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2022-04-16

基于镇江市医保政策的医院成本核算,促使各方竭力缩小卫生耗材在医院成本中的占比。江苏省镇江市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同步启动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改革具体内容为“四降一提一试行”,在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同时,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保持升降项目总费用的相对平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非营利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非营利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篇1:

基于绩效管理下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的思考

在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引入绩效管理理念,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对提升医务人员的效能具有重要帮助。本文综合分析了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建立在绩效管理基础上的成本核算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在医院成本核算中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解决“看病贵”问题

医院绩效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主要参考依据,予以其相应的处罚和奖励。医院绩效管理的目标建立在医院经营发展总体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将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科室和个人,相关人员根据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为其制定具体的績效目标,将工作表现和出勤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对其进行惩处或者激励。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是考核的根本依据,而加大对绩效考核执行过程的监督,确保其公平性和公正性则是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根据医院经营的性质可分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公立医院就是非营利性医院的典型代表。由于公立医院的医疗成本支出与患者的就医费用直接挂钩,因此,为了实现对患者“看病贵”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显得十分必要。

(二)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

医院设置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对医疗成本支出的有效控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够彰显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核,并实施相应的奖励和处罚,能够形成对医务人员行为的有效约束,对提升医院整体效能大有裨益。

(三)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医疗服务过程中人力、物力等资源消耗进行记录和分析,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可以实现对医疗成本支出的有效管理,从而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具有正相关的关系,通过实行成本核算,可以使管理层明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情况,为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反过来,绩效管理对成本核算又具有导向性作用,绩效管理能够实现对成本核算目标的量化,对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帮助。

二、基于绩效管理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

提升绩效管理效率是提升成本核算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绩效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医用材料和设备消耗等多个因素,通过将各个因素作为独立要素纳入成本核算的范畴,能够实现对医疗成本消耗状况的精确反映,提升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据此可认为,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是增强成本核算效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核算医疗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贯彻落实作业成本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实现对医疗成本的细化。

(一)加大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力度

分摊费用核算是成本核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分摊费用核算过程中,充分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实现对成本消耗过程的追踪,有助于提升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本文提到的作业成本法主要应用于对科室间接分摊费用的核算过程中。现阶段,大部分医院都是基于科室级的视角,将四级分摊法作为主要成本核算方法,而作业成本法能够促使科室分摊方法由科室级向项目级转变,将分摊成本直接计入医疗项目中,针对不能直接计入医疗项目的分摊成本,应将作业动因的消耗量作为参考标准进行分摊。

例如,A医院中医门诊科室将作业成本法作为主要成本核算方法,在构建科室作业模型后,根据科室成本核算结果,将水电费用、医疗材料费用、员工薪酬、设备费用、物业管理费用和办公费用等作为资源动因,并实现了对资源动因量的统计。然后,该科室将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中心,并将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个医疗项目,实现了与直接计入医疗项目的成本的结合,有效提升了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二)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石。笔者建议,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应完善对医院级成本的核算。将医院作为基本单位,实现对科室级成本和项目级成本的收集和分配。第二,应实现对科室级成本的有效控制,科室级成本是成本核算的核心,科室成本数据收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成本的核算。医院应在各个科室成立成本控制中心,将科室分为行政科室、门诊科室、住院科室、医疗技术科室和医疗辅助科室,将受益对象和范围作为参考依据,采取逐级分摊的形式进行核算。第三,应做好医疗项目成本的核算工作,加大对绩效管理方法的应用力度,形成总成本核算的科学前提,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优势,促使财务人员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医疗项目所产生费用收支的精准核算,从整体上降低误差的发生几率。

例如,A医院建立了基于BSC考核的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从医院到科室到员工的一整套目标管理分解体系,从基于财务、学习与成长、客户以及关键KPI控制四个维度建立了医院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模式为医院带来的评价注重经济指标而忽略竞争优势与成长指标的管理缺陷,依托绩效管理的优势,促进了医院成本核算效率的提升。

(三)实现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单轨制核算

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在维护社会效益原则的同时,也要重视科室和岗位绩效管理,因此,做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对增强医院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促进其管理理念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将单轨制核算和双轨制核算作为主要的核算模式。其中,双轨制核算模式主要基于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的维度进行核算,单轨制核算通过实现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有机结合进行核算,在采用双轨制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应在医院财务制度的范围内,对成本信息进行核算,这种方式建立在责任会计制的基础上,对各个科室的可控成本进行核算,但这种核算模式会导致责任成本核算方法与医院级成本核算方法相背离,因此,医院若想实现对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的了解,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由此可见,实施单轨制核算模式显得尤为必要。在单轨制核算过程中,应对医院的收支信息录入成本核算系统,实现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的有机联合,从责任成本和医院级总成本两个方面对成本信息进行核算,实现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的有机融合。

二、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成本核算中全面引入绩效管理思想,能够充分彰显绩效管理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力度,有助于增强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此外,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实现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单轨制核算,是提升医院综合效益的保障。因此,基于绩效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可以借鉴上述方法。(作者单位为宁德市闽东医院财务科)

作者:刘少英

非营利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篇2:

镇江耗材管控

基于镇江市医保政策的医院成本核算,促使各方竭力缩小卫生耗材在医院成本中的占比。

江苏省镇江市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市所有二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同步启动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改革具体内容为“四降一提一试行”,在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同时,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保持升降项目总费用的相对平衡。

其中最惹人眼球的,是降低高值耗材销售价格。方案中规定,“严格控制高值耗材的差率和差价,对单价2000元以上的单品高值耗材实行零利润销售。”

尽管医药价格改革风势正劲,但真正吹动高值耗材的改革并不多见。镇江市卫生局出此之举,绝非只为博人眼球。镇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林枫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讲述了镇江此举的来龙去脉。

破除“以耗材养医”

事实上,2012年镇江市卫生局便开始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制定了《镇江市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对医用材料实行“收支配比,超支上缴,统筹奖惩”的考核办法,要求医用材料支出增长比例不得高于当年医疗收入增长比例,超过部分统一上缴财政专户,并根据医用材料管理办法进行综合考核,统筹奖励。

“每年对医院进行经济分析,医用材料支出增长比例均高于医疗收入的增长,耗材支出难以控制,于是我们就制定了这个管理办法。”镇江市卫生局规划财务处处长丁金华向记者介绍了最直接的原因。

林枫则从更深层次分析了出台该办法的背景。“当药品过度利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时,医院的成本结构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耗材的比例在逐步上升。”中国目前医院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药品、卫生材料和人力资源,林枫表示,“虽然人力资源成本正稳步上升,但速度不会很快。随着新技术的引进,耗材在成本中的占比提高,在少数医院甚至可能超过药品。”

一直以来,镇江的药品管控十分严格,药占比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在实行医药价格改革之前,已经低至35.15%,而江苏省的平均水平是45%。林枫表示,从医院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讲,药品和耗材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耗材的管理需要逐步介入。

林枫紧接着指出:“我们医院的成本是不合理的。国外是人力资源成本占主要地位,而我们的人力资源成本是次要的。因此这一轮医改应该慢慢扭转这种不合理现象,提高医疗服务收费,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使医生和医院删除不必要的医疗行为之后成本便相应下降。”

当全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药品零差率上时,镇江之所以会率先对单价2000元以上单品高值耗材实行零利润销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方面,在破除“以药补医”后,破除“以耗材养医”是导向性明确的一项工作。林枫进一步说明:“从利润结构上来说,‘以耗材养医’和‘以药补医’是相同的理论。高值耗材带给医院的利润微薄,实行2000元以上高值耗材零差率政策,意在斩断医院使用高值耗材的动力。”

丁金华指出,镇江市取消高值耗材加成,并非一刀切走医院的大块蛋糕,对医院来说也非难以接受。“高值耗材的加成率是5%,最高加成不超过100元,2000元以上的高值耗材加成正好是100元。我们进行过测算,实行零利润销售后,医院这块儿大约损失两三百万元。”

另一方面,林枫表示,此举也是镇江为实现价格改革总量平衡的一个“无奈之举”。经过多年改革,镇江药占比相较于大部分地区少10%,35%的药品量乘以15%的加价率是镇江调价的总空间,至少比其他大部分地方少了10%药品量乘以15%加价率的调价空间。“这是镇江在此次价格改革中比其他地方痛苦的地方。为了置换出更多的调价空间,因此我们把高值耗材的加价也砍掉。”林枫解释。

医保政策下控制成本

去年,在实行《镇江市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后,镇江市医用耗材的支出增幅首次出现低于医疗收入增幅约1%。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的费用从26.9元下降至26.05元,下降了近0.9%。而此前,2011年镇江市医用耗材的支出增幅高于医疗收入增幅约3%。

镇江耗材管理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得益于镇江医改多年来的跬步之积,而非某项具体举措的立竿见影。

2012年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耗材支出增幅约为12%,医疗收入增幅为14%。

“不是因为去年卫生局出台了相关文件,耗材支出的增幅就突然下降了,这么多年来,医院一直在强化耗材的管理。”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财务科科长汤建凤表示,“镇江医保实行总额预算,如果耗材费用超额,相当于医院请客为患者看病。朱院长很早就提出药品和耗材都是医院的成本,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将指标控制纳入临床科室绩效考核。”

从“两江试点”开始,镇江市职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三段通道模式”,采取“质量控制、定额结算、超支不补、结余归院”的按服务单元结算方式。第二个阶段采取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总额控制方式。第三个阶段初步建立起“按病种付费、按定额付费、按项目付费以及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一体的复合式结算方式。第四个阶段是以人头指标为核心的“总额预算、弹性结算和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支付方式。

“镇江的做法其实没有什么高明的手段,管控到位的原因是在总额预算的管理模式下,医院内部要把成本的潜力挖光,才能获得利润。”林枫一语中的。“对镇江来说,医疗保险对医院实行总额预算管理下的按人头付费,用得少才能得到多,所以医院有成本控制的内动力。对耗材的管控,其实是医院总额预算管理下的成本管控。”

预算管理包括成本和收入的管理,镇江成本核算起步早。林枫介绍,实际上最初做成本核算是从耗材开始的。“换药时纱布不能浪费,护士长要将纱布管理起来,这在镇江很早就做到位了。”

从2006年起,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始做成本核算。“在镇江的医保政策下,我们只能从内部加强成本管理。”汤建凤苦笑说:“镇江医用材料支出控制得好,都是逼出来的。一个是支出控制,医院考核非常严格,对病区的水电都是定额考核。一个是成本控制,特别体现在成本的结构性调整上,尽量压缩药品耗材这类成本性的收入。”

与周边城市的同规模医院相比,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的收入是7亿元,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收入约3亿元,但两者的收支结余相差不多。

从管理方面,医院每年会对耗材费用进行总量预算,将经过严格测算的总量指标下达给器械科。医院每新增加一个耗材品种,首先由临床科室提出需求,提交到器械科,器械科按照正常的审批程序,由分管院长签字批准后才能增加。

从考核方面,医院对每个科室,尤其是耗材使用较多的科室,如心内科、骨科、脑外科,设定双重考核指标。一是设定耗材支出占科室医疗收入的比重,一旦超过设定数额,在科室绩效工资里扣除。二是结合均次费用的控制,如果耗材使用控制不好,均次费用超过设定的指标,从医疗收入中扣除。

博弈费用与技术

林枫在讲到医院控制使用高值耗材内动力时提到,医院对高值耗材的使用,主要是临床需要的推动。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朱夫告诉记者:“在镇江的医保政策下,耗材使用越多,医院亏损越多。去年医院超总控5000万元,也就是亏了5000万元,其中耗材和药品几乎占到60%。”

对镇江来说,医院不缺乏管控高值耗材使用的动力。事实上,医院对高值耗材的严格管控,已经或多或少对临床造成影响。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年下指标时,财务科都要和各个科室的主任再三磨合,设定一个双方均能接受的指标。尽管如此,科室主任仍有诸多抱怨。由此首当其冲的,便是对新技术开展造成的负作用。

CIK肿瘤免疫治疗技术是针对肿瘤患者的一项疗效不错的治疗手段。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有时一天能采用该技术做二三十例手术。但这项技术的费用极高,一例患者需要27500元。

超总控的压力下,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给肿瘤科设定的指标是,一年只能采用该技术开展50例手术。医院肿瘤科是省级重点学科,50例手术是省级重点学科的最低要求。与此同时,经与公司协商,医院给患者提供折扣,每例手术只收取16500元。

“肿瘤科主任对此极为不满,在超总控的压力下,镇江新技术的开展受到很大影响。”汤建凤也对此感到无奈。由于耗材新品种入院把关严格,医院近两年引进的新品种不超过10个。

汤建凤笑言,科室主任不好当,不仅要会做手术,还要会算账。所谓一手拿听诊器,一手拿计算器。科室主任在其职权范围内,随时可以查询本科室耗材的用量、收入结构和次均费用。

“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现在却不得不考虑费用因素。医生有时会想,这个疗法太贵,医院不赚钱,还是保守一些吧。”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严金川对此极为不满。“心内科一年收入六七千万元,耗材支出占近一半。我作为医生,原本只应考虑患者需求,现在医院要求降低耗材费用,我要考虑为医院分担,在很多情况下干扰了临床治疗。”

“对于一所三甲综合医院来说,技术不发展不行。镇江医保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有抑制作用,但我们必须在两者中找平衡,既考虑医院的经济利益,也要符合患者利益。”朱夫对此表示。

期待流通领域改革

从卫生局层面,对医院的耗材管理体现于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中。镇江市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有20个指标,主要从社会满意、运行效率、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对医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领导的绩效工资、职工绩效工资和财政补助挂钩。

“对耗材的管理仅下发文件,不与经济措施挂钩,是不会起到作用的。”丁金华告诉记者,耗材管理在所有考核指标中占4分。根据去年文件要求,医用耗材支出的增长比例不高于医疗收入的增长比例。对于指标完成得好的医院,还可以获得50%的附加分,有医院仅此一项便获得6分。“这是对重点控制指标的政策突破,医院的积极性很高。”

丁金华介绍,今年由于实行了医药价格改革,根据测算,要求医院的医用材料支出增长比例低于医疗收入增长比例6%。

此外,镇江市卫生局从去年开始对医院加强预算管理,把预算管理执行力也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

为使医院尽可能获得低价格的耗材,镇江市卫生局还专设“阳光账户”,通过集团化采购的方式,与厂商打包谈判。

无论从卫生局还是医院层面,镇江在耗材管理上充分挖掘潜能。但用林枫的话来说,耗材的管控和药品的管控一样,基层能够作为的地方是有限的。“这里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医生的利益机制问题。”林枫进一步分析:“药品和耗材承载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所以我希望整个产业链压缩成本。镇江医院的成本已经控制得很死,几乎没有压缩空间了。”

林枫呼吁高层解决问题,从定价、税收管理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措施。“我们在可以作为的环节都采取措施了,虽然有效果,但并不明显。我们呼吁流通领域的改革,耗材管控要综合治理,从定价机制开始,到流通环节的管理,再到医院控制销量,一个环节都不能塌下。”

作者:曾耀莹

非营利性医院成本核算论文 篇3:

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全成本核算问题

【摘要】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为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制度保障。全成本核算对于加强医院成本控制,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中成本核算的主要变化,对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过程中会遇到的主要问题——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和归集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 全成本核算 科目设置

我国新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这项新医院会计制度适应了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为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原则。

一、新会计制度中成本核算的主要变化

新制度调整了医院会计核算各项目的适用范围,增加了财政预算改革的相关核算内容,包括基础建设核算的内容,对医疗药品收支核算进行了合并,新建了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医疗收入确认、坏账准备、计提医疗风险准备金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核算内容以及科目体系更加具体和完善,新增的现金流量表要求完善了财务报告体系,新会计制度引进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改变。

1、调整了适用范围

新制度考虑了基层医疗机构与一般医院在职能定位、财务管理、资金补偿政策等方面的差异,针对基层的医疗机构的特点单独制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即基层医疗机构不纳入新制度的管理范围。支付会计核算制度增设了财政应返还额度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会计科目,对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

2、把科教资金列入收支项目

医院对科教资金的管理在旧会计制度中是不列入收支项目的,而是作为专用基金项目或者不定款项进行核算。新会计制度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恰当处理。增设了“应付福利费”和“累计折旧”科目,要求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全面计提。

3、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对成本归集核算方法和医院自制的物资成本项目新医院会计制度作了相应要求,并且要求医院的财务成本报表需要按成本核算对象对业务活动的耗费分类处理。医院财务成本报表应该能体现各种成本。为了配合新的医改政策,新制度将“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科目合并为“医疗收入”科目,将“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科目合并为“医疗业务成本”科目,同时药品收支不进行单独核算,药品取消差价。这种设置与规定与新医改方案中取消药品的加成避免了“以药养医”,符合医疗改革与医院成本核算的新趋势。

二、新时期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有利于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

医院全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不同于以往医院自行开展的科室成本核算,其成本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能准确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全成本核算是对医院工资成本、医疗消耗和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确定工资成本比例、管理费用标准和材料消耗定额,以此为依据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从而达到改善医院经营管理的目的。全成本核算强化了财务管理的作用,明确了对科室的责任业绩考核与成本控制,使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

2、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需要

全成本核算对资源的成本与效益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是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管理方法。医院应坚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第一目标,以此为前提,努力做到开源节流,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随着外部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必须重视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全成本核算实施工作做不好,可能会发生严重亏损。如果政府的财政补贴不到位,则非盈利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将举步维艰,给我国医疗体系的改革带来阻力。

3、医院适应新的医药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医药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适应医疗改革、如何在医疗改革获得更好的发展都是需要严肃考虑的问题。这需要医院在经济管理决策上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全成本核算是整个经济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医院只有进行全面的全成本核算,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降低医院的经营管理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4、医院实行绩效考核的需要

全成本核算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内部资源分配和绩效考核的需要,为绩效考核和内部资源配置提供合理可靠和详实的数据支撑。实施和做好医院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绩效管理的前提和保障,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维护医院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新时期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

1、医院管理者对全成本核算的概念模糊不清

全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核算过程。成本管理不是简单的、静态的全成本核算,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动态地对各种成本进行全方位考察,并实行全过程的控制。有些医院管理者对全成本核算的概念模糊不清,使医院的财务管理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各项成本,成本的核算和分摊没有起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2、管理者对全成本核算不够重视

大多数医院的决策者通常比较重视医院整体的发展规划,对财务管理中的全成本核算却很少投入足够的精力,特别是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重服务重发展但轻管理的现象。管理者认为只要做好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医院的效益就会好。有的甚至认为只有经营效益不好的医院才有必要进行全成本核算。这种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医疗成本非必要增加、重复消费和过度消费等违背现代医院管理的现象泛滥。

3、医院职工对全成本核算认识不足

医院职工对全成本核算的意识薄弱是进行全成本核算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些职工错误地认为,全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与他们的日常工作没有关系。然而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加强成本控制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只有最终的核算部门有核算意识是不够的。由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成本意识淡薄,使得全成本核算失去了群众基础,不利于全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

4、全成本核算的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薄弱

由于部分医院领导在全成本核算的人员安排和设备的配置等方面不重视,造成全成本核算相关人员配备和机构设施弱化,人员安排上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在重要的专业岗位上工作,成本管理中责任问责和绩效考核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的医院没有专门的全成本核算部门,或者是形同虚设,导致全成本核算管理难度加大,造成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工作的潜在不利因素。

5、全成本核算的项目归集和分类缺乏合理性

试剂、药品和器材是医院医疗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是能否够控制好试剂、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成本支出,对医院的经济收益有直接的影响。有些医院的医用耗材成本核算不是根据部门科室当期的使用量进行统计和归集,从而导致部分科室核算入不敷出,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医院当期的成本支出状况。

6、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绩效考核中所占权重较小

全成本核算理论上来说是医院绩效考核中应得到充分重视的因素,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管理的质量。然而医院在绩效考核中,偏重于科室的经济收入,忽略了成本对最终绩效的贡献。全成本核算占比较小这一事实既影响到医院的收益,也影响到医院利益分配的公平和公正。

四、医院全成本核算科目设置与成本归集

医院要完成医疗改革目标,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必须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将成本核算细化并建立责任问责制度。实现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是实现医院各科室和部门的全成本核算。我们可以将医院各科室的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各科室直接耗费的成本支出,包括医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劳动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福利费以及设备采购费用、设备折旧费等等。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各科室部门不能直接计量的成本,比如为临床提供各种服务的科室和管理部门,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均需在期末时按一定的分配标准进行核算,如根据所服务科室的工作量、业务收入、职工人数等。

根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在医院原有的会计核算科目的基础上,增设“临床成本”、“服务费用”、“管理费用”、“药品支出”4个科目,其中第一个属于直接成本核算的内容,中间两个属于间接成本核算的内容,最后一个需进行独立核算。根据分级核算的原则,各科室应进行单独核算,主要涉及4 类成本核算科室:管理科室、直接成本核算科室、间接成本核算科室以及独立核算科室。

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诊断的科室主要实施直接成本核算,其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计入“临床成本”,这一科目下设的二级科目主要包括:临床科室(儿科、内科、外科等)、医疗技术科室(放射科、手术室、注射室等)。间接成本核算科室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计入“服务费用”科目,在期末时转入“临床成本”科目。这类科室主要是为直接成本核算科室提供劳务服务的,如仪器设备维护部门、药品供应部门等。管理科室的各项成本费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期末时转入“临床成本”科目。独立核算科室包括与药品项目相关的科室,如药剂科。这些科室的成本费用直接计入“药品支出”科目。在“临床成本”和“药品支出”科目核算完成时,二者都转入“医疗支出”科目项下。

总之,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为医院加强和完善成本控制、全面实施全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成本核算提供了制度保障。医院作为新制度的受益者和执行者,应当认识到全成本核算对提高医院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医院应当认真执行全成本核算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慧玲:完善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几点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4).

[2] 张艳华: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

[3] 冯月萍:新医改形势下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浅见[J].财会月刊,2011(26).

作者:荆敏侠

上一篇:建筑物内电子设备分析论文下一篇:中职学生市场营销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