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与审计收费 ——基于审计行业专长视角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快速更新与变革,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会计实务操作的需求,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应运而生。2006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颁布了一项新的财务会计准则——《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搭建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框架,对公允价值进行了明确定义,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范围进行了扩展,即规定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进行分级,并提供有关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定性披露。与此同时,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也恢复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2014年,由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及其相关的披露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提出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划分为三个层级进行披露,其中,第一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考了上市公司资产或负债于相同的活跃市场中的原始价格,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考了资产或负债于相似的非活跃市场中的价格,而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参考了资产或负债的无法观测到的输入值。在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与披露中,企业应当在确认层级时,需要最先采用第一层级,其次为第二层级,最次采用第三层级。虽然分层披露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公允价值信息,但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与估计本身存着着高度不确定性,且相较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原始凭证并非完全确定的客观事实,而是根据估计与主观判断形成的不确定信息,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给予经营者更高的盈余管理的可能。在资本市场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权的分散使得所有者(大股东)无法直接对代理人(经营者)采取约束与监管行为。代理人可能会基于自身的利益采取机会主义的行为(如盈余管理、财务舞弊等)或基于自身声誉向市场传递虚假的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最终导致所有者利益受损。由于上述委托代理矛盾的存在,所有者需要借助外部监督力量来督促经营者,这就产生了独立审计的需求。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其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潜在的赔偿责任,这加重了注册会计师与事务所的民事法律责任。因此,当注册会计师承接了被审计企业股东的委托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谨慎细致的依据自身的职业判断与相应的审计方法来检验被审计单位披露信息的合理性与正确性。而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是否给予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等高度不确定事项足够的关注,将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效率与效果。因此,本文探究公允价值分层对审计收费关系的影响,有助于理解高度不确定事项中的审计决策行为,为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供良好建议。与此同时,对两者的研究也有利于相关会计及审计准则的优化与完善,规范审计市场。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所涉及到的大量的职业判断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效率与效果,甚至对审计完成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具有的特定的实务经验以及其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将表现为其所拥有的审计行业专长。相较于常规审计事项,在面对公允价值分层等高度不确定事项时,所具有的审计行业专长可能会对审计效率及效果产生更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审计行业专长为视角,分析公允价值分层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机理。就现有的文献来看,大多学者所聚焦的还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而关于公允价值分层中不同层级的计量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些许研究空白。因此,本文重点关注不同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公允价值计量和审计收费的相关研究,使得本文的研究内容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综上所述,本文以2014—2018年国内A股的上市企业为实证样本,检验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并以审计行业专长为切入点,分析了审计行业专长的调节作用。本文实证结果如下: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运用提高了审计费用;基于多元回归的实证结果表明,与第一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相比,注册会计师更为关注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进一步的机理分析发现,审计师充分关注第二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升行业专长而不是降低审计风险。根据以上实证结果,本文的建议如下:第一,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会计及审计相关政策中关于公允价值分层披露规定;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重视注册会计师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加强最新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准则与规章的学习。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引入审计行业专长,扩展了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与审计收费的相关研究,对引导事务所完善自身专业实力、合理分配审计资源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审计收费;行业专长

学科专业:会计学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研究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 公允价值分层计量的相关研究

2.1.1 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研究

2.1.2 公允价值层级的相关研究

2.2 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2.1 被审计单位层面影响因素

2.2.2 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影响因素

2.2.3 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审计行业专长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3.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审计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关系的理论概述

3.1 概念界定

3.1.1 公允价值分层计量

3.1.2 审计收费

3.1.3 审计行业专长

3.2 理论基础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2 信号传递理论

3.2.3 委托代理理论

3.2.4 审计保险理论

3.2.5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

4.公允价值分层与审计收费的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4.1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4.1.1 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理论的分析

4.1.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4.1.3 基于审计保险理论的分析

4.1.4 基于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分析

4.1.5 假设提出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5.公允价值分层与审计费用的实证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2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初步分析

5.3 多元回归分析

5.4 审计行业专长的调节效应

5.5 稳健性分析

5.5.1 基于Heckman二阶段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5.5.2 审计行业专长稳健性测试

5.5.3 其他稳健性检验

6.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局限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6.3.1 本文的研究局限性

6.3.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公允价值会计论文提纲下一篇:心理咨询案例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