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2022-04-27

[摘要]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的产业已经起到了支柱作用,民营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013年民营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提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方向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要使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适合于民营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也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营企业 文化建设 现状 对策

1 企业文化及作用

1.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企业把这种精神观念具体的体现和落实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行为、物质和企业精神建设的各个层面。其本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

1.2 企业文化的作用

1.2.1 指引企业目标

企业和人是一样的,以不断的追求为行动动力。企业以盈利为基本目标,但仅仅有这样的目标是不够的,必须建立更高的目标,才能保持持久的动力,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与企业性质和企业文化一致,只有拥有适合企业远景发展目标才能保证时刻激发员工的追求,保持长久的激励作用。

1.2.2 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行为主要靠制度的作用来规范,但制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缺陷性,必须通过构建正确的、符合企业利益的价值观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通过大环境和道德约束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才能有效弥补制度的不足,以能达到降低制度的执行成本。

1.2.3 凝聚企业人气

人是企业的根本,随着人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紧紧靠待遇留人的方法已经显示出不足,通过构建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用企业强大的文化氛围,使有跳槽想法的员工或者已经跳槽的员工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

1.2.4 激励企业发展

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物质刺激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只有精神层面的激励才能满足需求,进一步推进员工的积极性。而所有的这些只能通过文化建设完成,给予员工价值充分的肯定。

1.2.5 调节企业人气关系

企业人际关系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工作氛围,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员工的归属感。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各层次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关系,为员工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大展宏图的工作环境。

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很多民营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但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构建新的、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发展做好思想引领。

2.1 注重企业管理,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随着民营企业的逐步发展和壮大,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虽然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其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在引进的过程中只重视了对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构建,而忽视了企业管理体系和制度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虽然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没有文化没有形成而变味了。

2.2 文化积淀薄弱,个人感情色彩浓厚

民营企业由于发展时间不长,文化积淀很是薄弱,为了在复杂的竞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们便轻视了企业文化建设,轻装上阵,在具体的管理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创立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所有这些都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构成。

2.3 注重企业利益,淡薄人情关系

为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民营企业以追逐最大的利益为主要目的,虽然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但都出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和外界的看法,所以在企业建立文化制度的过程中,无一例外的都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就造成了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只有利益味而无人情味。

3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3.1 提升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要从多方面汲取营养,跟上时代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塑造高素质的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有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甚至是最高理念的飞跃,从单纯的追求利益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的企业家。

3.2 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

通过对企业性质、企业目标的分析,分析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核心观,这种核心价值观将会鼓励人们的思维自觉地接受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激发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和对更高理想的追求,使企业文化在运行中形成强大的核心文化力,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整个企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创造更大的企业利润。

3.3 建立最具激励机制的文化平台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进行反复的审视、分析和总结,并在具体的实践中提炼出最核心的部分,用最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形成企业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的建立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标,而是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推动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3.4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推销自己,保持良好的市场占有率,都纷纷刻意建立了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要在社会中保持长久不衰,其内在是保持观念和行为的崭新和超前。但又错误的理解了“崭新”、“超前”的含义,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指导思想不明确,缺乏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玷污了企业形象。只有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活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责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能具有永久性。

3.5 提高员工素质是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和“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员工情操。因此,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总之,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有很大的努力,我国的民营企业要继续发展壮大、创立自己的品牌价值、实现国际突破,只有通过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晓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

[2]施泽萍,李玉兰.浅谈中小企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3]李书良.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08).

[4]武俊丽.企业和谐文化初探[A].“改革开放与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作者简介:

李文斌(1978-),男,陕西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作者:李文斌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的产业已经起到了支柱作用,民营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2013年民营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提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5. 060

0 引 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的每个工作环节,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产品、服务、逐渐发展为文化的竞争。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还未形成具有强有力的竞争文化。

1 民营企业文化特点

1.1 企业文化主题多

企业文化主题多是民营企业文化的一大特点。除了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等主要指标外,民营企业的文化主题繁多,有的企业提出包括时代观、人才观、企业口号、文化核心、企业精力等主题。然而,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总结提炼出多条文化主题但并没有提到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或者企业精神。

1.2 企业文化完善程度与企业从事行业、地域有关

查询过程中发现像煤炭、矿产、重金属行业这些受众比较少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企业文化,有的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网站。从事食品、房地产的企业则更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基本能提出符合行业规则的企业文化。

内地的民营企业家观念则相对封闭、保守,不利于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

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2.1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错误

2013年民营500强企业中25家企业文化一栏里是员工活动、文章、企业视频等。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栏下只有各领导写的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反映了领导的理念,但并没有经过提炼,准确地表达出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的企业没能真正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给员工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给员工举行更加丰富的活动,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栏下是员工的活动、公司简介视频,而在公司简介下则有一栏本属于企业文化的企业理念。

2.2 企业文化没有特色

在查询总结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文化过程中,发现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以及公司的特点来提炼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大多数企业都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发展阶段、企业目标来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这导致民营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毫无个性,不能真正体现企业的管理模式。

2.3 只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实质内涵

一些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进程中,只追求一种表面化、形式化的文化,缺乏实质的内涵。有的企业只是将企业文化作为一项指标来进行建设和考核,然而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对所提出的企业文化进行支撑。

3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提升企业家和员工素质

民营企业家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应该通过学习了解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和推动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自身素质的高低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以及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表率作用对能否缔造优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家首先要自觉地从思想上确立企业文化,并通过各种措施来宣传,使得企业文化理念植入员工内心,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同时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树立优质高效、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3.2 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导向方面引导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特点创造独特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的跟风,追求表面形式。其次,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咨询机构应对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企业家和员工就企业文化理念和建设实践进行指导。

3.3 建设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突出企业自身的特点。一是企业所在的行业。企业从事的行业是区分与其他企业性质的最基本因素。不同行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生产产品的设备和行业环境、服务理念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差异,这些差异是企业文化个性化建设的出发点。二是企业发展阶段及历史。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战略目标,这就需要不同的企业文化进行支撑,所以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确定企业核心价值观以后围绕既定的价值观不断完善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使之能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4 结 语

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立足于中国文化和经济大背景下,结合企业特点,建设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作者:毛增鹏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篇3:

上海民营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研究

长期以来,受益于上海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海民营企业的品牌化运营正在蓬勃发展,并成为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别化发展的市场利器。近年来,上海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有效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展现企业公民责任,服务上海民营企业做精做强,对增强上海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了有力的助推。

一、上海民营企业品牌文化现状

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以企业自主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各级工商联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企业品牌发展加强教育引导、政策指导和关系疏导,使上海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经济转型和时代发展的趋势看,上海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还依然任重道远。上海社科院品牌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上海品牌发展报告》显示:上海市的知名商标在中国最具价值商标500强中仅排名第七,且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领域,品牌发展与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少世界名牌企业更在全球经济发展呈现“L”型特征(内需无法得到激发,经济陷入较长期低谷或增长较为缓慢)的大背景下,纷纷在中国市场加大了进攻扩张的步伐,对民族品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可以预见,上海民营企业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开辟出一片广阔天地,则将继续在品牌弱势和信任缺失的阴影下趑趄不前,举步维艰。

通过调研,整体来说本市民营企业品牌文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1、品牌意识空前提高

随着上海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产业结构转型和居民消费升级节奏的加快,民营企业家和其高层管理者已日益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将从规模经济向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品牌经济转变。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正在改变依靠机会和市场敏感性建立优势的市场策略思维,并将品牌建设的成功寄望于企业整体品牌管理能力的提升之上。很多具备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品牌竞争的战略研究和策划,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效率、营销策略等方面着手明确目标,组织企业资源,全方位地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2、品牌培育有所突破

依靠上海民营企业的集体自觉,借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聚合效应和各级政府在资金支持、人才引入、技术引进、产权保护和奖励等方面的精心孵育和服务,上海涌现了一批民营企业的创品牌典型,培育了一批创新品牌产品。2013年12月出炉的上海著名商标评定显示,在上榜的总共158件新认定商标中,民营企业令人可喜地达到94件,占比近六成,实现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突破,与2010年上海著名商标评定时的52件和44%占比的数据相比也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图1所示),显示了上海经济转型中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倍受重视。

3、品牌发展前景喜人

由于身处上海这样一个与国际级品牌同台竞技的舞台,民营企业品牌提升的路程一直颇为坎坷。但近年的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统计资料显示,在主要涉及家电、服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日用品等数十大类的畅销品牌中,国内品牌已逐渐摆脱外资品牌的压制,在数量和占有率上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上海本地品牌的竞争优势则进一步凸显,呈现多品类、多层次的发展趋势,更在化妆品、皮具、服饰等进口高端品牌长期占优的品类呈现了持续增强的竞争态势。在接受我们课题调研的36家上海民营品牌企业中,61%认为自身品牌在与国际级品牌的竞争中已寻找到较为适切的避强策略,形成了各有所长的局面。

(二)品牌管理的问题与挑战

1、缺乏战略思维,难以激发品牌内生发展动力

我们在对部分民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做品牌就是做名牌,做品牌就是做销售,对品牌的理解还显得较为狭隘。品牌的魅力常在于高品位的文化含量,优秀品牌常常是嫁接和发挥人类的文化资源,与消费者亲密沟通、分享的有效载体。近年的国际研究结果表明,在欧美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钟情于那些积极发挥社会文化影响力的企业。在上海不少民营企业已完成品牌初级资产积累的今天,也同样呼唤能向公众展现企业终极目标,体现人类思想前行步伐,推动社会文化变革的企业。

2、缺乏整体管理,难以形成品牌持久竞争力

品牌大师哈奇和麦伊肯·舒尔茨的研究表明,公司品牌由组织愿景、文化和形象共同构成,(如图2所示)在螺旋式上升的要素动态平衡的过程中,战略愿景调整、内部文化延伸、外部形象提升三者之间一旦产生缺口,品牌的强势程度必然受到影响。

当前,民营企业的品牌经营还大多属于市场营销的部门職能范畴,较少涉及整合品牌要素和资源;较少与利益相关方共建品牌生态和多方位均衡发力;较少树立、维护品牌形象的机制创新,因而大都还难以在同质化程度较强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脱颖而出的品牌竞争力。

3、缺乏有效策略,难以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不少民营企业往往缺乏系统构建品牌优势的耐心,兼之其经营发展的路径选择一般较为粗放,由于环境的压迫长期在价值链低端游弋,品牌价值基础较为薄弱。很多企业和高层管理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品牌意识,但更多采取模仿、借用的方式简单复制已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公司品牌管理方略来运作品牌,而忽视了对自身品牌管理的理解和思考,忽视了对于行业和企业而言非常重要的品牌元素培育,难以对现有品牌进行与时俱进的价值再造。

(三)品牌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1、企业发展加速品牌文化价值显性化

今天,品牌意识早已润物无声地进入消费者的心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追求品牌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品牌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在与品牌的产品功能的比较中已形成明显的优势,优秀的品牌带领人们感知如何将其字面意义的品牌承诺,全面转化为切实的、可触摸的消费者体验,并且致力于保持稳定、一致的体验。从而起到凝神聚力的作用,有效地将企业品牌理念传递给消费者。

2、时代发展促进品牌文化传播内涵化

连锁咖啡企业星巴克(Starbucks)——北美地区一个非常强大和成功的品牌,主要的成功原因曾被总结为它非常善于满足客户需求。但在发展过程中,专家们发现星巴克的傲慢在不知不觉地滋生。它过于重视扩张,不断开设新店,以至于失去了与核心顾客的默契关系。结果在部分市场尤其是新开发市场,星巴克的形象和声誉都不比以往。由此看来,品牌如果缺乏内涵,不注重知识产权、创意设计、内在品质、商业模式等无形资产的投入,那么曾经的辉煌也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

3、科技发展驱动品牌文化沟通网络化

随着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媒体广告等传统品牌文化传播手段边际效益递减已成不争的事实,而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等载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催化了营销传播规则的改变。品牌社区、粉丝经济、微营销等以网络化为特色的互动式传播方式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联想和体验,通过网络化传播建立以品牌文化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和良好公共关系已成为众多优秀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重点和亮点。

二、上海民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展望

着眼于促进“两个健康”不断加强民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开展非公经济人士“四信”教育坚持经常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不断培育孵化出新的、国内国际叫得响的“上海制造”和“上海品牌”是工商联加强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天,上海作为国际级品牌的集聚城市,品牌建设的虹吸效应正日益显现。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大趋势下,势必需要把目光投向品牌经济,大力推进品牌建设。行之有效地进行战略设计、资源整合和系统建设,才能保持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战略规划,转换传统思维

1、将品牌文化管理融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

决意打造强势品牌的企业应加以长期规划和投入。将品牌打造作为企业新的战略发展起点将带来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并会对传统企业思维产生极大的颠覆。这一过程中,建议企业既把品牌文化当作无形资产打造成为企业产品的标示和特质,又在产品设计、研发、营销上指导企业发展的定位和规划,紧跟上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节奏和潮流,从气质上改变传统制造企业不断寻找低成本替代和规模经济导向的思维方式,让更多的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信任感。

2、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品牌文化提升

良性的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品牌文化价值体系,必然需要以企业内在文化价值支撑品牌发展,围绕价值取向構筑企业的品牌精神文化,并凝结时代文明发展的精华,引发消费者的心灵感应。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如果能开拓思路,加强文化项目的人格化、传播内容的娱乐化、传播方式的社交化,在形式与内容上不断创新,调动起员工践行企业文化的激情,必然可以让品牌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通过良好的服务载体,成功地向外传播品牌价值信息。

3、以品牌文化塑造保持企业形象活力

对于手握知名品牌的民营企业,避免品牌老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首要之需,事实上许多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品牌由于品牌管理的落伍,正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野,对比百事可乐等充满活力的“不老传说”可谓相形见绌。“品牌的一半是文化”,企业需要在坚守品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产品价值重塑和品牌传播形象更新,不断以符合时代潮流的品牌新元素丰富品牌个性,去博得消费者的共鸣。

(二)树立品牌意识,培育个性文化

1、加强品牌文化内部认同

今天的品牌竞争已日益演化为企业整体实力的全面竞争,其内容范畴已远远超出传统营销部门的职能边界,特别需要企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同心协力。从战略决策、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到营销,将所有部门都囊括到品牌建设的领域之内,夯实内部管理基础,梳理组织结构和企业运作流程,加强公司品牌管理的内部生态系统建设,进而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中建立高度认同的品牌文化理念,并通过各项管理活动塑造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管理系统。

2、整合品牌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的整合往往可以使品牌找到管理方向。如劳斯莱斯立志成为“最好的汽车”,因而不停追求完美品质的境界,建立标志性的限量营销管理模式,这背后就是劳斯莱斯的历史和传统:员工不是以创造冷冰冰的机器的观点进行工作,而是以严格的标准、严谨的程序,以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艺术家的热情去雕琢每一个零部件,对已经在市场建立起品牌地位的上海民营企业来说,不仅要依靠业已积累的信誉和历史激起人们的美好记忆,更应着力把知识和智慧注入设计、生产和营销的全过程,创造当代特色的工艺、专长、服务来换取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可。

3、弘扬企业领袖的商业智慧

很多的经典案例证明,品牌的创建所能达到的高度,品牌文化所能释放的社会影响力,与企业的创建者或者后任高层领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的精神品质、远大视野、宽阔胸怀凝结而成的商业智慧是构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领导能力的动力引擎。在品牌个性培育过程中,我们呼唤上海的民营企业领袖们要大胆站到台前,通过个人价值观指导企业品牌管理实践,通过市场生存能力的修炼和外溢构筑企业品牌文脉,以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消费者建立价值沟通,推动品牌个性的发展,必将有助于产生最有效的企业精神财富积累和企业对外价值传递方式。

(三)深化系统建设,打造内外合力

1、创新产业合作机制,推升价值成长

现今,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品牌竞争,都已打上了产业链竞争的烙印,产业关联体系的打造也应成为品牌企业的重大现实课题。从上海民营企业这些年发展壮大的轨迹看,更多地停留在一般的技术创新或管理变革层面,我们希望他们在建立机制促进利益相关方深度开发思想资源上取得新的建树,实现关联体系的创新,与利益相关方相互发现价值、相互承诺,运用股权控制和战略联盟等方式,对价值链进行垂直分解、水平分拆和关系调整,提高品牌价值系统管理能力,不断优化价值网络,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扩展、延伸。

2、打造品牌社群,创建共享机制

具有某种共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具有趋同性,苹果公司无论是电脑、IPOD还是IPHONE,都追求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并将这一风格传导给社会和人群。要想品牌走向卓越,民营企业必须注意培养对利益相关方思想的体察力,尤须注意借助新媒体等工具打造品牌社群,及时获得积极的信息反馈,分享品牌价值创造过程,培育与用户的共生关系。使他们在消费行动中,获得更多的选择主动权、消费主导权、品牌话语权,这样才能使产品与品牌不断焕发活力,获得品牌价值的持续增长。

3、加强竞合意识,融入国际文化

上海作为一座极富包容性的国际大都市,对于上海民营企业来说,要想成为真正的强势品牌,要抓住众多国际品牌纷至沓来抢占舞台、全力竞夺市场的机会吸收国际文化元素,以此塑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价值品牌形象。应带着竞合的心态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在与狼共舞中学习国际品牌的心智模式,熟悉国际化品牌的操控模式,吸纳全球智力资本,构建平衡品牌利益相关方价值分配和情感响应的复合关系网络,多维激发品牌在同行业企业、合作伙伴、消费者、员工、股东、社会团体心目中的影响力,层次丰富地塑造品牌的竞争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

(四)加大政府扶持,催化品牌发展

1、加强对品牌战略推进的组织领导

上海市各级工商联要把民营企业品牌建设、著名企业家队伍培育等工作作为“两个健康”的抓手之一,要主动推进成立市区各级品牌战略推进组织机构,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形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品牌战略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與科委、经信委、工商局、自贸区、联合产权交易所等部门加强合作,合力打造服务上海民企的公共平台,形成稳定的品牌工作机制,逐年增加各级财政对品牌培育、标准体系建立、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梯度扶持和重点培育。逐步建立民营重点企业信息库,按照民营企业的品牌发展状况、市场地位、行业特性等因素打造品牌梯队,构建梯度扶持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细化针对性的扶持措施,促进由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构成的多层次品牌体系良性成长。

2、培植市场化运作的中介服务机构

运用好中介组织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作用,强化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实施品牌战略中的服务功能,发挥好为企业创牌融智蓄势的智力型服务能力。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引导和扶持专业服务于品牌创建的中介组织,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专业化水平,为创牌企业提供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质量诊断、品牌运作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品牌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鼓励消费者协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名牌保护活动,全力维护消费者和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各级工商联要围绕一批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典型案例调研,总结经营实践、树立发展典型、引导产业方向、聚焦服务支持、加强舆论宣传,在促进民营品牌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营建珍惜品牌、呵护品牌的社会氛围。

3、探索发展品牌建设服务平台

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组织力量,打造专业化、标准化、高端化的品牌资源交流平台。通过与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市经信委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技术和信息平台加强交流,扩大合作面,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的效率,帮助民营企业更加广泛深入地获取社会各类资源的支持,建立品牌信息资源和政策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机制,促进品牌资产流通、标准化体系和产业品牌建设。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创建品牌交易平台,构建金融、评估、服务等标准体系,努力探索发展可复制、市场化、模块式的系统服务体系,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也让更多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本,使品牌的市场价值得到显性放大,从而唤醒全社会对品牌价值的认知,推进上海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发展进程。

(上海市工商联宣教部供稿)

上一篇: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论文下一篇:文明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