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为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缩短首岗适应时间,该校在《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中采取创建“准企业”管理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以岗位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项目贯穿教学的方法,借助实训手段,摸索出一条“工学结合”的教学路子,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论文 篇1:

中职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研究

[摘 要] 建筑材料课程是中职土建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掌握更多建筑材料收集和甄别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对学生学好土建类专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土建类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从而为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加快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明确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对建筑材料课程进行深度发掘,其课程教学主要围绕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化需要和专业发展开展,基于此,在对土建类建筑材料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就应该着重从四个方面切入。

(一)提高专业核心能力

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建筑材料课程属于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土建技术水平的重要保障。其教学目标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从而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職土建类专业开展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就应该对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本理论,并获得主要建筑材料试验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土建类专业奠定扎实的实践基础。

(二)优化课程设置

基于建筑材料课程在土建类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重点在于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所以,必须透彻了解土建类专业中建筑材料课程的设置情况,理清土建类专业所开设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而科学设置建筑材料课程,确保学生从课程学习中有所收获。

(三)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小,基础偏弱,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理论深奥、关系错综复杂的知识难以理解,所以难以达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对学生适应社会岗位也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建筑方式的多样化,陈旧的课程教材也会影响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岗位。基于此,在中职土建类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还需要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实现对教材的优化,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审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我国复杂民生建设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

(四)重视师资团队建设

在中职土建类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重视对师资团队的建设,增加一线专家教师的参教度,让教师用丰富的实践知识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为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学生真正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并从课程学习中全面了解方法和技能技巧,从而为土建类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要点

基于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在建筑材料课程实际教学改革中还是要主次分明,弄清楚教学改革的要点。

(一)对建筑材料课程准确定位

中职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要有清楚的课程定位。中职教学重在实践,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材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较强材料性质使用意识,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使用方法、保存方法、试验步骤、试验参数及结果鉴定,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的应用及工程材料试验室的基本操作,培训一线专业型实用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中职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将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适当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同时,在对建筑材料课程准确定位后,还要真正将课程教学落到实处。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以“教授、学习、实践”一体的方式,请一线专家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找到具体的工作情景和训练项目,明确各项任务的要求,实现课岗零距离对接。

(二)编写使用教材,重视实践应用

在中职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充分认识到陈旧课程教材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加快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根据课程教学要求,重新编写实用性教材,提高实践知识的比重,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巧和方法,从而为学生进入社会岗位提供充分的保障。所以,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教材应该更加注重实践应用性。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土建类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不仅不利于中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岗位。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快中职土建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必须明确改革思路,全面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逐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绍云,邱清华.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课程《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245-246.

[2]郁素红.对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

作者:王超然

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论文 篇2:

中职《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环境

摘 要:为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缩短首岗适应时间,该校在《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中采取创建“准企业”管理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以岗位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项目贯穿教学的方法,借助实训手段,摸索出一条“工学结合”的教学路子,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该作者从实验教学环境的“准企业”化、班级管理的“准企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准企业”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准企业管理环境 建筑材料检测 构建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广泛盛行于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学不再只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进入企业工作时,无法马上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经过很长一段“师带徒”时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知识的渗透,同时,教学设计、教学环境也不是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设计的。“企业岗位中做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是我们的口号,那么在什么的环境中教、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充满新鲜感、求知欲和激情地学习,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快、更好地适应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呢?因此,构建“准企业”管理环境条件下的教学与教学环境非常必要。让学生在“准企业”管理环境下“教、学、做、考”,促使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熟悉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并能在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缩短首岗适应时间。

1 “准企业”管理环境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1 教学环境条件不足

目前,教学环境布置主要是考虑班级规模、座位安排、班级风气、师生关系等。依此环境,整个教学基本局限于教室,大部分学生每天面对同样的学习环境,没新鲜感、没好奇心,倍感枯燥、无味。厌学、睡觉、电话不离手等现象普遍存在。而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它包括物理环境(空间设置、设备的配置及布置等)、心理环境(能够触摸到有实物、有课堂气氛)。中职建筑类《建筑材料检测》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那么对教学环境就有很高的要求,不能仅局限于教室,更重要的是要与企业零对接。

1.2 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条件不足的教学环境无法施展合适的教学方法,目前在狭义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处于一种误区中,教师多讲,学生少做,多理论,少创造性培养。教学模式普遍采用622模式,教师讲授60%,学生训练20%,教师点评纠错20%,教师在教学过程违背了“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理念,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几乎等同于“听”“记”“晕”;“教”几乎等同于“讲”“灌”“考”。

条件不足的教学环境无法施展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基本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在这样的方式下,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造成了学生听课率维持在30%左右。学生实验操作“你看我,我看你”,就是没人动手,实训部分教学流于形式。

条件充足的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对岗位职责分工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可见,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对变“教学”为“导学”刻不容缓。

1.3 教学环境的作用得到重视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发挥其潜能,是其它教学情形难以替代的,学生可以从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认知、感知和熏陶。教师也可以在触手可及的教学环境中提高教学积极性,保持良好教学态度和职业自豪感,同时也对教师教学心理及心理健康都产生一定影响,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一种幸福感,寓教于乐,寓乐于教,使得教学相长。

1.4 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

模拟或通过企业环境,让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真实的演练中施展着自己的才能,品尝挫折的焦虑和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思考中提高了创新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1.5 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工学结合主要采用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即“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把理论部分学习、实训操作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结合起来”的模式。工学结合的核心是“做什么?学什么?教什么?”这就决定了工学结合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一是创建“准企业”管理的教学环境:二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基础,重点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中心、实训为手段,教学设计体现教与学合一的教学模式。

2 “准企业管理环境”的构建

“准企业化”管理环境的构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验教学环境的“准企业”化

实训场所的设备、配置、布置、实验条件要求与企业实际相符。具体方案如下,一是利用我校现有实验场所和设备按企业的布置、工作流程模拟布置检测工作区,设前台(负责接待、接样及委托单填写)、水泥检测室、水泥砼检测室、集料检测室、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检测室、标准养护室、样品保管室。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有固定工作场所。一个工作场所就是一个部门。二是利用我校深度校企合作单位——广西桂都科技有限公司的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企业部分工作。

2.2 班级管理的“准企业”化

一个班级相当于一个企业,教师是总经理、班长是执行经理、组长是部门经理,以小组为团队,对实验员职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定职业标准,确定每位学生的职责,务必要求每一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责。模拟企业管理制度制订考勤制度、保密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加班制度等,视企业管理制度为班规。模拟企业工作岗位制订岗位职责,视岗位职责为个人操行考核要求。班委好比企业中层,强调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严格按制度对每一成员进行考核。上课犹如公司上班,踏入教室马上要有“准职业人”的思想准备,时刻铭记自己的岗位职责。严格按企业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要求约束自己。同时,班级管理中注重培养团队意识,强调团队的力量,时刻明确企业要发展,靠的是团队的合作,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经营。其次,班级管理中注重渗透企业文化概念,让学生知道企业文化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就是所有好的员工都心悦诚服接受的行事准则,是一种“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自豪的想法。它包括企业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等几个方面,渗透这些概念是让学生时刻铭记企业、自己的行事准则,体现以制度约束,而不是教师的“压”“哄”“罚”,提高执行力,以防学生将来进入企业岗位中无法适应,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将来为企业负责,为客户负责。

2.3 人才培养目标的“准企业”化

(1)总目标: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双赢发展的“实训+项目+环境”的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模式;以工程检测与试验方向建设项目引导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土木工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岗位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建设工学特色鲜明的项目课程和项目化教材;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经验丰富、检测和实验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双师”教学团队。培养具备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强的、能适应工程检测行业和实验方向岗位工作的材料员、实验员。

(2)具体指标:①继续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双赢发展的“实训+项目+环境”的校企共建教学模式,构筑更加紧密的工学结合育人平台。②以材料检测建设项目引导人才培养过程,利用校企合作企业承揽的项目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全过程与项目全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做、学、教”一体化,系统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围绕工程检测的工作过程,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任务能力要求,实现岗位任务与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与课程内容对接,工作环境与教学情境对接。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开发“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内容,重点开发一套工学结合特色鲜明工程检测与实验方向的项目化教材。(4)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检测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实现教师“技师化”。(5)与企业合作将建材检测实训中心建设成满足学生实验需求,融教学、生产、培训于一体的实践基地。

2.4 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能力:熟知安全操作规范,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地处理问题;能够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标准、新规范;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等适应岗位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社会能力:工作中具有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协作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具有学习提升能力和适应发展变化的能力。(3)职业道德:熟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5 教学内容“工作过程化”

模拟企业工作任务分工,以项目或任务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岗位职能。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要符合标准和规范,检测人员应遵循的原则,坚持检测标准,规范检测行为;保证检测质量;检测工作必须要有程序,有了程序必须要执行,执行过的必须要有记录;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测,不能不做而记、也不能做而不记;不把习惯当成标准、要把标准变成习惯。

2.6 考核評价“职场化”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效果和成绩,更好地激励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强化和渗透企业员工的竞争与责任意识,体现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在课堂中模拟企业人事考核,从工作效率、学习态度、能力考核、业绩考核及满意度等方面制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2.6.1 考核目的

(1)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绩效与贡献,实现“公司”绩效的放大和提升。(2)为“公司员工”奖罚提供参考依据。(3)作为“公司成员”提高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手段。直接目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推优、 奖学金和推荐就业的参考。

2.6.2 考核原则

(1)以提高实验操作绩效为导向,重奖轻罚原则;(2)以定量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客观、公平、公正原则;(3)反馈与提升的原则,即把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并对完成绩效的过程进行指导。

2.6.3 考核组织和责任

(1)根据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广泛征求意见,负责制订考核办法,并予以组织实施。(2)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目标任务,给各小组分配工作任务,并根据考核办法对各小组具体完成业绩予以考核。(3)各小组长负责向班长汇报考核情况并提供分析报告,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4)各小组长如实向教师汇报目标达成数据。(5)班长、学习委员对考核结果的完整、公正、合理性负责,教师对考核结果负有监督责任。(6)班委负责组织考核,收集考核资料,进行考核指导,统计考核结果,进行最后的总结汇总,存档。

2.6.4 考核依据

岗位职责书、任务目标下达书、工作质量要求、员工考核表和小组互评调查表。

2.6.5 考核内容(见表1)

3 结语

我校利用校内建筑材料实验室和校企合作的广西桂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这一有利平台,为学生提供最真实的检测行业职业培训,给学生提供真实职教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将企业布置、设施复制到学生课堂上,让学生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教师成为领导,学生成为员工。让学生在“准企业”管理环境下“教、学、做、考”,促使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熟悉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并能在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缩短首岗适应时间,达到与企业零对接。

参考文献

[1] 李兴富,陈胜权,陈锡华.面向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9-31.

[2] 张冬娇.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职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4).

作者:苏爱娟 徐红晖

中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建筑材料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加深,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极为深远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使用具有科技性和信息化的教学形式,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方位提高,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推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针对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建筑材料课程中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首先,提出翻转课堂和微课运用到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提出中职教学中使用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最后,在以上两个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情况下展开对翻转课堂以及微课运用到中职建筑材料教学中的可行性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有效提升我国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稳步提升。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建筑材料;有效策略

建筑材料是一门专业性和试验性都较强的学科,在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整合学生的学习进程,针对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受影响,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学生更为完善和充实的学习环境。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技能的学习,展现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确立更加稳定坚实的教学机制,奠定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教学的基础。

一、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运用到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教学的必要性

(一)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教学中,应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出现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所下降。翻转课堂能够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多样化的讲解,保证学生能够将自身的疑问和困惑在课下有效解决。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兴趣是奠定学生逐渐成长和完善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学生当下的学习需求,建立完善系统的教学机制,提升课堂教学的流畅性,进而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基础。建筑材料是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并且当下的学生缺少有效的生活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难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反馈。使用微课教学能够给予学生直观性的教学知识展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建筑材料中相关的实践知识,帮助学生有效地认识教学内容,也能够奠定学生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体验。

(三)微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中职学校中建筑材料教学内容分别是以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为主线的各组成材料、以功能材料为主线的功能特性以及建筑材料试验,全书分章节,分别解释以上三个篇章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并且教材中论述的大量新型的建筑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学生难以保障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使用微课教学能够将当前先进的建筑工艺和建筑材料使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具体的讲解,课程的时长较短,即便是知识内容较为深奥,學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有效增强。

二、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

(一)中职对于人才培养需求认知缺陷

中职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机制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机制,真正贯彻到中职学校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仍旧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具有局限性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影响。由于建筑材料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一味地使用知识系统的灌输并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良好的知识体系,就在期末统一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便是中职学校对于人才培养需求的认知缺陷。当下社会已经成为人才主导的社会,而人才的定义就是具备完善的知识系统以及充足的实践能力。由此可知,中职学校对于人才培养需求缺失现象较为明显,导致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成绩不高的现象。

(二)中职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失衡

在中职学校中教师的教学形式是将知识进行反复的讲解,引导学生多次反复记忆,学生在教师的灌输性讲解中被动接受,学生自身的思考时间和实践空间被反复压缩,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受到了威胁。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与教师都将知识量的获取和知识储备的提升作为学习的基本需求,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中职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将人才的技能培养和专业、产业、技术等相关因素相协调,在人才的建设方面,应当采用具有前瞻性和先导性的方式进行培养,提升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中职学校生源多样化的不断凸显

近年来,我国把中职教育摆在普及高中阶段的突出位置,中职学校的招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学生基数的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生自身的质量发展失衡,不能对学生的入学水平进行深化的整合和考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也制约了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运用到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达到教学相长

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章节之间的关系,并且在章节之间建立良性的联系,保证学生在接受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运用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确立学习框架。与此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开展教学,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当进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对成绩不是十分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当给予鼓励和安抚,避免学生出现厌学现象。

例如,在讲解建筑材料的混凝土拌和物试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感悟和整合能力,正确地开展取样、拌制、工作性试验、评定等方面指导工作,使每位学生都可以按照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应确保相关教学的连贯性,在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按照每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正确指导,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分层次地切换相关教学方式和内容,按照当前的教学特点和需求,正确进行管控。在实际教学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结合基础层次、提升层次和发展层次的教育内容,正确地开展各方面指导工作,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内容得到正确的指导,以此提升整体教学工作质量。

(二)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差较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和了解程度不深,并且教师的教学形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经常出现失衡现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转变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形式,端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态度。使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之间形成良好的循环模式。学生即便是在课堂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翻转课堂也能在课下学习中建立健全完善的复习和预习机制,给予学生更为全面的知识系统影响,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建筑材料中的新型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直观性地学习感受,使用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机制和教学设备,有些具有科技性和信息化的建筑材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教师使用视频、动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新型建筑材料的灵活性和科技性,进而能够扩展学生对建筑材料的认识范围,并且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视角和眼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三)转变学习“各自为政”的现象,提升学习协同性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授课阶段,而是应当对学生的个人心理、生理、性格、学习习惯等进行详细的了解。一旦发现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出现反常现象,应当及时询问,并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帮助和疏导。对于能力水平具有差异的学生,应当进行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划分,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向,有阶段性和计划性地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德育教育中选择具有组织领导才能的学生培养组织能力,促使其养成着眼全局的广阔视角,选择心思细腻的学生担任全场调配,培养其协同配合的能力。同时,注重每一个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筑材料科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和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评中,应当对学生开展综合性的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正确地开展教学指导活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明确当下教育教学中的需求和方向,在掌握了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将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内容解决专业中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全方位的评价,其中应当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下作业完成情况、自身成绩提升情况等,并合理地分析建筑材料中蕴含的核心知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更好地发展。在评价环节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激励,全面提升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上文中的论述内容能够证明,当下中职学校建筑材料教学进程中需要不断革新教学形式,给予中职学校教学新鲜血液,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使用微课的翻转课堂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的机制,完善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推进的学习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于蕾.中职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探究[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9(11):16-17.

[2]辛向辉.中职旅游专业翻转课堂的组织[J].百科知识,2019(33):38-39.

[3]李晓燕.中职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讨[J].才智,2019(30):108.

[4]潘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学刊,2019(34):10.

编辑 曾彦慧

作者:杨志高

上一篇:给排水施工中高层建筑论文下一篇:高层建筑高空技术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