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算公允价值论文

2022-04-19

摘要: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经济的密切合作,我国的会计准则也要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或者趋同,因此财政部于2006年出台了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明确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2006年的会计准则中的最大亮点是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实效性,而且能够提高会计计量的准确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核算公允价值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核算公允价值论文 篇1:

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企业核算的影响

【摘要】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公允价值的运用必然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就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影响的差异进行分析。

作为现代经济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产品之一,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为了保证信息的品质和可比性,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制定统一、公认的会计准则来加以规范。因此,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准绳。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评价不同公司的收益和风险来源,判断和调整对公司的定价。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执行,2008年1月1日将在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与既往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改革方向一致,新会计准则突破了历史成本原则,更多强调公允价值的计量,将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符合经济收益观,为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新准则的主要特点就是与国际准则趋同,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通行做法的接轨,为中国经济更快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作了基础性的铺垫。

一、公允价值的引入

在新准则体系中,最引人关注的一点就是公允价值的引入。长期以来,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成为主导的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计量也一直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因而新准则颁布后,很多人认为是对原来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颠覆。常年搞会计核算的人其实都对历史成本有着根深蒂固的依赖,任何簿记讲究的都是真凭实据。现行会计准则在刚开始实施时,一些老会计就对八项准备如何计提感到有些迷惘,毕竟这要依靠判断,而非原始凭证。因此,新准则的实施对会计核算的传统思维是一次全面的挑战。

公允价值并非是个新鲜事物,较早引入公允价值的可能是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公告第4号“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970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意见书第16号“企业合并”(1970年)、第21号“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利息”(1971年)和第29号“非货币性交易”(1973年)。但最先提出公允价值概念的并不是这几项公告或意见书,而是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William Paton。早在1946年3月,Paton教授就在《会计师月刊》(Journal of Accountancy)发表了一篇题为“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的文章。在该文中,Paton教授指出,“成本和价值不是相抵触和相排斥的概念。在购买日,成本和价值几乎是一样的,至少在大多数交易中如此。就支付媒介是非现金财产的交易而言,购入资产的成本应按所转出财产的公允市场价值确定。事实上,成本是重要的,因为其大致等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2年公布的IAS16“固定资产会计”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二、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影响的差异

(一)入账价值的确认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其历史成本,即资产取得时的实际资金消耗,而且一经确定不得更改,而以公允价值计量时则不然。由于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的一种评价,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允价值处在经常性地变化之中,与此相适应,资产的入账价值就不能是确定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公允价值既可以大于历史成本,也可以小于历史成本,视资产的增值或减值情况而定。

(二)资产摊销对象的确定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资产的摊销对象毫无疑问是其历史成本,或平均摊销,或加速摊销。而以公允价值计量时,资产摊销对象的选择有两种:公允价值和实际成本。许多学者认为,摊销的对象应是其公允价值。但笔者认为,资产摊销的对象应是其实际成本。因为公允价值并非企业为取得该项资产实际付出的代价,如果对它进行摊销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当资产增值时,则会虚增费用;当资产减值时,则会少计费用,造成费用不实。公允价值在性质上近似于一种客观的评估价值,它不符合费用类科目的核算内容,所以资产摊销的对象应是其实际成本,而不是其公允价值。正因为如此,以公允价值计量时,会计信息既要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又要反映资产的实际成本,所以,应采用双账户反映方式。

(三)会计反映的形式

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只需单账户反映资产的实际成本即可。而以公允价值计量时,由于资产的摊销对象仍然是其实际成本,所以,会计既要反映其公允价值,又要反映其实际成本,因此需要设置双账户。在会计报表中,除了有反映资产实际成本的账户外,还需有反映公允价值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账户,如公允价值大于实际成本,则两个账户同为借方余额;当公允价值小于实际成本,则实际成本账户为借方余额,差额账户为贷方余额。现行的会计科目表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只是针对资产账户设置减值准备账户,应该说这只是一种过渡形式,等到公允价值能够被准确把握的时候,不仅要反映资产的减值,还要反映资产的增值,如商誉、土地使用权等是可以大幅增值的。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从外因上来讲,在我国要把公允价值作为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估价体系以保证企业价值的正确判断。但是,目前我国十分缺乏这方面的机制,加之市场体系的不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在建立健全中,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真正地显现出“公允”,从而有可能影响“利润”的真实性、可靠性。而盲目地把公允价值作为一项单独的计量属性,不仅不利于价值的“公允”判断,反而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从内因上来讲,在计量属性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合。目前我国会计计量属性体系中包括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再将公允价值定义为一种计量属性,还是暂时作为会计计量的一个方向或者说是目标,笔者觉得有待于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新准则体现了对公允价值的谨慎使用原则,但这与以公允价值为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新《企业会计准则》考虑到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原因,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列示了四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活跃市场存在着相同或相近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或不活跃市场存在类似的其他房地产最新交易价格的均可参照类似房地产的现行市场价格,亦可以采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法进行确定。 实行公允计价值计量后,现金流成为反映企业管理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公允价值反映了公司的并购价值,但好的资产能否产生好的收益是投资者同样关心的问题。公允价值波动计入当年损益,意味着公司的利润将会巨幅波动,评价意义降低,而真正能够反映企业盈利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新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标准,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希望通过一系列来自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督体系的压力,使会计准则能够发挥最大效力,让每个公司都实现财务健康。

作者:王志宏

企业核算公允价值论文 篇2:

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经济的密切合作,我国的会计准则也要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或者趋同,因此财政部于2006年出台了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明确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2006年的会计准则中的最大亮点是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不仅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实效性,而且能够提高会计计量的准确性。但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而是分散于多个具体的准则当中,缺少一个明确、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使公允价值成为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对公允价值在企业核算中的应用做为出发点,浅析在企业中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企业会计;核算

一、公允价值概念和理论依据

1、概念。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的通知中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要支付的价格。

2、理论依据。现代的产权理论主要强调的是对产权的界定、利益的保护。原先的历史成本计量一个企业的日常营业情况和经营结果只可以简单的表现出企业经济业务产生时的产权和利益,并不能对现在以及未来的产权和利益做出有效的反映。可公允价值的出现可以准确的计量产权的界定、和它所有的经济利益,这样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长远的营业决策,可以有效的配置产权的功能。

二、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1、市价法。市价法是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制定的所要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的方法。选用这种方法计量价格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才可以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可靠性。首先要选择计量项目是活跃市场中的交易价格;其次是要求与计量项目相同的最近的市场价格;最后是计量日的市场价格。当计量日的市场价格无法取得时,可适当选用计量日前后时间的市场价格为基础,但要合理估计计量日与市价日之间由于时间和外界因素变化对公允价值发生的影响。

2、类似项目法。这种方法是一种替代法,它是通过对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作为参考来确定计量项目公允价值的一种方法。在这个方法中对类似项目的确定至关重要。所谓类似项目就是与计量项目有着相同的现金流量形式的项目,主要通过五步来确定是否为类似项目。一是确定计量项目的期望现金流量;二是初选一个认为相似的资产或是负债;三是比较两者的现金流量;四是评价两者影响价值的因素是否相同;五是判别两个项目的现金流量对经济状况有改变时变化方式是否相同,若不是,则它们不是类似项目。

3、预期现金流量法。这种方法是运用预期现金流量法确定公允价值,就是将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来计量现值的。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严格的要求;一是要准确合理的确定预期现金流量;二是要选用合适的折现率来将预期现金流折算成现值。

三、公允价值在企业经营业务中出现的问题

1、公允价值在企业日常经营上的问题。我国在2011年1月,国家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和的通知》中提到单位在计算公允价值时,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性质、特征、风险以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对资产或负债进行合适的分组,并按照组别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但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做不到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只抄录了准则原文或按要求简单的叙述,只有很小一部公司是按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披露的,更有甚者,有的上市公司根本没有对公允价值进行披露。这些情况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应用披露仍然不够充分,也不够规范。

其次在日常盈余管理上表现为:在新会计准则中,债务人应把公司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的现金公允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务人在修改债务条件,应该把公允价值作为公司重组后入账价值,重组账面价值应该与入账金额差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可以明确了债务重组利得,执行新准则时对于没有能力清偿债务的企业,债权人让步债务就会得到豁免,其收益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这样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同时也为利润的调控提供了空间。

2、公允价值应用在财务人员上产生的问题。职业道德上的问题:因为公允价值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有着很多不能确定的因素,所以它的确认和计量仍然需要财务人员进行职业的审查。这就可以方便企业的利润操作。现在我国有一些上市公司对利润有操控的现象发生,这可以显现出一部分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以及道德观念的薄弱。水平偏低,没有应有的慎重。也缺少重要的诚信,有着弄虚作假、牟取利润的现象产生。

业务能力上的问题:由于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不平有限,就会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有的只抄录了准则或是很简单的叙述,还有的根本没有任何的披露,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上市公司对其自身情况进行了披露。当然也不排除上市公司有故意行为。但我国财务人员现在确实存在着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对公允价值不了解、不会用,对遇到公允价值计量中出现复杂情况的确认、计量以及相应的判断能力很弱,对它的估值、处理、实施运用的不好、都会阻碍公允价值的正确应用。

3、公允价值应用在环境上的问题。针对前面所说的,公允价值的披露和对盈余管理的分析后发现,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调节盈余,这与公允价值审计环境不够完善有着很大的联系。在上市公司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这样就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主观因素。增加了财务信息的任意性。只有把控好审计这道关口,才可以有效的防止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存在的虚假和失去公允的现象发生。我国现在还没有出台一项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也缺少这方面的测试。同时也缺少对公允价值的评价系数进行对其操作。这些审计方面的缺陷都会使上市公司对财务信息披露不完全,甚至是低质量的。这就需要对公允价值在应用环境上进一步的完善。

四、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

1、加强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体系。公允价值计量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理论以及科学规范的应用指导体系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目前,需要立足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需求,使公允价值应用体系的建立更加科学和实用。要充分结合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制定公允价值准则、应用指南和相关解释,以此来降低因不同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不同要求所带来的计量困难,使公允价值应用更容易操作,更有效率。对公允价值使用的条件、计量方法、做出判断的依据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规范,并明确公允价值的应用程序和信息的披露程度。

2、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提高职业道德:只有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形成良好的行业道德风尚,会计行业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最终形成一个风清气正、诚实守信的大环境。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不高,行业缺乏诚信,那即使会计师的业务能力再强、会计制度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再合理、资本市场再成熟,也还是会发生会计造假行为。所以要建立针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作为职务升迁和技术评级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不断丰富、拓宽教育方式,使会计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职业操守,降低职业道德风险。

提高业务能力:新出台的会计准则应用的灵活性较强,这样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选择的自由程度就比较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也有了不少的改变,如公允价值下的资产变动情况、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表的影响、公允价值下的企业重组等。这些新内容的增加或修改,都会增加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空间,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对公允价值的计量产生影响。这样财务人员就要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要充分掌握好公允价值中的估值技术。还要有高度的判断力。另外,国家也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让我国的财务人员有途径学到更多的国外先进知识,达到快速了解市场,学会最新的会计处理理念、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要把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使财务人员从根上提高业务能力和判断能力,降低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财务信息失真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影响。

3、改善公允价值的应用环境。首先要加强和公允价值有关的审计内容,我国的注会协会要加快做好与公允价值应用有关的审计准则,增加对公允价值披露方面的审计内容,这样审计准则就能很好的为公允价值服务并指导工作。其次,要加强与其计量和披露有关的控制测试及相关内容。这样做可以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内部控制,减少公允价值计量以及披露的任意性,提升其运用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再次,要对公允价值的评价标准加以肯定,在实际工作中要肯定公允价值的评价标准,细分其不确定性的具体情况,加强公允价值的操作性,这样注册会计师就能掌握好评价尺度进行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审计的风险。最后要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独立性。

结论

在国内,公允价值的运用很晚,最早我国应用公允价值是在1998年国家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债务重组中,从这以后公允价值就陆续出现在投资和金融性交易准则中。而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的数据得到的比较困难,而且还容易被上市公司主观操控虚增利润,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我们就要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

[2] 蔡利华.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3] 柳秋红.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与其它计量属性的比较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96):135-136.

作者:赵婷

企业核算公允价值论文 篇3:

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中,本文通过公允价值概述出发,详细的介绍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越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核算 应用

一、公允价值概述

公允价值也可以称为公允市价或公允价格,是指买卖双方本着公平交易的前提,对市场非常了解的情况下,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协商后确定下来的价格,或基于公平交易的前提下,交易双方在相互无关联的情况下,对负债进行清偿或者对资产进行买卖所达成的交易价格。相较于与之对应的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更注重的是交易事项的动态过程,指的是交易事项处于持续经营中的某个时间点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状况;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以市场角度出发,以交易双方自愿的公平交易作为衡量前提;其确定的价格与市场价格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的价格变化而变化。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其主要涉及的领域有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合并、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计量与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等。

二、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在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会计核算中,如果存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在会计期末没有以市场价格为依据评估的情况,若市场价格高出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价,那么其高出部分的价值可以直接记录到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当期收益中去,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其成本价,那么便将其差额计入到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当期损失中去。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计量,能够清晰地反应出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资产在当前时期的具体价格。

(二)投资性房地产

根据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其结果将严重影响着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最终的上市价值,且在其评估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自身变化也会影响着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利润的波动,其结果也将严重影响着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更有甚者还会对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上市之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从起步阶段迈向快速提升阶段,其升值潜力较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其估值每一年度都会有较大的提升,如果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入其中,那么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在其期间所获得的利润也将发生剧烈的变化,这将使上市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在其提供的财务报表中呈现出的利润在不断提高,最终将直接影响着外界投资者对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自身价值评估的判断。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在被处置时释放利润,在此时,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需要将原本被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科目中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数值转出,计入到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本期的投资收益中去。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上市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会将其对外投资部分记录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来核算,其市价将影响着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资本公积情况,但是其盈亏情况并不会体现在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利润表中。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其公允价值方面发生较大的下滑,且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这种下降时期并不是短暂的,便需确认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投资的该项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损失。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过程中对货币性资产的涉及较少。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以其公允价值及应交税额作为交换的资产成本,其公允价值与其交换的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需要计入到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当期损益中。在这个过程中,交易双方在自愿、平等的情况下,利用这样的交换方式能够使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取其资产的公允价值,从而分析出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

三、优越性分析

(一)提高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决策效率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较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种动态的计量方法,通过市场上相同或相似的资产的价格情况,反映出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当期拥有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情况,从而使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当期的金融资产与负债情况与此期间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情况,有利于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投资者与领导人员能够准确的获取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会计信息,并分析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运营情况与偿债能力,做出更适合的投资决策。

(二)有利于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资本保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拥有的一些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如果一味的采取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当物价上涨时,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原有的生产能力无法得到体现,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资产就会减少,而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所拥有的资产与负债的现时价值情况,即使物价上涨,也能准确的体现出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应有的规模与生产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资本的保全。

(三)更适应金融市场的需求

如果采取历史成本法进行确认与计量我国金融市场中的股票、期货、债券等金融工具,只能确认其初始价值,无法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如果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对其任意时期的价值进行确认计量,有利于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能够及时发现其潜在的金融风险,便于投资者做出更加合理的投资决策。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更加准确、真实的反映出当前市场状况下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的资产与负债情况,能够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公允價值计量模式在我国启用的时间较晚,与国外相比还不甚完善,所以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实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需要更加严格谨慎,确保其能够在我国企业等微观经营主体中得到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胡爱萍.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思考[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24):77.

[2]仇娴.当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1(1):67-68,74.

[3]赵冬梅.我国公允价值实践应用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1(1):28-29.

作者:郑波

上一篇:协商机制高等教育论文下一篇:化学概念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