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15

【摘要】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营企业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营企业文化论文 篇1:

浅论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本文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误区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山东民营企业文化构建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一种经济文化,它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被世人所关注。目前,研究和探讨企业文化,以寻求企业增长的源泉,获取企业成功的法宝,已成为中外企业家重要的课题。

民营企业是我国微观经济领域中充满活力的部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06 年6 月,全国有民营企业约465 万户,中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中国企业总数的60%,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占全国GDP的份额也已经超过了50%。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像重视国有企业文化构建一样,认真研究、大力加强民营企业文化构建,这不但对推动非公经济的发展很有好处,而且对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民营企业是随中国改革而产生的现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缺乏共同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的道德精神,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等应有的企业文化,而常常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加入WTO的形势,如何改变这一被动的状况是民营企业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为成功的企业往往就在于其优秀文化的支撑,所以研究和探讨企业文化建设这个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摆脱困境,寻求到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支撑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山东省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及特点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在2002年确立全省经济重点时,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三个“亮点”,而民营经济又以其极具活力的发展前景被确认为“亮点中的亮点”。在此背景下,山东省民营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企业的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经营领域逐步拓宽,发展层次不断提升,私营企业园区化、园区城镇一体化、乡镇经济产业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山东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入世后,山东民营企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在民营企业的合资经营、跨国经营、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国际市场营销中,文化氛围和文化特色对民营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要解决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必须从企业文化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山东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民营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了彻底卸下搁在民营企业心头的包袱,给山东的民营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2002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鲁发〔2002〕3号)文,不仅确定了民营经济在山东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大开民营企业发展的方便之门。2003年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山东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权益保护条例》,加大对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力度。

(二)民营企业大多由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转变而来。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全省95%以上的国有中小企业和几乎所有的集体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改制,绝大多数转变为民营企业。目前全省由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改制转型的民营企业占全部民营企业的30%左右。发展快、真正撑起一个地方经济支柱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是国由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改制过来的,如南山集团、得利斯集团、大龙集团等,民营企业在促进公有制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企业改制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三)民营企业区域布局相对集中。山东民营企业在区域结构上呈现出不平衡分布的特点,总的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1)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市。(2)民营经济园区。从90年代初开始,各地规划建设了一批经济园区,政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民营企业进园投资,如海阳市辛安镇通过建设针织园区,吸引了40多户民营企业入园投资。(3)大型商品集散地。如临沂市批发市场设施完善、环境宽松,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2万多户民营企业来此安家落户,年成交额达到255亿元,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型商品集散地。(4)交通要道周围地区,如胶济、京九、兖石等铁路沿线。(5)矿产等资源开发地区。

(四)民营企业扩大规模所需资金主要靠自筹。山东民营经济主要依靠企业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据对烟台市调查,目前有89%的个体私营企业从来没有到银行贷过款,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亲朋好友。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过小,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家思想保守;政府财政性资金也无力解决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支持的主要目标是大企业,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发育滞后。

(五)民营企业成为山东高新技术主力。民营企业对高科技的推动功不可没,在山东省2218家高新技术企业中,70%以上的是民营企业,成为了山东省高新技术的主力军。

(六) 民营企业发展的外向度较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山东省政府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到省外、国外投资办厂,创办专业市场,扩大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鼓励民营企业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给予自营进出口权,从事外向型经济的民营企业逐步增多。2004年上半年783家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中,有482家是民营企业,占62%,全省取得进出口经营资格的民营企业总数达到961家,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6%,民营企业已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一支重要力量。

(七) 山东“台属”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山东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区,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主要来自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德国、法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据统计,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台属”企业已有1467家,其中投资额超过千万元的有70家,员工总数37000多人,企业总投资额11.3亿元,年产值19.4亿元,年创汇2300多万美元。

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现阶段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的状况

1、大型民营企业十分注重企业文化构建。山东百强民营企业中前十位企业,基本都有网站将企业文化作为介绍本企业有关情况的重要内容。虽然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描述繁简不一,但都明确指出企业宗旨、企业精神,都注重以人为本的观念,强调创新,而且将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联系起来,青岛广源发集团对企业文化的介绍就是如何应对入世的发展战略。

2、山东民营企业注重诚信文化。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倡导建设“诚信山东”,注重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全面提升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水平,山东省的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达210家,居全国第二位。农业部2003年在全国开展了创建诚信守法乡镇企业活动,全国有213家企业被认定为“2002年度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山东省有得利斯集团、富海集团、都庆股份有限公司、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莱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入选,占总数的9%。2003年6月1日,山东石横特钢有限公司被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授予AAA级信用等级企业,全省共有627家企(事)业单位获此殊荣。2004年3月,力诺集团、即发集团等民营企业被省国税局、地税局联合确认为诚信纳税企业。很多民营企业将“诚信”作为企业精神的一部分。例如,山东润华直接将“责任重于泰山,诚信以致百年”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凤祥集团的核心理念是“诚信重于生命”。

3、民营企业成功实现与国有企业、外资(台资)企业的文化融合。山东民营企业大多由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转变而来,外向型经济的民营企业逐步增多,有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创办境外企业,民营企业在从事产品出口、引进外资、跨国投资和并购等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文化融合问题,多数民营企业能够成功消除“排异反应”,解决文化冲突。

例如,力诺集团参与国企整合,一连兼并了9家国企和国有科研机构,在兼并商河县精细化工厂时,原国企职工从观念、感情、企业文化方面都冲突得非常厉害。职工上班有的就坐在机器上聊天,一旦管得严些、工作量大些就抱怨劳动强度大,对民企抱有偏见和误解。力诺总裁高元坤认为,“民企兼并国企,并不是谁吃谁,而是一种资产、资源的整合。国企职工不是‘包袱’,而是资源和财富。一些民企兼并国企之所以预后不良,除兼并过程未完全依法操作、企业发展战略存在失误的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兼并后两种企业制度和文化没有很好的融合。” 力诺集团组织职工到力诺的大本营玻璃厂现场参观,向他们宣讲企业的发展规划,特别让一些下岗再就业的职工现身说法,职工的感情和观念慢慢就转变了过来。国企职工经过前后对比,原有的心理落差反而恰恰提高了对企业的忠诚度。由于加强了沟通和融合,职工的向心力越来越强。

(二) 现阶段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存在的问题

山东民营企业文化构建虽然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从总体看,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也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表现为:

1、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在自发的企业文化管理阶段。除了少数民营企业已进入自觉推行企业文化管理的阶段外,大多数民营企业对认真推行企业文化管理,还不太在意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贯穿于企业经营的价值理念,许多是长期经营中自发地无意识积累形成的,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零碎而不稳定。有的企业虽然提出了文字性的经营理念、经营使命、经营价值观等,但往往带有一般性、模仿性,缺乏个性和适应性,很难实行或者并不打算下大功夫实行。而真正实行的则是老板长期自发形成的价值理念,它们的推行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主宰,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在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纲要中,对价值观的表述界定不清楚,把企业精神、企业风格、企业宗旨、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企业原则、经营思想、质量理念、人才理念等进行杂乱无章的堆砌,层次不分,难以形成对企业员工的有效指导作用。企业的价值观可以有很多,当企业面对企业管理的各层面时,都可以有价值观的判别问题,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只能有一条,应将这一条细化固化并且坚持不懈。所以关键在于要重点将核心价值观单独提炼出来,同时围绕核心价值观再进行分解,形成在核心价值观支持的价值观体系。

2、企业文化力小,难以支撑企业长期快速的发展。民营企业文化由于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的限制,而难以起到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作用。不少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层由复杂的血缘关系构成,越是远离中心大城市,这种特征越是突出。血缘必然带来非理性的情缘。企业内更注重乡亲、熟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人与人的关系往往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使经营管理只有非理性特征和落后性特征,妨碍经营管理的问题往往长期存在,并且日益加剧而得不到解决。有的民营企业内,人与人之间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其互相称谓往往均用血缘称谓,形成一种类血缘关系。人际关系看似亲密,实则隐藏这样那样的矛盾而得不到解决,使企业缺乏理性运行的真实法则,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大大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管理效率。

3、无序的非理性主义显现。民营企业敢于冒险,积极进取, 这种创新和创业的精神使企业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一些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盲目求快、求大,只追求企业排名的提升,而不是实力的增强。盲目多元化,看到某个行业有利可图,便马上跟进,不顾自身实力去强行扩张,过度负债经营,实现短期销售利润最大化,这种追求高增长的短期行为蕴含着巨大风险。民营企业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使得企业最终因资源匮乏或管理不善而走向衰灭。

4、民营企业文化具有过分多元化的不良特征。一个企业不可能只有一种文化,它的文化不可避免带有多元性。但是,企业必须形成主导文化来统率多元文化,使多元文化在主导文化统率下,形成一种有利于经营管理的积极合力。民营企业的多元化文化,可能产生于不同部门、不同的分厂或子公司;可能产生于不同的员工群体。民营企业文化多元化特征表现为:文化的多元化与紊乱化结合,使亚文化之间互相排斥、矛盾、抵制,难以形成合力,降低了企业的凝聚力;积极的主导文化难以从诸多亚文化中产生,即便是老板的唯意志文化占据主导,实质上也难真正统率形形色色的亚文化,只是表面的、形式的统率。许多民营企业无积极的主导企业文化统率多元文化,是民营企业经营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山东省民营企业文化构建存在的误区

探寻山东民营企业文化构建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在民营企业文化构建中存在诸多误区:

1、企业文化构建形式化,将CIS理解成为企业文化。根据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只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而一些民营企业只注重了企业文化构建的形式,忽视了企业文化构建的内涵。企业文化构建不等同于企业文化活动,一些企业认为构建企业文化就是多搞文体活动和纪念活动,或者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没有把价值观的认同和共鸣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也不等同于CIS,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先于企业文化理论进入中国,它是通过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和VI(视觉识别)三大识别系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消费者很容易区分出企业的差异性,从而达成产品销售的目的,其本质是以企业的对外形象为主。民营企业主希望通过CIS快速导入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聘请咨询公司或广告公司策划、设计企业的CI,这些策划人员往往从“唯美”的角度设计出有创意的文案、激动人心的口号,并未将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这种只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企业文化难以成为让企业员工为之而奋斗,忠诚一生的动力源泉。

2、企业文化个人化,企业主文化就是企业文化。企业主个人素质对企业文化有重要影响,企业文化构建离不开企业主的支持与推动,但企业文化不是企业主个人文化。由于民营企业对采用“家庭式管理”,家长——企业主的“人治”色彩浓厚,企业的价值观往往表现为“家长”的意志,在“家长”的绝对权威下,企业文化缺乏团队精神,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冷漠,内耗严重,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必须以整个企业文化作支撑,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几代人的努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两个人的“魔力”。

3、企业文化政治化,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民营企业很少有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构建企业文化,往往把企业文化构建作为一项具体工作布置给政工部门,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工作,是企业内部的政治工作;经常搞大量的非经济活动,请官员、媒体、专家来捧场作秀,将政治内容作为企业宗旨和目标的主要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人的工作的方针、方法和制度,它的重点是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党的方针政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教育出发,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开展工作的。企业文化构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之处,都是以人为本,但二者无论在范畴上,还是在适用范围上,以及具体的方式、方法和工作过程上都有着严格的区别,既不能简单地替代,也不能相互对立,必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可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的领域,提供新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以其特有的优势,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科学的方法论。

4、企业文化趋同化,采用“拿来主义”相互模仿,缺乏个性。许多民营企业照搬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表述雷同,团结、奋进、求实、创新成为统一的模式。企业文化具有一般规律,因而有共性,但是由于任何企业文化的主体都是人,而不同的人,不同企业的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都受着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制约,而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一个企业文化是由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诸多变量决定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文化也必然随之变化。换言之,一个企业的文化必须与企业所需要的性格相适应且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否则,企业文化不仅不能促进企业的进步,反而会期阻碍作用。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提到IBM公司就想到“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提到诺基亚就感受到“科技以人为本”,提到沃尔玛就知道“低价销售、保证满意”,它们的成功是由于企业文化适合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对于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继承、消化、创新、发展的辩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也只有这种企业文化才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山东民营企业正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企业文化也面临着再造重构,民营企业应再造企业文化,以保证企业在企业文化再造中的主动性,并将企业文化重构纳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塑造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体系。(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

作者:郑 德

民营企业文化论文 篇2:

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

【摘要】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关键词】民营企业;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动地作用于经济。企业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基础变革要求上层建筑与之适应、为之服务的规律在企业里的反映。企业文化本着直接的经济目的,可以对企业实施文化创新,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亚文化系统,促进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步协调,保持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浑然统一,从而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纵观二十多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和从事民营企业发展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深深的体会到成功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独具特色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短寿企业或者根本不知道谈论什么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建设生搬硬套,不切实际,不健全,甚至不健康,总之是不和谐,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一、成功民营企业的和谐企业文化特征

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一大批民营企业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积累后,正在走向二次创业。有些企业注重资深企业的结构调整,有些企业则大量引进优秀人才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又有些企业则从建立企业文化这个基础入手,旨在提高整个企业团体的凝聚力,使企业制度慢慢过渡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如果企业是一个房子,那么—个企业的业务能力,包括产品能力、营销能力等是屋顶;企业的管理、架构、运作等是墙身;企业的制度、文化、用人机制是基础。”国内民营企业的皎皎者联想集团老总的这个比 喻已经享誉于企业界,广为众多企业家传颂。的确,企业文化是基础,特别是对那些要做大的民营企业。

总结海尔、联想等成功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的和谐企业文化特征:(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都为“能人”,在多年的创业生涯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竞争经营艺术,极具竞争经营头脑和意识。(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产权明晰是效率的基础。老板对自己的财产负责,职员对自己的饭碗负责也就必须对老板负责,因此从老板到职员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企业机构精简,决策机制简单、灵活、机动、迅速,没有冗员,工作效率高,较少人浮于事、不负责任、低效内耗等问题。(5)在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成功的一条重要内容。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深深懂得企业文化中的‘人本’思想绝不等于企业员工,它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乃至竞争对手,以至人类社会。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和个人有成就,是企业的三个最初始的命题,绩效永远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工作的高绩效让顾客满意,顾客的满意支撑了公司的前途,从而让股东满意;公司的前途保障了员工的成就,也让员工满意。(6)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7)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成功吸引人才,而人才又能维持成功。”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只要可能,它们都是从内部提拔人才的,奖励有工作成绩的人,尽量使员工满意。(8)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二、民营企业短寿现象与民营企业文化缺陷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神话。“三株”、“巨人”、“飞龙”和“太阳神”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日长夜大,成为名噪一时的“民企巨人”,然而,这些“明星”们如今大都风光不在,人们用“只领风骚两三年”来表达对这些昔日“经济恐龙”的惋惜。纵观我国民营企业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短寿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企业文化有关,不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短寿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企业的短寿原因与他们的企业文化缺陷:

(一)目光短视

许多民营企业家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

正是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局限性,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家把赚多少钱定为目标,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今天炒房地产,明天玩股票金融,赌博心理很重,目光再稍微远点的就是将企业有多少资产作为目标。目标短视导致企业短寿。目标是一个远景,比如用友集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财务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四川希望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微软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办公室都用我的软件等等。所以,企业一定要以产业的特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目标,而不能以利润和资产为目标。

(二)独断专行

在中国的民营经济中,孤独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个被社会无限扩张的话题,也是一种现实的诱惑与梦想的陷阱。太阳神集团的许多内部人士说:他们的董事长骆辉是个绝对的决策独裁者,别人任何说服他的尝试都将是失败的,哪怕你有充分的理由与论据,在骆辉顽强的性格面前,都会落花流水。骆辉没有超越自己的英雄色彩,太阳神也就没有升起来。实际上,在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中,如同骆辉那样的专制独裁、强人政治人物为数不少。在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或在企业初创时期,这种领导风格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提供作出大刀阔斧经营决策的环境,为企业尽早积累原始资本。但当公司进入成长、成熟期后,管理层就特别需要依靠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的专家来从事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

(三)缺乏诚信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曾在提交人大的议案中呼吁中国企业加强诚信观念,并建议通过相应的制度解决中国企业诚信问题。易中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新宇将诚信问题归结为中国企业道德素质的缺失。这些来自民营企业家们的呼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恰恰切中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要害部位。不少民营企业家将仿伪制假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正当国有企业大刀阔斧进行内造活力、外树形象的改革之时,民营企业还在忙着点数靠不正当手段赚来的钞票,在苏南、温州等民企火爆的地方成为造假基地时,民营企业就成为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当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以后,市场的选择功能和淘汰功能也强大开来,微利取代暴利,消费者主权取代生产者主权,买方取代卖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感受到生存的极度艰难,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企业家不会得到民众的承认,最终就会被淘汰出局。

(四)忽视激励

在中国的一些民营公司中,技术知识往往被视为第一要素,老板总是强调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却忽视人的因素,忽视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能够有效支配资源的高管人员。一方面,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民营公司雇佣了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后会发生经理人员的“背叛”,高科技人员在不同的中小企业中跳来跳去,不能长久地为某一公司效力,有些公司内部人员流动率每年高达50%,企业因此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类公司中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忽视对员工的激励,忽视员工的心理因素。企业缺乏在“贿赂”员工上面下工夫。一个民营企业要取得发展,要敢于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股份。员工有了一定的股份,就能产生吸引人才的力量,员工背叛的可能性就小了,就会跟着自己一起走。

(五)管理粗放

从总体上分析,中国企业家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过于粗放,不够细腻。在推进公司战略过程中,往往是具有一流的战略,三流的实施能力;在履行具体政策中,不少民营企业缺乏细微的监管体系措施和具体可行并可量化的管理政策,导致公司的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比如,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是搞不清楚。企业员工的招聘手段也是简陋粗放,缺乏细节。还有,一些民营公司鼓励员工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但到年终业绩检查时,并无具体的用数字支持的监督方案可寻,结果绩效管理仅仅是走过场。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与中国民营企业家所受的文化熏陶和他们的成长路径直接相关。这种特定传统文化造就了民营企业家“靠先知和力气打天下”的思维定势,使得民营企业家失去学习的内在冲动。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家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看书,不看报,更别提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了。结果是,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些年来激烈市场竞争的残酷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流程的实施必须细化。要在竞争中取胜,一流的细腻的管理风格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

(六)疑虑下属

国内外优秀企业家的经验证明,企业文化的形成对实施公司的战略规划、发展壮大员工队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中国的海尔、联想等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发展了一整套公司理念和经营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人要充分信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正是这个道理。然而,一些民营企业不但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反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内部权力之争,最终导致企业丧失凝聚力,无法枪口一致对外。企业失去了凝聚力,也就失去了他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人们为了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目标而在企业内部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一种社会资源,它是企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七)疏于选人

俗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企业也应是“失败有三,无后为大。”多少民营企业在交班引退之后,企业也就慢慢萎缩了。实际上,一个企业是否成功,要取决于个别人离去后,企业是否还能够正常地发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当是一个杰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这方面,柳传志做得非常好,柳传志选接班人10年没有停止,从联想一开始就培养了两个接班人,一个是杨元庆,一个是郭为,并且在很早就让他们在某些方面独挡一面,让别人知道他们,让政府知道他们,让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知道他们。否则你的接班人选好了,但藏在屋子里,结果你退休的时候,新的接班人上来,别人不知道,谁都不相信他。所以要给接班人锻炼的机会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使企业经营历久不衰,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地就经营论经营上,经济必须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中才能持久。因此,对“传宗接代”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就不能局限于亲情相传,更重要、也是能更持久的“传宗接代”应该是文化,是形成一套能代代相传的良好风气,这就是企业文化。我们的百年老厂、百年老店,事实上都已形成一套百年相传的厂风、店风。有了这种已较为定型的厂风、店风,那么即使领导人离去,或者企业遇到什么外来变化,只要企业文化常在常青,企业就不会丢失它的核心竞争力。

三、构建和谐民营企业文化是发展民营企业的长久之计

民营企业要想延长自己的寿命,就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克服自身不利的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同时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加强法制建设、改革企业治理结构,培育企业文化是延长民营企业寿命的最主要的手段。

(一)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1)企业家人格的提升。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2)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3)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

(二)提炼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个民营企业在提炼价值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企业性质。民营企业文化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个体企业与私营企业不一样,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不一样。因此,一个民营企业首先要根据本身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2)企业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每一个人在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以前,大体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是相容、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成员所接受。(3)企业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如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会影响成员对企业的关心程度与一体感,社会传统文化对人们改变旧观念、接受新的价值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色,又为全体企业成员和社会接受的价值观。

(三)创立最具激励机制的企业精神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企业精神的提炼,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过程,创立和提炼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企业精神的形成,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不断地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心理培育,同时要反复地进行审视、分析和总结,并在实践中及时提炼出其中的优秀部分,几经反复后,再用最简单概括的语言,总结出其中的精华,由此形成企业意识中最具激励的东西——企业精神。不难看到,企业精神的创立,实际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结出的硕果。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创立企业精神,不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是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继而又炼出更新的精神成果,不断推进两个文明的建设。

(四)确立高标准的企业道德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培育企业道德,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道德是企业员工的重要行为规范。道德对行为的软约束与厂规厂纪对行为的硬管理相配合,不但可以弥补硬管理难以面面俱到的局限,而且能够使员工的行为自觉地指向企业目标的实际。同时,企业道德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利益基础,否则就会流于空谈。

(五)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又称CI。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发展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六)提高职工素质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现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总之,培育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创建属于自己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已经是当今有一定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不能不面对的和逾越的重大课题,民营企业培育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只有进行富有成效的工作,经过艰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2]胡联奎,吕一林编译.企业文化的治理与改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3]邓明然,马全丽.建设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J].经营管理者,2002,(2).

[4]朱晓莹.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家族企业制度变迁[J].江淮论坛,2004,(1) .

[5]储小平. 华人家族企业的界定[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

[6]郭勇. 家族企业定义探析[J].湖湘论坛,2003,(4).

[7]姚耀军,和丕禅. 中国家族企业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J].南方经济,2003,(3).

[8]程书强,李慧. 家族企业的成因分析[J].唐都学刊,2003,(2).

作者简介:邱浓璋,男,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委党校讲师。

作者:邱浓璋

民营企业文化论文 篇3: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创新

一、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

1、忽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有的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有的虽然有但过于肤浅,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出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而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氛围。作为民营企业要吸引优秀的人才,更需要依赖企业文化的这一作用,但大多数企业恰恰看不到这一点。

2、神化企业文化。在我国的民营企业中,有一些企业认为可以建立一种“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认为有了企业文化就万事大吉了,甚至认为企业文化可以代替企业管理。这种对企业文化的盲目崇拜同样给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3、大多数是狭隘,保守的家族文化。保守式家族文化由于存在高度集权和排外的倾向,对新生事物缺乏敏感,往往会去追求一致性,而导致丧失创新精神,滋生惰性,具有保守家族文化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停滞不前,企业寿命短。现代企业的竞争是进取式的文化与消极式文化的竞争,是开放式文化与保守式文化的竞争。而且往往是开放进取式的文化赢得主动。

4、企业文化建设流于表象化。一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不明确,或理解过于狭隘,把企业文化误认为一般文艺活动,或理解过于宽泛,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所有企业管理,一些企业热衷于鼓吹时髦理论,大肆炒作企业文化或应付上级指派的任务,只做表面文章。更多的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文化操作机构没有实际基础,企业经营者不介入,不重视,没有把企业文化的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企业经营理念中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的规定力度不够,共性表达突出,个性表达虚弱,不少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观念和顾客观念,“以人为本”仅仅停留在宣传上。

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培养的内容

1、速度文化。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这意味着“速度就是一切”,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的竞争。以前,竞争规则是“大鱼吃小鱼”,而现在是“快鱼吃慢鱼”。这是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研制的时间越来越紧,顾客又几乎希望得到“零”交货期或瞬时服务。

2、创新文化。创新是新时代的灵魂,是新知识的源头,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战略观念的基础。在网络经济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于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则生,不创新则亡。正因为如此,新经济时代的创新文化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更加重视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个体的灵活性,提倡和保护“个人灵感”和独创性,鼓励不畏风险,激发创造热情,允许尝试失败,对人的尊重首先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正当需求,使其才能、智慧得以充分發挥。我国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民营企业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在企业内部大力培养创新文化。

3、虚拟文化。新时代的另一个典型产物就是虚拟,就是与信息紧密挂钩的高智能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产业。企业虚拟文化的要旨在于培养出具有灵活迅速反应,柔性生产等特征的机制,要体现网络经济时代的竞争与合作共存,利益共享原则。由于企业可以在网络中更方便地采取虚拟经营,有些企业自身并不需要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但它一样可以向世界各地输出产品,而且会做得更灵活更能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全球生产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态势下,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超前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过时,发现消费,创造消费,从有限转变为无限消费,就成为虚拟经营的重要内容。

4、学习文化。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学习愿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知识的积累通过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无一不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能使企业保持竞争的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民营企业要克服“学习智障”,企业每个人都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5、融合文化。新时代的另一个要素是融合,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的内涵发生变化,竞争中的合作,使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企业文化的融合铺平了道路,使处在这个时代的企业成为跨文化的人类群体组织,通过全球性合作实现最佳优势互补。今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各种行业兼并和战略联盟,以获得信息、人才和其它稀缺资源。不管何种形式协作、结盟,双赢模式都必须有文化沟通,有双赢文化和双赢智慧、双赢思维方式。实际上,企业融合文化应当是多元化文化,合作与竞争共存,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网状的关系,同时企业之间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这就要求企业要有包容性的融合文化,能突破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完成双赢或多赢的商业运作。

6、独特的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许多企业的企业精神常常用求实、创新、开拓、进取或加上拼搏这些词语加以概括。应当说这些词语都是好字眼,都很重要,但大家都用这些词语表达,就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使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例如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一听就知道是同仁堂所独有的。杭州胡庆余堂的“戒欺”,大家都知道这是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还有,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民营企业的企业精神概括和提炼,在表达上应注意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三、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创新

1、领导者带头,身体力行。民营企业家(领导者)在本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领导者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因此,领导者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并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启动、发展及应用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能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塑造企业文化必须突出以人为中心,真正把企业员工作为人来加以重视和尊重。围绕人来做文章,使一切工作服从于人,服务于人,极大的激发企业员工的热情,关心和满足企业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重视和调动企业员工搞好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使企业员工成为一个有益于企业、有益于社会的人。企业中的人既是塑造企业形象的主体,又是企业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陶冶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育出富有本企业特征的“企业人”。

3、自我塑造,突出本企业特色。由于企业文化的主体性、客观性、弥散性和社会性所决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内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为企业自我完善的过程,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并克服自身文化因素中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东西,保持和发扬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良文化传统。在形成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其它企业及国外企业经验的借鉴和吸收,也只有经过本企业的消化,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企业文化各具特色,没有统一的模式可照搬,只能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和文化传统,来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奋斗口号,形成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激励原则,塑造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4、要处理好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企业家这个载体,将其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企业产品的文化品味。另一个途径是对市场和社会环境的渗透。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市场的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社会文化的变化也会引起人们在价值选择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方面的变化,影响人们对产品的认同程度和心理需求。因此,企业在塑造自己企业文化、确定企业经营理念时,一定要把握社会文化变化的趋势,在产品的目标定位、企业的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生产、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产生协调与相容。企业文化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5、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企业环境,包括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生存。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总之,成功的企业总是与成功的企业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优秀的企业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我国民营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根据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变思维模式,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使民营企业稳步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有色金属技工学校)

作者:张华平

上一篇:乡镇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网络安全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