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德育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关注学生智育成绩的发展,还应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文章论述现阶段下高中物理教师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探究优化德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物理教学德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教学德育管理论文 篇1: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三大目标维度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的意义,提出将建构主义理论渗透到大学物理教学的三大目标维度之中,根据三大目标维度要求,在现实教学中用各种情景导入来激发学生兴趣,用多种教学方式来维系课堂,用精讲与点拨来体现教学重难点,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知识体系,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改善独立学院学生大学物理的学习状况。

【关键词】独立学院 建构主义 大学物理 目标维度

大学物理在高校理工科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具有延伸和辅助的作用。很多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要求较高,对物理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升。不过,就独立学院的现实情况而言,大学物理的教学具有其特殊性。独立学院一般比较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对于基础类课程往往不太重视,大学物理课程也在其中。如何在有限时间、空间和资金的基础上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是当前独立学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中,能有效地改善独立学院学生大学物理的学习状况。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的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可追溯到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结合,其认为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在世界,而只能利用内部建构的基本认识原则组建经验,从而发展知识。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教育思想、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都深受建构主义思想影响,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教育理论。20世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使当代学习理论研究出现了革命性的转变,成为现代理论学习研究的现状和走势,推动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次重大革命与突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积极地去建构知识,由被动变成主动,从而提升自我的知识水平。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适用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它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但是,在独立学院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课时安排少、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因而,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需要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

传统大学物理教学一般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老师在黑板前板书,学生在下面记录,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在现实中很多独立学院为了节省经费的开支,大学物理课程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一个老师面对上百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精力难以顾全,更谈不上引导学生的学习了。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知识基础相比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是比较薄弱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低于其他本科学生。大学物理的教学情况和条件使他们更加拒绝接受相关知识,只能维持低水平的吸收状况。但是作为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学习直接决定了一些理工科学生的知识成长。知识系统的基础如果没打好,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就会受到影响,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更提不起兴趣,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因此,我们可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中心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氛围得到改善。学生要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师生都要进行角色的转换,从而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以此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目标维度的探讨

在传统思维和教育教学理念下,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经常忽视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萌芽、发展和形成过程;忽略了对学生物理思维、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培养;忽略了教育应具备教书育人的作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兴趣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教育的渗透。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中,也应将其渗透到物理教学的三大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中。

(一)知识与技能维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的背景经验。独立学院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体系并不完整,对大学物理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被限定在一定的程度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和抹杀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先前学习中形成的知识经验,不能简单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应当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总结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总结中拓展、派生出新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知识经验并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在教学中协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搭建其合适的立体的认知框架,并在其中不断地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新旧知识在框架中不断地转换,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

(二)过程与方法维度。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偏重于技术型、应用型。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很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但独立学院学生的相关能力却是较弱的。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用物理学家探究物质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过程来指导、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的每一次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合理、完整的科学探索、发现、探讨和思考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真正看到物理问题是怎样被提出、发现和发展的;学生还能够看到,如何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思考问题,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并由此真正体会到在探索与发现并存的学习方法和环境下,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动性及其乐趣。除了在教学中渗透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外,物理实验也是大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大学物理实验一方面可以巩固提升物理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以后的专业实验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大学物理实验的训练,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格和素养。但是,大多数独立学院物理实验的基础并不牢固,很多实验由于设备不足不能完成,学生学到的知识没有通过实践来巩固,间接地导致了实践知识的欠缺和薄弱,这样物理知识系统的构建就会出现瑕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兴趣相比其他本科院校而言较为薄弱,如何将枯燥无味的课本知识变成具有吸引力的课堂,这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其实物理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却又不是纯理论的,它与实际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无不透露着物理的奥妙。因此,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学生生活中能见到的例子或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时将物理知识隐含在这些情境设计中,并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的了解。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拓展学生逻辑思维、开阔学生视野,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物理新知识的适应力也增加,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原有知识的拓展作用。

三、基于三大目标维度的大学物理教学设计的提升和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大学物理教学设计相对于老式教学设计,更要考虑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过程。但由于学生一直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突然接受新式教学方法可能会出现难接受或抵触现象。这样,既不能完全照搬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固守传统的单主体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融合传统教学的优点,创造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兴趣,精彩导入。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课题导入环节,设计好课堂的铺垫。课堂导入是对学生以前知识的巩固和系统整理,通过导入,引出新的知识点,在新的知识高度上帮助学生优化知识。课程的导入可以和生活相结合,组成一个情景环境,使得学生身入其境,引发共鸣和兴趣。还可以将专业知识与物理知识结合,使得学生明白大学物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大学物理教学还应该和人文教育结合,将物理知识与人文素质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利用人文事例,寻找其中的物理知识点,并将其灵活运用到物理课堂上。例如,学习动量定理时通过“最美妈妈”的事例引入课题,“那一刻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让我们敬仰,相信也会让学生感动;学习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让学生计算物体从高处下落的动能,体会高空坠物的危害,“拒绝高空坠物从我做起”,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有文明有道德的公民。总之,课堂可以从兴趣、专业和人文三个方面出发,组成一个新的课堂导入方式。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取决于教学理念的改变。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要求教学方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以学生自学为主,善于提问和思考,并学会批判思维。将教师板书、学生听取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学生参与教学中,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专业和所学内容,采取情景式、合作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所谓情景式教学,就是创设一个更容易让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情境,让学生在与周围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蕴含相关物理学原理的社会或者生活情境在内化知识时进一步提炼加工。所谓合作式教学,就是通过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或实验,在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所谓研究式教学,是指将课程的内容转变成生活、生产或科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科学研究的模式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侧重于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提升学生自己的探索能力和求知欲望。大学物理教学课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大课堂吸引力,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教师控制教学中的精讲与点拨。教师可以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知识体系的特点,选择重点讲解和浅层分析。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专业需求,加深专业相关知识的讲解,给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教师在控制教学同时,一定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鼓励学生收集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与当前的课堂内容联系在一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巩固与转变,利用实践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巩固与转变是教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想要真正掌握一门知识,必须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境界。在课堂传授知识后,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如何将这些知识巩固、升华和运用。独立学院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巩固知识的环境,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创新创业活动,参加自己的课题研究,参与各种相关竞赛和调查,使得他们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物理知识水平,同时也开阔了学习视野和创造精神。独立学院可以为这样的良性循环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制度保障和人员保障,给予学生和老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学生在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培养下,充分吸收知识理论,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构建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在这个知识体系上面,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各学科知识,完成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倡的自主性学习。

总之,作为公共必修基础课的大学物理课程,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方法,从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方法、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熔于一炉,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季颖,林波,李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10)

[2]马保科,常红芳,孙琳,等.建构主义逻辑下大学物理教学学生素质的科学培养[J].科教导刊,2015(1)

[3]张晓艳,王青狮.基于转变学习方式的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思考[C].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58-160

【基金项目】2015年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教改项目(JYJG20150003);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A424)

【作者简介】杨达莉(1978— ),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

(责编 王 一)

作者:杨达莉

物理教学德育管理论文 篇2: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 要: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关注学生智育成绩的发展,还应重视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文章论述现阶段下高中物理教师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德育教学的重要性,探究优化德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德育教育;实施策略;新课标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36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物理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兼顾逻辑知识思维的提高与生活经验知识的丰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贯彻道德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权衡日常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关系,探索卓有成效的实践办法,使高中物理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能够高效开展,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物理教师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物理教师往往课时量较大,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升学压力大。由于现阶段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和社会各界对智育教学的重视,绩效成绩和德育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物理教师想要展开学生的思想道德规划与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学校考核教师仍以绩效成绩为主,难以给予物理教师足够的支持,使物理教师对学生的德育素质的培养任务遭遇瓶颈。同时,现阶段的高中教育往往迫于升学压力,导致德育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全面地落实德育教育的开展。

二、德育教育对高中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时代社会环境的进步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中学生的德育教学状况面临新形势。在高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能够极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独立意识的基础学科,对渗透德育教育有独特的优势。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中,主要问题集中在如何使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學中实现自身独立人格的塑造与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高中作为学生逻辑思维与探究精神形成的重要阶段,自我价值的独立性能够通过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来解决。在构建高中物理课程时,德育教育能有效地阐述人格心理学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揭示高中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形成、发展的具体现象和普遍规律,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准确找到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加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融入课程,提高效率

在高中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容易因激烈的竞争与繁重的课业压力产生自我否认、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妨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高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三观与性格的塑造拥有学科优势,教师可以将德育教学和规范性的教学活动相融合,激励学生促进德育品质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客观评判自己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乐观自信的优秀品质。高中物理教师通过将良好的思维塑造作为课堂教学的设定前提,根据具体的实例分析,结合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心理建议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在这种心理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将逐步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情境教学,情感共鸣

情绪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需要提高控制意识和情绪的能力。在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根据德育教材泛泛而谈,并没有结合每个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破除心理上产生的问题。在高中物理学科中,高中物理教材具有较好的互动性,而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需要结合物理教材的示范性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造具体实际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及情感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加深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改变对事物的固有情感,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理解与共情的短片,进而引出问题,使学生能够独立展开讨论,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之中,教师最终通过德育教育与物理教学的思路结合,总结课程收获,使学生在物理教学的进程中逐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促进其辩证思维的进步。

(三)情绪渗透,促进探究精神

合理的情绪渗透能够培养高中阶段学生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促进学生探究精神与道德观念的形成。理性使人们创造理性的思维,非理性会导致不合理的思考。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学科,正确的判断与推理需要理性的情绪和实际行动,不合理的思维会导致不理智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出学生的非理性想法,并客观地灌输理性思维的方法。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是由于不合理的认识所致,在求解一类物理问题时,不应当基于其自身的主观性,而应是分析问题并以共同的观点客观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认知变化,在教学中进行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论述,使物理教学具有思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调动起来,通过思想与想法的沟通,学生能够在改变固有观念的同时,提高主动思维的能力,促进道德观念的形成。

(四)结合实验,提高互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活动灵活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和改善课堂的气氛,使学生能够通过愉快的教学活动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提高思维意识。通过物理实验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在实验互动中放松身心,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拥有更为深入了解的同时,调整自身心理状况,促进健康的心理建设。同时,使用教学实验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能够共同完成目标,提高社交适应性,掌握社交生活中的技能。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这一方面设置一些小组实验,建立物理教学与团队合作的联系,课程互动化进一步增强,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逐步建立起积极健康的人格,实现学生良好性格与品格的塑造,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与道德意识。

(五)加强教学实践,深化学生体验

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始终将道德和思维为原则作为德育教学的基础,教师必须在讲授现实生活的内容中渗透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德育观念,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社会实践中的优秀心理学案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概念讲解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时引入一些历史人物等素材,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对历史背景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的起源与其发展的艰难,加强教学的代入感与实践性。实践案例比单纯的理论讲解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某些容易实践的教学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核,真正感受知识带给人们的便利。

(六)加强教学沟通,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对其发展环境以及思想观念和道德的表现具有较大差异。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并融入学生的生活状态中,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对学生生活与学习细节的观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缺点,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促进自身道德观念的形成。此外,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联合校方进行定期的心理辅导,通过组织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教师分析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所困惑的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七)转变师生关系,促进良性沟通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老师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并包容每个学生的不同的个性,通过耐心的交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运用有效的解答技巧与角度帮助学生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或疑惑,逐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积极进取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自我完善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后题的批改环节,针对作业中出现明显知识点漏洞或近期状态起伏较大的学生进行适时的面批,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困惑与现阶段的普遍问题,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精准性,使教学能够在良好的气氛中高效进行,师生关系得以发展,逐步增加良性沟通。

(八)拓宽教育途径,优化教学结构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应当在吸收传统教育优点的前提下,不断探索道德教育创新的新途径,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辟学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多媒体,在课前为学生播放具有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以及其对生活影响等内容,把握正确的课程导向,提高教学的综合性与人性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建教学交流平台,使学生和家长能够通过该平台与教师进行日常的课后交流,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或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形成敢于质疑、乐于提问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其正确学习观的形成。

(九)课外活动,释放压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任务紧凑,节奏较快,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劳逸结合的临界点格外重要,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班级课程推进情况,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优质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发现物理之美的同時,培养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释放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科技节活动,通过布置多种有趣的物理实验和课题,使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与资料,通过小组讨论,调整和优化项目思路,在备赛中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良好的课外活动能够把学生从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实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合作奋进品质的塑造。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高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情境教学与课堂实践,因材施教,提高德育教育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为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学生思维、道德的构建与智育水平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华德伟.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张喜斌.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5).

[3]谢婉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农村教育,2018(2).

[4]唐雪松.基于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实施策略[J].名师在线,2017(19).

作者:赵保利

物理教学德育管理论文 篇3:

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摘 要:在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应该积极的进行改革与创新,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逐渐构建一套适合学生自身发展,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体系。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本文试着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教学

新课程理念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指明新的方向,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本着新课改的精神的,及时的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教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展开。

1 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基本目标

人格在一般意義上是指个人的尊严、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在心理学意义上是指个人的信念、兴趣、动机、气质、能力、意志、情感和性格等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的整合反映了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中学生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还处于了解和萌芽阶段,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导致中学生的人格尚处于形成阶段。人格培养不仅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一样能够实现。

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是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自然界和了解与认识自然界规律的一个平台。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实验,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实现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在学生充分的了解客观世界的同时,掌握与其自身认知特点相符合的客观世界发展的现象与规律。通过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可以使学生确立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自然界规律,了解和认识自然规律的同时,更加健康的成长与进步,从而树立科学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要让他们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规律,更要让他们从这个过程中认识到客观世界的现实存在,要让他们从现实世界出发,有规律的成长和进步。

2 以尊重学生发挥其主动性为基本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不再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更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结合学生自身认知特点的情况下,开展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应该尊重学生,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鼓励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课堂上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只是起到提示与辅助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鼓励其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是初中物理教学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创新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3 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为重点方向

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离不开课堂这个平台,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需要建立一个课堂来作为传播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以及创新知识的平台。因此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新课堂理念下,初中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每个课堂上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要结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和方法的特性来进行方法的选择,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具体实践进行方法创新。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并用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初中物理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呢。在最初的阶段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发言,讲讲他们在生活当中对于电压和电流关系的理解。然后再通过具体的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对电压与电流以及其他概念有科学的知识,最后可以通过实验课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案例法以及情境法等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根据未来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方向和发展趋势,持续的进行方法创新,以持续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整体性的改革与创新。

4 以加强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为动力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传统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这就导致一些正在进步道路上的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因此,学习的动力也消失了。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在对学生做评价时,要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结合起来。在改变传统教学评价观的同时,也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课堂上,教师应少讲一些?假如考试出到这类题时应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多问一些?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觉悟,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诚然,理论考试和课堂作业是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但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还应该融入其他的评价方式,其切实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应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些做法和观念,在强化学习效果理论评价的同时,更重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不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基本原理,还应该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要通过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去动手、去在实验和现实生活当中检验这些规律的存在,并发现新的东西。要建立全面的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评价结果来总结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到相关人员当中,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策略,建立一个良性的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循环系统。

5 结语

未来以培养健全人格与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将是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所要坚持的方向和趋势。应下大力气改变传统教学的一些不合适宜的做法,切实的构建适合学生自身认知的初中物理教学体系,这将是我们未来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平.论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学时代,2010,8.

[2] 王亮.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教育[J].教育探索,2011,9.

[3] 王大力.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开展[J].教育与管理,2011,8.

[4] 李勇.论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学术论坛,2012,9.

作者:石桂英

上一篇:大学数学建模思想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德育教育论文