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新课程教改探索论文

2022-04-27

【摘要】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理解、自我建构,从而使课堂高效而充满活力。【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开放;策略随着新教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开始向开放式的方向发展,强调教学的开放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语文新课程教改探索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语文新课程教改探索论文 篇1:

浅谈多媒体方式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向着职业化、多元化转变,中职语文以多媒体为载体,展现出了更为丰富和深层次的内容。多媒体的应用使中职语文课堂更能体现素质教育和塑造人格教育的功能。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掌握多种技术手段,改革自己的课堂,使中职生从多媒体中获益,不断成长。

关键词:中职语文;多媒体教学;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胡佳彬(1987-),男,佛冈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广东 清远/511600)中职教育主要是面向就业教育,中职学生在职校阶段要进行扎实的专业学习,但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文化基础教育。随着新教改的要求和语文的独特功能,语文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培养目标服务,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用当今热门词语来表述就是“职业化”语文。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职业化”语文的教学,从而达到满足学生“够用、实用”的需要,为学生持续就业和创造性就业打下基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可以说,多媒体是实现“职业化”语文的一个重要的载体。

现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从熟悉使用多媒体再到增强自己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最后到通过多媒体改革自己的课堂。这是一个走进去—走出来—再走进去的自我提升之路,也是多媒体中职语文教育的必经之路。

一、中职语文教育的处境

职业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诸如生源素质普遍较低的制约,如中职网上教学资源匮乏的制约。中职语文的教学资源很少,要想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容量,要靠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职业教育的语文课本并不适应各个地方的就业情况和教育教学实际,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新课标相比,出现了职校语文教学大纲简单化、可操作性不强,再有就是职校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革新,职业学校对语文等文科科目的不重视等现象。

近几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就读职业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多,提高职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先成人后成才的德育理念已然成为中职学校的共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作为德育教育的宣传阵地,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职业教育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如何在语文学科中渗透人文教育,同时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现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中职学生普遍关注的是他们所学的专业以及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因此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关注这些情况。

很多中职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是内容的载体,再好的设备也需要有好的内容,否则,这些设备就是一堆漂亮的电子元件。

中职学校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新的改革,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要因地制宜,要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在重视专业成长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内容适应自己的教育对象,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善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二、中职语文多媒体方式下的教育处境

对职业技术学校来说,学好本专业才是头等大事,其他文化课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如果专业课是种子,那么语文就应该是土壤,土壤里面有很多种不同的养分,各个专业课都能从语文教学中得到各自所需要的营养。

那么如何让语文为专业服务,如何让语文的各项功能落到实处,那么就必须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现今的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多媒体就是网上搜索ppt课件,然后按照课件来讲课就可以了,或者有些教师按照自己的授课实际稍作修改,加上朗读视频等。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并没有脱离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路,认为完成授课计划就可以了,殊不知,学生从中学阶段过来就读职校,本来对语文教法就熟悉而且厌倦,那么中职语文和中学语文有什么区别吗?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仅仅是按照课件和相关视频进行授课吗?

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往往是密集型的图片,密集型的文字轰炸,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并处理这么多的信息吗?特别是面对基础薄弱,且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中职生来说,这些信息学生来不及理解和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

三、中职语文多媒体方式下的改革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然后是教师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提升,接着是各种语文资源的有效整合。只有这样才是多媒体方式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观念改革应该是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思路,按照中职学生的就业实际,传授“实用”、“够用”的语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和课文,渗透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渗透中职学生以后就业的做人、做事的德育教育,这是中职语文教育的基础。

(一)中职语文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改革,多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内容不仅仅限于ppt教学课件,还包括各种影视资源,各种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还有动画的制作,音乐和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学习,从网络资源中搜集书本上没有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课堂。

针对多媒体应用和职业化语文出现的问题,我校进行了“职业化”语文的课题研究,其中,多媒体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常态,在课题研究中,我校的语文教师都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的制作,动画的制作,还有搜集各种教学资源,做到丰富学生的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

在专业建设方面,在幼师专业中,根据专业结合语文的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并且利用多媒体开展课本剧的排练,教师搜集视频小故事,通过写读后感和角色模拟,提高了幼师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服装专业中,语文教师着重让学生训练写作服装设计的理念,制作成ppt进行展示,并通过录制小视频,让学生介绍自己服装设计的过程和精彩的讲解。

在常规语文教学方面,例如在讲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课文《雅舍》中,课文的主题是“人雅的居室才是雅舍”,首先,教师搜集一些豪华别墅,如“中国最牛违章建筑”,和时下反腐的贪官的别墅。再搜集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故居和中国民间艺术家的家居。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主题,同时通过复习初中讲过的课文《陋室铭》。通过视频展现作者写作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的资料,这样很好地导入课文,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课文。同时,作者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观也是要渗透进教学当中。

在讲授说明文的时候,直观的视频和图片比枯燥的课文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在应用文教学当中,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反复改错、实践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多么媒体应用下,教师可以搜集时事新闻的热点,激发学生兴趣,还有播放应用文小视频。在讲授《求职信》中,教师通过播放《职场三十六计》的视频,通过搞笑的动画,学生知道了求职信中不能够出现的错误,在写作求职信的时候就印象深刻,避免犯错。

(二)中职语文利用多媒体技术下的拓展

教师要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服务语文课堂,从而服务学生所学的专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中职语文的教学特点决定,我们不能就讲解课文就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还要通过拓展延伸,达到语文结合专业,语文服务专业的目的。在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胡同文化》中,在讲完课文后,教师着重将胡同文化延伸到南方的居住文化,最后结合校园文化,到汽修专业的汽修文化,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同时,类比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领域上面来,然后通过语文更好的理解本专业的东西。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搜索各方面的直观图片,文字和影音资料。

多媒体是一个综合平台,教师要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惯有教学思维,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做到拓展延伸,为专业科服务,这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方向。

总之,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我国21世纪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根据中职语文的教学特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真真正正地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为专业服务,为中职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任筱萌.HSK(自适应)命题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的设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

[2]马淑霞.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6.

[3]吴晓君.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26).

责任编辑 赖俊辰

作者:胡佳彬

中职语文新课程教改探索论文 篇2:

浅谈新课程下语文课堂开放性的策略

【摘要】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理解、自我建构,从而使课堂高效而充满活力。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开放;策略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开始向开放式的方向发展,强调教学的开放性。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运用则成了当今语文教研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开放性语文课。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材只是例子”(叶圣陶语),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把一篇文章“吃透背熟”,而是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语文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当然是必要的,但这决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应该有机地结合课文思想感情和读写知识,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把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带进课堂。把社会热点、生活感受、时代脉搏、制度利弊当作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材料,让同学们做到“世事洞悉皆学问”;同时我们要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体验生活,积累知识,由于语文教学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状况“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上。如今,在新课程观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打通课堂与社会、课本与生活的通道,努力构建校内与校外沟通、课内与课外联动、课本与学习通融、教学与实践互动的语文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真正创设出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真实的、鲜活的、有生命力 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同学们在更为广阔、更为丰富的空间里学好语文,用好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让同学们从语文课堂上感受 强烈的社会生活,又从强烈的社会生活中回到课文的探索中去。这样做,同学们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社会、对人生的领悟。

二、教学形式的开放

比起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显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许多本来不乏科学性的新的教学形式又逐渐在“语文教改”的包装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新的公式化程序,因而僵化了语文教学。在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讲究模式,但决不是模式化。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课文教材及不同的训练重点,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甚至让学生也参与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实践。这样的语文课定然会充满勃勃生机。如教《化石 吟 》、《月亮上的足迹》,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搜集、查阅、整理月球和古化石的相关知识;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搜索语文现象,走上街头,和行人对话,寻找病句,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皆有语文的道理;如《风筝》教学,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阅读鲁迅作品,在搜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召开以“走近鲁迅”为话题的读书会,然后再阅读《风筝》,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走进学生,与学生同读一篇佳作,共品一段美文,道出心中的那份感觉,说出自己的那点见解,与学生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甚至还可以隐藏在学生的背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五环节(组织教学、检查作业、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封闭系统。新课程观告诉我们:新课程已经由专制走向了民主,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了师生开发,师生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就发生在学校中、课堂里、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新课程观,教学过程从本质上看就是师生创造和开发新课程的过程,也就是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新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决不是只把语文当作一般的科学知识来学,而是要把它当作师生生命碰撞的载体,当作思想交流的工具,让大家进行生命情惑的交流、心灵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性情,在发展的、变化的、创造的、不断提高的授课过程中创造生命的歌,提升个人境界。与此同时,现代的教学过程是情境化的、信息化的、生活化的动态开放系统。在这个开放系统中,教师和教室不是学习环境的全部,课堂教学也不再局限于教科书、黑板、粉笔之类的传统媒体,而是有了包括因特一网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媒体支撑。有学者提出,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究与交流——实践与应用”的教学程序,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就会出现开放的教学格局。这不失为开放教学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思路了。需要提醒的是,若将教学程序凝固,则开放又将走向封闭。

四、学生思维的开放

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橱窗。在这样的语文课中,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为最终观点,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并尊重学生富有创见的思考。课堂教学应充满学生独立思考的火花和学生之间甚至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一堂语文课结束后,学生的思考并未停止,他们的思想仍在继续展翅飞翔!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讨论问题激发思维开放。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最理想的思维是提出一个命题,从中引出大量知识。任何思维都是问题,这就是说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重视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要求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拓宽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次,要让学生自己设疑,训练思维开放。教学足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是遇到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大胆探索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材自行提出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形式极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学习好《孔乙己》、《范进中举》《月亮上的足迹》等课文,我都让每一位学生对课文提出3—4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再次,要通过多元想象激活思维开放。在阅读和写作中,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进行扩展、补充、延伸也是一种有效的开放思维的办法。如《皇帝的新装》皇帝回官后,皇帝、大臣、骗子和平民百姓间又将上演一出怎样的戏来?是喜、是悲、是闹?是含泪的笑,是辛酸的浪漫……学生们的想像多姿多彩,也合情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兰;;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语言刍议[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邓建君;;创新训练模式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J];职业;2010年03期

[3]郭海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化[J];职业;2010年02期

作者:陈清旺

中职语文新课程教改探索论文 篇3: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转型障碍分析及突破方略

【摘 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转型是语文课程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由量向质的蜕化形态,是素质教育持续实施和推进的转折点。而要实现其有效转型,就应当克服信仰危机,坚定转型意志;吹散目标迷雾,明晰转型方向;遏止盲目追风,营造主体特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转型 主体特色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昂首挺进,必须按照“新大纲”要求,面向、贴近专业教育,切实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光辉理想。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转型则是推进和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关节点。在中职课程改革背景下,伴随着专业课程教学“腾空翻转”,语文课堂教学也在探索和创新的律动中逐步推进,呈现出积极向专业教学渗透和拓展的异彩斑斓的教学情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语文素质化培养的“教育转型”。“教育转型是教育内涵的根本变革。”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是其创新发展的过程性、跨越性、整体性、实质性跃升,是教学的思想与行为、实质与形式的联动超越,是语文素质教育由量向质的蜕变形态。

一、克服信仰危机,坚定转型意志

有效转型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绿色生态的完美建构,必然要经过量变到质变的智慧陶冶和能力锻铸才能达成,也必然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障碍。目前最为严重的障碍是一些人对语文素质教育信仰产生危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意志产生动摇。他们已经习惯于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割裂开来,将语文素质培养游离于专业素质培养之外,而不能从专业人才培养本质上去参透语文素质教育的本真内涵。相关的政策引航、理论导向、组织推动等显得疲软乏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践行素质教育或心口不一、蒙混过场,或注重形式、缺少内涵,或工于作秀、不顾实效。可怕的是,不少人对中职语文素质教育目标认识不清,甚至麻木不仁,要么瞄准对口高考一味地钻营“分数教育”,要么对中职语文持虚无主义态度,轻视、忽视语文教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功能。所以,推进中职语文教学转型,必须加强思想、理论素养,坚定教学改革意志。当务之急要澄清几种认识:一是认清素质教育本质。素质教育精神渊源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其真谛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中职语文教学应当追求面向专业和职业主体(学生)实施人性关爱的教育理想。二是正确审视教学“回归”。“回归”不是“回头”和“倒退”,而是“前进”和“发展”,是中职语文素质教育创新突破的本质发掘和规律运作,旨在通过贴近专业的“本色语文”品质的打造,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立足专业阵地激活“语文本源”,抓住职教特点发掘“语文本真”,放眼创业天地回归“语文本位”。三是领会课程改革精神。中职语文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特色,体现在为就业和创业服务的职业语文素质的培养,抓手则是专业语文课程建设及专业人才素质培养。这种“新课程”建设不仅是“新教材”开发,更是由新思想、新目标、新内容、新方法、新思维、新智慧、新行为凝聚而成的语文立体大厦,在专业精神引领下交相辉映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光彩。四是领会教学质量要义。中职语文教学评价应当树立科学质量观,创建应用性语文素质评价体系,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在专业学习、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创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导向。

二、吹散目标迷雾,明晰转型方向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转型要有明确的目标引领。转型目标是教学发展价值追求和行为努力的预期结果,是“行为活动的具体任务”。它是实现健康转型的根本保障。“转型目标”应该是教学转型过程中关联度最高的创新词汇。然而就是对于这个关键词汇,人们在认识上却迷雾茫茫,以至于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转型方向认识不清。许多教师由于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不扎实、不深厚,对于语文素质教育本质、语文新课程精神实质领会得不全面、不深入,语文教学思想变革缺乏“破冰灌水”的勇气,难以实现本质意义上的有效转型。教学探索中,由于缺乏结构意识、整体观念和系统论思想,只是站在语文课程的冰山一角设计教学运行方略,而忽略了语文教学“转型目标”整体性建构,加上在语文课程目标“三维”体系下架构课堂教学目标的能力制约,造成语文教学思维发生价值判断失衡或失误,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很难准确归位,降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指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现有效转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目标”应该体现以下价值指向:1.育人目的。新大纲已经阐明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基本特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的直接指向以知识、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发展语文综合素质过程中闪耀出人性关怀的火花。“转型目标”要在强化语文课程教学“三维目标”的育人价值中,突出语文知识、能力贴近专业学习活动,在专业发展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和功用,开辟语文学习新途径,创造灵活多样学习方法,同时实现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提升,养成专业化语文人格精神。2.教学方式。在“转型目标”设计中,必须倡导科学的教学方式。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要有益于培养学生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在“双基”发展过程中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法。“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要注重塑造学生“语文精神”,有力撑起人生风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师生双主体互动共进,教师抓住预设、引导、启发、点拨、鼓励、激发、促进、评价等关键词建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则要注重自读、感受、体验、想象、思考、质疑、发现、探讨、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整合。3.质量标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转型要强化质量标准。应当变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方法及其检测内容和手段,实现评价对象个性化、评价内容素质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结果激励化,面向知识、能力、思维、情感、人格等主体综合素质进行有效评价。4.联动机制。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转型应该激活教育内部互促共进的联动机制。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之教材利用、目标定位、方法运用等与中职专业教育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不协调;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联动机制并未建立或激活。“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二十多年来未取得根本流转”的根由就是没有实现整体联动。“转型目标”要聚焦于“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素质发展”“教育的至爱是人性的关爱”等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关注中职语文课堂目标定位、设计思路、组织体系、教学过程、活动情境、创新智慧、幸福指数等价值指向,以及课外教学活动拓展的环境效能——学校整体教学价值追求氛围。

三、遏止盲目追风,营造主体特色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转型中的盲目追风,是指有些教师在教改实践中缺乏自觉意识和自主精神,脱离实际,在自己的教学课堂无效模仿别人创出来的“典型”模式或经验,以满足猎奇心理。它是教学创新不自信的表现,本质上是主体教学价值的缺失。它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自觉探索、主动创新的改革精神。建构智慧型语文课堂教学方略,形成主体性、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或风格是有效转型之必需,关键是:1.建构主体性教学思想。语文教师要将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理念和思想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经过自己再创造,形成富有个性价值追求的主体性教学思想。唯有如此,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有活的灵魂。2.生发主体性教学智慧。这是教学转型中语文课堂不可或缺、最具创新价值的亮丽光环。有效转型必须点燃教学智慧。生成和发挥主体性教学智慧不仅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实践,还要有厚实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有诚实的教学态度,还要有坚毅的教学勇气。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建构出生动活泼的教学策略,才能形成主体性教学特色或风格,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创新,才能有效实现教学转型。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戴林东

上一篇:道路交通分析与管理策略论文下一篇:学院医学类双语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