调整额只给予有限的关注,因此缺乏增量信息含量。

四、结论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检验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大致运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但发现已有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大体上可以分为公允价值不具有相关性、具有弱相关性以及具有强相关性三类。因此,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不能独立于具体的研究环境,并简单地用是与否来衡量,而应当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的影响因素。本文进一步归纳和分析了影响公允价值相关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有效性、公司规模、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程度、企业的财务状况、审计质量、信息成本、管理意图等。在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未来发展中,应当充分重视企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公允价值的相关性。

(编辑 虹云)

作者:李世新 谢丽娜

投资决策中的公允价值论文 篇3:

公允价值运用问题研究

[摘 要]在当今经济社会,由于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已不能满足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6月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准则中最大的亮点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但实务中对公允价值的计量与运用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本文从研究公允价值基本理论入手,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进行比较与分析,总结了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情况,归纳了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规范、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估值技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04

自财政部于2006年6月将公允价值重新引入到会计计量方法中来以后,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研究的热情日趋升高,公允价值计量具有更好的相关性,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使用价值。而历史成本计量也具有很高的可靠度,两者之间的比较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

1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按现行的会计准则的规定应有5个计量属性,即公允价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与可变现净值,而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

1.1 公允价值

关于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出自《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新准则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计量属性。对公允价值概念内涵的理解国内目前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认为公允价值不是基于时态观。这主要是受了IASB对公允价值定义的影响,IASB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这一定义中并没有体现双方交易的时间而且准则也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

(2)认为“公允价值是以意愿交易双方的意图即合同(契约)为基础”。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是发生在不真实的交易之下,不相关的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所决定的交换价格。

1.2 历史成本

根据准则的最新定义,历史成本计量着重强调了两个时点,即“购置资产时”和“承担现时义务时”,这两个时点充分体现了历史成本法的特点——稳健性和确定性,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不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相应的变化。

1.3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比较

1.3.1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矛盾

历史成本更加强调可信赖,即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有关,而公允价值则更多强调相关性。历史成本法下价格的确定是人们基于已经发生的事项所取得或付出的市场价格,有过去交易和凭证的支持,因为更加可靠。而公允价值价格的确定则更多的是依靠人们的判断,是在假定发生的情况下对现行交易的判断,这也是为什么资产评估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日益兴起的原因。但是现如今市场的特点是经济波动频繁,每一次经济爆发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仍以取得时不变的成本作为应对经济的频繁抖动则显得略为滞后,而信息的及时性在现今的金融市场中特别的重要。

1.3.2 相对于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更容易操作

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基础的会计程序简单,操作容易。资产和负债按其取得或者交换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入账,账面价值入账后在该资产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公允价值操作相对复杂,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而且许多会计要素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靠的交易价格,很多时候还主要依靠会计人员专业判断。

1.3.3 对风险的评估和应对上公允价值更有优势

葛家澍、徐跃将公允价值估计引入到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公允价值估计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侧重于计算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突出了公允价值的风险应对性。历史成本由于其稳定性所以并不能应对风险,所以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具有更多的优点,不仅有助于迅速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且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

从上述比较中可见公允价值虽然仍存在缺陷,但是应用正在逐渐扩大。

2 公允价值运用现状

2.1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项目中的应用

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准则中规定在对金融工具进行初始确认时,应当使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计量的最佳选择,因为既可以发挥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相关性的特点,同时也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真实的财务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资产负债表日,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就能很好地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

2.2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我国企业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前提条件: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交易市场,且企业能从交易市场中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相关信息。对于两种核算模式的转换准则规定只能由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不能由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从对准则的解读中人们可以看出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有比较严格的标准,而且对于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准则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明,所以对企业来说,可能会将谨慎使用理解为不鼓励采用,因为一旦选用了公允价值日后便不能更改,而且当企业房价下跌时,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会很大地影响当年的利润。同时我国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需要披露信息的成本远远高于成本法计量,所以很多企业选择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3 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它的实质是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如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价值,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则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计量模式来看关键在于公允价值的确定,但是准则中也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会选择市场价值,即双方交易达成的价格。这样一来给企业计量带来了方便,也有利于管理层评价其经营业绩。

3 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公允价值的前景是乐观的,但是由于目前金融市场的缺陷,会计理论的不完善,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估值技术所需的参数难以取得

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只是弱势有效,比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准则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计量依据,这可能会产生计量上的偏差。而且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现值技术,现值技术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而现值技术所需要的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选择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很大的难度的,所以目前的现值技术并不能满足公允价值计量的需要。

3.2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性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缺乏完整的会计知识理论,而且对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相对滞后,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而公允价值是需要相关会计人员具备最新的、全面的会计知识和准确的职业判断。

3.3 公允价值被随意操纵的空间很大

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一直是反反复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公允价值可操控的空间很大,企业可以随意地用它来操纵利润。而且如果政府监督不到位会给企业留下很大的调节空间,这样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财务报告的准确和公允价值的发展。

4 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虽然公允价值的使用在现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人们不应该忽略公允价值有适合作用。所以如果能合理地解决上述的问题,那公允价值的优势将会充分体现出来。

4.1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技术水平

一是要完善现值技术,二是要完善审计技术。现值技术的准确性影响着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因此人们要突出资产评估等辅助方法的重要性,也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与公允价值相关的辅助方法,从而使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更加贴近市场。审计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起着很好的制约作用,在评价被审计单位对公允价值的评估是否正确时,审计人员应着重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诚信度和内部控制,这与传统的审计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且要加强审计复核,这样有利于避免企业内部人员的操纵,保持公允价值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4.2 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

虽然现在非市场化的因素仍然存在,但是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地发展了起来,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尤其要加强非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秩序的管理,因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促进金融市场的规范化,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强与国际会计接轨。这样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进步,公允价值所依赖的条件也日趋成熟,有利于公允价值的发展。

4.3 加强企业中有关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

公允价值运用的推广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企业内可以定期开展会计知识后续教育或者请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职业培训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超.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问题[J].商业会计,2015(2).

[2]程竞.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应用情况研究[J].财会研究,2015(1).

[3]李秀敏,单旭.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

[4]宋娜.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现状、困境及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5]李洪.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4).

[6]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

[7]李林,刘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08(1).

[8]宫荔.论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z1).

[9]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5).

[10]陈美华.公允价值获取的现值法研究[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3).

[11]朱丹,刘星,李世新.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从经济分析视角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6).

[12]董必荣.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10).

作者:徐榕

上一篇:证券投资金外环境影响论文下一篇:公益活动下的特殊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